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安雁也补充道:“我倒觉得,咱们可以分一下级别。掏20万门票的,可以享受一种待遇。如果掏不出20万,只愿意掏10万或者5万的,也可以参加这个论坛,但是要降低一些待遇的档次。”
熊立军和安雁都是在商场中侵淫多年的,搞这些名堂是熟门熟路。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很快就把整个中非经贸合作论坛的细节给敲定了。
按照大家的商定,这个论坛将分别在上海和南京设立两个会场,这两个会场,自然就是大熊家电和建康家电在两个城市里的总店。其中,大熊的总店有3万多平米,建康的总店有2万多平米,在当年都是排得上号的大卖场,只要把店堂内的布置调整一下,立即就可以变成两个大型展销会的会场。
这次论坛要推销的产品,自然是以五金家电为主。由于这是一次单独策划出来的论坛,在论坛中把汉华家电的产品突出一些,估计其他厂商也是不会介意的。就算他们介意,熊立军和安雁也可以称汉华是大的赞助商,出钱多了,地位就突出一些,谁又能说什么呢?实在不服气,你也掏个一两千万赞助费出来?
国内厂商的联络,将分别由熊立军和安雁负责,他们与各厂商的关系非常紧密,打几个电话就可以把人招来了。
国外方面,由交给林振华去安排。他此前曾经周游过非洲的十几个国家,汉华重工此时在非洲还有十几个工程项目在做,只要把这些关系利用起来,向非洲各国发出一份邀请应当是不成问题的。
这件事情对于林振华和建康、大熊两家家电卖场都是有极大好处的。从林振华来说,他如果能够办成这件事,的确会如熊立军所说的那样,得到中央领导的关注,从而摆脱目前的困境。而对于建康、大熊两家卖场而言,通过这件事,更能够稳固自己在家电领域的盟主地位。
“这么说,这件事就这样说定了?”安雁高兴地问道。既可以帮上林振华,又可以为建康家电谋取好处,这种一举多得的事情,让她觉得非常兴奋。
林振华道:“还有一个关键的步骤要做,那就是征得国家的同意。这件事情,咱们可以以民间的名义来做,但必须得到官方的认可,哪怕是一个默许也行。不过,这件事你们不用担心,我马上就去北京找何海峰和高祖兴,我想他们肯定会高度支持的。”
“太好了,振华,你抓紧去北京联络吧,我和雁子这边马上就开始去做厂家的工作。”熊立军道。
林振华想了想,说道:“这样吧,老熊、雁子,你们俩也跟我去北京吧,一起去见见几家部委的官员。趁这样一个机会,你们也把自己的关系建立起来。”
第422章 领导接见
举办中非经贸论坛的事情,得到了何海峰、高祖兴等人的一致赞成。当前国家正处于经济疲软之中,政府各部门都一筹莫展,一时半会也找不出什么有效的办法来解决危机。林振华所贡献的这个方案,对于国家计委和外贸部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其中最有价值的一点就是,这个论坛是完全以民间出面来组织的,这样可以规避开不少政治方面的问题。
“安总和熊总这种为国分忧的精神,非常值得广大民营企业家学习啊。”何海峰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接待了林振华、安雁、熊立军一行,并对安雁和熊立军大加赞赏。官员们夸奖一个人并不需要付出什么成本,但对于被夸奖的人来说,可就是莫大的殊荣了。
“何主任过奖了,国家为我们提供了创业的机会,我们也有义务要回报国家的嘛。”熊立军连忙表着忠心。他从在上海创办大熊家电,再到现在发展出100多家连锁店,与政府官员打交道的次数已经数不清了。在地方上,一个小小的股级干部都能对他耍威风,而他也不得不小心翼翼地侍候着。如今,何海峰这样一个实权部门的副部级干部这样对他说话,如何不让他觉得受宠若惊。
以大熊家电副总裁身份出现的陶晖在这一刻完全没有了昔日的活跃,她躲在熊立军的身边,怯生生地,像个初出道的小丫头一般。对方的官职之高,已经超出她的视线范围了,她哪里还敢乱说乱动。
