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巨星_校对版by:七七家d猫猫》-第3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雨果看到这一幕,嘻嘻哈哈地笑着,结果查理兹涂好之后,“切”了一声,“又不是给你的,那么开心干什么。”雨果眼睁睁地看着查理兹就要把面包放进嘴巴里了,立刻就从水槽上跳了下来,一脸不满地嘟囔着,但脚才落地,查理兹就回头把面包递给了雨果,看得雨果一愣一愣的。

        查理兹拿着面包在空中停滞了约莫两秒,也没有看到雨果伸手过来拿,挑了挑眉,“不要?”雨果这才反应过来,连忙把面包接了过来,“要,当然要。谢谢!十分感谢!”然后咬着面包靠在水槽台边心满意足地嚼了起来。

        “约瑟夫!电话找你,我……”卡尔的声音从门口传了过来,看到几个人围坐在餐桌旁边吃早餐,立刻就不满地唠叨起来,“吃早餐也不叫我!”然后也没有多说什么,径直走到餐桌旁边,就开始伸手去拿烤好的面白,但结果却被约瑟夫狠狠地击打了一下手背,卡尔瞪大着眼睛看向了约瑟夫。

        约瑟夫咬着面包施施然地开口说到,“要吃面包自己去烤!”

        “那刚才电话的内容我就不告诉你了,可是电影首波评论的消息哦。”卡尔刚才在楼上接了电话,发现约瑟夫不在,这才穿着牛仔裤和T恤就在直接下楼来了。

        面对这样的卡尔,约瑟夫不动声色地将整碟烤好的面包都朝卡尔方向推了推。卡尔这才心满意足地笑了起来,他拿起一块面包,找到了草莓酱,面对着周围四个人八只眼睛充满期待的眼神,卡尔虽然被看得有些发毛,但还是努力镇定着自己,慢条斯理地把草莓酱涂好,一直等到亚历克斯额头青筋已经开始暴突的时候,这才开了口,“刚才办公室来电话说,‘芝加哥太阳报’(Chicago.Sun-Times)的评论出来了。”

        “芝加哥太阳报”虽然只是芝加哥地区出版的日报,即使在芝加哥当地销量也不是排名第一的,也算不上专业电影报纸,但这份报纸的影评却备受重视。因为美国传奇影评人罗杰·埃伯特(Roger.Ebert)就在这家报纸供稿。

        今年六十岁的罗杰·埃伯特是全美国最著名的影评人之一,他是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普利策批评奖的电影影评人,而且他制作的影评节目也赢得了艾美奖提名,可谓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影评人之一。

        所以,当听到“芝加哥太阳报”时,约瑟夫立刻就紧张了起来,“罗杰·埃伯特的影评?”哪怕是一直说不在意、不在意,但任何一部电影都是整个剧组凝聚了无数心血打造出来的,演员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一份子,自然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到肯定。特别是在“今日美国”糟糕的评论之后,罗杰的影评就显得越发重要了。

        不要说约瑟夫了,雨果、查理兹和亚历克斯也都停下了嘴里咀嚼的动作,看向了卡尔。

        卡尔点了点头,“是罗杰。他说,在‘闻香识女人’这部作品的最后,我们还是再次来到了关于成长电影的老套结局,我们还是再次来到了关于预备学校的老套结局。但不一样的是,这部电影有着其他同类型作品所没有的智慧和技巧。”

        卡尔的这番话比较长,大家听了之后都没有说话,因为不太确定罗杰的这段影评到底是称赞还是批评,亦或者是中庸。

        “他还说,阿尔奉献了他职业生涯最为难忘的精彩演出,而雨果,”卡尔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看向了雨果,然后露出了一抹笑容,“雨果的绝佳演出和阿尔一直支撑起了整部电影!”这是喜讯,罗杰直白地对阿尔对雨果的表现给予了赞美。

        卡尔看着雨果嘴角压抑的笑容弧线,他自己也有些按耐不住了,所以没有再卖关子,急切地就说到,“罗杰给电影打了八十分!”

