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听到这话,立刻有臣子领悟过来。既然皇上一直不肯开口约束东厂番子,那就攻击东厂番子,那你皇上怕是不怕?法纪还要不要了?
这么想着,又有不少御史言官纷纷站出来,也不管有没有事实,纷纷开口奏事起来,反正太祖给了他们权力,可以风闻奏事。东厂番子就算知道了又如何,这么多御史言官都在说,法不责众,这句话可不是说说而已。而且,这说得多了,皇帝就只在宫内不知宫外事,白得也能说成黑的了。
其中刘美才心中则是想着,回头备一份大礼给曹化淳,这样一硬一软双管齐下,希望他能回到从前,坐地分钱,这样才你好我好大家好,一起发财才是最要紧的事情不是!
就在他们说了一大堆东厂番子的破事,不管有没有事实,正说得热闹,一定要说动皇帝重新约束厂卫时,忽然有声音响起:“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东厂提督曹化淳请求觐见!”
这个声音一落,顿时,场面为之一静,正主来了!
有的官员,曹化淳不在的时候,随便哔哔,可曹化淳来了,就害怕被惦记上,立刻就退缩了。当然了,大部分人,仗着大家都说了,这么多人,厂公来了又如何,还能把大家都咬死?
不管他们什么心理,崇祯皇帝当即冷声喝道:“来得正好,既然如此,朕倒要问问曹大伴,可有收获?如果按照卿等所说,动静这么大,却一无所获,那朕就重新约束东厂。如何?”
听到这话,刘美才心中顿时一喜,因为他知道,东厂压根就没有真正去查谁可能是满清【创建和谐家园】的内应,既然如此,那此事就没问题了。其他人也不相信东厂会有个什么结果,都一起心领神会,纷纷回奏起皇帝。
“陛下英明,微臣没有话说了。”
“臣等替陛下看着,东厂要是随口敷衍陛下,臣等义不容辞,自当揭露之!”
“……”
为了以防曹化淳临时乱咬人,又有人还顺势给崇祯皇帝打预防针。
对此,崇祯皇帝并不理睬,当即吩咐曹化淳觐见。
“传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东厂提督曹化淳觐见……”
传召的声音一级级地传下去之后,一身大红绯袍的曹化淳,便出现在众人面前,就见他拿着一份奏章匆匆而来,因为身份地原因,能直接上到御前。
“陛下,奴婢查获之御马监要案,如今原掌印太监王之心并其他几位都已经招供。相关罪证,赃物也皆已收齐缴获,请陛下过目!”
曹化淳的声音很大,尖细,刺耳,不少文武官员都听清楚了。
也确实刺耳,曹化淳一来就说御马监要案,而且相关罪证,赃物都已经有了。这个消息,实在出乎文武百官地意料。
如果曹化淳在听到早朝上对东厂的弹劾之后,临时找出理由,瞎编什么罪案,那他们都能立刻反驳,正好坐实了他们之前的担心。可是,谁也没想到,曹化淳一来竟然就上报了大案。而且看样子,他还拿到了证据。
这么说来,岂不是说,之前东厂的活跃,还是有结果的,那皇帝岂不是不会约束东厂番子了?虽然御马监也是宫内十二监之一,东厂咬过去乃是狗咬狗,对他们文官来说,就是看戏的心态。但要是皇帝因此不加约束东厂的话,回头东厂开始咬外廷怎么办?
他们正在担心着时,崇祯皇帝看完了奏章,立刻大怒,随后把奏章丢给曹化淳,同时吩咐道:“如此严重之事,真乃我大明朝之耻!曹大伴,把奏章上的内容,都念给他们听,看他们还有没有人说朕的东厂只会扰民!”
最快更新 m.bookben.net
65 休怪朕不客气了
曹化淳听了稍微一愣,什么?这些文官在说咱家的东厂只会扰民?
顿时,他就怒了。
领旨转身,先是环视一下底下的文武百官,特别是盯了一眼御史群,他心中有数,朝中弹劾争斗的事情,必然是由御史那边先开始的。他这一看之下,发现不少官员的目光不敢与他对视。
对此情况,曹化淳心中冷笑一声,真是老虎不发威,就当咱家是病猫了!
这么想着,他便开始读起手中的这份有关御马监罪案的奏章。
大着嗓门在念,宦官特有地尖锐声,一下突破了寒风呜呜地嘶鸣声,让每个听到他声音的人,都不由得一愣。谁也没想到,东厂竟然把御马监做得那些事情都捅了出来。
当曹化淳念到御马监各太监并那些为首兵头克扣军饷,冒领军饷,调用手下兵卒为免费劳力去干活时,武将队列中,不少人的后背出汗了。特别是目前掌京营的卫国公邓文明,很明显神情有点不安。
当曹化淳念到御马监各太监做假账,【创建和谐家园】【创建和谐家园】,把收上来的银子贪为己有时,不少文官的后背也出汗了。有些手段,大家都是一样的,如今御马监那些太监被东厂给拿了,出事了啊!
