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工业民科_校对版by:好闲》-第2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时间,转眼到了五月。

        这天上完了英语课,林强生拿起笔和本,对着陈瑶说道:“瑶瑶,今天厂里的生产线落成,我要回去参加典礼。你帮我记笔记啊,拜托了!”

        陈瑶哼了一声,嘟起了嘴巴,说道:“每次都这样,找各种理由旷课,你能不能不这样啊,在学校好好上课!”

        林强生上课也就三分钟热度,让他呆在学校没完没了的学些陈旧的知识,那真是太难为他了!

        林强生笑着说道:“这次真是生产线落成,不骗你!我回去了,拜拜!”

        陈瑶转过头去不理他,等了一会,回头发现林强生真的走了,这才郁闷的跺了跺脚。

        “真是个大无赖!”

        “瑶瑶,生谁的气呢?”一位班里的大姐姐走过来,抱着陈瑶的肩膀,逗趣地说道。

        陈瑶在班里是年龄最小的女生,可以说是全班级的掌上明珠,小公主!所有人都十分爱护这位小妹妹。

        陈瑶嘟着小嘴,脸蛋鼓鼓的,现在的样子非常可爱。

        “呵,林强生又跑了!没关系,等他来了,你不理他,看他急不急。”

        一帮大姐姐们,纷纷走了过来关心陈瑶,互相笑闹着。

      第37章 汽车厂落成

        林强生开着车回了工厂,远远望去汽车厂焕然一新的大门外,站满了迎接领导的人群。大门两边,一列列红旗迎风飘扬、一万响的鞭炮,被长长的竹竿挑起、还有锣鼓队,布置在两边伴奏。

        所有的一切都准备好了,就等着领导来检阅!

        锣鼓队的队长,向厂门前的大道上远远看去,一辆崭新的红色吉普车行驶了过来,他立刻兴奋了起来。

        锣鼓队队长跑到门前,招呼着众人,大声的喊叫道:“快,快!招呼起来,招呼起来!唢呐,预备……开始!”

        锣鼓队的乐手们,马上热闹的伴奏了起来。

        首先是,唢呐开吹,然后大鼓敲响,再就是大锣:“嘀嘀啦啦嘀啦啦、咚咚啷咚,咚咚咚、歘歘,歘歘,歘歘歘……”

        大门前的现场,立刻热闹了起来。

        鞭炮队没搞清楚状况,有人马上奔过去找火头,马上就要开始跟着乐点,点炮了!

        林向荣老远看了一眼,看出好像是自己儿子的车。他再仔细一瞅,还真是自己儿子开的那辆红色牧马人。

        这辆牧马人平时被林强生用着,接送一下学校、单位的专家教授。

        林向荣连忙大声地喊道:“停停,别点,别点,鞭炮别点!锣鼓别敲了!那是我儿子!”

        有的师傅们也看见了是林强生开的车回来了,连忙向鞭炮队锣鼓队,大声的喊叫阻止。

        鞭炮队的小年轻被拉住,好悬让他们把火线点着。

        锣鼓队也停了起来,锣鼓队长看着驶进的吉普车,一时懵了。

        林强生驶近了厂门,看到大家都被自己搞迷糊了,一时开心的哈哈大笑,他边笑边打开车门走下汽车,向众人大力的挥手,学着特殊的腔调,叫道:“同志们,好!”

        “哈哈……”厂门口的人们被林强生逗得都笑出了声。

        郑永民和常远庭两人,看着厂门前热闹喜庆的情景,也发自内心的笑了。

        二人多少次幻想工厂有一天落成,设备都被按放在车间里,工人们天天喜庆的来工作,生产出一辆辆崭新的轿车。

        这一天,终于马上就要来到了!

        林向荣没好气的上前和林强生说道:“行了,别逗乐子了,闹笑话!赶紧把车子开进厂里,一会省市的领导就该到了!”

