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约瑟夫站直了身体,无语地看着雨果,“你是认真的?”
“当然不,只是为了安慰你说的。”雨果耸了耸肩,让约瑟夫怒极反笑,嗤笑了一声,雨果这才说到,“我已经够健忘了,你可不能再那么健忘,就当做一次教训吧。这次是一个不太合适的角色作为教训,希望下次不要让我错过印第安纳·琼斯了。”
雨果的直白反而是让约瑟夫缓了过来,他无奈地看着雨果,想说点什么,但最后还是摇了摇头,笑了起来。
雨果朝着电梯的方向走了过去,“所以,你手上没有其他剧本了?”
约瑟夫也拖着脚步跟在了后面,依依不舍地又看了秘书室一眼,打定主意回到车子上,拿出手提电话来给阿诺德·科派尔森打一个电话。收回视线之后看向了雨果,“你现在就开始着急了?之前度假的时候看你一点都不紧张嘛。”
“呃……中午吃什么?”雨果的声音伴随着两个人脚步声消失在了电梯里。
µÚ243Õ ÖÚ˵·×ç¡
雨果和安东尼的正面对决,直接就引爆了所有媒体的热情,让整个娱乐圈都热闹了起来。
这一次“美国周刊”的记者詹姆斯·拉特抢走了所有人的风头,詹姆斯也没有想到,当初在“最后的分析”首映式上对雨果的一次友好举动居然在一年之后发挥了威力,为他赢得了自己职业生涯最大的突破口。
安东尼新闻发布会结束之后,当天下去,詹姆斯对雨果进行了长达一个小时的专访,随后他用“诚挚歉意,不卑不亢”作为标题,对这次吸引无数目光的殴打事件进行了第一时间的报道。在整篇文章之中,詹姆斯用平实的语气将整个事件进行了阐述,不偏不倚,尽可能真实地还原了现场的情况,随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雨果深刻意识到了自己行为的错误,他对于出手殴打安东尼的行为再三表示了诚挚的歉意,并且主动提出了对安东尼的补偿行为。作为一名公众人物,雨果知道自己行为的不正确性,他也在竭力弥补这件事造成的恶劣影响。我们应该谴责雨果,却不应该苛责他,至少应该看到他的诚意,认可他改过自新的态度。
但是另外一方面,雨果行为错误的背后,又是否还有更多的内幕值得挖掘呢?这是显然的。安东尼一而再再而三地用恶劣语言对雨果进行了毁谤,其中不仅污蔑了雨果的创作才华,恶意指控雨果的创作都是剽窃而来,这是没有任何根据也没有任何意义的指控;而且还对雨果进行了人身攻击,恶意扭曲雨果对金球奖的回应、刻意制造雨果所谓的大牌传言、还处心积虑地对雨果私生活进行不正当地解读,这绝对是应该受谴责的行为。
当记者们打着‘知情权’、‘新闻自由’的大旗,对公众人物进行恶意解读时,这是在法律许可范围的,但这是为了保障媒体的超然地位,而不是成为媒体制造新闻的工具。
显然,安东尼利用了‘媒体指责公众人物’不受新闻事实约束的原则,对雨果进行了不合常理的攻击,其目的不是为了求证事实,而是为了激怒雨果,最终达到制造新闻爆点的目的。安东尼成功了,他的遍体鳞伤就是最好的证据,他赢得了关注,赢得了同情,也赢得了新闻。
我们在谴责雨果被怒火冲昏头脑对安东尼拳脚相向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安东尼在这个事件中的主导作用,这完全就是一出安东尼导演的恶作剧。
在事件结束之后,雨果遭受了谴责、承担了责罚、承认了错误、接受了事实,那么,安东尼是否也应该承担起相对应的责任呢?当安东尼使用新闻自由作为武器去攻击公众人物,从而谋求新闻暴利时,这件事本身就是暴力行为,同时也是应该绝对禁止的!”
