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没有,坐的火车没有遇上临时检查。”弗雷德里克则仰头又是一杯。
他刚刚和意大利佬互相吹捧,叽里呱啦说了一大通,虽然吃的也不少,可是显然更加口渴。欧洲人本身也有把淡啤酒当水喝的传统,往前倒二百年,欧洲没有自来水的时候,上到领主,下到市民,各个都是以酒代水。
“看来联邦对他们的调查真的很严了。”既然闲了下来,而且事情也都办成,奈尔便随意道。
“只要我家的货不出事就行。”弗雷德里克端着酒杯,站在窗前。
可能是觉得热了,他放下酒杯推开窗。秋风渐起,多少吹散了城里面的烟霾,夜间的空气好了不少,吹进屋内也不觉的难闻。
“明天就走嘛?”
“事不宜迟!”
弗雷德里克之前还订了大量的淡啤酒,须得早点赶回去把事情操办起来。谁知道哪天突然经济危机就爆发了,按照以往的历史情况,这玩意儿就和多米诺骨牌一样。
一旦爆发开来,蔓延的比西班牙大流感还要快,如今的通信行业已经发展的相当便捷,顺着广播,上午纽约股市崩了,中午可能伦敦、纽约,乃至于香港、东京就都知道了。两三天之后,怕是美国最偏僻的小县城,都有报纸大版面的播报着经济危机的消息。
时不我待,须得争分夺秒呀!
起了早,两人便往回赶,路上无甚好说。这回肯定是没有碰上什么德裔的小老乡一道吃饭了,换上车下午就回到了布鲁克县。
还是老家的气氛更加熟悉,两人回到镇上。十月的韦恩斯堡显得安静,午后的街上没有太多的人。毕竟天气冷了,连街口躺椅上下棋的老大爷都躲回了屋内。
北美大陆的地理情况大家都知道的,没有东西向的大规模山脉阻挡来自北极的寒流,只有南北向的山脉。冬天冷的时候,那真的冷的能把人都给冻死。
有一种说法是为什么北美洲明明农业条件非常好,可是却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封建帝国,就是因为冬天太冷了,日常冻死人。所以始终无法繁育出足够建立封建帝国的庞大人口,一直到了近代,才慢慢依靠【创建和谐家园】,建立起相对成熟的近代国家。
如果一直只有分散的印第安人生活的话,可能再发展一千年甚至两千年,也无法进入封建帝国的时代,只能继续一盘散沙的以部落形式存在。
紧了紧衣裳,奈尔和弗雷德里克道别,趁着没天黑,快步往家里走。
第22章 崩了
《道琼斯金融报》今日头条,股市迟早会【创建和谐家园】!
语出自华尔街著名统计学家罗杰·巴布森在华尔街的某次金融餐会,在座的诸位金融大鳄,还有经济学家根本就不信。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耶鲁大学的教授欧文·费雪,这位大经济学家不仅自己全身心的投入了投机者的行列,而且还在公开演讲中宣称:“股票价格已达到了某种持久的高峰状态。”
然而股市的情况,绝对不会就因为某个经济学家或者银行家的几句话,就能够继续在畸形的高点保持永久。
于是不可避免的,纽约的股市终于出现了下跌的迹象……
很快纽约的情况就被递到了华盛顿的白宫案头,总统胡佛看到纽约的情况汇报之后,在各方面势力的暗示之下,立刻公开发表讲话:“美国商业基础良好,生产和分配并未失去以往的平衡。”
各级政府部门,以及那些经济学者和银行大亨,纷纷出面,为市场鼓劲加油。他们的话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毕竟连总统都出面讲话了,胡佛的面子还是比较大的,能够令人相信。作为一个拿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选举人票当选的总统,此时胡佛在民间声望卓著。
股市稍稍稳定了两天之后,到底还是有人按捺不住想要跑路的心思,加上不光是个人想要跑路,机构也想跑路了。有些股票经纪人自己也知道一点子内幕,或者通过多年的从业,察觉到此时的股市已经处于【创建和谐家园】的前兆。
有人抛了!
