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谁要生孩子了!”林芳华着实有些羞了,“我不生孩子,我现在已经有侄女了。对了,哥,菲菲长得好玩吗?”
林振华笑道:“过两天你回浔阳去看看不就得了?杨欣也一天到晚念叨你呢,你们这姑嫂之间的感情,比跟我的感情还好。”
“那是当然,杨欣可是我的闺蜜呢,她和我的交情,当然比跟你的交情深了。”林芳华得意地说道。回到哥哥的身边,她一下子又变回了原来那个刁蛮、顽皮的样子。
“我也要去。”何岚举起一只手道,“我也要去看看小菲菲,对了,她该叫我什么来着?”
林芳华道:“看你从哪边算了。如果你管杨欣叫姐,那菲菲就叫你做姨。如果你管我哥叫哥,那菲菲就管你叫姑。”
“可是我既管杨欣叫姐,也管小华哥叫哥的,那该怎么算啊?”何岚郁闷了。
大家哈哈笑了一通,自然不会去管何岚的那点小心思了。林振华对林芳华说道:“小芳,你在美国学的不是金属材料方向吗,你还是回机械系去做材料学的博士吧。我给你联系安子轩教授,他现在已经是我们的特聘研究员了,找他开个后门,招你做博士,应该不成问题。”
“你们这些人真是太【创建和谐家园】了!”何岚笑着说道,“连读个博士都要开后门。”
“才不用我哥去开后门呢,我在美国这几年,好歹也是发表过好几篇论文的,我在美国的导师都说我有发展前途,安教授肯定乐意招我。”林芳华得意地说道。
“安教授现在正在和我们新引进的张逸华教授合作搞汽轮机的叶片材料研究,你来了正好参加这个项目吧,这两位都是国内顶尖的大牛人,你跟着他们一起做研究,能够学到不少东西的。”林振华道。
林芳华道:“太好了,哥,我告诉你,我在美国还真的接触过汽轮机叶片材料的课题呢,说不定,到时候我还能在他们面前露一小手呢。”
“那叫耗子掀窗帘,露一小手。”何岚说道,这小丫头在北京呆了这些年,把北京孩子的俏皮话也学了个遍。
“好,这事就这么定了。”林振华道,“我们目前的任务非常紧张,所有相关的技术人员都已经进入满负荷工作的状态了。小芳,你先回浔阳去看看,然后抓紧时间回北京来,早一点进入项目组,就能够更多地接触到整个研究过程。”
“好的,我一定尽快。”林芳华答应道。
“小林,你们也别太紧张了。”何海峰说道,“在时间方面,石油总公司那边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期限,你们能够用一年时间完成总体设计,再用三年时间完成设备制造和施工,也就差不多了,别把弦绷得太紧了。”
林振华道:“老何,你放心吧,我会有分寸的。事实上,现在不是我着急,而是那些工程师们着急。大家已经盼了很多年了,都憋着一口气呢,现在好不容易有一个机会,大家谁不想尽快把东西做出来。对了,老何,我们打算在下个月搞一个誓师大会,届时要请何主任亲自来给大家做重要讲话的。”
“哈哈,小林现在也会搞这一套假大空的【创建和谐家园】了?”何海峰笑道,“不过,搞一个仪式也好,鼓鼓士气嘛。到时候我一定去,重要讲话倒是没有,给大家捧捧场是应该的。”
第408章 五岳盟主
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中央部委官员参加,45万吨大乙烯改造工程会战的誓师大会选择了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官员来自于国家计委、石油总公司、国务院重大装备办等牵头单位,还有国家经委、机械委、外贸部、化工部等其他相关单位。
企业方面的代表就更多了,几大石化机械厂都派出了由厂长、技术处长亲自率领的庞大队伍,他们将是这次会战的主力。石【创建和谐家园】业的大厂子大多有过参加30年前石油会战的辉煌经历,这一次,他们不知从哪把当年的旗子也找出来了,插在会场四周,什么“青年先锋队”、什么“标杆集体”之类的,看起来煞是威风。
诸多机械、化工行业的装备制造企业也派出了代表前来参加,因为他们也将成为这次会战中的分包商。虽说不是主力,但每家企业能够拿到的订单金额也是数百万以上。更何况,负责联系这些企业的林振华、项哲、何飞等人已经给他们画了一个巨大的馅饼,承诺这一次合作成功之后,未来还有10个以上的类似项目需要他们参与。这已经不是一个馅饼了,简直就是满满一桌馅饼宴啊,谁舍得不来参加?
