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工业霸主》-第22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杨文军道:“林总,日本人来检查设备是否还在,是怎么个检查法?是光看一看呢,还是要亲自来操作一下这些设备?”

      “你是什么意思?你明确地说一下。”林振华只觉得眼前一亮,他似乎是有些明白杨文军的意思了。

      杨文军笑道:“林总,我的意思是说,如果咱们非常想把这些设备运回去,其实也非常简单。日本人只是要看看设备在不在而已,他们看的是设备的外观,而不可能把设备拆开来检查。所以,我们只要拿一台设备给他们看就行,至于这台设备是不是原装货,他们哪能搞得清楚?”

      “等等,小伙子,你是说,咱们可以仿造一台机床的壳子放在这里,把日本人骗过去?”常清波在一旁插话道。

      杨文军道:“不是的,我们肯定是百分之百地仿造它,只不过,我们是把仿造出来的机床送到日本来装上,再把原装的机床运回去。这样一来,日本人看到机床还在,也就无话可说了。就算他们要开机检查,咱们仿造出来的机床和他们的机床功能完全相同,只是精度上有一点点差距而已,他们哪里能够看得出来?”

      “可是,机床上有铭牌的啊。”常清波脱口而出,话一出口,他自己也笑起来了,觉得自己真是迂腐,既然要造假,那么铭牌之类的东西不都一样可以伪造吗?和仿造一台机床相比,伪造一个铭牌实在是太没有技术含量了。

      杨文军也微微笑了,他说道:“这件事如果交给我来做,我会连机床上的油泥和划痕都模仿得一模一样,让人一看就是用了好几年的机床,而不是刚刚仿造出来的。”

      “文军,这回你的小聪明倒是用在正道上了。”林振华忍不住夸奖道,不过,他这个夸奖,怎么听都有点味道不对,言下之意,好像杨文军过去的小聪明都是用在邪道上的。

      杨文军并没有介意林振华话里的褒贬,他说道:“林总,这件事如果要做的话,必须要周密设计。首先,我们得把要弄走的这些设备都集中到一个单独的车间里去,尽量不让闲杂人等接触,尤其是要避开厂子里日本工人的注意。否则,一旦走漏了风声,日本政府要认真来检查,还是能够发现问题的。”

      “你说得对。”林振华称赞道。

      杨文军继续说道:“第二点,就是我们要决定拆哪些东西回去。有些部件是我们完全能够仿出来的,这些部件就不需要拆了。咱们只要把最核心的传动部分拆走就足够了。拆走的东西越少,被人看出破绽的可能性就越小。”

      “对,还有吗?”

      “还有,无论是在这边拆卸,还是回国以后重新组装,涉及到的人越少越好。即使是对咱们公司自己的人,也要尽量保密。人多嘴杂,这种事情是很容易传出去的。”

      龙万里看了看常清波,叹道:“唉,看来我们真是老了,小杨说的这几点,我们居然都没有想到,差一点就误了大事呢。”

      杨文军连忙道:“龙厂长,你可别这么说。你和林总都是做大事情的人,怎么会考虑这些小事,我是个工人,平时也没什么大事可琢磨,所以在这些事情上就想得比较多一些了。”

      “文军,你说的非常不错。”林振华道,“这样吧,这件事就由你协助龙厂长来办,需要人财物方面的支持,你尽管提出来。”

      “林总,你放心吧,我保证把这件事办好!”杨文军郑重地说道。

      第438章 苏联解体

      杨文军提出来的方案,的确是一个移花接木的好办法。日本政府派来查验设备的人员,也不可能是太专业的人员,所以不太可能发现设备已经被调了包。此外,对于巴统禁运这种事情,日本政府其实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否则此前也不会闹出向苏联出口五轴加工机床的所谓东芝事件了。只要汉华这边把保密工作做好,再加上仿造的机床能够做到形似加神似,相信事情是不会穿帮的。

      杨文军在这件事里反应极快,这也让林振华对他有些刮目相看。玩这种调包计,其实换成别人也能想得出来,但要像杨文军这样几乎不假思索就能想到这一点的,恐怕不多。林振华在感慨这个小年轻人的机敏之余,心里暗暗有了两个想法:一是对杨文军的定位,应当不仅限于一个高级技师,而是可以考虑让他承担一些管理或者营销方面的工作;第二则是对杨文军多少应当有一点警惕性,这孩子鬼主眼太多,别让他伤害了公司的利益。

