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工业霸主》-第29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努扎马摇摇头道:“赫迪拉先生,我认为交货时间是很难难倒中国人的。他们习惯于加班加点地工作,如果中国人无法按时完成这些工作,恕我直言,可能欧洲国家也同样无法做到。”

      赫迪拉笑道:“我当然知道这一点,中国人制造设备的速度,的确是非常快的。不过,努扎马部长,你有没有想过,从中国到你们戈马共和国,距离是非常远的,需要跨越整个印度洋,还要绕过好望角。这么长的运输距离,中国人能够保证按期交货吗?”

      努扎马不以为然地说道:“这个恐怕也不是什么问题吧?过去我们也采购过中国的化肥设备,他们同样是绕过好望角运过来的。路上的时间虽然比较长,还有各种影响航行的因素,但只要他们充分估计到这些因素,提前留出足够的时间,就不会出现交货延迟的情况了。”

      赫迪拉道:“你所说的,是建立在整个航程一切顺利的基础上的吧?如果在航程之中,出了点什么变故……”

      “变故?”努扎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赫迪拉先生,你是说,他们会在海上遇到风暴吗?或者……呃,我实在想不出会有什么样的变故发生。”

      “变故会有的。”赫迪拉意味深长地说道。

      “嗯……好吧,我就按你说的办。”努扎马懒得去猜赫迪拉的哑谜,他说道,“赫迪拉先生,照你说的这种情况,其实并不能阻止中国人得到这个项目。他们即使遭遇到交货延迟的情况,也是在得到这个项目之后的事情了,这对于ALK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啊。”

      赫迪拉道:“努扎马部长,你要知道,中国人对非洲的野心,并非只是针对你们戈马共和国,他们是想拿到整个非洲的所有电厂项目的。我们如果能够在这个项目中让他们遭受挫折,那么他们要想竞争其他的项目,就会非常困难了。所以,他们是否得到这一次的项目,并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不能让他们成功地完成这个项目。”

      努扎马无语了,赫迪拉的这个设想,在打击了汉华重工的同时,也损害了戈马共和国的利益。如果汉华重工真的无法按期交货,戈马共和国向汉华提出索赔,将意味着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在此期间,赤道电厂是无法投产的,吃亏最大的,其实恰恰是戈马共和国。

      要不要拒绝赫迪拉的这个疯狂的计划呢?努扎马在心里激烈地进行着斗争,不过,最终还是利益战胜了责任心,他点了点头,说道:“好的,赫迪拉先生,这件事,就按你的方案做吧,我希望,这会是一个比较圆满的结果。”

      赫迪拉道:“放心吧,努扎马部长,我们德国人做事,是有分寸的。另外,我可以向你承诺,无论这个项目最终的结果如何,我们之间的友谊是不会受到影响的。”

      “我对此深信不疑。”努扎马说道。

      长达十几天的法兰克福工业装备展,终于落下帷幕了。在这次装备展上,收获最多的,自然是中国展团。受中国大使馆组织的中国日活动的影响,法兰克福掀起了一个研究中国、了解中国的小热潮,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客商在看过《中国力量》的宣传片之后,都对中国的工业产品产生了新的认识,从而使得中国展团的成交量比往年上涨了50%以上,这其中还不包括那些尚待进一步洽谈的项目。

      在整个中国展团里,自然又要数汉华重工的收益最大。除了在展会上签订的各种销售意向之外,汉华重工还招募到了几百名人才,这其中除了一小部分在欧洲的中国留学生之外,绝大多数都是欧洲本地的工程师和高级技师,在他们的脑子里,装着欧洲用几百年时间积累下来的技术和经验。

      林振华根据这些欧洲人才的情况不同,把他们分成了两部分进行安置。

      第一部分是存在着家庭拖累,或者因为个人的偏好而不愿意去亚洲工作的。林振华同意他们可以留在欧洲本地工作,凭借这些人,林振华建立起了汉华重工的欧洲研究院,以及好几家售后服务中心,用以为汉华销售到欧洲来的设备提供维护服务。

