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不,鲍威斯先生,你不要设想这种可能性。”松下永三喘着粗气说道,“这样吧,请给我一点时间,我需要向公司总部请示一下……”
第561章 光脚不怕穿鞋的
“汉华重工真是欺人太甚了!”
大泽彦在办公室里接到松下永三和田中永嗣从中国打来的电话,气得几乎要把听筒砸掉了。他完全能够想象得出在现场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也明白了林振华的险恶用心。但他没有任何的办法,因为林振华这一手完全是阳谋,摆在明处,不怕你去揭穿。
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林振华就是那个光脚的,他在展会上推出的焊接机器人,只要能卖出去,挣不挣钱都无所谓,图的是个广告效应。而西乎公司就不同了,设备卖不出去就意味着公司停产,而如果咬咬牙,跟着降价卖出去了,那么产生的影响也绝对不是正面的。它的客户会嘀咕说,原来西乎公司还有这么大的降价空间,为什么此前要卖给我们高价呢?
“董事长,现在不降价不行了,除了霍尔公司之外,其他几家客户公司也向我们提出了质疑,认为我们的设备价格太高了。他们都是在楼下的展厅看完中国产品的价格之后再上楼的,他们已经形成这样的印象了,我们很难说服他们。”松下永三在电话里哭诉道。
“那么,其他国外厂家的情况呢?德国企业的产品,难道也是如此吗?”大泽彦问道。
松下永三道:“他们的产品,和中国人的产品没有太多的重叠,不具有可替代性,所以遭受到的冲击没有我们这么大。有些韩国企业和我们的处境很相似,也被客户逼着要求降价。”
“田中君的看法如何?”大泽彦又问道。
松下永三答道:“田中董事认为,当下我们能够采取的策略,只能是先降价稳住客户,保住市场份额。如果我们坚决咬住不降价的话,客户很有可能会转回去选择中国的产品,也有可能采取两边采购的方法。对了,田中董事说,这叫壮士断腕。”
壮士断腕,大泽彦的心里涌起了一阵悲凉的情绪,在日本,有点文化的人一般都会知道一些中国的典故,大泽彦也不例外。他不但知道壮士断腕的说法,他还知道这个词一般和另一个词连用,那就是:英雄自戕。
下一步,汉华是不是就要逼着西乎公司自戕了?
“好吧,松下君,你可以答应霍尔公司方面的价格要求,至于未来的事情,等你们回到日本,我们再商量吧。”大泽彦心情沉重地作出了决策。
喜形于色的鲍威斯呵呵笑着,和松下永三握手告辞,能够以38万一台的价格拿到西乎公司提供的焊接机器人,对于鲍威斯来说,真是一个意外之喜。现在他对于自己这一趟金陵之行,可是一点怨言也没有了,他希望中国的企业尽快地发展起来,覆盖的领域越全面越好。任何一个领域,只要有中国人参与,产品的价格就会大幅度地下降,作为客户,这种降价的感觉实在是太美好了。
鲍威斯忘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中国人不但可以造机床,也同样可以涉足钢结构。如果某一天中国的钢结构企业发展起来了,霍尔公司会不会像西乎公司一样,被逼到墙角去呢?