抑扬顿挫声中,曹化淳念了好长时间后,才算是念完了。而后,他冷眼扫过底下那些官员,最后尖声说道:“此份罪状,且已画押认罪。”
说完之后,他才转身,恭敬地把奏章重新呈送给皇帝。
他一不说话后,现场重新变得非常地安静。谁也没想到,东厂这次竟然不是为了敲诈钱财做做样子,而是动真格的了!这是疯了么?难道东厂的【创建和谐家园】就干净了?
在他们心中想着地时候,崇祯皇帝已经重新接过奏章,再次快速地扫视了一遍,而后看向底下臣子,怒声大喝道:“就在朕的眼皮底下,在离朕最近的地方,竟然发生如此枉顾国法的事情!这么大的事情,你们都没有一点听说过么?朝廷设置的御史言官,太祖不是给了你们风闻奏事之权么?你们就一点都没有听到这个风声,如此大的事情,你们是眼瞎了还是耳朵聋了?还是说,你们收了什么好处,不闻不问,又或者,自己也参与了其中,所以才一起欺瞒着朕?”
这话一说出口,包括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在内的所有御史言官都站不住了,纷纷出列请罪。御马监虽然属于内监,可其掌握的可是四卫二营,是几支军队,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要说他们一直没有听说,那就真是有点奇怪了!至少吃空饷,调兵去干私活这种动静很大的事情,是很难解释没听过的!
别人不说,御史言官是有风闻奏事之权,又没有让他们出证据,难道真是一点没听过?还是听过了没说?不管如何,这都是御史言官的失职!
如果崇祯皇帝手头有一批可用的人才的话,他能借机处置了这些御史言官。可是,他手头没有,不知道能换谁上,才不会和这些御史言官一样,因此,目前来说,也只能就这么发火一下,算是给他们警告,希望他们这些人中,会有一些人幡然醒悟。
或者,这又是法不责众地一种体现。而这种情况,在明末这个时候,又比比皆是。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先要去发现可用之才,逐个替换解决,而不是冲上去就都一棍子打死!否则的话,全都打死了衙门也就瘫痪了,又或者,一棍子打下去却反弹了回来,还不知道会不会伤到自身!
怒喝之后,崇祯皇帝没有立刻再说话,只是盯着底下的臣子,过了好一会后,他才又说话,怒气似乎稍微发泄掉了一点。就见他指着曹化淳,看着底下众多臣子大声说道:“如果不是东厂,朕都不知道会被瞒多久?你们不是说东厂扰民么?你们来说说,东厂这是扰得什么民?没有东厂这扰民,朕岂不是一直被蒙在鼓里……”
听着崇祯皇帝说着这话,曹化淳感觉好久没有被皇帝这么当众夸过了,不由得微微挺直了胸膛,眼睛扫视着底下官员,呵呵,咱家倒要看看,是谁说咱家扰民了?
“……如今多事之秋,不管是镇压流贼,还是对抗满清,全都需要军队。”崇祯皇帝还是很生气地在大声说着话,“可是,朕信任地人,却把脏手伸向军队!这是什么?不要以为自己只是发点财而已,这是在帮流贼的忙,在帮满清!这是造反,是通虏,是卖国……”
他说到后来,声音是越来越大,到了最后,几乎是用吼着的声音说了出来。咆哮声之大,似乎连刺骨的寒风都怕了,不敢再抗衡,退避三舍,整个广场,就只剩下了皇帝的吼声。
发泄了一会之后,崇祯皇帝的怒气又消了一点,声音便稍微低了点,可还是很大声,带着不容置疑地语气说道:“御马监辖下的四卫二营,朕决不能容忍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以后,朕会亲自巡查。不要以为朕一直待在宫里,就不知道外面的事情。既然御马监辖下军队会有这样的事情,其他军队,包括各地边镇,有没有这样的事情,朕也要想知道。你们这些御史言官,平时弹劾别人的本事去哪了?你们要再不有所作为,让朕再失望的,就休怪朕不客气了!”
听到这话,作为都察院大佬,御史言官的头,左都御史钟炌就不得不有所表示了,只见他躬身奏道:“陛下,都察院并非没有作为。刚才早朝上,御史刘美才奏报东厂番子马大勇之事,臣觉得其所言,应该是确有其事,不妨核实之。微臣以为,东厂是有功,可其中难免有宵小之徒,依仗圣恩,贪赃枉法,还望陛下明鉴!”
