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梁海平看着梁远少有的露出少年人常有的兴高采烈的样子,也笑着说道:“部里把25s型车底的转向架命名为2o6s转向架。”
“部里好大的野心啊。”梁远脱口而出。
在中国铁路的转向架前期的命名史上,第一个数字是区别国际联运型车底还是国内自用型车底,1是国际联运型,用来跑国际线路的车底,像北平至莫斯科的火车就在此列,2则是国内自用型车底。
转向架后两位则代表着度,oo代表构造度1oo公里,o1代表构造度11o公里,像1o2型转向架就表示用于国际联运的。构造度12o公里的列车转向架。
铁道部把25s型车底的转向架命名为2o6s,明显是把这个转向架当成国内自用型,构造度16o公里的转向架使用了。
看着梁海平疑惑的表情,梁远把铁道部命名代号的习惯解释了一遍,然后说道:“小叔。看来部里对我们期望甚高啊,16o公里可是准高铁路了。”
梁海平点了点头说道:“部里提出我们向长春客车厂转让2o6s型转向架的所有技术,代培长春客车厂派出的技术人员。”
“部里想换掉长客的2o4p转向架”梁远问道。
看着梁海平点了点头,梁远的大脑飞快的运转着,铁道部大概已经被2o4p转向架折腾的不厌其烦,2o4p转向架的主要毛病还是设计缺陷导致的结构强度不足。以国内百分之三百的员率来说,娇柔的2o4p转向架【创建和谐家园】已经是家常便饭。
面对找上门的长客,英国人一句使用不当就把自身责任推脱的干干净净,对长客提出的加强2o4p转向架强度的要求,喊出了2ooo万的天价设计费用的,同时还不保证员条件下的产品品质。
东北机车厂的25s型车底一鸣惊人,对和英国人扯皮扯了一年多的铁道部来说不亚于指路明灯,双层车厢的转向架怎么都会比单层的结实许多,要知道在环线做实验时,车底都是加装沙袋来模拟满载时的情况进行测试的,因此铁道部对2o6s转向架的性能肯定是心中有数。
为了安东北机车厂的心,铁道部还特意明确了东北机车厂在部里的位置,双层客车的研中心,当然唯一两个字也是双方心知肚明,只是不好宣之于口罢了。
部里的算盘还真是惠而不费啊,只是动动嘴巴自己就得屁颠屁颠的把辛苦搞来的成果双手奉上,至于技术转让费什么的梁远是想都没敢想的。部里搞明白2o6s转向架的技术之后,肯定会在其余七大车厂大规模推广,相当于不花一分钱,把中国铁路的转向架水准提高到准高时代,老油条们果然都是铁公鸡,岂止是一毛不拔,根本是拿砂纸都蹭不下来锈。
不过花了8ooo万搞了张铁路车辆设备生产商的许可证也算物有所值,作为全国唯一的双层客车制造企业,只要东北机车厂夹好尾巴,学会做人,这个细分市场算是垄断定了。
只要梁远不疯胡搞,占据着天时、地利优势的双层客车,在高铁时代来临之前,拿下国内三分之一的客运车辆份额应该是很有把握的,这事还真说不好到底是谁占了便宜。
“小叔,还算公平,这颗炮弹倒是不用吐出去了。”梁远假惺惺的说道
未来上百亿的利润被圈进自家的责任田,梁远心情大好,笑吟吟的问道:“小叔,243型电力机头又是怎么扯进来的?”