看林振华坐在何海峰的面前一副无拘无束的样子,陶晖不由得一阵阵地后悔。她此前虽然也知道林振华在部委里有一批【创建和谐家园】朋友,但她能够想象到的,仅仅是林振华与他们有过一面之交而已,哪能想到他们之间的关系竟然是如此亲近。她想起自己还曾经打算趁林振华落难的时候把大熊家电的股份用低价买回来,现在看来,的确是鼠目寸光之举。她开始相信熊立军对她说的话,林振华这一次被罢官,只是自己不想翻盘而已,否则的话,他把自己的关系用出来,要官复原职实在是太容易了。
“何主任,我们建康家电和大熊家电这一次愿意联手主办中非经贸合作论坛,一方面当然是为了给国家解决一些困难,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替林哥鸣冤。何主任,我是一个女人,眼界不宽,不过,我觉得像林哥这样的人,被免了职是冤枉的。我想请求何主任替林哥申冤。”安雁就着何海峰的话头说道。
何海峰看看林振华,无奈地笑了起来。他对安雁说道:“雁子,我听岚岚说起过你的,你的事情,我都知道。你和小兰,对小林的感情,实在很让人感动啊。不过,具体到小林这一次的事情,我可要事先声明一下,不是我不帮小林去申冤,而是小林自己不让别人替他申冤。这一点,小林要给我作证。”
林振华事先没有料到安雁会这样直言不讳地在何海峰面前替他说情,不过细一想,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安雁一直都对林振华被停职这件事情耿耿于怀,好不容易有一个见到政府【创建和谐家园】的机会,她当然是会说出来的。在此前,安雁还曾经和陈天联系过,也是希望陈天能够出面替林振华申冤。
“雁子,我证明,你是冤枉何主任了,包括你还冤枉了陈哥,其实他们一直都跟我说,要帮我去省里说一说,是我不同意的。”林振华说道。
“为什么呀?”安雁很不理解。
何海峰道:“雁子,对于小林的想法,我也搞不清楚。不过,小林有一点说得对,如果国家不能在政策层面上解决民营资本发展的问题,那么今天发生在汉华的事情,未来也同样会发生在其他股份制或者纯粹民营的企业里。我想,小林是在利用他这个事件,促使中央全面考虑这个问题呢。”
“呃,我没那么阴险吧?”林振华呵呵笑着说道,“其实我的想法,只是想歇一歇而已。另外,通过这样一件事,我也正好看看人心向背。这一次,老熊和雁子能够不弃不离,全力以赴地来帮我,这让我非常感动啊。”
在林振华说这些话的时候,何海峰的目光从安雁等人脸上一一掠过,他注意到,安雁的脸色是坦然的,其中还夹杂着几分未经掩饰的愤怒,而熊立军两口子的脸色则颇有一些尴尬。其中尤其是陶晖,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像是被人说中了心事一般。看到这些,何海峰心中有数了,同时他也为林振华感到庆幸,不管怎么说,安雁是他的坚实盟友,而熊立军夫妇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是站在林振华一边的。
“小林,你请新华社记者徐海皓写的内参,中央领导同志已经批示过了。基本的精神,是认为汉华的事情不能和姓资姓社联系在一起,对于你这个人,领导们的意见倾向于二八开,成绩是八分,问题最多是两分。不过,领导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还有待进一步的讨论,所以,对你的问题,还要再挂上一段时间。有一点你是可以放心的,你做出来的成绩,大家都看在眼里。
我估计,领导可能要看这一次大乙烯攻关的成绩,这也是给你加一点压力的意思吧。现在你们又提出了中非经贸合作论坛的设想,如果这个论坛能够做好,我相信领导同志一定会给你一个非常高度的评价的。”
