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过了一会李远玲说道:“小远,这些事情你宁叔是不是还都不知道呢?”
看着梁远摸着头不好意思的笑着,李远玲掐了掐梁远的脸蛋拿起了电话。
宁雷三天前启程去了美国,一个人在家的唐婉正觉得无聊,接到李远玲来盛京的邀请后,唐婉爽快的答应了下来。
李远玲放下电话笑着对梁远说道:“刚才光顾着问你这半年来干的好事了,你让妈妈去大集体挂个名,这个主意到是不错,不过你最好让你小叔在大集体下边搞个项目攻关小组,等这边的项目黄了,妈妈就在你那边在新成立一个项目组搞燃气轮机的电项目。
梁远一听心想还是老娘老辣,自己还打算补偿423厂一些损失的,老娘这么一搞直接就相当于后世的破产重组,燃气轮样机、债务和那份破烂图纸都扔给了423和9o9所,把优质资产—有经验的开人员直接并购到了铁路这边。
李远玲看着梁远一脸佩服的频频点头说道:“你不用拍马屁了,还是想一想明天怎么应付你宁姨吧。”
两只萝莉看着梁远苦着脸的样子,没心没肺的咯咯笑了起来。
隔日,唐婉在坐28次中午抵达了盛京,下车后看着李远玲带着三个孩子一起来接站,有些惊奇的说道:“还以为这三个小家伙疯得没有影了呢,怎么这么乖都跑来接站了。”
五个人找了一辆出租车直接回了9o9家属小区,唐婉在车上先问了梁远少年班考得怎么样,然后问道:“远玲,不是说去联营逛街么,我特意早起坐的28次呢。”
李远玲意味深长的笑着说道:“小婉,你一会就知道了。”
回到家,李远玲揪住要偷偷溜走的梁远说道:“是你自己说还是妈妈替你说?”
梁远扭捏着说道:“妈妈说吧,自己说总有吹牛嫌疑的。”
李远玲看了面带好奇的唐婉一眼,然后把自己昨晚听到的事情统统说了一遍。
随着李远玲的讲述,唐婉像现了外星人一样看着梁远,李远玲讲完之后,平静了一会的唐婉忽然哈哈的笑了起来,一把拽过身边的宁婉嘉亲了一口说道:“我这闺女可比当妈的厉害多了。”
李远玲听唐婉这么一说也哈哈的笑了起来说道:“以前我也合计呢,我家那个野小子平时竟捣鼓些不着调的东西,性格还闷,嘉嘉怎么就能和他合得来呢。”
到是宁婉嘉从小就被人打趣惯了,靠在唐婉怀里骄傲的仰着头,一脸我早就知道的可爱样子。
说笑过后,李远玲又把政策上的担心和唐婉说了一遍,唐婉摆了摆手说道:“远玲这个你放心,去年我和老宁回家探亲时我爸和我说了,政策今后只能是越来越宽松,运动是绝对不会再有了,快的话今年年底,非公有制经济就会在法律上确立合法的地位。”
李远玲听唐婉说完才彻底放下所有担心说道:“小远弄了这么多的钱,我真有些不知道怎么处理的好。听小婉说完,心里踏实多了。”
唐婉笑吟吟的说道:“小远不偷不抢,凭头脑财,比那些挖门子盗洞的【创建和谐家园】强多了,我看谁敢说三道四的,暂时先低调一些,等国家立法的相关条文下来就好了。”
经此一事,唐婉看梁远越的顺眼起来,把梁远拉到身边说道:“以后小远想做什么尽管去做好了,只要不是违法乱纪,有什么事就来找宁姨。”
梁远笑着问道:“宁姨,那我小叔他们的那套设备能换成不?”
