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工业霸主》-第11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那咱们就更不能在一个格子里了,同频共振……”

      “振华你可真幽默。”

      好不容易把热情洋溢的金建波打发走了,林振华手抚着胸口长吁了一口气。他至今也没搞明白金建波为什么会对他这么热情,正如他从来都没搞明白沈佳乐为什么会对他那样亲近一样。

      林振华从来都不是一个谦虚的人,对于自己被评为劳模一事,他觉得合情合理,毫无疑义,但他想不通为什么金建波也是劳模,难道就因为他卖掉了石化机的焊机?

      趁着没人的时候,林振华拐弯没角地把这个问题向带队的一位叫潘新的处长打听了一下。潘新告诉他,金建波的事迹是:在石化机上马冰箱项目的工作中表现出色,大刀阔斧,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生产线的建设工作,使濒临亏损的企业重获生机与活力。

      大刀阔斧……林振华点点头,看来还真是因为卖焊机有功了。

      “潘处长,我有个不情之请,能不能请潘处长照顾一下?”林振华讷讷地说道。

      潘新说道:“林经理太客气了,我们是为你们这些劳模服务的嘛,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

      “到了北京以后,能不能不要把我和金助理安排在一个房间里住?”

      “房间是由全总给统一安排的,我们不太了解。”

      “我是说,我爱打呼噜,容易和金助理发生同频共振,所以……”

      “有这样的事情?那好吧,我到时候帮你们调整一下。”潘新认真地回答道。他是文科出身,听不懂啥叫同频共振,不过,感觉很危险的样子哦。

      到北京之后,林振华才知道自己是杞人忧天了。负责组织这次活动的全国总工会把所有的代表团都安排在全总旁边的一个招待所,而且据说是为了促进兄弟省市间的经验交流,所以把所有的省市代表团全部混合编排房间。林振华住的这个房间里,除了他之外,另外三个人都是外省市的。

      “俺叫曹树林,山东的,搬运工,没啥文化,这次来是向大家学习的。”一个彪形大汉自我介绍道。

      “我是四川的,叫杨远清,售货员。”

      “黑龙江的,吴荣祥,伐木工。”

      “我……江南省的,啥都干过,现在是个小企业的经理。”林振华和室友们握着手。几个人的手上都有一层老茧,这个共同点让他们迅速地找到了亲近的感觉。

      有人掏出烟来散了一圈,然后大家便开始海阔天空地聊了起来。劳模们的话题,自然也是与各自的工作有关的。大家互相之间都隐隐有些炫耀的意思,林振华从他们的叙述中,分明能够听出这些话都是他们曾在各种报告会上讲过多次的,结构合理、逻辑清晰、中心突出、详略得当……

      那个曹树林是青岛某工厂的搬运工,参加工作十几年间,搬运过的原料和产品相当于缩略版的太行、王屋二山,江湖人称青年愚公。当然,最让他出彩的,是某一次在缺乏吊装机械的情况下,他创造性地用8个葫芦吊组合起来,吊装起了一个重达多少多少吨的大机件,从而保证了某重点工程的建设任务。

      杨远清是某商场的售货员,多年来苦练内功,练就了一秤准、一口清等若干绝活,有四川张秉贵之美誉。话说,北京的张秉贵当时还健在呢。

      吴荣祥的事迹则更是震撼了,他在东北某林场干了30多年的伐木工,现在是伐木队长。他带领的伐木队,创造过一个月砍秃一座山头的全国记录,为全球气候变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也因此而成了劳动模范。吴荣祥在江湖上的名号叫作东北吴刚,林振华想了半天,才想起另一个吴刚好像是把月球给砍秃了,只留下一堆环形的树桩。

      “林经理,你也说说你的事迹吧。”吴荣祥说完自己的事迹之后,把目光投向了林振华。

      林振华摆摆手道:“吴师傅,你可千万别叫我经理,叫我小林就可以了。其实我那点事情,跟你们各位的丰功伟绩相比,实在是萤火之光了。”

      “说说吧,说出来让大家一起学习学习。”杨远清也说道,自从当了劳模,他说话也很有些官场艺术了。

      林振华道:“其实我真没做什么,我们公司就是一个做家电生产的企业。我们出的两种家电产品,出口欧美,创造了一些外汇。所以,我们省就把我评为劳模了。”

      “江南省,家电出口……你说的不会是汉华公司吧?”杨远清问道,他是商业系统的,对于这些事情远比其他人知道得更多。

      “不好意思,我正是汉华公司的。”