这种会议的流程都是固定的,不外乎是领导做重要讲话,听众给予热烈鼓掌,气氛隆重而又团结,会议取得巨大的成功……
倒是各家企业领导在会议上的表态实在是让人感慨。他们在表决心的时候,除了表示要向党和国家负责,要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国若干周年、大庆会战若干周年,向即将召开的亚运会献礼,给向中国施压的帝国主义以一记响亮的耳光等等套话之外,还无不郑重地声明,本企业将团结在以汉华重工为核心的项目部周围,兢兢业业地完成汉华重工分配给自己的科研和生产工作,其向汉华重工献媚之意溢于言表。
“振华,我怎么觉得这有点像是大家在奉咱们汉华重工为五岳盟主的味道啊?如果咱们汉华派成了五岳盟主,你不就成了岳不群了?”项哲坐在主席台上,小声地对林振华说道。最近一段时间,汉华重工的年轻领导们正在传看金庸小说,项哲也是一个金庸迷了。
林振华撇嘴道:“老项,你举个好一点的例子行不行?岳不群是骂人话好不好?”
项哲无声地笑了:“说实话,振华,我真不敢相信,咱们这么一个小企业,居然就能让这么多大企业都俯首称臣了。”
“胡萝卜加大棒,还是有一些效果的。”林振华说道,“咱们顶着一个为国争光的大帽子,首先就占了道义上的优势。这个时候,别的企业都不敢出头,咱们站出来,光这份勇气就不是别人能比的。此外,咱们利用这样一个大项目,把整个石化装备行业整合起来,其实对大家都是有利的,所以大家的积极性就高了。”
项哲道:“这些天,我在重新读熊彼特的书,他对企业家精神有一些精辟的论述。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认为企业家应当有一种梦想和意志,总是试图去建立一个私人王国,这与只是想发财致富的普通商人和投机者是不同的。”
林振华道:“老项,你这是在坑我吧?我可没有想建立什么私人王国的想法,这是犯法的事情哦。”
“不是真正的王国,而是一个比喻。”项哲解释道,“是一个你能够去左右和控制的领域,就像我们现在正在建立的这个石油化工装备联盟,未来整个国家的石化装备行业都在你的掌控之下了。”
林振华道:“老项,这话私下里说说就罢了,可别出去乱说。”
项哲不满地说道:“振华,你觉得我是那种会乱说的人吗?”
“这倒是。”林振华道。
项哲道:“振华,我刚才说的,其实是我最佩服你的一点。说句不客气的话,我堂堂一个沃顿的MBA,不是随便一个猫猫狗狗的人都能够让我觉得佩服的。但对于你,我是真心地佩服。论日常管理,你不及我更专业,但要说起企业家精神,说起创业的冲动、冒险精神、坚强的意志,我远远不如你。这就决定了你会是汉华的董事长,我只能是总经理。”
林振华哑然失笑:“老项,我怎么觉得你有野心啊?这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位置刚刚空出来呢,你就开始惦记上了?”
