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工业霸主》-第14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林振华道:“不敢说研究过,只是看过几篇这方面的文章吧。听说美国工业界现在正在搞柔性制造系统,我们汉华重工目前就面临着产品批量小、种类多的问题,我正琢磨着要请一位搞工业工程的专家帮我们做一做制造规划呢。”

      “林经理还知道柔性制造呢?”胡妫喜形于色,“我在美国的时候,这个概念也是刚刚提出来。对了,Nazemetz最近有一篇文章,对柔性制造的发展……”

      “打住打住,老胡,咱们一会再谈这个吧。”项哲连忙把胡妫给按住了,再说下去就成了学术研讨会了。

      “哦,哦,对不起,对不起。”胡妫笑着向林振华摆摆手,“林经理,这个问题咱们以后找机会来谈。”

      林振华呵呵笑道:“有机会的。来,大家都坐下吧,要喝什么自己点,我请客。”

      众人纷纷坐下,服务员走过来向大家询问要什么饮料,结果除了项哲之外,其他人一个个都显出茫然的样子,最后还是项哲统一帮大家下了单。

      “听项哲说,各位都是海外留学归来的,怎么,在国外很少去咖啡厅吗?”林振华奇怪地问道。

      众人一起笑了起来,其中一个人说道:“我们在外面留学,都是恨不得一个硬币掰成两半花的,哪去过咖啡馆啊。我们这几个人里面,也就是老项对咖啡馆比较熟悉,他当年在宾大的时候,每星期有三个晚上在咖啡馆度过的。”

      “许伟你把话说清楚好不好!”项哲笑着斥道,“林经理可是我的老板,万一他觉得我是个纨绔子弟,我可就惨了。”

      林振华也凑趣地问道:“怎么,老项,许兄说的是真的?”

      “我那是在咖啡馆里端盘子打工。”项哲道,“老许当年是在中餐馆打工的,所以他不懂咖啡,只懂粤菜。”

      “呵呵,林经理,认识一下,我叫许伟,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毕业,学工业软件的。现在嘛,在电大当计算机老师,教BASIC语言。”许伟向林振华自我介绍道。

      看到许伟起了头,其余几位也纷纷开始自我介绍起来:

      “方延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化学工程专业。”

      “何飞,学Marketing,北卡的。”

      “……”

      一个个的学历报出来,都是掷地有声。在80年代初,能够被派出去留学的人,个顶个都是整个国家最拔尖的那批。含金量之高,即使是以林振华的眼光来看,也是不得不叹服的。

      但就是这样的一批人,却被闲置在各种各样的单位里,干着无聊的工作。学工业工程的胡妫,到了单位之后愣是没有一个领导知道他的专业是什么意思。他告诉领导说自己懂得运筹学,领导这才恍然大悟,直接把他分到了行政科,专门负责管理工厂的汽车队,据说是因为运输和运筹里都有一个运字。

      “怎么样,老胡,到我们那去吧。我们要在一年内完成40多套化肥设备的生产,涉及到20多个国家的工地,100多家协作企业,几十个工种,上千工人,这些资源如何调配,就全看你的运筹学了。”林振华拍着胡妫的肩膀说道。

      “我去了以后,真的让我做这项工作?”胡妫不放心地问道。

      “当然,在我们汉华重工,讲究的就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林振华道,“我们这里不讲论资排辈,有能力就上,没能力就下。像你们各位这种优秀的人才,我们会给你们提供一切便利的条件,给你们以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

      “那就太好了,只要能够做我的本行,再苦再累也没问题。”胡妫高兴地说道。

      在胡妫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答复之后,许伟凑上前问道:“林经理,请问你们需要软件工程师吗?”

      林振华道:“当然需要,我们马上就要搞数控机床了,到时候,就怕你编程编不过来呢。”

      方延武问道:“我是研究石油化工的,你们未来有这方面的考虑吗?”

      林振华答道:“我们的目标是,10年之间攻克80万吨乙烯装备国产化难题,你有兴趣参加吗?”