梁海平苦笑了一下说道:“243型电力机车通过环线检测了。”
梁远先是愣了一下,继而反应了过来,轻轻“哦”了一声,等着梁海平继续说。
“小远,你一点都不意外?”梁海平满脸意外的问道。
有什么意外的,一个面对十多亿愤怒的国民,能不咸不淡的说出“反正我是信了”的部门,无论干出什么都不会让梁远感到意外的。
要不是铁道部忌讳着东北机车厂的军队背景,要不是因为2o4p转向架国产化失败,使铁道部认识到自身在技术上的短板,继而指望从东北机车厂的民主德国专家处学到转向架的设计精髓,要不是梁远把243型电力机车的技术转让搞得让外界如看天书,铁道部早就直接下个通知,然后大摇大摆的来东北机车厂拉机头和技术图纸了。
铁路部门可是国家明文规定的,实行半军事化垂直管理的行业,区区一家集体企业真当自己是盘大餐不成,别管合不合理,涉及到军事制度可不是开玩笑的。
梁海平看着梁远一脸淡定的表情叹了口气继续说道:“部里说有个值班员没看到我们暂停实验的申请,环线电气化系统修复之后,就直接把243型电力机车的环线测验给直接做了。”
还好,好歹是正式值班员,不是临时工,眼下的铁道部还是讲点道理的,梁远不着调的想着。
难怪两个大佬千里迢迢的来盛京给刘长河捧场,根本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想想昨天刘长河装得可真像,还问小叔这边电力机头为什么不做环线测试了,这些老家伙果然没一个好相与的,要不是自己把243型电力机头的技术转让搞得复杂无比,怕是早就被部里拉出去“共产”了。
梁远在后座做直了身子,揉了揉脸颊说道:“小叔,详细说说,我看看这回部里的大佬又扔过来一颗什么样的糖衣炮弹”
ps:节操满满_(未完待续。。)
{飘天文学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第97章 逆历史潮流而动
“部里说了,算是欠我们个人情”梁海平张口就把梁远震翻了。
这算什么,耍流氓么,铁道部这是开挂啊,哪有直挺挺的扔个炮弹过来的,糖衣呢,梁远心中大喊着,破坏规则啊。
梁海平满意的看着梁远目瞪口呆的模样,自己这个侄子露出这种表情可实属罕见,现在不多看几眼,下次想看不知道要隔多久呢。
不对,这事情铁道部的优势绝对没达到碾压的地步,东北机车厂可不是纯洁的小白兔,逼急了撕毁和民主德国签署的投资协议,事情就大条了,那时候可不是铁道部能独自搞定的了,出自己掌握的事情,大佬们是绝对不会冒风险的。
看着梁海平面带笑意的看着自己,梁远就知道被自己的小叔骗了,梁远翻了个白眼,用手支着额头,只能无奈的叹了口气,这大半年自己唬了小叔无数次,总不能不让人家报复吧。
梁海平看着梁远翻了个白眼,然后露出无奈笑容,就知道梁远回过味了,笑着说道:“也让你体验体验,小叔这半年是怎么熬过来。”
“不过欠个人情到是真的,小远选择的机头果然靠谱,243型机头也是一次性通过了环线测试。”梁海平笑吟吟的说道。
243型电力机车不愧为全球稳定性最好的机车之一,铁道部就地取材,直接挂上3节还在环线测试场的25s型车底,hua了一天就把整个检测项目都验完了,有25s型车底的例子在,铁道部采用轮换乘务组的方式,歇人不歇车,整个检测一气呵成,一口气跑了两千多公里,等到环线检测结束243型电力机头只累计了类似于散热格栅螺丝松脱、部分仪表还需进行精确校验等9项c类故障。
听梁海平说完环线检测的情况,梁远嘿嘿一笑,在社会主义阵营存在的半个世纪里,所搞出的精华工业产品也就十多项,都是后世经过三十余年时间,在大浪淘沙中检验出来的,当然靠谱的厉害。
“欠个人情。”梁远咂了咂嘴巴继续说道:“这东西可能是无价的,更有可能的是廉价,和这些中老年打交道真是劳心累神,一句准话都没有,部里欠的人情有啥用,又不是私人的,这根本就是我代表全国人民感谢你的委婉说法嘛。”
“不过部里把姿态放得这么低,可真少有。”梁远有些疑惑的说道。
梁远和梁海平不知道的是,243型电力机车通过测试后,表面上铁道部风平浪静,甚至连个新闻短讯都没有,实质上在有资格知道此事的人群中,早已经暗流汹涌。
在八十年代,纸面上真正投入营运的中国铁路第一,是大跃_进时期生产的东方红1型内燃机车,最高时14o公里/小时,单机最大功率91o马力,后期改型单机最大功率提高至1o5o马力,最高时降至12o公里/小时。