      这家欧洲研究院以及几家售后服务中心,未来还会有中国员工来加以充实,这是汉华进军欧洲市场的桥头堡。进入欧洲市场,是汉华坚定不移的目标,毕竟这个市场上的利润才是最丰厚的。

      第二部分则是表示可以到亚洲去工作的,其中还有一些人心里充满了对秘密亚洲的好奇,把工作当成了一次旅游的机会。对于这些人,林振华决定把他们带回去,与中国的工程师、工人们一起工作,以便把他们的能力【创建和谐家园】过来,全面提高汉华的技术实力。

      曾经与林振华畅谈过的那位黑格,已经被正式录用了,他与何飞以及星北重机派来的营销、技术等人员一道,迅速制订了一个参加戈马共和国赤道火电厂竞标的方案。据他自己说,按照这个方案,加上汉华重工和星北重机的技术实力作为支撑,这个项目肯定是会落入中国人之手的。

      程润和他的同学们也都被录用了,不过他们现在还不到毕业的时间,只能是先和公司签订一个协议,然后等学业结束之后再回国去工作。林振华交给他们一大堆课题,嘱咐他们利用在校的时间,认真地查一些资料,做一些预研的工作。当然,做这些工作也是能够拿到报酬的,这就尽以使这些穷学生们欣喜若狂了。

      类似于这样的手段,林振华在20年前就曾经用于华青大学的学生们,现在在这些留学生身上故伎重演,效果居然一点也没有下降。

      告别法兰克福,林振华与李默梓、顾嘉骅等人踏上了回国的航班,经过10个小时的空中飞行之后,终于回到了久别的京城。

      第610章 无名英雄

      “林总啊,你这次风头是出够了,不过,你知道你给我们添了多少麻烦吗?”陈天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林振华说道。

      林振华知道陈天的所指,这一次为了宣传中国的发展成就,林振华搞了一个《中国力量》的宣传片。这个宣传片对于中国来说,属于双刃剑,在让别人承认中国的同时,也为中国【创建和谐家园】提供了口实。从林振华的立场来说,当然是希望更多宣传中国的成就的,但站在陈天的立场上,就是恰恰相反,因为韬光养晦的政策,至今尚未过时。

      “没办法,陈局啊,如果我们不向世界介绍一下中国的成就,人家真的还以为我们的女人是裹脚的呢。我们是搞重工业的,背着这样一个形象,让我们怎么卖东西?”林振华解释道。

      陈天点点头道:“我理解,所以你要求我帮你找素材,我不是也给你找了吗?对于宣传口径的问题,我们和外交、宣传等部门也反复讨论了多次,大家倒也是部分地同意你的观点,中国的进步,总还是要一点一点向世界介绍的。咱们申办奥运会,也是出于宣传中国形象的需要嘛。”

      “那就是了,至于有什么负面影响,那就是你们这些领导们考虑的事情了,肉食者谋之,我们这些小草民可管不了罗。”林振华笑着说道,这些年,他和陈天打交道的机会很多,相互之间说话也是越来越随便了。他知道,陈天的原则性是非常强的,如果真的是什么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情,陈天肯定不会帮他。

      陈天也不示弱,他呵呵笑道:“我说林总,你这话可说得太早了,你以为你惹的麻烦仅仅是关系到我们吗?”