        满分一百分的八十分,这真的是再好不过的消息了。比起“今日美国”的糟糕评价来说,罗杰为“芝加哥太阳报”撰写的评论成功拯救了雨果的这个上午。

      第104章 记者倒戈

        伴随着“芝加哥太阳报”的好评传来,喜讯一个接着一个。

        先是来自“【创建和谐家园】(The.New.York.Times)”撰写了评论说到,“这部电影的坚持和原则使得所有观众都有一个自我思考沉淀的机会,阿尔和雨果的精彩表演让这个故事变得真实可信”,并且赠予了八十五分的超高分数。

        随后是来自“洛杉矶时报”尼古拉斯·麦克伦的影评,“阿尔用他绝妙的演技使得电影的每一个场景都变成了随时可能引爆我们思想风暴的催化剂,雨果作为对手戏的精湛演出让我们恍惚再次看到了‘死亡诗社’里惊艳了所有人的青涩少年。”而尼古拉斯同样给出了八十五分的最高分数。

        第一批出来的四个影评,都对“闻香识女人”赞不绝口,特别是“洛杉矶时报”截然不同的反应,让整个电影市场都十分意外。

        在电影上映之前,没有人看好这部电影的前景,无论是口碑还是票房,大家都认为这将又是一部十月份里上映的枯燥无味的炮灰电影,而阿尔、雨果、马丁这样的组合更是让电影前途一片黯淡。但是谁又能预料到,电影上映之后不仅掀翻了之前的所有质疑,而且以傲人的姿态宣告了自己的强势登场。

        “洛杉矶时报”之前就由尼古拉斯撰写过一篇专业影评,认为“闻香识女人”将会是一场灾难,但是电影上映之后,尼古拉斯却倒戈了,他甚至为整部电影撰写了一篇长篇影评,足以看出他对这部电影的认真态度。

        “电影‘闻香识女人’改编自意大利作家乔瓦尼·阿尔皮诺(Giovanni.Arpion)的同名原著小说,在乔瓦尼的笔下不是弗兰克·斯雷德中校,而是上尉法乌斯托。法乌斯托上尉更加真实平凡,他没有对气味的敏锐,整天躲在一副厚重的墨镜下,最大的兴趣是用恶毒的方式让自己高兴,他用尖酸刻薄的语言让身边的人痛苦,而他享受着这个过程,这就是他的生活态度:暴风雨永远比阳光更好,因为暴风雨可以让你认清楚自己的现状,而阳光只会让你迷失在寂静和安宁的假想之中。

        在1974年迪诺·里西(Dino.Risi)拍摄的同名电影里,注重的是讲述法乌斯托上尉的过去,讲述的是感悟人生。但是在1992年马丁·布莱斯【创建和谐家园】献的版本里,同一本著作却延伸出了不同的故事。身处在不同的文化和环境里,必然会有不一样的经历和结局。

        马丁在电影里给各个主要角色注入了鲜明的美国价值观——家庭,无论是弗兰克·斯雷德,还是查尔斯·西门斯,亦或者说乔治·威利斯,这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他们的性格和观念都深深受到家庭的影响,而他们与家庭的羁绊在感恩节这个背景设定里更是无法割断。

        乔治虽然表面风光,但其实完全是依托在自己的父亲身上,意外发生之后他只能像是乖巧的小狗听从父亲的摆布,之前的承诺和誓言在父亲的强势面前全然不见踪影,因为他需要父亲为他支撑起一片天,包括他的未来。

        查理窘困的家庭情况让他十分了解生活的艰辛,所以他一直都比其他人更加努力,他比外表看上去更坚强、有价值,他是一颗未经打磨的钻石原石。所以当他面对学校的非难时、面对中校的强势时,他始终能够坚持自我,这是他从小就根植在血液里的原则。

        弗兰克身边的家族是原著故事里所没有的,关心他的、讨厌他的、他喜欢的、他排斥的,他们的爱护、谴责、排斥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他。感恩节,弗兰克闯进了哥哥威利家制造了一场典型的美国式家庭冲突,沟通的障碍、对感情的不善表达,都是最后不欢而散的诱因,这也是大多数家庭存在矛盾的根源。

        电影把原著对生命痛苦的渗透简化成一种对生命的选择,这只是一种简单,而不是让问题变得简单。弗兰克说,这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遇到事情承担责任的人,一种是寻找靠山的人,而靠山比较好。查理正是遇到了这种选择,是出卖朋友得到光明的前提,还是承担守口如瓶的后果。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听到的一个故事,琳达在上学的第一天,老师上课期间有事要出去一下,临走前让小朋友们不要闹。结果老师一走,整个教室就混乱了起来。老师回来之后,琳达把这个情况报告给老师。结果当天下午,老师留琳达下来作为惩罚。

