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崇祯十七年秋》-第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环视堂中诸人,王彦已经看出每个人的心态,大战将起,人心却是各异,他心里不由得更加苦涩了。

        赵应元端坐着,等待诸人提出对守城的看法,可时间慢慢过去,堂上却是一阵沉默,他原本就不好的脸色,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更加难看。

        王彦见此只得硬着头皮站立出来,他走到大堂中央,向端坐在前的衡王、赵应元、杨王休各行一礼,而后提声说道:“奴势虽凶,可守而挫之,晚生有三策,将军若纳,当保青州不失。”

        见王彦打破沉默,赵应元心里一喜,同时心又平添几分愧疚,当初如果听他之言,今日岂会坐困青州。

        这时赵应元心中又燃起一丝希望,他看着王彦道:“士衡三策,具体何解?”

        “晚生三策,其一曰练兵,府库中尚有银三十万两,城外躲入城中的青壮不下万人,各大族中亦有可战子弟数千,将军可提出重赏,招募新卒,以战练兵!”王彦思索着道。

        事情看上去似乎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赵应元不由微微点头,示意王彦继续往下说。

        “其二,便是明间谍,严密巡查城中可疑人等,严防清庭细作。”王彦微微停顿,整理思绪后接着说道。“其三便是请援,满洲毕竟不过二十万,既要对付山西顺军,又要守卫京畿,不可能再向山东曾兵,而如今山东清军尽聚于此,济南、德州、胶东等地必然空虚,有道是唇亡齿寒,将军可派遣使者,联络诸路义军,或令其攻打济南等地,或袭扰清军粮道,或招其前来助战,使得清军疲于奔命,将军则凭城而守,不与其野外浪战,待清军粮尽,其自退也!”

        闻言,堂上诸人不禁一阵私语,暗赞有理。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身影却悄然退了出去。

        城外,清军帅帐里。

        和托,李率泰,王国栋,李士元四人,正研究着攻破青州的方法。

        和托道:“今日前锋一战,斩杀赵军骑兵百人,可谓大功!然而青州毕竟是坚城,河宽城厚,吾等又来的甚急,缺少攻城器械,不知诸位可有破城之法。”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下官早已派遣细作,联络城中旧识,只要摸清城内兵力,再有内应接应,料想破城不难。”李士元面带微笑道。

        这时果有卫士禀报,城中来人以至营外,和托便让人将他引进帐来,那人愕然便是悄然退出州衙的青州道韩昭宣。

        他因为献王鳌永有功,被赵应元免除一死,却丢了官位,此时清兵攻来,李士元派人一联络,他便再次决定投降清庭。

        四人连忙询问他城中的情况,得知城内正在招兵买马,诛杀清庭细作,甚至派遣使者油说义军袭扰清军后方和粮道后,四人不由得脸色微变。

        如此一来,破青州似乎不像之前想象的那么简单了。

        “赵应元此人还是颇有能耐啊!”听完,一旁的李率泰微微感叹道。

        韩昭宣却神秘一笑。“将军有所不知,出此谋略之人,却并非赵应元。”

        “那时何人?”闻言四人不由得来了兴趣,李士元思索后道:“可是杨王休,他曾是明庭山西潼关兵备道,又是李闯的兵府侍郎,知兵事,懂谋略,也在情理之中。”

        韩昭宣却没急着回答,在将四人目光都吸引过来后,才说道:“诸位有所不知,此人名叫王彦,不过一举人,却颇有才学,入青州,扶立衡藩都是他的谋划。”

        四人在心中暗暗记下王彦之名,又继续探讨了一番破城之法,既然发现原本以为轻松可破的青州,还真不好打了,不由得有些沮丧。

        “既然强攻不易,那何不智取?”李士元见众人没商量个所以然出来,突然开口道。

        “如何智取,李大人可与本将速速道来。”颇为苦恼的和托听了,不由得眉头一挑。

        “赵军本质不过是草寇,我观赵应元与杨王休都曾在明顺之间摇摆,可见并非什么忠义之人,所图不过功利二字,将军何不许下重利,招其来降!至于那王彦,并不掌权,只要说动赵、扬二人,一书生也就无关大局了。”李士元道。

        “不妥~不妥~”和托听了认真思索一番,最后还是拒绝道。“赵贼杀吾大清国兵部侍郎、山东招抚史王鳌永,破坏大清在山东的基业,岂可轻易饶恕!本将若放过他,还给予富贵,将来必然有人效仿。而且摄政王恨其入骨,欲杀之而后快,本将不敢违逆他的意思,李大人还是另想它策吧。”

        身为【创建和谐家园】,李士元自然不敢质疑和托和摄政王多尔衮,因此只得应道:“将军考虑周全。”