      “什么意思?”林振华诧异地问道。

      陈天从抽屉里掏出一份材料,递给林振华,说道:“你还是先看看这个吧。”

      林振华接过材料,仅仅扫了一眼材料上的标题,就被吓了一大跳,那标题写着:西方企业对本届法兰克福装备展中我国企业展现实力一事的反应综述。

      “不会吧,陈局,你们居然还搜集这样的情报?”林振华惊奇地问道。

      陈天道:“为经济工作保驾护航,一贯都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啊。”

      林振华也顾不上多说什么了,他翻开材料,一目十行地读了起来。这份材料中一开始的内容还比较平淡,说的不外乎是西方企业对中国企业所展现的实力存在着几种不同的态度,有的是惊讶,有的是质疑,还有一些是略带几分嫉妒。这些其实也是林振华所预料到的,只是这份材料详细说明了各家企业的具体态度,对于汉华未来确定与这些西方企业的合作和竞争关系,是有很大帮助的。

      读到后面,就开始出现猛料了。作者报告说,ALK公司的销售总监赫迪拉在展会上进行了一次串联,试图建立一个遏制中国企业的西方厂商联盟。虽然这个联盟由于其他厂商的冷漠而最终并没有建立起来,但赫迪拉的这种表现值得引起关注。作者最后警告说,随着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展现出越来越强的竞争实力,这种遏制中国的观点必将会得到更多西方厂商的认同,中国企业遭遇全球同业者联合绞杀并非危言耸听。

      “这份资料对我们非常有用啊!”林振华拍案叫好,他扭头对陈天问道:“陈局,这资料是谁做的,我们要为他请功啊。”

      陈天微微一笑,说道:“请功倒不必了,我们的工作性质你也是清楚的,做这些工作的同志,都是一些无名英雄,他们的名字,也许永远都不会有外人知道的。”

      “非常感谢,非常感谢。”林振华由衷地说道,“陈局,既然你们有规定,我也就不打听更多的细节了。不过,请陈局向这些同志转达我们的谢意。我们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也和打仗一样,需要知彼知己,你们那些秘密战线上的同志,就是我们的千里眼、顺风耳,对我们帮助实在是太大了。”

      陈天摆摆手,说道:“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我会把你的谢意转达他们的。怎么样,振华,看过这份材料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林振华道:“很震惊啊,我的确想过西方厂商会对我们产生敌意,毕竟我们抢了他们的饭碗。不过,我还真没想到他们会以抱团的方式来向我们发难。我原本认为,他们会选择和我们单挑,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根本就不怕他们。但如果像赫迪拉设想的这样,西方厂商组成一个联盟来和我们作对,那我们还真有些吃不消呢。”

      “呵呵,林总也有害怕的时候啊,不容易,不容易。”陈天没心没肺地调侃着,“你现在知道你搞那个劳什子的《中国力量》捅出多大的漏子了吧?这可不光是我们安全系统的事情,你们企业也同样有压力。林总,你还是想想怎么善后吧。”

      林振华道:“对于《中国力量》,我一点也不后悔。我唯一觉得遗憾的,就是这个片子做得太匆忙了,很多地方还不够煽情,我打算要求他们把片子重新进行剪辑,把配音、旁白什么的做得更完美一些。这个片子对我们的帮助非常大,不但让我们的销售增加了,而且还吸引了大量的欧洲人才到中国来服务,这在过去是完全无法想象的。”

      “嗯,我已经看过你们的报告了,能够吸引到一批欧洲的人才到中国来,这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成果。对了,科工委那边可跟我打招呼了,说你们如果发现有军工方面的突出人才,一定要转让给他们。”陈天说道。

      林振华道:“这个不用他们交代,我已经关注过了。我们这次招聘的人里面,有两个是参与过阵风战斗机设计,还有几个是搞雷达的高手,洪主任那边如果感兴趣,我马上就可以转让给他们。”

      陈天道:“嗯,我想他会感兴趣的。”

      “光感兴趣可不够,我们替他招聘人才,他怎么也得按猎头公司的标准,给我们付点中介费吧?”林振华笑道。

      陈天也笑着说道:“好,这件事包在我身上,洪主任就算是铁公鸡,我也一定从他身上给你拔几根毛下来。”

