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山窝里的科技强国》-第6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而在这个中年人爬过几个坡来到半山坡上时,几个人靠了上来。

      “怎么样?”

      “我看过了。怀表没有问题。我们的人也拆开过,里面虽然有些东西看不懂。但是的确没有什么微型照相机这种设备。”

      “那这么说二号目标的嫌疑可以解除了?”

      “不!还要继续观察,前段时间情报流失的很严重,我们派往一些地方地情报工作人员损失很大,我们估计是我们派遣出去地名单遭到了泄露,因此不能轻易解除可疑对象的观察。”

      “好地。”

      而让这些人所不知道的是,贩货郎在回到外面后隐蔽地将从怀表中拆卸下来的细小零件送到了一个商铺里面,而这个商铺又将这个零件转送到另一个地方,就这样,连续几次的转运后这个小零件被送回到了西南平果县的商业统计局下属的一栋房子地下五层的密室里。

      “你好,商业调查局的人申请使用解码机。”两个毫无表情的人对着一面镜子说着,双手放在旁边的一个台子上,这个台子很怪异,一股绿光正扫过他们的五个手指头。而在房间天花板的四个角落里,有着四个摄像头和四挺机枪正对着房间正中间站在白色圆圈内的这两个人。不一会,在镜子旁边的一扇厚重的铁门被打开,而四挺撕裂式机枪上地红色灯也变成了绿色的灯,这两个人这才离开白色的圆圈走进铁门。

      走进这个经过三层审核还有防护的核心区域,房间里就是只摆放着一张桌子和几张椅子。取过放置在桌子上的一个烟盒大小的矩形物体。这个矩形物体地一头有着一排密集的电线,两人中的一个人将那个从西北转运过来的细小零件插放在了里面。

      这时在房间的另外一边,几个工作人员在一个类似于打字机键盘上的东西一阵敲打后,矩形物体开始闪烁出亮光,而在敲打打字机键盘的这一边,显示器上开始显现出一些奇怪的符号内容。

      这些内容在这里是看不到的。而是通过密集地数据线路同步传送到地下室的第四层,在这里,有着专门的人员将这些内容解开还原显示在显示器上。对照着这些照片,这些人将照片上地文字内容给抄录下来,或者是选择使用巨大的打印机将人物、武器装备、敏感部门外貌的照片有选择地打印出来。

      时间有些久,因为进入这里不允许携带金属物件,因此两个人只能估计着时间,大概过了三个小时,矩形盒子上的灯终于不再闪烁。两个人拔出插在矩形盒子上的细小零件后离开了房间。回到巨大的地下室三层,在这里,两个人接过了一个箱子。带着这个箱子回到了悬挂着商业调查局牌子的办公区,将箱子转交给下一个接送人后便离开了这里。而箱子里的物品,将送交给专门的情报分析部门,而这个细小地零件,也将再次被送向下一个地方使用。

      商业调查局。简称商调局,由于谐音和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不仅商统局的其他人,就连商调局的人都戏称为上吊局。

      商统局隶属的情报人员大多只是针对于反侦查、反渗透、反间谍这些稳固西南自身内部安全的工作,而商业调查局的成立就是专门针对于对外渗透、对外情报的收集工作。

      要说商统局再怎么说也是大多在自家的门口工作。安全有着很大地保障,但是商调局就可是悬在别人的枪口下过日子,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用着上吊的行为比喻着自己。

      将自己的头伸进一个套子里,而整个人就站在钢丝索上小心地平衡着自己,不管是因为自己不小心掉下钢丝索还是被别人踢下钢丝索,自己的结局就是自己将自己吊死,因此商调局的人相比商统局的人更小心,更隐秘。

      观看世界各国情报部门处心积虑地开发各种科技对于传统的间谍工作起到了很大地辅助作用。伪装成各种器具地微型照相机、微型伪装【创建和谐家园】、微型【创建和谐家园】器等等,各种奇型百怪的辅助物品更是数不胜数,而正是这些东西极大地减少了间谍们地暴露机会。

