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工业霸主》-第31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按照企业管理理论来说,股市是一个配置生产资源的场所,这种生产资源包括资金,还包括管理。企业上市,是为了解决企业生产资本不足的问题,在吸引公众资金的同时,企业还需要接受公众的监督,向股东让渡出一部分控制权和利润。

      对于企业来说,是否选择上市,要看企业本身是否缺乏资金,是否无法从其他的渠道获得资金,以及是否愿意让渡出这部分控制权以及利润。如果企业本身资金比较充裕,而企业原来的所有者又希望能够保持自己对企业的控制权,并且不愿意让别人来分享企业的利润,那么就完全没有必要选择上市。

      事实上,在西方国家,有很多大公司就是一直选择不上市的。例如美国的科氏公司,据称是全球最大的非上市公司,年产值高达500亿美元,从事包括原油开采、炼化、贸易、管道运输、农业和畜牧业、金融服务、道路沥青等方面的业务,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科氏公司在扩展业务的时候,一直都是使用自己家族的资金,而不从资本市场上融资。这样做的结果,虽然是融资的规模受到了一些影响,但公司所有的利润不再需要与其他投资者进行分配,最终形成的积累反而会更多。

      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内,上市公司几乎没有向股东分红的义务,而股东大会这样一个决策和监督机制,也形同虚设,这就使得上市公司可以坐享从市场上筹措到的资金,而无须付出任何代价。在这样一种氛围下,企业上市就变成了一种单纯的圈钱行为,企业根本不需要考虑是否要上市的问题,上市与否,只是取决于能不能获得上市的资格。

      林振华是一个搞技术出身的人,做事是颇为严谨的。在他的心目中,如果公司要上市,就必须严格地遵循上市公司的规则,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企业的利润应当拿出来分红,让股东享受到投资的收益。像其他公司那样巧立名目截留股东红利的作法,林振华是做不出来的。

      但这样一来,企业的发展就要受到影响了。汉华这些年一直都是把大多数的利润重新投入生产,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作为一家非上市的公司,这样做无可厚非,毕竟林振华自己是企业最大的股东,而代表国家持有股份的江南省经委也支持这样一种做法。两个最大的股东意见一致了,别人也无话可说。

      如果汉华上市,情况就不同了,再这样把利润都留下来用于扩大再生产,对于广大中小股东来说是不公平的。用曾经流行一时的委托代理理论来解释,小股东把决策权委托给了控股股东,控股股东出于追求自己控制权最大化的动机,就会拒绝分红,因为这样可以把更多的钱留在自己手上使用,而这就属于代理人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了。

      这些理论上的说法,林振华当然是不懂的,即便是MBA出身的项哲,对此也知之甚少。不过他们有一点认识是共同的,就是认为汉华暂时还不到需要上市融资的地步,如果学着其他公司那样去“圈钱”,未免与他们的价值观有所冲突。

      就这样,汉华集团一直做到了年产值200亿美元的规模,在国内已经是首屈一指了,却仍然是一家非上市公司,这件事一直都被各家大学的砖家教授们拿来作为教学时的反面案例。据砖家们分析,汉华没有上市的原因有二种可能,其一是汉华的领导层有小农意识,不懂得资本市场运作;其二则是证券监管部门从中作祟,故意不让汉华上市。对于后一种说法,不时有记者去向【创建和谐家园】求证,弄得【创建和谐家园】也承受了不小的压力。

      如今,从林振华的嘴里,终于吐出了“上市”二字,这可让黄岗好生惊讶了。

      “怎么,林总,你们集团对投资克拉运河的事情竟然有这么大的决心,不惜一改初衷,打算从股市上筹资了?”黄岗问道。

      林振华摇摇头笑道:“此言差矣,克拉运河这个项目,我们虽然重视,但也不过是作为一个公益项目去做而已,怎么可能把整个公司的家底都拿出来。我们最近的确需要筹资,但却不是用于运河项目。黄司长,你才高八斗,要不猜猜看,我们是看好什么项目了?”