        当时我听到这个故事时十分不解,琳达明明帮助了老师,为什么还要受罚,于是我询问了理由,而琳达的回答是,‘因为我出卖了团队。’原来如此,老师让小朋友们不要闹,这是她定下的规则,由她来执行判断和赏罚。小朋友打小报告,则违反了另外一个游戏规则:小朋友必须团结一致,不互相出卖。小朋友不听话,自有老师来收拾,自有家长来教训,至少在理论上,这应该是世界运作的方式。

        查理面临的抉择也是如此。其实,无论查理做出什么选择,都有其道理,这是对与对的矛盾,而站在相对论的角度,也可以说他的选择是错误的。在这个现实社会里,选择有许多种,不仅有对与错、善与恶的选择,还有对与对、错与错的冲突,是非黑白不是那么简单。

        至亲好友违法犯罪,是否应该报警?是否应该大义灭亲?应该,这是法律的底线,但是当事人选择了举报自己亲朋好友的那一刻,他也势必将要面对内心的煎熬,因为那是他的亲人,这是道德的底线。

        这种对与对的冲突才是现实中最残酷也是最复杂的选择,也是查理所面对的。不过,查理的两种选择又有微妙的不同,那就是说他的选择到底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还是为了坚持自己的原则。

        乔治面对父亲的压力供出自己的朋友,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只是他的选择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这就是他在查理面前抬不起头的原因。因为查理的选择看起来太过固执太过盲目太过愚蠢,但他并不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宁愿牺牲自己的利益来保护他人,而没有选择自保,他在最后时刻坚持了自我坚持了原则,这才是他值得赞扬、也是让弗兰克慷慨陈词的原因。

        比起牺牲自己利益、保护朋友来说,弗兰克赞赏的是查理坚持了自己的原则,不为利益所动摇,这条‘原则道路,通往人格之路’才让弗兰克赞叹不已。当你不可能把事情两全的时候,起码要保证没有为了自己牺牲他人,这才是作为领导人的基本条件。

        查理选择的,是一条艰辛、困难、可怕的道路,是一条难以坚持的正途,他有无数人没有的勇气。

        阿尔·帕西诺的表演是电影成功的保证,不管叫做弗兰克·斯雷德还是法乌斯托,这个男人都很难用笔墨形容,他是一种精神,一种难以名状的【创建和谐家园】和痛苦的混合。他会突然大笑,彷佛是一种宣告又是一种嘲弄,在你还没有回过神的时候这笑容就消失在了空气里。喜欢他的人会非常爱他,讨厌他的人会对他不屑一顾。

        弗兰克在阿尔的演绎下魅力十足,这种魅力几乎盖过了人物的痛苦,又或者说,这种魅力让痛苦也变得甜蜜。他对于女人的吸引力就像唐璜,只不过他不用傻乎乎地在人家窗下演唱小夜曲,只需要用自己的嗅觉,女人就会像飞蛾扑火一般飞过来。

        阿尔还赋予人物标志性的吼声‘呼哈!’这就是他对生活开炮的子弹,不同时刻这句喊声都有不同的含义。它可以是一种嘲讽,也可以是一声哀鸣,更可以是一句欢呼,还可以是一句落寞,简单的词汇被阿尔诠释得丰富感人。至于那场精彩绝伦的探戈舞更是电影的神来之笔,也让电影成为了人人向往的美梦,虽然这削弱了故事的真实感,但却不会减弱电影带给人的启迪和震撼,因为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还有影片传达的一种精神。

        在阿尔足以载入史册的表演面前,毫不逊色的雨果贡献了他演员生涯又一次精彩的表演,甚至可以说超越了‘死亡诗社’的惊艳。羞涩、善良、温柔、谦逊、儒雅的查理在雨果的演绎之下,风度翩翩、魅力无穷,哪怕是在弗兰克这杯红酒面前,他的人格魅力也依旧香醇迷人,而在极度沮丧被动之中哪怕脆弱已经化作了泪水在那双琥珀色眸子里回荡,他的坚定不移依旧如同漆黑夜色里的一道光芒,照亮了弗兰克的人生,也照亮了整个故事,更照亮了所有观众冰冷的内心。

