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现在的普通美国人,对日本的了解可能仅限于他是一个远东的国家。海军有点实力,前不久在中国的满洲制造了战争,还在国联上面大放厥词,甚至威胁要退出国联。
至于其他什么的,了解的很少。对日本有积极研究的人,几乎就是零。仅有的那几个,也主要是对日本的经济发展,或者军事实力,做调查了解。对日本的历史,民族,形成和发展,还都是一片空白的状态。
对了,写出《菊与刀》的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1887-1948)眼下正在哥伦比亚大学执教。她的这本大作,现在连个影子都没有,更别提造成什么轰动的效应或者影响了。
除开美国对日本历史的了解和研究较少,稍微混混就能够混到大学毕业这一桩。还有一个奈尔准备去搞日本历史的原因,那自然就是先知先觉的二战。
美日开战以后,华盛顿到处寻找对日有了解和研究的人士,保不齐奈尔就能乘风往前踏一步,多捡一个好机会什么的。
当然啦,这仅限于奈尔自己想想,并不是什么一定的事情,都要等将来美日战争真的发生以后再议。
“日本历史?这个方向过于冷门了。哪怕是夏威夷王国,都有一些。"曼宁有些惊讶。
他确实应该惊讶,美国人,就算有乐意研究东亚历史的,也主要集中在中国。最近半个世纪,美国因为同中国的贸易经济关系,对中国的研究非常深入。
说句难听点的,美国人掌握的中国地图,比常公掌握的还要详细。山川地理,矿产资源,铁路交通,无所不知。美国对中国的研究,是方方面面都已经触及到了。甚至有些美国人都可以称之为“汉学家",能够说极为流利的汉语,用中国的典故。
剩下东亚的日本和朝鲜,那真是空白。等到二战结束,美国人除了知道世界上有个地方叫朝鲜半岛以外,对朝鲜半岛的了解,还是从世纪初那些在朝鲜传教的美国传教士留下的些许资料中获得的。
到时候要是有个人能够提前了解朝鲜情况,并且和美国军方搭上线,保不齐就能去做什么大韩民国的太上皇。
“教授你不觉得,作为一个和我们国家贸易往来如此密切,隐隐还有军事冲突的国家,我们对他的了解太少了嘛?”奈尔笑了笑。
“唔……"曼宁不说话了,奈尔陡然间说这么一句,确实很有道理。
“既然如此,你就去耶鲁,有曼宁带你,对你的学习也更方便。"塔夫脱才不管奈尔到底想要学什么,只管先把这个事情说定了。
“也好,那就去耶鲁吧。一切都要拜托了。"既然去哪个学校都差不多,去个有人照顾的学校总是更好一些。
而且塔夫脱说的不错,耶鲁大学所在的纽黑文,距离纽约也就一百来公里,算是很近了,当天来回都不算麻烦。平时在学校读书,周末有事了还能回纽约,继续在威尔基的身后做黑手,挺好的。
第125章 洛桑协定
从塔夫脱家里回来,奈尔恍惚间觉得这午饭吃的有点什么不对。可是思来想去,也没察觉到有什么不妥。塔夫脱除了在帮助奈尔去耶鲁大学这件事上,表现出了格外的热情以外,其他方面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或许是为了施恩于我?