除了大跃_进时期生产的74台东方红1型机车,标注着14o公里的时之外,中国铁路再无牵引度高于12o公里的机头存在,243型电力机车是在牵引了三节模拟满载的25s型车底的情况下,轻松突破14o公里这个时关口的。
243型机头环线实验结束当天,研了ss系列电力机车的株洲电力机车厂,就给铁道部展计划司装备处打了电话,提出将243型电力机车国产化项目迁移至株洲,利用株洲电力机车厂在电力机车研上多年积累的经验,早日完成国产化工作。
展规划司装备处对株洲厂的意见十分支持,在起草正式文件之前,装备处给东北机车厂打电话,了解243型机头情况时却意外被告知,243型电力机车根本不归东北机车厂管,而是归本溪车务段第三多种经营办管理,多经办负责掏钱,东北机车厂只负责按图纸进行国产化工作,其余一概不知。
有些迷糊的铁道部装备处又把电话打到多经办,多经办的业务重点在绥芬河,本溪地区的工作基本都是些后勤支援类工作,梁海平为了自己方便,就把多经办和机车管后勤的供应科合并到一个办公室,把多经办的一些杂务都交给了周恒的未婚妻付娟管理。
偶尔梁海平请身边工作人员吃饭时,也有人问起243型机车的用途,将来厂子会不会生产,机车厂这些年一直没活干,因此职工对生产上的事情都很上心。
梁海平也一直没搞清梁远到底想拿这台机车做什么,只是知道梁远打算拿243机头做平台,对职工的问题梁海平向来实话实说,直接告知引进243型机车主要是为了借鉴民主德国的技术,未来机车厂不会批量生产,最多也就是生产几台做实验用。
因此付娟知道车厂根本没有规模生产243型机头的意思。当付娟接到电话,听说铁道部装备处想要批量生产243型机车,一问不是梁海平下的指令,付娟直接就给回绝了,告诉装备处说这东西是我们做科研用的,压根就没有批量生产上线营运的打算。
得到这么个意外的结果,装备处有些傻眼,东北机车厂已经**出去很多年,这些年部里根本就没关注过这家企业,可以说是半点影响力全无,加上大包干后站段的**性大增,车厂机头不申请上线营运,装备处就拿捏不着车厂,只能干瞪眼。
趟地雷的炮灰受挫,展规划司自然不能坐视不理,动用关系一查才现243型机车和铁路系统还真没什么瓜葛,多经办虽然挂着铁路企业的名头,却和部队的往来十分密切,主业居然是在绥芬河搞外贸。
这不是撑得么,一个搞外贸的企业联合一家差点破产的机车厂研究电力机车,然后还没打算上线营运,这事情像正常人干的么。
等从外经贸部找到多经办和民主德国签署的一揽子机车转让协议的副本,铁道部展规划司也没辙了,一年投四个亿在民主德国开办一系列购物中心,还允许民主德国用本国货币购物,不管这家企业是不是找死,涉及到这种层次已经不是一个司局能搞定的了。
最后,株洲电力机车厂的请求,连同展规划司找到的一系列材料送到了副部长刘智高手中。
在高级别官员眼中,事物违反常理的程度,和权势的大小绝对是成正比的。级别到了刘智高这种程度,很多事情也是心知肚明,前些时部队搞了好几趟专列,把价值几个亿的生产设备拉到东北机车厂,这里边的水不知道得有多深呢,87年部队可是允许经商的。
不能来硬的就只能来软的了,刘智高本身也对243型机车十分看好,14o公里的时已经摸到高铁路的门槛了,谁能领头在高铁路上取得突破,可以说铁道部部长就到手了三分之二,286可是在很多场合说过日本的新干线“像风一样快,这个我们也可以有的。”
最终刘智高找到对243机头兴趣同样浓厚的总师赵铁民,两个人通过刘长河对东北机车厂出了试探信号,没想到的是东北机车厂转眼就和盛京路局沆瀣一气搅和在了一起,用一个25s车底的租赁计划,把盛京路局变成了一个战壕的战友。
原来的机车厂就够扎手的了,这回又和盛京路局勾搭在了一起,无奈的刘智高和赵铁民只好亲自出头,争取抢在部里其他势力的前边和东北机车厂达成共识。
梁海平和梁远哪知道背后这一系列曲折的事情,梁海平听梁远完牢骚笑着说道:“部里也不是一点好处没给,我不是和刘长河提过技术力量不足么,部里在今后的大学生分配上会对我们进行倾斜。”
87年的大学生还是计划分配的时代,没铁道部允许,梁远想通过正规渠道补充高素质员工根本就不可能。
“这个还不错。”梁远笑着点了点头。
消化完民主德国的技术之后,真正靠自身开始研高列车时,靠东北机车厂眼下的技术力量根本就是在开玩笑。至少要补充上千高素质员工,在找好带头人,才有可能使研团队运转起来。这种规模的人才补充,铁道部是必须经过的环节。
“不会就这一个吧?”