詹姆斯整篇文章看起来不偏不倚、大义凛然,以事实为依据对整个事件进行了分析,但其实通篇阅读完毕之后,不难看出他就是站在雨果的角度,为雨果喊冤叫屈。不过詹姆斯聪明的是,他没有一味为雨果说好话,两边各打五十大板之后,再强调雨果态度的端正,谴责安东尼的居心不良。在这样的情况下,民众的心理天平也就悄然发生了变化。
事实上,这也是雨果决定直接与安东尼面对面交锋的目的,现在看来,雨果已经成功了一半。
这一期“美国周刊”仅仅在一天之内就在全美国卖出了三十万份,这个成绩已经比得上其他时候一周甚至半个月的销量了,从这个数据就可以看出,这一次金球奖庆功宴斗殴事件吸引的目光了。
虽然说尼古拉斯·麦克伦错过了雨果的专访,但这并不妨碍他在最新一期的“洛杉矶时报”上为雨果说话。
“雨果·兰开斯特真心诚意道歉,安东尼·斯图尔特没有脸面接受。”这篇长标题就足以吸引诸多目光了。
在文章之中,尼古拉斯表示,“虽然雨果知道自己中了陷阱,但他却没有推卸责任,而是勇敢地坦诚了自己的错误,并且积极主动地表现出了弥补的友善态度,仅仅从这一点上来说,雨果就值得令人原谅。人人都会犯错,但却不是每个人都有承认错误的勇气,特别是当这个错误是别人故意引导你制造的时候,推卸责任比承担责任困难了太多。雨果的这种态度,值得嘉奖。”
相反,尼古拉斯认为安东尼的行为是记者行业的不良示范,因为他恶意使用自己的权利,真正地将记者当做“无冕之王”,任意地操控着新闻爆点,通过毁谤、污蔑、挑衅等恶劣的方式达到掠取新闻的目的,这是新闻的堕落。当高呼着“还原真相”的口号,却是为了“销量、金钱、关注、名誉”来谋求一己之私,这绝对是对新闻自由的侮辱。
尼古拉斯甚至义正言辞地表示,“如果安东尼不正视自己的错误,这将是新闻界腐烂滋生的一个起点”。
比起“美国周刊”的詹姆斯来说,尼古拉斯为雨果说话的态度十分明显,他完全就是站在雨果的立场进行阐述。但尼古拉斯却技高一筹,他将整个问题上升到了新闻领域的高度,这也是最聪明的一点。
因为在尼古拉斯的暗示之下,安东尼的动机不纯就使得雨果的还击变成了“正当防卫”,这也使得雨果对安东尼的打击变成了自我保护的手段,不仅不需要指责,相反还应该值得肯定。尼古拉斯甚至还一再强调,即使雨果是“正当防卫”,他还是表示了诚挚的歉意,这一份谦逊难能可贵。
可以说,尼古拉斯是在用偷换概念的方式为雨果唱赞歌,而普通民众对此还十分买单。
一天之前“洛杉矶时报”报道了金球奖颁奖典礼,当然也包括了庆功宴的斗殴事故——尼古拉斯在这份报纸里对雨果大肆声讨,结果这份报纸卖出了一百七十万份;而一天之后,尼古拉斯揭开了事实的真相,为雨果澄清事实,而这份报纸在一天之内卖出了整整两百五十万份,这组数据是去年罗德尼·金事件以来“洛杉矶时报”的最高销量!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洛杉矶时报”的平均日销量一直保持在一百五十万份左右,发展陷入了停滞阶段,去年罗德尼·金事件爆发时,“洛杉矶时报”的销量曾经连续一周保持在两百八十万份以上,但却一直没有能够触摸到三百万门槛。谁又能预料到,这次看似只是娱乐圈的一次新闻爆点居然让“洛杉矶时报”销量达到了两百五十万份,这实在是太过意外了。
从这一个侧面就可以看出,这次事件的超高关注度了。
“美国周刊”和“洛杉矶时报”为雨果说好话的同时,自然也有其他媒体另辟蹊径,希望能够从这次新闻事件之中捞一杯羹。
虽然说愿意明目张胆为安东尼·斯图尔特说好话的媒体屈指可数,除了“国家询问报”之外,还有几份地方性报纸认为安东尼只是一名尽职尽责的记者,雨果则是暴力的化身,他们都在为安东尼鸣不平。但除此之外,更多媒体的态度是,不为安东尼澄清事实,却也没有打算放过雨果。
