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哈哈哈哈哈哈哈……
不扯这个闲话了,金吉姑妈拿了钱,又难得的来到镇上,自然是要带点什么回去的。零零碎碎买了不少,然后便急着要回去,家里的牲口须得照顾。她总是这样闲不住的,奈尔无法,便专门央人带着她回家。
金吉姑妈大概要把钱藏到什么隐秘的地方,才能安心,也好理解的,奈尔便不留他在镇上吃午饭了。目送着她坐车离开后,又回到了法庭上面。
正在审的案子是个德裔的矿工,喝了点酒,和人发生了口角,然后干了一仗。两败俱伤,互相指责,都要对方赔医药费。两边叽里咕噜的,互相说着带有浓重口音的德语,奈尔反正是听不懂。
所谓的德国,一直到一战结束以前,号称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偌大国家,里面林立着大大小小的王国、公国、选帝侯国和自由邦。光是国王就有四位,若非俾斯麦强行把他们拧在一起,德意志诸邦未必能这么快统一。
自然的,虽然都是德裔,来自不同地区的德裔,你要说有多团结,或者多友爱,那都是胡扯。德意志诸邦国,自己内部还连年干仗呢。
爱咋判咋判,反正奈尔只管看着弗雷德里克也相当努力的在翻译两个已经吵得冒火的德国老汉儿对喷的话。
好容易各打五十大板,把案子弄了解,上午的庭审也就算结束了。精疲力尽的弗雷德里克强打精神,跑过来找奈尔,不出意外。
“你为什么觉得现在要把钱都取出来?”
“直觉!”奈尔耸了耸肩,也没法解释什么。
“走,边吃边说。”
弗雷德里克却打算问到底,匆匆将文件手稿都放在办公室之后,两人走到临时餐厅。寻着位置坐下,便迫不及待地问了起来。
………………………………
“你是说,盖拉格家的那个小子觉得很快就会发生经济危机?”
耳朵上夹着一支铅笔,手里还不停的写写算算的,正是弗雷德里克的父亲巴伦德。他显然对于经济危机这个说辞并不相信,甚至可以说是嗤之以鼻。
没别的理由,他的旅店生意还是很好,假酒销售的也不错,一到发薪日,前来买醉快活的矿工单身汉数不胜数。哪里有什么要发生经济危机的样子?别说经济危机了,在他看来,简直是蒸蒸日上。
“奈尔说的不错,温恩确实有煤矿因为煤炭销售减少,难以偿还贷款,而被银行扣押了机器。”弗雷德里克抽出一份法庭的简报。
“嗯?”巴伦德终于停下了手里的活计,瞧了起来。
“只是个例罢了,并不能说明什么。”仔细看完简报,巴伦德还是持怀疑态度。
做生意嘛,总归会有起起落落的,有人做得好,自然有人做的孬。大伙儿都欣欣向荣的时候,难免也有几个倒霉蛋,经营不善。
“其实很简单,只要去五大湖区,打听一下工厂是否都在开工,有没有削减工人数量就行了。”弗雷德里克并不准备再用什么言辞去说服他老爹。
咱们实践出真知!
反正假酒都要从五大湖区那边走私进来了,每个月他们家都得去一趟。不为了这个事情,父子两个也得去。本县和五大湖区以及东海岸诸州的铁路系统非常完善,天天跑着运煤车,这种车上面夹带一点子假酒,轻而易举。
“可以!”巴伦德没有迟疑,直接同意。
到底事关自己家的存款,巴伦德其实远不如他表现出来的那样淡定。把【创建和谐家园】的简报对折塞进自己的马甲内兜,巴伦德似乎想到了什么。
“你和他一道去!”
“好嘞!”
