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林振华笑道:“咱们本来也没放弃电子产业啊,国家搞了几家华字头的大型电子企业,各地也在搞自己的电子产业园,这不都是电子产业吗?”
袁伟道:“这些我都知道,不过,我觉得他们的规模还是不够。国家那几家,主要是面向高端的,什么国家级的高性能计算啊,还有什么军用技术啊,这些和我们离得太远。各地自己搞的呢,又都是小打小闹,根本无法和KHN这样的国际巨头去抗衡。依我之见,我们要搞,就得像你们汉华这样的企业牵头来搞,尤其是要由你林总来牵头。我老袁谁都不服,我就服你林总啊。”
“哈哈,袁总这是把我架在火上烤啊。”林振华笑道,“不过,实不相瞒,我们汉华也的确有进军电子产业的想法,只是目前资金方面还不太充裕。你也知道的,这电子产业,就是烧钱的,没钱的话,什么都玩不转。”
“钱还是问题吗?有你林总振臂一呼,大家伙凑上几十个亿,有什么难处?”袁伟自信满满地说道。
第539章 亡羊补牢
听到袁伟与林振华说得热闹,其他一些厂家的老总也都挤过来了,其中颇有几家名气极大的家电企业的总裁。因为能够参加这个宴会的也都不是外人,所以大家说话都很直接,纷纷围绕着这个话题说开了:“我看出来了,未来30年,最有前途的产业,就是电子产业,咱们如果不抓紧进入这个产业,未来可就只能是给外国人打工了。”
“电子产业哪有那么容易搞的,那都是拿钱堆出来的。我打听过,单是一个多晶硅技术,那门槛就按照多少亿美元为单位的,咱们谁有这个实力?”
“咱们一家企业没有这个实力,联合起来不就行了。”
“得有牵头的,张总,你现在在咱们行业里可是领军人物,要不,你来牵头?”
“倪总,你是开我的玩笑吧?谁不知道你才是一代枭雄啊。”
“要我说,咱们都不行,要找一个牵头的,还得是咱们林总,无论是能力、眼界,还是胆魄、气度,林总称第二,咱们谁敢称第一啊?”
“这话在理,要说我李某人,那眼界也是够高的,我唯一佩服的人,就是林总。”
“……”
大家半虚半实的,话里话外都把林振华抬到了一个盟主的位置上。汉华集团旗下有风扇、洗衣机、空调和自行车这几项耐用消费品,规模也还过得去,不过,要和在场的一些家电大亨比起来,汉华的这个规模还真算不上什么。大家对林振华的崇拜,一是因为知道汉华集团在化工设备和机床领域中的领军地位,第二则是知道林振华是建康、大熊两家家电卖场的幕后老板。在家电领域中,谁敢得罪这两家大卖场呢?
“林总,你看,大家的意思和我一样,都是希望你们汉华出来牵头,大家要钱出钱,要力出力,肯定要把咱们自己的电子产业做起来。”袁伟在闹闹哄哄中总结道。
林振华向众人拱拱手,说道:“各位老大哥,感谢大家对我们汉华重工的信任。不瞒各位,我们汉华也是苦于芯片受制于人,所以一直都有自力更生、建立电子产业的设想。既然大家也有这样的同感,那就太好了,咱们可以联合起来,搞一家上档次、上规模的电子公司。
我可以向大家透露一下,我们汉华总部所在的浔阳市,为了支持电子产业的发展,已经在西郊靠近水库的山谷里,划出了1万亩土地,作为电子产业园的用地,欢迎大家都到那里去投资啊。”
“没问题,只要汉华牵头搞,我们就都去投资。”众人一齐说道。
这种承诺,其实是很廉价的,企业投资不可能真的凭着一顿饭就说定。大家这样说,是给自己留下一个机会,同时也争取在林振华心里留下一个好印象。未来,大家肯定会专程去考察一下,了解汉华到底打算怎么做,其中又能够给合作者带来多少好处。有一点是大家都承认的,那就是跟着汉华做事,一般都不会吃亏。
林振华自然也没打算在这一顿饭的时间里就搞出一个新的电子联盟来,这样未免太儿戏了。在当时,国内已经有不少资本投向电子领域了,“巨大中华”等几大公司在当时都已经存在,而且实力也都很强,发展中国电子产业的重任,不是放在汉华肩上的。林振华想做的事情,其实只是整个电子产业中的一部分,那就是某些功能芯片的设计,其中尤其是工业控制芯片。
一些人在试图证明中国的电子产业非常落后的时候,喜欢举CPU的例子,说中国至今没有自己的CPU,所以如何如何。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首先,电子产业的水平如何,并非只有CPU这一个评价标准。其次,则是CPU并非只限于计算机中使用的奔腾、赛扬等等,而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