      根据杨文军的方案,林振华马上对九州尼宏工厂的搬迁日程表做出了调整。按原来的计划,这两家工厂应当在最短的时间内拆解掉,再运回中国去重新搭建起来。而现在,他必须让这个进程放缓,以便为仿造和替换那些禁运机床提供时间。同时,被替换下来的机床部件,也必须混在其他的设备中间,才能顺利出境。

      “林总,这样一来,你们可就要承担不少损失了。”常清波听到林振华的安排,不禁带着歉意地说道。大家都是明白人,一眼就能够看出把这些设备搁置在日本会带来多大的浪费。仿造机床的过程是很漫长的,最起码要半年以上时间,这就意味着其他设备也要推迟半年以上才能投入生产了。

      林振华摆摆手:“常主任,咱们一家人就不说两家话了。其实我们汉华的发展,也得到了你们海军的不少帮助,我们最早的五叶风扇和喷瀑水流洗衣机,不都是你们帮助我们设计的吗?这两个产品一直都是我们出口创汇的主力呢。”

      “军民合作嘛,这是应该的。”常清波得意地说道,喷瀑水流洗衣机的设计,是他的研究室完成的,这也是他的得意之作之一。

      安排好这些事情,林振华接着又去了位于福井和鹤冈的两家尼宏工厂。

      这两家工厂不在搬迁之列,不过,原来的工人还是进行了一些调整,那些素质较差的工人被毫不客气地辞退了。林振华能够做的,也就是在补偿金方面稍微慷慨了一些,让这些日本的下岗工人们在短时间内生活不会过于窘迫,至于他们未来是否能够找到新的工作,那就不是林振华要考虑的问题了。

      汉华重工派来了一批管理人员,担任两家工厂的厂长和各要害部门负责人。工厂里原来的日方管理人员则担任了各部门的副职。其中,与汉华有过颇多恩怨的小泉次郎也得到重用,担任了其中一家工厂的副厂长。

      在宣布这个任命时,林振华语重心长地告诉小泉次郎说,这是石川董事长临终前的嘱托,希望他不要辜负石川董事长的信任。这碗迷魂汤果然把小泉次郎灌得五迷三道的,在随后发生的几起日本员工与中国老板的劳资冲突事件中,小泉次郎都是坚定地站在厂方一边,担任了一名光荣的日奸,这当然就是后话了。

      客观地说,汉华重工收购尼宏重工的过程,在所有的海外并购之中,还算是比较顺利的。由于整个日本正处于金融危机的时期,政府对于有外国企业愿意接手国内濒临破产的企业,还是非常支持的,在许多方面都大开绿灯,减少了汉华重工与政府之间的摩擦。在工人方面,由于担心工厂破产之后失去工作,许多工人也都选择了合作的态度,没有像其他的并购案那样出现工厂强烈【创建和谐家园】的现象。

      饶是如此,整个消化尼宏重工的过程,前前后后也花费了大半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林振华、项哲、方延武等人频繁地穿梭于中国与日本之间,光是机票钱就花了几百万。这些钱相对于收购尼宏重工的投入来说,就算不上什么大钱了,倒是这些高管们精力上的付出,反而比经济上的成本要大得多。

      为了让老领导们开开洋荤,林振华还专门把已经退休的谢春艳、朱铁军、陈伟国、梁广平等人组织起来,编了一个顾问团,到日本去视察了一番,这也算是他为老人们谋的一项福利了。

      进入92年的夏季,对尼宏重工的重组工作基本告于结束了。福井和鹤冈的工厂已经重新开工,尼宏研究院也拿出了不少全新的设计,使得汉华化工设备公司的产品线一下子延伸到了制药、精细化工等领域,“钱景”无限广阔。

      左治义雄与褚红阳、舒曼等人由敌人变成了队友,继续扫荡全球市场。他在化工设备的专业知识以及国际贸易规则方面,都堪称是褚红阳等人的老师。褚红阳的营销团队在得到左治义雄等日本营销人员的加盟之后,营销能力又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也就在这段时间里,一个重大的事件发生了。