大部分媒体都是保持中立的立场,认为安东尼确实有错,但雨果也不应该拳脚相向。这种不偏不倚的观点占据了主流,这也是雨果和约瑟夫苦心经营的一个结果。至少,这种观点没有对雨果过多指责,而雨果诚恳的道歉态度也被民众所接受,将这次事件的负面影响降低到了最小化。
不过,除了中立的立场之外,媒体的视线都从殴打事件本身转移到了其他焦点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安东尼被殴打的事也就没有人关心了,媒体的态度更像是“雨果【创建和谐家园】不对,但他已经道歉了,那就这样吧,我们应该关注一些其他的事”,这种诡异的情况让人颇为哭笑不得。
虽然殴打事件被忽略并非安东尼所愿,但媒体记者们还是顺应了安东尼的愿望,将视线聚集到了雨果的大牌事件上来,这也是此次殴打事件之中最大的爆点。
雨果的经历着实有些奇妙,“死亡诗社”的一炮而红,虽然却没有让雨果真正跻身一线,但他其后确实是跻身到了主角行列,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初雨果就是摆着大牌架子——非男主角的电影不接,所以在过去几年时间里,关于雨果耍大牌的消息有几次见诸报端,在圈内也或多或少都在用调侃的语气讨论着。
而这一次,雨果经历低谷之后,又奉献了两部精彩佳作,一口气跻身一线,甚至还更进一步在演技方面也得到了金球奖提名的认可,现在雨果的情况可是比“死亡诗社”之后那段时间要进步了一大截。在这样的情况下,居然又有大牌传闻冒了出来,人们不得不认为是雨果旧“病”复发。这也使得关于雨果耍大牌的说法根本没有得到澄清,反而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冒了出来。
这是安东尼所希望的——虽然不是他所希望的方式,但却不是雨果所能够预料到的。
第244章 大牌疑云
率先发难的是1990年才创刊的“娱乐周刊(Entertainment.Weekly)”,这本创刊才刚刚迈入第三个年头的娱乐杂志是整个市场里增长速度最快的订阅杂志,现在在洛杉矶也拥有十分庞大的影响力。
“娱乐周刊”将雨果的大牌事件整理成册,指出雨果耍大牌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显然是早就有案底的了。伴随着“闻香识女人”的走红之后,雨果在宣传期时对待粉丝的态度就在逐渐发生改变,从一开始的勤勤恳恳到屡次在节目录制现场、宣传现场拒绝粉丝签名、拍照,而且不止一次两次,其中最为具体的是来自一名粉丝的真实证言。
这名叫做鲍勃·沃德(Bob.Word)的粉丝是来自芝加哥,他是在雨果录制“奥普拉脱口秀”期间与雨果相遇的,他表示当时雨果处于逛街的闲置状态,而且正规着装、礼仪规范,但却拒绝了他拍照和签名的请求,甚至就连握手的要求都拒绝了,这让他大失所望,甚至感觉到愤怒。
“娱乐周刊”表示,鲍勃事件的发生,与永活街围堵事件时间点是十分接近的,不管永活街当晚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但雨果面对粉丝的支持不再愿意给予亲切回应,这却是不争的事实。杂志还特别指出,雨果的反应是伴随着电影取得成绩的走高而逐渐明朗化的,这种与人气攀升速度同步的大牌行径,实在是再明显不过,而且让人担忧:如果雨果未来取得更好的成就,是否会有更夸张更苛刻的行为出现?