        “诸位可还有它法?”和托满意的点了点头,而后再次询问道。

        “末将仔细思考了王彦之策,虽都是良策,计成后能给我大军带来不少麻烦,但是赵军先天不足,那便是实力太过弱小,而那些计策都需要时间,我等只需再其新卒还为行成战力之前,一举破城便可。”李率泰说道。

        几人一思索都觉得在理,城内赵军只有四千余人,且多是新卒,要招募新卒和训练都需要时间,而联络各路义军,更不是一两天能够完成的事,只要大军能迅速攻破青州,这些谋划就全成空谈。

        “哈哈~既如此,明日大军便直接攻城,让赵贼见识一下我大清勇士的厉害!”和托十分赞同李率泰之言,大笑着将目光投向一旁的临清总兵官王国栋道:“王总兵,明天能否攻陷青州,本将就看你的表现了。”

        攻城这种费力不讨好的粗活,自然不能满人和旗人来干,那就只能是投降过来的绿营人马。

        “卑职遵命,定然不会辜负将军期望!”王国栋、李率泰的官位都比和托要高得多,可是因为其是满人,王国栋这个总兵官却不得不在他这个甲喇额真面前低声下气地说道。

        “好了,今天就商谈到此,明天大举攻城,破城后,可纵兵三日,李将军安排好巡哨值夜之人,就都退下吧!”和托见诸事已了,便挥手说道。

        “喳~”四人齐应一声,便退出了帅帐。

        是夜,两军相安无事,清军几天急行,来到城下,正需要养精蓄锐,不会夜里抢城,而赵军却因为兵力不足,无力偷袭,两方都默契的保持着青州城的最后宁静。

      第12章 战火起,血战绿营

        黎明时分,天空中才出现一丝朝霞,寂静的青州城便活动起来。

        城内,赵军诸多将校,指挥着一队队新卒登上城墙,王彦也套上一件轻甲,带着护卫,来到城楼上。

        能否守住青州,就看今天一战了。

        今过昨夜的商量,青州大族迫于赵应元的压力,同意派遣族中子弟上城作战,他们的加入,使得守城的大军达到六千余人。

        只是随着人马增多,城内的器械却显得有些不足,大明朝军制,两分习刀矛,六分习【创建和谐家园】,两分习火器,可如今青州城内【创建和谐家园】却只有两千张,还不占大军的四成,火气更是少的可怜,只有鸟统一百五十杆,而且火药奇缺,这对守城的赵军十分不利。

        不过好在清军来的甚急,多是轻装疾行,昨日并没有看见火炮和大批火器入营,只要顶住了清军今天的猛攻,让新卒们见了血,赵应元便有了一只历经战火的可战之兵,再加上城内上万青壮,胜负将尚未可知。

        城外,清军大营也随着早晨的第一丝朝霞,活动起来,大批绿营兵涌出营盘,将附近树林里的巨木一根根放倒,而后做成攻城的云梯,撞城车,攻守双方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着最后准备。

        时间慢慢流逝,一架架云梯和撞城车,被随军的匠人打造出来,而守卫青州的赵军也终于迎来了这即将面对的最后时刻。

        此时太阳已经移至当空,给十月的山东大地带来无限温暖,可守城的士卒却无暇体验它的美好,一个个紧张的流出汗来。

        “呜呜~”

        绵延不觉的号角声响起,一阵阵肃杀之气从清军大营中蔓延而出,使得天地一片肃然。

        伴随着号角和有节奏的鼓点,一队队扛着云梯,推着撞城车,打着绿旗的绿营兵鱼贯而出,足有一万之众。紧随其后的便是李率泰的汉军正蓝旗四千五百名人马,最后出场的则是和托的一千五百人的满洲镶黄精锐。

        “哄~哄~哄~”

        一阵阵整齐的脚步声和马蹄声,震耳欲聋,城下清军出了大营,一步步向青州压来,如排山倒海一般。

        王彦与赵应元等人站在城头,注视清军的行动,城楼上赵军的战鼓也随着清军的移动,而有节奏的响起,鼓舞着城上士卒的士气。

        这些鼓点仿佛每一下都敲打王彦心头,使他情不自禁的握紧了挂在腰间的佩剑。

        随着清军慢慢逼近,巨大的压力不断冲击着守军的心灵,赵军将校只得在城上来回奔走,大声疾呼着赵应元的军令。

        “清军即将攻城,众军不许慌乱!”

        “东张西望,临阵抛弃军器者,斩!”

        “士卒各归本位,临阵脱逃者,不听号令者,立斩不赦!”

        一股股紧张之气,在将校的疾呼声中,迅速在城上蔓延,而清军也终于在离城五百步之处停了下来。

        两万清军在青州城下摆好阵势,绿营居前,两旗在后,盔甲鲜明,刀枪林立,旌旗蔽日,散发着阵阵杀气。

        城上的新卒,见此却多已脸色煞白,有甚者,整个身体都情不自禁的颤抖起来。

        岳武穆曾说过,上得阵,手里拿得住枪,口里还有唾沫的,就是好兵了,而城上新卒还为开战,胆寒者却已经不在少数。

        这就是久经沙场的老卒,与普通人的区别吧!