何海峰当着众人的面,把中央的精神介绍了一遍。听到何海峰嘴里一再提起的“领导”二字,陶晖的眼神都迷离了。在她看来,何海峰这样一个国家计委副主任,就是了不起的国家领导了,他嘴里说的“领导”,那还能是哪几位呢?就算陶晖的脑袋被价值一万块钱的硬币砸过,她也完全能够想得出这几位的名字了。
天啊,这样一些人物,认为林振华应当是二八开,成绩是八,问题最多是二,林振华的前途还可【创建和谐家园】吗?二,自己才是那个二啊,居然会认为林振华就此不能翻身了。
“老何,这其中,你也帮了很大的忙吧?”林振华问道。
何海峰并不否认,他点头道:“徐海皓的内参刚递上去的时候,中央领导就非常重视,专门安排了办公厅的同志到几个部门去了解情况。到我这里的时候,我是非常客观地把你的情况介绍了一遍的。我听说,外贸部、机械委、石油总公司、国防科工委等单位,对你的评价也非常高。”
呵呵,这就是传说中的人品爆棚啊,林振华在心里得意地想到。这样一个结果,是他所期望的。他在这场戏中扮演了一个苦情角色,换来了诸多部委官员的同情,在他授意徐海皓写的内参中,他是一个功勋卓著同时又忍辱负重的形象。他相信,等到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讲话之后,他的事情肯定会被当作一个典型提出来【创建和谐家园】。通过这样一个先抑后扬的过程,未来谁再想打他的主意,就要掂量掂量了。
“好吧,老何,我的事情不重要,以后自然会有结论的。中非经贸论坛这件事情,你看怎么样?我们还需要做点什么?”林振华把话题又重新引回去了。
何海峰道:“你们的考虑得非常充分了,我没有什么进一步的意见。关于邀请非洲官员到中国来的事情,你们需要和外交部再联系一下,取得他们的配合。另外,你们的合作论坛中,应当给经营比较困难的国营企业提供更多的一些机会。这个对于改变小林的形象也是很有好处的。”
安雁和熊立军连忙点头称唯,同时拿了小本子把何海峰的指示一字不漏地记了下来。何海峰又问了一些具体的细节,安雁和熊立军对答如流,令何海峰十分满意。他专门把自己的电话号码报给了这两个人,告诉他们如果在筹办论坛以及家电卖场经营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麻烦,尽管给他打电话,他一定会尽力帮忙解决。
这可是国家计委副主任的电话号码啊,有了这样一个电话号码,安雁和熊立军在国内搞经营就相当于拥有了一道护身符。以后别说是什么小股长了,就是科长、处长、厅长,谁敢再给他们脸色看?
看着安雁、熊立军二人往本子上记电话号码,林振华笑着对何海峰说道:“老何,我觉得你该去印几张名片了吧?”
“名片?哪有政府官员印名片的?”何海峰不屑地说道,“你说的那种名片,我倒是见过,有一些民营企业家喜欢印名片,听说价钱也不贵。不过,政府官员里面,我还真没听说过谁印名片的。”
“这只能说明你们政府官员缺乏服务意识。”林振华批评道,“印名片不是为了耍大牌,而是为了方便别人和你联系。作为一名政府官员,你们不但不应当拒绝与老百姓联系,相反,还应当主动地要求老百姓和你们联系。所以,你们更应当印名片,发放给那些需要与你们联系的人。”
何海峰笑了起来:“你们还别说,小林说的话,还真有一些道理。细想一下,其实我也经常给别人留电话,有时候人家找不着纸笔,记电话号码的时候还挺麻烦的。如果有个名片,倒主要是方便了别人。”
“何主任,你如果需要名片,打个招呼,我安排我们北京分店的办公室主任去帮你印就是了,这样的小事,何劳何主任亲自惦记着呢。”熊立军大包大揽地说道。
“这个倒不必了,我让我们办公厅去办吧。”何海峰道,“不过,熊总的心意,我领了,以后我们多多联系。”
第423章 减振
一根长120毫米,直径5毫米的圆柱形钢材试样水平地悬挂在两根金属细丝上,细丝的两端分别连接着晶体换能器的激振级和拾振级,再往外则是信号发生器、信号放大器、示波器、频率计等各种试验设备。
林芳华和师妹何小瑜站在实验台前,一丝不苟地进行着试验前的调试。林芳华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脸上满是倦意,如果仔细观察,可以看到她的手有些微微地颤抖,那是长时间连续工作之后的疲劳所致。
