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崇祯聊天群》-第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其实胡广已经看完折子上的内容了,发现温体仁从高应元那边了解到情况后,也是想到了坚壁清野之策。只是基于他的位置和责任,并没有胡广提出的那么彻底。

      胡广明白,温体仁怕是一直在聊天群里勾引高应元说话,而后想出了这么一个计策,就是他所谓的军国大事。写完之后这功劳不想让内阁分享,便想自己独自觐见,以至于他还不知道外面已经在开始实施的对策。当然,这也和对策实施需要时间有关。

      一想到内阁,胡广又马上想起了那三个要挟自己的老东西。正在这时,他忽然脑中灵光一闪。

      立刻,胡广眼睛看向温体仁,心中不由得大喜。眼下的他,不需要那些自以为是的打工仔,撂摊子不干也无所谓。他最需要的是,能和他有一致的想法,能坚持把他的想法和对策贯彻下去的打工仔。

      温体仁在原崇祯皇帝的印象中就不错,而在胡广的印象中也不错。如今递上了这么一个折子,还是在聊天群里面的人,胡广心中立刻有了首辅的最佳人选。

      不过眼下还不能说,只能冷处理。但最多到明天,温体仁也肯定能知道外面正在实施的对策了。由此可能会有怀疑,进而会猜测自己的身份。看来必须在他确认自己的身份之前,尽快凑足500成就值来开通工作组。

      如此想着,胡广便把折子一放,不冷不热地说道:“不错,朕知道了!”

      说完之后,他拍拍【创建和谐家园】走了,只留给温体仁一个伟岸的背影。

      温体仁正等着被表扬肯定呢,甚至都想好了皇上问起消息来源时,该怎么来回复的话,却没想到皇上竟然就这样走了。

      一时之间,温体仁不由得傻在那里,呆若木鸡!

      与此同时,和华殿内完全不一样的是,在建虏中军大帐内,三个和硕贝勒正在吵架。

      “四弟,你还是太年轻,有点冲动了啊!”老大爱新觉罗代善捋着自己的山羊胡子,一脸叹息地道,“当初我就应该坚持,不该同意你进关的!”

      爱新觉罗皇太极听了眉头一皱,正想说什么时,边上的老三爱新觉罗莽古尔泰跟着教训道:“看看,这样的鬼天气,儿郎们也快饿肚子了,你说怎么办吧?”

      皇太极听得心情很不好,在刚入关的时候,打下遵化那些明国城池的时候,你们怎么不说,如今在京师城下没多大收获,就来充事后诸葛亮了?没有一点远见的蠢猪,本汗迟早要把你们都搬掉!

      他虽如此想着,可那胖脸上,却还是露出笑容道:“大哥,三哥稍安勿躁,明军也就关宁军有点战斗力而已。如今我大金军从京师撤离,正是为了麻痹明国君臣。等天气再冷一点,通州河上再冻牢点,到时突然一击,就能解决大军的粮草问题了!”

      20 皇太极你好阴险

      “呵呵,恐怕等你过去的时候,那些粮草早就没了!”莽古尔泰一脸嘲笑地说道,“要我说,当初就该用全力先抢了那些漕粮再说!”

      皇太极听了,胖脸上还是保持着笑容,耐心地解释道:“那会冰面尚薄,我大金士卒又不会水,万一弄巧成拙,就真可惜了那些漕粮了。”

      说到这里,他见代善也想插话,便用手一摆,胸有成竹地继续说道:“放心,我大金军队就在左近,明国不敢去搬运漕粮的。另外一个,本汗算定明国君臣也没那个魄力烧掉漕粮,因此那漕粮定会一直在那里!”

      莽古尔泰一听,正想说什么时,忽然听到外面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在不远处停下后,就快步往中军大帐而来。这种情况下,只有探马才有这个权力。

      果然,没一会,中军帐外的亲卫引着一名喷着白气的探马进来了。

      只见这名探马满脸喜气,颇为激动地跪倒在地,而后大声禀告道:“大汗,贝勒爷,关宁军离开了京师,往东而去,回山海关了!”