      1991年底,在苏联成立69周年即将来临之际,克里姆林宫顶上绘有镰刀、锤子图案的苏联国旗被降下了,一面红蓝白三色的俄罗斯国旗升上了旗杆。这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完全解体,曾经不可一世的苏联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

      苏联的解体对于全球政治、经济和军事格局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长期饱受苏联军事威胁的欧洲终于缓过一口气来,各国政要在喝完庆贺胜利的香槟酒之后,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个问题:既然苏联已经没有了,那么欧洲还需要美国的庇护吗?带着这样一个想法,欧洲加速了此前已经展开的一体化进程。两年后,一个旨在与美国在国际舞台上分庭抗礼的欧洲联盟正式成立了。

      苏联解体结束了二战之后美苏争霸的格局,解体后继承了前苏联衣钵的俄罗斯无力与美国抗衡,不得不放弃了在全球各地的势力范围。一时间,不少前苏联的仆从国成了没娘的孩子,欧美列强的势力以及本国反对势力纷纷发难,引发了不少政治动荡。

      美国是在苏联解体事件中得益最多的。苏联的解体,使世界由两强格局变成了美国的一家独大,美国坐稳了世界老大的地位,开始想收拾谁就能收拾谁,想对谁指手划脚,别人就只能乖乖地听着。这样一种独孤求败的状态,使美国开始了十几年张扬跋扈的时期,把全球各个利益集团都得罪了个遍,同时也积累下了十几万亿美元的巨额外债。如果100年后有人要写今天的世界史,恐怕要把苏联解体算作美国衰退的起点。

      苏联解体对中国的影响自然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苏联的崩溃使中国减少了一个潜在的威胁,得以腾出手来搞经济建设。但另一方面,由于苏联的崩溃,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大国,原来东西方对峙的主战场由美苏之间,转移到中美之间,中国成为美国最主要的假想敌。

      苏联的解体是突如其来的,不但令它的邻国措手不及,即使在苏联国内,也是一片混乱。在真实的历史上,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的国民经济遭遇了长达10年的衰退,到2000年时,GDP总量只相当于苏联解体前的二分之一。

      社会秩序被完全打破了,在毫无监管的条件下,原来的官僚集团摇身一变,成了资本集团,开始疯狂霸占从前的国有资产。从前从摇篮到坟墓无所不管的政府,在一夜间就变成了一个摆设,再也无力承担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职能,许多城市出现了停水、停电、冬季无法保障供暖等恶劣的社会问题。

      在乱世之中,最痛苦的自然还是老百姓。许多工厂停工了,社会上充斥着生活无着的失业工人。卢布开始大规模地贬值,物价飞涨了5000多倍!在苏联解体后的10年间,俄罗斯的人均预期寿命下降了4岁,由69岁下降到65岁。由于酗酒等问题严重,俄罗斯男性的预期寿命更是下降到了只有60岁,几乎相当于一些贫困国家的水平了。

      苏联解体,无疑成为20世纪人类社会最严重的政治灾难。

      苏联、东欧国家的剧变,使中国的政界、军界都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各个政府部门以及学术机构纷纷召开研讨会,讨论苏联解体的启示、教训以及对策。报纸上几乎每天都有砖家们又长又臭的分析文章,或幸灾乐祸,或痛心疾首,或忧心忡忡,总之是让大家又多了一个唧唧歪歪的机会。

      林振华对于这些争论是颇为不以为然的,作为一个穿越者,他能够看到的东西,远比砖家们要深刻得多。他现在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利用苏联解体之后的这段真空期,从苏联获得一些好处。要知道,他早在六七年前就已经在布局这件事了,现在到了收网的时候了。

      第439章 抢救资源

      在真实的历史上,前苏联解体的时候,整个国家曾长时间地陷入无政府状态。在这段时间里,苏联国内无论是有形的固定资产,还是无形的人力资本,都遭到了西方列强的疯狂瓜分。一些先进设备被以废铁的价格变卖,许多科学家则被掮客挖走,投入了西方国家的怀抱。

      林振华对于这段历史是有所了解的,所以,早在几年前,他就开始缜密地布局,打算在苏联解体之际,与西方国家争夺这些前苏联的宝贵遗产。

      在四年前,林振华在国际倒爷吴杰等人的帮助下,从苏联远东地区获取了不少机器设备,以及大量的技术资料。这些技术资料至今仍然是香山脚下汉华技术情报研究所的镇宅之宝,在若干项重大技术攻关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此前,林振华的动作还是比较谨慎的,毕竟苏联政权还在,那些资产都是有主的,他如果做得太过分,难免会受到当局的干预。如今,苏联已经不复存在了,新兴的俄罗斯政府正在焦头烂额地处理着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诸多棘手问题,根本没有精力去关注具体企业里的资产流失问题。西方国家一个个已经磨刀霍霍地杀向俄罗斯了,中国人再不出手,到时候连汤都剩不下了。

      “什么?去俄罗斯抢资源?”

