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工业霸主》-第23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林总年轻有为,日理万机,哪能和我们这些人比啊,我们都是混吃等死的人,可不就早点过来,也帮小嫂子筹备一下嘛。”黄庆余答道,他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管杨欣叫起小嫂子来,还是那样自如。

      “黄厂长给我帮了不少忙呢。”杨欣微微笑着走上前来,伸手接过林振华手上的包,然后很自然地替林振华拍了拍衣服上的灰尘。

      “这个这个……咱们是不是该回避一下了?让林总和小嫂子他们亲热亲热?”高德才颇有眼色,连忙向众人提议道。

      第461章 老实巴交的厂长们

      “呵呵,都是老夫老妻了,没什么可回避的。”林振华呵呵笑着,大大方方地揽过杨欣的肩头,在她额头上亲了一口。

      在场的厂长经理们开始全都一愕,既而就噼噼啪啪地鼓起掌来。在90年代初,社会风气处于从保守到开放的变化过程中,林振华这种公开秀恩爱的作法,在当时的条件下也还是能够被人们接受的,当然,这与林振华的身份就有些不符了。林振华这样做,给人的一种感觉就是他并把自己当成什么领导,而只是一个顽皮的小年轻而已。

      在场的其他领导们,年龄最小的也比林振华和杨欣要大出10多岁了,看着林振华这样大大咧咧不在乎形象,心里与林振华的距离又拉近了几分。

      杨欣措不及防,被林振华当众亲了一口,顿时羞得连脖子都红了。她佯嗔地捶了林振华一拳,斥道:“你这个人,怎么没皮没脸啊。”

      “哈哈,小嫂子,林总这是真情流露啊。唉,我们这些老头子是跟不上社会罗。”厂长们一个个嘻嘻哈哈地调侃着,现场的气氛一时间变得轻松了起来。

      杨欣倒也没有真的对林振华生气,其实,没有一个女人不喜欢向别人炫耀自己的幸福的。林振华在大庭广众之下与她亲热,让她心里有一种美滋滋的感觉。她把林振华的包拿到一旁放下,然后给林振华端来一杯茶水,小声问道:“振华,你累了吗?是先休息一下还是先和各位领导聊聊?”

      林振华笑着对众人说道:“各位领导都是前辈,我在大家面前哪敢说累啊。怎么样,咱们大家是在这里聊,还是到会议室去聊?”

      “去会议室吧,那里宽敞一点。”杨欣说道,“你们先过去,我安排人给你们倒茶。”

      一行人簇拥着林振华来到了会议室,在排座次的问题上,又拉扯了一通。以大家的意思,林振华无疑是应当坐在中间位置上的。林振华则坚持说应该论资排辈,请黄庆余坐在中间。推掇了一通之后,最终还是林振华坐到了中间的位子上,其余的厂长经理则按厂子规模的大小顺序依次坐在其次的位置上。

      大家坐定之后,也没了什么寒暄的环节,高德才抢着对林振华说道:“林总,这一次45万吨乙烯改造项目取得圆满成功,对于咱们石化设备行业来说,可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啊。总公司的张总托顾部长带过话来,说林总你是这个项目的第一功臣啊。”

      “没错没错。”蒋定义也不甘落后,连忙补充道,“顾部长还说,上级领导到总公司去视察工作的时候,也提起了这件事呢,对林总你也是赞赏有加啊。”

      林振华笑着摆摆手道:“大家言重了,其实,这一次乙烯大会战的功臣是你们各位,我只是起了一个牵线搭桥的作用。大家知道的,我是搞机械出身的,对石化设备这块并不擅长。而且,中间有一段时间我还被省里停职审查了,根本就没有机会参与这个项目。”

      “那是你们江南省乱来!”黄庆余断然地说道,他的北石机厂不是江南省的企业,他可不在乎指责江南省,“像林总这样年轻有为的干部,省里居然还要搞什么停职审查,这不是胡闹吗?不过,我听说林总也是因祸得福啊,是小平同志亲自给你【创建和谐家园】的,直接把你们汉华重工定为他的实验田。好家伙,这简直就是一块金字招牌啊。”