        这样的雨果,久违了,让人不得不为他起立鼓掌。

        乔瓦尼在原著的结局如此写道:尽管周围是一片黑暗,在今后的年代中他不得不在这片黑暗中点燃打火机照亮,不得不伸出竹竿探路,他在这样的黑暗中嘲笑人、冒犯人,他在这样的黑暗中依然喝酒,那么,即使是最困难的生活也依然是生活,依然是他的生活,是我的生活,是我们所有人的生活,是所有那些能够承认生活、接受生活和经营生活的人的生活。

        无论生活的面目是温顺还是狰狞,我们都需要为我们的选择、要走的道路、想要追求的目标作出努力。而死亡永远不能成为逃避的借口和途径,或者需要有比选择死亡更大的勇气,承担责任的勇气。

        向这样一部精彩的电影致敬。”

        尼古拉斯,这位对“闻香识女人”唱衰无限的记者,这位对雨果·兰开斯特没有太多正面印象的记者,在电影上映之后,倒戈了。

      第105章 捷报频传

        看着“洛杉矶时报”对“闻香识女人”大唱赞歌,这实在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自从金酸莓奖之后,或者更准确一点说,是自从“哈德森之鹰”于1991那年五月份上映之后,全美的媒体就对雨果口诛笔伐,他们认为雨果已经完全将自己的天赋毁在了酒精和毒品之上,原本在“死亡诗社”里惊鸿一瞥的那个天才演员已经彻底陨落。金酸莓奖颁奖典礼上雨果的泣不成声更是将这种负面言论推向了巅峰。

        在这种情况之下,人们几乎忘记了雨果不仅仅拥有一部“死亡诗社”代表作而已,他以前的几部作品“小餐馆”、“沙丘”、“银色快手”、“巧克力战争”等等,都是实力十分坚挺的作品——否则雨果也不会拥有像亚历克斯、梅雷迪斯这样的忠实粉丝了。要知道,雨果以前可不是依靠外貌走红的花瓶,他是依靠自己硬实力闯出一片天的。

        但是在如潮的恶评之中,自然没有人会在意这一点。这也影响到了“闻香识女人”的前期宣传,从媒体一面倒的唱衰声就可以看出来了。

        现在,电影上映了,媒体立刻就变了嘴脸,因为雨果用最出色的表演再次证明了自己,唤醒了人们对于雨果以前的回忆,不由感叹,“啊,我们都忘记了雨果是依靠演技进入视线的真正演员”,而对于电影、对于阿尔、对于雨果的赞美之词自然是如潮而来。

        “闻香识女人”就好像是一个巨大的耳光,所有曾经唱衰过的媒体都主动将自己的脸颊送了上来,心甘情愿地挨了一个耳光,然后心满意足地为电影大唱赞歌。

        第一批评论在首映式结束之后就出现了,而第二批评论则等到电影正式点映之后才能出来了。

        “闻香识女人”选择了十月十六日,周五,正式在二十间院线进行点映,从十七日开始一直持续到了十九日,专业媒体的评论陆陆续续问世,对电影进行了点评,而这一次也延续了首映式之后的状况,“闻香识女人”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好消息。

        “娱乐周刊(Entertainment.Weekly)”的影评人欧文·吉尔伯曼表示,“在电影的最后,‘闻香识女人’的力度比起‘雨人’来说还是稍逊一筹,没有能够更加深刻的唤醒人们的反思,这是一个遗憾。但是帕西诺既粗糙又温柔、既残暴又和煦的成熟表演却堪称是【创建和谐家园】之作,雨果也奉献了久违的亮眼演出,与帕西诺一起支撑起了整部电影!”最后欧文还给予了八十分的高分。

        另外一样给出八十分的媒体还有“卷轴浏览(Reel.Views)”和“电视导视(TV.Guide)”两份专业杂志,前者评论说“如果说这部电影有什么特别之处的话,那就是斯雷德真实可信的形象塑造,还有西门斯超脱现实又扎根现实的原则坚持”;后者则认为“感谢阿尔·帕西诺载入史册的精彩表演,‘闻香识女人’成为了一部值得推荐的电影。而雨果·兰开斯特的养眼演出则让电影长达两个半小时的冗长也变得可以接受了——当然,如果电影缩短到两个小时再加上一个更有力的结局,那就更好了。”

        专业媒体的赞誉声一拨接着一拨,好莱坞业界最为重视的两本专业媒体“综艺(Variety)”和“好莱坞报道(The.Hollywood.Reporter)”也没有错过这场盛世,这两份刊物在好莱坞几乎人手一本,行业内部的影响力首屈一指。