此时的鲍威斯还想不到那么远的事情,他只为自己成功地从西乎公司手里榨取了利润而得意,至于松下永三那副如丧考妣的嘴脸,鲍威斯自然是选择性无视的。
“不管怎么说,我们保住了市场份额。”田中永嗣拍着松下永三的肩膀,安慰他道。
“可是,这100套机器人,我们起码要亏400万美元,这样的市场份额,对于我们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松下永三叹道。
田中永嗣道:“松下君,不要泄气,现在是金融危机时期,能够保住市场份额,已经是非常不错了。我想过了,眼下的挫折算不了什么,咱们应当励精图治,多开发高档机床装备,拉开和中国人的技术差距,这样他们就无法再为难我们了。”
松下永三看着田中永嗣那信心满满的样子,也只能无奈地叹气了。中国人已经追上来了,要想重新把技术差距拉开,谈何容易?汉华重工并不是一只病猫,而是一只猛虎,被它盯上了,那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与松下永三的沮丧相反,林振华和他的伙伴们此时正意气风发,盘点着展会开始以来的斩获。这一次展会,中国机床企业推出了几百种机床产品,这些产品基本上都是属于跟随型的产品,谈不上有什么创新,但足以替代发达国家同行的同类产品。所有这些产品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价格低得惊人,平均只相当于发达国家同类产品价格的一半左右,这就使得它们具有了非常强的竞争力。
中国产品的价格便宜,首要的原因当然是劳动力便宜,其次还有一点,就是产品的研发费用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技术先进,能够不断地推出新产品。但新产品并不一定就是适销对路的产品,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在经过市场的检验之后,是会被淘汰掉的。这些淘汰产品的研发成本,都要分摊到那些成功产品的成本中去,这就使得发达国家的产品成本居高不下。
中国在产品设计上采取的是跟随策略,企业所选择的产品,都是发达国家的同行们用高昂的代价进行过市场检验,证明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这种跟随策略使中国企业在研发时能够少走弯路,成本自然也就能够有效地降低了。
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后发优势,先驱往往会成为先烈,而跟在先驱后面的那些人,倒往往会笑到最后,并且笑得最好。
林振华此时的笑容,就非常灿烂,各家分厂的销售人员纷纷前来向他报喜,让他充分体会到了数钱数到手抽筋的境界:“林总,太过瘾了,咱们光精密深孔镗床一项,就已经拿到4000多万美元的订单了,今年镗床车间的那些师傅们可得忙活一阵了。”
“林总,咱们的大型旋风车床接到了15台的订货,我真担心生产跟不上啊。”
“林总,巴西客户希望能够利用我们的1.5万吨水压机给他们锻压大型锻件,一年大概有5万吨左右的业务,咱们接不接?”
“……”
对中国机床装备最感兴趣的,仍然是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的工业水平不高,对高端机床的需求少,中国机床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正好能够满足他们的需要,而又充分考虑到了他们的经济承受能力。
安雁作为展会的房东,也来凑趣,她安排人站在门口,给每位来参观展会的外商都发放了一张优惠券,凭此优惠券,外商可以在建康家电的各个卖场里以八折的价格购买到价值1万元以内的家电产品。
最初看到安雁这个安排的时候,林振华不禁笑倒了,他觉得安雁真是想挣钱想得走火入魔了,这么多客商都是搞集团采购的,还有人会在乎这点家电的优惠吗?
现场的结果让林振华大跌眼镜,不但是那些亚非拉穷国的客商们,就算是来自于欧美国家的客商,也有不少人把领到的优惠券视若珍宝,甚至还有人试图通过参展商的关系找安雁多要几张。光是来托林振华开后门讨优惠券的,就有好几十位,这真让林振华哭笑不得。好歹林总现在也是一分钟价值好几万上下的人了,居然还要关心一张八折家电优惠券的事情。
“林哥,你这就不懂了吧?”在林振华去找安雁讨优惠券的时候,安雁得意对他说道,“早些年,咱们国家的官员出国去,也惦记着买便宜家电往回搬呢,现在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外国人到中国来买便宜货的可多了。”
“这能便宜多少啊?还不够累的呢。”林振华郁闷地说道。
安雁笑道:“林哥,你现在是大款,哪懂得我们平民百姓的想法。不管能省下多少钱,只要比当地卖得便宜,大家就有购买的愿望。现在再有了优惠券,在便宜的价格基础上还能打八折,你说他们会不会感兴趣。”
“你是平民百姓?”林振华看着安雁,笑着说,“安总的身家也是好几个亿了,你如果说是平民百姓,中国还有人敢自称是富翁吗?”