她们正在做的,是金属材料的减振性能测试。这种测试的方法称为弯曲共振法,其原理是先由信号发生器产生出一个与试样固有振动频率相同的振动信号,激发试样的共振。然后再关闭振源,记录试样振幅的自由衰减曲线。试样的振幅衰减得越快,就说明材料的内耗越强,其减振性能越好。
寻找一种减振性能良好的钢材,是这一次研发乙烯压缩机驱动用工业汽轮机项目的关键一环。工业汽轮机的叶片要承受长期、高速的运转,叶片材料的减振性能是影响叶片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如果叶片减振性能差,在运转时就容易发生高频振动,导致汽轮的噪音过大,同时叶片也易因疲劳而发生断裂。
叶片材料的研究,是由华青大学的安子轩教授承担的,林芳华是安子轩的助手,担负着检索资料以及进行后期材料测试的工作。按照安子轩原来的估计,他们大约需要用一年的时间来完成所有的工作,拿出一种符合减振性能要求的钢材。但在得知林振华被停职的消息后,林芳华主动请缨,扬言三个月之内一定拿出适用的材料。
林芳华如此发狠是有其原因的,她知道,她无法在社会关系或者政治方面帮上哥哥的忙,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技术来帮助哥哥。大乙烯是林振华牵头搞起来的项目,这个项目如果失败了,那些往林振华身上泼脏水的人就更有话可说了。反之,如果这个项目成功了,林振华则会成为引领自主创新的功臣,所有想攻击他的人,都要重新掂量一下他在中央领导心目中的份量了。
从那时起,林芳华就把自己的铺盖卷搬到了资料室里,资料室的资料员们知道她是林振华的妹妹,自然也不好阻拦。林芳华每天早上从食堂里买回来四个大馒头作为一天的食物,然后便不再出门,埋头在资料室里翻阅那些沾满灰尘的苏联材料。
没有人知道林芳华在那些日子里每天睡几个小时,资料员们只知道她几乎是拿咖啡当白开水喝,这使得她的神经一直都是处于高度亢奋状态的。
短短一个半月的时间,林芳华就消化掉了数以吨计的苏联实验资料,掌握了苏联在研制减振材料方面的经验。结合自己在美国留学期间所学的知识,林芳华提出了减振合金材料的研制思路。
仅仅有了思路还是不够的,减振合金的减振性能如何,还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林芳华开出了一张长长的实验清单,请炼钢厂按照不同的配方和不同的热处理工艺生产出各种试样,然后便在实验室里一个试样一个试样地进行着测试。
安子轩给林芳华派来了几名助手,分别是华青大学的博士生和硕士生。这些助手们能够帮助林芳华做材料的测试工作,但对于实验数据的分析,还需要林芳华亲自来完成。她要根据每一种配方的测试结果,来修正自己的理论,进而提出新的配方。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考验的是分析人员的理论功底以及资料积累的程度。
同样没有人记得林芳华在实验室里到底呆了多长时间,只知道记录实验结果的绘图纸已经堆满了几个档案柜。负责工业汽轮机总体设计的张逸华来过几次,看到实验的结果,不由得欣喜万分,因为林芳华拿出来的几种材料,已经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符合他所提出的要求了。
可是林芳华并未就此罢手,她曾在文献中读到过,美国的一家实验室曾经研究出一种名为Silentalloy的减振合金,其减振性能在目前人们所知的各种合金材料中名列前茅。林芳华的目标是要搞出一种比Silentalloy更好的材料,让汉华的工业汽轮机叶片性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小瑜,准备好没有?”