“部里问车厂将来的展规划侧重在哪个方面?部里会在政策上给予倾斜”
梁远梁海平这么说,意识到铁道部这回算是大出血了,像原本的东北机车厂,成都机车厂这些工厂的败落都和铁道部集中扶植的政策有关。
六、七十年代的大规模备战备荒建设之后,全国的铁路车辆厂至少也有上百家(铁路车辆厂可随时转产坦克什么),经过铁道部一番重点扶植,优化组合之后,步入新世纪时,最终存活下来的只有七家,铁道部这么说,就是打算扶植东北机车厂,使铁路车辆供应商从七大变成八大。
不过这个对于梁远来说还真是个烦恼,重点扶植就意味着要被部里渗透,对于心怀鬼胎的梁远来说,这会给以后的挖墙角工作增加无数难度,将来搞定部队一家梁远还有些把握,若是铁道部在参合进来,东北机车厂梁远就不用再打主意了。
“这真是个幸福的烦恼啊,要不我们不要扶植,直接把机头上交好了。”梁远抓了抓头说道。
简单粗暴的拒绝是最无脑的选择,刘智高、赵铁民承诺这个,肯定是想把东北机车厂拉近自己的阵营,铁道部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充斥着多种线路之争,从政治上讲分改革派、保守派、技术上分内燃派、电力派,未来还会多出轮轨派和磁悬浮派,经营上分垄断派、开放派,管理上分集权派和承包派……。
东北机车厂虽然抱上了盛京路局的大腿,可路局的车辆总有换完的一天,东北机车厂早晚得走出去,这时候部里高层的支持就比较重要了。特别是梁远打算把触角深入到高铁路领域,以中国的国情,没有铁道部高层支持简直是无法想象的,否则一个动力集中牵引还是动力分散牵引的争论,就够梁远忙活几年的了。
梁海平想了想,明白了梁远的意思,却没说话,只是笑吟吟的看着梁远想办法。
梁远看着梁海平面带笑意,轻松无比的看着自己,抱怨着说道:“小叔,我可不是机车厂的厂长,总不能我一个人想办法嘛。”
“我可没惦记着把某样东西搬回自己家去,要不小远回家问问你爸,看看这事怎么处理?”梁海平火上浇油的说道。
这消息要是被老梁同志知道了,梁远还谋划个屁,对于梁江平来说,铁道部把东北机车厂直辖了,就相当于车厂重新恢复往日的荣光,这个结果是在美妙不过的了。
梁远一想到这个糟糕的后果连忙说道:“小叔,以后无论如何都不能让老梁同志代表车厂去部里了,我爸要是知道了这个消息,明儿就会打报告让部里恢复直辖的,就算部队那边有些疑虑,我爸也肯定会找宁叔摆平的,这简直太可怕了。”
“好不容易把厂子折腾上正轨了,在交给部里那些王八蛋,不出五年厂子还得半死不活的,到时候小叔你还得翻出军大衣去干押运啊,小周叔叔你说是吧?”梁远还没忘拉拢一直给老梁同志当司机的周恒。
车厂的职工对部里的怨气一直都很大,老一辈职工更是亲眼看着铁道部逐步收缩投资与扶植力度,一步步把厂子逼到破产边缘的,对于普通职工来说大方向的产业调整干自己屁事,踹了自己谋生饭碗到是真的。
周恒心有戚戚的点了点头说道:“小娟不止一次和我说,最好就是梁厂长一直当厂长,把厂子彻底**出去,否则上边心血来潮,再来一次分家什么的,最后倒霉的还是我们这些普通职工。”
大部分人都是最普通的经济动物,通过几次薪酬调整之后,厂子的风言风语早已消失无踪,与车厂同城的两大钢企,一线职工的工资基本在5o元/月,而车厂做环卫保洁的都能开到6o元/月,数着实打实到手的票子,职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恍若又恢复了五十年代央企大厂的气派。
前些时梁江平还说过笑话,车厂职工去工农路买菜,摊主都是直接拿最好的,然后加个五分一毛的卖掉,搞得穿着同样路服的车务段全民职工怨声载道,然后有人去找梁江平提意见,认为车厂职工扰乱物价,希望段里能出头治理。
现在梁海平在车厂的地位如日中天,车厂职工最怕的就是段里不守信用,把梁海平撵下台,把企业重新收回段里管辖,到时候开着和全民一样的工资,那可就亏大了。