      西南也如此,首先将原始的百衣帮吸收改编成情报机构段国学和黄培录及喻丁等人用了整整十年时间。这十年的时间中,喻丁将原百衣帮渗透到中国其他地方的暗桩一个个地给寻找到并策动激活(当然激活这个词是段国学带来的),并且安排合理的情形进行情报人员的必要培训,并在相应的地方重新建立起更专业、更隐蔽的接应站、这一切都需要在暗中进行着,因此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及人力。不过经过十年的建设,段国学的情报网络已经初见成效。很多情报人员已经渗透到了意想不到的地方。而段国学也为他们配备了一些西南特有的高科技技术产品进行着间谍工作就像那一块怀表,其实对方的反谍人员已经估计到是成员名单遭到泄露。也估计到这么多人员的名单必须需要微型照相机这样的设备才能拍摄记录下来,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他们已经接近了目标,并一度找到了使用的工具,但是却因为不知道这个工具的真实使用方式而错过了真正的目标和机会。

      这些设备是段国学精心为这些高级谍报人员准备的高精尖端装备----隐秘式数码相机。

      很多在生活上的东西,如怀表、手表、烟斗、打火机、项链吊坠、手镯、钢笔、胸花等等一切让你意想不到的东西,只要有着足够的空间,段国学都用着合成机一个个地分解着原材料合成出一个个零件或者是半成品,再由专门的人员将其组装成为间谍们装备的摄取道具隐秘地使用。

      由于使用了非地球物质文明的科技,这些道具被设计的非常的巧妙,镜头被巧妙地隐藏在物品最不起眼也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只要将相机概念性地指向目标,轻轻地按动着怀表的表链或者是表上的按钮,照片就将清晰地拍摄下来并储存在专门的记忆卡中。只是有些间谍道具象胸花、手镯这样的整体性物品是没有储存卡的,拍摄的资料会直接储存在连成一体的道具中。

      而电子数据的运用也使得即使是道具被查检时也无法获得到准确的判断,因为道具里面没有胶卷。

      这种后世还要到九十年代末才逐渐成熟的东西即使真被对方缴获或者是人为原因导致流失也并不要紧,虽然是获得到摄取道具也无法将数据还原解出。因为没有相应的设备。

      天机六号是天机一号至五号成功后的第六代产品,同样还是需要拥有着巨大的机房,但是功效性能已经相比天机一号有着上千倍的提高。在段国学技术方向性的引导下,集成电路也开始出现在最保密最高级的研究所实验室里。

      天机六号已经具备了识别、解码简单的图片、图形功能,这才促使段国学合成了十几个摄取道具。不过因为这些物品太过机密和惊人,段国学合成生产的并不多。

      因此,为了保护住这些高精尖端装备的绝对隐秘性,拍摄设备、储存卡的发放,还有储存卡内容的回传,内容的解析等都是由着不同专人进行的,为的就是降低泄密的可能性。

      就像负责传递物品的人,他们并不知道设备该如何使用,怎么去使用,他们仅仅只是负责物品的传递和转移。而在天机六号机房中,机房的人员也不知道是什么设备物体承载着什么的数据,他们只是知道使用操作专门的数据命令将数据导出传向下一个地方,而在下一个地方这些数据被还原成原始文件被抄录或者打印出来,但是这些人也只是知道这些情报的还原分析工作,并不知道这些原始情报是用什么东西设备摄取,是怎么收集而来的。

      而在这一次情报的传递之后,经过两天的紧张分析,一份机密三级的情报文件落在了段国学和黄培录的办公桌上,上面书写着:

      “未知者因内部运动现处境不妙,短期内将无法传递更多有效情报回来!”

