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屠魔工业》-第3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沈剑都想好了,用火岩油降温还是有希望控制成本的,问题在于它挥发部分还是不是油,只要没有因高温分解,完全可以利用蒸气冷却室来达到重复利用的目的。

      反正沈剑把冷却部分的问题都交给工业处的两个组配合完成。

      他自己和古老负责安全加热和安全充能的部分,这就不用跟大家打招呼了,到时候两个人一边做一边商量就是。

      把工业处的人放走,沈剑和古老两个说话。

      “古老,我们要先定下方向,这充能的器械是做成一体式的还是分离式的?”

      “老头不知有甚差别,小沈先生做主便是。”

      古老很享受造些古怪器械的过程,肯定有自己的想法,只是不愿说罢了。

      “我觉的,科研部以后还是要做五行灵石和粗灵石的整合版充能器械,所以现在先做成分离式,以后也方便改动和回收。”

      分离式,就把能源、灵石加热、充能、冷却分开来做,每个单元负责一项功能即可,某个部件有了新技术可以单独升级。

      按这个方向,两人商量了下灵石在器械内的传输方式,然后分工。

      古老负责灵石加热的部分,沈剑负责灵石充能的部分和动力炉。

      去年做第二版热力平台时,动力炉又进行了一次版本更新,现在已经相当稳定。

      沈剑认为这次提供给玉剑山的版本应该更注重便携、可靠和安全,于是重新设计出民用版。

      民用版动力炉一层只有六块煤而不是十八块,最高只能堆积五层,额外扩充了储能稳流结构,增大了能量储备量,按照两个200克的灵玉储能可以为一颗30克的灵石充能八成算,新的储能结构一次可以储备两颗共100克灵石所需的能量。

      不是不能做出储备量更大的储能区,但是那成本太高了,毕竟动力炉只是充能系统的一小部分。

      充能平台,这个最麻烦。

      根据前期实验的结果,灵石在充能过程中,与充能阵眼的接触面积越大,充能效率越高,转换中损失的灵气也越少。

      所以最好是做出包含充能点在内的可夹取机构。

      而为了能在充能过程中保持两千度的高温,还需要从灵石加热组件导入热量。

      中途经历了几次碰头会,沈剑和古老在四月初完成了冷却组件以外的结构,接下来一切工作暂停,科研部搬家。

      仓库库存的转运由仓库管理处完成,各人只负责收拾自己的用品。

      顺带一提,此时本年度的研发预算已经到位,达到八万两银子,沈剑找外公和掌门谈过,又追加了一万两银子,从四月起,科研部人员的修为例钱与职位津贴都由科研部自行发放。

      从现在起科研部终于在财务上成为正式研究机构。

      放了三天假,全员正式转移到飞石上。

      符组在一号科研楼,工业处则在二号科研楼工作。

      工业处器械组工作暂时停摆,沈剑拉着古老和器械组全员,到工厂区搞建设先。

      现在要建设的,是发电厂级别的大型热、灵转换阵列。

      借此机会沈剑向器械组成员开放了总数23个高效型双符定式的必修课,以及数量为200个双符定式的选修课。

      倒不是沈剑不舍得让器械组学更多,他心中器械组是应用组,通过现学现用的方式,让器械组尽快掌握少量双符定式的应用,逐步提高他们在器械研发上的底蕴,至于单纯的阵法,以后会由专业的阵法组来做。

      等飞石上的大部分事情上轨道后,才会建立专门的科研部图书馆,存放符资料档案、炼器资料档案、材料制备档案等,根据岗位权限随时学习。

      大型热灵转换阵列分为三个部分:自动送煤系统、动力炉阵列、地下灵气储存配送系统。

      没有去做非常大的大型炉,采用类似风力电站的阵列式来获取灵气,这种做法的好处是一次投入更容易控制,整个飞石上需要多少灵气就放几台动力炉。

      以现有的设备、人力,飞石上只要四个加强版飞艇动力炉就暂时够用,再多放一台便于停炉检修。

      沈剑负责地下的灵气储存配送阵,古老负责做炉子,器械组负责开发自动送煤系统。

      沈剑对自动送煤系统的要求是一两个人就能负责全部动力炉的日常看护工作,也就是说送货的把蜂窝煤放到堆放处后,其他一切都由自动送煤系统完成,人力最多用于帮助取煤器重新定位。