      “没问题,我在美国的时候参加过类似的项目。”方延武自信地答道。

      何飞道:“林经理对Marketing怎么看?”

      林振华答道:“营销是企业的命根子,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具有国际背景的营销专家了。”

      “能给我一个营销总监的位置吗?”何飞给林振华出着难题。

      林振华呵呵一笑:“这就看你能不能把自己推销给我们公司的董事会了。如果你连自己都卖不出去,我们怎么相信你能够把公司的产品卖出去呢?”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越说越是兴奋。这些人都是在单位上憋屈许久的,好不容易见到了一丝希望的光芒,那早已沉睡的雄心都被激发起来了。

      项哲给他们打电话的时候就已经说过,汉华重工是一个非常有生气的企业,这让他们心里多少有了几分期待。现在他们亲眼见了汉华重工的这位年轻经理,一下子就被他的气质给吸引住了。见惯了国内企业领导那种老气横秋的嘴脸,林振华那开朗、阳光的性格,那对技术的领悟,以及对人才的尊重,都让海归们萌生出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

      “各位,我们汉华重工非常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我代表公司,诚恳地欢迎大家到汉华重工去发挥自己的能力。大家如果放心,尽可以辞掉现在的工作,到我们汉华重工去。如果还有一些疑惑,以停薪留职的方式,甚至是【创建和谐家园】的方式,我们都欢迎。我承诺,各位到我们公司之后,一切待遇从优,房子、票子、车子,都会让大家满意的。”林振华说道。

      “妻子呢?”方延武笑着问道。

      “没问题,我们可以安排家属。”林振华答道。

      胡妫哈哈笑了起来:“林经理,你误会了,小方现在还是光棍一条呢,他是问你能不能给他提供一个妻子。”

      林振华道:“这就更没问题了,我们那里漂亮姑娘随处可见,就怕你挑花了眼呢。”

      “就这么定了,我回去就写辞职报告。”许伟说道。

      何飞从兜里掏出两张信纸,向众人炫耀道:“我昨天就已经写好了,谁需要的可以拿去参考一下。”

      第267章 和平环境下的战略集结

      “爹爹,咱们去哪呀?”

      “去江南浔阳!”

      “去那干什么?”

      “挣钱!”

      “那里有钱挣吗?”

      “有,有大把大把的钱!”

      “那我们还回铜陵吗?”

      “回,等爹爹挣了大钱,咱们回铜陵去建新屋子。”

      在长江的一条机帆船上,载着冯茂乔一家老小,以及他的18个工人。在船舱里,是他视若珍宝的五台机床,还有几箱子工具、配件等物品。冯茂乔站在船头上,手里抱着五岁的小女儿,兴致勃勃地给她讲述着自己的发财梦想。

      在经过几轮谈判之后,冯茂乔与其他一些幸运者一样,被汉华重工正式接纳为自己的供应商。他接到的第一个订单就是500个圆柱齿轮的加工,每一个他可以挣到10块钱的加工费。这500个齿轮,能够给他带来5000元的产值,这是他那个小小的齿轮厂在过去一年中的总产值,而现在,这仅仅是汉华重工给他的一个月的业务而已。

      在汉华重工与冯茂乔签订的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冯茂乔必须把他的生产车间迁到浔阳来。汉华重工为他提供了一个车间的一角,他可以【创建和谐家园】这个场地一年时间。负责发包的生产经理彭少哲告诉冯茂乔,如果他们提供的产品质量合格,交货及时,那么这个合同结束之后,还会再给他另外500个齿轮的任务,再往后还有更多。

      冯茂乔丝毫也不怀疑汉华重工能够给他提供足够的业务,那位名叫项哲的总经理助理专门找他们这些入选的供应商开过一个会议,在会上向大家披露了汉华重工的业务形势。项哲告诉他们,未来两年内,汉华重工将生产100套以上的化肥设备,其中有不少于1000万元的配件和服务需要外包出去。此外,汉华家居公司的电风扇、洗衣机和自行车生产也将采用外包的方式,届时仅这一部分的外包业务量也不会少于1000万元。

