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但是奈尔记得要不了几年,哥大会因为建立起第一座成功的实验室核反应堆,而变成参与美国“曼哈顿计划”的重要高校之一,其物理系的名誉,一时间冠绝全世界。毕竟美国率先制造出了核弹,还请小日子人吃了两发。
巨大的成就也使得哥大在未来的半个世纪内,始终保持着世界顶级名校的牌面。只是奈尔对物理实在缺根筋,不是那块料。
另外哥大的法学院好像也很不错,先后出了两位总统,以及九任【创建和谐家园】官。这个倒是可以考虑考虑,学习个四年的法律,然后进威尔基的事务所实习。后面不管是以律师执业,还是进一步参与进政坛,都有一个良好的起步。
“这个建议我会好好考虑的。”奈尔把威尔基送上车。
反正还不急,到明年开学,有九个月的时间可以考虑。耶鲁或者普林斯顿,都是非常好的学校,美国现在的大学教育确实已经很值得称道了,选择多多。
“明年夏季可以到纽约来找我。”威尔基挥了挥手,他是真心希望拉一把奈尔,送奈尔进哥大。
“你去哥伦比亚大学不错的,有他照顾。”望着远去的列车,匆匆赶来的弗雷德雷克转头和奈尔说道。
“确实不错,但我不是很想学物理。”奈尔下意识的说了这么一句。
不是说不想为了人类的和平做贡献,实在是脑子转不过来,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啊。至于学医,借一句鲁迅先生的话,学医也救不了美国人啊。
“你可别蒙我,哥伦比亚大学又不是只能学物理,你去学个商科,将来不管是帮他,还是帮我,都方便啊。”弗雷德雷克却想的很好。
若是学了商科,以职业经理人为目标,然后跟着威尔基学习税务方面的各项知识。将来就可以回老家,直接帮着弗雷德里克管理。弗雷德雷克有了助手,产业可以更快的扩张。现在就已经日进斗金了,未来可不就是日进两个斗的金。
“你怎么自己不去学个商科?”奈尔反问。
搁后世里,像他这样的年轻企业家,不应该都去什么长江学院,混一个MBA啥的。就算不是真为了去学习,去交际交际什么的,也挺好的啊。当然不排除有些人,纯粹就是为了去找女白领。
“我这都分不开身。”弗雷德雷克翻了一个白眼,他想白嫖奈尔的计划显然失败了。
“走走走,赶紧回家,这么冷的天。”奈尔也想翻个白眼,但是眼睛一眨,北风吹得太难受了,赶紧推着弗雷德雷克走人。
冬天骑个小摩托,确实冷了,奈尔把自己的围脖手套啥的都赶紧带上。刚准备骑车,路边一名看着挺面熟的爱尔兰大叔朝奈尔打招呼,问奈尔家的救助金去领了吗?
奈尔瞧那个大叔腋下夹着一大卷布,手里还拎着两瓶酒,还有一小袋杂货,就知道人家肯定是趁着领了钱,置办圣诞节的年货了呗。
打了招呼,闲聊了几句。奈尔索性把人捎上,都乡里乡亲的,多开一公里的事,不差这点油。人家还不好意思,但是确实想想大冬天的在路上走五六公里很难受,最后很不好意思的骑了上来。
凭胯下这最高时速三十公里的小摩托,快也快不了,奈尔和那个大叔闲聊了起来。政府的八十美元救助金是实发,确实没有什么减扣的,现在那大叔口袋里还有七十多呢。
那大叔还感慨,自己老婆肚里那个还有三个月就生了。要是再晚三个月的话,能多拿十二美元。
时下的美国家庭生育率似乎都蛮高的,尤其是中下层民众。后世里绝对会被称为英雄母亲的那种,生七八个孩子的情况,现在比比皆是。所以政府发放救助金,是按照五个人一户起跳。
未来不管是美国的白人还是黑人,生育率都拉跨的不行,也就是刚过1.5,现在没有3都不好意思出门见人。
像是金吉姑妈,就是标准的生了三个。如果不是姑父参加一战,最后中了容克老爷的马克沁或者克虏伯,保不齐退役回来还是要生的。至于奈尔,那纯粹是这辈子的便宜母亲难产过世了,要不然,肯定也是兄弟姐妹一大帮。
等等!