      黄岗掰着手指头算了一圈,电子、汽车、燃气轮机、大型机床……所有这些都是汉华正在做的事情,但却也没有一项值得汉华大动干戈来融资的。以他对汉华的了解,如果不是有100亿以上的资金缺口,汉华根本不需要到股市去募集,汉华自己的现金流就不少,而且各家银行也都拎着钱口袋随时准备向汉华放款。那么,值得林振华砸进去100亿以上资金的项目,会是什么呢?

      “国内目前最大的投资热点就是高速铁路建设,汉华不会是想在这个市场上有所作为吧?”黄岗猜测道。

      黄岗也是从国家计委未来的投资重点出发来进行猜测的,但他也知道,这个猜测有点不靠谱。高铁的建设,相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一个深不见底的坑,100个亿扔下去,只能修出一小截,从中国地图上看,恐怕连一厘米的长度都没有。这种基础建设,只能是由国家来主导的,汉华自然不可能参与进去。

      至于说到与高铁建设相关的设备,倒是汉华的长项,不过这方面需要的投入就比较少了,不至于让汉华伤筋动骨的。

      果然,听到黄岗的猜测,林振华又是一笑,说道:“高铁这个项目,我们当然不会错过。事实上,我们已经和铁道部及其下属企业接触过了,他们有意向请我们提供用于钢轨自动化淬火、重轨矫正等方面的专用机床。还有高速动车上的核心配件,我们也有可能承接一部分。不过,这些对于汉华来说都是小项目了,我们所需要花费的前期投入也就是个位数而已。”

      “个位数……”黄岗撇了撇嘴,他知道,林振华说的个位数,后面的单位是“亿”。他这个国家计委的副司长,说话也不敢有这样大的口气啊。

      “那我就猜不着了。”黄岗放弃了努力,说道,“我琢磨着,你们想上市融资,至少是需要3位数的资金吧?值得汉华投入3位数资金的项目,我还真想象不出来。”

      不知不觉地,黄岗也学会了林振华的计数方法,那就是把“亿”后面的数字都当成小数,不得不说,这种计数方法,还是挺霸气的。

      “哈哈,居然还有黄岗才子想象不出来的事情,这让我很有成就感啊。”林振华开心地说道。他招呼黄岗走到办公室一面墙上贴着的一幅地图面前,指了指其中一个地点,对黄岗说道:“你看,我们集团近期的投资热点,是在这里。”

      墙上贴着的,既不是世界地图,也不是中国地图,而是某一个区域的地图。黄岗也是一个胸怀全球的人,只看了一眼周围海洋的名称和国家的名称,就认出来了,这是一张南美洲南部的地图。在地图的中间位置上,画了一片很大的色块,围绕着这个色块的四周,有很多显然是手指反复触摸留下的污迹,也就是说,林振华和他的团队这一段时间一直都在盯着这份地图,讨论这个色块的事情。

      “这里是……”黄岗拼命地回忆着自己的地理知识。

      “波利维亚,圣克鲁斯省。”林振华提示道。

      “圣克鲁斯省?”黄岗明白过来了,“这里是穆通铁矿。怎么,林总,你们打算投资穆通铁矿?”

      “没错,穆通铁矿的开采权,第一期不少于20亿美元的投资,以及为铁矿石外运而修建的铁路的投资,预计也在10亿美元以上。”林振华踌躇满志地说道。

      “这就至少是30亿美元了,合250亿人民币,的确是大手笔啊。”黄岗倒抽了一口凉气,不过,他还是有些疑惑:“林总,你们是搞装备制造的,怎么突然改行去搞矿业了?虽然我一直都知道你们在非洲有一些矿山的开采权,但那毕竟只是辅业啊。如果真的投入250亿人民币去开发穆通铁矿,那你们的主业不就变成矿业了?”