      PS:感谢乔治兄以前提供的储存卡桥段,还有EVA小崔,把你调到上吊局真不好意思。

      正文 第一百四十章 民间科技

      更新时间:2009-7-22 14:02:26 本章字数:4667

      一六零工程。通常听到这个名称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大型土木工程项目,不过前面的那个大型是对了,但是后面的土木工程就有点不靠谱了,虽然这些工程的确需要一些土木工程建设在里面。

      一六零工程是段国学将一百六十项关键科学技术列出成为西南各个科研单位的主要研究目标。这里面有着计算机中心处理器、集成电路、激光、裂变核弹、氢弹、导弹、火箭、超音速战斗机、有线电话自动程控通讯交换机、无线携带电话及信号发射塔台、光纤、微型电子、微型机械、彩色电视等一大批涵盖了化学、冶金、机械、微生物、医药、农业等绝大部分学科的项目。

      段国学精心挑选的这些东西这些项目都是未来占据科技至高点的科技,这些科技是未来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既然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么就意味着抢占着科技的制高点就领先于对手,也就意味着能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也就意味能收获更多的利润。同时这些科技不仅是未来的高端产品,同时即使是它们的衍生品或者是初级品也将会给西南带来足够的利润和整体科技实力的提升。

      当然这些研究也消耗掉了大量的资金,西南每年的财政科技拨款有相当的一部分是拨向了这里。因为这些项目实在是太多太复杂太高端了,很多研究也仅仅只是刚刚结束前期的摸索研究,远未达到能出实际成绩的效果样品出来,但是为研发这些主项目的周边衍生品却已经开始成为了一些人的目标。

      如果要让西南,让段国学独自承担着这样惊人的研究消耗,那么段国学没过两年就要选择破产和停止研究两个出路,针对这种情况,西南已经在有意识地放开研究的神秘度,适当地选择了一些民营企业参与这些周边设施和衍生产品的开发研究。

      早在1929年起,段国学就开始逐渐将自己兴民公司的产业转为西南政府所有产业。当然留下来的很多都是一些必须直接掌控地高级生产单位和研究单位,对于一些利润不高、研究开发深度不大的工厂和单位例如单一机械加工厂、下游化工厂段国学将西南的富商们招集起来,用着现金或者是未来若干年的收益权逐步地转让了出去。

      这样做,虽然变相地肢解了兴民公司的整体实力,但是却扩充了民间民营企业家的整体实力,除此之外还回收了一大批地资金缓解了西南政府的资金压力。同时也将这些民营企业家牢牢地绑在了西南的战车上,这些民营企业家必须要和西南一同生死困苦共进退。

      现在这些民营企业家的工业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西南总生产值的36,虽然还是西南政府直属企业为巨头,但是西南政府手中的工厂产值的利润已经由原先的80下降到了53,更多的利润已经开始向着民营企业所分流,这样做不仅带动着民营企业地蓬勃发展,也壮大了民营企业的生产规模和创新实力。

      西南有着十几个研究所,这十几个研究所按研究方向的不同被划分为研究枪支、武器类,冶金、化学化工类。机械、土木工程类,农业畜牧业类,生物医疗医药类。天空飞行器类、火箭导弹类,电子产品类,海洋、舰只类、核物理研究类及一些其他等类地研究所。

      这些研究所有些部门是开放的,他们有着专门的机构会释放出一些项目出来与民营企业一同研究。在这方面,徐老板已经带了一个好头,而更多有远见的人也开始陆续地品尝到了科技创新的甜头,自动自觉地走进了共同携手研发的道路上。

      虽然在西南的民营企业家已经品尝到科研创新的甜果,但是却大多苦于没有足够的科技人员实力。很多工厂业主虽然有着许多高级技工能迅速地将科技样品转换成为成品再到批量品地工作,但是这些工厂业主却缺乏着更高级的科研人才。

      因为高级技工地工作特长已经限制了他们有着更多地时间去研究理论上地东西。他们擅长与将技术样品吃透化解。擅长吸收别人地特长转化成工厂和自己所需要地技术成果。同时在批量生产中对生产过程及工艺上地创新。这是他们存在地最大价值;正是因为西南地民营企业家在十年前开始意识到这一点。高级技术工人成为了最受欢迎地香馍馍。但是如果没有样品。他们缺乏着天马行空地想象力和创意使得他们很难拿出全新地产品。

      而这个问题。随着在各个工厂中地高级技术工人快速地消化掉一个个样品和新产品后愈发地暴露显现出来。下游工厂已经很快地能将上游工厂派送地新产品消化成为大量地基础零件。但是下游工厂却缺乏对新产品地研发能力。

      是继续做着简单地来料加工还是走向自行研发新产品?

