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依据从各地搜集回来的情报,已经有十家以上的门派试制出了类似的产品,其中有两家已经放出消息,要在今年开放给别人租用,价格比玉剑山的低很多。
从消息分析,他们的技术水平跟玉剑山的火元灵石充能器还有差距,可这点差距并不影响接下来对玉剑山的收入造成冲击。
“我们去年就在准备把技术扩散出去,制造局就是应此出现的,这个消息也不是很意外。”
“哎,你这小子怎么心就这么大呢?”黄长老恨铁不成钢。
沈剑摇头:“大势所趋,非人力可阻,任何门派开发出此器械,若不公开便是灭门之祸。”
黄长老说不过,继续说别的消息。
第二则关系到圣月教。
金仙谷和大佛寺的体温侦测法术公开后,开始倒是抓捕了少数圣月【创建和谐家园】,大家互通情报,得知那异常的体温是一种名为天魔功的造成,而这【创建和谐家园】产生的功力若传给他人,一样会发生体温异常。
就在大伙以为马上要顺利找出圣月教总坛时,突然事发了。
东北方向约八千多里的地方,一个叫寒风谷的门派被洗了,等有人察觉到去探查时,寒风谷周边千里之内,不论人畜皆出现了体温异常!
如此大的手笔,一时间天下修士居然没有敢打头阵的了。
“不可能,不可能单凭一道功力就能变,依据之前拍到的情况要有丹药相佐,方圆两千里少说数百万人,圣月教怎可能偷偷摸摸凑出如此多药来?”
“哎,其实都知道那些普通人都是圣月教的人质,他们想借此把自己藏起来,可谁又能真的把如此多人一并处置了,只能僵持下来。”黄长老解释一句。
沈剑皱眉想了想,问到个问题:“那天魔功力被传给他人,会有多久异常?不会死人吗?”
黄长老摇头:“此功只怕专门做引子的,现在看来持续三四个月是没问题的,也没发现大片死人的情况。”
沈剑想了想,对此事极不看好:“现在不处理必出大祸,您等着吧,圣月教肯定一步步扩张感染区,附近的门派迟早一个个被吞掉。”
黄长老也只能叹息以对。
还有第三个事情,这个近。
传闻天青国去年丰收大祭时,有祥云现,又有神女现世,现在天青国中,半数人家里开始供奉神女雕像。
“神女?什么职位?有名字吗?”
黄长老努力回忆一阵,才想起来:“好像是什么天庭御园值守,叫青炼的。”
沈剑皱眉。
天庭在这个世界并不实际存在,只在神话传说中,但是这些传说人物,是可以通过香火关系,以天仙种的形式降临人世的。
天青国才出了个天仙种九尾狐,选了沈剑作伴,怎么可能一年不到又冒出个新的天仙种出来?
天仙种如果跟萝卜白菜一样,现在早该满地天仙种了。
这么一想,神女多半是冒充的。
沈剑自己是修仙的,可他到今天只是相信生命层级的区别,对神并没有什么敬畏。
冒充神女又有什么好处?聚拢香火?问题凡胎俗体,得了香火又如何?
人不是妖兽,妖兽成精之后受凡间香火并予以照应时,据说最后能转为半仙之体,差不多相当于反虚后期。而人族修士受香火最多是脱去业力业力这东西会产生什么后果,见仁见智吧。
难道是捞钱?似乎是条路子。
不懂,实在是不懂。
掌门已经知道吉云的名字,应该也能想到神女有问题,这种目的不明的事情,还是让他去头疼吧。
除了圣月教那边情况比较严重,其他都不算事,圣月教的毒想扩散到西南边境处来,应该还是有些难度的,就得看天下前几的门派怎么组织了。事情涉及到成百上千万人的生死,别人也没这个组织力。
不过为了防止意外情况,科研部在完成符开发系统后,得安排两个工程师,优先为安全官们开发大威力的箭矢。
说起安全官,截止今天为止,仍然只有五人正式就任安全官,还有三个名额没有着落。
这个训练对修士们难度太高,需要实时计算的数据量非常大,按五十千米投射距离计算,一个数据计算错误,就可能偏差两三千米。
而安全官的最低精度要求,是五十千米距离,每十发箭矢中,有八发偏差在两百米内,只有在这个距离内,才能用法术进行误差补偿,达到杀伤要求。
当然理论上可以弄出具备一定末端制导能力的箭矢,只是暂时没工夫安排,再说五十千米都打不中,以后更远的距离有末端制导也没用啊。
今年会淘汰掉成绩较差的七人,再补七个学员,继续训练。
已经就任的安全官则转为教官,以一代三进行细致教学,把工程师从里面解救出来。
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燃料准备
刚过完年,巨浪江平原到西村一段下起春雨。
东边仍干着,不知何时才有降水。
科研部新一年的工作开始。
设计院大部正在商讨三符定式开发系统的各个环节,这种讨论的时间会比实际制作还长,等结果就好。
原料组今年的工作集中到橡胶替代品上,年初飞艇专门跑了趟空寂岛,先运回了五百石树胶,据说里面有大半都是空寂岛的存货。
沈剑对橡胶替代品的开发,给出两个成品方向。
一、防震垫片型,螺栓垫片、轮胎等,都属于该类型。
二、强拉伸型,这个主要用于做气球蒙皮、隔热手套等。
说白了就是软硬橡胶。
因为曾经意外做出过软橡胶,所以并不存在技术障碍,经过原料组工程师们的讨论,预期三个月内能拿出几种软硬橡胶的成品,到时对成品进行测试再选几种做小规模生产计划。
科研部培养到今天,大部分事情已经无需沈剑直接参与其中,工程师的存在很让人放心。
由于阵法组也出了工程师,经过调整,留下四人在设计院帮忙,其他的回工程院帮着造飞艇。
沈剑今年又一个人在折腾新东西。
煤气!
