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小镇青年在美国》-第3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正好问问威尔基先生是吧。

        三人又坐到了一起,照旧是简单的晚宴,威尔基已经基本帮弗雷德里克弄好了公司的财物细则,以后和税务打交道就按照他制定的章程办就好。出了事一个电话他就能从纽约过来,不必要担心。

        身为一个专业方向是经营管理以及税务的大律师,威尔基的职业素养还是可以信任的,他办理这些东西都是信手拈来。

        旅店的税务处置好了,奈尔便相机提出了对电影行业的投资是否有前途的问题。以及入股一家看好的影业公司,需要怎么操作?

        “电影业或许是个好去处……”奈尔才知道之前看着顶多三十岁的威尔基,其实已经快四十了,到底是个老帅哥啊,保养的真好,难怪能给常公戴绿帽。

        “威尔基先生,你应该也知道,现在这个年景,几乎没有什么好的投资渠道,或者说是保险机构。银行接二连三的倒闭,许多大公司申请破产。”奈尔说的确实是实情。

        “股市和房地产那已经是地狱了,恐怕只有魔鬼能够挣钱。不过电影公司现在大多也在亏损,怎么选择你们有准备吗?”

        威尔基出身共和党,而且算是那种比较老牌的。他从事的职业也很“老旧”,律师这个行当真的相当古老。论及和政府部门以及国税和地税打交道,他很有办法,保证一家公司的规章制度不违反法律,他也手到擒来。

        但是让他具体的选择一个未来能够挺过大萧条的行业,他确实没有那种眼光和才能。算是个合格的保守派,能够按部就班的把事情办好。

        “我也是在卡森时才想到这个,如今的时代,许多人对未来失去希望,追求快意的【创建和谐家园】,或者是廉价的娱乐。就和旅馆业一样,虽然廉价,可是却能够盈利。而电影业我认为也是一个相对廉价,又能够让人们满足精神需求,打发时间的存在。”奈尔的理由相当有说服力。

        旅馆里一枚硬币一次的快活,大受那些单身工人,尤其是工资还受到削减的工人的欢迎。发薪日那天,旅馆的生意好的要排队。

        很显然电影应该也有这样的效果,十美分或者十五美分一场一个半小时或者两个小时的电影,能够让人们不花几个钱,却又能暂时忘却人世间的烦恼。

        多好啊!

        “既然这样,稍后我回纽约,调查一番,再通知你们吧。”威尔基不把话说的太满,这是他做律师的习惯了。

      第56章 破败下的农民协会

        弗雷德里克现在是很相信奈尔的眼光的,他天天有钱进账,可是又不敢存银行,正想不着保值的好办法,奈尔的计划直戳他的心窝。

        把威尔基送走,两人歇了一夜,便同威尔基一道离开芝加哥。威尔基是回纽约去,两人则要回一趟布鲁克,在没有好的保管机构的情况下,弗雷德雷克感觉把钱藏到自己家里比较靠谱。

        两人在车上又聊了聊,这年景难过的很,纸醉金迷和破败荒芜同时存在,美利坚的大楼已经高耸入云,可是大楼的地基却正在腐烂溃败。瞧这个趋势,溃烂一时半会子是止不住的,大家都得为自己的身家找下处。

        换上去布鲁克的煤车加挂,奈尔明显感觉到大地的惨淡,因为严酷的旱灾,整个美国中东部基本绝收。幸亏是遇上了经济危机,粮食价格暴跌,以及美国的农业生产实在过剩。不然像是这样的大规模旱灾,在中国古代,甚至有可能爆发出摧倒一个王朝的起义军。

        到处都是光秃秃的,连树林都显得灰败,间或在林间能见到一两只羊,也没有什么生气,毛上沾着煤尘,灰扑扑的样子。

        布鲁克照旧是那个样子,安静的,狭小的,平凡的,仿佛没有被外界的一切所影响。一辆马车慢悠悠的沿着铁路行驶着,老马在打着响鼻。

        等下了车,奈尔才从马车上面盖着的篷布下,看到许多双大小不一的脚。虽然天气已经渐渐凉了下来,到底还是有些【创建和谐家园】的味道露了出来。

        两个带着白口罩的收尸人,掀开篷布,下面是年龄性别不一的尸体。这些人大多沿着铁路线讨生活,在遇到的每一个城镇上乞讨。若是天气没有转寒的话,可能还不至于如此。现在北风一吹,早就经不起打击的弱者,立刻就扑倒在铁路线边。