      林振华笑道:“这无所谓啊,装备制造业我们也不会放弃,但现在国内其他的企业也正在崛起,市场竞争压力已经越来越大了,我们另外开辟一个经营方向,也是可以的嘛。”

      黄岗点点头道:“当然可以,像汉华这么大的集团,混业经营是不可避免的。不过,我还是对你们这个决策有些疑惑。其一,铁矿的利润并不很大,你们投入这么多的资金来开发一个铁矿,如何能够收回投资呢?其二,即使你们真的想搞铁矿,也不必去选择穆通铁矿吧?据我所知,这可是一块超级鸡肋啊。”

      第667章 超级鸡肋

      说穆通铁矿是超级鸡肋,实在是一个冷笑话。穆通铁矿的探明储量是400亿吨,在前些年,整个中国的铁矿探明储量,也还没到400亿吨。直到新世纪的前10年,由于国内铁矿石需求暴涨,催生了探矿的热潮,这才使中国的铁矿探明储量迅速上升。到2010年前后,全国铁矿探明储量达到了600亿吨,相当于1.5个穆通铁矿。

      黄岗说穆通铁矿是鸡肋,并不是信口开河。穆通铁矿的发现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但这座世界级大铁矿,直到21世纪初仍然处于未开发的状态。与玻利维亚同在南美洲的巴西和秘鲁都有大型铁矿,交通条件远远好于穆通铁矿,在这些铁矿的产量足以满足全球铁矿石需求的情况下,开发穆通铁矿是无利可图的。

      除此之外,在黄岗的心目中,整个铁矿产业,也同样是一块鸡肋。国际铁矿石市场已经持续十几年处于平稳状态,相比高额的投入而言,经营铁矿的利润并不算很大。站在国家计委的高度上,当然可以看出中国的铁矿石需求量正在大幅度地上升,但诸如必和必拓、淡水河谷之类的国际铁矿石巨头的产能也还远未达到饱和,没有理由认为铁矿石价格在未来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在对经济问题的判断方面,林振华自然是不及黄岗的,但林振华有一项黄岗不具备的优势,那就是他是一名穿越者,能够洞悉未来。林振华清楚地记得,在21世纪之初,面对着中国对铁矿石的巨大需求,几大国际铁矿石巨头暗中串谋,不断推高铁矿石价格。仅2005年一年,中国的铁矿石进口合约价格就上涨了71.5%,这简直无异于【创建和谐家园】裸地抢钱了。

      由于自己不掌握铁矿石资源,中国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基本上是人家怎么开价,我们就只能怎么接受,连一点还价的能力都没有。

      林振华是在前世经历过这个阶段的人,自然清楚几年后矿产资源的价格会涨到什么程度,所以,甚至早在10几年前,他就已经着手布局汉华的采矿业了。去年,汉华在穆通铁矿所在的圣克鲁斯省建立了一个销售中心,这一年多来,销售中心没卖出去几台设备,倒是把与穆通铁矿相关的政府部门、矿山主、农场主等拜访了一个遍。销售中心的主任方磊现在成了一个玻利维亚通,能够熟练地用西班牙语与当地权贵们聊天气、聊挣钱、聊赌博,甚至聊女人……

      在经过充分的前期准备之后,汉华集团总部作出了投资穆通铁矿的决策,决定投入300亿至500亿元人民币,全面开发穆通铁矿,为国内的发展提供可靠的铁矿石来源。胡妫带领的团队做了大量的敏感性分析,确定即使在铁矿石价格没有明显上升的情况下,汉华的这笔投资也能够得到回收;而如果铁矿石价格真的像林振华预言的那样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那么汉华从中获得的利润将不亚于现有的任何一个产业。

      要投入300至500亿人民币,光凭汉华目前现有的资金就远远不足了,即使找银行贷款也很难满足要求。这时候,一直鼓吹上市圈钱的何飞再次提出了自己的提案,认为汉华可以从股票市场上去筹集这笔巨额的资金,这一回,这个提案得到了管理层的赞同。