一个人抛就有两个人抛,两个人抛就有十个人抛,之后便是百人千人,乃至数万人抛。短时间之内,超过六百万股被持有者抛售到了市场上。整个纽约股市被彻底打倒。股价开始雪崩一般的下跌,因为数据变化太快,以致股市行情自动记录器到收盘1小时40分后才记录完最后一笔交易。
眼见如此情况,一众大资本家赶紧找到胡佛,希望他再度出面,给市场和股票持有者以信心,挽回已经摇摇欲坠的股市。
于是胡佛总统发表公告说:“美国的基本企业,即商品的生产与分配,是立足于健全和繁荣的基础之上的”,力图以此【创建和谐家园】新一轮投资。
可是哪里还有人愿意相信呢?
跑还来不及呢!
股市的灾难开始了,史上最著名的“黑色星期四”。早晨刚刚开市,股价就如决堤之水轰然下泄,人们纷纷脱手股票,全天换手1289.5万股。纽约数家主要银行迅速组成“【创建和谐家园】基金”,纽约证券交易所总裁理查德·韦尼亲自购入股票,希望力挽狂澜。但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剩下的便不需要在多说什么了,美国的大萧条时代就此降临!
之前极力哄抬股市的大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居然始终相信股市会被挽救,坚守着市场,短短数日内,数百万身家全部跌尽,还欠了一【创建和谐家园】债。最后只能申请个人破产,据说临死时,盖着的毛毯都是别人送的,真一个贫病交加,穷困潦倒,含恨而终。
不过很好,这些都同奈尔没有任何关系。奈尔家里的钱已经全部取出来了,地里的庄稼已经收完,反正也不准备卖。牲口大不了冬天宰了做香肠和培根,自给自足,纽约股市的【创建和谐家园】对于奈尔家很遥远的样子。
对于整个布鲁克县其实也很遥远,大部分工人完全是没有什么存款的,股市出事,会导致银行出事,可是他们既然没有存款,一辈子和银行也没有发生过什么关系,那自然无所谓。
只有镇上的几位行政委员,还有部分店主和煤矿主,这把算是栽了。镇上的银行连挤兑都没有发生,便因为开在州城查尔斯顿的总行倒闭而关门了。
这帮人有家有业的,存款没了当然照样哭天喊地,可是生活还是要继续下去。只要生意还能做下去,就有钱进账,那当然就不至于跳楼寻死了。
只不过倒霉蛋总是存在的嘛,有个煤矿主之前看不清风向,大举借债想要增产,现在煤炭的销路锐减,现金流彻底断裂。加上还欠了一【创建和谐家园】的债,讨债人集体上门催债,于是开枪打死了老婆孩子,饮弹自尽。
原本还距离小镇众人非常遥远的经济危机,终于以他最残酷的一面,显示在了众人的面前。
就算是一个家庭妇女,每天只是在家打毛衣毛袜,喂喂猪的金吉姑妈也从邻居的口中得知了这件事。然后添油加醋的和正在给牛喂料的奈尔说,什么家里都血流成河,警察的皮鞋都被地板上的血液给黏住了。什么孩子的眼睛瞪得老大,临死还在挣扎着往外爬之类的。
说完还反复念叨着圣母玛利亚和圣帕特里克,相当虔诚的样子。至于小妹黛比也从学校跑了回来,说他在学校里听老师说,纽约已经有超过一千人跳楼【创建和谐家园】了。
这才哪儿到哪儿,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还会有数千人跳楼【创建和谐家园】。至于什么跳河的,吞弹的,服毒的,那更是不知凡几。以至于据说很多纽约的酒店在客房登记的时候,都会问一句你是来住宿还是来跳楼。
唉……
到是金吉姑妈反复叮嘱黛比,不要把他们家已经把所有钱都取出来的事情说出去。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十五六岁的小姑娘已经完全懂事,事实上在这个年代很多这个年纪的女孩都嫁人了。
她当然知道这里面的关节,煤矿接二连三的停产倒闭,越来越多的矿工失业,勉强运转的那些煤矿,开工资也变得艰难起来。