        “综艺”给出了七十五分的中肯评价,“整部影片实际上就是阿尔·帕西诺的个人表演,虽然他扮演的是一名盲人,但我们从他眼睛里看到的内容比那些视力正常的人要多得多。如果硬要再加上一个观看这部电影的理由,也许雨果·兰开斯特可以算一半。”

        “好莱坞报道”的评价也十分相似,“马丁·布莱斯特赋予了电影全新的内涵,只可惜冗长繁琐的篇幅让电影减少了一半魅力。但幸运的是,阿尔·帕西诺和雨果·兰开斯特联手弥补了这一半,其中帕西诺贡献了百分之七十的力量,这才使得这部电影重新进入了‘值得一看’的佳作名单。”评分方面,也一样是给出了七十五分的不俗评价。

        另外还有将大本营驻扎在纽约的专业电影杂志“村之声(The.Village.Voice)”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一场精彩绝伦的探戈就足以让这部电影成为经典,如果要再加上几个理由,一次飙车、一次演讲会是很好的选择;当然还有阿尔·帕西诺和雨果·兰开斯特。”八十分的评分可以说是十分出色的。

        可以看得出来,整个业界的看法基本保持了一致,阿尔的出彩,雨果的复苏,篇幅的过长,翻来覆去差不多都是这些评论。不过除了赞扬声之外,批评声也并不在少数,除了“今日美国”之外,还有几家媒体对“闻香识女人”也并不看好。

        “奥斯汀纪事报(Austin.Chronicle)”仅仅给出了五十分的评价,他们认为“不可否认帕西诺的表演是值得铭记的,但除此之外,整部电影就是一堆枯燥无味的镜头无意义地组合在一起。”

        而以音乐发家现在成长为综合杂志的“滚石(Rolling.Stone)”则用一句恶评表达了对这部电影的厌恶,“无用的瓦罐。”三十八分的糟糕分数更是不堪入目。

        来自加拿大多伦多(Toronto)的报刊“环球邮报(The.Globe.And.Mail)”也一样出示了三十八分的赤字,“在这部电影里,你只能看到一个象征性的研究,一个个无意义的精彩表演和一个个无指代的漂亮场景,性能和场景中存在着叙事真空,就好像是冰河时代拍摄出来的空洞无物作品。”

        不管是赞扬还是批判,诸多媒体对“闻香识女人”的瞩目还是出乎了预料,原本以为这将是一部无人问津的艺术电影,但现在看来,大家还是将目光都投射了过来。

        在现在这个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媒体的综合评分就成为了评判电影优劣的最直接标准,最终“闻香识女人”赢得了十八家媒体评分,综评七十二分,算不上太高,但也已经十分不俗了。

        另外与媒体评分相对应的则是观众评分,诞生于1978年的影院分数(Cinema.Score)就是区别于专业影评家们的公众分数。一般来说,专业影评人们往往主导了公众对电影的观点,而影评人的评论往往强调电影的意义,不在于观众观影的感受,许多爆米花电影在专业影评人那里就很难讨好,但对于观众还是有吸引力的,影评,就只提供了一个单一的角度去看待电影,这是不合理的。所以影院分数横空出世,这个评分完全由观众进入电影院观影之后进行评分,与专业影评人无关,仅仅代表了观众的个人感受。

        目前,影院分数也是“【创建和谐家园】”、“洛杉矶时报”、“综艺”、“好莱坞报道”等专业杂志唯一会引用的观众口碑分数。影院分数不是百分制,而是向学校成绩单一样,从A+开始一路往下排列,低于C-时就可以认为是一部糟糕透顶的作品了。

        在影院分数上,“闻香识女人”赢得了一个“B+”,这个成绩可以说是比媒体综评出色一些,可见观众还是更加喜欢这部电影的。

        从媒体的赞美到观众的支持,“闻香识女人”一扫上映之前的哀兵姿态,全面赢得了认可,而喜讯到这里还是没有结束,伴随着电影上映之后,不可避免地还是必须将目光锁定在票房身上。

        虽然“闻香识女人”仅仅在二十间院线进行点映,而且也是一部没有太多票房竞争力的艺术电影,但只要电影上映,如何能够将成本回收并且实现盈利,就是每一家电影公司的最终目标。艺术电影不具备强劲的票房拉动力,但出色的单馆票房还是值得瞩目,更不要说电影赢得出色口碑之后在录像带租赁市场的广阔前景了。