“可是我到外地去办事,也喜欢逛当地的折扣店的。”安雁说道,“你太不了解消费者的心理了。”
林振华屈服了,他伸出手道:“好吧,雁子,要不你给我200张优惠券吧,我每次来找你讨,实在是太麻烦了。”
安雁拿起一包没拆封的优惠券,塞到林振华的手里,说道:“林哥,你可别小看我发的这些优惠券,这就相当于是做了一次活广告。来参加这个机床展的,也都是各国有点影响力的人,他们回去一宣传,我的建康家电,可就名气四海了。”
“真是无奸不商啊。”林振华嘀咕道,“雁子,你已经在俄罗斯和非洲都开了分店了,美国那边我也给你联系过了,你还真打算把分店开到全世界去?”
安雁道:“那是当然,我的理想就是,把建康家电办成全世界最大的家电卖场。怎么样,林哥,咱们比比看,是你的汉华重工先进入世界500强,还是我的建康家电先进入世界500强。”
第562章 浑北新生
浑北,锻压机械厂。
厂区的大喇叭里,不停地放着“今天是个好日子”等节奏欢快的歌曲,几千名职工以及家属几乎全都涌到了厂区的主干道旁,等着见证大型汽车冲压生产线第一次出口美国的历史性时刻。
浑北公安局的河西分局几乎倾巢而出,派出了数百名干警,散布在道路两侧,维持现场秩序。已经当上了分局副局长的俞建荣站在一辆拆掉了顶篷的吉普车上,拿着一个大喇叭筒,扯着嗓子对围观的人们高喊道:“各位师傅们、同志们,请大家配合我们的工作,不要影响车辆通行。请大家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积极配合咱们浑北锻压机械厂的设备出口工作!”
“老俞,你就省省力气吧,没人影响交通,大家都自觉着呢。”甄子飞从办公楼里走出来,走到俞建荣的指挥车前,笑呵呵地调侃道。在他看来,俞建荣这番做作,未免有些夸张了。
看到甄子飞走过来,俞建荣连忙放下了话筒,从吉普车上跳下来,一边伸出手和甄子飞握手,一边满脸笑容地说道:“哎呀,是甄总工啊,你可是今天的大功臣,怎么没和徐市长他们在一起啊。”
俞建荣原来是锻压机械厂所在地区的辖区派出所所长,在当年曾经和【创建和谐家园】的原厂长郭贵宝交往甚密。郭贵宝因为贪腐被查处,俞建荣虽然没有受到牵连,但也见识了浑锻压的新主人林振华的强大背景。在那之后,俞建荣对锻压机械厂的事情格外尽心,甄子飞作为林振华眼前的红人,自然也是俞建荣殷勤奉承的对象。
甄子飞撇撇嘴道:“老俞,你也知道的,我这个人天生不喜欢凑这种热闹,所以借口说设备运输的过程需要我这个总工程师全程指挥,就溜出来了。徐市长那边,有林总和邹厂长他们在陪着呢,也不少我一个。”
“其实也无所谓,就算甄总工不陪着徐市长,徐市长也是知道甄总工的大名的,现在浑北市还有谁不知道甄总工的,你设计的冲压生产线把日本人的产品都给比过去了,这可是让咱们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大功劳啊。”俞建荣说道。
甄子飞道:“这算啥,以后像这样的事情会越来越多的。咱们中国人的产品,凭什么就一定要比日本人的差呢?老俞,你这个观念可要改一改了。”
“甄总工说得对,我这个观念太老了。”俞建荣倒颇有些从善如流的意思,立马就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他说道:“不管怎么说吧,这毕竟是咱们浑北市第一次出口大型成套设备到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去,这个第一次的意义,那可就是非同小可啊。市局吕局长交代了,今天设备出厂的仪式,绝对不能出什么纰漏。要把保证设备出厂仪式安全、喜庆、隆重,当成一个政治任务来完成。”
“呃……”甄子飞被雷住了,“老俞,我说你们公安部门警力这么紧张,就不能去干点正事?今天不过是我们一次普通的设备运输而已,怎么就和政治任务扯上了?”
