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工业霸主》-第32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林振华道:“要不说记者是无冕之王嘛,他们的权力是完全没有约束的。”

      “没有约束的权力,是最可怕的。”何飞叹道,“当这种权力被别有用心的人掌握的时候,就更为可怕了。”

      林振华道:“这件事先不去管它了,大家说说看,南导的这篇报道,是偶然的,还是有人刻意安排的?如果是后者,那么说明了什么?”

      “刻意?”何飞愣了片刻,问道:“林总,你的意思是说,这篇报道有可能是这几家外国企业授意发出的?”

      “我可以确定,是吉森公司放的风。”林振华说道。

      何飞问道:“你有什么根据?加拿大的枫叶公司和日本的野岛公司,也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他们也有可能会透露这方面消息的。”

      林振华道:“你注意到没有,刚才小裴念的那段文章里说,一家不愿意透露名字的外国企业抱怨说,中国政府要求他们转让几千项专利……”

      “我明白了!”何飞恍然道:“枫叶公司和野岛公司需要转让的技术都不到2000项,所以谈不上是几千。记者既然写到几千,很明显就是指吉森公司了。”

      “正是如此。”林振华道,“大家想想看,如果这件事不是由吉森公司刻意安排的,那么马尔科怎么可能会贸然接受南导记者的采访?他难道不担心说这些话会导致吉森被淘汰出局吗?如果把这件事解释为吉森公司授意的,那就很好解释了,马尔科希望有人能够把这件事捅出去,而南导恰好帮了他的忙。”

      “如果是马尔科刻意安排的,那么……”何飞皱着眉头,顺着林振华的思路往下说道:“这就意味着马尔科是希望用舆论的力量来向我们施压,以便让我们放弃要求他们转让全部专利的初衷。如果是这样的话……”

      林振华接过话头,说道:“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南导的报道就必定还有下文,他们肯定要掀起一些风浪,最好能够弄得我们狼狈不堪才好。”

      “可是,我觉得这样的报道最多只是损害了我们汉华的声誉,对于吉森公司的谈判并没有什么帮助啊。”刘兆华插话道。

      林振华道:“当然会有帮助。老刘,你想想看,如果社会舆论都认为发改委的要求是不对的,那么发改委还能坚持原来的要求吗?你可别小看舆论的力量,现在各级政府都非常在乎舆论,黄岗就曾经跟我说过,他们推出什么政策的时候,也是要考虑到舆论影响的。”

      “我说这个南导到底是不是中国的报纸啊?咱们这些搞工业的和外国企业拼得你死我活,他们不帮我们,反而帮外国企业,这是什么心态啊!”刘兆华愤愤然地说道。

      “呵呵,老刘,你这就土了吧?人家精神上早就是外国人了。”林振华呵呵笑着说道。

      第683章 媒体凶猛

      不知是吉森公司的幕后推动,还是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有无数怀着猎奇心态的无聊闲人,南部经济导刊发表的这篇文章,迅速地被转发到了各个著名或不著名的网络论坛上,一时间成为一个十分引人关注的热点话题。

      正如名人们的婚变能够让狗崽队血脉贲张一样,汉华重工这样著名的一家企业爆出的“丑闻”,自然也吸引了无数的财经媒体。在得知汉华的董事长林振华就在京城之后,各大媒体的驻京记者都蜂拥而至,把汉华的驻京办围了个水泄不通。

      “请问,最近媒体爆出的关于汉华的技术全部来自于国外的消息,是否属实?”

      “我们希望能够就一些敏感问题向林振华董事长当面求证!”

      “我们已经约了三天了,但林董事长始终不愿意露面,是不是其中有什么隐衷?”

      “我想知道,汉华何德何能,竟能够绑架全国百姓的利益,来作为其抢夺外国企业专利的砝码。请问,在汉华奇迹的背后,有过多少国家利益的交换!”

      “作为一位有良知的记者,我认为我有权利要求汉华就当前事态向公众作出公开的道歉!”