        观清军气势,王彦心中不由一暗,虽然不愿意承认,可与之相比,城上的赵军无疑弱上太多。面对城下数万清军散发的阵阵杀气,整个青州城仿佛怒海小舟般,危如累卵。

        黑云压城城欲摧,那和托一声令下,传令的骑兵,便扛着令旗在大军之前,来回奔驰,惊起阵阵尘埃。

        临清总兵官王国栋,是攻城主力,他一把抽出腰间佩刀,指着青州城就是一声大喝。“将军有令,攻破青州,纵兵三日。”

        “当~当~当~”

        随着一声令,位于阵前的绿营兵问声而动,前排的刀盾手一边向前推进,一边敲击着手中盾牌,发出阵阵整齐的声响。

        紧随其后的是扛着云梯,推着冲车的枪兵,最后则是大片的弓箭手,他们踩着整齐的步子,踏起满天尘土,口中齐声大喊道:“攻破青州,诛杀赵贼,纵兵三日!”

        呐喊声,震天动地,使得城上守军为之黯然。

        王彦见此急忙令身后力士,敲起战鼓,在阵阵鼓声中,赵应元一把拔出腰间长刀,大声怒吼道:“诛杀建奴,建功立业,再此一战!”

        城上的军校也不断的鼓励着身边新卒。

        “弟兄们,封妻荫子,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

        “建奴与吾等同样不过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一刀下去照样会死,兄弟们,没什么好怕的!”

        “为国尽忠的时候到了,弟兄们随我杀虏啊!”

        一声声呐喊,终于为城上守军提起一丝士气,弓箭手、鸟统手已经在城墙边上就位,那一口口铁锅和大缸中也装满热水和沸油。

        这时清军终于走到离城三百步,随着一声声“冲啊!”“杀啊!”的呐喊,一万余人的绿营兵突然发足狂奔,顿时便如同决堤了的洪水一般,汹涌的向青州冲来。

        “嗖~嗖~”

        城上的弓手,在清兵狂奔的那一刻,立马弯弓拉箭,射出一排定位箭。

        数百只羽箭,插在离城百步的空地上,箭尾震荡,发出嗡嗡声响。

        “两百步!”

        “一百五十步!”

        “弓箭手准备,第一队射!”

        “第二队射!第三队射!”

        城上军校,一手操刀,指着城下快速冲来的清军,不停的大声报告着离城距离,指挥着城上弓手,射出一波波箭雨。

        “噗~噗~噗~”

        两千张强弓,射出满天箭雨,一阵阵羽箭入体声中,清军瞬间就倒下四百余人,使得前进速度为之一滞。

        “举盾!不要慌!给老子继续冲。”

        在军官的令下,前排的刀盾手纷纷举起手中盾牌,冒着头顶的箭雨和打来的鸟统,冲到了护城河河边。

        时间紧迫,清军准备也不充分,为了速战速决,并未填河,一部分长梯横倒下去,架在河上,刀盾手和长枪兵便冲了过来。

        “弓箭手自由射杀!”

        “长枪兵上前,阻止清兵登城!”

        几轮箭雨后,清军冲到城下,一架架云梯被树立起来,吊桥绳索也被悍勇的清兵斩断,撞城车被推了过来,城上守军也立马进行调整。

        滚石檑木不断被守军抛下,被砸中的清军立马脑浆迸裂,鲜血撒了满地,伴随着撕心裂肺的惨叫,一缸缸沸腾的开水,迎着登城清军倒下,顿时便烫伤大片人马。

        一股股令人作呕的肉香味和焦臭味迎风飘起,确是火油倾泻而下,它烧毁了云梯,又点燃了攀爬的清军,使他们一个个惨叫着跌落下去,带着浑身大火在城下四处乱撞,最后被活活烧死。

        惨烈的场面,没有使得攻城的清军停下脚步,反而迎来更加猛烈的冲击,而城上的新卒却以被这血腥的场面吓得脸色煞白。

        此时清军的弓手也已经冲到河边,他们并不过河,而是弯弓拉箭,就与城上赵军对射起来。

        随着两边对射,城上赵军顿时出现伤亡,中箭跌落城下者,不计其数,惨叫声不绝于耳。

        此时赵军与清军的差距顿时显现出来,随着伤亡的出现,原本有条不絮的防守立马出现混乱。

        血腥的场面,绝望的惨叫,让新卒脑中一片空白,本能的想要逃离这地狱般的战场,城防随着恐惧的蔓延,顿时松动混乱起来。

        一时间,清军在数段城墙同时取得突破,数十名清兵登上城来。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9 06:4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