        “别看了,唉……”弗雷德里克拉着奈尔离开。

        “走吧走吧。”奈尔也无能为力。

        联邦政府的赈济能力不敢恭维,几乎全国百分之四十的人口没有收入,需要救助。就算是他有心去救,也未必救的过来,那弱者穷人的生命,可不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请问每天都这样吗?”奈尔出了车站,询问监督着收尸人搬运僵硬尸体的一名神父。

        “也不是每天都这样,最近天气冷了,才多了起来。”神父没有戴口罩,对着被扔上卡车的尸体,念念有词。

        想来是在为死者告解吧,这种时候,奈尔才会觉得宗教也未必全然都是一件坏事。似这样的年景,还有人愿意来为这些无名的死者,送最后一程,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借二十块给我。”奈尔转身问弗雷德雷克要钱。

        弗雷德里克没有说什么,从大衣的内衬口袋里掏了一卷钱出来,挑出一张二十,递给了奈尔。奈尔也不为了自己要,交给了神父。

        “希望您能为他们简单的收敛一下。”

        “谢谢你,孩子!”神父过来摸了一下奈尔的头。

        政府能为这些死者做的,不过是以每个十美分的价格,请人从铁路和公路沿线把他们收集起来。至于火化什么的,根本没有的事,无非就是简单的找个乱葬岗把人埋了了账。奈尔的二十块钱当然也不够给他们都买一副棺材,可是一人买块裹尸布,起码脸上有个遮挡的下葬是吧。

        “这样的事在芝加哥太多了,据说每天孤儿院和教养院里,就要死上二三十个。”弗雷德里克也不准备问奈尔要这二十块钱,只是感叹世道变得太坏,有些不认识罢了。

        “见不到我也没有办法,见到了总是看不过眼。”奈尔摇摇头,紧了紧衣服,跟着弗雷德里克回家。

        天快黑了,走回去不现实,弗雷德里克把夹带的钱交给他老子看好以后,便开车把奈尔送了回去。夕阳的金色带着些许的薄云,起码在奈尔熟悉的村落里,还能见到一丝生机。

        路边的帕特里克正在把牛往谷仓里面驱赶,见到突然出来的福特小汽车,便知道是弗雷德里克和奈尔回来了。十多头牛没有被汽车惊着,仍旧慢条斯理的往回走,到是比帕特里克来的平淡得多。

        把人丢下,弗雷德雷克也不停留,转身就走。奈尔要回家,他也得回家,家里也有人等他吃晚饭呢。

        “这一回去芝加哥怎么这么久?”帕特里克站在路边,看着远去的福特小轿车。

        “出了些事情耽搁了。”也没必要说是赶着去开赌场去了,这说出来,家里肯定要不开心的。

        像是金吉姑妈,她可是个虔诚的天主【创建和谐家园】,对于赌博深恶痛绝。若是知道奈尔给人家开赌场出主意,绝对得把奈尔的腿都给打断了。

        “外面世道怎么样了?”帕特里克从底特律跑了回来,一直在家经营农场,也不是很了解外面的消息。

        “很不好,据说光是纽约,就有几十万无家可归者。”奈尔提起皮箱,往屋里走。

        “那还是在家里好些。”佩特里克吹着口哨,把牛都赶进谷仓。

        两人一进门,正在忙活着的金吉姑妈立刻放下手里的活,转身给奈尔一个大大的拥抱,然后在奈尔身上拍了拍,瞧瞧奈尔是不是有什么零部件少了。

        “半个月前天气凉了,我还想着你没有带大衣……”金吉姑妈接过奈尔的皮箱,絮絮叨叨的。

        在厨前帮忙的大嫂坎贝尔和小妹黛比也走了出来,向奈尔问好。这回奈尔没有什么礼物带回家了,尽在卡森混了,也没时间啊。

        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坐到餐桌前,今天总算不是吃糊糊,一桌子土豆开会。除了土豆泥之外,还有土豆炖肉。倒不是因为奈尔回来了,才吃肉的。还是那句话,天气冷了,养的猪就宰了,所以能吃几天新鲜肉。

        “对了,正好你回来,有件事我得问问你?”一贯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的帕特里克突然放下土豆。

        “怎么了?”

        “镇上说要建立农民协会的分会,号召全县农民加入。”

      第57章 得管管

        农民协会?