      简单地来料加工虽然利润薄弱但却胜于无需太多地风险。投资自行研发一种未知地新产品如果成功当然是好事。但是研发失败了怎么办?还有研发成本需要多少?即使是拿地出这些研发资金但研发周期需要多长时间?一年、两年、还是五年十年?任何经营者都不愿将资金投入到这样看不到底地深潭中去。

      而这个问题则由段国学一纸公文解决了民营企业家地这些忧虑。

      这份《关于开放研究所与民营企业地合作研究地通知》中明确地提出。西南地民营企业可以出资、出力与西南科研所共同研究开发项目。这些项目可以是经过审核后可以公开地项目。也可以是民营企业自行提出地研发项目。

      这份公文的出台让很多民营企业看到了希望,如果说这些企业工厂不缺乏资金和高级产业工人但就缺乏科研研发人员的话,那与西南各个研究所的共同研发则打消了绝大多数的人顾虑。

      首先西南的科研机构的实力让这些人放心,现在这些神秘而又深不可测的科研机构向自己开放共同合作开发研究也使得所有地人充满信心。

      这些科研单位自有的研究项目虽然有些缺乏直观性,但是老徐的冰箱厂和空调厂已经充份的证明了这种需要五年以上的投资远见所能回报的巨大利益,一个人一个企业吃不下地大家一起联合投资出钱出力。做个未来的大集团董事也不错;

      而民营企业自行提出的研发项目也会得到这些科学人员的讨论和对未来经济收入的估算。如果没有利润直接拍死。利润薄的也拍死。而只有利润丰厚的才投资合作研发,这样极大地降低了民营企业对研发新产品的恐惧和迷惑性。

      这种合作在西南周刊《论证》1935年第29期上的一篇《产业升级,学府升级》地文章对这种现象做了很好的解释。

      “西南在最初期什么都新鲜,什么都缺乏的情况下,就连一颗标准地六角螺帽在1916年最初学徒工们生产出来时都有着34的次品率。看看。次品。虽然这些次品也能勉强使用,但是难保六个平面端中有这么一、两个平面端不在一个平面上,扳手扣不进去两个平面施力扭转时可不要骂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段国学采用了比较集中也很极端的做法,统一了教学学校教授的内容和技能培训后的统一分配工作的过程。”

      “从现在的角度看,这个过程是充满着阵痛和需要舍弃很多自主性的东西,这一时代的工人很多都是拥有着单一专项地技能但确缺乏变通和灵活改进的专业技师。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在中国落后与世界很多年,很多外界已经领先多年的事物情况下。这种单一的无奈也是最好追赶世界科技的一种不是办法的办法。因为追赶模仿和仿制无需太多的科技人员而更需要高级技术产业工人。”

      “这些技师无需太多的创意及想法,他们所需要地就是尽快地模仿和创造出最快最好最剩的生产模式,这使得培养技师、高级技工成为了当时西南最主要的目的和任务。”

      “一个六角螺帽看似简单。当时中国、西南地下的手工业者的生产效率束缚着产业化、专业化的生产过程,最大效率地提高生产效率是段国学所认为中国当时面临的最大突破口。这个时期西南的民营企业并不需要太多地科技创新,西南更需要更快更多地吸收消化着国外已经成熟和通用地科技以追赶世界列强。”

      “而到了1930年,西南的民营企业已经拥有了很多技师、高级技工,而这时西南也拥有了很多私营民营企业业主,这些经营者很多都是早期跟随段国学一起创业地人员,他们将模仿和仿制运用到了极致。通常只要一个产品落到了他们的手中,只要不是产业原料的问题,他们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模仿出同样的产品。”

      “但是模仿永远走在人家的后面!!”