        “哎!”林强生笑嘻嘻的叫了一声,上车后一脚油门,汽车驶进了工厂。

        将近10点钟,大道上驶来了一列车队,其中有七八辆轿车、几辆吉普车,加在一起排了老长的车队。

        这个规模,铁定是领导们来了。锣鼓队队长,特意请示了郑常二人,确定之后锣鼓再次被敲了起来。

        车队慢慢的停在了厂门口,领导们纷纷下了汽车。

        “噼里啪啦……”一万响的鞭炮被点响。五六百名工人,穿着洗的干干净净的蓝色工作服,热烈欢呼领导们的莅临检阅。

        江岸汽车厂的大门口,一时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彩旗招展,人山人海!

        杨书记左手边,走着林向荣生产厂长、常远庭厂长、郑永民主任,右手边走着工业局的秦祁东局长,然后是哈市市委书记李建白,还有其他的省市领导同志。

        杨书记刚刚担任省内第一书记职务,兼省长工作,尤其杨书记本人还是工业方面的出身,对工业建设情有独钟。而且为人心态好,懂得与时俱进,在多次场合下提出工业要搞现代化,要和国外学习,努力发展新技术,用于实际生产当中。

        参观的一行人来到发动机铸造车间,现在的发动机缸体、已经可以实现连续生产。汽车厂上马了两台5吨水冷冲天炉,保证了浇筑铁液的持续性。

        林向荣介绍道:“杨书记,这里是缸体浇筑车间,您看我们厂已经实现了缸体连续生产。我们厂的设计人员,设计出了这两排国内唯一的半自动化缸体浇筑机生产线。您在外面是很难看到缸体浇筑过程的,我们通过观察口来观察整个过程。这样不但保证了人员的安全性,还避免了一些意外的干扰。”

        “各位领导,我们厂的浇注机生产线,基本实现了电气控制。工人只需按按钮,机械设备就会实现浇筑缸体的工作。”

        杨书记感兴趣的左瞧右瞧,果然在外部看不到浇筑过程,他兴致盎然地问道:“你们这每台浇注机,是不是还要人来盯着?浇筑时间,控制在多少秒啊?”

        林向荣想了一下,看了看众人,心情稍微紧张忐忑地说道:“我们每台浇注机,还是要靠人工实现半自动化的。每台机器,现在都要有人在旁协助生产。浇筑缸体的时间,现在已经可以控制在3分钟~5分钟以内。”

        紧接着他又解释道:“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实现在秒上控制浇筑时间,但我们接下来会努力研究出真正的全自动化浇注机,能够控制温度、力度、稳定、浇筑时间少的浇注机!”

        杨书记、秦祁东局长、李建白书记和在场的众人都笑了笑。

        杨书记打趣地说道:“恩,这很好嘛!3~5分钟的浇筑时间,也是很大的进步!不错,你们的努力,我们大家都看到了!”

        林向荣暗暗捏了把汗,还好杨书记没有提出什么不切实际的苛刻要求,还肯定了汽车厂的努力成果,这样就算不错了吧。

        领导们陆续参观了整个工厂。看到工人们穿着干净的工作服,操作着各种零件加工设备,众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市里的李建白书记,笑着说道:“想不到咱们省内的同志,悄悄的干起了好大事业!你们是怎么做到的?这快赶得上国家支持的事业了吧?”李建白老书记摇了摇头,表示对江岸汽车厂的出现很不可思议。

        郑常二人笑着看向林向荣,林向荣语气略带骄傲矜持地说道:“这都是我们厂全体人员,努力的成果!”

        常远庭笑着说道:“厂里大有人才在,只要努力去发现!”

        众人都被他的顺口溜,逗得笑了出来。谁不知道有人才,但是什么人才能做到这种程度?!

        大工业分工合作,每个流水线上的工人共同组成了一个整体,一个人只负责一项零件加工任务。这让只经过短暂培训的众多新工人们,操作起来很容易上手。

        杨书记等人看了车身板材锻压车间,更加欣喜的看到,这里居然实现了立体式半自动化,这个车间和车体装配车间相连。车间架设有横梁,上面安装了轨道,机械手抓住加工好的车壳毛坯调运到其他工位。

        锻造好的车身板材,直接在线上被各种人工机械、焊接设备加工,铣销、点焊等等可移动的机械设备,被工人们随手抓住,在固定的车身点位上进行加工生产,这些工具成了人工的半自动化设备。