      还是老样子,器械组脑洞还不够大,古老和沈剑分别于四月中下旬完成工作后,他们还在头疼于自动取煤器多次往返后定位失准的问题。

      第五十四章 自古弓兵……

      沈剑把他们叫到一起。

      “两个办法,其一,用输送带,取煤器只负责把煤放到输送带上,由输送带把煤送到各炉前,再用炉前的固定取煤器进行换煤动作。其二,给取煤器增加传感系统,我们可以在地上画一些路线,让取煤器能够通过识别路线图案修正定位。”

      器械组震惊于沈剑居然能想到两个办法,并依此分组想办法,几天后还是传输带模式的样品更胜一筹。

      沈剑则有些可惜,传感器定位才是未来趋势,但他也不失望,只要有这个种子在,他们在做个人实验时说不定就会开发出不错的传感器模块。

      热、灵转换阵列于五月底终于完工。

      热灵转换阵列完了还没的闲。

      沈剑和古老已经先一步开始进行固定式热力平台的设计,器械组把传输系统做完时,又要来帮忙建造热力平台。

      新的固定式热力平台,在二号科研楼占据同一个实验室两层楼的垂直空间,下层是灵气转热力的转换结构与隔温结构,上层则有两个大实验台,实验台包含了热力观察平台和附属的阵法接口,这阵法接口不但可以为热力平台上的实验体输送和抽取灵气,还能通过外接阵法在坩埚周边实现聚灵阵、锁灵阵等简单阵法效果。

      热力平台忙完已经到六月中旬,但还有一样东西没有到位飞石整体自动控制系统。

      沈剑利用紫府里的天河实验室,借业余时间把自动控制系统进行了第四版设计,到做热力平台的时候终于在虚拟实验室凑足了材料通过测试,现在拿出设计只管造。

      “这有何用?”古老拿着玉简看了半天,没闹明白。

      “大的那个就是找人坐在此处,便能掌握飞石上所有地点的灵力、水、煤等物资的使用和开关各阵法。小的器械是仓库出纳档案器,可以降低人员的工作量。”

      “嘶!几个人力罢了,何必如此精细?”古老一算,光材料就好几千两银子,这些工作找三五个人来做才多少啊。

      “用上十年二十年,不就回来了吗,而且器械不会骗人。”

      说服了古老,开始按图制器,几天就完工了。

      新版的自动控制系统不止有一些指示灯可以提供明确信息,沈剑还预留了两个接口:图形输出接口和数据处理接口,以后升级就不用再浪费钱重新做现有功能的部分了。

      沈剑没有拿自动控制系统污一笔钱给自己,在他眼里,这和地质探测仪是两码事。自动控制系统具有不可【创建和谐家园】性,别的地方不投入几万十几万两银子【创建和谐家园】出一样的灵气生产与线路体系,就算复刻出个自动控制系统,也蛋用没有。

      沈剑参加这些东西的设计外,还要负责飞石上的非研究人员系统建立,忙到六月底,终于让研究部在飞石上走入正轨。

      回过头,工业处又转到火元灵石充能器的制作上。

      其实这东西早就能做出来了,说的重点只是在拖时间而已。

      锡冷却实验进展的很顺利,配上沈剑和古老开发的其他组件,已经可以完成火元灵石的充能。

      但是沈剑并不想用这个版本,因为灵石冷却时和锡粘在一起很麻烦,反复进行了多次试剂之类的实验,似乎粘在一起后手动把锡层撕掉效率最高成本最低。

      这样一来在沈剑眼里完全是手动了。

      所以再转到灵石充能器的制作时,沈剑和古老加进来,专门针对蒸气冷却系统进行重新设计与改进。

      冷却速度不够快?