本州不论是爱尔兰裔,还是德裔,都是最近几十年的【创建和谐家园】,生育率都很高,一个家庭五口人实属正常。普通人家要是带上老人什么的,孩子再超个编,七八口人“济济一堂”。
全州不超过两百万人,扣除约四五十万的城镇居民。农民满打满算也就一百二三十万人,不会超过十五万户。
一户八十美元,十五乘以八十,一千二。类似于金吉姑妈这种阵亡军人或者残疾军人家庭的应该不会太多,怎么算,也用不掉两千四百万美元啊。
第70章 农业救助基金
把面熟的大叔送回家,奈尔转头又回了镇上。好容易给大伙儿办成一件事,这里面咋还有花活呢。
帕特里克给别家送完了煤,这才到镇上来领救助金。反正都是按户领的,又不是先到先得。加上农民大多数住在乡下,有的光是走到镇上就要两个小时,想早也早不了。
奈尔在人群中找到身为户主的帕特里克,见他拿着户籍文件,其实就是公民编号文件,正在排队。有人黑什么全世界只有几个某某国家有严格的户籍制度,像是自由灯塔美利坚就没有的,呵呵,听听就好。
全世界真没有严格户籍制度的那是日本,人家全民反对设置办理身份证,直接骂这玩意儿是军国主义的遗毒。某些人单知道黑,却连个例子都举不好。
“你怎么还没回去?”帕特里克见到奈尔,有些惊奇。
不过想想也正常,布鲁克的列车晚点没啥稀奇的,要是碰上大雪封山,直接停运都可能。帕特里克也就是随意的问问,没啥别的意思。
“就想着过来瞧瞧。”奈尔摇摇头,没有说原因。
“那正好,等会儿和我一道买点东西回去。”帕特里克咧嘴笑了笑。
大概是见奈尔的脸被风吹得都没几分颜色了,帕特里克顺手把自己的羊绒帽子给摘了下来,不容置疑的套在了奈尔的头上。
“行,那我等你。”奈尔也不争什么,从小就是这么过来的。
左右的爱尔兰裔农民大多认识奈尔,德裔的农民则没几人认识,但也都知道是因为奈尔鼓动爱尔兰裔农民投票选出来的救助金。这会子奈尔询问他们,他们也没有什么好遮掩的。
领到的人,家里五口的就是八十,多一个人多十二,不分老幼。现在农户家庭基本都是五口人朝上,极少有比这个数字少的。十五万户全都算他基础五口人,那么就是七十五万人,剩下全州顶多还有五十万农民,每人加十二美元,也就是六百万美元。
十五万乘以八十,加上六百万,最后也就一千八百万而已。剩下六百万呢?那可不是六万!要是州里面刮走个几万几十万的,其实根本没有人在意,做个花账也很难看出来。但是少了六百万,这就有点子过分了。
到处问了问,有军人补贴的不过寥寥几户罢了,根本不是大头。奈尔心下暗暗慨叹,这种钱都要伸手,娘的,黑了心了。
眼下不是发作的时候,普通的农户和金吉姑妈一样,根本对两千四百万美元没有任何具体的概念。两百四十美元他们还知道是个啥样,再多就无法理解了。
而且全州一百多万农民,分两千四百万美元,差不多也就是每人二十块不到,算下来并没有错。就算是上过小学的人,也不会觉得这里面有什么错。
或者说,能够知道全州有一百数十万农民的人,已经是农民里面眼界开阔的那一拨了。普通人能知道自己村庄和镇子上有几个人,已经算了不起。
奈尔暂且按下疑惑,跟着帕特里克买完东西,回家过圣诞节。作为和东亚人过春节差不多的日子,圣诞节全美放假,不过报纸广播什么的,是不会放假的。收集了一下最近西弗州的各种政治新闻,广播也日日不落下,奈尔终于发现了州里的套路。
州里设立了一个五百万美元的农业救助基金!