奈尔如此这般的想到,毕竟咱们也是有点利用价值的。上位者一般而言,对于奈尔这种出身寒微,没有什么跟脚势力的年轻人,都很乐于施以一些恩惠。
如果未来奈尔出息了,那么他们就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结下一段可资利用的友谊。如果奈尔泯然于众人,那么他们也损失不了什么。塔夫脱让他的妹夫推荐奈尔入学,不过是举手之劳,又不花费什么。
“可惜了,塔夫脱就是不会演说。"奈尔嘀咕了这么一句,坐上了出租车。
咱们说过的,塔夫脱竞选上参议员之后,自然而然的盯上了他老爹坐过的总统宝座,先后和威尔基以及杜威竞争过。但是讷于言辞,使得他在公众的表现中,总是无法战胜对手,更别提和演讲还蛮有煽动性的罗斯福比了。
不然凭他们家这三代人累积下来的政治资源,还有各种人脉关系,他的总统之路,明明应该比其他人更加轻松容易。
时代变了,不再是简单的得到各地的大选举人认可,就能够担任总统咯。不仅需要坐着火车一个城镇一个城镇的演讲,还需要在广播中发表富于感情的政论演说。再后来,更需要在电视中直接和对手辩论,以获得选民的青睐。
像是我们的川宝,他在公众面前,就一张小嘴叭叭的,很能说,很会调动现场气氛,能够和选民们呼应。喊着“让美利坚再次伟大",成功获得选民的支持。
塔夫脱就没这个本事,也注定难以获得普选制下,那些更容易被竞选口号煽动的选民的选票。
还是威尔基富于魅力,大妈大婶大姐,各个通杀,眼睛一眨,就把这些女性迷的神魂颠倒,还给常公戴了绿帽。税务律师出身,能言善辩,要不历史上能和罗斯福一较高下呢。
瞎,上午摸鱼了,这下午还是要去事务所点个到的,出租车直接开到事务所楼下。奈尔闲庭信步,还顺手买了一束花,并没有什么要送的人,只是楼下卖花的小女孩挺可爱,最近看到了,奈尔都乐意买一束。
博了人家卖花小女孩一笑,这一枚硬币花的就值了。
“中午好啊,亲爱的琳达。"奈尔颇有几分风度的把花送给了事务所日常给咱买午餐,煮咖啡的琳达小姐,也算是表达谢意。
“谢谢。"琳达捧着花,便微笑着去给奈尔煮咖啡,留下一缕清香。
不知是花香,还是人更香。
“你上午去哪儿了?“正巧威尔基中午也是应酬完了回来,和奈尔打招呼,顺便瞥了一眼转身离开的琳达。
“塔夫脱先生的妹夫曼宁一家来纽约玩,他抽不开身,托我去接一下。“奈尔闻了闻自己的手,坐到了沙发上。
“恩,我记得琳达还是单身…"威尔基点了点头,似有意似无意的和奈尔搭话。
“你今天上午忙什么了?“奈尔知道他的意思,硬是不接话,僵硬的转移话题。
“伊斯曼先生……我去出席他的葬礼。"威尔基语气略带低沉。
“是柯达相机的那位乔治·伊斯曼先生(George Eastman,1854年7月12日-1932年3月14日)?“能让威尔基专门跑一趟的伊斯曼先生,也就是这位了。
这位大爷,今年已经78岁高龄咯,因为常年的工作劳累,这会子已经下半身瘫痪,脊椎病的病痛持续的伤害和【创建和谐家园】着他。偏偏此时现代医学的发展,不说治愈了,连减轻他的痛苦都很困难。最终这位老先生,选择了用【创建和谐家园】结束自己的一生。
除了身为成功的商人以外,他还是一名著名的慈善家,麻省理工学院前后接受了他数百万美元的匿名捐赠。他还资助了大量医学类的研究和项目,尤其是儿童方向的。
作为社会贤达,他的死自然是轰动,前前后后拖了一个月,才举办完葬礼下葬。当然这也和他终生未婚,没有子女有关。反正他身后还有点狗屁倒灶的烂事,不提也罢。
“柯达公司现在一团糟,还不知道怎么样呢。"威尔基与其说是感叹伊斯曼去世,不如说是感叹在巨额遗产面前,人性的脆弱。
“就算伊斯曼先生不去世,凭他的健康状况和现在的市场局面,也好不到哪里去。"奈尔也叹了一口气,这都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前几天的瑞士洛桑会议,决定停止德国的赔款支付
如此大事,美国因为担心所有的战债也被取消,拒绝派出正式代表。于是各国在没有美国同意的情况下,居然就答应了德国的要求。德国的所有赔款几乎一笔勾销,大量的战债直接作废,只偿还极少的利息。
美国的债权在美国不同意的情况下,被全部取消!
