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工业霸主》-第21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林振华笑道:“可不敢当,我现在还是戴罪之身呢,你们让我坐前排,不是让我犯错误吗?”

      高祖兴一愣:“怎么,小林,你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吗?”

      何海峰道:“高部长,你还不了解吗?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当初处理小林的时候,可谓是雷厉风行。现在要撤销对小林的处分,可就不容易了。如果撤销得快了,不就证明领导从前做错了吗?不管怎么说,也得给你拖上个一年半载的吧?”

      “这算个什么事啊!”高祖兴叹道,“不过,还好,小林不是那种容易被打垮的人,背着一个处分,还是在兢兢业业地工作。何主任,你说说看,这么好的同志,那些报纸居然也能给他安上那么多不安之辞。”

      说到报纸,何海峰对林振华问道:“对了,小林,高部长这么一说我倒想起来了,我听说,你们联合给南部经济导刊上了点眼药,把人家的广告给掐了,现在情况怎么样了?”

      林振华笑着把与南导之间的斗争经过介绍了一遍,然后说道:“老何,这事当初没跟你商量,主要是觉得不太好让你这个领导干部介入这种事。我们把对方的广告掐掉之后,对方倒是一下子就软了。他们的总编唐笛专门跑到南京来和我见了一面,向我赔礼道歉,还说从前都是误会什么的。”

      唐笛约见林振华的时候,自然不会说自己是害怕林振华背后的关系网,所以林振华至今也不知道唐笛向他让步的真正原因,还以为是自己的广告策略发挥了作用。

      “什么误会?这种事能随便误会的吗?”何海峰轻蔑地说道,“我看,他应当是被你们打疼了,过来投降的吧?”

      “大致是这个意思吧。”林振华道,“那个唐笛还跟我说,希望和我化敌为友,以后不会再对我做负面报道,而是会多多给我做正面报道。不过,我对这家报纸没有任何兴趣,我当时就告诉他,我和他们井水不犯河水,我不需要他们的正面报道,也不需要他们承诺不对我做负面报道。我说了,你们有报道的自由,但是,你们在报道的时候,要考虑一下能不能承受得起后果。”

      “说得好!”高祖兴道,“这才是小林的脾气嘛。我一直记得那一次广交会上,你连我们外贸部的面子都不给,我当时就特别欣赏你这种硬气。”

      林振华道:“高部长,那时候我太年轻气盛,实在是不好意思啊。这一次,南导的一篇报道害得我丢了官,我反过来报复了他们一下,让他们丢了至少2000万的广告收入,也算是扯平了。”

      “现在怎么样?那些家电厂商还在南导做广告吗?”何海峰问道。

      林振华道:“这事我交给雁子和老熊他们去处理了,他们也有他们的难处,能帮我到这种程度,我已经非常感激了。”

      关于家电厂商在南部经济导刊上做广告的事情,后来是采取了一个折中方案。安雁和熊立军出面,与唐笛之间达成了一个口头协议。唐笛答应对全国的家电厂商给予一个比较大的广告折扣,安雁、熊立军则收回此前对各厂商的要求,不再干涉他们在南导上面投放广告。

      经过努力,南导重新挽回了一些广告客户,但由于流失掉的一些,加上被迫让出的折扣,南导损失的广告收入达到1000多万元,相当于剜去了唐笛的一块肥肉,这也足够让他疼上一段时间了。

      “你们这样处理还是比较好的。”何海峰点头道,“这种利用垄断地位,胁迫厂商撤出广告的行为,是违反商业规则的。虽然从法律上说,这样做也不算是违法犯罪,但会影响到建康和大熊两家买场的声誉。你们最后能够迫使南导对家电厂商降价,这也算是对配合你们的家电厂商有一个交代了。”

      “南导这边给你【创建和谐家园】了,那么省里也该收回成命了吧?”高祖兴还在惦记着这件事,他说道,“小林,你如果觉得不好谈,我替你去给江南省打招呼。像你这样有能力、有开拓精神的干部,总是这样靠边站怎么行?这完全是浪费人才嘛。”

