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将血》-第3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为帝者,最是不能任情恣意的了,不然,非是国家之福,更非臣子之福,以一己之好恶便开幸进之门,说出去是一段佳话,但落在有心之人的眼里便难免使其心存侥幸,媚上邀宠之举便多,楚王好细腰,宫人多饿死,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所以为帝者忌。

        你虽非帝王,但你是朕的儿子,一举一动全为朝堂表率的,为自身计,为国家计,所以不能不谨言慎行,你可记住了?”

        这番话在教导之余,却是听得李玄瑾后背汗津津的,待得正德说完,连忙低头道:“父皇教诲,皇儿必定谨记在心,不敢或忘。”

        正德见他受教,微微点了点头,才又说道:“至于那个赵石嘛,确实人才难得,你和他相处多日,此人心性如何?”

        李玄瑾这回却是谨慎了许多,想了半晌才言道:“此人年纪虽小,但行事稳重,思谋长远,在知道皇儿的身份之后,还能做到不畏不抗,在这气度上就是非常人所能及的。

        又以年幼之身,能得属下敬畏,令行禁止,有大将之才。

        不过此人野心也是不小的,便是方才皇儿一行入长安城门之时,此人便要到城墙之上一观,他之前却未有什么所求的,皇儿为笼其心,便担了干系,带他上了西门城墙,此人往长安城内观赏了良久,眼神痴迷,却又不像为繁华所动,其心有些难测……

        皇儿毕竟见识浅了些,又和他相处不久,只能看出这些来,若是以父皇的眼光,当可一览无余的,不然,父皇亲自见他一面……”

        正德却被他说乐了,在御案之后站起身来,背着手踱了几步,才有开言道:“你啊,还是不死心,既然他来了京师,早晚会见到的,不急于这一时,让他先在你府里呆上一段日子,再荐入羽林磨砺一番,之后再看吧……还有,李武冒功的事情牵涉极广,你回去告诫他们不要到处乱说,朕自不会饶了这些以一己之私,而害国事之人的。

        好了,不说这人了,朕之前就说给你找个好老师的,此人现就在杨感府中做客,近日你便到杨府拜见一下,不要事事都想着到我这里走门路,也该自己操持一下了,不然能成什么大器?过些日子估计钱逸也该告老了,你便到兵部去历练历练,稍后自有旨意予你的。

        事儿也说的差不多了,去看看你母妃,自从你走了她可是没少念叨,估计叫你的人已经在外面候着了,过去看看,说说话儿,咱们皇家难得有些亲情,别寒了你母妃的心……”

        一枚枚炮弹在他不远处炸开,响动在他听来却好像隔了一层什么东西,就像是水烧开的咕嘟声儿,熟悉的丛林,还有那血和火的颜色,看见这熟悉的一切,他心里一阵战栗,翻飞的泥土已经四射的弹片让他一下扑倒在地,当他站起来的时候,脚下却是土狼那被炸的只剩下上半身的尸体,这是土狼吗?他不是已经死在了老山?死法到是和这个一模一样,这是怎么回事?他心里一阵迷茫,脚下一紧,那只剩半截的尸体却是抓住了他的脚腕,一点点向他身上爬了上来,想把这恶心的东西扔出去,但身子却一动也不能动,他只能眼睁睁看着那张被炸得稀烂的脸庞离自己越来越近,直到对方残缺的双手握住他的肩膀,一阵死命的摇晃,嘴里还喊着什么,他却听不清楚。

        猛然在一声惊叫中惊醒过来,噌地一下站起身子,眼前还是那间热气腾腾的石屋,他自己则站在水中,那炮火,那燃烧的丛林,还有那张狰狞的脸庞都留在了他的梦中。

        哗啦一声响,一个绰约的身影已经在池水中钻了出来,水流顺着对方的身体哗啦啦的流下,将她一身衣服紧紧的压在了身上,使那凸翘的胸膛显得格外诱人。

        一张雪白的小脸儿满是惊吓过后的惶恐和惊惧,接着看到赤身裸体的赵石,小脸儿则一下涨红了开来,脸上也浮起了羞怒之色,一双黑亮的眼睛在赵石身上划过,便不敢再看,几乎是连滚带爬的到了池边,上了池子,便仓皇而去了,看上去狼狈之极,哪里还有半点方才说话时的从容和矜持。

        赵石晃了晃脑袋,自嘲一笑,已经很久没作噩梦了,没想到到了这里却又体验了一回,只是在警觉上委实不能和当年相比了,被人靠近身来半天,也没有一点的发觉,醒来之后也没有下杀手,只是惯性的将对方扔了出去,看来平静的生活确实是战士的大敌啊。

        心里感叹了一句,回头看时,身后的地面上放了几件衣物,看样子就知道那个叫春凝的婢女是送这些东西进来的。

        出了水池,擦干身体,快速的穿好衣服,这才走了出去。

        外面守着的只剩下了一个,见他出来,却是缩了缩身子,方才姐姐进去,却湿淋淋的出来,好像把她也吓得不轻,眼睛里满是畏惧之色,不过到底是久经训练的,却没有失礼,蹲身一福,轻声道:“大人,李老在外面已经等了一会儿了,您看是不是……”