咱们不是说过嘛,弗雷德里克一直想把奈尔招揽到自己麾下,培养着做旅馆的管理人,既方便和本县的爱尔兰裔矿工交流,也知根知底,是同学。
这回去外头了解情况,弗雷德里克还要从富有活力的社会团体手里购买假酒。把奈尔带上,基本就等于是好兄弟透个底了。
都这样赤诚相待了,只要价码合适,比下矿坑赚一个月四五十美元的断头钱来的多,想来奈尔应该会感动,然后到他们家做管理人。
很快西弗州第二巡回法庭在布鲁克县的一周巡回结束,法庭给奈尔结了十块钱,爱德华法官还约定明年法庭再来的时候,奈尔一样要来做书记员。奈尔当然满口答应,农民家庭想要每周挣十块钱可不容易,还是这样轻省的活儿。
殊不知咱们的好伙计弗雷德里克已经买了两张火车票,两张去匹兹堡的火车票。
第11章 跟着去买个车
“十块钱雇我一周,去匹兹堡?”
奈尔有些疑惑地望着弗雷德里克,以前从来没有说过要雇他做临时工的。只说直接来干,一个月开五十块,不比下煤矿来的强?
再说了,弗雷德里克家里开的是旅馆,经营高峰期只在发薪日和半夜,这种时候要什么临时工,缺的都是特殊行业工作者,要奈尔这个男人管什么事。
“去进货,父亲不放心我一个人。”弗雷德里克随意的答道。
“行吧。”
一听这玩意儿奈尔就明白了,进货,那无非就是进假酒呗。毕竟是走私的事情,缺人手只能找信得过的人去办。奈尔和弗雷德里克是人生三大铁之一,加上本县出身,知根知底,一大家子都在乡下,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至于说干点违法乱纪的事情,会有被抓的风险?其实风险不大,五大湖区左近,上上下下的官吏,一个个都被有活力的新兴社会团体喂的饱饱的。那些禁酒警察,都快成了通风报信的线人了,禁酒是假,挣外快是真。
“明天就走,你回家收拾一下。”见奈尔答应,弗雷德里克摆了摆手,转身离去。
咱也应该买一辆自行车,光靠两条腿,走不了多远。去镇上起码有五六公里,不光是远的问题,还费鞋。车也不是那么巧都能蹭到的,坐车给钱总是不合算。有那个零钱,上街买瓶可乐快活一下不好嘛。
或许这次去匹兹堡可以买一辆,大城市里面或许价格便宜一点。作为全美国最大的钢铁生产中心,钢铁制品的价格肯定是高不到哪里去的。
回家把这个事情和金吉姑妈说了,她稍微想了想,对农户来说,买个自行车那也算是大件了。但是确实在乡下,总不能骑马吧。
有一说一,马其实是饲养的经济价值相对不太高的牲口。就算是草原民族,养的大多也是牛羊,好马在草原同样是珍惜宝贵的东西。草原上一户正经的牧民,可能有几百只羊,还有几十头牛,可是马未必有四五匹。
像是奈尔家这种乡下的牧民,是绝对不会养马的,性价比太低,还不如多养几只猪崽,年底还能多腌一点肉呢。
至于小汽车,斯蒂庞克小汽车,不在穷人的讨论范围之内!
想着奈尔以后去镇上上班,确实需要一辆自行车,金吉姑妈同意了这个请求,掏了钱吩咐奈尔记得在自行车行里面还价。这年头是个物件就能还价,管你是买军舰大炮,还是苹果土豆。
转头收拾好了,奈尔把钱往鞋底一夹,这便出门。现在的美元已经大多是纸币啦。要是早穿越那么百十年,保不齐还得使金银币,那就很难藏了。
城上没了巡回法庭,恢复了平静。主干道两侧的建筑并不规整,人行道上有的插着幌子,有的竖着展板,还有老头躺在躺椅上和老伙伴下棋,只不过保温杯枸杞茶换成了加冰威士忌。
遇到的人也大多眼熟,有爱尔兰裔的人见着奈尔,甚至会脱下帽子朝奈尔点一下头。前头在法庭上帮助艾弗和卡尔拉的事情,已经在镇上传开了。爱尔兰人都说奈尔是个聪明且乐于助人的好小伙子,还有文化。