      “那段时间里,林总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这个项目,但小杨秘书长一直都在研究所工作啊,谁不知道她就是你的代言人呢?”高德才补充道,“我听我们厂去参加攻关的技术员说,小杨秘书长非常能干,办事井井有条。你们这夫唱妻随的,真是太让人羡慕了。”

      这时候,杨欣正好带着两个服务员端着茶水进来,听到高德才这句话,杨欣笑着说道:“高厂长又拿我开玩笑了,我其实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些服务而已,真的没做什么事情。”

      “来来来,小嫂子,快坐下,你坐我这个位置,和林总挨着。”高德才连忙招呼着,做出一个要起身让座的样子。

      林振华当然不会让高德才给杨欣让座,他拉了高德才一把,高德才半推半就地又重新坐下了。林振华示意杨欣在会议桌的一角找个空位子坐下,然后轻轻咳嗽一声,开始进入正题了:“各位,我刚才看了一下,参加这次大乙烯会战的主要厂家的领导,今天都在这里了。要不,咱们就趁着这个机会,把今后的合作设想,拿出来议一议吧?”

      “对对对,咱们就议一议。”

      “没错,择日不如撞日嘛,今天正巧了,大家都在。”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其实,他们正是听说了林振华今天要过来,这才借故跑到秘书处办公室来等着的,大家都想在第一时间与林振华商量一下后续的合作问题。

      大家乱哄哄地应和了一通之后,黄庆余说道:“林总,前两天顾部长过来,已经明确跟大家说过了,八五和九五期间,国家要上10套30万吨乙烯设备。最早的计划是只搞8套,全部从国外引进。上次你们汉华和ALK谈转让乙烯技术的事情,石油部就打算拿出一套来给你们汉华做。

      这一次大乙烯会战取得成功,总公司和国家计委方面又改变了初衷,决定项目数增加到10套,其中至少拿出6套来交给国内企业完成,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10套都由国内完成。林总,你对这件事是怎么看的?”

      林振华道:“这个问题是不用犹豫的,咱们肯定要争取把10套设备都留在国内完成。过去是咱们干不了,不得不让洋鬼子干。现在咱们已经掌握了这方面的技术,那可就是一口汤都不能给洋鬼子剩了。”

      “哈哈,说得好!”蒋定义拍掌道,“我就欣赏林总这个气魄,可不是吗,咱们中国人自己的钱,干嘛让洋鬼子挣走?”

      黄庆余道:“咱们这次搞45万吨乙烯改造,走的是大会战的路子。未来这10套30万吨乙烯,咱们还是这样做吗?”

      林振华道:“这个问题,恐怕需要大家一起商量一下。我的意见是,咱们还是保持目前的合作模式,由一家牵头作为总包,其他家各自承担自己擅长的那个部分。有了分工,各家就可以专注于只做一件事情,这样技术上容易提高,装备方面也值得去加以改善了。”

      林振华说的这个道理,大家自然是明白的。10套大乙烯设备,如果分配给各家厂子自己搞,那么各个厂子就必须把全套技术都拿下来,即便是各厂现有的技术可以进行交流,不需要重新开发,但相关的装备却是要重新购置的。比如说制造大型球罐用的特种焊机,每一家都购置一套,就存在重复和浪费了。

      各家专注于做一件事情,能够产生规模效应,有助于节约成本,这是非常清楚的道理。但存在的障碍,就是利益如何分配的问题。各家企业如果成了分包商,是否还能保证原有的利润水平,这是厂长们最为关心的。

      “呵呵,各位的心情我也能理解,大家是不是担心利润分配的问题?”林振华看着一屋子面面相觑、欲言又止的厂长们,直截了当地把大家心里的担忧给点出来了。

      “林总真是快人快语啊。”蒋定义嘿嘿干笑着说道,“要说呢,咱们都是给国家做事情,这利润不利润的,倒也不用计较太多。过去利润全部上交的年代里,我们不也一样工作吗?不过,现在这个社会,和过去也不太一样了,工人们的主人翁责任感,也没过去那么强了。现在当一个厂长,除了要考虑生产之外,什么工人奖金啊、福利啊、房子啊,都得琢磨,这如果没有一点利润,我们也都不太好办啊。”