      “哎呀,原来你竟然是汉华公司的。你们公司的睡莲牌风扇,清荷牌洗衣机,在我们那边可都是抢手货啊。”杨远清肃然起敬,恨不得立马给林振华起一个国产乔布斯的名号了。

      “睡莲牌风扇,我也听说过。我爱人一直想买这个牌子都买不着呢。”曹树林插话道。

      “这个我倒是可以帮帮忙。”林振华连忙说道,“我们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还有点薄名,你们各位如果需要,我按出厂价给各位弄一两台应当没什么问题。”

      “嗯,这是肯定的。”吴荣祥道,“大家能够住一个屋,就是有缘分,以后可以互通有无。我们林场别的没有,搞点木材还是可以的。你们谁如果要打家具什么的,都跟我老吴联系,我给你们搞几方,都是好木料,价钱绝对便宜。”

      “那就这么说定了,我儿子快要结婚了,我正愁做家具的事情呢。”杨远清首先响应,大概觉得自己这样说不太合适,他又赶紧把林振华扯了进来:“小林也是刚结婚吧,家具做了没有?”

      “我还没结婚呢。”林振华道。

      “那有对象没有?要不要我给你介绍一个?我们四川的妹子非常漂亮的,而且特别能干,古人都说过的,少不入川哦。”杨远清还真有点推销员的专业水准,也不知道他们的商店是不是还兼营这样的业务。

      “哎,老吴,我倒是觉得你这个建议不错,不过,咱们不能只限于咱们一个房间里的关系。”林振华不动声色地说道,“你看,咱们这次各省来的劳模不少,大家互相都有一些资源,如果能够联系起来,以后咱们走到哪个省,都有个落脚的地方了。”

      “对啊!”吴荣祥果然被说动心了,“小林,你说怎么弄?我来联系。”

      林振华道:“这个其实也简单,咱们弄个通讯录,把大家伙的联系方法都登记下来,然后印刷成册,一人发一本。以后大家互相加强点联系啥的,慢慢地不就都熟悉了吗?”

      “我看行。”吴荣祥说道,“这么着,我去找找我认识的几个伙计,大家人多力量大,把各省劳模的联系方法都抄过来。至于印刷嘛……”

      “这事我包了。”林振华道,“我好歹也是一个小公司的经理,报销个印刷费啥的,还有点小权力。对了,以后你们几位如果到江南省去玩,在浔阳的食宿,我都能帮你们解决了。”

      吴荣祥还真有点劳模的样子,说干就干,立马就跑出去找他认识的人去了。林振华拾掇了一下,对杨远清和曹树林说道:“两位,我得出去一下,我还有个妹妹在北京,我得去看看她去。”

      “林经理快去吧。”两个人一起应道。

      看着林振华出了门,杨远清呵呵笑着对曹树林说道:“曹师傅,你没看出来吗,咱们这位小林经理,可真是一个人物啊。”

      “怎么呢?”曹树林诧异道。

      “其实,最想搞到这份名单的人,是林经理自己。他是搞企业的,走南闯北的机会多,多认识点人,对他有好处。可是,以他的身份,又不便于去张罗这件事,要不,让领导看到了,会觉得他有野心。他现在让老吴头去出面,老吴是个大老粗,谁也不会说什么。你看,林经理是不是很精明?”杨远清娓娓道来,把林振华的用意猜出了个七八分。

      “我倒觉得,他愿意这样做,对于大家也都有好处。”曹树林道,“我觉得林经理这个人,挺厚道的。南方人里,像他这样厚道的,不多见。”

      “呃……呵呵,呵呵。”杨远清尴尬地支吾着,四川好像在地理概念上也是得划为南方的。

      第215章 英模报告

      林振华来到华青大学南门口的时候,妹妹小芳正站在那里等着他。在小芳的身边,还有两个男生,也都是林振华认识的,分别是马杰和杜向阳。

      “林经理。”马杰规规矩矩地喊道。

      “林大哥。”这是杜向阳的称呼,林振华也忘了这小伙子是什么时候开始称自己为大哥的。

      林芳华则用抱怨的口吻说道:“哥,你怎么才来,我都等你半天了。”

      “不是说好六点的吗?”林振华看看手表,“还有半个多小时,我没迟到啊。”

      “快走吧,姚老师早就在等着你呢。”林芳华不耐烦地说道,她在这个哥哥面前一向是很蛮横的,林振华拿她也没辙。

      华青校园很大,三个人都骑了自行车来。马杰和杜向阳想载林振华,被林芳华给拦住了。她把自己的自行车交给林振华骑着,自己跳到后架上,亲亲热热地搂着哥哥的腰,对马杰和杜向阳扮着鬼脸。