      “段国学的这句话以前并不为西南的企业家所理解。在他们看来,下游企业的来料加工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含量,而他们所要做的就是利用其大量的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工迅速地消化技术成为大量的产品,光是这样就已经能使得自己赚个盆满钵满;只是这种情况到了1932年后单纯的来料加工企业经营情况开始走入困境。”

      “在面对越来越多的来料加工企业的竞争下,利润已经是越来越稀薄,同时大量的高级技工的诞生也使得人工成本愈发加重,虽然高级技工的生产的产品产量很多,但要仅靠着上游企业的订单来生存已经变得不现实起来。”

      “因此,眼光远见的企业主开始自行开发新产品以求走在产业生产的上游。而这个时候西南缺乏高级科研人才的窘境便显现出来。”

      “西南的高级科研人才多出自西南高级职业技术学校,虽然还仅仅只是一个技术学校的名头,但是很多人都知道,这所学校如果不是大学那中国就没有哪所大学能称的上是大学。这所学校培养出来的科研人员大多数都被西南自有的企业、研究所吸收,能流向民营企业的少之又少,不过这种现象从1934年后开始变化,设置在柳州、四川、云南、贵州的几所高级学府也逐渐培养出科技人员,这些人员大多被民营企业所分流吸收。而在吸收了一定的科技人员后,很多有实力的企业已经开始自行开发研制新产品。”

      “而西南的高级科技研究所也抓住了民营企业的这种需求。放开了一些科技项目的专项研究。大胆地采取与民营企业共同研发,这样不仅吸收了民营企业中的高级生产力和研究资金。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研发效率和缩减了投产时间,更能带动起民营企业的科研实力和新产品的开发。”

      “段国学许可的这种合作研究方式已经初显成果,象柳州两面针、梧州田七日化厂不仅研发出更多的日用化学品,同时也成为对西南提供从塑化胶基原料到苯酚、聚乙烯等其他化工材料的两个巨型化学品生产供应商。这两个巨型生产商现在已经拥有了独立的科研队伍和自主的创新能力,虽然在一些更高科技产品上仍和西南的研究所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即使是没有了这些合作,他们也能傲立于世界的化工企业中。”

      “可以说段国学对民营企业的这几步是走的相当稳妥的,先扶植培养生产人才,在模仿中逐步提高生产力,再鼓励合作研发和共享科研产品不仅帮扶了民营企业从简单的来料加工到自主创新的转变过程,也提高了民营企业对西南自有企业的供应量及科技人员书评和产品技术含量。”

      “西南自有的工厂不缺乏高尖端的科技,因为二十年科技积累使得西南拥有了很多外界无法想象的技术,但段国学更喜欢民营企业自主掌握研发各项科技内容,在他看来,西南自有企业工厂垄断式地拥有着这些高科技是一种对民间资本的打压和非良性循环,只有更多的企业能走向自主研发创新,有更多的企业站在世界科技产品开发的上游,中国才能更好地以着高科技产品赚取的高附加值利润去再研发更高科技的产品。”

      正文 第一百四十一章 水下凶器

      更新时间:2009-7-23 12:16:11 本章字数:4694

      8022工厂,只要是达到一定级别的人看到这个工厂的8字开头就知道这是研究八所下属的工厂。研究八所的研究主方向是海洋船舶类及海军作战武器类的研究所,从八字的编号上看就知道这个研究所的成立要晚于前面的其他七个研究所,这也是西南在占领北海前才建立起的研究所。