      “不必了,高部长。”林振华道,“您的好意,我心领了。省里的事情,我还是自己去解决吧。其实,最近省里调查组的同志也找我谈了几次,口气上是有所松动的,估计正如何主任说的,是在找一个能够说得过去的台阶吧。”

      何海峰微微一笑,说道:“他们的政治嗅觉实在是太迟钝了。现在还在找台阶,实在有些太晚了。小林,我可以给你透一个消息,你的问题马上就可以解决了。”

      “是吗?”林振华笑道,“何主任,你说的‘马上’,是指多长时间?不会又是大半年吧?”

      何海峰抬起手腕看了看表,说道:“估计,也就是半小时之内吧。”

      “半小时!”林振华一惊,“老何,你说的是什么意思?”

      何海峰一指前面,说道:“你看,其实已经不需要半小时了。”

      林振华抬眼望去,只见前面熙熙攘攘的人群忽然像被什么推动了一下似的,向两边分开,让出了一条通道。一辆商务旅行车顺着人群中的通道疾驰而来,停在商城的门外,距离林振华等人站的位置不过几十米远。

      何海峰一拉林振华,说道:“小林,走,跟我去迎接首长去,首长是专程来视察咱们的中非经贸论坛的,而且,他还亲自点名说要见你呢。”

      “首长!”林振华一时间呆住了。这时,他看到那辆旅行车的车门已经打开了,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一位身材不高、精神矍铄的老人走了下来。老人抬眼看看眼前的商城,又回过身,看了看被警卫们拦在十几米开外的围观群众,然后微笑着抬起手,向众人挥了挥。

      “小平,您好!”

      围观人群顿时沸腾起来了。

      【第三部 凤翱千仞】

      第429章 破冰

      1991年底,日本东京,尼宏重工总部。

      左治义雄和小泉次郎脸色阴沉地站在厂区的门口,他们身上穿着深色的西装,领带扎得一丝不苟,像是在等待什么重要的客人。他们已经站了很长的时间,但相互之间没有说过一句话,也没有表现出一个焦急或者无奈的表情。他们的思维似乎已经麻木了,该发泄的情绪早已发泄殆尽,现在已经无话可说了。

      他们正在等待的人,是他们的老对手,中国汉华重型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林振华。

      ……

      事情的转折要从年初在南京和上海两地举办的那场中非经贸合作论坛说起。

      那一天,已经退居二线的小平同志突然来到了论坛的现场,在何海峰、高祖兴以及江南省、江苏省、上海市领导的陪同下,他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整个论坛的现场,并与一些国外客商进行了简短的交流。

      在参观过程中,建康家电商城的富丽堂皇也给老人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当他了解到商城的董事长安雁仅仅是一位29岁的年轻姑娘时,更是赞赏不已,还专门叫过身边的工作人员,让他们给自己和安雁拍了一张合影。为这事,熊立军嫉妒得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在心里一直埋怨林振华为什么不把老人家带到上海的大熊商城去。不过,他也知道,这种事,实在不是林振华能够左右的。

      在参观完毕之后,一行人簇拥着老人家来到了建康商城的大会议室,何海峰等官员分别汇报了论坛的组织工作、有可能取得的成就等等。老人家认真地听着汇报,不时插上几句话,询问一些似乎不太起眼的细节。

      听完所有的汇报,老人家点了点头,说道:“在西方国家对我们进行制裁的时候,你们能够举办起这样一个成功的经贸论坛,非常了不起,尤其是直接操办此事的同志,非常了不起。祖兴同志,这也是你们外贸部的一个重大成绩啊。”

      听到老人家点了自己的名,外贸部副部长高祖兴说道:“小平同志,这个论坛能够办好,与国家计委、江苏省、上海市以及江南省的各位领导的大力协助都是分不开的。在此,我还要特别提出几位同志,他们虽然不是国家干部,但却能够积极为国分忧,这种精神是非常值得提倡的。”