        “闻香识女人”于十月十六日上映之后,二十间院线人潮川流不息的消息就让环球影业喜出望外,等首映周末结束之后,高达两万五千美元的单馆票房着实是让人眼前一亮——比起电影上映之前媒体普遍预测的八千美元单馆票房来说,足足翻了三倍,这个数据轻松秒杀了所有媒体!这也就意味着“闻香识女人”在上映第一周的周末就拿到了五十万美元的票房成绩。

        虽然说四十万美元的周末票房并不足以让“闻香识女人”在十月第三周的票房排行榜上跻身前十,但冠居本周所有电影单馆票房第一名宝座的成绩还是迎来了媒体的一片赞美声,而环球影业更是毫不吝啬自己的喜悦。要知道这部电影的最终投资成本才不过八百万美元而已,首周点映就取得了如此出色的成绩,确实可以说是可喜可贺。

        专业影评人、观众、票房……“闻香识女人”上映之后捷报频传,以一个格外出色的开局登上了1992年的秋季电影市场大舞台。这是在此之前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情况,而更为有趣的是,上周才刚刚成为瞩目焦点的文艺作品“大河恋”立刻就成为了被比较对象,而预估、布拉德两位年轻配角更是成为了话题焦点。

      第106章 略胜一筹

        “洛杉矶时报”的尼古拉斯在报道之中将雨果和布拉德选出来作为对手不是没有理由的。

        同样与特蕾西有牵扯、同样参加了“大河恋”、“义海雄风”的试镜,这些都只能说是主观原因,更为重要的是,雨果和布拉德两个人一样高大帅气,而且气质中都有阳光、正义的气质,只不过布拉德更加不羁,而雨果更加温暖。要知道,在演员这个行业里,相似类型演员之间的竞争是十分残酷的,往往胜出者只能有一个,雨果和布拉德之所以会短时间内在两部作品的试镜中相遇,就是一个铁证。

        所以,当尼古拉斯将这两个人作为对手列出来时,不少人都表示了意外——毕竟他们之前也没有什么正面交锋,但在意外之余却不得不赞同。于是,当“大河恋”和“闻香识女人”一前一后上映的时候,人们都不由兴奋了起来。

        上周上映的“大河恋”取得了不俗的口碑,媒体综评六十八分,影院分数则是“B”,评论表现也十分不错。而针对布拉德的观点,都集中在了他纯真的笑容上,认为他颇有导演罗伯特·雷德福年轻时的风采,“雷德福接班人”的绰号不胫而走,同时也让布拉德的人气再次往上窜,延续了之前“末路狂花”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此时的布拉德还是一位彻头彻尾的新人,无论是“末路狂花”还是“大河恋”之中,他都是绝对的配角,戏份并不多,但是在这两部作品之中布拉德的表现都赢得了许多赞誉,这让人不由想到了雨果刚刚出道时的情形。

        而本周上映的“闻香识女人”媒体综评七十二分,影院分数“B+”,可以说是略微领先于“大河恋”的表现。而在对雨果的评价方面,“与阿尔演对手戏不落下风”、“重新焕发演技天赋光芒”、“奉献精彩演出”之类的赞美声占据了绝对优势,特别是“哈德森之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这一次精彩的表现之中被冲淡了许多,人们纷纷记忆起【创建和谐家园】年雨果在“死亡诗社”里的美好时光。

        在布拉德和雨果的正面对抗之中,显然雨果是受到更多瞩目的。因为雨果的对手戏演员可是阿尔,而且阿尔在电影之中贡献了殿堂级的表演,在这样的压力之下,雨果依旧不落下风,这才越发显得雨果的出色。

        “美国周刊”就在撰写的评论之中兴致盎然地调侃说到,“在面对布拉德来势汹汹的挑战之中,雨果虽然输掉了‘大河恋’的试镜,但却用‘闻香识女人’的精彩表现给予了回击,这确实是值得玩味的,不知道布拉德是否会遗憾自己没有拿到‘闻香识女人’的试镜呢?”