      “什么?”

      “你再说一次?”

      “怎么回事?”

      一听这个军情,哪怕是最有城府的皇太极,也和他那两个大哥一般,条件反射般地追问起来。

      “奴才抓了一名关宁军士卒,拷问得知明国皇帝抓了袁崇焕,军中传言明国皇帝还要对他们下手,说他们都是奸细,所以祖大寿带着他们逃回山海关去了!”探马神情激动地禀告道。

      “人呢?带上来!”皇太极马上命令道。

      代善和莽古尔泰则是兴奋地搓着手,被这个意外的好消息砸晕了,跟着催道:“快,快带人!”

      没过多久,中军帐内又只剩下三名奴酋。他们三人互相看看,不约而同地哈哈大笑起来。

      “那明国皇帝是脑袋有屎么?竟然在这种时候干出这种事情来?”莽古尔泰大声嘲笑道。

      代善捋着他的山羊胡子,点点头道:“嫩,太嫩了!”

      “呵呵,怎么样?本汗没说错吧!”皇太极也掩盖不住得意之色道,“我们大金都兵临城下了,他们还要自个窝里斗。这样的明国,本汗视之如草芥!”

      面对突然好转的情况,莽古尔泰似乎忘记了刚还在向皇太极发难,兴奋地问道:“老四,你说接下来怎么做吧?”

      建虏的内部虽然也有斗争,但有一个好处,就是面对外敌的时候,还是能团结的。

      皇太极的眼珠子一转,马上有了主意,当即把想法说了出来。

      代善和莽古尔泰一听,两人互相看看,都摇摇头,显然不是很赞同。

      要是在这个消息之前,皇太极说出这样的话,还有点道理,可如今京师内外估计乱成一片了,就没必要了吧?

      “明国的皇帝都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不可能答应!”代善摇头点评道,“如今局势突然转变地如此有利,就不用多此一举了!”

      皇太极闻声看向他,笑着道:“无妨,不答应也有好处。第一,能麻痹明国君臣,以为我们大金没有战意,如此就算不成也必然会分化他们君臣。”

      “第二,我们派出的人能一探京师虚实,要是有可能,我们便去攻打京师。万一要是能打下京师呵呵”

      皇太极虽然没有说结果,可那巨大的展望前景,让莽古尔泰张大了嘴巴,忍不住口水就流了下来。

      代善也是目光闪烁,脸上露出一丝向往,显然也被诱惑到了。

      皇太极扫视了他们两人一眼,心中得意,又接着说道:“另一个好处,把这事广而告之,如此可说此战乃是明国挑起,不管军民,因战事所遭苦难,皆得怨明国,而我大金得其民心。”

      “另则让通州等地能放松警惕,而后我们大军突然出击,夺取漕粮必将更加容易。只要漕粮到手,之后该怎么做,便有更大的余地了!”

      “老四,你好阴险啊!”莽古尔泰听了,不由得称赞道,“那明国皇帝小儿还不被你耍得团团转!”

      代善没有说话,看着皇太极,脸上露出了一丝忌惮。

      皇太极没有在意莽古尔泰的用词,独断地说道:“就这么定了!”而后他向外一喊“来人”,便开始了他的布置。

      夜幕降临,但在通州衙门大堂,还是灯火通红,一名穿着大红绯袍的老者,面沉似水,紧皱着眉头在奋笔疾书,而在他的两边下首,站着几名官武将,也一个个脸色很不好看。

      这名老者就是少师兼太子太师兵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孙承宗,他写完之后进行封口,随手命令道:“急送京师!”

      边上站着的保定巡抚解经传一脸严峻地问道:“阁老,您走了,通州怎么办,漕粮怎么办?”

      “老夫已在奏章中做了禀告,通州这边,一切由皇上定夺!”孙承宗语气沉重地说道,“京师防御不能没有关宁军,好歹老夫在关宁军中还有点威望,必须先行赶去,不管何种原因,都要追回关宁军再说!”