      “……”

      在汉华驻京办的接待室里,形形【创建和谐家园】的记者围着刚刚从浔阳赶过来的汉华集团办公室主任毕敏,吱吱喳喳地问个不停。有些网络记者索性直接支上了摄像机,在汉华门口展开了现场直播,每隔半个小时就要重复一次:到目前为止,汉华仍然没有给出正式的答复……

      其实,无论以经济实力,还是高层关系,汉华都不比在场的任何一家媒体要弱,相对那些网络媒体而言,更是可以达到秒杀的程度。但这些媒体却丝毫不担心自己这种口诛笔伐的行为会遭到汉华的反击。

      顶着新闻报道的帽子,记者们可以肆意地侮辱你的人格甚至智商,或者倒过来说,智商甚至人格,而你是无法使用法律武器来使自己免于这种侮辱的。你当然也可以选择反击,与媒体对骂,但这注定是一场不对等的战争。

      媒体本身就是靠吸引眼球来生存的,如果像汉华这样大的企业与媒体争斗起来,媒体的点击率将会大幅度地上涨,至于这种点击是支持还是反对,对媒体来说是完全无所谓的。如果你有办法打得媒体满地找牙,那媒体就更开心了,他们最喜欢的形象,就是血淋淋地遍地打滚,因为这样可以为他们在公众面前赢得一个“受迫害”的盛名。

      其实,这些媒体的作派完全是从晚明的那些清流那里学来的,这套伎俩叫作“骗廷杖”。清流们不用做什么实际的事情,他们的职业就是骂街,如果骂街能够骂到让皇上龙颜大怒,下令打廷杖的地步,就说明这些清流非常成功了。

      一个职业如果是以挨打的次数来作为成绩的,这个职业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可怕的职业。这种可怕不是针对从业者自己而言的,而是针对它的对手而言的。

      汉华从事的,不是这样的职业。汉华作为一家有影响力的大型工业企业,一个正面的公众形象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汉华卷入了什么【创建和谐家园】,不管最终的结果是赢是输,汉华的形象都会受到损害。社会公众很少有人愿意耐心去求证什么,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媒体灌输给他们的那些观点,在炒作话题方面,哪家企业能够与媒体一争高下呢?

      在看到南部经济导刊发出的第一篇报道之后,林振华就与项哲通了一个电话,分析了事态可能的发展。他们一致认为,以南导的习惯来说,一旦选择了向汉华发难,就绝对不会打一枪就走,更大的可能是死缠烂打,直到把汉华的名声搞臭为止。

      据项哲的分析,这一次南导咬上汉华,用意可能有三个方面:其一,要报十几年前的旧怨;其二,汉华是一家在国内很有影响力的企业,挑战汉华可以成为一个非常大的媒体事件,能够为南导争取到更多的关注;其三,那就是打算最终逼迫汉华向南导缴械投降,至于投降的条件,自然是承诺若干赞助或者投放若干广告,总之一点,不狠狠地出点血,是没法轻松过关的。

      项哲的最后一点分析不是没有根据的,在此前,南导曾经对民航、铁路、电信等领域进行过若干次围剿,每一次都把对方弄得狼狈不堪。至于最终的解决方案,当事双方都没有对外透露过。但明眼人可以发现,每次围剿之后,被打击的那方无不在南导上投放了大量广告,这其中的奥妙,还需要明说吗?

      “老项,你有没有打听过,南导的胃口有多大,咱们拿出多少钱来,可以买得南导放过我们?”林振华在电话里向项哲问道。

      项哲道:“具体的数字,我没有打听过,不过听一些其他单位的老总说,这个价码基本上是和企业的规模相关联的。根据企业的大小,封口费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像汉华这么大的企业,我琢磨着,没有个一两千万,恐怕很难让南导收手哦。”

      “一两千万!”林振华直咂舌,“有这一两千万,我都够把南导收购下来了吧?”

      项哲笑道:“振华,你这可错了,南导现在的身价可真不是一两千万能够打住的,据什么劳什子品牌研究机构的计算,南导的品牌价值已经过10亿了。据说,它现在还谋求着在美国上市呢,美国好几个基金会都对南导有投资。”

      “难怪它的底气比过去足多了,看来,当年收拾它还是收拾得不够狠啊。早知如此,当年就该直接把它一棍子打死。这真应了一句老话,打蛇不死,必遭反噬啊。”林振华感慨道。

      “振华,对这件事,你有什么考虑?”项哲问道。

      林振华沉吟了一会,说道:“现在我也没什么好的想法,毕竟对方下一步会如何做,我们还没有看到,我们还是静观其变吧。”

      事实上,汉华也只能采取静观其变的态度。逼迫吉森以专利换市场的事情,是真实存在的,汉华既不可能否认,也没必要否认。像这种事情,世界各国的企业都曾经做过,手上拥有资源的时候,谁都会待价而沽,这没有什么不合理的。但与此同时,这样的事情又是不便于放在台面上说的,这种交易只能是幕后的交易,说出来对于交易的双方都不利。