“不要装出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了。”梁海平说道“小叔才不相信你不舍得243型电力机车呢,赶紧说说你的鬼主意,连小叔都瞒了这么久。”
虽然梁远和梁海平说了无数次这台机车是未来什么的,从实际的态度来说,梁远对243型电力机车还真没怎么上心,电力机车的构造远比25s型双层客车复杂,很多机车部件都是从民主德国进口的散件。
第一台243型电力机头除了转向架、轮对、机车骨架、外壳这几样国产化了,剩下的电气设备、动力系统等部分都是组装的原厂散件,梁远除了关注一下243型机头的空气弹簧,和那套不太成熟的机车多单元微机控制系统的国产化进度,对余下的部分根本就是不闻不问,梁海平早就猜到了梁远另有谋划。
“小叔,不是我瞒着你,而是我还没想好到底选择哪个阵营?”梁远有些愁眉苦脸的说道。
“小叔应该知道铁路牵引机车现在分为三大类,蒸汽,内燃,电力,蒸汽是注定被淘汰的,这个我们可以忽略掉,剩下的就只有内燃和电力了”
“早就现你对243机头不上心,小远打算以后搞内燃机车?”梁海平问道。
梁远摇了摇头。
“那是引进你说的那个西德的12o型电力机车?”
梁远还是摇头,看着梁海平疑惑的表情,叹了口气说道:“其实在内燃和电力之外,还有一种动力的机头也曾经蓬勃展过。”
在五、六十年代,石油化工行业还没明石油裂化工艺,当时廉价的重油类似于炼油厂的废弃物,而燃气轮机向来以燃料适应性极强而著称,因此,当时的燃气轮火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蓬勃展。
在那个年代,美国生产出了世界上单机输出功率最大的铁路机车,输出85oo马力的联合太平洋铁路燃气轮机车,可以单机牵引12ooo吨的重载编组。法国研出了tgvoo1型高燃气轮动车组,采用五辆编组时,最高时高达318公里/小时。
虽然当时的燃气轮机车在客、货两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机车动力都采用了简单循环的开式燃气轮机组,燃机的热效率都在25以下,只是依仗燃料价格低廉,才在机车动力上获得了立足之地。
等到六十年代后期石油化工行业明了裂解工艺,可以在重油中提取汽油之后,燃气轮机车的燃料价格逐年上升。
失去燃料成本优势之后,燃气轮机车的高噪音,排放高温尾气,低负荷运转时燃油效率低下等弱点暴露无遗,使得燃气轮机车迅的销声匿迹。步入七十年代之后,铁路机车的动力系统又恢复了内燃、电力双雄鼎力的情况。
梁海平明显在机头上下过功夫,听到梁远提及燃气轮机车连连摇头说道:“大同机车厂曾经搞过两台燃气轮机车,长征1,2号,后来一台爆炸,一台烧毁,那东西根本就不适合做铁路机车动力,小远,你这根本就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啊。”!~!
{飘天文学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第98章 另辟蹊径
用生不逢时或壮志未酬来形容燃气轮机车是在合适不过的了,在五、六十年代外部环境适合燃气轮机车展时,燃气轮机自身技术短板严重,只能靠低廉的燃料费同内燃和电力竞争,当低成本的优势不在之后,只能黯然退出铁路车辆行业。
至八十年代起,燃气轮机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展,原来的技术短板已经一一补上,从技术上来说作为铁路机车的动力核心已经完全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