关于“娱乐周刊”的这篇报道,其实十分正常,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出现类似的新闻,艺人如何与粉丝相处,本来就是一个问题,特别是在美国这样倡导个性、保护隐私的国度里,粉丝会认为他的要求没有得到艺人的回应,这是对他的不尊重;同样艺人也会认为自己私生活受到了侵犯,在非工作时间他只能在允许范围对粉丝做出回应。这样的两种观念,十分容易发生冲突,所以,粉丝事件几乎每位艺人都或多或少会遭遇到。
如果仅仅是如此,放在其他时候,雨果的行为也说不上是“大牌”,只能说是被人气冲昏了头脑。但是“娱乐周刊”的这篇报道却出现在了金球奖庆功宴斗殴事件之后,就显得耐人寻味了,无疑是为“大牌疑云”揭开了帷幕,而后续报道则是让这种怀疑逐渐变成了现实。
“国家询问报”紧随其后爆料了雨果屡次迟到的大牌事件,拍摄“义海雄风”期间抵达剧组第一天就迟到的事情被爆料出来,而且还将阿勒杰事件改头换貌进行了报道,报道中指出是雨果对阿勒杰颐指气使,提出了许多过分要求,让阿勒杰为难,结果还导致了阿勒杰丢掉了工作。
不仅如此,更让人吃惊的是,“国家询问报”居然将雨果因为迟到而错过了“亡命天涯”试镜的事也爆料了出来。在报道之中,撰写记者安东尼·斯图尔特指出:雨果整整迟到了一个小时,这彻底惹怒了原本十分看重他的制片人阿诺德·科派尔森,结果导致了不欢而散。这种迟到行为显然是不敬业的表现,而且也缺乏对制作人的尊重。
不过在这件事中,安东尼报道中“亡命天涯”的试镜时间居然是金球奖的前一天,也就是二十三号,而且还有声有色地描写雨果是因为前一天的派对彻夜狂欢,然后再从马里布出发前往环球影城试镜,这才导致了迟到。
“玩物丧志”的大牌行径现在就越发显得具有真实性了。
紧接着,著名超市八卦小报“环球报”又再次大胆爆料,雨果自从“义海雄风”之后长达半年时间没有接新剧本,就是因为自抬身价,非八百万片酬不接,这导致了制片公司纷纷退避三舍,而雨果对剧本的挑剔更是到了苛刻的地步。“环球报”指出,先后包括“糖衣陷阱”、“西雅图夜未眠”、“亡命天涯”等剧本都愿意邀请雨果出演男主角,但却在片酬方面没有达成协议,而且雨果对剧本也都提出了更改要求,这对于导演、制片人权威是一个巨大挑战,所以结果都不欢而散,这才导致了雨果电影上映之后成绩步步攀升,但却始终没有接到新作品。
将这一次“大牌疑云”推向巅峰的是三天之后的“国家询问报”,这份超市八卦小报第二次爆出了巨大的丑闻,这次新闻里指出,雨果其实距离一部作品的合作已经十分接近了,这部作品投资六千万美元,而且邀请到了大牌导演、顶尖阵容出演,显然是抱着雄心壮志打造的作品。
但雨果最终还是与这部作品擦肩而过,原因却不是人们所猜测的片酬问题,而是因为雨果试图对剧组的选角工作进行干涉。
再次撰写了这篇新闻的安东尼已经成为这次新闻事件里风口浪尖上的人物,他在报道之中对雨果义正言辞地进行了谴责,“雨果试图将某位男性好友和某位女性友人安排到剧组的主要角色之上,这使得原本已经进入签约阶段的合作不得不中断,导演兼制作人是业界里取得十分伟大成就的名宿,他对于雨果的行为不仅愕然而且十分愤慨。虽然雨果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他终究只是一位年轻演员,根本没有资格对剧组的选角指手画脚,这直接导致了合作破裂,雨果被放弃,与这部作品彻底无缘。”
虽然安东尼在报道之中没有直接写出作品的名字,但人们普遍猜测这部作品是“糖衣陷阱”,因为这是过去两个月时间里雨果距离最近的一部作品。导演西德尼·波拉克符合安东尼的描述,西德尼在“义海雄风”上映期间就不断表示了对雨果的欣赏,让人们以为雨果下一部作品很有可能就是“糖衣陷阱”了,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其他强有力的竞争者出现,也证明了这种说法。但进入1993年之后,雨果和“糖衣陷阱”的合作就突然没有了消息,这让人们不得不联想起来。