CPU的全称叫作“中央处理器”,可以分为通用CPU和嵌入式CPU两类。计算机上用的CPU,属于通用CPU,能够执行较为复杂的操作系统。嵌入式CPU的情况则千差万别,是针对特定的用途而设计的,大到卫星、导弹,小到家用电子门铃、电子表等,其中的控制系统都是使用嵌入式CPU。数控机床上的数控系统,家电上使用的智能控制器等,一般也都属于嵌入式CPU。
嵌入式CPU的市场规模,要比通用CPU大出若干倍。由于这些芯片都是使用于特定领域的,寻常百姓对此并不了解,这才形成了只有计算机CPU才叫CPU的错觉。林振华不打算在通用CPU市场上和INTEL、AMD等企业去竞争,他一是没有这样做的实力,二是没有这样做的必要性。他想做的,仅仅是拿下工业控制和家电的嵌入式CPU,而且,这是说的拿下并非是把这个市场全部吃掉,世界上还没有哪个企业有这么大的能量呢,林振华只是希望从这个市场中分得一个比较满意的份额而已。
“好吧,我们欢迎各位老总到浔阳去做客,届时我会安排我们负责电子业务方向的总工程师卫景文老师向大家详细介绍我们的设想。”林振华说道,“不过,有一句话咱们要事先在这里说一下,咱们在场的许多企业,都是刚刚和KHN签订了长期的供货协议,在这个时候,不适宜过分地【创建和谐家园】KHN。所以,我希望大家对于自己搞芯片这件事情要守口如瓶,等到咱们有实力和KHN等国外公司打擂台的时候,再揭开这层面纱也不迟吧。”
“哈哈,林总可是真够阴险的。”众人一齐哈哈大笑起来,这种事不用林振华提醒,大家也是心照不宣的。能够把企业做到这个规模的人,没一个不是人精,自然都知道示弱于敌的道理。
宴会结束之后,老总们按着行业分成了两拨。家电行业来的人都随着安雁、熊立军单独找了个地方洽谈,他们相互之间是有许多共同语言的。来自于机床行业的老总和机械委的官员随着林振华来到另一个大会议室,商讨这一次的变故以及后续的对策。
“这一次又是多亏了林总啊。”新力机床厂的厂长孟振亚抢先发言了,“如果不是林总早有准备,布下这么多的伏笔,恐怕我们整个机床行业都要让KHN打个措手不及了。”
“KHN这一手实在是太狠了,如果不是林总采取雷霆般的反制手段,我们这些小企业,就只能被他们逼着签订城下之盟了。那样一来,咱们好不容易扳回来的局面,可就彻底断送了。”苏锻机床厂的厂长包光明夸张地抚着胸口,做出惊魂未定的样子,当然,他装出这副表情多半是为了衬托出林振华的英明神武。
机械委的司长李默梓道:“这是一个教训啊,同志们,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没有核心技术,我们就会处处受制于人,所以,中央提出要加强自主创新,要掌握核心能力,这是非常高瞻远瞩的……”
“老李,在座的都是各企业的老总,这些大道理就不用你讲了,咱们还是讨论一下眼前这件事吧。”顾嘉骅笑着打断了李默梓的感慨,他本身也是部委出身,和李默梓关系不错,级别也比李默梓要高,这一干人中,也只有他敢这样对李默梓说话了。
李默梓的脸微微红了一下,连忙打着哈哈道:“对对,顾总说得对,还是请大家说说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吧。”
“还是请小林先说说吧。”顾嘉骅指了指林振华道。这又是顾嘉骅的特权了,除了他,还真没几个人会称林振华为小林的。顾嘉骅这样称呼林振华,当然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地位,而是为了显示自己与林振华关系密切,别人听着,只能各种羡慕嫉妒恨了。
林振华笑笑,说道:“其实刚才李司长说得挺好的,这件事,对于咱们机床行业来说,是一个非常深刻的教训,它提醒我们,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咱们必须随时做好外国供应商掐我们脖子的准备。这一次,为了警告KHN,我们委托华青大学帮我们测试其他厂商的芯片,设计基于其他芯片的控制系统,我想,这件事还要继续做下去。咱们的准备越充分,别人就越不敢对我们下手。”