      在北京,陈天的办公室里,刘向海目瞪口呆地望着林振华,似乎不敢相信林振华刚刚说出来的话。

      林振华摆摆手道:“刘总,你误会了。我说的是抢救资源,不是抢资源。抢资源是犯罪行为,像我这样的有志青年是不可能去做这种事情的。抢救资源就不同了,这是为了保护苏联人民的财产嘛。”

      “胡闹,人家的资源,凭什么让你去抢救?”刘向海大摇其头,“你这种行为,就是趁火打劫的行为。我现在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在几年前,你就让我和俄罗斯的军工部门搞好关系,莫非你在那个时候就存了这样的心思?”

      陈天在一旁插话道:“刘院长,我倒是赞成振华的意见。你说是趁火打劫也好,说是抢救资源也好,总之,咱们的确该出手了。再不出手,前苏联积累下来的万贯家财,就全部落入西方国家之手了。”

      “这怎么可能呢?”刘向海问道,“就算苏联不在了,俄罗斯也还有政府的呀,难道政府就眼睁睁地看着外人前来抢东西?”

      陈天道:“刘院长,你不在我们系统工作,所以有些俄罗斯的情况,你可能不太了解。现在俄罗斯的形势已经全部失控了,连战略导弹部队都已经没人管了。为了钱,有些部队甚至敢于把核弹头拿出来到市场上去交易。现在全球的恐怖组织正在奔往俄罗斯,都打算弄到一两枚核弹头呢。”

      “不会吧!”刘向海大惊失色,“这可是要捅破天的大事啊,你的消息确实吗?”

      陈天道:“我们也只是得到了一些风声,不过,美国人已经在和我们联系,要求和我们开展合作,制止在俄罗斯的核武器交易。你也知道的,美国情报部门和我们的联系不多,但这一次他们是真的急眼了,所以才会直接找上门来。”

      刘向海道:“这是自然的,核弹头如果流失出去,威胁的是全人类的安全,在这种事情上,意识形态的分歧也是可以搁置的。”

      “刘院长说得对。”陈天道,“所以,振华说的是有道理的,前苏联的这些遗产,与其让它们落入西方国家之手,不如由咱们去拿回来。不管怎么说,咱们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是最有继承权的嘛。”

      “竟然会是这样?”刘向海若有所思地说道,他扭头看着林振华,问道:“小林,你把我叫到北京来,就是为了这事?我还是有一点不明白的,这件事,你为什么要找我呢?”

      “原因有两个。”林振华道,“第一,前苏联最强大的技术,主要集中于军工领域,所以我们这一次要去搞的技术,多半与军工相关,而军工方面,最有发言权的,自然是你刘总了。”

      “你个小林,阴阳怪气地叫什么刘总?”刘向海嗔怪道,“你还是叫我老刘吧。”

      “嗯,那就叫你老刘吧。”林振华呵呵笑道,他管刘向海叫刘总,本来也是为了逗乐子,“这第二个理由嘛,自然是因为你老刘是留苏出身,在俄罗斯有大量的亲朋故友,而且你的那些亲朋故友,都是各部门的技术骨干。咱们要想挖人才,你来从中牵线是最合适的。”

      “你打算把前苏联的科学家弄到中国来?”刘向海问道。

      林振华道:“那是当然,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前苏联的东西,我什么都不稀罕,但那一大批科学家,可都是无价之宝啊,咱们不把他们弄过来,如果被美国人弄去,对咱们的影响就太大了。”

      刘向海点点头道:“你说得对。美国和苏联的军工各有各的长处,如果美国人得到苏联的军工技术,就相当于如虎添翼,未来对我们的威胁就更大了。小林,你不知道,去年的海湾战争,对咱们整个军工系统带来了多大的冲击。咱们和美国之间的技术差距,实在是太可怕了,如果美国人再获得苏联的技术,咱们就真的只能是被动挨打了。”