      总兵杨国栋一听有点急了,连忙追问道:“如今通州河结冰甚厚,要是圣旨未到,建虏兵至,末将末将怕是抵挡不住啊!”

      孙承宗听了,心中叹了口气。他何尝不知道这事呢!可漕粮乃是为京师准备,没有圣旨谁也不能动。可要想京师下圣旨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摇了摇头,要能下圣旨的话,早就下了。不管是让百姓搬走,还是烧掉漕粮,朝堂上包括皇上在内,没一个人能下这个决心。甚至甚至都没人会提到这些漕粮吧!

      就算自己一心为国,也,孙承宗想到这里,心中不由得又叹了口气。那些御史就如同疯狗一般,光会站在道德高度上,一有事就狂攻击,谁能惹得起?

      他也无能为力,唯有不答这个问题,绕开案几,打算连夜移驻关门,操心关宁军去了。

      可就在这时,忽然有亲兵来报,夜不收发现有大军往通州而来。

      21 大明有救了

      大堂内的这些人一听,顿时都大吃一惊,几个官更是吓得脸色惨白。

      “来啊,紧闭城门!”孙承宗倒是不慌乱,马上下令,而后一甩袖子,大步往外走,同时说道:“都随老夫上城头观阵!”

      一般大军很少会连夜行军,事出反常必有妖。孙承宗心中有点没底,但多年的军旅生涯让他保持着镇定。

      其他将领和官看到阁老这么镇定,无形中受到影响,纷纷跟着他一起出门。

      当他们刚到城头时,城外喊圣旨到。惊讶之余,谨慎为好,孙承宗便让人用吊篮把人吊上来。

      没过多久,就见一名宦官骂骂咧咧地往箭楼而来,由守城参将引着来见孙承宗:“瞧你们吓的,外面开拔而来的乃是勤王军,怕什么!”

      人影闪动间,这名宦官就出现在箭楼里了。孙承宗一见,有点意外地道:“刘公公,是你?”

      “咱家不可能假冒的吧?”这刘太监略微讽刺地反问了一句,而后才道,“孙阁老,接旨吧!”

      孙承宗认得他,知道不可能假冒,当即带头接旨。

      “务必照此执行,如有违抗,严惩不贷,钦此!”刘太监抑扬顿挫地念完之后,把圣旨合拢,看向孙承宗道,“孙阁老,接旨吧!”

      可是,孙承宗等人却一个个惊呆在那里,压根就没回应他的话。

      刘太监见了,嘴角微撇,带着一丝讽刺意味,心中略微有点得意:看吧,早就知道他们会被震惊了。

      他略等了片刻,还没见他们有反应,便又加大了嗓门,尖细地有点刺耳:“孙阁老,接旨吧!”

      直到这时,孙承宗才被唤回了神。只见他压根没按规矩来,竟然直接就站起来,快步上前,一把夺过圣旨,第一时间检验起圣旨的真伪来。

      他后面的那些官武将跟着站起来,丝毫不顾官场规矩,纷纷围上了孙承宗,想要第一时间看看这圣旨的真假!

      验明无误,孙承宗还是不敢相信,他把圣旨随手给了身边的保定巡抚,而后盯着刘太监大声问道:“这是怎么回事?是谁给陛下出了这么一个主意?这这简直是不把陛下的安危当回事,京师要是有失,这人必将成为千古罪人!”

      “孙阁老慎言!”刘太监其实很明白孙承宗为什么这么震惊,因为他刚知道这事时也是一样很震惊。

      不过此时,他却显出一丝云淡风轻的样子道:“这是陛下所定之策,非如此不能吸引建虏用人命去填京师的城墙。非如此不能早日驱逐建虏,还京畿之地的大明百姓一个安宁!个中细节详情,这里还有上谕给阁老!”