      “是不是鸡肋,我们不妨过几年再来看吧,不管怎么说,投资矿产,至少是不会亏本的,你说呢?”林振华对黄岗说道。他的预言有些太骇人听闻了,他也不想在这个时候跟黄岗说得太多,他只需要向黄岗说明这是汉华的决策就可以了,需要黄岗做的,仅仅是帮助汉华完成上市工作而已。

      黄岗道:“这话倒也没错。这几年,国内对铁矿石的需求不断上升,铁矿石价格稳中有升,短期内不太可能出现下降的情况。所以,汉华如果要投资铁矿,能不能获得高额的回报,我不好判断,至少也不至于亏损吧。”

      林振华笑道:“这就够了,这年头,想找一个肯定不亏损的项目,也不容易啊。”

      黄岗摇着头道:“林总,别人说这话还有点道理,你们汉华如果找不到合适的项目,那可就是笑话了。我也不知道你们为什么突然对铁矿感兴趣了,不过,如果你们是因为这个原因而需要大量的资金,那么用上市这种方法来筹资也无可厚非。毕竟,你们汉华早就具备上市资格了。”

      “光具备上市资格可不够,我们还得请【创建和谐家园】给我们上市名额才行啊。我可知道现在上市名额是多么紧俏,有些地方不惜由省政府出面去和【创建和谐家园】交涉,才能弄到一个名额的。”林振华说道。

      黄岗不以为然地说:“那是其他企业,你们汉华重工,想要一个名额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创建和谐家园】卡谁,也不可能卡你们吧?”

      “嗯,我也觉得,我们如果要一个名额,应当是能够要到的。”林振华道,“不过,我们要的……不是一个名额。”

      “什么意思?”黄岗诧异道,“你们还打算替别的企业要名额?是浔阳市的,还是江南省的?”

      林振华道:“不是其他企业的,而是我们汉华集团自己的。我们这一次,打算建立五家上市公司,所以,我们需要的是五个名额。”

      “你们疯了!”黄岗跳了起来,“五个名额,亏你们想得出来,你知道中国总共才多少家上市公司,【创建和谐家园】一年也批不了几十家,你们一下子就要五家?”

      林振华道:“我们即使推出五家上市公司,每一家也都是优质股。那么多垃圾股都上市了,我们这么好的资源,有什么理由不上市呢?”

      “五家?”黄岗由最初的惊讶逐渐平静下来,他看着林振华问道:“这么说,你们不是想以集团的名义上市,而是要把集团下面的分公司拆分上市?”

      林振华道:“没错,我们的设想是,汉华集团公司保持原样不变,把我们下属的化工设备公司、机床公司、制冷设备公司、家居用品公司、浑北锻压机床厂这五家企业分别上市。未来,汉华集团作为这五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同时保留包括汽轮机、电焊设备、船舶推进器、电子、汽车等业务。我们最多可以让出这五家企业40%的股权,回收的资金用于建立一家全资的矿业子公司,开发包括穆通铁矿在内的海外矿山。”

      黄岗对于汉华集团的构成还是比较熟悉的,他掐指算了一下,说道:“你们拆分出来的这五家公司,有形和无形资产加起来,恐怕已经是过千亿了。你们让出40%的股权,如果再考虑适当的溢价发行的话,回收500至600亿元资金,应当不成问题,用来投资穆通铁矿,倒是绰绰有余了。”

      林振华道:“我们自己估算的数字,也和这差不多。这些资金当然不会全部投入到穆通铁矿中去。我们在非洲,还有蒙古、印尼等地方,也都有一些矿山开采权,这些矿山也到了需要投资的时候了。这样算下来,资金还是有些紧张的。”

      “像这种大规模的海外投资,是可以申请国家政策扶持的。”黄岗提示道,“只要你们的项目合适,国家可以给你们提供一些贷款,利息也是比较低的,还有就是还款期限可以定得长一点,你们尽可放心使用。”

      “那就多谢黄司长了。”林振华笑道,“这五个上市公司名额的事情,也同样要请黄司长多多费心。”