      “是啊是啊,其实工人们希望多发点奖金,也是情有可原的嘛,现在这物价多高啊。咱们这些当厂长的,也不能不为工人们考虑考虑嘛。”高德才也连忙附和道。

      这也就是慑于林振华的积威了,大家居然都不好意思公开地讨要利润,不得不拿着工人的要求出来当挡箭牌。如果把林振华换成总公司的顾嘉骅,这些人恐怕都不会这样客气,如蒋定义、黄庆余这些人,从前到石油部去争利益的时候,那也是当仁不让,咬住了不松口的。

      林振华心里暗自好笑,看来大家也是知道了市场经济的厉害了。在计划经济年代里,国家就是大家的爹妈,你挣的钱是交给爹妈管着的,但你缺钱的时候,也可以死乞白咧地管爹妈要,谁都觉得,向爹妈要钱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

      但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钱就没那么容易了。就大乙烯项目这件事来说,掌握了总体设计能力的,只有汉华重工一家,所以能够成为总包商的,必然是汉华。汉华重工不是大家的爹妈,它如果不给大家分钱,谁也拿它没办法。至于说各家厂子手里分别掌握了一些技术,这也是要挟不了汉华的,把汉华惹急了,它到国际市场上去招分包商,把你甩掉,你又能如何?

      正因为考虑到这一点,各位厂长们可以在顾嘉骅面前撒泼打滚,在林振华面前却只能是当一个老实巴交的乖孩子了。

      第462章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既然大家都很关心利润分配的问题,我想我就直接说了吧。”林振华说道,“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的想法,是两个原则。第一,收益与付出对等。我当仁不让地说一句,咱们国内化工设备系统能够拿下大乙烯技术,我们汉华重工的贡献应当是最大的,所以,在未来的项目中,汉华多拿一些利润,也是理所应当的吧?”

      林振华这话说得实在是太直接了,换成其他人,同样的内容,至少也应当遮掩一下吧,比如说,强调一下汉华目前多么困难,希望各位老大哥发扬点风格之类的。可是林振华没有这样婉转地说,而是一下子就把盖子揭开了:我就是要拿大头,有意见你们就提吧。

      众位厂长们互相对视了一眼,然后便都表情复杂地继续保持沉默了。林振华的这个道理,也是说得过去的,同时也是他们有心理准备的,所以他们找不出理由来反驳。但林振华说得这样直白,他们也不便于旗帜鲜明地表示赞同,否则的话,林振华就有可能会变本加厉,吃相难看之极了。

      林振华知道大家在想什么,他微微一笑,接着说道:“这第二个原则嘛,那就是,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林振华这句话一出口,所有的人眼睛里都闪出了光芒,他们敏感地嗅出了其中的意思,那就是林振华是在乎大家的利益的。

      “林总,你能不能详细地跟我们讲一下这个这个,什么叫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蒋定义忍不住发问了。

      林振华道:“我们汉华重工做事情,一向是追求共赢的。当然,这个共赢,指的是咱们国内企业的共赢,咱们要竞争,应当是跟洋鬼子们去竞争,而不是国内企业自己争个你死我活的。其实,国内的市场就这么点大,谁多分一点少分一点,也发不了大财。咱们的目标是整个国际市场,而要想进入国际市场,就必须依靠集体力量。所以,我认为,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关于这个问题,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吧。”坐在一旁的杨欣见众人还有些将信将疑的样子,便插话道,“早些年,我们汉华重工搞出了一款五个叶片的家用电风扇,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当时国内有很多厂商都侵我们的权,仿造我们的五叶风扇。振华一边用法律武器保护我们公司的合法权益,一边又和这些厂商签订专利使用合同,允许他们利用我们的专利去出口创汇。最后,那些使用了我们专利的企业,都获得了丰厚的利润。这就是振华说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关于五叶风扇的这段公案,在这个会议室里了解的人还真不算少,因为那也算是国内专利保护的一个著名案子了。这些厂长们是石化系统的,本来对于轻工系统里的事情并不太关心。但自从被林振华绑上战车之后,他们就免不了要专门打听一下林振华的为人处世作风,结果就有人把林振华当年的事迹讲给他们听了。

      “林总,我能不能这样理解你的意思,你们汉华重工希望带着我们大家一起做事,挣来了钱,你们汉华作为牵头企业,肯定是要多拿一些的。余下的嘛,也不会亏待我们大家,是这样吧?”高德才字斟句酌地问道。