      陆军和空军的武器装备要比海军的武器装备研制周期和效率要高的多,这主要是因为陆军、空军的武器大部分小、而且具有直观性且技术成熟。一辆新型坦克的研发在整合整个西南工业厂的产品后很容易设计出来,无外乎先拿出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案,确定这种坦克的研发目标和使用目的,再依循着设计方案找到工厂生产出所需要的各种部件,最后将其组装起来,再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进行破坏性和磨损性及适用性的实验,能通过三大项实验就代表着这种新型坦克初步通过了审核,然后再对其进行生产技术的审核,一些太过于高尖限制产量的技术会适当的降低标准,而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也会专门针对性的进行改进,最后综合生产技术要求、产量要求、再升级余地要求、实用性要求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估,达到一个军方、研制方、生产方等各方都认可接受的平衡点,这种坦克便可以落实批量生产出来。而如果仅仅是从设计到实验样品出来而不试用通用性能,西南甚至可以在一百天内完成样车或者是样机的研究工作。

      T--29式坦克就是用着这种方式方法研制出来的,在经历了半年的设计和样车的出品,然后进行了一年多的各种实验通过各方考验于1930年开始装备部队,与这次更出风头的新兄弟T--33式坦克相比,虽然T--29式坦克没有那么的抢眼和拉风,但任劳任怨、皮实、在各种环境下都能有效可靠的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也让部队对其大赞不已,而且由于装备时间久,维修单位也对其非常熟悉,再加上各种配件齐全富裕。很多被日军损伤地坦克都能及时地修复重新投入战斗,有一辆T--29式坦克甚至前后一共被【创建和谐家园】攻击的日军炸伤了六次之多,但良好的后勤保障和充裕的配件使得坦克能一次次地再次开动起来继续进行着复仇之旅。

      但海军的装备就不像这样简单而又成熟快速的生产出来了。

      相比陆军和空军地装备小巧及可观使用性,海军先天的大块头就使得研究开发一种新装备为之慎之又慎。从设计初始就必须对这种舰只进行反复的验证和小型化的比例模型实验,海军的舰只不像坦克和飞机,一种样品可以生产出七、八个出来进行各种实验。一艘驱逐舰或者是潜艇所要耗费的工时还有材料就远超于这些坦克飞机的总和数十倍。而舰只上的各种大型组件更不像陆军空军它们那样有着众多的可选性,例如坦克飞机地动力传动机构不合格或者是成本太高可以很容易地寻找到另外的几家甚至是十几家工厂进行产品的挑选,而舰只地大型传动机构就已经限制住了舰只在这方面的可选性,能生产出这样大型构件,符合技术要求及材料强度的厂家用一支手的手指就能数得完。

      总体来说,西南虽然在陆军和空军的武器装备上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厂商作为产品供应商,但是对于海军的大型船舶的生产却仍缺乏和相对的落后,这也是那句“百年地海军”中所指出的一个很多人忽视的产品供应问题。

      大型船舶的传动轴如果想更好、更久、更有效的使用当然首选经过万吨水压机锤炼出来的钢铁,可西南仅仅就只有两台万吨水压机。能生产出船舶中大型柴油机的也仅有玉林柴油机厂和百色柴油机厂,而船体所需要的大型龙骨和符合强度要求的钢材钢板也只有百色和柳州地钢铁厂能生产,因此在攀枝花重型工业区完成投产之前。海军舰只的装备消耗掉了西南大量的钢铁产量和拖滞住了陆军空军的建设速度。

      因此海军的装备从成本、制造的时间周期、研制周期还有成型装备都不像陆军空军升级换代的那么快,从最初仅有不到三百吨的小型潜艇仿制开始,段国学便对海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倾斜扶持。

      在初步吃透技术后段国学和研究八所地人在1926年大胆地开创性拿出QI型潜艇地设计方案和样艇,这种排水量达到六百二十吨的潜艇虽然技术含量并不高,但却是西南海军建设史上地一个里程碑式的成绩。它不仅证明西南掌握住了先进的船舶(潜艇)技术,同时也创造了属于西南自己的船舶技术。QI型潜艇仅仅是生产装备了4艘,在经过两年的试用期间对试用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各种专项的研究,例如排水柜、鱼雷发射具,压缩空气安全储存及排放等等。并将这些问题解决后在1928年拿出了QII型潜艇的设计方案,并于29年5月建成下水第一艘QII型潜艇。