      黄岗拍着脑袋,眉毛皱成了一个疙瘩,说道:“林总啊,实不相瞒,出门之前,我预想过你们可能会开出什么样的价码,也做好了被你们猛斩一刀的准备。可是我万万没有料到,你们的胃口会这么大。

      现在谁不知道,一个上市名额就意味着几十甚至上百亿的资金啊,你一口气要下五个名额,相当于拿到了500亿的资金。如果仅仅是为了挖一条克拉运河,我还不如劝【创建和谐家园】把这五个名额拍卖掉,卖出来的钱也够用了。”

      林振华呵呵一笑:“问题是,你们敢公开拍卖上市名额吗?再说了,人家要上市名额,本身就是为了圈钱,哪能把圈到的钱还给你们?我们汉华的子公司,都是优质资产,哪家公司一年都至少有十几亿的利润,你们过去上市的公司,能有这样利润的,有几家?”

      黄岗道:“有高额利润的公司倒是不少,但能够把利润体现在账面上的,就不多了。我希望你们汉华不要搞这种账面上微利的把戏。”

      林振华道:“放心吧,我们拿出这五家公司来上市,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五家公司现在已经进入稳定发展期了,公司不再需要对它们进行大的投资。我们的设想是,这些公司上市之后,每年要都保证拿出至少50%的利润用于股东分红,不会让出钱的股民吃亏的。”

      “你还是先不要这样乐观吧,我估计,【创建和谐家园】能给你们三个上市名额就不错了,一口气上市五家公司……这也就是你林总才敢想的事情了。”黄岗嘟嘟囔囔地说道。

      第668章 忙碌的一年

      黄岗也只是嘟囔一番而已,他心里对汉华的这番布局还是颇为认同的。汉华把几家已经成熟的公司剥离出来上市,获得资金后用于培育新的公司。由于新公司是属于集团的,而整个集团并没有上市,这样就避免了新业务受到资本市场的干扰。另外,新业务往往规模比较小,增长速度比较快,资本回报率较高,这样的业务拿去上市是很可惜的,相当于把一只未来能够生金蛋的母鸡拿出去卖掉了。

      至于说上市资格,其实不是什么问题。汉华已经是一家超级规模的企业,即便是拿出5家分公司来上市,每一家也比大多数的上市公司规模更大,业绩更是不用说了。

      以汉华化工设备公司为例,如今它已是中国化工设备联盟当之无愧的盟主,国家新建的几套80万吨和110万乙烯工程,都是由汉华化工设备公司作为总承包商,然后再拆分给其他各家石油化工设备制造企业。在此前,这几家处于分包地位上的企业都已经上市了,总承包商要上市,还算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吗?

      这五家企业里,最晚加入汉华集团的是浑北锻压机床厂,但自从它凭着全自动轿车冲压生产线一举打入美国市场之后,其发展势头就锐不可挡了。这几年,它又开发出了铁路重轨锻压机床、薄板冷轧生产线等一系列新产品,俨然成为国内锻压设备领域的排头兵。这样的企业,拿到一个上市名额,也是情理之中的。

      当然,要让【创建和谐家园】一下子对同一个集团公司下属的5家企业同时下发上市许可,这就需要这家集团公司有非常强硬的背景了。黄岗扒拉着手指头算了一圈,发现国内也就是汉华重工能够有这样硬的来头,科工委、外贸部、计委,似乎都买汉华的账,有这些部门去和【创建和谐家园】交涉,汉华要想拿到5个许可证,可能真没有什么难度。

      又经过一番讨论之后,黄岗告别林振华,回京交差去了。根据双方的约定,林振华将会安排合适的人选注册一家投资公司,用于对克拉运河项目进行投资。投资公司的资金全部来自于民间,国家会对这个募资行为开启绿灯。至于克拉运河工程的发包,以及未来运河建成之后的运营管理等问题,国家会派出官员,以该投资公司的名义与泰国方面协商,总的原则就是让国家在这个项目中的利益达到最大化。

      作为一种交换,计委将出面与【创建和谐家园】进行协调,为汉华的五家子公司上市提供便利。初步说定的是先解决2家公司的上市名额问题,然后在未来一两年内,再解决其他3家公司的名额。