他的地位,让他哪怕对上东厂提督,也照样是有底气的。如今皇上偏信东厂,把都察院贬得如同狗屎一般,如果再不出来说上一说,那就真得要引咎辞职了。
而且,他这么当众说出来,其实也是给曹化淳的一个警告,别太过份了,你们东厂的【创建和谐家园】也是不干净。
当然了,他也是有分寸的。不是他自己指认,还是引用了刘美才的话,就等于是把刘美才推到了前面去代表都察院和东厂对上了。
一听他这话,被训得像狗一样的其他御史言官,立刻纷纷附和了起来。人多口多,一时之间,就好像所有人都在说东厂了。
最快更新 m.bookben.net
66 一下解决两
见到这个情况,刚才还有点得意的曹化淳,不由得有点惊醒,一点高兴自得的心情顿时就没了。
听着御史刘美才在那再次重复弹劾马大勇的事情,他心中微微一估计,就知道是在这两天侦缉御马监的时候发生的事情。这也就是说,在皇上表示既往不咎之后,东厂还有人犯事了。
这种事情的前车之签,也就是王之心的例子就摆在自己眼前。要是皇帝迁怒于自己的话,自己会不会很快就步了王之心后尘?
对此,曹化淳心中还真是一点把握都没有。
他可以算是看着崇祯皇帝长大,知道这位皇帝是什么性子,至少以前是摸得很准的。崇祯皇帝可以非常信任一个人,要什么给什么,可一旦得不到回报,或者感觉被愚弄,欺骗,那随后的雷霆之怒也是让臣子难以承受的。
而且,对于自己手下那群人是什么样的货色,曹化淳其实心里很清楚。他明白,不要说之前了,就刚早上去查抄赃物,搞不好就有很多手下偷偷地伸手了。这种情况,以前他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到最后,他们都会分出一部分孝敬自己。如今,就算自己不敢要这些孝敬,可真要让手下也都变得清廉,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些御史言官回头要查起来的话,估计会有更多个马大勇被发现。群起而攻之,就算皇上再脾气好,听得多了,估计都会对自己不满而发飙了。
这么想着,曹化淳心中忽然有点后悔了,早就知道不能和外廷对着干,虽然能威风一时,可也挡不住这些人天天给皇帝唠叨啊!最关键的是,东厂的【创建和谐家园】,以后估计也不会干净!怎么办?
此时,场面似乎又有点乱了,静鞭声再次响起。
“啪啪啪……”
等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崇祯皇帝瞅了一眼明显神色有点不安的曹化淳,心中明白,这曹化淳平时和文官和睦久了,一时之间适应不了以前“魏忠贤”的角色。看来,自己要给他加点底气才行。也好,这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冷声开口说道:“东厂的这些事情,曹大伴早已向朕禀告过。如今既然诸卿也已提了出来,那么曹大伴?”
“奴婢在!”曹化淳听得皇帝语气似乎偏向自己,心中一喜之下,连忙回奏道。
崇祯皇帝看着他,大声吩咐道:“东厂这次有大功,朕心甚慰。可东厂中的蛀虫,犯了国法的,也是要严惩。今日刘御史所奏之马大勇之事,务必调查清楚。清者还其公道,有罪者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
“奴婢领旨!”曹化淳立刻领旨。
此时的他,从皇帝所释放的信号中,明白自己立下御马监的功劳,让皇帝很高兴,就算手下有事,他也不会有事,心中自然就松了口气。
底下的御史言官一听皇帝让东厂提督自己查自己,不由得都很失望,这样能查出什么来?可外廷又管不到东厂,除非皇帝特旨!
他们还在失望着,却没想崇祯皇帝这还没完,又在继续对曹化淳说道:“东厂这次功劳甚大,替朕揪出了御马监之大案。朕以为,东厂应该再接再厉,替朕监察天下;同时,东厂也必须律己,其中的害群之马,大伴也必须揪出来,以安百官之心。人手问题,就不用再向锦衣卫调拨,朕另外给大伴一些!”
作为皇帝,当然不能包庇犯了国法之人,否则法之不法,自然上行下效,官场【创建和谐家园】,就绝无可能抑制。
任何人,任何事,就算想要通融,也必须要有由头,也就是能说得过去的理由才可以!因此,明面上,崇祯皇帝自然要求东厂也要自律,该查得还是要查!
曹化淳听自己一点事情都没有,皇帝甚至还要奖励东厂,要扩大东厂,他对此自然是非常高兴的。
崇祯皇帝转头看向底下群臣,就在他们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大声说道:“诸卿之俸禄,朝廷确实多有拖欠,对此,朕也是有愧于心。诸卿放心,对此,朕迟早会补偿诸卿。不过今日,人命关天事情还是要解决的,这样好了!”