把这五百万加上,那么就足够两千四百万了。可这所谓的农业救助基金,到底是什么成色,咱们真说不准。
以奈尔对如今这个鸟时代的了解,这个所谓的基金,极有可能是拿来借贷给那些经营相对正常,有足够还款能力的企业,为政府谋取利益的存在。根本就不是拿来借贷给农民,让农民有钱买种子化肥农药的。
以银行的眼光来看,他们当然是希望把钱借给有还贷能力的人。可是这种人他有钱,他不需要贷款啊。那些真的需要贷款的人,却又因为还款能力受到质疑,而借不到钱。
后世里面也经常能够看到银行追着那些经营良好的企业经理,哭着喊着让企业来贷款。对于真正有需求的人,则是视而不见。
若果这个基金是为了给经历了一场大旱,农业生产停顿了一年的农民准备的,奈尔甚至感觉要为老爷们鼓鼓掌,总算是干了一回正经的人事了。这样做确实比把钱零碎的发给农民要强,甚至可以由政府出面,同化肥、农机公司谈一个更加优惠的价格,令农民受益。
可要是和咱预料的一样,是冒个农业基金的名,把钱贷款给企业,谋取利息的话,哼哼……
现在的各大报纸,就缺各种弊案的惊天消息,好抖露出去,获得民众的目光,进而促进销售呢。
这事当然也不可能咱们自己出面,毕竟在西弗州,奈尔大小也算个名人。只要把名字报出来,在爱尔兰裔里面,起码暂时是如日中天的。就算是其他族裔,只要是农民,也大多知道这个名字。
得找个面生的,拿着政府发布建立农业救助基金的新闻,去政府打听贷款购买种子化肥的事情。要是能够顺利办成,这个事情咱们立刻翻篇。如果贷款办不成,那便要走走威尔基和迈耶兰斯基的关系,找几家大报小报来臭一臭这个共和党政府了。
奈尔拍了个电报去纽约,请威尔基把这种政府设立救助基金的各类文件复印一份,邮寄过来。咱们先瞧瞧美国政府对这一类基金的管理办法,政府需不需要按时公开基金的资金去向,以及经营状况。
当然啦,基金要是获得了利润,是继续投入基金中运营,还是直接转交给政府使用,也很重要。最好是有一点其他地方设立基金的案例,好让奈尔也瞧瞧。
以前美国的铁路建设基金,工业发展基金很多,有政府设立的,有私人募集的,不一而足。
总之,1931年的新年,就在奈尔的忙碌中来到了。
第71章 金融无监管
山区的新年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娱乐活动,一来是左近大雪绵延,二来是布鲁克小小的一个县分,肯定也比不上纽约的繁华啊。
奈尔到是难得落一个清闲,在这样的时节里,是没有什么太多的农活需要忙的。左右不过是照看一下奶牛牲口,可是家里都是闲不下来的人,奈尔除了早上需要铲铲雪以外,剩下那点活帕特里克自己就包办了。
他也是个劳碌命,一闲下来就难受,嗐……
弗雷德雷克过了新年,没几天就出发去了芝加哥,他还得去自己的旅馆巡视一圈。美国人又不过正月元宵节得咯,或者说他们德裔不过元宵节得咯。
“那个威尔基先生是做什么的?”金吉姑妈给奈尔端来一盘燕麦糊糊。
昨天她在家收到了威尔基从纽约寄来的一份大包裹,一开始还在想是谁给奈尔寄这么多东西。人家邮递员说是威尔基之后,她才反应过来。
“税务和经营管理方面的大律师,有自己的事务所。”奈尔把餐盘接过来,顺便打开了一份文件。
大名鼎鼎的“庞氏骗局”一案!
文件说得乃是庞氏骗局事实上的鼻祖查尔斯·庞兹(Charles Ponzi),他是一位意大利裔投机商,1903年【创建和谐家园】到美国,在美国干过各种工作,包括油漆工,一心想发大财。曾因伪造罪在加拿大坐过牢,在美国亚特兰大因走私人口而蹲过监狱。经过美国式发财梦十几年的熏陶,庞兹发现最快速赚钱的方法就是金融。
于是,从1919年起,庞兹隐瞒了自己的历史来到了波士顿,设计了一个投资计划,向美国大众兜售。这个投资计划说起来很简单,就是投资一种东西,然后获得高额回报。但是,庞兹故意把这个计划弄得非常复杂,让普通人根本搞不清楚。
彼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世界经济体系一片混乱,庞兹便利用了这种混乱。他宣称,购买欧洲的某种邮政票据,再卖给美国,便可以赚钱。国家之间由于政策、汇率等等因素,很多经济行为普通人一般确实不容易搞清楚。
其实,只要懂一点金融知识,都会明白这种方式根本不可能赚钱。然而庞兹一方面在金融方面故弄玄虚, 另一方面则设置了巨大的诱饵。
他宣称,所有的投资,在45天之内便可以获得超过50%的回报。而且他还给人们“眼见为实”的证据,最初的一批“投资者”的确在规定时间内拿到了庞兹所承诺的回报,于是后面的“投资者”大量跟进。
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差不多有4万名波士顿市民,傻子一样变成庞兹赚钱计划的投资者,而且大部分是怀抱发财梦想的穷人,庞兹共收到约1500万美元的小额投资,平均每人“投资”几百美元。当时的庞兹被一些愚昧的美国人称为与哥伦布、马尔孔尼(无线电发明者)齐名的最伟大的三个意大利人之一,因为他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发现了钱”。
后面就不需要多说了吧,庞氏骗局到了后期是很难维持下去的。然而大家不妨猜一猜,诈骗了一千五百万美元的庞兹的刑罚。
刑期九年!