        这条生产线设计的非常有创意,林强生和安永等人,琢磨着自动化现在搞不出来,缺乏软件程序方面的人才,他们想着那就先来个人工干预的,于是人工半自动化生产线就这样形成了。

        杨书记饶有兴致的观看车身加工,只见一架架空车身毛坯经过生产线上的工人加工后,由轨道慢慢向组装车间送去。

        “这个好!灵活方便,充分调动了工人们的积极性,同时又结合了国内实际!”杨书记点点头,笑了。

        在汽车组装装配车间,王大明师傅也在这里。如今厂子里不再需要钣金师傅们敲车身了。厂子的几位负责人考虑到钣金师傅们心思都比较细腻,又因为长时间的噪音伤害,耳朵都有些毛病,就把他们都安排来了组装车间。

        王大明等师傅和他们带的徒弟们,欣然接受厂里的安排,欢天喜地的来到组装车间工作。

        轿车从组装车间被他们亲手装配出来,无疑使他们非常有成就感。这个车间的工人,挑的都是心思细腻,干活细致的工人,他们全厂待遇最好,而且这里女性员工极其的多。他们从而,惹得了全厂的年轻工人们心中的羡慕嫉妒恨。

        好的汽车装配工艺,是轿车生产的关键因素,林强生知道很多前世的工厂之所以什么都不差,最后装出来的产品却档次很低,这就是工厂的装配工艺不过关。欧美人、日本人,可以把车型、技术专利等东西都卖你,但是人家不卖自己的看家绝活和这份几十年来总结出的手艺工艺。国内的轿车厂在这方面缺乏认识,不重视装配工艺,吃了很多教训,最后在市场上吃大亏,被落了个差名声,怎么改变也不行!林强生反复向厂子领导,强调装配工艺的重要性。厂领导也支持了他,放手让他去干,所以组装车间的建设中充满了林强生意志!

        领导们一圈参观下来,众人都感到非常满意。杨书记等人不住的点头,高兴的心情溢于言表。

        林向荣说道:“据我们预计,每年江岸汽车制造厂能够生产8万辆轿车,将近9万辆。如果生产材料充足的话,工厂可以满负荷生产;再有工人的加工熟练度提高,更可以生产超过15万辆轿车。全年轿车生产量,能往上翻上一倍!我们很有信心做到!”

        杨书记笑着惊讶地问道:“哦?你们厂里有这么大的信心?!”

        林向荣看了看郑永民、常远庭二人,三人眼神坚定,异口同声地说道:“我们有信心!”

        常远庭铿锵有力地说道:“只要省里支持我们厂的发展,我们绝对能把轿车生产规模翻一番!”

        杨书记笑着点了点头,他向秦祁东看去。秦祁东连忙表态地说道:“请杨书记放心,我们工业局一定联系省内各大单位,给予江岸汽车制造厂全力的支持!”

        杨书记听了之后,重重的点了点头,对着林向荣和常远庭、郑永民三人,说道:“嗯,我本人也表个态!我代表省委省政府,一定支持你们厂的生产工作!”

        杨书记继续笑着说道:“只要你们厂的生产能够上得去,省里一定不会拖了你们厂的后腿!”

        众位领导,听到杨书记这句类似玩笑话的表态,都轻轻的笑了笑。这样的支持,不可谓不大!省里第一人这么表态,以后谁还能不支持汽车厂!

        郑常林三人互相看了看,都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到了激动、感激等等诸般情绪。的确,这样的承诺,对江岸汽车厂来说,足够了!对工人们来说,足够了!还想要什么!

        “杨书记,您要不要跟工人们说说话?”郑永民全程只是陪同,说话的时候很少。此时这位将近70岁的老人家主动上前,向杨书记问道。

        杨书记比郑永民还年轻,他连忙双手握住郑永民的手,笑着说道:“郑主任,你可比我岁数还大,可不行这么客气啊!讲话就不必了,不要影响工人们的生产工作!这样就挺好,挺好!”