去年以来,担任董事长的谢春艳和担任总经理的苏宝成都已经满了退休年龄,先后辞去了职务,汉华重工现在处于没有正职的状态。林振华作为常务副总经理,毫无悬念地将成为未来汉华的领导,但具体是让林振华当董事长还是当总经理,最大控股方轻化厅还在犹豫。
按照项哲的想法,最好的安排当然是由林振华当董事长,负责公司的总体战略,把握大方向。至于总经理一职,自然是由他这个沃顿高才生来担任的。事实上,此前汉华重工的日常事务,也已经是由项哲全盘负责了,苏宝成只是一个摆设而已。
不过,轻化厅也有自己的想法,在他们眼里,林振华和项哲都太年轻,而且政治方面也不可靠。林振华一直都没有进入国家干部的序列,在汉华机械厂当技术科副科长的时候,也只是以工代干,后来的地位完全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项哲虽然有过在国企里正式任职的经历,但也只是一个不重要的岗位而已,到汉华重工居然还是停薪留职过来的,实在是太不正式了。
汉华重工的领导层倒是一边倒地支持林振华和项哲,朱铁军也已经快到退休年龄了,郎冬年龄小几岁,但因为身体不好,也可能会提前退休,岑右军本来就是林振华的铁哥们。这几个人都不想取林振华以代之,而且对林振华的评价也都非常高,所以都是支持林振华的。
这样一来,董事长和总经理这两个位置的安排就有些微妙了,最大的可能性,也许是由轻化厅再派一名副厅级领导挂名当董事长,然后当林振华当总经理,项哲当常务副总经理,把汉华重工现有的管理格局再维持几年。
林振华在这件事情上其实是有决定权的,他个人在汉华重工拥有的股份少于轻化厅,但如果加上以褚红阳、彭少哲、赵勇群、岑右军等人的名义而持有的股权,他实际上已经能够控股了,任命谁当董事长,其实是可以由他说了算的。不过,他也知道,以目前国内的环境,他还不宜这样嚣张,直接跳出来与轻化厅对着干,抢汉华重工的大权,对于汉华重工以及他个人日后的发展都会留下隐患。
鉴于此,他便索性采取了一种听之任之的态度,不去争这个名份了。
“振华,你不觉得咱们汉华目前的发展还存在着制度设计上的瓶颈吗?”项哲还不死心,继续对林振华进行着游说,“咱们现在的控制权还在轻化厅手里,而轻化厅那些领导,魄力根本没法跟你比。过去谢厅长当汉华的董事长,她是一个明白人,能够听得起我们的意见。未来如果轻化厅派个老朽来当董事长,前怕狼后怕虎的,我担心连我们现在这种模式,都会被扼杀掉。”
林振华道:“这件事,不能操之过急。如果真的碰上新领导阻碍我们企业发展的时候,我们只能是见招拆招。”
“唉,你就是个令狐冲,性格太犹豫了。如果早一点把岳不群给宰了,自己当华山掌门,哪至于有后面那么多麻烦事?”项哲嘟囔道。
“好,现在请汉华重型工业集团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林振华同志到前面来,代表项目总承包方,与石油总公司签订包总承包协议!”主持大会的顾嘉骅宣布了会议的最后一个程序。
西服革履、打扮得人模狗样的林振华带着一脸人畜无害的微笑,走到台前,向众人微微鞠了一躬,然后在礼仪小姐的引导下,走到签约桌前,与石油总公司以及江苏省经委的领导分别在一式几份的协议上签上了自己的大名。已经荣升公司办公室主任的毕敏跟在林振华的身后,负责在协议上盖上汉华重工的公章。
“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同行,各位嘉宾,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好。我非常荣幸能够在大家的见证下,代表江南省汉华重型工业集团公司与石油总公司、江苏省经委签署了江北石化45万吨乙烯改造项目的协议。我们相信,有中央各部委以及江苏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各位同行的通力协作,我们一定能够圆满地完成这一重要项目,在中国工业发展的历史上谱写出新的篇章!”