      “你说的,是小安和小熊吧?的确,作为两位民营企业家,他们能够放下自己的业务,付出很大的精力来安排这样一次论坛,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老人家说道。

      高祖兴道:“没错,我说的正是安雁和熊立军这两位同志,但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一位同志也是非常值得表彰的,那就是江南省汉华重工的林振华同志。这次论坛的整体策划,都是林振华同志完成的,安雁和熊立军两位同志,都是林振华的好友,他们能够全力以赴地操办这次论坛,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林振华。”

      “哦?这是一个什么缘故呢?”老人家微笑着问道,他脸上的笑意显得十分从容,让人意识到,他对一切都已洞悉,只是需要有人代他说出来而已。

      其实,这一次小平同志专程赶来参观中非经贸论坛,有一个目的就是来为林振华的事情定性的。新华社记者徐海皓针对林振华的遭遇而写的内参,他早已看过。何海峰等一些部委领导也曾向中央提出过报告,要求对类似于林振华这样的改革人物给予一个正确的评价。

      前不久,作为国家重点工程的江北石化45万吨乙烯改造工程的技术设计取得了圆满成功,国家计委、国务院重大装备办和石油总公司等部门在江北石化举行了隆重的工程开工仪式。这个项目的开工,其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它意味着国外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已经破产,其他仍然在犹豫着是否要维持对华高技术封锁的国外大企业,因为这件事而开始动摇了。

      关于45万吨乙烯改造工程的简报也同样送到了小平同志的手上,在这份简报中,再次提到了林振华的事情,强调林振华是这次大乙烯技术攻关的第一功臣。简报的内容写得一波三折,其中提到,这样一位正在主持国家重大项目攻关的负责人,在攻关最紧张的时候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撤了职,而他对于自己被撤职一事非但毫无怨言,而且还专门把自己的妻子、妹妹都派到攻关现场,继续支持项目的攻关。

      这份简报写得如此直白,自然是出于何海峰的授意,负责起草简报的顾嘉骅心领神会,把该写的内容都写上去了。

      有了这样一些铺垫,老人家哪里会不知道林振华是何许人也,他向高祖兴询问这件事情的原委,自然是为了借题发挥,说出一些他想说的思想。

      高祖兴在这个场合专门提出林振华,自然也是有所考虑的。他事先已经通过一些关系了解到了老人家的想法,这个时候这样说话,分明就是要和老人家唱一唱双簧了。

      话说到这种程度,在座的江南省委书记邬书霖已经坐不住了。这个林振华,实在是墙里开花墙外香,省里对他做出了停职审查的处理,他居然在外面折腾出这么大的两件事,一个45万吨大乙烯,一个中非经贸论坛,搁在平常时候,也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但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却都有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想不让中央领导人关注都不可能。

      可就是这样一位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年轻人,却在省里受到了处分。这个处分对于林振华来说,简直就是打仗时候挂的彩,越是血迹斑斑,越能够证明他的光荣。但对于江南省来说,这可就是一个极大的尴尬了,人家在前方卖命,你在后方捅刀子,你到底是站在哪一边的?

      “小平同志,我代表江南省委、省政府,做一个自我检讨。在林振华同志的事情上,我们犯了主观武断的错误,在没有搞清楚事情的原委之前,出于保护干部的想法,对林振华同志做出了停职审查的决定。现在看起来,这个决定是非常草率的,非常错误的……”邬书霖讷讷地说道。

      “那么,小林同志的情况,现在搞清楚没有?”老人家缓缓地问道。

      邬书霖道:“已经搞清楚了。对了,前一段时间,对林振华同志做出不实报道的那份媒体,已经正式向林振华同志表示道歉了。据他们反映,当事的记者是一位临时工,她为了达到哗众取宠的目的,严重违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编造了一些不实的内容。目前,这位记者已经被开除了。”

      “那么,林振华现象到底是姓资,还是姓社呢?”老人家尖锐地问道。

      邬书霖的头上沁出了汗水,他硬着头皮说道:“我们已经调查过了,汉华重工的前身,是由林振华同志承包的汉华机械厂劳动服务公司,它的性质嘛……属于股份合作制,其中有国有股份,也有林振华同志以及其他一些工人、干部的股份。后来汉华机械厂、浔阳自行车厂和湘平省的永禾农机厂合并进来之后,成立了汉华重工。从股权结构上看,国有股的比重虽然是最高的,但的确没有达到50%以上,所以存在一些隐患。我们目前的考虑是……”

      老人家打断了邬书霖的话,质问道:“是谁说国有股占到50%以上就是社会主义,占到50%以下就是资本主义?”