      既不能否认,又不能承认的事情,汉华就只能是保持沉默了,任凭你有千般问题,汉华只是一句“无可奉告”,至于你愿意解释为耐人寻味,还是内有隐衷,就不是汉华能够干涉的了。

      为了帮林振华应付记者,项哲专门把毕敏从浔阳派到京城来了,她的身份是集团办公室主任,接待记者正是她的本职工作。

      “对不起,这位记者先生,你的问题涉及到我们公司的商业秘密,我无权向你提供有关的信息。”

      “抱歉,这位女士,你这种说法是毫无根据的,请你不要使用这种带有误导性质的语言。”

      “对不起,林董事长有更重要的工作,你有什么问题请对我提问吧……”

      毕敏端坐在接待室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笑吟吟地对那些来势汹汹的记者们回敬着软钉子。按照林振华的吩咐,与当前的项目有关的内容,她一句都不涉及到,记者们提起这些事情的时候,她也绝不接口,不给对方留下任何把柄。

      正如林振华和项哲分析过的那样,南部经济导刊不出手则矣,一出手就是一套组合拳。继推出“自主创新之谜”这篇报道之后,几天时间里,南导又发出了四五篇新的文章,分别叫做“二问”、“三问”之类。要说起来,南导也的确是有几把刷子的,这么短的时间,他们就能够找到天南海北的各种素材,而且将其巧妙地搭配在一起,把汉华描述成一只毫无内涵、单凭山寨他人技术来沽名钓誉的纸老虎。

      “据了解,汉华生产的机床中,使用了大量的国外专利,每年都要向国外支付巨额的专利费用。汉华那些光鲜产值数据,根本难掩技术受制于人的窘境!”

      “据汉华厂的装配工人透露,汉华从国外进口轴承的时候,外国厂商严禁汉华私自拆卸。事实上,汉华如果把这些轴承拆卸开,就再也没有能力把它们重新装配回去的。”

      “汉华声称自己拥有船用燃气轮机的技术专利,而据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汉华高级工程师透露,汉华从来也没有吃透这些燃气轮机的原理,以至于在汉华内部有一个不成文的默契,那就是谁也不敢乘坐使用汉华的燃气轮机驱动的轮船。”

      “……”

      这一篇篇耸人听闻的报道,让汉华人看了简直哭笑不得。其中的那些硬伤,但凡是有点工业常识的人都能够看得一清二楚。然而,这样的报道对于社会公众却非常有杀伤力,毕竟不是谁都懂得什么是工业的。

      对于南导发出的这一篇篇报道,汉华采取了坚决的沉默态度,林振华想和南导耗一耗,看看谁更沉不住气。但他的这个计划,终于未能执行下去,因为黄岗扛不住了,要求林振华必须尽快解决这件事情。

      林振华能够以沉默应付记者,黄岗就没有那么幸福了。作为政府机关,他有义务就公众关心的事情回答记者的提问。汉华可以说某些事情是企业的商业秘密,不能对外公开,但黄岗却无法说这些事是国家秘密。如果他真敢这样说,那么媒体必然会用斗大的字体把这句话印到头版上,说某某政府官员声称与汉华相关的事情是国家秘密,P民无权过问。

      “振华,铁路设备采购的事情,怎么会透露到记者那里去的?现在很多记者都来向发改委求证,弄得我们很被动啊。”在好不容易打发走了几名记者之后,黄岗拨通了林振华的电话,向他抱怨道。

      林振华道:“黄岗,这件事可不是我们透出去的,根据我们的分析,应当是吉森公司方面放的风吧,他们的目的,应当就是借舆论的力量,来逼迫我们放弃原先的条件。”

      “真是瞎胡闹,用铁路设备订货来换取西方企业向我们转让技术,这并不是关系到汉华一家企业的事情,而是对咱们国家的整个装备制造业都有好处的事情。这些记者怎么会这样一点觉悟都没有呢。”黄岗在电话里嘟哝道。

      林振华没心没肺地笑道:“呵呵,记者关心的只是炒作话题,他们才不在乎我们能不能获得技术呢。”

      黄岗正恼火着呢,听到林振华的笑声,他气急败坏地说道:“振华,你怎么有点幸灾乐祸的样子啊?你也不想想,我们承受这么大的压力,还不是为了你们企业,你们就不知道出来替我们分分忧?”