在这一波接着一波的大牌狂潮之中,雨果年幼无知、大牌狂妄的形象顿时就“高大”了起来,虽然说这些一切都只是传言而已,但还是对公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事实上,诸多媒体对这件事都有不同的看法。
比如说对粉丝的事情,“娱乐周刊”指出的大部分事实都忽略了一点重点,那就是雨果当时处于繁忙的宣传期,他根本没有时间去照料粉丝,必须赶行程;比如说“义海雄风”剧组的事情,剧组内部也站出来澄清了,阿勒杰才是事件的主导者,雨果是受害者。
再比如说“亡命天涯”的事,试镜不是二十三号,而是二十五号上午,而雨果之所以迟到就是因为当天上午安东尼的新闻发布会,问题就在于,上午发生的事,下午安东尼就知道了,并且在第二天就进行了报道,而且对事实进行了扭曲,这里面着实是有猫腻。
片酬的事情没有得到圈内任何人的肯定回复,而插手“糖衣陷阱”选角工作更是无稽之谈,西德尼对这件事可没有给予任何正面的肯定。
这些辩解的观点也在证明着所谓“大牌疑云”根本是子虚乌有的事。
一时间,媒体各持己见,有的人认为雨果确实在耍大牌,有的人认为这根本就太荒谬了,有的人则认为这是雨果自己一手主导的炒作方案,甚至还有的人认为雨果和安东尼勾结导演了这一出戏,就是为了赢得关注。
乱七八糟的言论充斥着这一周的新闻娱乐版面,原本以为会掀起轩然【创建和谐家园】的斗殴事件反而是被人们抛在了脑后,而雨果到底有没有在耍大牌则成为了最新的争论焦点,虽然有人指责有人辩护,但毫无疑问的是,所有受众也是如此,有人相信,有人不信。
这次事件最大的影响就是,大多数人对雨果的印象确实是直线下降,毕竟处在这样的风暴中心,人们很难相信这一切都是空穴来风,无风不起浪的思想在人们内心根深蒂固。特别是所谓的“大牌”事件,这又不是凶杀案,可以取证证明的,更多是艺人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所以基本上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
雨果成为了舆论的漩涡中心,这是庆功宴之后预料的情形,但却不是雨果和约瑟夫所期盼的结果,这也让雨果陷入了一个可怕的境地里:媒体记者们都希望从他身上挖掘到更多的新闻,而电影制作公司们却不希望在这个风口浪尖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这使得原本就赋闲在家的雨果,估计要再继续休息一段时间了。
原本还以为“闻香识女人”和“义海雄风”的成功会让雨果的事业一路扶摇直上,但现在看来,不仅没有积极的反应,反而验证了那句“人红是非多”的诅咒,让雨果被一大堆是非缠身,短时间内要脱身谈何容易。
这一个星期以来,雨果出现在任何地方都会被记者跟踪纠缠,他甚至就连一分钟的安静都没有办法找到,这让雨果的情绪也不由烦躁起来。
虽然说,解决了斗殴事件的负面影响;虽然说,这次大牌疑云的讨论也是有正有负,争论不休;虽然说,现在关注如此炙热至少比无人问津要好……但,这不是雨果想要的方式。
第245章 智慧长者
雨果揉了揉自己隐隐发疼的太阳穴,坐在二楼到一楼的楼梯口,他原本是打算下楼扔垃圾的,但却从窗口看到了守在家门口的一群狗仔队,这让雨果的脚步不由变得犹豫,最后在楼梯口停了下来,整个人直接就坐在了台阶上,从上往下看着窗口外面游荡着的狗仔队,发呆。
这一周时间以来,雨果已经被记者纠缠到害怕了,这几天他一直在做一个噩梦。在梦里,他站在一片空旷的操场里,然后四周有无数个黑漆漆的相机镜头朝他涌来,就好像是无数只蜘蛛涌上来一般,甚至不需要闪光灯亮起,就会让雨果觉得喘不过气来,而密集恐惧症更是让雨果浑身上下都起了鸡皮疙瘩。那一个个镜头背后都有张脸孔,但却看不到任何五官,只是像哈利·波特系列里的摄魂怪一样,空洞的帽子底下什么也看不见,这些黑洞就好像要吸收着雨果的快乐一般,将他内心所有的情绪都抽光,然后被无数个镜头包围,就好像蚂蚁吞噬大象一般,将他直接啃食干净。