俞建荣用手指了指路两旁的围观者,说道:“甄总工,你这个说法,我可不赞成。你说这不过是一次普通的设备运输,你们厂平时往外运设备的时候,有这么多人来看吗?”
此话一出,甄子飞也哑口无言了,他抬起眼,看着那些面带喜色的工人师傅们,心里突然有了一些异样的感觉。
也许是他在海外留学多年,对于浑锻压的成套设备出口美国一事,觉得并没有什么特别。但对于浑锻压的工人们来说,甚至对于整个浑北市的百姓来说,铸有“浑北”二字的成套设备漂洋过海,走进美国著名企业的车间,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六七年前的浑北,由于产品老化、技术落后,大部分企业都陷入了停产的境地。曾经为新中国的工业发展提供过无数机器装备的浑北,居然沦落成了国家的包袱。多少身怀绝技的工人,无奈地下岗回家,浑北得到了一个“最大的工人度假村”的屈辱外号。
甄子飞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深夜,原来的厂长郭贵宝伙同外人,打算把浑锻压的设备当成废品卖掉。他和几名工人拦住了出厂的道路,在运送那些被盗卖的设备的大型平板车前,他大喊了一声:东北人身上还有热血!
一切,似乎都是从那个冬夜开始改变的。国家启动了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林振华等一批国内的企业家来到了浑北,既出钱又出力,让一家又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迎来了新生。
一转眼,几年时间已经过去了,浑锻压早已走出了连年亏损的泥潭,成为浑北市的利税大户。如今,浑锻压更是推出了足以让美国客户折服的冲压生产线产品,首开了浑北市大型成套出口欧美的先例。
今天的浑北,也不再是六七年前那番暮气沉沉的景象了。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扭亏为盈,百姓收入不断提高,市里的财政收入也增长了十几倍。大片的新住宅拔地而起,那些浑北人过去只能在电视里看到的大商场、高档宾馆、大型娱乐场所等,如今已经在浑北星罗棋布,竞相争艳。
“老俞,相信吧,这样的事情会越来越多的。”甄子飞笃定地对俞建荣说道。
哔哔啪啪的爆竹声响起来了,生产区的大门缓缓打开,一列披红挂彩的运输车队满载着设备从生产区开了出来。人群欢腾起来了,尽管大多数的工人都参加过这些设备的生产,但看到它们挂上英文的标牌,装载在大型平板车上运出厂区,人们那种激动的心情仍然是无法抑制的。
副市长徐苏明陪着何海峰、林振华从浑锻压的办公楼里走出来,站在路边。车队的首车开到他们身边停了下来,浑锻压的厂长助理葛影从副驾驶座上走下来,来到徐苏明等人面前,说道:“徐市长,出口美国通用公司的两条冲压生产线已经全部装运上车,现在请你和何主任为车队剪彩。”
徐苏明哈哈笑着,回头对何海峰、林振华说道:“何主任,林董事长,浑锻压能够有今天,你们二位的功劳是最大的。我当时作为浑北市的计委主任,面对企业的大幅亏损,是一筹莫展啊,多亏何主任带来了政策,林董事长带来了资金和管理人才,这才有了浑锻压以及我们整个浑北市的今天。所以,这个剪彩仪式,得请你们二位作为嘉宾了。”
何海峰看看林振华,林振华连忙摆着手对徐苏明说道:“徐市长可折煞我了,有你和何主任两位领导在这,哪能轮到我来剪彩啊。何主任是中央领导,你是浑北的父母官,当然还是你们二位剪彩更合适了。”