      设计生产QII型潜艇的主要目的主要是为QIII型潜艇做实验性的准备,超过1200吨的吨位对于西南的整体造船业都是一种不小的考验;QII型潜艇除了吨位大更重要的是潜艇的很多设计已经开始出现后世潜艇的技术要求,主流的水滴雪茄型艇身,专门设计在指挥塔台里的可伸缩式通气管,设置在潜艇艇首的主、被动声纳,双层壳体使之不仅吨位更大同时抗深水炸弹的抗击性增强。同时扩大的艇身也使得内部能加装更多的武器及各种设备。

      在经过几年的试航和实验后,更先进的QIII型潜艇的上马就如同T--29演化开发出T--33式坦克那样顺利成为了瓜熟蒂落的产物。只是和T--33式坦克不一样的地方是QIII型潜艇的全力生产得到了段国学倾斜性的支持,因为坦克地生产可以拖动民营企业整体水平的发展。但船舶工业在未来几年内还是得依靠西南自有企业进行生产发展。而且不仅是装备,海军的整体操作性也注定了船员的培养需要比空军、陆军人员培养花费更多的时间,因此段国学也只能狠下心将十年前的武器发展重心向海军这个消耗大户上倾斜。

      不过让段国学很满意地是自己对海军潜艇部队建设地偏向得到了足够地回报。十多年地苦心建设让潜艇部队不仅按时按量地完成了组建。同时也初步具备了一大批优秀地舰艇海员。

      现在潜艇部队从36年初最新装备地QIII型潜艇不仅具备了前面兄长地一切优点。更重要地是装备了更为先进地大型主、被动声纳。燃料电池组和更先进地柜式计算机及在指挥塔台前壁内部装备了雷达。

      从081号潜艇开始列装地后继潜艇。QIII型潜艇相对空旷地艇身内部开始和它地QI型潜艇兄长们一样变得拥挤起来。因为大量地侦查、攻击设备开始充斥着艇身地内部每一寸地空间。而设备地增加也使得潜艇地成员略有增加。这时候很多潜艇船长才知道为什么QII型潜艇和QIII型潜艇要设计地这么大。因为没有这么大地空间根本装不下这些设备。

      而这些新型设备也使得潜艇地搜索、警戒、巡航、潜行距离范围得到了质地飞跃。

      新型大型主、被动声纳使得原先仅有十几海里地探测范围扩展了两倍以上。而且更加地准确和精确;雷达地装备不仅优先于天空中地飞机发现自己前能及时地躲避同时也可以在水面上更远距离地发现水面目标。

      燃料电池组在35年地成果研发后成为了潜艇、鱼雷这些水下杀手们地最爱。虽然现在地产量仅只能供应每艘新潜艇装备一组燃料电池。但就这一组也能使潜艇在水下地续航性得到上百海里地提高而达到二百一十海里。作为保命跑路地一个绝活。燃料电池组自然会得到潜艇官兵们地一致欢迎。

      在湖南战役过程中只起到策应支援小部分作用的海军潜艇部队,上次并没有得到什么战果,八十几艘的战果和不到五十万吨的吨位似乎与装备这么多精良潜艇的比例失调,但是段国学并没有责怪海军,毕竟首先是自己更远的战略目标限制了他们作战地战果。

      不过这一次小规模地海上战役也锻炼了潜艇部队的作战水平为今后向更强大地海洋霸主跨出了第二步,如果说建立海军是第一步的话。

      这一次的小规模海上战役也验证和考验了新型装备的实战性和新武器的可靠度和先进的实用性能。

      在此次海上战役中,有几艘QII和QIII型潜艇均被发现而遭受到了日军深水炸弹的攻击。但坚固的艇身及良好的抗击性抵抗住了一轮又一轮的水下爆炸存活了下来,抗打击的经营和在与日军水面舰艇斗智斗勇的过程中也总结出隐藏、躲避、逃跑的战术和经验。而8022厂研制生产的磁性自导鱼雷及有线操控鱼雷更是成为了反手一击的杀手锏。