        郑永民岁数大了,这也是他不凑上来的原因。听到杨书记这样说,笑着点了点头。

      第38章 保持

        领导们走了,工人们都轻轻地松了口气。原本像样的生产线,立刻变回了原形。

        原来,工人们知道大领导来参观。他们在领导来的时候,极力的表现。这些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都是做给大领导们看的。这样的样子货,是持续不了多久的。这些新招进工厂的工人们,还没学会长时间集中精神,还没学会在流水生产线上默默的工作。

        如今的工人太调皮了,他们大部分的年龄在二十五~六岁左右,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这个年龄段的工人,想的事也多,同时又都经历了动荡不安的青少年时期,然后又在广大农村斗天斗地,怎么可能服管教!他们,一点也不像新时期成长起来的新型工人那么听话!

        各个车间里的班组长,都是原汽修厂的老人。只有这样的工人,才值得领导班子委托信任。这些班组长来回奔波在生产线上,大声的对着新工人们吼叫着:“集中精神,别溜号!领导们走了,咱们也要认真工作,把自己的任务做好,别留给别人!”

        林向荣这时在门口,也暗自抹了把汗,心里想道:“差点掉链子了!没想到杨书记问的几个问题,都问到了点上,一切以数据为考量。自己还缺少锻炼,对这些生产数据没有做到滚瓜烂熟的程度。”

        林强生走到父亲的身边,笑着说道:“爸,您真棒!这下子,您可在省市领导们心中有印象了。您在咱们省内的工业企业当中,也有了一号!”

        林向荣听到儿子的话后,脸色好看了一些。他没好气的瞅了一眼林强生,训斥地说道:“我是为了出名的吗?!”

        虽然语气严厉,但林向荣脸上的表情,怎么也藏不住那份喜悦!

        林强生笑了笑,他看着一辆辆轿车被拖运到厂外的空地上,然后又被买家直接提着汽油桶灌满油箱开走。

        林强生看着这些买家,感觉特别奇怪他们的行为!买家们居然能蹲守在汽车厂外。每一辆轿车出厂,都能让这帮人兴奋一阵子。有些人会立刻拿着票子奔过去领车。

        厂里的业务员,直接在厂门口办公,买家一手交票,一手领车。

        业务组的人就是大手笔,一串串的轿车钥匙被拎到厂门口,等着他们的主人。

        买主们的购车款早就打到汽车厂的银行账户上了,如今这只是车厂在兑现早半年前的订单。

        林向荣在装配车间找到了郑永民、常远庭二人。

        常远庭看见林向荣和林强生父子走了过来,他指着新下线的轿车,自豪地说道:“向荣,这大车真好!这个尺寸,坐进去比原来敞亮多了!强生改的可以。这以后工厂会全面生产这种新车,你要抓紧工人的培养,让他们尽快的能熟练加工零部件。我们的轿车订单很多啊!可以说,咱们厂出产的轿车,始终是供不应求的状态。现在出厂一辆轿车,就卖出一辆,生产量赶不上订单量!我们等不起啊!”

        郑永民也笑着看了过来,老头咳嗽了一声,说道:“别急,咱们还是要保证出厂的轿车没有问题的!要既抓速度建设,又抓质量建设!”

        林向荣笑着大声地说道:“两位老领导,你们放心吧!工人们一定会很快熟练起来的。我们生产班子,要在厂里搞一场全面的生产学习活动,充分发扬工人们的主人翁精神!工厂就是工人们的家,工厂好了,工人们才会更好!”

        常远庭和郑永民纷纷点头,常远庭说道:“好,向荣你抓工厂管理,我们放心。”

        他看了一眼郑永民,对着林向荣小声地说道:“老郑的身体状况不太好,我打算让他去医院全面检查检查,看看身体。以后厂子的生产管理,可都要看你的了!”

        郑永民看着两人,眼睛里闪过一丝淡淡的忧伤。工厂眼看就要大发展了,结果他的身体却不行了。

        郑永民暗自叹了口气,笑着对两人说道:“我看强生不错,干工作也很细致,又是个大学生。你们好好培养培养他,他以后有什么意见,要是对的,就按强生的意思办!”

        林向荣看了一眼林强生,点了点头。让自己听从儿子的意见,林向荣虽然感觉别扭,但是老主任的话,还是不要现在就反驳的好。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0 22: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