      一年前的海湾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高科技战争。美国军队在战争中所展现出来的高科技实力,着实让全球军事界都大吃一惊。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中国军方开始深切认识到军事技术变革的必要性。

      不过,认识归认识,在实际行动方面,中国还是非常迟钝的。出现这种迟钝的原因,在于国力实在不济,高科技都是烧钱的东西,以中国当时的经济实力,要和美国去拼高科技水平,简直就是乞丐与龙王比富了。

      “老刘,这么说来,你也赞成我们去俄罗斯挖人的计划了?”林振华问道。

      刘向海道:“我现在基本是被你们俩说服了,不过,此事牵涉重大,我还需要向海军装备部汇报一下,说不定,这件事还得三总部联合做出决策才行。”

      林振华道:“老刘,我可跟你说,错了这村就没那个店了,你们可别一研究起来就是大半年,大半年时间,足够美国人把苏联人的底子都挖走了。”

      刘向海道:“不会的,事有轻重缓急之分,像这样的事情,属于重中之重,我想总部领导不会拖延的。这样吧,小林,小陈,你们把你们的思路大致整理一下,我把这些想法带给张智方部长,请他再向三总部汇报。”

      “没问题,我已经写好了一个报告,你带给张部长吧。”林振华说着,把自己写的一份计划书递给了刘向海。刘向海粗略了翻了翻,不禁咂舌叹道:“小林,你的心也太大了,照你这个计划,是想把前苏联的家底一扫而尽啊。不行不行,你这个想法太大了,总部领导是不会同意的。”

      也难怪刘向海会觉得害怕,在林振华的这份计划里,建议国家组织一个庞大的猎头团队,前往俄罗斯的所有研究所、高校,网罗所有有价值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此外,还建议以民间的方式,到俄罗斯的各家大型工厂,去招聘高级技工。鉴于俄罗斯正在大规模地裁撤前苏联的军队,在这份报告中还提出了择机收购前苏联军队中的重型装备,包括瓦良格号航母、光荣级巡洋舰、台风级核潜艇、逆火战略轰炸机……

      “嘿嘿,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嘛。”林振华得意地说道,“老刘,你也得转变一下观念了。苏联解体,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要想再有这样的机会,就只能等着美国解体了。这个时候不狠捞一笔,以后你会后悔一辈子的。”

      “刘院长,振华的这个计划,也只是一个设想而已。有些东西也不一定能够实现,只是有备无患的意思吧。咱们如果不先把事情考虑周全,到了俄罗斯,恐怕就来不及琢磨了。”陈天在一旁敲着边鼓。林振华的这份报告,是陈天帮着一块捣鼓出来的,他已经往安全部的领导那里送过一份了。

      刘向海的【创建和谐家园】也被林振华和陈天二人煽乎起来了,他郑重地把这份报告塞进自己的包里,说道:“好吧,那我就陪着你们两个小年轻发一次疯吧。好家伙,直接收购苏联的航母、巡洋舰、核潜艇,如果真能够成功,咱们的实力可就一下子跃上好几个台阶了。小林,我可跟你说,到时候如果真的有机会买这些东西,你们这些企业可得帮忙掏钱。”

      “不会吧,老刘,你们堂堂军方,难道连这点小钱都拿不出来?”林振华叫苦道。

      “小钱?”刘向海一瞪眼,“这些东西,没有几百个亿恐怕拿不下来吧?咱们一年军费才多少钱?”

      “发行国债吧。”林振华建议道,“跟军委提个建议,就叫做抢救苏联资源特别公债,我个人先认购200万。”

      陈天微微笑道:“得了,振华,别贫了,你让刘院长赶紧去汇报吧。咱们手上还有事情呢。要去俄罗斯,咱们得琢磨一下,以什么样的名义去,带哪些人去。还有,要不要和俄罗斯的官方打交道。”

      “好,你们商量着,我现在就去见张部长。”刘向海说道。

      第440章 双引工程

      俄罗斯北方重镇圣彼得堡,鲨鱼设计院。

      这是前苏联最著名的海军舰船设计院之一,整个院子占地约摸1000余亩,里面有十几幢敦厚的苏式大楼以及几十幢小巧的三层小洋楼。大院里的道路横平竖直,两边种着高大的乔木,一根根路灯杆都是用铸铁制成的,透着一种俄罗斯特有的粗犷气质。走在这个院子里,让人时时能够体味到一种威武霸气的感觉。