      装备上磁性自导鱼雷不仅使得潜艇的攻击更省弹药而且更具有准确性和杀伤性,传统的直航鱼雷不仅需要艇员有着高素质的技术水平同时也需要有着一定的运气。曾经有潜艇发射四枚鱼雷就因日本的船只临时改向而一一落空成为了被其他船长揶揄的对象,同时直航鱼雷对驱逐舰、反潜护航舰这些高速机动变化航向的舰只威胁甚小。

      而磁性自导鱼雷及有线操控鱼雷的装备就成为这些舰只的噩梦。恭郎所指挥的076号潜艇的两艘船只的战例及073号潜艇的一艘六千吨混装货轮的战果充分的证明了磁性自导鱼雷的优异性能,而083号潜艇采用有线制导鱼雷在柜式计算机的引导下更是将两艘一直不断在头顶上作威作福下弹的驱逐舰拉下水底来“做客”。

      这几次的战果使得所有潜艇船长对这两种新型武器眼热,虽然很多潜艇并没有装备柜式计算机,但磁性自导鱼雷却不需要这个设备,它前段直航中段开启搜索装置自动导航的功能在潜艇艇长和武器官眼中就是发射后不用管等着收获战果的超级宝贝,为此在海军后勤处为争夺这种新型鱼雷各舰长争的是面红耳赤,最后是潜艇司令吕万洋下令每艘潜艇只配备两枚,等产量上来后再考虑增加的命令才使得这种争执告一段落。

      不过081至089号潜艇的艇长和武器官们之间虽然没有对磁性制导鱼雷展开争夺大战。但也进行了有线制导鱼雷的争夺。虽然有线制导鱼雷的攻击范围短只有四千米,但是有线制导鱼雷甚至可以在计算机的控制下攻击潜艇的死角,也可以突然在水下对一直攻击自己的水面舰只发动致命一击,这使得潜艇在紧急时刻能获得足够的保护,而具备了比磁性制导鱼雷更加精确的导航后具有着更高的命中率。

      此役后负责研制生产这两种鱼雷的8022厂在海军内部名声鹊起,工厂内部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对研发这两种鱼雷的有功人员进行嘉奖。

      这两种鱼雷凝聚了8022厂一万八千多名员工的辛勤汗水和长时间的心血,从1926年开始,8022厂从仿制第一枚鱼雷就遇到了层层难关。造船难。而造鱼雷更难!虽然现在能生产舰船的国家有几十个,但能生产鱼雷的就只有八个国家,鱼雷的特殊要求使得这种武器从里到外都充满了难关,但是8022厂的员工们没有畏惧困难,他们吃下解决一个一个难题,从鱼雷的外壳到螺旋桨,从直航鱼雷的定深仪到电机发动机,在选择热动力还是电力的问题上分歧又统一方向,最终选择了国外都没有形成概念的燃料电池并配合研究八所的燃料电池研究组展开专项研究。最终确定了燃料电池的配方和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同时对鱼雷的自动导航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设计目标。力求做到打的出、走的稳、炸的准这三条标准。

      这两种鱼雷的诞生使得西南的海军潜艇部队的生存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从此次战役和各国潜艇部队的战斗模式上看。没有装备这两种鱼雷的潜艇一旦被反潜舰只所盯上就很难逃脱打击,虽然西南的潜艇能潜的更深跑的更远更快,但干挨打不能还手也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最好的防御就是攻击,在对方未攻击你之前就将其击倒才是战场生存下的王道。

      正文 第一百四十二章 整编军队

      更新时间:2009-7-24 16:10:34 本章字数:5066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4 14:5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