“这就有点亡羊补牢的意思吧?”顾嘉骅插话道,“我们星北重机的数控机床产品中,使用日本芯片的比例也非常高,经过这件事,我已经责成技术部重新调整产品设计,要加强对其他品牌芯片的研究了。”
“不过,这件事到目前为止,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经验,那就是联合起来力量大啊。”林振华接着说道。
李默梓笑道:“要说联合,那也多亏你林总的号召力啊,如果不是你把那些家电厂商一起拉过来给咱们撑腰,单是咱们这些机床企业,恐怕真吓不住KHN呢。”
“这就说明,咱们的机床行业规模还是太小了。”林振华说道,他转过头对着一屋子的人道:“各位,KHN这件事情,给咱们的最大的启示就在于此,咱们必须抓紧时间把规模做大,只有规模大起来了,才有实力去对抗各种挑战。”
第540章 降价
会议室里这一群人,论年龄没一个比林振华更年轻的,论级别,林振华也排不到前列。但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之后,大家都已经把林振华当成了主心骨,都愿意听听他对整个行业发展的想法。顾嘉骅早在石油部的时候就已经对林振华的折腾劲佩服有加了,此时又在机床行业里和他成为友军,自然更愿意让他多出点主意。
“小林,你说咱们要抓紧把规模做大,这个做强做大的提法,早几年还有点新鲜,如今可就是老掉牙的套话了,哪个领导讲话的时候不带上一句。我觉得,做强做大是必然的要求,但如何做强做大,这才是最关键的呢。”顾嘉骅呵呵笑着对林振华说道。
林振华知道顾嘉骅是在激他,不过,他本来就打算在今天这个场合拉着大家一起议事的,顾嘉骅这样也算是给他递了个梯子。
“我举个例子吧。”林振华说道,他的眼睛在会议室里扫了一圈,最后落到包光明的身上。他笑呵呵地看着包光明,问道:“包厂长,我打听一下,咱们苏锻生产的剪板机,目前一年的产量是多少,一台的出厂价大概多少钱?”
包光明微微一愣,不知道林振华此问是什么意思。林振华问的这些数据,虽然名义上也算是商业秘密,但大家都在一个圈子里混,这种秘密也是瞒不住谁的,只是大家平时不会随便聊这些内容而已。如今,听到林振华直接问起了,包光明也就开诚布公地回答道:“我们的剪板机,这两年销量一直都在上升,去年一年卖了85台,各款剪板机的型号不同,出厂价也不同,平均水平,大概是18万左右吧。”
林振华又问道:“如果让你再压压价,能压到多少?”
包光明掰着手指头算了算,说道:“一台剪板机的材料费大概不到8万,这是减不下去的。其他的,水电费、工时费、管理成本摊销什么,大概可以压到7万左右,这样一台设备的出厂价,大概就是15万吧。”
“如果你一年的销量不是85台,而是200台,或者400台,你的出厂价还能降吗?”林振华继续问道。
“200台!那肯定没问题啊,我一台压到13万都有赚头。”包光明答道。
这就是所谓规模效应的问题了,小批量生产和大批量生产的成本,肯定是不一样的。生产批量大了之后,可以使用专用的工装,模具也不必来回换,而且有些配件的采购量增加之后,单价也还有下降的余地。这样林林总总地加起来,整个生产成本下降一两万是很正常的事情。
林振华与包光明这边一问一答之间,其他企业的老总们也都开始在心里暗暗计算自己的产品成本了,他们发现,如果自己企业的产品销量能够增加一到两倍,那么生产成本下降10%以上是轻而易举的。反过来,如果生产成本下降,继而出厂价下降,那么产品的销量似乎也的确有上升的余地。莫非,林振华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果然,林振华在问完包光明之后,转头对众人说道:“刚才我问包厂长的这些情况,大家也都听到了。我想,各家企业的情况都差不多吧,如果我们能够把销量扩大,成本就能够有效地降低,从而我们的竞争力就会变得更强。顾总刚才说,做强做大这四个字已经被大家说滥了,我觉得,这四个字还是要分开来说的,在咱们机床行业里,我们要先做大,然后才能做强。”
顾嘉骅道:“小林,我听你这个意思,是建议大家把目前的销售价格大幅度地下降,以抢占市场,然后再借助规模优势来降低成本,弥补亏空,是这样吧?”