      “苏联……不,应当说是前苏联,几乎所有的大型水面舰艇都是由这里设计的,这个院子里集中了全苏联最优秀的舰艇设计师,还有搞推进器的、搞雷达的、搞武器系统的,可以说是精英荟萃啊。这么说吧,这里随便一个看上去貌不惊人的小老头,可能都是名字列在CIA重点关注名单前几页上的苏联功勋科学家。”

      刘向海带着林振华、陈天二人一边顺着道路向前走,一边如数家珍地向两个年轻人介绍着。

      “老刘,你当年在苏联学习,就是住在这个院子里吗?”林振华好奇地问道。

      刘向海摇摇头道:“我哪有这个资格。不过,我的导师萨维耶夫院士就是住在这里,我经常到他家里来请教问题,所以对这里比较熟悉。当然,我那时候来这里,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前来打牙祭的,我的师母烤的俄式小面包非常好吃,每次我都能够吃掉一小箩筐的。”

      说到这里的时候,刘向海的脸上露出一些温馨的笑意,每个人的心里都存着一些最温暖的回忆,在苏联学习的这段日子,对于刘向海来说,应当算是一段美好的日子吧。

      林振华看着刘向海脸上的笑容,不怀好意地问道:“老刘,我怎么觉得你的笑容很暧昧啊?老实承认,当时一同到萨维耶夫老师家里去的,是不是还有一位身材苗条的俄罗斯姑娘?”

      “你这个小林,瞎想什么呢?”刘向海斥道,说完,他自己也笑了起来,说道:“要说起来吧,经常到萨维耶夫老师家里吃饭的,也的确有一位漂亮姑娘,叫做柳莎。不过,她是我的苏联同学图奇诺夫的女朋友。当时萨维耶夫老师带了三个得意【创建和谐家园】,我算是一个,图奇诺夫也是一个,还有一位叫谢尔盖。最终,我是一事无成,而图奇诺夫和谢尔盖都是苏联最优秀的航母设计师了。”

      “老刘,我相信,你也会是中国最优秀的航母设计师的。”林振华说道。

      一直沉默不语的陈天插话道:“咱们这趟来鲨鱼设计院,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图奇诺夫和谢尔盖这两个人,如果能够把他们两个引进到中国去,咱们的‘双引工程’就算是开门红了。”

      “双引工程”的全称是“引进技术、引进人才”,这是当时中央在全面审视了苏联解体后的形势之后所提出来的一项重要工作。双引工程的目标,就是针对苏联解体之后技术和人才大量流失的情况,大量地从俄罗斯引入前苏联时代积累下来的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双引工程的思路,来自于国内的许多有识之士,林振华的建议也是其中之一。在综合分析了各种得失利弊之后,中央果断拍板,指示各部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惜代价地获取前苏联的这些宝贵遗产。作为中央的文件,措辞方面当然不能像林振华那样嚣张,所以才有了“引进”这样一个温柔的说法。

      拿到中央给的政策之后,刘向海、陈天、林振华三个人组成了一个“双引”工作组,迫不及待地赶往俄罗斯。以刘向海的身份,本来是不宜随便出国的,但此时也顾不了这些了,因为要从俄罗斯引进海军装备方面的技术和人才,刘向海无疑是最熟悉情况的人选。

      当然,刘向海要出国,身边的安全保卫措施是必不可少的。海军方面为刘向海派出了十几名保卫人员,扮作普通商人的样子,跟着林振华等人身边一起来到了圣彼得堡。这十几个人在身手方面应当是挺不错的,武力值估计能够爆表,可是伪装能力实在是让人齿冷。且不说他们的脸上永远都是一副要寻衅斗殴的样子,看起来根本不像是商人。就说他们的打扮吧,一身怎么看怎么觉得不合身的西装,一条颜色与衣服极其不协调的领带,脚下居然蹬着一双解放鞋……

      “喂喂,你们就不能换双皮鞋出来吗?”林振华第一次看到这群保卫战士时,就忍不住开始指手划脚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15 03:4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