在噩梦里,雨果一直挣扎着拼搏着,想要甩掉这些镜头,更想要脱离梦境的束缚,但却总是失败,一直等到他完全被镜头淹没之后,才能满身大汗地从梦中醒来。这让雨果的睡眠质量直线下降,整个人精神都萎靡了下来。
雨果一直都是知道的,成为艺人就意味着被镁光灯所包围,公众人物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拿到放大镜底下观察——甚至是显微镜,雨果以为自己做好了心理准备,他有足够坚韧的神经去应付这一切,即使面对安东尼的挑衅之后,雨果也迅速镇定了下来想到了解决办法。
但雨果终究还是小看了媒体的力量,这段时间关于“大牌疑云”的揣测和追踪,几乎将雨果的生活割裂得支离破碎,记者们就好像水蛭一般,一旦触碰到雨果的皮肤,没有吸饱血液他们是不会离开的,这让他苦不堪言。雨果尝试过各种办法,沉默以对、愤怒相向、晓之以理,但都没有任何效果,记者们依旧不依不饶。雨果那自诩坚韧的神经一直在经受着火炽一般的考验,噩梦的侵袭让他开始害怕面对镜头,害怕面对记者。
就好像现在,看到记者在外面,他甚至不敢走下楼去丢垃圾,真的是太可笑了。
雨果嘴角想要扯出一个嘲讽的弧度,嘲笑自己的无能和懦弱,但他却发现自己就连笑的力量都没有了,哪怕是一个讽刺的笑容也不行。他揉了揉自己不断在抽搐的太阳穴,脑袋里彷佛有一组小人在敲锣打鼓一般,背部的筋绷直了起来,这让雨果不得不靠在了墙壁上,闭上了眼睛,希望能够稍微缓解一下这糟糕的头疼。
“起来!不要挡道。”一个暴躁的声音从后面传来,雨果不用睁开眼睛就知道,这肯定是住在二楼的恩斯特·莱赫曼。
雨果想要张开嘴说点什么,却发现自己突然就不想开口了。最近面对记者他说的太多了,以至于他觉得现在说话都是一种负担。这实在很是可笑,没有想到自己居然有一天会害怕说话,真是可笑。雨果轻哼了一声,对自己表示了鄙视。
“是不是要死了?要死的话出去再死,不要脏了这楼道。”恩斯特用一个硬物顶了顶雨果的背部,雨果猜测是恩斯特的拐杖,这让浑身酸痛的雨果顿时觉得好像要散架了一般。
恩斯特的话语实在是太难听,而雨果又难受得紧,不由暴躁地说到,“放心,我绝对不会比你早死的。”
雨果扭过头愤怒地看向了恩斯特,表达着自己的不满。虽然这个扭头的动作就让雨果的脑袋疼得彷佛要炸开来一般,雨果强烈怀疑自己应该是感冒了,这真是太美好了;但雨果此时却没有时间去顾及自己的脑袋,他朦胧的视线看到了眼前的恩斯特。
此时恩斯特穿着厚厚的棉袄,彷佛就要将他瘦弱的身子淹没了一般,缠绕起来的围巾遮挡住了他大半部脸颊,但却遮挡不住他额头和眼角的衰老,那一层层皱纹是如此清晰,而恩斯特那双浑浊的双眼此时更是一片模糊,彷佛那一缕光芒随时都会消失一般。
雨果意识到,比起自己来说,恩斯特才是接近死神的人,虽然他不知道恩斯特到底几岁了,但看起来至少是七十岁以上的模样。他刚才的话是过分了一些,这让雨果不由愣了愣,然后叹了一口气,“抱歉,我不应该那样说。”雨果回过头来,往后扭着他觉得骨头酸痛,“我心情不好,但不应该向你发火,抱歉。”
雨果说完,深呼吸了一下,调试着自己烦躁的心情,准备站起来,“抱歉,我这就站起来。”雨果知道自己坐在楼梯上,挡住了恩斯特的道路。
不想,恩斯特的拐杖却敲了敲雨果的肩膀,示意让他坐下,恩斯特那烦躁的声音说到,“放心,虽然我已经很老了,但很健康,说不定就比你活得久,谁知道你哪天会不会吸毒过量就死了。”
这老人家说话还真是不留情,让雨果忍不住轻笑了一下,“恩斯特,我知道你不喜欢我,但没有必要诅咒我吧。”
恩斯特轻哼了一声,“我又不是巫师,诅咒你又没有任何杀伤力,怎么,你还担心我会拿着刀亲手结束了你啊?那你也太没用了。”恩斯特暴躁的声音让雨果疲倦的嘴角勾勒起一个无奈的弧度,这老人家还真是有一张利嘴,“我看你这垂头丧气没精神的模样,该不会是因为外面那些呱呱乱叫的乌鸦吧?”