      两个人会心地对视笑了一下,林振华继续说道:“再说赫迪拉这个事情吧。从刚才这份材料来看,西方厂商目前还没有正式地把中国企业当成自己的威胁,赫迪拉仅仅是一个另类而已,没什么人附和他。这就意味着我们至少还有一年到两年的缓冲期,我们必须利用这个缓冲期,把实力培育起来。这样,一旦出现西方厂商联合封杀我们的情况,我们也能够从容应对了。”

      “好!”陈天赞道,“你们有这样的想法,我就放心了。振华,你也可以放心,我们会随时向你们提供有关西方产业界的最新情报的,如果西方厂商真的要建立遏制中国企业的联盟,我们肯定会在第一时间掌握这方面情况,并且通报给你们。”

      “对了,你说我们在法兰克福出风头,给你们添了麻烦,怎么样,麻烦大不大?”说完自己的事情之后,林振华关切地问起了陈天这边的工作,这对于他来说,就属于闲聊的范围了。

      陈天道:“麻烦是有一些。欧洲这边还好,他们的政治家们对于中国的崛起是持欢迎态度的,这一点和欧洲的企业家不同。欧盟方面主要是希望中国的崛起能够帮助他们分散美国的注意力,缓和美欧矛盾。

      至于美国方面,情况就比较复杂了,目前美国有三个对手,一个是新成立的欧盟,一个是中国,还有一个是他们所说的恐怖主义,包括拉登以及萨达姆这些人。美国官方目前对于先解决哪个对手,还存在着争议。这次《中国力量》的宣传片出来,对于那些鼓吹遏制中国的人来说,算是提供了一些证据,所以最近美国国内关于遏制中国的声音开始占上风了。”

      “那你们有什么应对的方法呢?”林振华又问道。

      陈天皱了皱眉,说道:“主要还是示弱吧,通过各种渠道,削弱中国【创建和谐家园】的影响。我们也有我们的一些方法,更多的细节,就不方便跟你说了。”

      “我知道的。”林振华连忙应道,“我只是随便问问。我们搞这个宣传片,只是想增强一下客户对我们产品的信心,没想到给国家惹了麻烦,实在是不好意思。”

      陈天道:“这个也无所谓吧,该来的,迟早会来。再说,美国国内的政策也受各个利益集团的影响,遏制中国对于美国的商业界来说是不利的,所以要使其成为国家的政策还有很大的难度。说不定,什么时候美国国内出点别的意外,美国政府的注意力就又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了。”

      “呃……陈哥实在是太英明了。”林振华忍不住发出一场赞叹。

      作为一位穿越者,林振华知道,陈天的这个预言的确是太准确了。在2001年初,美国国内的确存在着几种不同的声音,但在几个月后,著名的911事件就要发生了,这一事件让美国政府的注意力完全转移到了对付恐怖主义这个方面,遏制中国的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第611章 走亲访友

      除了陈天之外,林振华在京城还有很多其他的人要见。从陈天那里出来,林振华开着车先去了华青大学,看望妹妹林芳华。

      这几年,国家财政有钱了,给教育部门的投入不断增加,华青也变得财大气粗,在东门外一口气建起了七八幢大楼。机械系由于科研成果多,在校内的地位显赫,所以被分配了整整一幢楼,无论是办公还是科研,比过去的条件都要好得多了。

      林芳华在80年代末从国外拿了个硕士学位回到华青大学,跟材料专家安子轩读博士,后来又留校给安子轩做助手。也不知是林芳华自己努力,还是因为有一个有钱有势的哥哥作为后盾,从来不缺科研经费和科研课题,这十几年中,她在新材料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科研成果,逐渐成为材料学界的一颗新星,在华青大学也算是一个有名的人物了。

      林振华把车开到机械系的楼下,停好车,走进了楼门。门口的保安是个新来的,并不认识这位给机械系投过大量科研经费的金主,伸出手问道:“先生,请问您找谁?”