底下文武百官一听,不由得心中无语,敢情刚才闹了那么多事,皇帝还在想着那五千多难民的事情,而且看起来,皇帝还有了解决之道了?
有些心思敏捷一点的官员,则从皇帝刚才所说中,立刻明白过来,皇帝是准备怎么解决那剩下不能安置的那些难民了!
果不其然,就听崇祯皇帝在上面大声说道:“凡京官五品以上,偕同王公勋贵,每府各领一名难民回府当帮佣。合约期限为【创建和谐家园】退去,难民能返乡为止。此其一!”
听到这里,底下文武官员,一部分人松了口气,一部分人却是心中无语。
这个时候,有些人竟然在心中暗自幸灾乐祸,让你们的品级高,不一定都是好处了吧!呵呵!
“其二,剩余之人,朕以为应该不算多了,因此,就补充进东厂好了。当然,东厂番役职责重大,因此人选当由东厂先行挑选。如此,京师难民当能解决之,朕也能放心一二了!”
这个方案一出来,底下官员就不是铁板一块了。
五品以下的官员,则一个个都赞皇帝仁慈,是百姓之福。很显然,他们赞同这个方案,因为不关他们屁事。而五品以上官员,虽然还想叫苦,可在一片圣明称颂声中,要是还叫苦,信不信会招来那些御史言官的攻击!因为这些御史言官,除了都察院为首的几个外,都是正七品。
曹化淳这边,则也是心中欣喜。如今京师的五千多难民,老弱和体弱之人,大多已经被冻死饿死,剩下的,多是强壮之人,从中再挑选出一些能用之人,绝对是有的。这样一来,东厂就能壮大,顺便也能清理一下那些不像样的手下,不怕没人可用!
先前每个官员都要领一个难民回家,如今却退到了五品官以上才要领一个回去,似乎是赢了一个回合,也就让人不那么糟心。有人赞成,有人默认,有人无语,最终这个方案就没人敢反对,就这么定了下来。
崇祯皇帝见此,心中也是有点高兴。这么一来,自己的几个目的,就都实现了。
最快更新 m.bookben.net
67 朕亲自去
第一个目的,自然是救活这五千多名京师难民了,让他们能熬过这个冬季,等到满清【创建和谐家园】出关后可以返乡重新开始。
第二个目的,在京师的这些难民,应该对贪官污吏不会有好感。如此一来,吸纳一部分有家小的人进入东厂,不但有新鲜血液可以冲击腐烂的原有格局,还能让他们更有动力做好一个东厂番子该做的事情,去严查那些贪官污吏。
第三个目的,安排难民进入京师的王公勋贵以及各级官吏家中,就如同一颗钉子钉入他们内部,至少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成为各府真正的自己人。等回头【创建和谐家园】退去,按照薛国观的提议,开始向文武百官,王公勋贵借款时,就有可能有新的消息渠道可以获取。忙完了这事,这些难民也就可以返乡,应该能赶上春耕吧!
崇祯皇帝心中想着这些,表情却还是严肃地问道:”诸卿还有何事须得上奏?“
这个时候,天色早已大亮,这些上早朝的官员也已经冻得够呛。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谁也不愿意再在早朝上奏对了。再加上刚才的两个事情,都没怎么如意,皇帝似乎很有主见的样子,要是再来一事,又被皇帝主导当场定下旨意,改都没得改。因此,基于这个想法,一时之间,都没有人再开口奏事了。
他们中的不少人,此时其实都在琢磨皇帝在今日早朝的表现。听说皇帝在太祖托梦之后就不一样了,如今一见,果然如此。以后该如何和皇帝打交道,使得事态不至于脱离自己的盘算,还得好好想想才行。
看到底下文武百官都没有说话,崇祯皇帝便说话了:“五千多难民,皆是朕之子民,如今虽然可以安置了,但朕没看到落在实处,没看到他们能真正地吃上一口饭,有一处避寒之地,心中就还是不安。如此朕决定……”
底下这些臣子听到他这话,不由得纳闷,皇帝不会是真得关心那些贱民吧?不是因为身为皇帝的职责才做出的应对?
诚意这个东西,他们还是能看出来的。
一般来说,帝王其实最是无情。可身为亿兆百姓之父,对于遭灾之百姓,多少总要有所表示,毕竟帝王最在意脸面了。如今安置灾民的事情,既然已经安排下去了,对于帝王来说,其实已经算是做得足够好了。
此事,应该是可以揭过了啊!可皇帝似乎还没有完,这是要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