林振华对着众人发表了自己的签约感言,早有事先安排好的人员在会场四周点燃了鞭炮,参会的人员们也开始热烈地鼓掌。一个个大腹便便的官员纷纷走上前去,与林振华亲切握手,深切嘱咐。至于嘱咐的那些内容,基本上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废话,这就不必细说了。
签约仪式兼誓师大会结束之后,官员们都纷纷离场了,各厂的代表则迅速地围了上来。项哲带着一干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开始接替林振华,与各厂分别签署分包协议,一个以大乙烯为纽带的石油化工装备联盟已经呼之欲出了。
第409章 姓资姓社
南部经济导刊的总编辑唐笛这一段有些郁闷,中国整体政治气候的变化,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他现在迫切需要做出一些举动来挽救报纸的命运了。
南部经济导刊原来是一家大报的副刊,80年代中期,唐笛带着几名据称是“有良知”的记者和编辑共同承包了这个副刊,并将其改名为南部经济导刊,简称叫南导。创刊之初,唐笛对于这张报纸的定位是传播改革思想的平台,当然,对于什么是改革思想,什么是保守思想,这个定义是由他掌握的。
在过去的几年中,南部经济导刊因敢于说话、敢于揭黑而逐渐出名,并逐渐成为某一个思想派别的旗帜。在这一次的风波中,南部经济导刊发表了许多激进的文章,结果在风波过后,遭到了省委宣传部的点名批评。如果不是因为宣传部长与唐笛私交不错,网开一面没有深入追究,恐怕南部经济导刊此时已经关张大吉了。
虽然躲过了关门的危险,但报纸的销量和影响力都大受挫折,原来许多企业都排着长队要在南部经济导刊上做广告,现在广告业务员跑出去挥泪大甩卖都没人捧场了。究其原因,在于原来南部经济导刊的卖点是它的激进,能够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而现在报纸不敢再说原来那些话了,自然也就没人愿意看了。一份没人看的报纸,还能指望吸引到广告吗?
不行,必须做一些事情来改变目前的现状,报纸必须要抢眼球,要把众人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自己这张报纸上来,唐笛对自己说道。
在过去,对于南导来说,抢眼球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只要找到一条新闻线索,正说反说,都能够说出一些道道来,都能够忽悠得一帮读者情绪激动。比如说,记者在街上看到狗咬人了,就可以写一篇报道:《恶狗成患,拷问市容管理部门为何缺位》。反过来,如果看到的新闻是人咬了狗,同样可以写一篇报道:《义犬受虐,呼唤重塑人类良知》。
玩这种语言技巧,对于南导的记者来说,简直是家常便饭,而在那些年月里,大家最喜欢看的,也就是这样的标题。
然而,现在的风向变了,要再像过去那样对社会现象横加指责,很容易就会过线。宣传部长已经严厉地警告过他,如果再出现过线的事情,报社的负责人就要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看风向,这是作为一名总编最重要的素质。唐笛在此前要求记者们大量曝光黑幕,也正是因为那时候的口号是鼓励思想解放,媒体上的风向则是越出位就越显得有思想。但现在的情况就不同了,风波刚过,全国上下对于西方思潮采取的是严防死守的态度,有些过去很时髦的言论,放到现在就非常敏感了,唐笛可不想去犯这个忌讳。
那么,现在的风向到底是什么呢?唐笛拿着一大堆中央级的报纸反复地看着,用他的灵敏的鼻子嗅着其中的味道。
“小张,你把新闻部的罗姝给我找来。”唐笛终于抬起了头,对自己的秘书喊道。
秘书应声而去,不一会,新闻部年轻的女记者罗姝来到了唐笛的办公室。
“唐总,您找我?”罗姝怯生生地问道。
“小罗,我记得前年你曾经在江南省采访过一家被外资收购的国营企业,你当时还写了一个通讯稿,你还有印象吗?”唐笛开门见山地问道,这也是南导的工作风格,大家相互之间是不需要客套的。
罗姝脸上现出几分尴尬的神色,讷讷地说道:“唐总,是有这么回事。我采访的那家企业,叫做江南实华电器厂,收购它的,是美国的三和公司以及江南省汉华重型工业集团公司。我当时没有经验,回来以后写了一篇偏颇的报道,受到了您和其他领导的批评。”