林振华道:“正是如此。我大略地算了一下,咱们整个机床行业中大多数企业的产品,都还有很大的降价空间,如果算上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下降,再压缩掉一些流通环节的加价,咱们把整个销售价格下降30%应当是不成问题的。”
“降价30%!”
林振华此言一出,满堂皆惊。这么多企业,没有一家企业敢说自己的利润能够达到30%以上的,如果把产品销售价格一口气下降30%,那大家岂不是直接就由盈利转向亏损了?当然,林振华说的另一个情况也是事实,如果价格下降了,各家企业的市场份额肯定会上升,届时生产成本也会有所下降。但即便是如此,降价30%也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比如说吧,原来生产100台机床,利润可能是100万;现在降价30%,销量上升到200台了,而利润却可能下降到了只有20万。明明可以轻轻松松地挣100万,现在活干得更多了,钱却挣得更少了,这是图个啥呢?
“林总,你说的这个降价幅度,是不是太大了一点?”孟振亚怯生生地发问了,“我们现在的价格,客户其实已经是挺满意的,咱们主动降价,没有太大的必要啊。”
“对啊,对啊,林总,我也觉得没必要搞这么大的幅度。”包光明附和道,“我们厂子前几年一直都在亏损,好不容易在汉华的帮助下,已经扭亏为盈了,厂里的职工都指望着厂子多挣点,给大家多发点奖金呢。这降价的幅度如果太大,我们怕是承受不起损失啊。”
这也就是对林振华了,如果换成其他人向大家提出降价30%的建议,大家恐怕早就拂袖而去了。好说话的,会认为你是没经验,瞎支招;不好说话的,那就要直接怀疑你是不是故意跑到这里来给大家捣乱的了。可是,面前这个人,是对大家都有恩的林振华,大家还真不好恶语相向。
林振华在说话之前就预料到大家会是这样的反应了,他微微一笑,说道:“各位,我知道大家现在日子过得不错,有点小安即安的念头了。但大家别忘了,其实咱们周围还有一群强敌呢。大家想想,如果日本、韩国,以及咱们台湾的机床企业开始降价了,咱们怎么办?”
“不会吧?他们的降价空间,也没有多大了。”孟振亚说道。
进口机床和国产机床已经拼了好几年,相互之间的底牌都比较清楚。进口机床在质量和性能上有些优势,但价格方面则是劣势。国产机床品质上差强人意,主要是凭着低廉的价格赢得用户的青睐。
那些境外机床公司倒也不是没有想过要走低价策略,但跨国公司有跨国公司的麻烦,工资标准、利润率等方面,都有一些硬框框,不容易突破。此外,他们的高技术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用大量的研发经费支撑起来的,这些研发经费都要摊到机床的销售价格中。所以孟振亚说进口机床的降价空间没有多大,是有其道理的。
“那么汇率呢?”林振华问道,“如果日元和韩元贬值了,他们的机床价格是不是就降下来了?”
孟振亚道:“林总,你这也太杞人忧天了吧?如果我们连这些事情都要考虑,那干脆别和他们竞争了。”
林振华又好气又好笑地说道:“老孟啊,你关心一下时事好不好?自从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日本、韩元已经开始贬值了,这不是什么杞人忧天的事情。我让大家做好降价30%的准备,也是考虑到这一点的。”
“我听说,咱们国家也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吧?日元和韩元贬值,咱们人民币是不是也该贬值了?到时候,大家一起贬,不就互相抵销了吗?”包光明说道,“他倒是比孟振亚要稍好一点,平时至少还看看经济类的报纸啥的,知道金融危机这么一回事。”
林振华摇摇头道:“咱们不能存这种侥幸心理,万一人民币不贬值呢?据我分析,人民币不贬值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毕竟咱们是一个大国,在这种时候,稳定币值是非常重要的。”
林振华不是搞经济的,说不出稳定币值有什么意义,不过,在他印象中,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是承诺过人民币不贬值的。在东南亚各国货币大幅度贬值的时候,人民币坚持不贬值,就使得东南亚各国向中国能够增加向中国的出口,从而获得贸易收入来改善本国的货币状况,这是中国向遭受危机影响的东南亚各国伸出的援手。