      “嗯,我找林芳华。”林振华说道。

      “您和林主任约好了吗?”保安规规矩矩地问道,林芳华现在不止是材料实验室的主任,更是当上了机械系的副主任,在这幢楼里可就是大领导了。

      林振华想不出来妹妹变成“林主任”是一个什么样子,他笑了笑,说道:“我没和她约,不过,我是她哥,我是来看看她的。”

      “哦,对不起,对不起。”保安一下子变得诚惶诚恐起来,副主任的哥哥,还是值得尊重一下的,“林主任这个时候应当是在实验室,您知道她的实验室在什么地方吗?”

      林振华点点头道:“我知道,谢谢你。”

      “不客气,电梯在这边,您慢点走。”保安恭恭敬敬地说道。

      林振华上了电梯,来到7楼,那是材料实验室的所在。在走廊两边,挂着各种介绍材料实验室科研成就的图片,林振华一路走过去,看到这些成就中间差不多有一半都是与汉华相关的,包括乙烯压缩机里面用到的超低温材料、燃气轮机中用到的高温材料、做机床刀具的高硬度材料、制造轴承的超级耐磨材料,等等。

      林振华知道,不仅是材料实验室,机械系的其他实验室所取得的成果,也都至少有一半与汉华相关。汉华与华青大学机械系的合作已经有20年时间了,这20年里,汉华投到机械系的科研经费达到了一个多亿。在这些合作中,汉华得到了技术和利润,机械系得到了论文和荣誉,可以说是双赢的结果。20年前林振华与姚鹤良描述过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蓝图,如今早已成为现实了。

      “这组实验是谁负责的!为什么中间会漏掉了几个重要的节点?”

      林振华正在浏览着墙上的图片时,忽然听到一间实验室里传来一阵斥责声。这声音是林振华非常熟悉的,可不就是妹妹小芳的声音吗,也不知道是在斥责什么人?林振华暗自好笑,别看妹妹如今已是知名教授,那种与生俱来的工厂女孩的泼辣却是改不掉的,一到关键时候就会显露出来。

      林振华循声走到那间实验室的门口,就听到屋里有个年轻的声音在怯生生地解释着,估计应当是机械系的学生吧。

      “林老师,这组实验是我负责的。我做的时候,有点着急,所以各组参数都是跳着做的,我觉得,这些漏掉的点可以通过线性插值来补充上吧?”

      “谁告诉你材料性能一定是线性变化的?”林芳华毫不留情地说道,“随着材料配方的变化,材料性能完全可能在某个点上出现突然的上升或者下降,在越过这个点之后,又回复到原来的水平。你跳过了这些点,就有可能会丢掉一个重大的发现。我跟你们说过很多次了,搞科研绝对不能有投机取巧的心理,任何一点想当然或者自以为是的心理,对于一个研究人员来说都是不可原谅的。”

      “林老师,我们懂了,我们马上重新做实验,把这些漏掉的点补上来。”学生唯唯连声地应道。

      “好,你们现在就开始吧,一定要认真地做,一个参数也不能忽略。”林芳华一边交代道,一边走出了实验室,冷不防看到一个人站在实验室门口,正笑眯眯地看着她。

      “谁呀!”林芳华下意识地问了一声,待认出是林振华后,她半嗔半喜地说道:“哥,你回来了?怎么也不提前通知我一声,还站在这吓唬我。”

      此时的林芳华,已经是快40岁的人了,但在哥哥面前,依然是一副恃宠而骄的样子,全然没有刚才那副师道尊严的嘴脸。

      “如果提前通知你,怎么能看到林主任发飚的场面啊?我说林主任,你现在脾气可是越来越大了。”林振华呵呵笑着说道,同时伸出手在妹妹的头上胡撸了一下,就像小时候逗妹妹玩那样。

      “干嘛呀!我有学生在呢。”林芳华小声地【创建和谐家园】道,“走吧,哥,到我办公室去坐。”

      兄妹俩亲亲热热地来到林芳华的办公室,林芳华给林振华倒了茶水,然后搬了把椅子坐在他对面,问道:“哥,这次到法兰克福,收获如何?”