        奈尔点了点头,美国的农民协会其实非常多。但是大部分农民和农业协会,都是农业垄断公司的代言人而已,和维护农民权益基本没有什么关系。

        而且如今的农业协会,其主要的业务范围也不是什么指导农业生产,或者说进行良种培育,这另有农业研究机构去做。他们的主要业务实际上是从农民身上刮钱,想方设法的刮钱。

        比如从事农业保险业,收取农民的保险费,然后在遇上天灾时进行赔付。但是保险这种勾巴玩意儿,后世里某负责任大国的保险公司全都是一坨屎,没有一个好东西,是全部,全部都是垃圾。而现在的美国保险业,和后世里负责任大国的保险公司差不多。

        设置各种门槛和条件,还预设了许多免责条款,收了农民的保险费,即使遇上天灾,进行赔付也千难万难。就算是完全符合条件,进行了赔付,也需要很长的流程,等流程走完,农民全家都快饿死了。

        还有就是为农民发放贷款,大家都知道的,单户的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几乎为零,而且手中缺少现金实物。所以在绝大部分的情况下,很多农民被迫去借钱维持生产。尤其是那些种植烟草、玉米、棉花一类经济作物的农民,他们更是到达了每年贷款的地步。

        农机、化肥、农药、种子,反正各个都要钱,他们自己吃饭穿衣还要花钱。经济作物又比较受市场波动的影响,价格高低不定。

        这一类的农民,便是农民协会最喜欢的存在。他们需要贷款,且正常年景都有相应的还款能力。只要欠的债多了,渐渐地也就成了农民协会的附庸,成了农民协会的狗,被农协呼来喝去,甚至连自我的意愿都不能表达。

        在这一方面做的最好的,叫做日本农协。全日本所有的政党都不如日本农协,安倍推选的竞选人可能会落选,但是农协推选的候选人,百分之一百当选。因为选区内的农民,已经全部成了农协的奴隶,人身依附极强。农协一声令下,只能去投票。

        其他像是什么垄断农机种子,那都是小问题了,根本都上不得台面。而且挣这点小钱,怎么比得了给农民放债,还有收取保险费来钱快呢?

        “是什么人来宣传的?”奈尔也放下了饭勺,就算不管其他人,奈尔自己家里,还有左邻右舍的亲亲眷眷爱尔兰人都要管一管吧。

        咱们不懂这里面的烂事也就罢了,现在咱们是知道这里面都是些狗屁倒灶的垃圾玩意儿,可不能眼睁睁的瞧着大伙儿往火坑里面跳。

        “不认识,说是从纽约来的。”帕特里克在家,这个家当然是他当,所以他也了解了一下。

        “具体是个什么说法?建立农业合作社?还是加入农业协进会?”

        “他们说的太绕口了,我也听不大懂。但是人还在隔壁镇上,大伙儿还在观望,也没有说什么入会的。”

        帕特里克应该是很想要把那些农业资本家的话术给复述一遍的,没奈何他连六年级都上的磕磕绊绊,根本没有这样好的记性和语言逻辑。这就不是他的长项,嘴张了张,最后还是闭了起来,但还是很坦诚的说自己听不懂。

        “行,我知道了,明天我去会会他们。”奈尔本身也没有什么事情要忙。

        虽然现在是大学的开学季,可是奈尔并不急着去大学。以前没钱想着存钱去大学,现在有钱了的,反而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再说了,杜威的推荐信也不会失效,奈尔甚至准备考察一下东部的几个老牌大学,选个适合的再去。

        不过说回来,布鲁克县以及附近的县农民,参与农会的意愿肯定不算高涨。还是咱们以前的那句老话,本地的爱尔兰裔和德裔【创建和谐家园】,所进行的农业,大多都是煤矿业的附属品。

        男人去挖矿填矿坑,家里的老婆孩子种几亩地,然后养几头牛羊小猪。农户的家庭构成并不是纯粹的农民,从事农业也不是为了获得报酬,更多的是解决简单的吃饭问题。以及家里的老婆孩子不能闲着吃干饭,得为家庭做贡献。

        在之前经济景气的时候,家里有个每月能挣三十美元现金货币的壮劳力男丁,然后种地产出的东西能供应一家人吃饭,甚至还能交换一点副食品。工资则作为家庭的生活开销,买衣服,买农具,孩子上小学。