若是再有一份固定的工作,或者家里有几亩地,几头牛什么的,一定会有婆婆妈妈给金吉姑妈介绍一下自家的女儿或者外甥女啥的。
哈哈哈哈哈,不谈这个,奈尔到行政委员会门口稍等了一会子,便见到了请假出来的弗雷德里克。他送的成箱葡萄酒很显然非常有效,一贯不好说话的行政委员们根本就不问他是要去干嘛,随便弗雷德里克请几天假。
得了,两人没啥好带的,拎个包走人就是。这年头的美铁存在大量的私人公司,不管他们在后面的大萧条会不会倒闭了,反正现在他们的服务一个比一个强,竞争客源和货源嘛。
先坐煤矿区的运煤车加挂,奈尔不是很懂蒸汽机车,但是确实如今的蒸汽机车头有一种莫名的工业革命之美。已经在冒烟的车头附近烟尘弥漫,十多节煤车早就拉满了煤,车最后还挂了两节客车。
说来这也是有缘由的,客车在平时挂在煤车的最末尾,可以避免头车上面的烟尘以及噪音。但是到了冬天,天气寒冷时,客车又会挂到车头后面,因为这个位置最暖和,虽然比不上什么空调,却也能让人不那么难受。
在布鲁克县弗雷德里克的脸就是火车票,两个人直接上车,检票员朝弗雷德里克笑了笑,就直接过去。将来买了假酒,必然有他的好处,相比较于假酒,几个少少的车票,又值当什么。
在华盛顿县换了从华盛顿过来的客车,可能这名字有点绕,美国就这个起名的状态。毕竟美国是个【创建和谐家园】建立起来的国家,各地起名用的都是名人,有的用本州的,有的用全国的,所以经常能碰上从华盛顿到华盛顿的。
换了客车,已经是中午,两人先上餐车。弗雷德里克算半个大少爷,有钱人,不会像奈尔这样啃个三明治当一顿饭的。他是要正经的喝汤吃菜,小酌一杯才算完。跟着他一道走,奈尔也算是沾光。
他是少爷,可不就得管长工吃饭嘛。
如今的匹兹堡,可是人口超过五十万的大都会,人来人往的,又是吃饭的点儿,幸亏两个人来得早,不然未必能在餐车上找个座位。
餐车上的侍应先端了两杯柠檬水上来,然后便介绍起了今天车上能提供的东西。有鸡有鱼,简单的快餐也有,牛排当然也能提供,可是那玩意儿不够档次,今儿最好的还是专门的炖七鳃鳗。
就吃它了!
两人刚点完,一名二十多的,和弗雷德里克一样满头金发的年轻人就靠上前,表示是否可以拼个桌。
这有什么不行的,弗雷德里克一看这人和自己一样的发色,就估摸着这位也是个德裔【创建和谐家园】,看衣服穿的也不错。
可以一交!认识认识。
第12章 互相利用的新朋友
年轻人坐了下来,稍微一开口,果不其然,是个德裔。嗐,美国人出门也有点这个意思,只不过一边出门是问你河南的?你四川的?
到了这美利坚,就问你德裔?你意大利裔?其实都是一样的,都是问老乡嘛。一个地方出来的,到这美利坚闯荡,有困难能帮得上的话,就拉一把。
况且人家也没困难,就是餐车满了,没有座了,所以见奈尔这边就两个人,蹭个座罢了。
弗雷德里克大少爷的范儿起来,表示都是德裔,这顿饭我请了,你别和我抢,算是交个朋友。将来有机会再见是吧,你回请就是。
人家也不纠结,很高兴的说交到这样一个豪爽不做作的朋友。于是就这么亲亲切切的和弗雷德里克坐到了一块,两个人论了论祖上的老家,还靠的挺近,更加亲近了。
年轻人说自己叫赫伯特,因为和他老爹同名,所以一般别人都叫他小赫伯特。哈佛的石油地质专业硕士,还在斯坦福大学修习过地质。这回就是去五大湖区,继续了解当地的矿业资源。
他和他爹都是到处跑的那种探矿开矿商人,按他的说法,他爹当年还去过中国,担任中国的开平煤矿工程师。至于什么南美欧洲啥的,更是逛了一个遍。
这朋友交的不错!