      说完之后,他从怀中掏出一本比较厚的折子,当即双手递了过去。

      孙承宗刚才听得又被震惊了一下,他千想万想,就是没想到,这事竟然是崇祯皇帝自己定下的策略。这真是太冒险了,朝中那些人都是干什么吃的,竟然不知道劝谏?

      在听到有详细上谕后,他便不再言语,气呼呼地立刻展开那份折子,仔细看了起来。

      这一次,边上那些官武将不敢再围过来看了,他们验过圣旨的真伪后,心中震惊,纷纷注视着孙阁老。

      他们发现,孙承宗的脸色从一开始的恼怒,慢慢地变为惊讶,而后又是震惊,最后最后似乎是在微微点头,竟然是赞成了?

      这一下,他们就更好奇了。不知道那折子里的细节到底写了什么,竟然让孙阁老改变了态度。

      孙承宗在看了两遍后,终于合上了折子,而后感慨道:“没想我大明多事之秋时,皇上竟然变得如此有魄力,老夫是服了。”

      说到这里,又见他呵呵一笑道:“建虏有难了,我大明有救了!”

      他差不多是四朝元老,同时又对建虏很熟悉。他明白,大明最大的敌人,其实压根就不是建虏,而是大明内部的同僚。

      如今皇上用建虏无法拒绝的诱惑,吸引他们去攻城,而后又下定了决心要让京师富户出钱出力,共同保家卫国。真做到了这点,就凭建虏想攻下京师,又怎么可能呢!

      再加上坚壁清野之策,还有漕粮的处置,事后的奖罚等等,呵呵,建虏必定讨不了好!不过这一系列措施中最为重要的是,皇上有大魄力,能下定决心,压制朝中一切反对力量,以身为饵,才能一环接一环地实施起来。如果换了臣子提出此策的话,皇上稍微一动摇,便会功亏一篑。

      “阁老,陛下具体让我们怎么做?”保定巡抚再也按捺不住好奇之心问道。其他人也差不多,纷纷跟着七嘴八舌地问了起来。

      刘太监在边上看着,心中记着他们的神态和说话,打定了主意,等回到京师后,描述给皇上听,皇上肯定会高兴!

      孙承宗正想回答时,却听到城外传来的喧哗声越来越大,显然是大军已到城外了。

      他瞧了一眼刘太监,忽然大步往外走,同时说道:“走,去瞧瞧再说!”

      城外领头的黑云龙等总兵,孙承宗自然是认识的,再和圣旨一对照,他全没了之前的忧心忡忡,似乎全身充满了斗志。

      大约一个时辰后,到达通州的所有总兵都聚集到通州衙门大堂,只听孙承宗大声命令道:“各路总兵所属之所有骑兵,全部给老夫撒出去,越远越好,遇到建虏探马,则极力绞杀,务必尽量屏蔽通州这边。而后步卒及通州百姓全都抢运漕粮。凡运之漕粮,个人可得一半。如若建虏将至而漕粮未完,则放火烧之。如有漕粮落入建虏之手,尔等军法从事!”

      在一片震惊哗然声中,孙承宗的大嗓门继续说道:“勤王诸军,全都驻守通州,威胁京师之建虏,使其不敢全力攻打京师。应变之策,由保定巡抚解经传决断。”

      要是有可能,他其实是想自己坐镇指挥的。可皇上对祖大寿的态度很坚决,他怕祖大寿一时转不过弯来,到时候犯下大错就不好了。这事,必须他亲自去,说清厉害关系,才能挽救祖大寿!

      在底下这些人的震惊之色中,孙承宗公布了坚壁清野之策的细节,并派人往周边城池传达这个命令。

      这一夜,通州无眠。不管官民,全都被皇上的魄力所震惊,有暗骂疯子的,但更多的是折服,这么大魄力,大明开国以来,除了太祖太宗之外,还有何人能做到?

      而在通州舆论中心的大明皇帝,却正有着烦心事。

      22 成就值的终极用途

      胡广有点愁:这天色已晚,可还差72点成就值,怎么办?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2 14: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