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崇祯十五年》-第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进到宫内,只见定王朱慈炯正陪着周皇后在聊天,定王朱慈炯比朱慈烺小两岁,今年刚十二岁,脸蛋稚嫩,思想也很稚嫩,听从父皇和母后的旨意,每日在宫中读书,是一个标准的红领巾少年,除了读书,什么也不知道。

      每次看到弟弟,朱慈烺都忍不住的想,如果没有前世穿越而来的灵魂,自己是不是跟朱慈炯一样呢?

      崇祯共有四子两女。

      长子朱慈烺、三子定王朱慈炯、长女长平公主皆是周皇后所生。

      四子朱慈炤,五子朱慈焕是田妃所生,但五子朱慈焕三年前忽然离奇夭折了,田妃因此生了大病,到现在都没有康复。

      次女昭仁公主是袁妃所生,此时刚一岁多,还没有断奶。

      倒是周皇后的两子一女都已经自立,宫中规矩,皇子未成年之前,一日三餐都在母妃宫中,因此,除了病重的那十日,病好之后,朱慈烺的早中晚餐,都在坤宁宫。

      见朱慈烺来了,定王朱慈炯立刻站起来,恭恭敬敬的叫太子殿下。

      朱慈烺微微叹息,宫中太约束人了,十二岁的年纪,本该天真浪漫,无拘无束,但在各种规矩和读书先生的管教之下,定王朱慈炯却已经刻板的像是一个小老头了。

      儿女们都到齐,周皇后脸上露出笑:“传膳吧。长平,你到母后身边来,不许缠着太子。”

      ³¤Æ½¹«Ö÷¾ï×ÅС×ìºÜÊDz»ÇéÔ¸¡£

      宫中的御膳虽然精致,但却不太合朱慈烺的胃口,毕竟这一世没有煤气,没有各种调味,温火炒出来的菜,远没有前世的爆炒吃的来劲,不过胜在清香,大块猪腿肉整只鸭鹅,吃起来一点都不油腻,也不知道用了什么手法。

      崇祯朝财政困难,皇帝本人非常节俭,宫中所用一省再省,周后还在宫中织布,但对太子和其他皇子公主,崇祯却丝毫没有克扣,朱慈烺和他的弟弟妹妹依然过着王子公主应有的生活。

      “春哥儿,今上午都干什么了?”午膳结束的时候,周皇后问。

      “读书,又去见了父皇。”朱慈烺回答。

      周皇后轻轻一叹:“你没有惹你父皇生气吧?”

      “怎么会?”朱慈烺笑。

      “那就好。”

      周皇后拉住朱慈烺的手,叮嘱道:“如今国事艰难,你身为人子,要多为你父皇排忧解难,千万不要给他找麻烦。”

      “儿臣知道。”

      周皇后松开他手,却又好生端详了一会儿,这才忍俊不住的笑:“是母后迟钝了吗?总感觉你病过一场后,说话做事都比过往老成了许多。”

      朱慈烺心中微微一跳,果然是知子莫如母啊。

      ……

      一连六道圣旨的发出,震惊了内阁。

      很久没有这样的事情了。

      从第一道圣旨,拔擢郑芝龙为福建总兵,其弟其子为登州水师提督游击开始,到长江水师移驻、杏山塔山撤回、太子巡视京营,孙传庭继任三边总督,圣旨一道道从宫中发出,前后不超过一个时辰,其中杏山塔山撤回是密旨,只有限的几个人知道,崇祯帝从来都没有这么雷厉风行过,内阁首辅周延儒敏感的意识到,朝政可能要有所改变了。

      从坤宁宫离开,朱慈烺返回端方殿。

      “殿下,皇上的圣旨已经传到兵部和京营了。”

      田守信小声汇报。

      “好。”

      朱慈烺点头:“兵部去往辽东的人定了没有?”

      “定了,是兵部职方郎中马绍愉。”

      现在的六部中,也就兵部的效率最高,加上事关辽东,圣旨里又明令要“迅捷”处置,因此只一个中午,兵部就制定了杏山塔山撤退的简单计划,令两地军民组织撤退,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等带兵接应,并派职方郎中马绍愉前去督导执行。

      对马绍愉这名字,朱慈烺并不陌生,历史上,崇祯十五年,松锦兵败后,兵部尚书陈新甲秘密同建虏谈和,马绍愉就是前往建虏的使者,后在塔山等候消息,议和失败,陈新甲事泄身死,建虏进攻塔山,马绍愉仓惶逃回。

      崇祯十七年,马绍愉随左懋第出巡长江防务,避过了甲申之变,弘光帝在南京登基之后,奉弘光帝之命随左懋第、陈洪范北上议和。和议失败,南返途中被扣押,后降清。

      论起来,马绍愉不是一个忠臣,但兵部尚书陈新甲却很喜欢使用他,看来应该有点才干。

      “备马,我要去见他。”朱慈烺说。

      田守信吃了一惊,堂堂皇太子去见一个小小的兵部职方司郎中?