      林振华点点头道:“高厂长这样说,也可以吧。我打个比方来说,未来七八年内,国家有10套30万吨乙烯要建,每一套的设备款就算是70个亿,10套就是700亿。咱们这个会议室里,也就是十几家企业。再加上那些今天没有来的配套企业,总共是百十家。这些营业额分到大家头上,都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据了。

      这些业务是哪来的?其实大家都清楚,这是咱们大家争取来的。如果咱们不绑在一起搞大乙烯会战,这700个亿的设备,就只能让外国企业去做了。我们联合起来,把业务留在自己手上,不管怎么分配,大家都比没有这些业务的时候要强得多了,是不是这样?”

      “林总说得在理。”各位厂长们微微地点点头,表示赞同林振华的这个解释。其实,这就是所谓把蛋糕做大的道理,大家没有理由不懂的。

      “但是……”林振华话锋一转,“咱们的目光,难道就只盯着这700个亿吗?”

      “林总,700个亿你还嫌不够?”黄庆余呵呵地笑着接了一句,这句话就相当于相声中捧哏的台词,主要是为了给林振华凑趣的。

      林振华笑道:“当然不够,这才多大一点呢?各位,咱们既然有了大乙烯的技术,为什么只限于做国内的业务呢?现在全球那些稍微经济规模大一点的发展中国家,谁不需要大乙烯?东南亚、非洲、拉美,至少有30个国家具有建设大乙烯的需求,如果咱们能够把这些需求拿下来,最少最少,也是2000个亿的业务吧?难道大家不动心吗?”

      “2000个亿!”众人全都震惊了,此前林振华算出来的700个亿,已经让大家垂涎欲滴了,如今又看到一个2000亿的大馅饼,大家没法不怦然心动。

      林振华说出这个设想之前,还真没人想过中国的大乙烯设备其实也是可以出口的,因为在此前,中国自己都只能依赖进口,如今刚刚解决了国产化的问题,林振华居然就惦记着要出口了。

      可是,听林振华这样一说,大家又觉得这似乎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汉华重工不就一直在干这样的事情吗?先是10万吨化肥成套设备,然后是40万吨的设备。就说这个40万吨的大化肥设备吧,汉华在海外居然接了这么多的订单,还有富余能够分给他们各家厂子去做。这两年,各家厂子通过承接汉华在海外订单,也小小地发了一笔财。照汉华这种做事风格,把大乙烯推向国际市场,也是顺理成章的吧?

      “其实,我还少算了一个地方呢。”林振华嘿嘿笑着说道,“中东地区的产油国,尤其是像沙特、伊朗这样的大国,石油加工的能力都很弱。如果我们为他们提供石油加工的成套设备,他们是会非常欢迎的。要知道,这些产油国可都是富得流油的哦。”

      “林总,你不用说了,我们都相信你的眼光,跟着你们汉华,肯定没错的!”一位来自于某个中型石化设备企业的厂长大声地说道。对于这类中型企业来说,能够跟在汉华重工的身后舀点汤喝,就已经非常满足了。林振华既然说道“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想必也不会亏待他们这些中型企业吧。

      他这一表态,其他一些企业的厂长也纷纷发言了:

      “没错,林总办事一向都是挺公道的,过去分包给我们的海外项目,给我们留的利润也是非常优厚的。”

      “林总是做大事的人,有大眼光,不会跟我们斤斤计较的。”

      “依我的想法,干脆我们就并入汉华重工当一个子公司得了,跟着一个好领导,那可是吃喝不用愁啊。”

      “……”

      这些人越说越是离谱,表忠心表到让林振华都起鸡皮疙瘩的地步了。黄庆余等几位大厂的领导人互相对视了一眼,全都无奈地苦笑了。他们几个的企业都是国内领先的大厂子,要让他们说出臣服林振华的话,那是非常困难的。可是,那些中型企业都已经献上降书顺表了,他们几家大厂难道还能独自扛着?