反过来看,当时其实日本、韩国的经济状况还是过得去的,但这两个国家出于明哲保身的考虑,纷纷将本币贬值,明显不愿意替东南亚国家分忧。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让东南亚各国认清了谁才是可信赖的合作伙伴,从而建立起了对中国的信任。日后,人民币逐渐进入东南亚各国,成为在当地民间流通的硬通货,甚至成为一些国家的储备货币,这便是中国一句不贬值的承诺所带来的结果。
“金融危机,对于我们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咱们如果应对得当,可以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把威胁我们的日本、韩国和台湾企业打垮。但反过来,如果我们没有做好准备,也有可能会被他们打个措手不及,丧失掉大好的机会。”林振华郑重其事地提醒道。
第541章 拖人下水
“我们先说威胁吧。刚才我说过,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日元、韩元都开始贬值,这会导致日本、韩国机床的价格出现下降。此外,在危机时期,各家企业会降低利润预期,不求挣钱,但求保本,为了加大销售量,他们也有可能会主动地降低价格,和我们竞争。”林振华分析道。
“那么,机会呢?”顾嘉骅问道。
林振华道:“机会则是指这些企业现在都面临着财务上的困境,急于要从市场上回收资金,很难承受高额的亏损。这样一来,他们如果要和我们打价格战,就难免会瞻前顾后,不敢和我们纠缠到底。我们应当抓住对方的这种心理,摆出一副愿意与对方拼个两败俱伤的姿态,对方自然就会怯阵了。这正是我们收复失地的好机会。”
林振华这番话说得很简单,不过在场的这些人都是天天在琢磨市场动向的,响鼓不用重锤敲,林振华轻轻一点破,大家也就都明白了。
眼下的形势就是如此,不管中国机床企业是否打算降价销售,日、韩、台的机床企业肯定是要降价抢市场的。与其被动应战,不如主动出击,而且一旦开始竞争,就要打到对方毫无还手之力为止。
“呵呵,小林看问题总是比别人更胜一筹啊,佩服,佩服。”顾嘉骅轻轻拍着巴掌说道。
林振华摆摆手道:“见笑,见笑,我这只是抛砖引玉而已。这些观点,是我们集团营销部提出来的,对了,国家计委的黄冈处长也有这样的看法,就这个问题,我专门去找他探讨过,他也认为,这是我们中国机床行业的一个好机会。”
“黄处可是何主任的得意高徒,年轻有为,见识不凡啊。”李默梓说道,“他有没有说起过,计委方面对于当前的经济形势有什么看法?”
黄冈博士毕业之后便被留在国家计委工作了,而且很快就被提拔成了负责政策研究的处长。据说,计委出台的许多宏观经济政策,幕后的撰稿人都是他,所以李默梓特别关心黄冈对于这件事有什么样的看法,因为这些看法可能最终就会表现为计委的正式文件。
林振华道:“计委方面要考虑的问题很多,除了纯粹经济方面的因素之外,他们还要照顾到国家的外交战略。从宏观上说,咱们目前还是在执行韬光养晦的原则,不会在这种时候表现得过于张扬。但是,黄冈也说了,个别行业采取一些具有行业特点的措施,国家计委是不会反对的,甚至有可能会提供一些支持。”
韬光养晦这条原则,大家都是知道的。由于苏联解体了,中国成为东方阵营的最后一个大国,如果行事张扬,难免会招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全力遏制。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提出了韬光养晦、决不出头的方针,尽量避免招惹是非,最大限度地争取稳定发展的时间。所谓“人畜无害小白兔”的形象,就是在这一时期所形成的。
林振华所转述的黄冈的话,透露出了两个信息。其一是国家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不会从宏观采取带有攻击性的政策,而是要以负责任大国的姿态,赢得东南亚和东亚地区各国的信赖。其二则是国家并不反对某些特定的行业根据自身的情况行事,当然,行事的分寸还是需要认真斟酌的。
李默梓作为部委官员,对于这种官场辞令自然是理解得最快的,他点点头道:“既然计委方面有这样的精神,而林总刚才又给我们做了这么精辟的分析,那么我们机床行业的策略就非常清楚了。我认为,我们应当抓住机会,大胆出击,不畏艰险,打一场翻身仗。”