      “这个……”邬书霖有些语塞了。这可不是一个能够随便回答的问题,在传统的观念中,公有制占主体,这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可是,听老人家的这个意思,似乎是对这个观念颇有一些不屑。

      其实,邬书霖作为一位封疆大吏,思想观念也是非常开放的,他深知,这种纠结于谁多一点、谁少一点的争论,对于国家、对于社会都没有什么价值,要说有什么价值,就是能够满足一些人追求“最纯最正统”的嗜好。但是,这种话,他能随便说出来吗?

      老人家似乎知道邬书霖的想法,他用眼睛看着坐在一个角落里的林振华,说道:“小林同志,你来说说吧,你觉得你们汉华重工,是社会主义的,还是资本主义的。”

      在这一屋子的人中,除了服务人员之外,林振华无疑是级别最低的。如果不是工作人员叫他进来,他恐怕也只能像那些省里、部里的处级干部们那样,老老实实地呆在会议室外面等着。在刚才领导们发言的时候,林振华一直是一声不吭,这在他参加会议的历史上,算是比较罕见的。

      听到老人家的问话,林振华赶紧装出一副羞涩的样子,说道:“小平同志,我是一个做企业的,我只懂技术,不懂政治,所以,您这个问题,我恐怕回答不上。”

      老人家笑道:“小林同志,你就不用谦虚了,你是非常懂政治的,也是非常懂经济的。没关系,有什么想法,大胆地说出来,在座的都是一些老同志了,我们非常需要听一听你们这些年轻同志的想法。”

      林振华的推托,当然只是一种姿态而已。听到老人家的鼓励,他挺直了胸膛,说道:“那好,我就斗胆说一点我自己的看法吧。我的观点是,公有制多一点,或者私有制多一点,这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在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我的建议是:不要问姓资姓社!”

      第430章 中国汉华

      不要问姓资姓社!

      林振华一言既出,可谓是满座皆惊。

      建国42年来,大家一直都在讨论姓资姓社的问题,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拿出一把意识形态的尺子去量一量,看看到底是社会主义的,还是资本主义的。

      远的不用说了,就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在国内都已经开始萌芽了,但大家无不战战兢兢,每向前走一步都要左顾右盼一番,怕的就是被扣上一顶资本主义复辟的帽子。像冯茂乔的那种民营企业,在风波来临的时候,第一个念头就是要赶紧把手上的企业捐出去,以免被当成资本家而打倒。

      在汉华重工成立的时候,其实林振华拥有的股权已经超过了50%,但不得不采取一个瞒天过海的办法,把自己的一部分股权分给几个哥们掌握,自己只掌握41%的股权,低于轻化厅所拥有的44%的比例。他这样做的原因,不就是为了规避姓资姓社的质疑吗?

      可是,这一刻,林振华突然放出了这样一句豪言,声称不要问姓资姓社,这样的话如果放在改革开放之前,简直就是诛心之论,足以让他万劫不复了。

      在座的这些官员,都是从事实际工作的,他们何尝不知道“姓资姓社”这样一个紧箍咒的厉害。在他们的心里,又何尝没有动过这样的心思,想着是否有一天能够不再问姓资姓社的问题。但这种话,他们永远都只是想想而已,充其量在一些非常要好的朋友和同僚之间隐晦地说一说,谁敢当着总设计师的面说出来?