      5家公司分阶段上市,也是汉华的决策层早已商量好的步骤。如果5家公司同时上市,资本市场上有限的资金会被摊薄,反而不利于发行价的提高。采取分批上市的手段,在前一家公司的股票卖出好价钱之后,股民会对后一家公司充满期待,发行价可以定得更高一些,这也是一个圈钱的策略问题。

      时间在忙忙碌碌中飞逝而过,一转眼,已经到了2002年的初冬。

      在这段时间里,中泰两国关于克拉运河项目的谈判圆满完成。中国政府发表声明,表示克拉运河问题涉及到东南亚国家的内政,中国政府秉承一贯的原则,对此项目的兴建不采取任何干预政策,但中国企业如果要参与运河建设,政府也是不会干涉的。中国政府同时要求泰国方面必须保护中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不要做出任何伤害中国投资商权益的事情。

      泰国政府也就谈判发表了声明,表示修建克拉运河是泰国的内部事务,不涉及到任何第三国的利益。泰方欢迎包括中国、新加坡等国在内的各国民间企业入股克拉运河项目,任何企业在克拉运河项目中的权益按照其出资比例计算,泰国方面不会因投资者的国别而有任何歧视作法。

      在两国政府发表了上述声明之后的第二天,克拉运河中国投资公司在浔阳正式挂牌,前来参加挂牌典礼的有100多家企业的老总,其中不泛诸如祁仲谋、安雁、熊立军之类经常被媒体提及的“成功人士”。

      泰国商务部副部长吉拉篷亲赴浔阳参加了投资公司的挂牌仪式,在仪式之后,又专程前往汉华化工设备公司进行参观。在化工设备公司,吉拉篷与总经理方延武签订了一个价值10多亿美元的大额订单,由汉华化工设备公司为泰国在运河沿岸的石油化工加工贸易区提供一系列的大型石化装备。

      谢悠善任总裁的浔阳港口机械公司在克拉运河中国投资公司中投入了2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同时获得了克拉运河50%的岸上机械的订单,包括若干大型龙门吊车、叉车、铲车、传送带等等。据业内人士分析,仅这些订单的利润,恐怕就不止是2亿元人民币能够打住的了。

      还有其他一些中国企业,也分别获得了这样或者那样的一些项目,消息传出来,让其他国家的企业嫉妒着两眼发红。谁投资、谁受益,这话可从来都不是随便说说的,中国人承诺向克拉运河投资60亿美元,收获几个订单,难道不是合理的回报吗?

      日本、韩国的商界对此事反响尤为强烈,不过,他们更多的是懊悔过去没有及时地抓住机会,一直都把这个项目吊在手里,想逼迫泰国政府让出更多的利益。谁料到,中国居然捷足先登,把这个项目的控股权抢到手上去了。

      曾经有一个机会……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

      日韩的投资商们不止一次地在心里重复着星爷的经典台词。

      商务人士们关注的,当然只是这些项目订单、投资收益等等,政治家们却还看到了其他的一些东西。

      也就是在第一支中国工程队抵达克拉运河工地的时候,中老缅泰四国政府发表了共同声明,宣布四国警方将采取联合执法的方式,维护湄公河上中游的通航安全。西方媒体惊呼:中国武装力量合法进入东南亚,湄公河从此成为中国内河!

      此外,一直处于讨论之中的中南半岛铁路项目也迎来了春天,中国、老挝、泰国的铁道部门称,将尽快修建连接中国西南至泰国马来半岛的铁路,这意味着中国西南即将出现一条直通印度洋的陆路大通道。