唐婉拧了梁远脸蛋一下,说道:“这是件好事,宁姨明天就打电话问问,小远安心等消息好了。”
绿【创建和谐家园】.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飘天文学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第31章 苦恼的系主任
送走唐婉,信心大增的李远玲一头扎进了项目组,准备在项目组推行总师负责制。
无所事事的梁远拉住最近天天和军区扯皮的梁海平说道:“小叔,以后不用天天去军区了,隔三岔五的去一次就行了。”看着梁海平一副迷惑的模样,梁远抬手向上边指了指说道:“过些天上边可能会有消息。”
梁海平看着梁远神神秘秘的样子也没深问说道:“不用天天跑军区,小叔就回厂了,出来好几天,那些家伙没人盯着不知道又变成什么样子了。”
梁远鄙视的看了梁海平一眼说道:“你天天在厂里盯着能看住几个人,等过些天有活了,“大团结”的棒子一挥,不老实的统统待岗,记得以前我党的革命传统不,以后去我爸段里找那些当初投反对票的,专门成立个“工人纠察队”,按照厂规在厂里巡视,逮一个【创建和谐家园】的月底就换多少奖金,不比小叔你自己忙活有效率。”
“伟人的群众斗群众小叔居然一点都没学会,真怀疑小叔是怎么从那个年代过来的。”
梁海平被侄子噎得无话可说,无奈的苦笑着说道:“你把小叔揪住到底是什么事情,你说去哪就去哪吧。”
“小叔得和我去趟我未来的母校。”
“去东大什么地方?”“冶金系。”
“什么,小远你要去学炼钢??”梁海平诧异的说道。
在梁海平看来自己这个侄子未来要是经商从政就去学经管,要是继承李远玲的爱好就去学航空,这炼钢根本就是八杆子打不着的行业。
“还不是为了小叔你那个大修厂”梁远在路边随便找个地方坐了下来,把去东大冶金系的目的和梁海平解释了一遍。
远东大学的冶金系在国内算是赫赫有名,清末民初东北王张作霖在盛京开办的矿冶班就是东大冶金系的前身。建国后东大冶金系同国内的重型企业集团鞍钢、本钢、宝钢、清远特殊钢、盛京飞机制造厂、大连机车厂等特大型企业均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在8o年代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东大就是许多大型企业的研基地。
在改开初期,像国家所属的科技专利、土地等无形资产根本就不受重视。在梁远看来目前的东大根本就是一个开着大门的金库,不进去捞个盆满钵盈实在是有愧于穿越者的赫赫威名。
虽然前世土鳖的冶金水平一直不咋地,那得看分跟谁比,对于眼下的铁路大修厂来说水平是足足的。以列车车底为例,生产车底核心的三大技术:轮对、工艺、转向架,究其根本设计和生产工艺占一半,材料本身占一半。
等到八月份在欧洲引进双层车底技术之后,国内车底的最快构造时将从1oo公里/小时一跃达到16o公里/小时。梁远估计光把时12o公里,14o公里两个坎都研究透彻,就够大修厂忙活三、四年的了。时16o公里以上技术的持续展,暂时根本指望不上大修厂,因此梁远把主意打到东大头上已经预谋许久了。
梁海平听着梁远说完不由自主的摇了摇头,心想自己和这个侄子在一起做的最多的就是摇头叹气。真不知道这个小家伙的脑袋里到底都装的是啥,在自己看来能跑16o公里/小时的火车就足够现代化的了,那可是不用一小时就能从本溪跑到盛京啊。
“小远,最终你打算把车底的度研究到多快?”梁海平好奇的问道。
“小叔,你想过时5oo公里以上的火车会是什么样子么?”梁远笑吟吟的问道
梁海平先呆了一下,一股气血猛地涌上心头豪情顿起,伸手拍了拍梁远的肩膀哈哈大笑着说道:“好,好,小叔这辈子要是真能生产出来跑得那么快的火车,也算是青史留名,不枉人世走一遭。”
梁远看着梁海平意气奋的样子,心想自己要是把后世那个时4ooo公里的火车设想说了,不知道小叔还会不会是眼前这个模样。
梁远带着梁海平熟门熟路的在东大的楼群里转来转去,边走边对梁海平说道:“小叔今年不用给他们太多,1oo万就足够了。”