      增大蒸气储存罐,增强蒸气储存与释放压力,采用全角度蒸气射口。

      热源采用导热块,从充能模块导入热量,这样冷却、充能、灵石加热三个模块就只使用一个热源,一整个流程的热量控制会更稳定些。

      中途又炸了两次,到八月初,终于成功使用蒸气完成火元灵石的冷却作业,并且连续十次没有发生爆炸。

      强调使用安全的沈剑,要求器械组今年剩下的时间继续改进蒸气冷却模块。

      “水又不要钱,蒸气量有多大给我喷多大,一定要保证任何形状的灵石进入冷却环境都不会发生爆炸,到时候把哪个长老炸坏了,我不抽你们,你们师父自然会找上来抽。”

      “是是是,部长说的是,我们一定让充能器能安全使用!”

      把充能器的后续改进交给器械组,沈剑和古老总算可以轻松下来,学学新开发的符定式,想想剩下几种灵石充能要怎么办。

      公务轻松下来,沈剑开始为自己的徒弟刘香湘定制装备。

      刘香湘完成今年的学业会停掉琴棋书画的进修课,明年满十六岁后专心修行,她的弓道也该开始练习了。

      “来来来,香湘,你来捏一下。”沈剑拿出个泥棍子,让香湘捏。

      “什么鬼!”香湘明显跟着她学了些不该学的口语。

      “你小时候不是说要用弓箭吗,看看你的手型,我准备给你做把弓,你的真气输出测量器也要换成真元版的了。”

      刘香湘明显有些不记得了,沉吟几秒:“师父,不如我学剑好了?”

      她现在知道了,玉剑山两千多修士根本没见过用弓的。

      对此沈剑倒是自信满满:“放心啦,等你金丹了,用弓绝对是大杀器。”

      “真的?师父你别骗我哦。”刘香湘用怀疑的眼神看他。

      “我什么时候骗过你?”沈剑叉腰一脸不怕质问的样子。

      “姑姑的事。”

      “”沈剑挠头,“你知道了啊。”

      难道是在学舍里认识了什么多嘴怪?

      刘香湘表情软下来:“哎,师父也是为我好,好吧,就学弓。”

      说完,接过泥棍,捏出印子。

      “真的,学了弓你就不会想用别的了,自古弓兵多挂b,你记着。”

      “”师父有时候一点都不靠谱啊。

      沈剑在刘香湘面前从没自称过“你师父我”之类的,说话方式也没有带多少强制性,所以就变成这样一点都不严肃的气氛。

      要那么严肃干啥,又不是工作中。

      第五十五章 命运的抉择(上)

      从刘香湘处取得手印,沈剑开始设计长弓。

      筑基肯定是不能拉能量弓弦的,而符弓最好是不要发生弹力变形,才能最准确的让各阵法生效。

      结果当然是做滑轮弓,这弓的使用方式也会更接近预设中金丹期以上的弓箭。

      符弓,弓负责通过弦槽为箭加载额外的动能,持箭手则负责通过箭的表面为箭头注入额外的真元,两者结合,以实现远距离炮击效果。

      人力能赋予的动能始终有限,符弓的制作难点就在于如何通过弓弦来为箭施加额外的动能。

      这里沈剑也有两个方案,一是利用类似电磁感应的方式,通过阵法让箭从弓上获得能量。

      该方案很快被淘汰,因为沈剑在天河实验室里试制发现拉弓方式极为受限,每次都需要把箭整体滑过弓身。而且不增加足够的微雕阵法,箭获得的额外动能也有限,增加微雕阵法箭的成本又会很高。

      第二个方案,就是通过特殊的导灵铭纹弓弦来让箭获取额外动能。

      这个倒是跟滑轮弓十分合拍,滑轮弓的弓弦本来就不需要弹力,完全可以用金属铭纹绞线来替代。

      当初刘香湘说了要霸气,所以根本不管滑轮弓可以做小些,直接以一米六为基准。

      为了拉弓时姿势好看,在弓臂上做少量结构上的改动,比如弓臂整体处于握把前方,拉弓后的弓型会显得更大一号,如果再加装饰结构,还能再大一号。

      有了思路,进展飞快,半个月的时间,天河实验室里就过了三个版本的筑基期符弓,到九月底的第四版定型,将细节记录到玉简里。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6 18:0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