      “冤枉啊,黄司长。”林振华叫道,“你以为记者只是去骚扰你吗?我们这里也是被记者堵得严严实实的,我现在都不敢在驻京办呆了,天天跑到技术情报研究院那边去猫着呢。”

      “这我不管。”黄岗道,“我只知道一点,你振华如果想解决问题,肯定是有办法的。现在媒体上各种说法都有,我们主任已经找过我了,希望我们在谈判的时候注意一下分寸,不要吃相太难看。你想想看,我们好不容易有了一个拿捏住对方的机会,吃相不难看一点,岂不是吃亏了?”

      “黄岗,你可千万要顶住压力!”林振华急了。他知道,位置越高的领导,往往越在乎舆论,而对于实际工作中的难度不太关心。如果黄岗上面的主任真的受到媒体压力,要求黄岗在与吉森等公司的谈判中让步,那可就是一件糟糕的事情了。很显然,吉森把消息透露给南导,闹出这么一回事来,其目的也正是如此。

      黄岗道:“放心吧,振华,我心里有数,我们主任也不糊涂,他不会随便要求我们让步的。不过,任凭媒体方面这样炒作,无论是对于我们发改委,还是对你们企业,都是不利的,你们还是认真对待一下为好。”

      “好吧,我们想想办法吧。”林振华无奈地答应了。

      第684章 辟谣

      面对着一片哗然的舆论,汉华重工终于做出了回应。在京的各家媒体同时收到了来自于汉华重工驻京办的一份通知,称汉华重工将于某月某日在某宾馆的报告厅召开情况说明会,就社会公众普遍关心的汉华重工自主创新问题,回答记者们的提问。

      到了指定的这一天,近百家媒体的记者早早地就赶到了会场。摄影记者们忙着抢占最好的位置,支起三角架,架起大炮筒一般的长焦相机,对着主席台。文字记者们则纷纷穿上了最艳丽的衣服,希望这样能够吸引到主席台上主持人的关注,为自己抢到一个难得的提问机会。

      下午两点一刻,汉华集团办公室主任毕敏首先步入会场,走上主席台,坐在主持人的位置上。跟在她身后的,还有六七个人,不用说,这些都是汉华派来向记者们说明情况的人员。最后一个出场的,是记者们翘首以盼多日的汉华董事长林振华,他一露面,满场的大炮筒便一齐转向了他,闪光灯闪成了一片。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辛苦了。”林振华走到自己的位置前,没有马上坐下,而是拿起桌上的话筒,对着一屋子的记者笑吟吟地开了口:“看到这么多记者朋友,我们非常感动,也非常遗憾。感动的地方,在于大家对汉华非常关心,让我们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至于遗憾嘛,自然是浪费了大家这么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完全只是为了某份小报的一个恶意谣言……”

      全场嗡地一声,所有的记者几乎都躁动起来。林振华此言的指向,实在是再明显不过了。在场的记者谁不知道这一次的事件都是由南部经济导刊的一篇文章引起的,而林振华直截了当地说大家是被一份小报的恶意谣言给煽动的,这可就是直接向南导开战了。

      要说起来,南导如今可真不是什么小报了,在中国的纸媒体圈子里,也算是扛大旗的一个。在此前,南导也曾经向不少国字号的大型企业甚至政府部门发难,这些巨头们虽然也展开过危机公关,但却从来没有敢这样直接把南导称为造谣的小报。

      记者们都清楚,林振华这一句话出来,就是把汉华和南导摆在了你死我活的决斗场上,两家不拼倒一个,恐怕是难以罢休的。

      “林董事长,请你把话说明白,是哪家小报发布了恶意的谣言,这些谣言又是什么内容?你能证明这些内容真的都是谣言吗?”

      坐在下面的南导记者罗姝率先跳了起来,气势汹汹地对着林振华逼问道。

      林振华呵呵一笑,扭头对旁边的毕敏问道:“毕主任,你们在请记者的时候,有没有验过他们的资格?怎么有些根本不懂采访规则的伪记者也混进来了?”

      毕敏连忙站起来,装出一脸自责的样子,回答道:“林总,我们工作有失误,在核实记者身份的时候不够严格。不过我向您保证,那些不懂采访规则的伪记者,只是个别人。”

      “嗯,个别人也不行吧?一颗老鼠屎也会坏了一锅汤嘛。”林振华答道。

      “实在是……因为有些老鼠屎包装得太逼真了……”毕敏说道。

      这俩人一唱一和,在说话的时候都没有关掉面前的麦克风,甚至还有意无意地把嘴对准了麦克风。全场的记者先是一愣,既而都把目前投向了刚才站起来还没有来得及坐下的罗姝。谁都听得出,林振华和毕敏这就是存心在恶心罗姝了,这两家得有多大的仇啊。