      所有的人都在心里暗暗叹息:这个小林,真是太嫩了!不,应当说真是太愣了!刚才高祖兴与小平同志一唱一和,分明是在给你【创建和谐家园】的。你这样一句话出来,恐怕要把自己重新推入深渊啊!

      旁人都在替林振华捏着一把汗,林振华的心里却是十分坦然。他刚才说的这番话,不过是大学时所背过的“邓论”笔记里的内容而已。他知道,这些话本来就是老人家南巡讲话中的内容,他现在剽窃过来,老人家即使要生气,也只是气他盗版、侵权,在政治上是绝无问题的。

      “哈哈,说得非常好!”

      正如林振华所预料的那样,老人家的脸上绽出了欣慰的笑容,林振华说的这话,实在是太对他的胃口了。这一段时间以来,他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他这次专程到中非经贸论坛上来接见林振华,就是想利用林振华这个事件,把他的思想说出来。让他觉得惊喜的是,林振华居然抢先把他要说的话说出来了,这样一来,就更可以让他有发挥的空间了。

      “同志们,小林同志的话,非常有道理啊!”老人家说道,“我们的改革迈不开步子,从根本上说,就是一些同志的脑子里总是担心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一种制度,到底是姓资还是姓社,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保守也不是社会主义。在当前的形势下,我非常赞成小林同志的观点,不要争论姓资姓社的问题,要大胆地去闯,闯出一条新路来!”

      “好!”一屋子的领导干部们齐声喝彩,自发地鼓起掌来。这一年多时间里,大家憋得太难受了,老人家的这一番话,如同拨云见日,让大家看到了努力的方向。

      林振华只觉得自己像是做梦一般,老人家说的这些,他是再熟悉不过了,这就是著名的南巡讲话啊。正是这段讲话,确立了中国整个90年代改革开放的基调,使中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可是,在真实的历史上,小平同志的这段谈话,应当是在他视察珠海特区的时候说的,这是一年之后的事情了,莫非,自己的穿越真的改变了历史?

      老人家说完这些话之后,把脸转向邬书霖,用商量的口吻说道:“书霖同志,对于汉华重工,我有一个想法,江南省能不能把它当作一块试验田,尝试一下由民营资本控股来经营大型、特大型企业。我在美国、日本看到的那些大企业,都是民营资本掌握的,它们同样可以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关键时候,也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远的不说,这一次中非经贸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也证明在国家遭遇困难的时候,民营企业是完全可以站出来为国分忧的吗?”

      我卖糕的……何海峰忍不住扭头去看林振华,他真心地为林振华的运气感到震撼了。何海峰清楚地记得,在10年前,林振华承包汉华机械厂劳动服务公司的时候,正是小平同志批示“不宣传,不限制,不得借故打击”,为林振华撑起了一把政治保护伞。如今,老人家居然亲自张口,指示把汉华重工作为试验田,小平同志亲自关照的试验田,以后还有谁敢妄加指责啊?

      邬书霖心中的震撼一点也不比何海峰更少,老人家这样一说,他已经知道自己应当如何做了。他连忙承诺道:“小平同志,您的这个建议非常好,我们回去以后,马上就专门开会讨论这件事。这些年,汉华重工在林振华同志的领导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营成就,这充分说明林振华同志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企业家、改革家。对于这样有能力的同志,我们的确是应当给予他更多的自【创建和谐家园】,让他能够放开手脚,大胆地去闯。”

      有了这样一个开头,后面的讨论就完全放开了,各省市以及各部委的领导干部们纷纷提出了自己工作范围内的各种问题,向老人家请示有关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思路。老人家频频点头,不断地发表着自己的见解,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大胆去试,不要争论。

      到了要离开的时候,老人家意犹未尽,他看看林振华,说道:“小林同志,你的名字对我来说,是如雷贯耳啊。你为国家做了不少事情,你受了不少委屈,我也没什么可以送给你的,这样吧,我为你们汉华题一幅字,你看如何?”

      这还能如何?林振华如果不是脑袋被驴踢过,还能对这种天大的好事说不吗?