罗姝的难为情不是没有道理的,她当初在江实电采访,听了孙翔云给她介绍的情况,义愤之下,便写了一篇报道,质疑外资收购国有企业是否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同时还揭露说,汉华重工参与这次收购活动的原因,在于其常务副总经理林振华与美国三和公司的董事长有私人交情,这其中可能涉及到内外勾结等问题。
罗姝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带着满腔热情的。谁知,当她把文章提交给唐笛时,却遭到了唐笛的一通臭骂。唐笛告诉她,国有企业本来就应当要解散的,国有企业越少越好,像三和公司收购江实电这样的事情,应当大力提倡。而孙翔云这种人,则是国企的余孽,是完全不值得同情的。
罗姝当时刚刚从学校毕业不久,江实电的这次采访,是她第一次到省外进行独立采访,本以为即使不能一鸣惊人,至少也能让人刮目相看。谁知,她得到的评语却是幼稚、保守、缺乏全球视野、没有质疑精神。这一串一串的评语让她觉得自己渺小到了极点,很长时间都无脸见人。
如今,她已经完全接受了南导的价值观念,开始知道自己的立场应当站在哪一边了。所以,当唐笛又提起当年的采访时,她感觉到的是一种惭愧。
“那篇报道还在吗?”唐笛问道。
罗姝想了想,说道:“还在,包括当时的采访笔记,也还都在。”
“事件的当事人,就是你说的那个工人,还能找到吗?”唐笛继续问道。
罗姝道:“这个不好说,不过我知道他的名字,如果要找的话,应当是能够找到的。”
唐笛点点头,说道:“那就好,现在我交给你一个任务。你再去一趟江南省,到那家厂子里去,不要惊动厂方,暗中接触一下那个工人,对他进行追踪采访。此外,如果有可能的话,你还要去一趟汉华重工,找知情人深入地了解一下与林振华有关的事情,然后把你原来那篇稿子进行修改。”
“什么?原来那篇稿子还要进行修改?”罗姝一惊,“唐总,你不是说那篇稿子写得非常糟糕吗?”
唐笛微微一笑:“小罗啊,作为一个媒体人,你要多关心时事。你那篇稿子,放在当年肯定是不能用的,和大风向不符合嘛。但是拿到现在来,就非常有意义了。现在大家都在反思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对我们国家的影响,而林振华这个人,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个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代言人。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与党的政策相违背的,而他现在却没有受到任何的质疑,这件事不是很奇怪吗?”
“可是……”罗姝的脑子一下子就短路了,不对啊,这难道是那个成天高喊思想解放的唐总应当说的话吗?不对,唐总一定是被盗了号了,眼前这个长得酷似唐总的人,一定是假的。
罗姝在那里胡思乱想,唐笛已经开始给她规划开了:“这篇报道,要从这样几个角度去写。首先,江实电为什么会垮台?就是因为受到私营企业的冲击和挖墙角,我记得你那篇报道里写到过,在江实电垮台之前,林振华就到江实电挖过人才,是不是有这样的事情?”
“好像是有这么回事。”罗姝应道。
“这就对了,这不是挖社会主义的墙角吗?”唐笛满意地点点头,“其次,在江实电经济遭遇困难的时候,林振华明明有实力可以帮助它,但却坐视不管,一直等到它完全崩溃了,才让自己在国外的私人朋友来收购它,这不是一个阴谋吗?”
“好像……有点阴谋论的意思。”
“还有,明明是美国三和公司收购江实电,林振华却主动带着汉华重工的一群干部去帮忙接收,这算不算公器私用?如果收购方不是他的朋友,他会这样积极吗?”
“……”
“问题最大的是汉华重工。这家企业我早在几年就已经关注过了,它是一家股份制企业,虽然表面上看是国有股为第一大股东,但私人股份的比例已经超过了半数,这是典型的一家私人控股企业。在汉华重工,林振华这样一个才20多岁的暴发户几乎是大权独揽,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大搞私人王国,这是要把汉华重工带到哪条路上去呢?”