他考虑过煤气做燃料的可能,结果在天河实验室里试过,居然还不错!
煤粉动力炉需要稳定的燃烧环境,不适合上天。
而现用的蜂窝煤动力炉,其实也开始接触到瓶颈了,接下来的螺旋桨功率会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动力炉烧掉更多的煤,到下个版本煤渣的暂存与处理也会变成个需要耗费不少人力和时间的事。
于是对新燃料产生了预期需求。
氢氧动力当然厉害,氢燃烧毫无污染,热值接近白煤四倍,可是生产也是耗费很大的。
科研部现在采用的是电解法,平均每生产一千克氢气和十六千克氧气,需要耗费总计约十二千克煤粉,所以不需要往后算人力与设备消耗了,烧氢气的物质成本是很高的,它只适合用在最重要的项目上。
煤气,热值还不到氢气的一半,可制取容易啊。
煤气制取用比较通俗的方式解释,就是在煤粉高热时,往里喷蒸气,得到各种碳氢合物、氢气、一氧化碳等构成的混合气体。
沈剑先做了个2米x1米x1米的小模型,简单制取了几次,通过溶剂试验和燃烧试验,得到大概成分表。
转入天河实验室里做大型试验,尝试连续生产的可能。
接下来回到再设计环节,做出检修和升级的可拆卸部分,对各部分进行合理优化。
从工程部拉人,开造。
不知不觉折腾到三月份,一座煤气生成炉在工厂区落户。
这个生成炉长有八米,高三米,宽度四米,除了生成煤气,还集成了煤气净化功能,能得到副产品煤焦油。
该副产品严格来讲都不算最终产品,它实际还是轻油和煤焦油的混合物,只是量太少了,拿几个桶子封存就好,等存到一定量再考虑要不要分离。
测试期运转率不高,每天的煤气获取量只有一吨,全开后能达到每天五吨的产量,而混合煤焦油,只能按千克计量,要不是它是易燃品,以后也说不定有用,沈剑都想直接给它倒了。
五吨产能其实也很低,假设二代飞艇下次改进功率提高三成,只能供应三艘满负荷运转平均每天飞行十小时的飞艇使用。
产能暂时放着,先把机器运转开来,看能不能连续运转几个月吧。
沈剑转头攻克钢瓶压力问题。
做了个强行充气装置,炸了几十个瓶子,总算找出钢瓶制作过程中的瑕疵。
喊来工程部的人帮忙改进生产设备,重新调校生成流程和冲压工艺后,再做出的瓶子,轻轻松松就把内压提高到一百五十倍气压。
这里需要解释,沈剑制作的煤气并不是液化石油气。
液化石油气属于重气体,每摩尔物质所占体积更小,只要几倍气压就能成液,而人工煤气属于轻气体,几十倍气压它还是气体,要液化得降温到临界温度再施以高压,才能获得液体。
超低温隔热容器不使用时,偶尔需要放气维持内部温度,氢气、氧气放气时保证周边没有明火即可。人工煤气却是有毒的,自然不适合做超低温储存,总不可能放气时清空机场,或使用修士看守煤气槽吧。
如果真要在飞艇上使用煤气,肯定需要为飞艇量身定制专门的高压煤气罐,应该比地面站的压力更高,不过度影响总载货体积即可,总归不会使用低温容器。
想到液化石油气又想到石油,沈剑每次一想到石油就心痛,心痛的不行。
石油能造的东西太多,可也正是因为能造的太多,需要的人口量也不是其他东西能比的,毫无疑问在降临日后很长时间都是瘫痪状态,所以每次都会放弃去弄石油的念头。
当然,如果哪位师兄弟能发现如酒精般哪怕是黄酒色泽的高品质轻质石油,沈剑说不定就下决心整上几十万吨回来做些小用。
相比沥青般的重质石油,轻质石油的副产品少,可是加工容易,甚至直接拿来烧会比煤粉更可靠更高效。
做完煤气生产器,掌门遣人找他过去。
不出所料,是为了今年的百山大会。
“今年百山大会是否应抛出金元灵石充能器?”掌门如此问。
沈剑谨慎考虑一番,摇头提出建议:“今年大会的重点只怕是圣月教的处置事宜,我觉着不宜用充能器让各路道友分心。”
掌门似乎有些为难,冷场了一阵才决心说出难处:
“炼器坊制出两台简化充能器,山下排队之人似听闻一些风声,若继续瞒着恐有不测。”
炼器坊能做充能器之后不可能忍住,放在科研部的金元灵石充能器产量毕竟有限。
对此沈剑是有心理准备的,他也相信掌门不是没办法,只是想多些人认同而已。
“掌门不妨放出风声,说山上正在筹备用于出租的金元灵石充能器,等炼器坊多凑几台充能器,拖到明年年初开放出租。”
“为何是明年?”掌门不解。
按炼器坊的制作速度,如果再把动力炉的部分和一些简单零件交给制造局做,一个月做三台问题都不大,只要三个多月就能凑出十台。
第一百三十三章 拖字诀
掌门不知道沈剑为什么要把时间推到明年,而沈剑有自己的想法。
“制造局,到明年制造局的约定就只剩两年,人心思动,届时拿出金元灵石充能器一来稳定人心,二来也可让他们更倾向于继续合作。”
这里面涉及的东西就多了,三年和两年,别的门派选择是会不同的。
比如说有的门派比较小,仅仅靠些小道消息对万魔吞天的认知不足,说不定就会认为花三年时间排队租用充能器,得到的灵石会够用。
而若是两年,肯定会更多考虑继续制造局的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