      工作人员们迅速地找来了笔墨纸砚,老人家站在桌前,对着一幅上好的宣纸,对林振华笑着问道:“小林同志,你希望我写点什么呢?”

      林振华想了想,说道:“不敢麻烦小平同志太辛苦,我斗胆想请您为我们公司题写一个公司名称吧,就写汉华重工四个字就可以了。”

      老人家微微一笑,提起笔来,饱蘸浓墨,在纸上写下了六个大字:中国汉华重工。

      几个月后,汉华重工正式改名为中国汉华重型工业集团公司。在去办理工商注册的时候,工商局的办事人员提出来说,企业名称里是不能随便带有“中国”二字的,要求汉华方面修改一下。

      负责去办事的彭少哲呵呵一笑,亮出小平题辞的影印件,结果立即就把对方给震住了,注册过程从此毫无障碍。想想看,小平同志都说这是“中国汉华”,浔阳市工商局有再大的胆量,也不敢把它改掉吧?

      就在企业更名的同时,汉华重工的所有制结构也进行了重大的调整。江南省政府积极贯彻中央领导指示,将汉华重工作为所有制改革的试点单位。林振华将自己实际控股的鲁中机床厂、汉鲁机床公司、江南省实华电器厂等单位正式并入汉华重工,从而使自己在汉华重工拥有的股份超过了50%,而原来由省轻化厅持有的国有股则由44%下降到了20%。

      除了林振华和江南省政府分别持有的股权之外,汉华重工余下的近30%股权分别分配给了集团的高管以及创业时期的一些老职工。

      拥有股权最多的,是岑右军兄弟俩、褚红阳、彭少哲和赵勇群,这几位都是林振华最早的合作者,现在也到了让他们分享成果的时候了。这几个人每人都获得了2%的股权。他们有此前其实也都拥有一些汉华重工的股权,但那是属于替林振华持有的股权,目的是掩人耳目。这一回,他们手上的股权就是实实在在归他们所有的,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这些股权未来的升值空间是不可【创建和谐家园】的。

      项哲、胡妫、方延武等一批少壮派高管也获得了数额不等的股权,这是林振华模仿西方企业的做法所搞的管理层持股计划。分出去一些股权,换取高管们的忠诚,这对于企业的稳定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些人或者是管理能力,或者是技术权威,构成了汉华重工的核心运营团队。

      谢春艳、朱铁军、郎冬等一批老领导虽然有的已经退休,有的即将退休,但也得到了林振华所赠送的少许股权。对于这些人来说,做梦也没有想过自己还有持股的机会,谢春艳、朱铁军等人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是一脸愕然,本能地表示推辞。不过林振华还是坚持着给他们赠送了股份,以表达自己对他们过去无私支持的谢意。

      这些老领导每人所得到的股权比例不高,只相当于整个集团股份的百分之零点几,但按当时集团的资产总额来算,也是价值一两百万了。这些股权都是汉华的原始股,未来汉华如果上市,这些股权的价值恐怕还要再翻上几番。

      有了这样一笔资产,这些清贫了一生的老领导们也都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了,要给孩子们买套房或者买点电器之类的,都有足够的实力,相信他们的晚年应当会是非常幸福的。

      还有一小部分股权,卖给了方方面面的关系户。当然,这些关系户都是出于“支援国家建设”的光荣目的,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来购买这些原始股的,据说是完全没有一丝想占汉华重工便宜的意思。不过,另外还有消息说,那些没有机会去做这种贡献的人,心里都充满了羡慕嫉妒恨啊。

      林振华是委托原来浔阳自行车厂的副厂长史达伦去办此事的,此人比较精于此道。林振华知道,自己纵然有中央领导指示作为保护伞,也还是需要照顾一下各方面的情绪的。拿出一些股份来安抚这些社会关系,非常有必要。

      余下的近15%的股份,则是由汉华的职工们持有了。尤其是当年林振华承包劳动服务公司时候就持有了股份的那些青工,这一次都置换到了数目可观的股权。那些当年犹犹豫豫没有入股的人们,则是悔得连肠子都青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14 22:3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