罗姝的思想完全崩溃了,她记得唐笛的确是关注过汉华重工的,但他对于汉华重工的评价一向是积极的,他一向认为林振华是一个非常有希望的人,代表着思想解放的成就。他甚至还授意一名记者写过有关的评论,说全中国的国企里都应当出现像林振华这样的人,要把所有的国企都变成私企。
“唐总,您的意思是说,我们要把汉华重工当成一个反面典型,是这样吗?”罗姝请示道。
唐笛摇摇头道:“把汉华重工当成反面典型,不够【创建和谐家园】眼球。而且,这家企业有这么大的规模,轻易也不容易撼动。我们还是把林振华当成一个突破口比较好。”
“啊!?”罗姝眼睛瞪得老大。
“我想,标题就这样起吧,《姓资还是姓社,林振华现象说明了什么》。”唐笛掷地有声地说道。
第410章 叶片材料
林振华对于正从暗处向他袭来的冷箭一无所知,在会战誓师大会之后的几个月时间里,他大多数时间都呆在香山脚下的汉华技术情报研究所,与云集于此的数以千计的技术人员们探讨着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
经过来自于各企业的技术权威们的会商,大乙烯攻关项目组总共筛选出了几百个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这些技术问题分别交给了不同的研究小组,这些研究小组的成员来自于全国数百家石化设备、冶金、机械、电子等领域的企业以及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其中既有年愈花甲的老工程师,也有稚气未消的在校研究生。为了使研究成果能够与生产制造环节更快地融合,研究小组还吸收了大量的优秀技工。
各家加盟企业虽然在谈判的时候或多或少都带着自己的一些想法,患得患失,但在最终签约进【创建和谐家园】盟之后,倒也表现出了国营大企业应有的素质。参与技术攻关的技术人员们可谓个个身怀绝技,而且干起活来也有板有眼。许多研究小组都是由多个企业和院校的技术人员混合组成的,但大家往往能够很快地相互适应,形成配合默契的团队。
汉华重工作为牵头单位,派出的技术人员是最多的。在几年前,林振华就已经开始布局大乙烯的研究了,这几年里,汉华已经形成了不少研究成果。如今,各个研究小组就是站在汉华重工的技术积累基础上进行后续研究,进展是非常迅速的。
来自于苏联的大批技术资料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所有技术人员的眼睛里,那些数以吨计的资料简直就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山。许多曾经困扰他们多年的技术难题,在这个故纸堆里都能够找到详尽的答案。看到这些资料的时候,各家企业的领导都服气了,觉得汉华重工当这个“五岳盟主”,还是有它的实力所在的。
大量的实验也同步地展开了。何海峰亲自出马与石油总公司、江苏省经委两家协商,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向项目组预付了2亿元的研究经费,支持各项技术实验。要知道,大乙烯技术攻关中的许多实验是非常费钱的,比如说,要拟合出一种材料的断裂韧性曲线,可能需要测试几百根试件,而每根试件的成本高达上千块钱,这样随随便便做一组实验下来,几十万块钱就不见踪影了。
林振华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他的主要职责就是参加各个小组的讨论,了解各个小组面临的困难,然后再协调资源去解决这些困难。在这方面,项哲帮不上他的忙,因为项哲是一个文科生,对于一般的生产问题勉强还能理解一点,涉及到这种尖端技术研究方面的问题,那就是一窍不通了。而林振华则不同,他前世的专业背景十分深厚,如今参加这样的技术攻关,虽然不能像专家们那样洞悉一切,但要听懂别人说什么,还是能够办到的。
“低压叶片材料的选择,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这是在工业汽轮机研究组的办公室里,材料专家安子轩正在向林振华介绍项目的进展情况,“低压叶片应用于汽轮机的湿蒸汽区,需要较好的搞腐蚀能力,此外,还需要有适当的承受稳定离心应力以及弯曲应力的拉伸屈服强度。传统上,这类叶片的材料是选用12%Cr不锈钢,但张工他们提出来,目前国内这种钢材的减振性能还达不到他们所希望的水平。”
“张工又给安教授出难题了?你们提出来的减振性能是一个什么情况?”林振华呵呵笑着,向坐在一旁的发动机专家张逸华问道。
张逸华是搞航空发动机出身的,如今在林振华的引诱下,已经把精力全部转向了工业汽轮机。不过,据他说,航空发动机和工业汽轮机本来就是有相通之处的,汽轮机的近亲燃气轮机有一些就是用航空发动机改造而成的。我国也曾搞过航空发动机改造船用燃气轮机的研究,张逸华自己还亲身地参与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