“师姐,准备好了。”
“开始吧。”
“好的。”
信号发生器打开了,何小瑜熟练地调节着发生器的旋钮,使信号发生器产生出不同频率的信号。试样开始只是轻微地有些振动,忽然间,振动变得激烈起来,这说明当前的振动频率恰好与试样的固有振动频率一致,试样产生了同频共振。
“关掉振源,开始记录振幅衰减。”林芳华下令道。
一条振荡曲线出现在光线记录示波器的屏幕上,它的形状就像一个钢笔尖,头上很宽,然后迅速地收缩到近乎于一条直线。这种快速收缩的形状,说明材料具有非常高的内阻,这恰恰是林芳华所孜孜以求的材料特性。
何小瑜拿出笔记录下振幅衰减一半的时间,然后将其代入公式开始计算材料的内耗值。她噼噼啪啪地按了一阵计算器之后,激动地挥动着草稿纸高喊起来:“师姐,成功了,成功了!我们这个试样的内耗值比Silentalloy高出了20%!”
“成功了,终于成功了。”林芳华只觉得心中一阵狂喜。其实,这个结果是在她预料之中的,她从苏联人的实验记录中获得了启示,又经过了此前的几百次试验,得到今天这个结果,完全是没有悬念的。饶是如此,在听到何小瑜报出的数据时,她还是感到了一种幸福的眩晕,她强忍着激动,在实验记录上写道:“试样配方:铬13%,铝3%,镍小于0.6%,铁为余量,高温退火处理,随炉冷却法,1000摄氏度2小时慢冷……”
把所有的实验数据登记完毕,林芳华在最后签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对何小瑜说道:“小瑜,把这份实验记录马上送给张工,他等着要我们的材料呢。”
“没问题,师姐!”何小瑜接着实验记录,如欢快的小鸟一般奔出了实验室。
林芳华抬起头,擦了一把额头上渗出的虚汗,强撑着站起身来,缓缓地向实验室外走去。走到门外时,她只觉得外面的阳光是那样的刺眼,她不记得,自己有多长时间没有看到这灿烂的阳光了。
哥,你看到了吗,我终于办到了,三个月时间,我拿出来的,是世界第一流的减振材料!
林芳华在心里大声地呐喊着,随后,便觉得眼前一黑,一头栽倒在地上了。
……
林振华是在与陈天谈事的时候接到这一消息的,他像疯了一般地跳上陈天给他的吉普车,一路狂奔着来到了林芳华所住的医院。冲进林芳华的病房时,他看到杨欣和马杰正分别坐在病床的两侧,病床上躺着的,正是脸色苍白的林芳华。
“小芳,你怎么啦?”林振华一头扑到病床前,拉着妹妹的手问道。
“哥,我没事。”林芳华此时已经苏醒过来了,看到哥哥来了,她强撑着挤出一个笑容,虚弱地答道,“医生说,我可能有点贫血,一下子没站好,就摔了。”
“贫血?你怎么会贫血呢!”林振华大声地问道。他这才发现,从前胖乎乎的妹妹,如今消瘦得让人心疼,她的脸上几乎看不到一点血色,两个憨憨的小酒涡也荡然无存了。
“杨欣,这是怎么回事?”没听到林芳华的回答,林振华又转头向杨欣问道。
“小华,我,我……”杨欣磕磕巴巴地说了几个字,眼泪便刷刷地流了下来,“小华,对不起,我对不起……我没照顾好小芳。”
“这不怪杨欣。”林芳华道,“杨欣经常给我送吃的,是我自己不好好吃饭。还有,可能熬夜熬得多了,有点累。”
“不好好吃饭?你为什么不好好吃饭?”林振华满头纳闷,他并不知道林芳华在研究所里做的事情,此前杨欣虽然告诉过他有关林芳华在努力工作的情况,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林芳华会熬到这个程度。
“小华,小芳为了搞减振材料,这几个月,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经常忘记吃饭。都怪我,我如果早一点不让她这样做就好了。都怪我,都怪我……”杨欣哭着对林振华说道。她与林芳华是闺中密友,同时又是林芳华的嫂子,在她的眼皮底下,林芳华累得生病住院,她觉得自己难辞其咎。
林芳华见杨欣哭得伤心,连忙替她开脱道:“杨欣,这怎么能怪你呢?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也是经常这样做的,我已经习惯了。”
说到此,她又转头对林振华说道:“哥,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已经把张工要的减振材料搞出来了,比美国的Silentalloy还要好,是世界第一流的。哥,你高兴吗?”