      不过还是备马。

      ……

      见到皇太子朱慈烺,马绍愉震惊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马绍愉,还不下跪?”田守信叱喝。

      马绍愉慌忙跪下:“臣兵部职方司郎中马绍愉叩见殿下。”

      “起来,我问你,你几天能到杏山?”朱慈烺没时间同他啰嗦,直接问。

      “京师到杏山大约八百里,臣……大约需要六天。”马绍愉回答。

      一天一百多里,对马绍愉这种文官来说,已经算是很快了,如果不是辽东危局,正常情况下,马绍愉要走十天。

      “不,你只有三天时间,从现在开始算,三天之后的午时,你必须赶到杏山,不要说做不到,我听说兵部的加急,一天可以跑八百里!”朱慈烺面色冷冷。

      下书吧

      “这这……”马绍愉吃惊的瞪大了眼。

      兵部的加急是三十里换马换人,从辽东一路换到京师,但一天也跑不了八百里,最多六七百。

      马绍愉一文官,虽可以换马,但不能换人,三天之内跑完八百里,绝对是一件恐怖的事情。

      第九章 黎民为重

      “这件事做好了,等你回到京师,本宫会为你请功,如果做不到,本宫就要你的脑袋!”朱慈烺冷冷说。

      马绍愉额头上冒出细密的冷汗。

      “怎么?不行?”朱慈烺脸色变了。

      “臣……遵命。”马绍愉没有拒绝的权力,只能咬牙答应。

      朱慈烺点点头,接着说:“如果你到了杏山,发现杏山被围,千万不可犹豫,要立即带着塔山军民撤退,如果朝廷有责罚,本宫自会替你担待。”

      壮士断腕。

      前方军情多变,朱慈烺不能保证建虏大军还在锦州,如果建虏到了杏山,马绍愉到时犹豫不决,耽误了时间,很可能会把塔山也填进去,因此,他要事先提醒。

      马绍愉说不出话,脑子里嗡嗡的,从见皇太子第一秒他就蒙,到现在都还没有缓过劲来。

      “杏山塔山两地居民,不论是兵是民,只要他们回到关内,朝廷就给他们分田地,还有,如果宁远、山海关或者其他地方的辽民愿意跟你回来,也一概欢迎,总之一句话,你带回来的辽民越多,你的功劳就越大,你听明白没有?”朱慈烺提高声音。

      听到这里,马绍愉的脑子终于总算是反应过来了,什么?分田地?朝廷哪有那么多地分给难民?皇太子这不是信口开河吗?

      脸上很自然就表露出了茫然。

      朱慈烺皱眉:“我的话你没听见?”

      “臣听见了,但……臣不明白,圣旨里没写这些啊。”

      马绍愉壮着胆子问。

      “圣旨没有写,这是本宫的命令,怎么,你想抗命?”朱慈烺脸色一沉。

      “臣不敢。”马绍愉吓一哆嗦。

      如果是海瑞那样的直臣,朱慈烺敢这么说,他就敢直接翻桌子:“臣就是抗命,抗乱命!你要怎么地?”

      但马绍愉不是海瑞,他没有海瑞的胆。

      “地的事你不用担心,本宫既然让你这么说,就一定能做到。放心,你还不值得本宫骗。”朱慈烺为马绍愉宽心。

      马绍愉心想,是啊,皇太子为什么要骗我?看我不顺眼直接杀我就行了,何必这么费劲?

      一咬牙,心想反正是皇太子说的,有地没地,先把那些难民骗回关内再说,至于后续,就让他们找皇太子吧,皇太子乃我大明储君,万众瞩目,应该不会赖到我头上。对了,我要沿途宣扬,让他们都知道皇太子要给他们分地,到时皇太子想赖也赖不掉。

      于是大声说:“臣明白了。”

      “这一次公干,户部拨了你多少银子?”朱慈烺问。

      “一百两。”

      兵部职方司郎中,堂堂五品官,去执行这么大的任务,一万多人的撤退,竟然只有区区一百两经费。又或者在户部看来,只须将难民领回来就是,沿途从宁远、山海关取食,根本不需要太多的银子。

      朱慈烺不意外,他向田守信点点头,田守信从衣袖中取出一张银票,交到马绍愉的手里。

      马绍愉一看,大吃一惊。

      居然是一张两千两的银票!

      这两千两是朱慈烺好不容易从母后那里求来的。

      “这两千两你先拿着,如果不够,等你回来本宫给你报销,你记着,所有的钱都要花在辽民身上,让他们吃饱、穿暖,不使一人掉队,如果你敢贪墨一钱,本宫就诛你九族!”

      “臣不敢!~”马绍愉吓的拜伏在地。

      朱慈烺迈步要走,忽然想起了什么,站住脚步,对马绍愉深深一鞠:“马绍愉,杏山塔山,两万大明子民的性命就交给你了,本宫在京师等着你的好消息,拜托了!”

      “啊!”

      马绍愉额头上的冷汗,刷的就流了下来,吓的连连叩首:“殿下不可!不可啊!臣该死,臣有罪啊!”

      太子一鞠,一声拜托,岂是他能承受的?

      惶恐不安,不可名状。

      朱慈烺本尊绝对说不出这样的话来,朱慈烺此时也是有感而发,一时控制不住,将前世的礼节用在了这里。

      “你现在就出发,记着,带回来的辽民越多,你功劳就越大!”

      朱慈烺迈步离开。

      马绍愉跪伏在地,直到朱慈烺脚步远去,他才猛的直起身来,泪流满面的说:“臣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

      打发了马绍愉,一路返回宫中,朱慈烺见田守信欲言又止的样子,于是笑问:“你好奇我什么要马绍愉带那么多辽民回来,是不是?”

      “不。”田守信摇头:“奴婢是担心。”

      “担心什么?”

      “奴婢担心马绍愉在外面乱说,坏了殿下你的声誉。”田守信说。

      显然,田守信也不觉得朱慈烺能找来田地给辽民们分,一旦马绍愉大肆宣扬,到最后兑现不了,朱慈烺的声誉必定会受到影响。

      朱慈烺笑了:“放心,田地会有的……”顿了顿:“银子也会有的。”

      回到宫中,朱慈烺取出纸笔,写出自己计划中的几个关键,琢磨了一会,将其中可能的漏洞一一补齐,觉得有点累,就躺床上休息,不想竟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睡梦里,他又回到了前世,回到了福利院,又看见刘志一把将他推下桥……好狠的一个小孩儿。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6 13: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