实际入狱一年稍多,随后保释!
哈哈哈哈哈哈,犯罪成本之低,简直可以用令人发指和丧心病狂来形容。此时的一千五百万美元,和二十一世纪的一百五十亿美元差不多。他个人宣布破产,然后拍拍【创建和谐家园】,一毛钱都不用还给受害人。
另外他光是为妻子一次性购买首饰而付的钱,就超过十四万美元,财产转移手段之低劣和明显,但就是拿他没办法。
此时此刻的美国,或者可以说是全世界,对于金融行业的各种监管,以及刑罚,实际上是完全无法配合现实的发展的。
这就使得各种金融违法行为大行其道,而联邦政府对此的监管,几乎等于没有。仅有的那一点调查,实际上也来自于国税局。
而国税局大家也知道的,是可以商量的。你只要交罚款,他们就可以不【创建和谐家园】或者直接当做没有这件事。而且此时的国税局比较要脸,收了你的罚款,就会闭嘴,直接翻篇,大家相安无事,好像没有发生过一样。
“果然是个有本事的人呢。”金吉姑妈真的很欣赏威尔基,难得见她这样夸人的。
“相当有本事……”奈尔放下文件,感叹了一句。
当然不是感叹威尔基有本事,而是感叹美国现在玩这种有关金融借贷一类的东西,只要胆子大,那真就是一片朝阳啊。
什么下三滥的骗术都能搞到钱,难怪州里面堂而皇之的设立农业基金,也完全不怕被人发现。就算发现了又怎样?把管理基金的人直接推出去替死,在州里面做一年牢就完事了,五百万美元却不知道最后会落进谁的口袋。
这年头坐牢,那些重刑犯不说了。像是神通广大的查理卢西安诺,夜里能在监狱打电话。说保外就医就保外就医,好好地一个牢,坐了和玩似的。
就算基金真的有点子猫腻,最后事发了,判了那个基金主管几年。保不齐第二天人家就保释了,带着大哥分的钱,直接去古巴做人上人什么的是吧。
“你这一大早的又在看什么?”帕特里克照顾完牲口进了屋,胸前袖口还带着不少干草。
“没什么,没什么……”奈尔现在已经算是了解了美国金融管制的现状了。
真正加强监管,还得再过几十年的。而且就算是几十年后,照样有很多人钻法律的漏洞,利用监管中的那些空子,大发横财。
眼下西弗州这样办,一时间可能还真的没有什么办法。且先看他最后放贷给什么人吧,若是大小还能给农民放几个钱,便也不去管他了。
吃力不讨好的,钱未必能追回来,人还坐不了几天牢,这事没法办啊。
第72章 有选择的放贷
在布鲁克调查是不来事的,奈尔还是蹬上小摩托,赶到了隔壁的曼宁顿,之前那个便宜老爹的工友家里。
人家见了奈尔,热情的不得了。恰好又是午餐时间,连忙招呼奈尔一道坐下来吃饭。这好家伙,盛情难却,根本推脱不了啊。
奈尔瞧了瞧,人家家里有个老母亲,说是老母亲其实也不过五十多,而前年死掉的老头都快七十了。这年头老夫少妻好像真的不少,也不知怎么的。剩下夫妻两口子带着四个儿女,大女儿已经十五,不过满脸小雀斑,稍稍降低了颜值。
简简单单一顿午餐,奈尔在餐桌上和他们提了提今年开春以后种地的事情。去年不是美国中东部大旱灾,种啥都是白瞎嘛。
从春天开始一直旱到了入冬,好在今年开始,情况出现了好转。起码在冬末,雪量还勉强赶得上常年的三分之二,如果保持这个趋势,在春天能够正常下两场雨,那么不论是燕麦还是土豆,都可以正常播种了。
刚刚领取了农业救助金的农民,手上大小还有两个钱,正常情况下,肯定是够买化肥的。至于种子嘛,有些人是去购买的,有些人则是选用自己上年存留的种子。奈尔不太清楚两者之间是否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便也不做什么评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