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屠魔工业》-第8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到场时,负责热阵列区维护的人都在煤粉炉旁看着。

      煤粉动力炉此时已经断了送煤口,排气口仍有少量黑烟出现,是停机后没烧完的煤粉。

      “其他动力炉都启动没?”

      管热阵列区维护的筑基【创建和谐家园】点头:“都加满煤了,供应马上会回到正常水准。”

      沈剑听了走到煤粉炉近前施法。

      一阵小小的旋风围着炉子转动,不多时炉子靠近地面的部分结出白霜,风才散去。

      “你们检查沉积物,我到上面看看。”吩咐维护人员,自己飞到炉顶。

      一群人检查了一阵,中途有两个工程院闲着的跑来帮忙,终于把问题整理出来。

      罪魁祸首是鼓风系统,鼓风风扇在连续高温作业下,扇叶边缘出现了小幅度变形,导致实际风量略小于显示值。

      听起来是很小的问题,不过在时间的积累下,小问题终于还是引起质变。

      煤粉每次没有彻底烧完,就有新的煤粉送入,煤粉总是烧不完,就有附着在燃烧室、烟道各处的。燃烧环境逐渐劣化,最终导致今天能量输出骤降,不得不紧急停机。

      “一体化还是早了点啊。”沈剑抱着胸自我检讨。

      还有个问题是他忘了交代,煤粉炉虽然也有烟囱,但是烟囱里是不应该冒烟的,一旦有可见的烟出现,就应该通知部里停炉检修。

      恰好他本人这段时间在家里,没有路过过工厂区,这才最终导致本次几乎算是事故的停炉。

      “部长,定期检查风扇不行吗?”工程院来帮忙的问。

      沈剑摇头:“太麻烦了,重做!”

      说的两人有点懵:到底是重做麻烦还是换风扇麻烦,是我们脑子瓦特了?

      沈剑说的麻烦不是换风扇,而是频繁检修,一台成熟的工业机器,不能动不动就进入检修,一年一次在人力成本和设备效率上都最好。

      既然决定重做,沈剑到工程院抽调几个人帮手。

      花了十多天,又做出一台煤粉动力炉。

      煤粉动力炉二号机是分离式动力炉,它的鼓风系统和主机分开,分作冷风道与热风道。

      两者皆从外部送冷风,冷风道只负责把煤粉送入动力炉煤粉预热区,热风道会利用主机烟道预热空气,以达到燃烧室送风要求。

      分离式的风扇更大,通过大风扇,小风道的设计,可以让风扇在低转速下就有足够的风力,进一步减小扇叶变形可能。

      另外新的炉子也应用上了烟道尾气热能的再利用。

      二号机制作时顺带把出力值从三万热输出提高到五万。

      科研部有一些储能阵列,能应付一定的灵气供应起伏,全天算下来平均输出五千都不到,他却做出五万的。

      这主要还是应付后面的需求,比如扩大氢氧制备量、符开发系统投入全天候使用等。

      二号煤粉炉开机后,沈剑留下来看了半天,计算了些数据。

      可能是灵气环境的因素,也可能是热单位与另一个世界并没有一致,这个世界的无烟煤热值略高两成,在抛弃锅炉等热电转换时要用到的东西,又增加了尾气热利用,最终的能量利用率很高。

      五万热输出的炉子全功率运转时,一小时的消耗只有九吨。虽然燃烧效率高,若24小时全功率也比一架空艇能运送的多很多了,等第二艘飞艇到手还要想想怎么扩展运输量。

      仍把后续的日常交给热阵列区维护组,一号机拆掉回收。

      煤粉炉改成分离式应该不会再出问题,对一些容易的项目进行过挑选后,准备今年把另一样东西的基础技术整理出来。

      氢氧火箭发动机。

      科研部提前分出两院,符定式自动开发系统不出意外明、后年也会有成果。

      该项目一完成,空天体系的一系列项目都会逐一启动。

      他认为应该在自己有经验的部分提供些帮助,提前储备几项分支技术,以免到时候没头没脑的。

      氢氧火箭发动机就是空天体系里无法绕过的东西。

      就算到时候有固体燃料,固体燃料也不是万能的,液体燃料还是有着它独特的优势,比如液体燃料可以熄火再启动而固体燃料不行。

      沈剑倒也想过是不是直接开发灵石动力的发动机,不过很快被打叉了。

      影响灵石发动机决定的最大因素,还是无法确定万魔吞天降临后的环境。

      没错,玉剑山是可以为灵石充能了,而且可以预期的,随着符开发系统的完善,很快会把剩下的灵石充能技术逐步完善。

      然而灵石的充能是要消耗煤矿的,还不少,挖煤是需要人手的,万魔吞天之后有没有人挖煤还是未知数。

      若无法保证来源,航天那惊人的消耗根本无从提起,灵石最优先供应的一定是战斗人员。

      另外,玉剑山也很难下决心投入数不清的灵石来做什么劳什子发动机,采用氢氧发动机就更显得顺理成章了。

      钨合金、纯钨都已经有技术储备,氢氧分离机也慢悠悠运转了一年,有一定的材料挥霍。

      没急着弄发动机,先解决燃料问题吧。

      第一百二十六章 树胶

      科研部现有的氢氧,都是高压储存,内压维持在五十倍大气压上下,该压力氢氧都处在气态,并不适合做推进剂。

      原本沈剑打算等氢氧分离机配套的储存钢瓶压力到一百五十倍左右,有一定的储量再考虑液氢、液氧的制取。

      现在要造出氢氧发动机实物来试机储备技术,就不能等了。

      液态气瓶的瓶壁薄很多,分内外层隔热,还要时不时释放气体以维持内部低温,结构不算多复杂。比起强度,还不如高压钢瓶呢。

      同时制备氢氧两种,还是电解水最方便,只需注意在初步冷却时就要把水汽排除。

      沈剑为了图方便,直接动用穿墙阵法在冷却系统中去除冰晶。

      原料组暂时还没工夫把工作重心转移到耐超低温材料上,冷却系统在另一个世界来看材料就是劣质型号。

      然而,叫螺旋桨、风扇、涡轮、桨叶都好,玄学冷却系统由于直径的关系,压根不需要这个对材料要求最高的结构,同时沈剑也没用到压力制备法,现在只是单纯以大量灵气驱动极端阵法自然冷却,低温耐压的问题自然也是不存在的。