        如此这般的一个情况,使得这些【创建和谐家园】的家庭结构相对稳定。除非是家里的男丁出了事,发生了矿难,没有了现金货币的来源,才会出现一定的困难。

        不过经过煤矿工人工会这几十年和煤矿主的“友好协商”,一个男丁填了矿坑,基本上都能拿到三到五年工资的赔偿抚恤金。所以就算男丁死了,整个农户家庭也不会快速崩溃,陷入贫困和乞讨的境地。

        这种相对稳固的,不容易被外界影响的小户自耕农,有比较顽强的生命力,也有一定的生存土壤,可以抵御某种程度的风险。

        就和奈尔家是一样的,帕特里克就对那些什么农协农会无感,一来是家里能够过得下去,二来就是普通民众对各种政府机关以及社会组织的不信任。

        不信任的来源则需要一番长篇大论,若真要说,几百万字都介绍不完。反正就是从南北战争开始,不论是北方还是南方的农民,都十分抗拒官府老爷们。

        内战发行的超过四亿五千万无担保,外国不认可的美元,这个锅,当时老爷们是准备砸在工人和农民身上的。农民和工人们发起了数十年的“绿背纸币运动”,来反抗联邦政府和资本家老爷的盘剥。

        接着一战后,欧洲的黄金涌入美国,制造了畸形的繁荣。美国政府便开始实行通货紧缩的政策,这一点使得农民的农产品价格大跌,农民的现金收入雪崩。

        于是最近几十年的美国农民,基本上视政府和老爷为仇敌,极端痛恨!

      第58章 都是老乡

        有一说一,这个时候的美国农民正是最有战斗力,同时也最痛恨资本主义以及【创建和谐家园】的时候。若是能够有一个英明的领导人,整合全美的两千万农民,未尝不能再造一番红色伟业。

        可惜了……

        相当的可惜啊!

        奈尔自认为没有这样改天换地的本事,除了叹息一声,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当然若是有这么一位伟人横空出世,奈尔或许会倾尽全力的支持他,协助他,为光辉的事业,奉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嗐,多说这些也是无益。抛开农协的事情,一家人和和乐乐的吃完晚餐。小妹黛比开学九年级了,要不要继续上高中,大家也问了问她的意见。若是愿意上,奈尔肯定资助她去上,上大学也可以另想办法。

        若是在学校里已经有了相好的男同学,也是一件好事,十七岁结婚在后世看来还太早了,但在现在已经是很恰当的年纪。

        小姑娘脸皮薄,家里问也不吭声,再等等吧。

        转天奈尔给自己的印第安摩托加满油,穿上了厚厚的棉大衣,又裹上了羊毛围巾和羊毛手套,一脚油门蹬去了隔壁的镇子曼宁顿。本来帕特里克说是开着他的福特小轻卡送奈尔去的,但是家里还有灌香肠的重要任务。

        天气冷了,家里也有冰箱,可是肉到底不等人,早点弄好早点完事。这点香肠要吃半年一年呢,现在不好好弄,明年可就没得手工香肠吃了。

        帕特里克一想也是,他去了未必能帮上什么忙。当然要是打架斗殴什么的,奈尔肯定会带上自己的大哥,咱们这大哥只要有个趁手玩意儿,等闲五个八个人未必能干的过他。

        蹬着最高时速只有三十多公里的小摩托,奈尔居然骑了一个半小时,才赶到曼宁顿。感觉脸都吹得有点僵,下了车立马找个咖啡馆子要杯热咖啡缓缓。

        咖啡馆里面人不少,很多都是红发、棕发的爱尔兰裔,这个一瞧就能瞧出来的,凯尔特民族嘛,都一样的。而且他们那一口“难听难懂”的爱尔兰语,也是根本替换不了的。

        “劳驾,请问宣传农民协会的人还在镇上吗?”奈尔用爱尔兰语向左手边一位带草帽的老大爷询问。

        “在的在的,小伙子你从哪里来,怎么从来没见过?”老大爷一听是爱尔兰语,露出了和煦的笑容。

        “隔壁韦恩斯堡的,我过来打听一下农协的事情。”

        有这一口爱尔兰语就是方便,人家一听你是爱尔兰老乡,立马就放下了五六分戒心,交流方便多了。

        “韦恩斯堡啊……”大爷点了点头,表示认识。

        “小伙子,农协都是一帮坏胚子,你可别信了他们的鬼话。”靠的近的一名爱尔兰大叔也凑了过来,咖啡馆子可不就是闲聊的地方。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2 04: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