      “呵呵,大家都在说笑话了。”黄庆余对其他那些厂长经理们说道,“并入汉华重工这种事情,只是一句玩笑话罢了,大家的企业毕竟都是国企嘛,就算你们同意,恐怕省里和总公司也不会答应吧?不过,我倒是非常赞同大家的观点,汉华重工在林总的领导下,的确是一家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企业,理应成为咱们行业的领头羊,大家应当向汉华重工学习,接受汉华的业务指导。”

      “黄厂长这话,我可不敢当了。我们汉华和大家都是兄弟企业,不存在谁高谁低的问题。”林振华客气地说道。

      “领头就是领头,这是不能否认的。”黄庆余继续说道,“就我个人而言,我同意林总刚才提出的设想,大家联合起来,以汉华重工为龙头,进军国际市场,从国际市场上要利益,要效益。我代表我们北石机表一个态,汉华重工是一朵大红花,我们愿意给汉华当绿叶。”

      “对对对,我们都愿意当绿叶。”高德才、蒋定义等人也都附和道。

      “那我就代表汉华重工,感谢大家对我们的支持吧。”林振华对众人微微鞠了一躬,然后说道:“既然大家都同意联合起来,我觉得,我们就在这里把这事定下来吧。按照这一次45万吨乙烯会战中的分工,各家企业各自承担一个领域,咱们共同和总公司签一个承包协议,把未来的10套大乙烯都拿下来。

      另外,各单位都派出一些精干的业务人员,和我们汉华重工的业务人员一起,我们共同去开拓海外市场。咱们事先说定,不管是谁的业务员拿下来的业务,统一都按目前的合作模式来做,大家意见如何?”

      “赞成!”

      “完全赞成!”众人纷纷点头道。

      林振华继续说道:“至于利润的分配,我初步的设想是这样的。所有的项目,按各厂所承担工程的定额比例分配业务收入,不过,各厂在扣除材料、水电运输等成本后,要拿出毛利的5%交给汉华,作为项目管理费,大家同意吗?”

      按定额来分配业务收入,然后交出5%的毛利作为管理费,这个条件比众人事先猜测的结果要好得多了。定额这种东西是非常客观的,各家厂子不管承担的项目是什么,利润率差别都不大,所以按定额分配业务收入,应当是一种非常公平的做法了。汉华收取5%的毛利作为管理费,也都在大家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总的看来,林振华真的不算是很贪心。

      其实,如果大家不接受汉华的这种安排,而是各自为战,仅成本的提高,恐怕就足以把这5%的毛利给吞噬掉了。更何况,如果没有汉华来牵头,没有哪家企业能够独自从国外把大乙烯的订单拿回来,如果拿不回来,还谈什么百分之几的毛利呢?

      “我代表我们北石机,接受这个条件。”黄庆余点头了。

      “我们西北厂可以接受。”

      “华北厂也没什么说的,这个条件非常厚道了。”

      几家大厂都答应了,那些中型厂子还有什么可说的,一时间,所有的人都表态了,愿意全盘接受林振华提出来的方案。事实上,这个方案意味着从此以后全国的石化设备企业就变成了一个大托拉斯,汉华重工是龙头,其他的厂子都是配套企业,而这,正是林振华所希望达到的效果。

      “好,既然大家如此心齐,我觉得咱们的事业是一定能够成功的。”林振华欣慰地说道,“各位,说到这里,我就要提出另外一个想法了。目前,国家定下的计划是建设10套30万吨乙烯,我想向总公司打一个报告,要求把其中的2套30万吨设备,改成80万吨设备。然后,咱们从现在开始,继续组织攻关,力争在3到5年内,攻克80万吨的设备。大家有信心没有?”

      “有!”蒋定义一拍桌子,“林总这个想法,说到我心坎里了。说实话,我早就憋着劲想搞80万吨了,80万吨算什么,咱们以后还要搞130万吨的,我就不信咱们做不到世界第一。”

      高德才也说道:“咱们这一次搞的就是45万的,踮踮脚,我觉得搞出60万的应当没什么难度。至于80万的,花上3到5年时间,我看没问题。”

      “组织攻关的事情,我看就交给咱们联盟来负责吧。”黄庆余指了指杨欣,说道,“我看小杨秘书长来协调这件事,就非常合适嘛。”

      黄庆余这个提议,就是明摆着拍林振华个人的马屁了,因为杨欣是林振华的夫人,让她来牵头搞科研,可不就是给林振华脸上添光彩吗?众人对此都心知肚明,于是一齐鼓噪起来:“没错没错,就让小嫂子继续牵头来搞攻关吧,那肯定是万无一失的。”