      意味着哪怕材料很烂,只要没人无聊用锤子去敲冷却系统的管道,就不存在出问题的可能。

      过程中还遇到了诸如冷却设备表面结冰等麻烦,反正解决办法就一个,阵法往上堆积,先得到可行的结果,完成测试和基本技术储备,等以后有空时再慢慢改进。

      一个人忙前忙后一个多月,总算获得了一些液氧液氢。

      进入火箭发动机项目。

      先做个一百毫米口径的小发动机,在室外试验场试了几次。

      在玄学技术的支持下,火箭发动机可以省掉冷却系统绝大部分重量,燃料增压也可以缩小结构大小,这就非常舒服了。

      结构变得更精简,推重比很自然的提高,即便中间可能还存在细微设计误差,几次试验后推力也达到预期水准。

      接下来沈剑在天河虚拟实验室里经过一番论证,为小发动机燃烧室加载了灵石动力的真火法阵。

      再试车时,达到同样推力的燃料消耗足足降低了三成!

      该结果比天河实验室结果略低,仍然非常可怕,做成大火箭之后,有效荷载可能会比另一个世界大上十数倍,毕竟另一个世界的火箭,大部分燃料都是用于推动燃料本身而不是功能部。

      当然这是最乐观的预估,中间还有很多无法确认的环节,比如真火阵法能否在外层空间起到同样的作用,本地的大气层厚度如何,甚至此方世界是不是有自转等等,都会影响到最终载荷。

      做完先期测试,沈剑也发现了个问题。

      科研部在类似于橡胶的软材料上,技术储备太欠缺了些。

      科研部大部分技术都处在高热环境下,当时还不觉得是问题,就算是密封需求也能通过炼器焊接的方式达到要求。

      液氢液氧则属于超低温环境,如果想让普通员工参与制备和运送,软隔热材料就不可或缺了。

      发现了问题,沈剑没急着继续推进火箭发动机项目,将技术封存拆掉试验样机,到原料组和仓库里折腾起来。

      然后,仓库里一样东西让他差点摔地上。

      那是一些矿石,黑石头上长着黄绿色水晶丛般的东西。

      喊来仓库的人。

      “这哪来的?”

      管理员随手拿着块仓库专用的移动面板,往前翻,很快有结果。

      “上个月,金石峰的王师兄送来的,大家都不认识这东西,就当水晶先收着了。部长,莫非有什么问题?”

      “这是铀矿啊。”沈剑说着,自己脸也有点绿了。

      当水晶收着,像话吗?这东西在他眼里,一千克就值一万两银子。

      “油还能成矿?”管理员满脑子问号,莫非是火岩油一样的东西?

      沈剑也不解释,取过管理员的面板,修改物品名称和注释还回去。

      “以后部里任何人不能直接用手碰触这个东西,还有,找几个芥子袋专门装它。”

      “那以后还收不收。”

      “收,价格按一千克二十两银子。”仍是个很低的价,比水晶还是好些,“把图片给来从材料的师兄弟都看看,我们钱也不多,一年的收购这东西总量不超过五千两。”

      如果是别的什么东西,二百五十千克原矿干什么都不太够,可是铀矿的能量含量是很夸张的,不进行武器化单纯支持科研部消耗可能十年都用不完。

      安排好铀矿的处置,沈剑擦了把冷汗,居然一不小心仓库里混进了这种东西。

      看来要找个时间,利用铀矿的放射性,把放射探测器做出来,以后类似的东西都要用芥子袋收起来。

      他曾经有幻想过造出核战斗部,可亲眼见到铀矿时,还真一点武器化的心思都没冒出来,现在没有好的投放手段,那东西造出来没地方投更操心。

      另外科研部现在的材料技术储备远远不够开发反应堆,否则沈剑倒是有兴趣去找找矿源。

      没忘记初衷,继续折腾,终于找到今年原料组意外做出来的一坨东西。

      看起来就跟普通树脂差不多,捏在手里软软的,手一松就恢复原状。

      别管它是不是橡胶了,完全可以替代嘛。

      顺着仓库的出入货品时间与单据,又问过原料组做出东西的人,再对货单找到提供树胶的人。

      一番询问,这树胶生长地,还在空寂岛南边,可能最近都在东南方两千多里。

      离空寂岛几百里,那空寂岛上或者有不少?

      不过就算有,量也不足需求。

      从仓库离开,到设计院看了看大伙的进度,把古老叫出来,给他看那一团硅胶态物体。

      古老捏了捏,咦了一声继续捏。

      “倒挺好玩。”

      “”您老玩心挺重啊,“制出这东西的树脂来自空寂岛南边点,古老觉得用什么办法,能大量获得这种树胶?”

      古老停了下,又捏起来:“部里钱不够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4 08: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