      “收获不错。”林振华说着,简单地把这次法兰克福展会上的情况向妹妹介绍了一通。

      林芳华对于林振华卖了多少设备、挣了多少钱之类的,并不感兴趣,倒是对他招募到一批欧洲工程师很是羡慕,她说道:“哥,你们招的人里面,有没有能够当老师或者搞科研的,能不能匀几个给我们啊?”

      “不会吧?连这个你也要打劫?”林振华笑道。

      林芳华愁眉苦脸地说道:“哥,你是不知道,我们学校现在在搞外向型、创新型学科建设,一个学科方向里如果没有几个外籍专家,你都不好意思去递申报表。我琢磨着,你能看上的人,肯定应当是在某些专业领域里有杰出才能的,你就匀几个给我充充门面吧?”

      “唉,这【创建和谐家园】的东西,真是害死人啊。”林振华叹道。

      这当然也是国家有钱的表现之一了,各个学校和一些科研机构都开始从西方国家引进外籍学者,用来充实科研和教学一线。过去都是中国的学者被外国人挖走,这些年,中国也开始有实力从国外挖人进来了。虽然到目前为止,能够被挖过来的都属于二三流的人才,一流学者很少,但这毕竟是一个可喜的开端。

      林芳华道:“其实这也不算是【创建和谐家园】,引入外籍专家,对于拓展我们的视野,的确还是有效果的。现在我们基本能够做到对国外的研究动向了如指掌了,相比之下,国外对我们的了解,可远远不及我们对他们的了解。”

      “嗯,你说得有理。”林振华道,“咱们一直都有一种当学生的心态,这一点就是西方国家比不了的。他们太骄傲了,根本不在乎我们正在做什么。”

      林芳华道:“那我们就这样说定了?不过,我丑话可说在前面,如果你们引进的人水平不行,我可不要。”

      “放心吧,我坑谁也不能坑我妹妹吧?”林振华道。

      “那是当然,像我这么好的妹妹,上哪找去?”林芳华得意地说道。

      两个人闲聊了几句之后,林振华想起一事,对妹妹问道:“对了,小芳,有一件事我想问问你,这两年,你和马杰,有没有和杜向阳联系过?”

      马杰和杜向阳都曾是林芳华的追求者,因为杜向阳不肯回国,林芳华最终嫁给了马杰。虽然有这样的一层关系,但林芳华、马杰二人对杜向阳并不排斥,前些年他们无论谁去美国开学术会议的时候,也都会和杜向阳联系一下,当然,这种联系也仅仅就是通个电话而已,相互之间的共同语言已经是越来越少了。

      听到林振华问起杜向阳的事情,林芳华偏着头想了一下,答道:“你不说,我还真忘了。自从杜向阳出事之后,我和马杰就没有和他联系过了。我还是从你那里听说他出狱的,马杰专门给他打过电话,想问候他一下,结果电话根本打不通。杜向阳就像是人间蒸发了一样,马杰他们班上的同学也都联系不上他。”

      林振华点点头,他心里多少能够猜出一些杜向阳的心理,毕竟杜向阳所做的事情并不光彩,成天干着诋毁中国形象的事情,也的确是无脸与国内的朋友联系了。杜向阳现在化名叫平图梓,估计过上几年,大家将会只知平图梓,而不知道杜向阳是何许人也。

      “哥,你怎么问起这事来了?”林芳华问道。

      林振华迟疑了一下,终于没把在法兰克福偶遇杜向阳的事情说给妹妹听,他觉得,如果林芳华听说这件事,应当会非常难过的。即便不说杜向阳单恋她的这一层关系,仅就他们曾经有过的友情而言,林芳华也不愿意看到杜向阳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0 19: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