      不少于2000万!冯茂乔在心里默默地计算着。他下意识地扭头看了看会场上的人头数,然后根据这个人头数计算着能够落到自己名下的业务额。他惊喜地发现,只要自己足够努力,一年挣到5万块钱也不是难事。

      开完供应商大会,冯茂乔搭上一条下水船,急匆匆地赶回了老家铜陵。他只用了三天时间就完成了工厂和家的搬迁工作。他给18名工人许下了诺言:一年之内,让他们每个人都挣到500块钱!这一个诺言让那18个从未离开过本乡本土的农民工毅然地收拾起行李,登上了前往浔阳的机帆船。

      “到了!到了!”工人何九章大声地喊了起来。

      “快看,浔阳人在欢迎我们呢!”另一名叫作彭书荣的年轻工人兴高采烈地喊道。

      所有的人都挤到船边来看,只见在不远处的码头上,果真拉着一条大字横幅,上面写着“浔阳人民欢迎汉华供应商入驻经济技术开发区”。

      何九章抬杠道:“书荣,你说什么呢,人家又不是专门欢迎我们的。”

      彭书荣道:“怎么就不是欢迎我们了,冯厂长不是说了,我们就是供应商嘛。”

      “好了,都不要斗嘴了,准备上岸。”冯茂乔把女儿交到妻子的手上,激动地对众人下令道。

      机帆船靠上了码头,船老大跳上岸,系好了缆绳,然后把几块踏板架在船舷上。冯茂乔第一个踩着踏板来到了岸上,迎面正遇上前来接应他们的彭少哲和田效兰。

      “冯厂长,路上辛苦了。”田效兰笑着说道。

      冯茂乔忙不迭地向两个人打着招呼:“彭经理,田科长,你们好啊。”

      田效兰的职务是汉华机床公司的行政科长,冯茂乔听人喊过她一次田科长,便一直记在心上了。

      “怎么样,都来了?”田效兰问道。

      “都来了,18个工人,我的老婆孩子,还有我的设备。”冯茂乔豪迈地说道,这些都是他的财产,是他打天下的资本。

      田效兰迎着冯茂乔的妻子走过去,把她和孩子接到一旁,坐下休息。两个农村孩子看着码头上的一切,都觉得新鲜无比,既想跑过去看看、摸摸,又有几分胆怯,不敢离开自己的母亲。

      彭少哲走到冯茂乔身边,看了一眼船舱里的机床,发愁地说道:“冯厂长,这些机床可麻烦了。公司今天要往非洲发一批设备,吊车都在忙着呢,我们光带了卡车来,这些机床可怎么弄下船啊。”

      冯茂乔摆摆手道:“不怕,我们能装上船,就能卸下船。彭经理,你就等着吧。”

      冯茂乔这样说的时候,何九章和彭书荣等工人已经开始动手了。他们找出几根粗绳子,把机床兜底捆上,然后插上扁担,两个人一组,把扁担搭在了肩上。

      “一二,嘿!”

      随着一声号子,18名工人一齐用力,2吨重的卧式机床颤颤巍巍地离开了船板,机帆船也跟着轻轻地晃动进来。

      “慢点走!不要急,小心点!”冯茂乔大声喊道。

      工人们迈着小步,扛着机床踩上了踏板,一步一步地向岸上挪动。冯茂乔紧张地跑前跑后看着,生怕哪个工人一失脚,那可就得连人带设备全摔个稀烂了。

      “好,到了!放下,轻一点,慢一点……好!”