好家伙,已经要死的美国市场,陷入了巨大的恐慌和崩溃之中。老百姓和资本家普遍忧虑,挤兑已经是常事了。
现在美国的情况已经恶化到了,全美仅剩下最后的几家银行尚未宣布破产。这几家银行也已经无法兑现大额支票,客户的存款几乎无法支取,美国的金融体系完全崩溃,陷入某种无可救药的地步。
至于纽约的股市,那呵呵了,还需要什么多余的词汇去形容吗?只凭想象,就能够知道是什么样子吧。
就在《洛桑协定》宣布的第二天,据说光是纽约,就三十连跳,主要的大街和大楼,都有人飞身一跃。然而这种景象,纽约市民已经司空见惯了,顶多瞧两眼,然后匆匆离开。
“你得加快量贩超市的布局!争取今年圣诞节前,再开两家,覆盖纽约主要的平民区。”
第126章 超市扩张
不为别的,在商言商,在政言政,除了利用廉价量贩超市,继续捞取名声以外,奈尔相信罗斯福一定会上台。
只要罗斯福上台,那么大规模的救济法案就会在短时间之内颁布。然后罗斯福会挟全美之民意,逼迫共和党控制的国会两院,开始放水!
此放水非彼放水,乃是开启印钞机,回收市场上的所有黄金,对美元进行有一定限制和规模的贬值。进而【创建和谐家园】市场,或者提振出口。
当然啦,这些印出来的美元,部分会无偿的发放到约五千万完全无收入的美国百姓手中。联邦政府这一招那是早有先例,后世里面人手发好几千美元,甚至有人得到了数万美元的补助,那都不奇怪的,毕竟1933年罗斯福一上台,也用的是这个办法。
到时候已经穷了好两年的纽约市民,手里会陡然有一笔活钱,已经被经济危机大萧条制裁的十分机灵的老百姓,一定会大规模的采购各种食品和生活必需品,以预防之后的艰难岁月。
毕竟奈尔是先知先觉,知道罗斯福上台之后,施行新政,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的。其他人却未必看得明白,甚至很有可能是怀疑罗斯福的水平,这么一个瘸子,一个只干过一任纽约州长的瘸子,能有挽救全美经济和市场的本事?
保不齐罗斯福就是嘴上说的漂亮,上台以后一事无成呢。持这种观点的人,在美国并不少。只不过实在是共和党的胡佛总统干的实在是太烂了,尤其是在经济方面,放任自流,完全不加干涉,使经济崩溃到如此地步。很多人本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才选了罗斯福。
“你对明年的经济形势很乐观?”威尔基略带疑惑。作为一个专业的税务和合同律师,威尔基自认为自己对经济,也是有几分了解和研究的。在他想来,全世界的经济在短时间之内都不会好的。既然经济好不了,就算是廉价的量贩超市,开多了也没有用处啊。
“我稍稍了解了一下罗斯福先生,我感觉他像是个办事的人。"奈尔只能这样讲。
“他凭什么能够提振经济?”
“我认为他会大规模的投资基建!”
“基建?”
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对美国科罗拉多河流域、田纳西河流域、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大规模水利整备。不仅仅是使得整治了泛滥不定的河流,还大大利于农业灌溉和商业发电。
咱们之前分析过的,美国南部的几个州,因为对北方和对共和党的仇恨,就是天打雷劈也要选民主党。而北方的工业州,因为共和党带来的工业繁荣,以及城镇的发展和便利,使得现在还有工作的产业工人和城镇居民团体,都支持共和党。
既然如此,双方的争夺关键就在中西部!
恰恰美国的中西部,大部分都是农业州。罗斯福已经冒天下之大不韪,宣称自己将废除禁酒令。除了贪图几个亿的酒税以外,更重要的就是讨好在中西部拥有巨大实力的农业垄断公司,还有大农场主。
费除禁酒令是在讨好他们,那么事实上,由联邦政府投资中西部的水利设施,获利最大的也是这些农业垄断公司和大农场主!
罗斯福的定位真的非常清晰,奈尔也是到了这个年代,到了这个地方,全程经历着这些事情,才能够一点点的看明白历史上罗斯福的各项动作。
为了胜选,为了连任,罗斯福一定会用联邦政府的钱,为自己铺路!