        布拉德看到“美国周刊”的这篇评论时,整个人都烦躁了起来,上个星期他还因为“大河恋”的好评而沾沾自喜,但现在雨果却用如此精彩的表现给了他一桶冷水,这着实让布拉德狠狠地憋了一股气,不知道该往哪里发泄。

        先是“义海雄风”的试镜输了,然后“大河恋”的优势在“闻香识女人”面前也荡然无存,回想起“大河恋”试镜之后自己的得意洋洋,布拉德就越发觉得脸颊【创建和谐家园】辣的。

        “布拉德,你不要……”经纪人马丁·鲍姆经过无数大风大浪,他倒是看起来十分镇定,其实他内心也是在不断翻滚着,只是不愿意表现出来罢了。在马丁看来,虽然“闻香识女人”表现十分出色,但“大河恋”表现也不赖,布拉德根本就不能算是失败。

        但年轻气盛的布拉德却听不进去这些劝告,直接就打断了马丁的话语,“不要什么?不要生气?怎么可能!你难道没有看到那些媒体的评论吗?他们总是把我和雨果放在一起比较,就差没有直接说我惨败了,这是耻辱!耻辱!”

        马丁张了张嘴,喉咙里那句“你不是主动想要和雨果竞争的嘛”愣是吞了下去,这时候再【创建和谐家园】布拉德肯定不是好事,就马丁所知,最近布拉德和特蕾西·雅各布斯之间似乎也出了问题,如果他现在火上浇油,事情只怕就会一发不可收拾了。

        所以马丁到嘴边的话语就变成了,“回想一下媒体对你的评论,那是赞不绝口,没有人说你的表现不好,没有!媒体对你的称赞难道忘记了?现在只是雨果表现也重新回温罢了,你就开始慌乱、焦躁、担忧,你的大脑难道就没有办法冷静下来吗?”

        马丁这一连串的话语冲得布拉德头昏脑涨,其实他根本就没有听清楚内容,只知道马丁不断在强调媒体之前对他的称赞,这让布拉德稍微冷静了一点。

        “可是,他电影的票房也比我好!”布拉德还是没有完全清醒,他忽然又想到了一点,“大河恋”上周的单馆票房是两万五千美元,比不上“闻香识女人”;而这周“大河恋”的单馆票房则是一万九千美元,与“闻香识女人”的正面交锋之中败下阵来。同样是艺术电影,口碑落下风就已经够伤心的了,结果在票房方面也要被击败,这确实是让布拉德十分介意。

        “那又如何?这只是第一周而已,你发火也没有用。”马丁看了看自己地毯上被打碎的咖啡杯,不由叹了一口气,要不是看在布拉德前途无量的情况下,刚才布拉德听到“闻香识女人”单馆票房成绩时由于太过激动而把咖啡杯打碎了,他应该就要发火了,可马丁还是硬生生忍了下来。

        马丁把视线重新看向了依旧愤愤难平的布拉德,“且不说接下来的票房走势还不知道呢,就算这次‘闻香识女人’的表现更出色,但你未来还有无数机会,不是吗?你现在是上升期,而雨果只是复苏了一次而已,未来情况依旧不确定,你们还是会有彼此竞争的机会,到时候你再赢回来就好了。”

        这一次布拉德终于是冷静了下来,静静地听着马丁的话语,马丁又趁热打铁地说到,“难道你对自己没有信心?”

        “谁说的!”布拉德立刻就炸毛了,涨红着脸激动地说到,“下次,下次我一定会赢的!”

        想到特蕾西在“闻香识女人”第一批评论出来之后,和导演罗伯特开玩笑地调侃到,“如果雨果出演的话,那效果会怎么样?”虽然只是一句玩笑话,罗伯特也是笑呵呵地回了一句,“比我更加帅气?”根本就不太认真,但即使如此,布拉德还是记在了心里。

        想到这里,布拉德狠狠地咬住了牙齿,握紧了拳头,“一定!”

        不过布拉德的愿望在这一次注定是要落空了,因为“大河恋”和“闻香识女人”的正面对决之中,后者以绝对的优势取得了领先。

        十月第四周,“大河恋”率先扩大了放映规模,一百三十间院线拿到了一百五十八万美元的周末票房,一举跻身周末票房排行榜的前十,位列第九;而依旧坚守在二十间院线继续点映的“闻香识女人”,在出色的口碑推动之下,单馆票房不降反升,三万美元的单馆数据让影片的周末票房来到了六十万,在榜单上十七部影片之中位列十四名。

        即使如此,“闻香识女人”的单馆票房还是惊艳了所有人。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5 15:2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