      自从林振华发表那番在新加坡被称为“星岛通牒”的谈话以来,新加坡经济就直接进入了严冬。随着克拉运河中国投资公司的挂牌,克拉运河的修建已经成为现实,新加坡的商人们一边大骂林振华和中国,一边开始着手安排后路。其中,有不少曾经大肆反对克拉运河项目的企业家也秘密造访泰国,打算把在新加坡的企业迁到克拉运河区去,这倒应了那句老话,叫做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汉华集团下属企业的上市也已经开始了,在汉华的公关努力下,【创建和谐家园】一次给汉华批准了两个上市许可,允许汉华化工设备公司和汉华机床公司上市,同时还口头承诺将在未来一年内批准另外三家企业上市。

      汉华化工设备公司和机床公司的股票在交易所一挂牌,便遭到了抢购。虽然发行价已经比票面价值高出了近50%,但丝毫没有影响到股民们购买的热情。汉华在国内的影响是深入人心的,很早以前,股评家们就扬言,只要汉华上市,股票必定会暴涨。如今,这支被股民期待已久的蓝筹股终于问世了,谁还有时间去观望等待。溢价50%算得了什么,君不见市场上的垃圾股价格都比面额高出数倍了吗?

      借着这次上市的机会,公司也兑现了多年前向老职工们的承诺,按照职工的工龄、级别、贡献等,分别派发了一部分内部股。那些早在汉华机械厂的时期就已经在职的工人和干部一夜之间都变成了几十万元户甚至百万元户。项哲、方延武等高管们更是获得了价值上亿的股份,这些股份都是林振华从自己的股权中分出来的,并不涉嫌贪腐或者违规。

      方方面面的关系户,自然也是需要打点的。汉华有专门负责公关关系的人员,他们将根据这些关系户与汉华关系的远近以及权力的差异,分别采取给予不同的对待。对政府官员直接赠送股权自然是不合适的,但给他们一些以平价购买原始股的机会,是谁也无法指责的。至于官员们拿这些原始股到市场上去能够赚到几倍的差价,那就是人家自己的本事了。

      类似于这样的做法,其实并不是中国才有,世界哪个国家也都是如此。美国总统缺钱花的时候,就会在白宫开个冷餐会啥的,然后请各家企业老板去吃饭。圣人说过,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冷餐,老板们来吃这顿饭,交点餐费也是合理的吧?虽然一个汉堡卖出去10万美元,一杯冰水价值5万,可人家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你管得着吗?

      又是挖运河,又是企业上市,还要时刻关心着企业的技术研发、市场开拓,林振华忙并快乐着。直到有一天,太太杨欣从美国出差回来,气势汹汹地把一叠照片甩到了林振华的面前:“林振华,你看看这是什么!”

      第669章 林振华作的孽

      林振华不知就里,拿起照片一看,只见上面是两个还未满月的小婴儿,长得粉粉团团的,煞是可爱。从开裆裤没关严实的大门看去,知道这是两个小男孩。

      林振华诧异地问道:“小欣,这是一对双胞胎吧?谁家的孩子,长得挺可爱的。”

      “你认不出这是谁家的孩子?”杨欣虎着脸问道。

      “这哪认得出?”林振华挠着头皮,“不过,看上去眉清目秀的,他们的爸妈应当相貌都不错吧?”

      “你……”杨欣牙痒痒的,恨不得咬林振华一口,“你倒是真会自夸!我告诉你吧,这两个孩子,这个叫林欧,这个叫林亚,你懂了吧?”

      “林欧林亚……”林振华倒抽了一口凉气,“小欣,你是说……”

      在亚丁的时候,何岚就对林振华说过,她想要一个林振华的孩子,既然前面的孩子以非洲为名,叫做林菲,那后面的孩子就不妨叫林欧、林亚、林美、林南极。林振华在亚丁陪护了何岚一个多月的时间,该发生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只是林振华没有想到,何岚真的有了孩子,而且一下子就是两个。

      林振华离开亚丁的时候,何岚也乘飞机回了国。林振华在非洲呆了几天,又去圣戈加群岛谈下了海外基地的事情。等他回国之后,再联系何岚就联系不上了。何海峰告诉林振华,何岚回家呆了半个月,然后就去了美国,据说是单位的安排,要在美国建一个办事处,何岚自己则是办事处的主任。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1 18:1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