梁海平看了看梁远说道:“白送1oo万还叫不算多,真没见过小远你这么败家的。”
站在冶金系那幢古香古色的三层小楼前梁远了一会呆,未来冶金系会同热能工程系、金属压力加工系合并组建成东大材料与冶金学院搬离此处,这里将改为东院的驻地,而那个自己无比熟悉的文9821班也将搬进这幢建筑的二楼。
梁远晃了晃头,竭力的摆脱着那种时空颠倒的错乱感。看着疑惑的看着自己的梁海平,梁远压抑着汹涌的情绪努力的笑了笑说道:“经我辨认应该就是这幢楼了,小叔全看你的了。”
梁远轻轻拍了拍梁远的脸蛋笑着说道:“送钱这个买卖是最好干的活计了,看你刚才的样子,小叔还以为你浪子回头了呢。”
东大冶金系的系主任朱立国焦头乱额的看着手中的财务报表上,那个打着负号的红色数字无比的刺眼,今年整个冶金系全年的5o万科研经费现在就已经花没了。想起刚才电话里院长说的:文学系一年三万的经费还没花完,你们冶金系花的也太快了,今年院里是一分钱都不会在拨了。
朱立国扔下报表,用手指按着隐隐胀的额头,冶金系和文学系那能放在一起比较么,光ht85oo高强度合金钢大规模生产中控硫控碳实验做一次就要上万块,平时研究新材料的元素配比,实验材料的物理性能,那样不需要大量的经费。自己已经竭尽所能的节省了。
空寂的走廊里传来了一阵脚步声,接近门口时放慢了度最终戛然而止。朱立国叹了一口气,心想希望不是来讨要经费的,自己这个系主任当的可真憋屈,系里好几位搞冶金的大佬都挂着院士的牌子,每次遇到讨要经费的自己都得香烟茶水伺候着,都快赶上过年关的杨白劳了。
{飘天文学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第32章 冶金实验室的带头人
梁远站在梁海平的身后,饶有兴致的看着年轻了许多的朱立国,至今梁远还记得当年在东大礼堂,朱立国做的那堂名为“艰难的中国冶金”让人印象无比深刻的报告。
当年报告开场第一句朱立国就开门见山的说道:“今天我是来打击你们的,让你们知道所谓的钢产量世界第一到底是个什么德行。”然后就扒掉了中国冶金行业所有的新装。时隔久远梁远只记得朱立国列举的几个难忘的数字,我们出口的钢材均价合7oo美元一吨,而我们进口的钢材均价合6ooo美元一吨……给别人打工当孙子都能当的如此得意洋洋……说道激愤处老教授如当年苏共的赫鲁晓夫一般,脱下皮鞋频频敲击着讲台从中央到地方骂了个遍。.
不知道朱立国那个低碳高强度合金钢的项目现在开始进行了没有,正是前世的朱立国和东北特殊钢合作研制出了一系列低碳高强度合金钢,才使得梁远穿前的山西重工,有底气上马国产高铁轮对和高铁齿轮箱项目。
“你们是?”朱立国看着眼前的一大一小两个陌生人迟疑的问道
“您就是冶金系的主任朱立国教授吧?”梁海平问道
“是我。”
“我叫梁海平,是东北机车总厂的厂长”梁海平把大修厂当年的名号拽了出来。
“铁西_区的那个机车厂?”朱立国明显听说过东北机车厂这个辉煌的名号。
“那个是我们的分厂,72年分家了,我们是老厂在本溪。”
梁远看着朱立国犹疑的目光心想幸好今天是来送钱的,要是别的目的搞不好会被当骗子赶出去。
“我们厂九月份左右会在德国引进双层列车车厢制造技术,由于厂子的技术力量不足,需要朱教授这边帮忙。”
朱立国听完有些疑惑的说道:“我们系是搞冶金的,和铁路设备不沾边啊。”
“是这样,我们厂打算**生产时16o公里的列车轮对和转向架。这就需要一系列高强度、高寿命合金钢,这次来就是在冶金上寻求东大帮助的。”
朱立国热情的说道:“没问题,这个可以,不过我们这边人员的差旅费要你们厂报销,然后每月在适当的给些补助就好。”
梁远听完不得不感叹中国技术人员的廉价,在国外象朱立国这种级别的冶金专家没个百八十万的你想都别想。
梁海平笑着说道:“我们打算在厂子成立一个大型冶金实验室,主要就是研究用于铁路高列车的各种合金钢。这次来东大就是想找朱教授出面组织一个团队,接下整个研究项目。”
朱立国猛地站了起来问道:“你们打算出多少钱搞这个?”