开矿在这个年头,那可是相当不错的一个行当。布鲁克县里那些煤矿主,一个个都是腰缠万贯的大富豪,身价均以十万美元乃至数十万美元计算。像眼前这个小赫伯特,几代人都经营矿业,还读过斯坦福和哈佛,保不齐家里百万身价。
比弗雷德里克家里肯定要有钱多了,而且看样子生意可能是在五大湖区开展。这对于准备把旅店开去五大湖工业区,挣那些工厂劳工单身汉钱的弗雷德里克只有利好。
能在当地干出事业的,肯定和当地的警察、税务、法律等官面有极佳的关系,还能摆平黑帮以及工会。认识一个这样的人,以后能省许多麻烦。
对于弗雷德里克而言,这是个完美的酒肉朋友,对于奈尔就未必咯。两人还时不时的用德语说那么两句,奈尔根本听不同。加上这位小赫伯特说话咬字有点刻意,就更难懂了。
等他稍稍低头,奈尔发现了原因,这位小哥带着助听器。难怪有时候说话会特别重一点,这是听力障碍导致的特殊习惯。
弗雷德里克也发现了,可是两人心照不宣,都不提这事儿。当着一个听力障碍者问他是不是聋子,很不礼貌,也没必要。
很快饭菜上来,奈尔只管开干,弗雷德里克和小赫伯特却聊得有声有色。吃饭已经不是重点了,交际成了重点。当得知弗雷德里克家在西弗州北部的德裔人群中颇有几分号召力,且无心于政治时,小赫伯特更加高兴。
不过去匹兹堡的旅途是短暂的,他们两个畅快的吃喝了一通之后,准备继续回车厢里继续聊。奈尔只能跟着去,结果那小子果然也是个少爷,单独开了一个包厢,角落里还有一个大旅行箱,带的衣服鞋袜可不少。
略微聊了聊,也不是很久,不到一个小时,这车就到了站。弗雷德里克和那个小赫伯特依依惜别,好像认识了多年的朋友似的。
他也得到了他想要的,小赫伯特家确实在芝加哥和克利夫兰有分公司,原本是他爹在管理,但是现在交给了职业经理人。至于他们家,或者说小赫伯特暂时住在哪里,那确实没法说,他一年到头四处跑,等安定下来会寄信给弗雷德里克。
反正两个人也不可能有急事,小赫伯特就留下了两家分公司的地址电话,然后道了一句有空常联系,便挥手告别。
等人一走,弗雷德里克脸上的依依惜别之情就彻底消失,掏出手帕捂住口鼻,匹兹堡的空气真不咋地,感觉四处飘散着煤灰。冷空气还没有从北极彻底南下,完全无法吹散匹兹堡城内那些浓厚的厌恶。
好一朵交际花!
奈尔心中暗骂了一句,没想到咱们的小伙伴也有两幅面孔,虽然以前在学校也偶尔见过,但终究是少见。
“觉得那人咋样?”奈尔有样学样,也掏出一块手帕遮住口鼻。
“还行,像是个公子哥儿,不过我管他是不是公子哥儿。只要他们家在芝加哥和克利夫兰的公司是真的就行。”弗雷德里克对这段“露水情缘”,真是看得很明白呢。
“我听他问巴伦德叔叔,又是怎么一回事?”奈尔跟着弗雷德里克往车站外走。
“他们家是共和党的,有个什么亲戚在州里面,可能以后想要我家帮一把。”弗雷德里克对政治不是太感兴趣,有些随意。
这样倒也挺好,弗雷德里克想要利用小赫伯特家在五大湖区的人脉,提前认识一些黑白两道的人物,好方便开旅馆。而那个小赫伯特,很显然希望弗雷德里克家在下次竞选的时候,代表西弗州北部的德裔,站出来支持他们家的亲戚。
互相帮助!
“可以做朋友,哈哈哈哈哈,咳咳……”奈尔刚想笑,结果就呛了一口,咳了起来。
“上车上车!”弗雷德里克不纠结这事,拉着奈尔上了一辆出租车。
为啥要坐出租车?
很简单啊,你随便到了某个城市,只要遇上的不是黑心司机,剩下的那些你有问必答。要不了三句话,你就能把当地好吃的好玩的,甚至特殊行业从事者的水平,给了解一个通透。
本来就是为了来调查本地工业情况的弗雷德里克,怎么可能会放过这样的好机会,花两个小钱,或许就能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不管是开工率,失业率还是企业招聘的人数,乃至于本地的物价水平,都可以在侧面印证奈尔之前说的可能会发生经济危机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