“我看没问题!”包光明首先附和道,他的情绪也被调动起来了。一开始林振华提出降价30%的时候,包光明是颇有一些肉疼的,但经过刚才认真思考了一番之后,他觉得似乎这个方案也没那么可怕。如果真的能够把日、韩等企业从市场上挤出去,那么损失掉的利润也未必就不能再赚回来。
价格战这种手段,在商业上是经常被使用的。为了击败竞争对手,你可以把自己的产品价格降到亏损的地步,只要你能够坚持得住,等到对手垮台之后,你再把价格提起来就是了,那时候你的产品处于垄断地位,什么价格不都是你说了算吗?当然,降价之后再提价也是有技巧的,你不能直接把原来的产品价格再提起来,这样容易导致客户的不满。你可以让原来的产品停产,推出一款改进版产品,趁机就把价格提起来了。这种小伎俩,大家并不陌生。
“林总,你说吧,咱们怎么做?我们照着你的指示做就是了。”孟振亚等人也想通了,一齐对林振华说道。
林振华道:“指示什么的,我可不敢当,我只有一点不成熟的想法,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吧。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了,眼下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如果我们抓住了这个机会,就有可能给日、韩的机床企业以致命一击,让他们至少在几年内无法恢复元气。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在座的各位老总,回去之后都辛苦一下,认真测算一下本企业产品的成本,预估一个可以承受的降价幅度。然后,我们按照测算出来的结果,分阶段,逐步地降低产品价格,挤压日韩企业的市场,迫使他们和我们打价格战。”
“逐步降价?这是什么意思?”包光明有些不解地问道。
林振华道:“包厂长,你想啊,如果咱们一步到位地把价格降低30%,日韩的企业会如何做?”
包光明道:“他们肯定直接就认输了。我刚才算过了,他们无论如何也承受不起30%的降幅。”
“这就对了。”林振华道,“如果咱们一下子就把价格降低30%,对方肯定不会应战,而是直接缩回去了,让咱们唱独角戏,这样咱们就太吃亏了。咱们降价不仅仅是要抢市场,而且还要把对手拖到水里去,让他们淹个半死。”
“我明白了。”孟振亚在一旁插话道,“林总的意思,是不是说咱们把底牌扣着,先降个5%或者10%的,让对方觉得有可能和咱们拼一拼。他们肯定不甘心就这样把市场让出来,所以也会跟着我们一起降价。等他们降到位之后,咱们接着再降5%,引诱他们跟进。这样一来二去的,他们就被咱们拖进水里去了。”
“不会吧,这也太黑了吧?”包光明也反应过来了。
按照林振华这个思路,日韩的机床企业是不能不参战的。中国机床企业把价格降低10%左右,如果日韩企业不跟着降价,市场就被中国企业抢走了,而且在这样的价位上,中国企业还能够保持盈利。为了保住市场,日韩企业只能跟着降价,这就开始上套了。
等日韩企业跟着降低价格之后,中国企业接着再降10%,这时候对方就为难了。如果继续跟进,自己就有可能面临亏损。但如果不跟进,前面降价的成果又泡了汤。在这种左右为难的时候,如果林振华再玩点小花招,让对手觉得有机可乘,带着侥幸心理继续往下走,最终就会被拖进水里了。
与一步到位的降价相比,林振华的这个思路的确要黑得多。如果中国企业独自降价,日韩的企业不跟进,那么中国企业虽然能够争取到更大的市场份额,却也难免会给别人一种低端产品的印象。拉着日韩企业一起降价就不同了,大家都在降价,说明大家的产品是差不多少的,最终日韩企业扛不住更大的降价幅度,中途退出,算是白白给中国企业当了陪衬。
此外,中国企业与日韩企业在产品线上并不完全重叠,尤其是高端机床方面,日韩企业还能保留一些份额。如果日韩企业在低端产品上降价了,高端产品必然也要有所表示,否则就会招致客户的不满。所以,林振华的策略,是逼着日韩企业全线降低产品价格,等到这场价格战尘埃落定的时候,日韩企业就会发现,自己不但丢掉了低端市场,连硕果仅存的高端市场上的利润也大幅缩水了。这就达到了林振华所说的既要抢市场、还要让对方承受损失的思路。
顾嘉骅是政府官员出身,搞企业的时间不长,对于这些猫腻一下子还理解不了。不过,他边上并不缺乏献殷勤的人,对他如此这般地一说,顾嘉骅这才搞清楚了林振华的思路。他用手指着林振华,笑着说道:“小林,真看不出来,你居然是如此心狠手辣的一个人啊。”
“这个……应该叫做足智多谋吧?”林振华大言不惭地答道。在他的心里,对于自己这个计策还是颇为自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