听到恩斯特如此形容那些记者,雨果很不厚道地笑了,点了点头,“是,他们的叫声让我头疼。”
“真没用。”恩斯特给了雨果一个鄙视的眼神,就好像是在鄙视被猫打败的獒犬一般,让雨果只觉得额头有一片黑线落下来,然后就看到恩斯特慢腾腾地在雨果的身边坐了下来,雨果看了看地面,张口想要说什么,却被恩斯特直接打断了,“居然会被记者吓住,真是太没用了,他们又不是古代巨龙。”然后恩斯特就坐了下来。
看着雨果的一脸惊愕,恩斯特却十分自如,把拐杖放在了膝盖上,“我记得你是拍电影的吧?”雨果愣愣地点了点头,他没有预料到恩斯特居然会和他展开交谈,这是一年时间以来他和恩斯特最正常的一次交流了,实在是太让人意外了,“媒体本来就是你工作的一部分,你需要利用这些乌鸦进行宣传,同时这些乌鸦也需要利用你的力量来谋生,你们是互帮互助的关系,何必要害怕他们呢?”
恩斯特瞥了雨果一眼,鄙视的味道实在是再明显不过了,“这些乌鸦说的话呱呱得烦躁得很,有好的有坏的,有正面的有负面的,如果你全部都听,那还不烦躁死,你干脆不要拍电影了,就天天在那里看他们喊什么好了。”
“我……”雨果试图要辩解一下,他并没有整天看记者的评论,但恩斯特根本不给他机会,“切,不要否认了,如果你不是在意这些乌鸦,干嘛傻乎乎地坐在这里。”恩斯特用拐杖指了指雨果手边的垃圾袋,让雨果脸颊不由有些泛红。
“就好像没有人是完美的一样,没有人能够得到所有人的喜爱,如果你想要成为人见人爱的存在,那么货币才是你的选择,最好是支票之类的。”恩斯特那粗粝的话语就好像磨砂纸在黑板上摩擦一般,很是难听,但喜剧效果却十分出色,让雨果有些忍俊不禁,“你该不会觉得自己是完美的吧?”
雨果连忙摇头否认。
“算你有点自知之明。”恩斯特砸吧砸吧嘴,看着雨果脸上的拘谨,接着说到,“所以,那些乌鸦对你的观点肯定有好有坏,每部电影出来时,那些自诩专业实际上就是自圆其说的影评人肯定也有叫好有喊打的,怎么去过滤这些言论,怎么去看待这些说法,这才是最重要的。”
雨果认真地倾听着,虽然恩斯特的话语很粗糙,但却都是真理,“人家说你好,为什么好,是真的好还是恭维而已;批评、谴责之类的负面消息又是为什么,是真心的指出你的错误为你好、希望你改正,还是为了博取焦点在胡言乱语。你必须分辨清楚这些聒噪声的背后含义,然后忽视那些无用的东西。”
其实这些道理,雨果又何尝不知道,只是以前知道的太笼统,经过这次的事件才算是切身体验,现在再被恩斯特一提点,雨果的脑袋就逐渐清晰了起来。
“最重要的是,不要因为这些乌鸦的话语影响自己的心情,人家说你好就乐得不行,人家说你差就一脸沮丧,这太掉价,要知道,这都只是乌鸦而已,你就是你,坚持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恩斯特恨恨地说到,再次流露出了对雨果鄙视的表情,“在这个圈子里打滚,如果你学不会这一点,那干脆就躲到妈妈的怀抱里去好了。”
雨果扑哧一下没有忍住,轻笑出了声,他终于可以露出真正的笑容了,但是看在恩斯特眼里却十分不解,“笑什么,有女人出现了?”恩斯特居然还配合地四处看了看,明明只是简单的动作在此时却十分有笑点。
雨果强忍住笑容,“不,没有,只是……”雨果的视线往下落在了楼梯上,“你坐在了口香糖上,你知道这一点,对吗?”刚才雨果就想提醒恩斯特了,可惜被打断了。
恩斯特一脸僵硬地看着雨果,迟疑了约莫两秒之后,开口说到,“当……当然!”然后低头看向了自己的裤子,低声嘟囔着,“我要杀了这家伙……”
第246章 致命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