同样的权力和金钱交到胡佛的手里,可惜胡佛他不会用啊。自己不中用,这总统大选输了,也属实是活该
“原来如此…………"威尔基当然知道罗斯福的诸多竞选纲领,奈尔细细的掰开来讲明白,他连连点头。
“所以短时间之内,因为政府大量投资基建,起码有上千万人能够获得工作机会,市场会在短时间内恢复平稳。但是再之后嘛,就很难说了。"奈尔虽然说的话有些不确定的意思,可是流露出的语气,却是笃定的。
“几年之后会怎样?”威尔基敏锐的捕捉到奈尔的某些预判。
“几年后的事情,我说不准,也看不清。"奈尔不准备说的太多,给威尔基留个印象就行,方便将来缓缓揭开。
“明白,说起来,那个超市的毛利真是不错。"威尔基起身从抽屉你拿出一叠报表。
标题是超市半年的利润情况,威尔基直接翻到结果页。超市的毛利率居然有足足百分之二十二,这个毛利率在未来超市行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那是不敢想象的数字。
放到现在,各行各业,毛利率能够达到百分之二十二,那也是一个极为好看的数字了。此番威尔基在掀翻纽约市民主党坦慕尼协会市府的"战役”"中,合纵连横,招兵买马,很是团结了一批共和党内的可用之才。
他有意让几位和自己已经在一条船上的老兄们,更加紧密的团结到一块儿。都是心里亮的和明镜一般的人物,口说绝对无凭,利益更加实在。
所以威尔基也想着在量贩超市上面拉大伙儿一起,只是原先他预想的是把自己这家超市的股份转让出去一部分,现在听了奈尔的意思,索性做大基本盘,把量贩超市进一步的推向纽约市民。
名声他继续赚着,钱则让大家都能分润一点。果然做这种事情,就完全不需要奈尔多嘴什么了,威尔基还是很有主观能动性的。或者说这种事情,他以前干多了。吃独食什么的,并非是长久之道。而且威尔基的志向不在赚大钱上面,在那张宝座之上。
同那张宝座相比,区区几个钱算得了什么呢。只要得了那张宝座,后面有的是办法能弄钱。出书、演讲、做顾问,办法一套一套的,说都说不清。君不见睡王的儿子,毫无名气,他爹一登上总统宝座,那画就能卖五十万美元一张咯。
懂得都懂……
第127章 募款餐会
威尔基尚在慢悠悠的找寻合适的合伙人,一名不速之客突然来到。来意为何?那自然是钱,而且是很多钱。
小赫伯特!
咱们前面说过,因为本届共和党政府的失政,胡佛总统虽然已经明确投入了总统大选之中,可是筹款却极为困难。按照坊间的估算,可能到现在筹款的额度,也只有已经得到大量人群支持的罗斯福的三分之一。
之前小赫伯特就已经来过,希望共和党的主要赞助人们,给共和党捐款。当时威尔基和奈尔还因此好生谈了一谈,确定了暂时与共和党做一定切割的方针政策。
不过威尔基真是个念旧情的人,他自己给共和党捐了两千五百美元,然后又用威尔基夫人的名义,也捐了两千五百美元。这已经是一笔不小的钱了,对得起共和党咯。
没想到也正是因为他这样的念旧情,在一片树倒猢狲散的情况下,成了胡佛总统的救命稻草。在募款进度极差,已经完全无法应对罗斯福咄咄逼人攻势的情况下,胡佛总统不得不完全的放下身段。
总统先生亲自举办了一场募款餐会!
好家伙,真是好家伙,胡佛的局面居然已经危急到了这种地步。顾不得自己身为总统,纡尊降贵,准备下场劝说,或者恳求诸位共和党的赞助人。
看在共和党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吧!
募款餐会当然不会举办在白宫的小圆厅内,那地方最多也就只能招待一百来个人,完全不够胡佛求钱用的。所以按照小赫伯特的邀请,募款餐会将定在美国首任
总统华盛顿的居所,也即弗农山庄之中。
那地方足以招待两三百名共和党的各界贤达,假设一个人能够给胡佛捐一万,那么胡佛便能拉到三百万捐款,这个选举勉强就还能进行的下去。
想法到是很美好,只是在如今共和党内人心惶惶的局面下,谁还愿意把白花花的钱,掏出来往水里丢呢。
“去是肯定要去的。"威尔基收下邀请函,平淡的说道。
“那是自然。"奈尔也淡淡的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