      记者们都有一种猎奇的心态,汉华与南导斗得越凶,大家就越有热闹可看。凭心而论,汉华以往对记者们还是挺不错的,而且汉华本身的形象也很正面,记者们对汉华多少都有些好感。林振华刚才羞辱罗姝,虽然也有个别的记者念着同行之谊,有些不满,但大多数的记者就纯粹把这当成一场好戏去看了。

      “林董事长,我对你们侮辱我们报纸以及我个人声誉的行为表示【创建和谐家园】!”罗姝气得满脸通红,大声地喊道。

      毕敏微微一笑,说道:“这位女士,就算你不具备一名记者应有的素质,至少也应当拥有一些做人的起码礼貌吧?我们这里一次新闻发布会,是谁允许你在这里大声喧哗的?”

      “我是南部经济导刊的记者,你们攻击了我们报纸,难道还不允许我【创建和谐家园】吗?”罗姝道。

      “我们攻击了你们报纸?有证据吗?”毕敏问道。

      “刚才他说过的!”罗姝用手一指林振华,“大家都听到了,他攻击我们报纸造谣。”

      毕敏看看林振华,问道:“林总,这位女士说您攻击了她所在的报纸,请问确有此事吗?”

      林振华不屑地摆摆手道:“我根本就不知道她是哪份报纸的,也不想知道。我只是说有某份小报造谣,并没有说明是哪份小报,我想,只有做了亏心事的人,才会这样害怕吧?”

      “你……”罗姝张口结舌,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再纠缠下去,就相当于在众人面前承认了自己是在造谣,但不去争辩,却又谁都听得出林振华是在指着南部经济导刊的鼻子骂街。

      这一刹那,罗姝体会到了那些被她含沙射影攻击过的报道对象的苦楚。现在林振华做的事情,就和南导做的事情一样,说话留一半,谁都听得出是说谁,但被说的人还找不到把柄来反驳。在平时,南导拥有着话语权,但在这个场合里,拥有话语权的是林振华,最起码,麦克风是掌握在林振华手里的。

      看着罗姝悻悻然地坐下去,毕敏脸上笑得更甜了,她坐下来,对着麦克风说道:“各位尊敬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前来参加汉华重工自主创新成就介绍会。下面,请我们集团技术情报研究院的马杰主任为大家介绍一下我集团在过去20年中自主创新的成就。”

      说到这里,毕敏向一旁的工作人员做了个手势,工作人员按动电钮,大报告厅的遮光窗帘自动地拉上了,室内的灯光也逐渐转暗,与此同时,挂在屋顶的大投影仪启动了,把一段精心制作的视频投射到了主席台背景的幕布上。

      这是汉华重工花费了不少金钱拍摄的宣传片,原本是打算拿到装备展会上去播出的,如今正好拿来用做向国内媒体介绍相关情况。马杰走到主持人的位置上,举着一支红色的激光笔,一边指点着屏幕上的内容,一边向全场的记者们娓娓道来:“大家看,这是我们汉华重工自主设计建造的1.5万吨大型水压机,是在全球第一次使用了方形立柱结构,全数字控制,这样的设计是由我们汉华独创的。目前,我们这台水压机是全球压力最大的水压机,包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制造商,都不时要租用我们的机时,为他们锻造核心机件……

      这是一台七轴五联动数控机床,是由汉华机床公司独立建造的。这种型号的数控机床,属于西方国家向中国实施高技术装备限售的产品,即便是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国外去参观的时候,外国人也要拿布把这样的设备蒙上,生怕被我们看到其中的奥妙。然而,就是这样的一台机床,在两年前已经完全被我们攻克了……

      这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110万吨大型乙烯装置,我们拥有全部的知识产权……

      这是全自动汽车冲压生产线,凭借这条生产线,我们击败了曾经风光一时的日本西乎公司,从它的手里抢到了国际汽车巨头的订单……

      这是……”

      记者们竖起了耳朵,生怕听漏了一个字,他们的笔在采访本上沙沙地写着,同时,他们的心也随着马杰的讲述而逐渐地激动起来。

      曾几何时,新闻的本质从客观报道事实,转向了语不惊人死不休。许多记者都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把目光盯住了社会上那些负面的地方,并以揭短爆黑作为自己的天职。

      在记者们的眼睛里,几百起陌生路人扶助摔倒的老人的消息,都不是他们所需要的新闻。而如果什么地方有一位老人摔倒了无人扶,那就成了天大的事件,成为“拷问”、“反思”、“震惊”的源泉。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1 21: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