      马杰和杜向阳互相交换了一个郁闷的眼神,老老实实地骑着车跟在后面。虽然他们明知道前面这俩人是亲兄妹,可是心里依然翻腾着各种羡慕嫉妒恨。如果那个骑车的男子是自己,该有多好啊。

      “小芳,我怎么觉得,你这两个师兄对你有点那啥呀。”林振华一边骑着车一边小声地对妹妹说道。

      林芳华不屑地说道:“我早就看出来了,这两个人据说还签了个竞争协定呢,说谁成就最高,就有资格追我。”

      “我晕,你就成了他们的奖品了。”林振华笑着说道。

      “我才不会呢,我可是机械系的圣女,谁看得上他们呀。”林芳华得意地说道。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俩小伙子都不错。马杰内秀一点,杜向阳貌似忠厚,其实心里挺有主见的。论能力,都是人尖子。”林振华点评道。

      林芳华嘿嘿笑着:“哥,我可知道你的意思。这两个人都在你们汉华公司实习了好几次,给你们干了不少活吧?你可不能拿你亲妹妹去当报酬哦。”

      “这不可能,我这个妹妹,千金不换的。”林振华信誓旦旦地说道。

      两个人正说着,迎面过来一辆自行车,车上的学生一眼看见林振华,便喊了起来:“林经理,演讲的地方改了,姚老师和金老师让我来通知你直接去大礼堂。”

      林振华认识他也是机械系的学生,不过具体叫什么名字就搞不清楚了。机械系的一百多学生,有七八成都到浔阳去实习过,所以都认识林振华。

      “为什么去大礼堂啊?”林振华问道。

      “我也不知道,是姚老师和金老师说的。”学生答道。

      几个人骑着车来到大礼堂前,姚鹤良和机械系的团委书记金亚东一齐迎了上来。林振华对姚鹤良恭恭敬敬地喊了一声“姚老师”,姚鹤良笑着一边和他握手一边说道:“小林,欢迎你啊,大家都在里面等着你呢。”

      林振华看看大礼堂的门,忐忑地说道:“姚老师,不是说只是跟咱们机械系的同学们聊一聊吗,怎么弄到大礼堂来了?”

      金亚东上前说道:“林经理,是这样的,我们一开始只借了一个大教室,想让你和咱们系的同学聊一聊。但后来,其他系的同学听说了这件事情,也希望过来旁听。结果一传十,十传百,一下子来了几百人。原来的教室装不下了,这才临时换到大礼堂的。你看,还有学生正赶过来呢。”

      “不会吧,我又不是英模报告团。”林振华汗流浃背地说道。

      原来,在得到林振华要以劳模的身份来北京参加国庆观礼时,金亚东便找姚鹤良商量,希望能够请林振华给全系的学生做一次报告,讲讲如何积极工作、献身四化。姚鹤良在电话里跟林振华一说,林振华就欣然答应下来了。他与机械系的学生都已经很熟了,而且当了几年经理之后,他对于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也完全没有心理障碍了。

      谁曾想,林振华的事迹在华青的学生中已经颇有一些影响,对他感兴趣的学生非常多。机械系的学生经常能够去浔阳出差,还能够拿到高额的奖学金,这些在华青大学都是被人羡慕得眼红的事情。因为这些事情,学生们听说了林振华的大名,随后又知道了他白手起家,创办起一家资产几千万的大企业的事迹,所有这些在校园里都是具有传奇色彩的。

      在那个年代,商业风还刚刚吹拂进校园,懵懂的学子们对于社会上的万元户、企业家都有着一种浓烈的兴趣。林振华的创业史,与时下的那些改革家们相比,丝毫也不逊色。最让人感兴趣的一点,还在于他是第一个与华青大学进行紧密合作的企业家,这在当年可真算是凤毛麟角哦。

      “走吧,你能行的。”金亚东拉着林振华,走进了大礼堂。

      “同学们,大家静一静,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今天的报告人,他就是江南省汉华实业公司的经理,江南省劳动模范,林振华同志。欢迎他给大家做报告!”金亚东一边介绍着,一边把林振华让到发言的位置。

      在礼节性的掌声中,林振华向满礼堂的学生们微微欠了一下身,然后走到摆着话筒的位子上坐下来,笑着说道:“同学们,大家晚上好,很高兴今天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在咱们这所富有传统的百年老校里和大家见面,交流。”

      “这个林振华,从小数学就不好,华青哪有一百年?”林芳华坐在下面听着哥哥瞎忽悠,不由得替他着急。

      “我叫林振华,正如刚才金老师介绍的那样,是江南省汉华实业公司的经理。我的学历很低,只有初中毕业,而且毕业证还是通过关系才拿到的。像大家很精通的傅利叶变换、牛顿迭代、勒贝格积分、希尔伯特空间、弗雷德霍姆算子、贝赛尔函数啥的,我统统都没听说过。”