      工人们把机床放下,收拾起绳子和扁担,又奔向船舱,去搬运下一台机床。

      “这样也行?”彭少哲赞叹道,“来,哪位师傅歇一歇,让我来替换他一下。”

      冯茂乔嘿嘿笑道:“彭经理,你可不行。你们都是城里人,没挑惯担子。我这些工人,在家里种地的时候也都是壮劳力,挑200斤的担子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200斤?”彭少哲摸摸脑袋,“呃,好像我还差点意思。这样吧,我还是去让司机把车开过来吧。”

      与冯茂乔一样,全国各地的供应商都在以各种交通方式向浔阳集结。有些是坐火车过来的,有些是包了卡车过来的。大家都怀着共同的想法,都想早一天到达,早一天开工,早一天圆自己的发财梦。

      在浔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马路边,林振华和项哲、胡妫二人正在视察供应商入驻的情况。看着一辆辆卡车从身边开过,听着卡车上的人们南腔北调的欢呼声,几个人都不由得感慨万千。

      “这简直就是一次和平条件下的战略集结啊。”项哲叹道,“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内,搬迁整整100家企业过来,真是大手笔啊。”

      林振华道:“这算什么,这100家企业,大部分都是微型企业,人不过20,设备只有几台,全部加起来也不到一个国营大厂的规模呢。”

      “可是这是100颗种子啊,十年后,焉知它们不会变成100家大型企业呢?”项哲想象道。

      “怎么,老项,你对这些人有信心?”林振华问道。

      “我和他们都谈过,他们全都具备成为一名企业家所必备的进取心。他们的厂子在此前没有成为大企业,完全是因为缺乏机会。现在我们把机会送到他们面前了,我相信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会抓住这个机会的。”项哲说道。

      林振华道:“那就好,未来我们汉华重工要想进军世界百强,可就指望这些同盟军了。”

      胡妫愁眉苦脸地说道:“你们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这么多厂子同时过来,如何组织他们生产,可是一件麻烦事呢。我估计,要完成全部磨合,起码也要3个月的时间。”

      林振华笑道:“这可不行,最多给你一个月时间,必须让这些企业开工,而且开始向咱们公司提供合格的产品。至于怎么做,我可就不管了,你不是学工业工程的吗?”

      胡妫道:“林经理,这可不光是工业工程的事情。你想想看,除了生产之外,他们还有一大堆麻烦事要处理,粮食和副食供应怎么办?生活垃圾和废水怎么处理?我刚刚看到他们车子上还有女人和孩子。这些孩子要上学,女人……也得想办法安置,不能光指望我一个人吧?”

      林振华道:“你这样一说,我倒想到了一点,你干脆连农业工程一块搞起来吧。粮食供应这方面,我让市里来解决。副食供应方面,咱们搞一个副食基地吧,组织那些没事干的家属去种菜、养猪,你看如何?”

      “嗯,这倒也是一个办法。”胡妫拿着笔在纸上记录着林振华的建议。林振华只是提供一个思路,具体如何实施,还需要进行细致的规划才行,这方面,就是胡妫的专长了。胡妫虽然脸上总带着一些无奈的神色,但内心却是极其充实的。能够亲手规划一个正在崛起的工业基地,这可是他梦寐以求的工作啊。

      “老项,老胡,供应商入驻园区的事情,就拜托你们两位负责了。生活方面的事情,邱经理会给你们提供配合。生产方面,你们多听听朱厂长和郎经理的意见。我得离开几天,去办另外一件大事了。”林振华这样对项哲和胡妫交代道。

      “怎么,去山里招工的事情,经委已经同意了?”项哲问道。他知道,林振华现在要离开,只可能是去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到山区去招收农民工。

      林振华点点头道:“没错,咱们国家的第一批农民工,就要闪亮登场了。”

      第268章 寒山乡

      “在我们这里招工?”

      满脸尽是皱纹的寒山乡党委书记兼乡长顾恩元用不敢相信的目光打亮着眼前的三位不速之客。这三个人中,两个年轻一点的,分别是林振华和孙晓东;年龄偏大一些的,是原汉华机械厂的副厂长蒋满庆,他现在的身份是汉华化工设备公司里管人事的副经理。

      “没错,我们就是来招工的。”林振华呵呵笑着对顾恩元说道,“怎么,县劳动局没有通知你们吗?”

      “没有,咳,我们乡里的电话线已经断了一个月了,县里的电话根本就打不进来。”顾恩元回答道,他偷眼看了看乡政府院子里停着的那辆北京吉普,心里对来人的身份又多相信了几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10 13: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