      第463章 霸气侧漏

      听到众人的推举,杨欣脸上露出了一抹红晕,她理了理头发,微笑着说道:“感谢各位领导的信任,既然大家都赞成由化工设备联盟来牵头搞技术攻关,那我就代表秘书处在这里表一个态吧: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发挥45万吨乙烯会战的精神,我们秘书处就有信心组织好新的一轮80万吨乙烯攻关,向大家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这就属于典型的夫唱妻随了。把国内的石化设备厂家绑在一起,冲击80万吨乙烯设备,这是林振华早已定下的思路,也是得到了汉华重工集团总部认同的思路,杨欣自然是全力配合的。

      乙烯设备的规模越大,技术上的难度就越大。更大体积的球罐、更大规格的压缩机,对于设计、材料、工艺等都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满足这些要求的过程,就是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的过程。在大乙烯设备攻关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出许多技术的衍生品,这些衍生技术能够应用于其他化工设备的设计和制造上,从而带动整个国内化工设备制造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能够认识到这一点的,当然不止是林振华一个人,如黄庆余、高德才、蒋定义这些在石化设备行业中滚打了多年的老厂长们,自然也是非常清楚这一点的。在刚刚完成的45万吨乙烯技术攻关中,他们已经获得了许多的好处,一些耐低温、耐高压的材料和相关制造工艺,都已经应用于他们其他产品的生产,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由于大乙烯会战采取的是联合攻关的方式,每家企业付出的成本并不大,得到的收益却数倍于此。林振华是一个非常重视技术共享的人,他积极推进各企业之间分享各自获得的技术,当然,适当的专利费用还是要收取的,以便保护创新者的积极性。

      中国的化工设备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国内有相当一部分化工设备市场不得不依靠进口设备来满足,这就决定了国内企业相互之间并没有太直接的竞争关系。一家企业的技术一旦能够得到突破,抢到的都是原来被外国企业瓜分掉的市场,并不会威胁到国内其他同行的生存。这样一种生态环境,就使得林振华组织国内厂家进行协作是具有可行性的。

      “各位,技术开发的事情,由化工设备联盟来牵头是没有问题的,但研发费用方面,大家是不是也该分担一下啊?”林振华呵呵笑道,露出了满嘴的獠牙。

      “这还用说!”黄庆余不假思索地答道,“林总此前不是说了吗,收益和付出对等。余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不肯掏钱搞技术开发,哪能吃香的喝辣的?我们厂务会早就定下原则了,以后厂里纯利润的10%拿出来搞技术开发。至于80万吨乙烯这个事情,需要我们出多少钱,我老黄皱一下眉头就不算是搞石油的。”

      黄庆余能够这样表态,自然是因为从技术开发中看到了好处,此外,对于未来收益的预期,也使得他有底气做出上述的表示。这一次的大乙烯攻关,主要的投入都是由汉华重工承担的,但在具体的项目分派时,汉华也就毫不客气地拿走了利润最丰厚的那部分,这就是林振华所说的收益与付出对等了。看到这一点,黄庆余自然知道在未来的研发中,自己应当做些什么了。

      蒋定义也连连点头道:“是啊是啊,过去我们光听说林总的汉华重工挣钱多,可是我们光看到贼吃肉,没看到贼挨打,人家投了那么多钱搞开发,这是我们拍马也赶不上的。我的态度,和老黄一样,搞80万吨大乙烯,我们肯定全力以赴,要人出人,要钱出钱……不过嘛,我们厂基础设施比较差,这两年还得想着给职工盖点房子啥的,一下子拿出太多钱也不容易。我想,整个科研费用里,我们出个15%吧,林总不怪我老蒋抠门吧?”

      蒋定义是个山西人,而山西人几乎是所有北方人中最具有商业头脑的。他非常精确地计算出了他所管的华北石油化工机械厂在整个联盟中应占的份额,然后直接就把自己的义务给明确下来了。这样一来,谁想让他多出钱也办不到,同时,未来如果要分配市场,他也可以名正言顺地要求15%的份额。

      “我怎么好端端地就成了贼了?”林振华笑着调侃道,“我觉得蒋厂长这个思路不错,大家都定一个比例,未来整个投入花费多少,各家按比例分担。至于联盟这边……”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15 17:2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