镇上已经出现了一些偷鸡摸狗的事件,这在曾经丢个银勺子能轰动全县的布鲁克县,以前根本都不会发生的。
把牛喂完,奈尔擦了擦汗,他很清楚,整个社会的治安会迅速的崩溃,到时候别说小偷小摸了,直接上门做强盗的都不少。要想办法,去弄个什么防身的家伙了,预备着一点。
第23章 价也崩了
奈尔家里除了那不为人知的五千美元以外,值得别人来偷的也就是牲口了,毕竟牲口宰了就能吃,对于饥肠辘辘的流浪者而言,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钱好藏,牲口藏不了,奈尔随即建议金吉姑妈去抱一条小狗回来养,不在乎啥狗,能够看个门,见到陌生人会叫唤就行。这个提议得到了黛比的强烈支持,或许她早就想养条狗了,只是没有什么好理由。
急剧恶化的治安,也让金吉姑妈心怀不安,于是不仅养条狗成了必须,买支双管大喷子,也得到了她的认可。
布鲁克县没有什么武器行,整个县才建立了几十年,这点子人口还大多都在煤矿上,煤矿老板到是会【创建和谐家园】,可他们会允许矿工们各个持枪嘛。不必说了,他们肯定【创建和谐家园】武器行开到县里来。
现在想要弄个喷子,还是得去找弗雷德里克,他们家连着有活力的新兴社会团体呢。弄个喷子不还是一句话?人家黑帮连飞机大炮都有,看你有没有钱罢了。
而且还可以去城里打听一下,小轿车和摩托车的价格有没有雪崩,要是能够二三十块买一辆摩托车,奈尔还是很乐意的。
很快就要下雪,再靠两条腿在糟糕的乡间土路上走,能要了人半条命,什么鞋子都遭不住那样糟糕的路况的。
起了个大早,奈尔顺道还要把黛比送去镇上的中学。按照黛比的说法,镇上的学校里面,就这几天,已经有好几个同学不来上学了。有的说是全家去大城市寻活路了,有的是家里短了钱,不能再继续上学。
少女的脸上流露出某种感叹的神色,明显不应该是她这个年纪该有的。以前她还能和另外一个隔壁的邻居家女孩子一道上学,现在路上不时会出现流浪汉,虽然未必有生命危险,可被劫个财劫个色呢。
人家家长也自己送孩子上学,今儿奈尔正好要进城,金吉姑妈可以歇一天。带上孩子赶了大早,学校就是奈尔当年念的中学。并非是什么男女单独分校的那种,一般专门的女校,要么是宗教机构建立的,要么就是奈尔家根本摸不着边的贵族学校。
把黛比送进学校,看她找到认识的同学,快快乐乐的和人家牵手跑进教学楼,奈尔便也放心了。
镇上愈发的萧瑟了,主力消费人群矿工们或者失业,或者工资被削减,有些店主因为银行破产倒闭,资金流断裂,也只能关门大吉。
唯有一个地方畸形的繁荣着!
仅仅只是靠近弗雷德里克家的旅馆,奈尔就能够感觉到那股劣质酒精和廉价胭脂混合在一起的奇异味道。说实话,还不如天天闻习惯了的牛马臭气来的好接受。奈尔不由得连打了好两个喷嚏,连忙揉了揉鼻子。
推开门,昨夜留宿的客人许多还未苏醒起床,然而巴伦德还是非常敬业的坐在前台上面,永远都在写写画画,计算着他的收入。
“是奈尔啊,弗雷德里克在后面院里。”巴伦德的语气很平淡,见到是奈尔就知道是来找他儿子的,说完便低头继续。
“早上好,巴伦德叔叔。”奈尔脱下鸭舌帽,朝巴伦德低了低头。
“恩。”巴伦德应了一声。
旅馆内不时传来某种令人支棱起来的声响,男人嘛,只要情况正常,早上都会支棱一会儿的。付了包夜的钱,可不得回本嘛,趁着早晨支棱,自然要好生云雨一番。
说来很奇怪,明明全社会的经济快速的恶化,市场崩溃瓦解。很多人兜里就那么两个硬币,如果是衣食无忧的人去代入这种人,可能会觉得这些人会把仅有的钱拿去买面包,起码填饱肚子是不是。
可事实却是许多人,掏光自己兜里仅有的几个硬币,跑到弗雷德里克家的旅馆里面,喝一个烂醉,再肆无忌惮的发泄一通。第二天被巴伦德和弗雷德里克搜刮完浑身值钱的玩意儿,像个破麻袋一样扔到大街上面。
或许是出于对未来生活的绝望?
还是因为什么呢?