      “哗……”场内的学生们疯狂地鼓起掌来了,同时一个个笑得前仰后合。

      机械系的学生们自然知道林振华的水平其实是很高的,在机械方面的造诣并不比他们这些华青的本科生差。其他系的学生不了解这些,原来还想象着林振华会是一个浑身铜臭、腹中草包的大老粗,现在听林振华像背绕口令一般地信口说出一串数学概念,大家不由得精神一振,对他的兴趣一下子又多了几分。

      林振华小小地显摆了一下之后,便言归正题,开始给学生们讲起汉华公司的创业史。他跟大家讲起了刘向海如何用普通机床开发出仿五轴的加工技术,孙长远如何为争一口气而放出赌命的豪言,讲到青工杨文勇了掌握进口机床而在两年内背下了5000单词,也讲起了郎冬为开发出一款世界一流的自行车而几乎献出了生命。

      从头到尾,他一直没有谈及自己的事迹,而是向大家介绍着一个又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和技术员,讲述他们为了振兴中国民族工业而付出的血汗和艰辛。

      学生们全都听呆了,一开始,他们还被林振华的幽默言语逗得哈哈大笑,但渐渐地,他们就沉浸在林振华所描绘的大场面之中,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林经理,请问,郎经理的病情怎么样了!”坐在前排的马杰迫不及待地打断了林振华的话,向他问道。他与郎冬一起工作了一年多,感情非常深。郎冬中毒的消息,他此时还是刚刚听说。

      “在我离开南都的时候,郎经理已经到了上海,住进了咱们海军部队的医院。我听陪同他去的同志打电话回来说,医院里的医生表示,郎经理的病是可以治愈的。”林振华回答道。

      “那就太好了。”马杰说道。既然已经站起来了,他也就索性转身向着大家,大声地说道:“同学们,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叫马杰,我就是林经理说的和郎经理一起开发热处理工艺的那个学生,我跟大家补充一下郎经理的事迹吧。”

      一名负责服务的学生迅速地把一支麦克风递到了马杰的手里,马杰举着麦克风,把郎冬如何为了照顾他们而独揽各种带毒作业的事情又原原本本地讲了一遍。讲到激动之处,他不由得流下了泪水,礼堂里的许多学生也纷纷泪湿了眼眶。

      “同学们,在和郎经理一起工作的时间里,我感受到了咱们工人师傅身上蕴含着的爱国热情,我也深深感觉到,基层需要我们的知识,而我们的知识,也只有和生产实践相结合,才能够最好地服务于国家。所以,我在此请求……”马杰说到这里,眼睛看着坐在台上的金亚东,递过去一个征询的眼神。

      金亚东向马杰做了个手势,示意他可以继续讲下去。马杰点点头,鼓起勇气说道:“我请求,毕业之后,把我分配到汉华实业公司工作,我要把我的知识,贡献给这些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哗!”掌声再次响了起来,这一次的掌声,比前两次都要热烈得多。一些热情的学生开始大声地对主席台上喊道:“林经理,我请求去你们公司工作,可以吗!”

      “林经理,我是学精密仪器的,你们是不是需要!”

      “林经理,我是汽车工程系的,你们有没有生产汽车的计划?”

      “……”

      林振华事先的确想过要利用这个机会来招揽人才,但他没有想到学生们的热情竟然会如此高涨。被这些青年学生的热情所感染,他只觉得自己的热血也沸腾起来。他站起身来,向着学生们大声地说道:“同学们,同学们!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我们汉华公司非常欢迎有志向的同学们加盟!各位同学如果有意向,在征得学校的同意之后,可以与我联系,我会给大家提供最好的实验条件,最宽松的科研制度,最好的创业平台!”

      第216章 招揽人才

      “马杰,你不会是跟我哥串通一气的吧?”报告会结束之后,众人陆陆续续地往外走,林芳华拉着马杰问道。

      马杰眼睛瞪得滚圆:“林芳华,你怎么能把我想得这么虚伪?”

      “你真的愿意去我哥公司里工作?”林芳华问道。

      “当然是真的。”马杰道,“我一听到郎经理病倒的消息,就产生了这个念头。我要把郎经理没有完成的事业给继承下去。”

      “可是,我哥公司只是个大集体企业,你知道吗?”

      马杰稍微沉了一下,然后表情严肃地说道:“我不在乎,我只知道,它是咱们中国的企业。而且,我相信林经理的魄力,不会比任何一家国营企业的领导差。”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05 10:3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