梁海平伸出一根手指晃了晃说道:“一百万。”
朱立国又颓然坐下心想一百万就够买几个小型真空炉,不过剩下的几万块到是还能做几次实验,总比闲半年强许多。
梁海平看着眼前这个老头又颓然坐下知道误会了,连忙补充说道:“一百万只是赞助东大的科研费用,我们已经有1o吨的真空冶炼炉和精炼炉了,相关的科研配套设备和研预算还得麻烦朱教授做个规划出来。”
“怎么可能。”朱立国腾地站了起来。“据我所知现在东北地区根本就没有1吨以上的真空炉。”
“朱教授那批设备近期才会抵达本溪,根本就没有投入使用所以您还不知道。”
“1o吨的真空冶炼炉和精炼炉加起来最少要四、五千万的投资,本钢、清远特钢那么大的企业都没有真空炉,你们怎么可能有,你们到底是做什么的?”朱立国疑云大起。
梁远心说这老头是个真正的科学家,一听到心仪的设备把赞助都扔一边了。在8o年代,1o吨的冶炼真空炉除了因斯贝项目接受过设备改造的西飞,满中国可能都找不到几台,在梁远的记忆中直到21世纪,国内的特种钢材冶炼厂才66续续的上马1o吨左右的真空炉,梁远相当于把这个进程直接提前了接近【创建和谐家园】,难怪老朱怀疑了。对于特种钢材冶炼来说,真空炉就是最好的设备没有之一。
梁海平也没法和朱立国解释清楚,真空炉是来自斯贝动项目的配套设备。没把办法的梁海平只好学梁远,掏出一张支票直接写上五万元递给朱立国说道:“朱教授我不能拿这么多钱和您开玩笑吧。这笔款子做为您组建团队的前期费用好了。”
看着眼前的支票朱立国终于相信,眼前这个男子所说的极有可能是真实的。放下真空炉疑虑的朱立国才想起刚才梁海平说赞助一百万科研费用的事。
搓了搓手,朱立国不好意的笑了笑,站起来又是烟又是茶好一阵忙活才迟疑的问道:“刚才梁同志说贵厂打算赞助东大一百万的科研费用,有什么要求没有?”
“那一百万科研费用是无条件的,只是将来我们厂出资研出来的合金专利要单独归我们厂所有,还有一个就是参与研的人员都要签署保密协议。”梁海平细细的解释道。
“没问题。”这两件事对于朱立国来说没有任何接受的难度。
朱立国看着手中五万块的支票还是感觉像做梦一样,终究没忍住又问了梁海平一遍:“梁同志贵厂就没有别的要求了?”
梁远看着朱立国有些讨好的笑容心中一阵一阵的酸,从七十年代起世界大型钢铁企业像日本新日铁,韩国浦项制铁,每年投入到钢铁上的研费用都过2o亿人民币,而国内整个9o年代全国钢铁行业的研总费用累计还不到2o个亿。国家在基础材料上的全面落后不是科研人员不努力,也绝不是国人不够聪明,上边在此事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不是所有的行业都适合市场化的。
就算如此悲惨的投入,国内的技术人员用国外同行们几百分之一的研费用搞出了很多优秀的特殊钢种。眼前这个朱立国就是个明显的例子。梁远只是隐约记得朱立国好像在9o年代初期就明了c
mo7系列轴承钢的个品种,当时的材料性能就达到了时14o公里车底的要求。只是因为经费严重不足,老头直到二十年后才把该系列特种钢的性能提升到了满足高铁需求的程度。
梁海平看着朱立国说道:“朱教授放心吧,赞助东大科研费用也是希望东大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未来更好的担当起我们合作伙伴的角色。”停顿了一下梁海平笑着继续说道:“我这个小侄子今年报考了东大少年班,要是有可能的话还希望朱教授多多照顾。”
梁远看着朱立国频频点头说没问题,暗自好笑心想等老头看到自己的英语和语文试卷之后,大概就会头痛无比了吧。
{飘天文学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第33章 三千万
朱立国送走梁海平之后,让人把支票送到财务去,过了一阵子接到财务电话说没问题,虽然知道支票作假的可能性很小,朱立国还是长出了一口气,看来不光下半年的科研经费有着落了,自己搞得那个crmo系列低碳合金钢实验,完全可以合并到东北机车厂高轮对轴承钢的项目里边去。
想起还有95万的赞助没有落地,朱立国咂了咂嘴心想自己果然不是拉赞助的材料,这么一个大财主,三言两语就给放跑了,连下次啥时候见面都没约好,正在后悔的朱立国听到走廊里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办公室门被敲了几下,然后被直接推开,朱立国抬头一看惊讶说道:“校长?”
赵亦农平息了一下略有急促的气息,看着朱立国问道:“人呢?”
“呃,走了”朱立国不好意思的说道。
赵亦农盯着朱立国看了一会,最终摇了摇头叹气说道:“老朱你怎么能就这么把人放走呢,连饭都没吃一口,你呀。”
朱立国把同梁海平的谈话详细的和赵亦农说了一遍,也惋惜的说道:“还有九十五万没着落呢,我这也正后悔呢。”
赵亦农想了想拿起电话拨了个号说道:“是马天元吗?我是赵亦农,今年报考少年班的有名叫梁远的学生成绩怎么样?”
“什么?一言难尽?那你过来说好了”
马天元疑惑的放下电话,心想廖老师让我关注的这个学生到底是什么来头,怎么校长也要了解他的情况。不过也好自己正头痛这个学生怎么办呢,直接交给校长处理再好不过了。翻出了梁远的试卷,马天元匆匆向冶金系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