林振华一下子全明白了,他的眼睛里也有些潮湿,他坐在林芳华的床沿上,伸出手去,抚摸着妹妹的头发,轻声地怨道:“小芳,谁让你这样胡闹的?什么世界一流的材料,在我心里,哪有你的身体重要?我只有你这一个妹妹,你知道吗?”
林芳华把头靠在哥哥的手臂上,微笑着说道:“哥,我也只有你这一个哥哥,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你照顾我,好不容易我能够帮你做点事情了,再苦再累,我都愿意。”
“你真是我的傻妹妹啊!”林振华的眼泪终于哗哗地流了下来。从他被停职以来,有许多人关心他、帮助他,所有这些情谊都让他十分感动,但他从来也没有流过眼泪。这一刻,他流泪了,为这血浓于水的真情。
第424章 妹夫的人选
林振华和妹妹简单地聊了几句,看到妹妹一脸疲倦的样子,便吩咐她闭上眼睛休息,自己和杨欣、马杰一起退出了病房。
来到病房外,杨欣还是一副眼泪汪汪的样子,不住地林振华说道:“小华,你怨我吧,都是我不好。”
“小欣,这事也怨不了你。”林振华拍了拍杨欣的手,说道,“小芳一向就任性,再说,你到研究所来,也不是为了照顾她一个人的,哪里能够成天注意到这些事情。对了,小欣,医生是怎么说的?”
杨欣道:“医生说,她没有别的毛病,主要就是长期饮食不规律,加上睡眠过少,导致严重贫血,需要住院休养。”
“会不会有什么后遗症?”林振华又问道。
“这个倒不会。”杨欣道,“医生说,只要静养一段时间,她就能够恢复。不过,这段时间不能再劳累了,还有,营养要跟上。”
林振华这才放下心来,他点点头道:“这样就好。让她呆在医院里,不彻底好了,就不许出院。至于营养方面,不管花多少钱,都要给她补上。还有,得找个人来照顾她……”
“我留在这里照顾她吧。”杨欣说道,“我对她的生活习惯比较了解。”
“不,还是我留下照顾她吧。”马杰涨红了脸说道,“杨欣,你是研究所里的顶梁柱,研究所现在的研究工作离不开你。我反正就是一个研究员,在研究所或者在医院,都可以做科研的。所以,就让我留在这里照顾芳华吧。”
“你……”林振华用似笑非笑的目光看着马杰,问道:“你一个大小伙子,留在这里照顾一个姑娘,合适吗?”
“当然合适。”马杰鼓起勇气说道:“林总,啊,不,林哥,我,我,我打算向芳华求婚。”
“求婚?我妹妹能看上你吗?”林振华板着脸问道。
马杰道:“林哥,其实,我前些天已经向芳华表白过了,她已经默认了。不过,她说要等她把新材料搞出来,才会考虑个人的事情。现在,新材料已经成功了,我准备再次正式地向芳华求婚。在这方面,也要请林哥帮我。”
“好吧,这事我不管。小芳能看上你,我就认你这个妹夫。如果小芳不同意,我可没办法。”林振华装出一副不干涉内政的嘴脸,对马杰说道。
其实,林振华也知道妹妹对马杰早已是芳心暗许了。林芳华在华青大学算是一个漂亮姑娘,性格又比较开朗,身边的追求者不少。不过,林芳华心里比较中意的,却只有杜向阳和马杰两个人。本来杜向阳的胜算是比马杰更大的,但自从杜向阳选择留在美国不回来之后,林芳华与他的情缘便告结束了,林芳华的一颗心已经全部移到了马杰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