林振华一惯行事低调,但徐苏明可不敢小瞧林振华。汉华重工是股份制企业,私人股权高于国家占股,因此私企的成分更重,不像国企那样能够对应上明确的行政级别。但徐苏明知道,按汉华重工在国内的地位而言,林振华在行业内以及在中央部委的影响力,已经丝毫不逊色于那些相当于正厅级或者副部级的大型国企的领导,这可比徐苏明自己的级别高出一格了。想到这一节,徐苏明自然不同意林振华的提议,坚持要让林振华和何海峰共同剪彩。
看到他们二人互相谦让,何海峰淡淡一笑,说道:“徐市长,小林,你们都别客气了。浑锻压既是浑北市的企业,又是汉华重工的一部分,所以,你们二位都应当参加今天的剪彩,这样吧,还是咱们三个人一起吧。”
“这样好,这样好。”徐苏明连声称道,其实,这也是他心目中的理想方案。
早有四名从全厂挑选出来的最漂亮的女工捧着红绸带走过来了,红绸带的中间,结了四个彩结。按照程序,何海峰、林振华、徐苏明三人,将各持剪刀,把相邻两个彩结之间的红绸带剪断,这就是所谓剪彩的概念了。
何海峰是中央领导,自然是站在中间的。徐苏明和林振华站在他的两边。另外有三名女工用托盘托着三把剪刀走上前来,何海峰等人分别拿起剪刀,众人都安静下来,等着看剪彩的一刻。徐苏明和林振华的眼睛自然也是盯着何海峰,等着他最先动手。
何海峰不知参加过多少次这种剪彩的仪式了,对于这一套流程谙熟于心,然而,他今天却没有像以往一样轻松地将绸带剪断,而是放下剪刀,抬起头对众人说道:“各位师傅,非常感谢大家给我这样一个为出口设备剪彩的机会。浑锻压的成套设备出口美国,是浑锻压的大喜事,也是我们国家装备工业的大喜事。它意味着,我们国家已经跻身于世界装备生产大国的行列,我们已经在国际装备舞台上拥有了一席之地。
在过去,我参加过许多次剪彩仪式,不过,今天这个剪彩仪式,是我心情最为激动的。浑锻压从濒临破产到走向辉煌,走过了一段曲折而感人的道路。作为国家计委的官员,我有幸见证了这个过程,而且也为这个转变付出了我的一些绵薄之力。我个人认为,这是我的工作生涯中,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
在我过去参加的剪彩仪式中,许多很好的红绸布,都被剪断了,我一直觉得非常可惜。今天这个剪彩,我想提一个小小的建议,希望大家支持。这一条代表我们浑锻压荣誉的红绸布,我们是否可以把它留下来,不要剪断它。等我们的设备第10次、第100次出口海外的时候,我们都用这条红绸带为它们送行,大家说,好不好?”
“好!”徐苏明率先放下了剪刀,大声叫好。有他在前面带头,其他人自然也异口同声地叫起好来。
“谢谢大家的理解。”何海峰向大家拱拱手,然后转过头对林振华说道:“林董事长,既然大家都同意我的提案,那么,这一条红绸带,就请你代表大家收藏起来,我希望,它能够陪同浑锻压从目前的辉煌,走向更大的辉煌。”
第563章 老何
一次没有剪断红绸带的剪彩仪式过后,浩浩荡荡的车队开出了厂门,开向海港。这些设备将在那里装船运往美国,再由先期到达美国的浑锻压的安装工人们在通用汽车公司的车间里把它们组装起来。浑北市的许多市民也都得到了消息,聚在交通要道上观看车队通过的盛况,其热烈的场面也不必详述了。
车队开走后,徐苏明有意留下来陪同何海峰,何海峰再三表示自己并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不需要徐苏明放下本职工作来陪同。徐苏明知道何海峰和林振华之间有话要说,他在这里颇有些碍眼,便识趣地离开了。
看到徐苏明乘坐的小车开走,何海峰转头对林振华道:“小林,陪我走走吧,参观一下如今的浑锻压。”
“没问题。”林振华欣然答道。
两个人顺着厂区的道路缓缓而行,何海峰的秘书和浑锻压的几名接待人员远远地跟在后面,不敢打搅他们两人的交谈。一路上,他们不时会遇到浑锻压的工人走过,有认识林振华的,便亲热地打着招呼,林振华也报之以点头微笑。
走了一段,何海峰笑着问道:“小林,我们有多长时间没有在一起走过了?”