奈尔确实也没有彻底落魄,所以可能永远也无法感受和体会吧。
穿过一道门,后院里的一栋小楼是弗雷德里克一家的居所,他们家并不是只有他一个儿子的。上面还有三个姐姐,巴伦德在生到弗雷德里克之后便没有再生。三个姐姐都已经嫁人,而且因为相对丰厚的嫁妆,嫁的挺不错的。
弗雷德里克正在活动筋骨,去行政委员会上班不着急,但是马上顾客们都要起来了,保不齐发生点什么【创建和谐家园】,就需要他这个大棒小伙子和店里的伙计秀一秀拳头了。
“你怎么这么一大早就来镇里?”弗雷德里克招呼奈尔过来喝咖啡。
乡下的咖啡就没那么多的讲究了,一副锡制的咖啡壶套装摆在小桌上。奈尔走了五公里进城,确实也渴了,跟自己兄弟有啥不好意思的。
“感觉最近治安差了许多,所以姑妈让我来找你,看你能不能弄支双管【创建和谐家园】。”奈尔自顾自的在糖罐子里面㧟了一勺糖,搅合了起来。
“这事简单,不过最近枪涨价了,得十五美元。”弗雷德里克立刻答应。
他也不可能在这种事情上面还挣奈尔的差价,甚至他连子弹的钱都没有提,奈尔给个枪的钱就完事。
“行!”虽然十五美元顶的上奈尔干半个月了,可这算是必要开支,没有什么好犹豫的。
“过两天我送过去给你,还是你自己来拿。”弗雷德里克掏出小本本,在上面写了几笔,他们家的人好像很信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道理,事事都记着。
“我自己来拿吧,你的福特小汽车看的怎么样了?”
“哈哈哈哈哈哈……”弗雷德里克大笑起来。
“……”
“我打听了一下,如果买两辆全新的,也只要三百美元,如果是二手车,两辆一百五十,你说的太对了!就是我家老头子不肯要,说买那玩意儿浪费。”弗雷德里克眉飞色舞的。
第24章 好卖的很
要是搁股市崩溃以前,一辆新的福特小轿车都不止三百美元,而且福特还是全世界最便宜的汽车品牌。其他国家的汽车贵的四五千,便宜的七八百,仅有福特的T型车只需三百六十美元,行销全世界,卖了一千五百万辆。
现在两辆新的福特才卖三百块,二手车直接价格腰斩,经销商们的资金链肯定已经断裂了吧。要不怎么这样拼命地降价,以求获得现金流。
“巴伦德叔叔不想要?”奈尔喝完咖啡,不准备再续了。
“老头子只想守着店,除了教堂和银行,他哪儿都不去。”弗雷德里克也放下咖啡杯,脸上全然是可惜和无奈,他爹确实不需要车。
教堂和银行都在镇上,老头人生过去的五十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守着这家旅店,而且未来的岁月里也会守着这家旅店。确实没有什么必要买汽车,买了他也不会开。
“那你自己买一辆?”
“不急,再等两天。”弗雷德里克打了一个响指。
早买早享受,晚买有折扣。现在的情况就是这么一个道理,整个市场崩溃的这么快,短时间之内根本看不到复苏的希望。就算弗雷德里克不像奈尔那样,笃定经济危机一直要到1935年才能缓解,却也判断出一二年之内经济不会有起色。
“摩托你帮我问了吗?”奈尔开不起小汽车,也就弄个摩托。
“问了问了,印第安和哈雷都在掉价,四十块一辆,我想你也再等几天。”
如果记忆不出错的话,整个美国本土的摩托车品牌,最后只有这两家公司挺过了大萧条。而且他们能够活下来的主要原因也是罗斯福参与进了二战,大量的军事订单使得半死不活的两家摩托车公司瞬间复活。
是选印第安还选哈雷呢?哈雷摩托在后世的名气很大,可惜奈尔并不是玩机车的人,对于哈雷没有任何的特殊情节。奈尔考虑的只有结实耐用,廉价,易操作这些要素罢了。很显然此时的哈雷并不能够满足。
反倒是印第安摩托,如果不是英国政府强行征收百分之三十三的摩托车进口关税,从美国生产送到英国去的价格,居然比英国国产的还便宜。
而且经过各种考验,印第安摩托的情况都非常不错,甚至有好几款车型,是直接可以充当赛车的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