林振华想了想,也笑了起来:“老何,你不说我还没注意,好像有两三年时间了。”
“是啊,我记得,最早认识你,还是在长途汽车上呢,你当时救了岚岚,为此还受了重伤。”何海峰说道。
听何海峰提起何岚,林振华稍稍滞了一下,不过,看到何海峰没有进一步说下去的意思,林振华也就不往这个话题上说了,他对何海峰问道:“老何,我怎么觉得,你今天的情绪有些不太对劲啊。”
“是吗?”何海峰微笑着问道,“你觉得什么地方不对劲?”
“剪彩的事情。”林振华道,“你说舍不得剪断那些红绸带,这一点很反常。”
何海峰道:“这也不算什么反常吧?其实,我这些年参加的剪彩仪式非常多,有时候我真的觉得,挺好的红绸子,就这样剪掉了,太可惜了。如果换一个别的更节省的形式,不是更好吗?”
林振华道:“你说的道理没错,但这不是你老何做事的风格。你一向比较尊重下级单位的情绪,不会做出这种有点强人所难的事情。我觉得,你肯定是有什么事情。”
何海峰笑了,笑过之后,他轻轻地叹了一口气,感慨地说道:“看来,知我者,小林也。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变化,你居然也能感受到,我何海峰这一生,最大的收获,可能就是认识了你小林啊。”
一生?林振华品味着何海峰所用的词,心里明白了一些。对于一名政府【创建和谐家园】来说,在回顾自己一生的时候,一般就是要告别政治舞台的时候了。结合此前曾经听到的一些传闻,林振华知道何海峰是要离开计委的领导岗位了,他问道:“怎么,老何,你要下了?”
对于林振华这个唐突的问题,何海峰并没有介意,他点点头道:“是的,下个月,我就要下了。”
“你还没到退休年龄吧?”林振华道,他记得何海峰的年龄应当还没到60岁,应当还能继续工作的。
何海峰道:“先不退休,到一个政策研究部门去任职,享受正部级待遇。等年龄到了,再正式办退休手续。”
“……有什么原因吗?”林振华迟疑地问道。
何海峰笑着拍拍林振华的肩膀,说道:“想什么呢,我可不是因为犯了错误而下来的。主要是年龄已经大了,不适合继续承担这样重要的工作了,腾出位子,让年轻同志上。我到其他单位去,也还能够发挥一些余热的。”
“一个时代结束了。”林振华有些怅然地说道。
林振华想到,自己刚认识何海峰的时候,何海峰是湘平省轻工厅的一名处长。正是因为何海峰的推荐,他才获得了在石化机给美国专家福特当翻译的机会,而这又使得他掘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后来,何海峰以中央党校学员的身份,来帮助林振华把他所承包的劳动服务公司改制成了汉华实业公司。再往后,何海峰在体改委和国家计委工作期间,给林振华的或明或暗的帮助,也是数不胜数的。
在林振华的心里,早已经形成了一种依赖感,当他遇到什么难题的时候,总能够想到请何海峰来帮忙解决,或者至少给他从更高的层次提供一些思路。在20年的时间里,林振华从一名工厂搬运工成长成为如今的董事长,何海峰一直都是这个过程的见证者。
突然之间,何海峰表示自己要离开领导岗位了,到一个无足轻重的机构去任一个闲职,等着退休。林振华这才意识到,何海峰已经老了,到了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了。这算不算一个时代的终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