        行出屋外,在竹林间的空地之上却已经摆了一张圆几,李老和另外一个女子席地而坐,见赵石出来,李老那特有的洪亮嗓音便响了起来,“小友果然少年风流,不过春凝她们两个是娘娘贴身使唤之人,惹恼了她们两个,就算是我老李在府里的日子也不会好过的,以后小友可要小心才是啊。”

        说完冲着赵石眨了眨眼睛,才招了招手道:“来,小友过来坐,沐浴之后饮上一杯香茗,才算得上享受的,更何况还是号称天下第一茶的蒙顶石花,哈哈,王爷回来可要心疼了。”

        赵石微微一笑,却无一丝懊恼或是羞愧之色显现出来,不过心里却道,你来的时候怎不说出这两个女孩儿的来历?这试探的意思也过于明显了些,若是真碰上一个急色的,这事情你们怎么收场?怪不得那位殿下一路上显得过于热切了些,这府里的人才看样子也是不多的了。

        心里想着,却是走到近前,也学那两人一样席地坐了下来,朝那女子看了过去,女人二十多岁年纪,长的也就普普通通,但难得是气质娴静,举止不温不火,尤其是那双眼睛,转动之间满蕴空灵之色,配合上她的气质,却让人一见便难以将普通二字放于她的身上的。

        “这位是宜香姑娘,乃府内茶官,一手烹茶的技艺乃是传自宫里大家,这蒙顶石花若不经她之手,味道可要差上许多了。”

        赵石微微向那女子点头示意,对方也是微微颔首,并不见半点局促,赵石也是暗暗点头,这豪门大族里的人物也确实不是巩义县那些家族可以比拟的了的,只这位李老和这位宜香姑娘的气派就不是县里那些族长们可以比的,下人都是如此,遑论主人了。

        也许是觉得这位李老的声音太过大了些,宜香的眉头皱了皱,这位李老察言观色的本事也是不浅,立即住了嘴巴,讪讪地对赵石笑了笑。

        宜香烹茶却也没那许多的卖弄,神情专注,手脚轻柔顺畅,没有半点的拖泥带水,望之很是赏心悦目,半晌过后,茶叶清香便已经萦绕在了鼻端,清香徐徐,让赵石精神不由一振。

        宜香陶壶轻举,黄中透碧的水流便已经分别注入几上杯中,杯上竟然立即覆上了一层薄雾,风来而不散,茶香也立即又浓重了几分,此时那宜香却是抬头微瞄了赵石一眼,其中有些惋惜之意,赵石看得明白,却不明白她惋惜的是个什么。

        朱唇微启,她的声音有些嘶哑低沉,“茶尚清淡,酒要浓烈,这蒙顶石花更是茶中极品,味甘而清,和有禅意,不可多得,可惜这水只是取自西山山泉,不为上品,更不及楚水之万一,所以这茶便也逊色了几分,可惜可惜。”嘴上虽如此说着,但心里却是暗道,饮茶乃是雅事,若对大儒高僧才是最美,眼前之人人品下作,一来便欺负春凝,实在是糟蹋了这等的好茶。

        赵石也不是神仙,自然不知她心口不一,看李老举起手中杯盏,先在鼻端嗅了嗅,接着朝宜香微微一笑,才抿了一口下去,一脸的陶醉状:“闻蒙山风味佳,洞天深处饱烟霞。冰绡剪碎先春叶,石髓香沾绝品花。蟹眼不须煎活水,酪奴何敢问新芽。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那黎阳王说的果然不错。”

        宜香抿嘴儿一笑,抬眼看向赵石,赵石也不懂什么规矩,只是像喝酒一般举杯一饮而尽,连几片茶叶也随口嚼了,吞咽了下去,随口道了句:“好茶。”虽然嘴上留香,但想让这个在最艰苦的环境中,什么都能吃进嘴里,什么都能喝进嘴里的人品出茶之好坏来,确实有些难为他了,这位宜香姑娘到也说对了一点,让赵石喝这千金难买的极品茶珍,真真是糟蹋了的。

        旁边两人愣了半晌,忍住拂袖而去的冲动,李老这才僵硬的笑了笑,心里却在后悔让人把这蒙顶石花拿出来给这个牛嚼牡丹的小子了,也只怪那回转来送信的人没有跟他说清楚,只说王爷有贵客到了,让府中仔细招待,贵客?还是王爷亲口所说的,那不用想也是豪门大家出身的人了,虽然见赵石只是个禁军旅帅,但也不敢怠慢了的,如今看了他这番做派,这才知道自己实在错的有些离谱了。

        “小友……果然不同俗流。”讪讪地说了一句,却引来了宜香的一个白眼儿。

        赵石自己也有自知之明,看了两人表情,便知道自己出了个丑,估计是喝茶上面出了错,不过具体错在哪里,对方不会说,他自然也不会问的了,他前世时茶叶盛行于道,在品茶方面自然只见过功夫茶的饮法,一口喝尽,不留根底,但功夫茶所用的茶叶一般都为乌龙茶,冲泡出来后,味作百态,从清到苦,从苦到甘,这才是功夫茶的真谛所在。

        但这蒙顶石花却是甘清之物,品之却要两三口喝尽为妙的,而且雅致之士还会赋诗以赞,一口一诗,让人有唇齿生香之感。

        最重要的便是如同后世人们在喝红酒时所作的,先摇,后闻,然后再饮一样,这品茶自然是要先闻的,有的还要赞上两句,以示对烹茶之人的尊重,他这好像喝酒一般一口闷了下去,看似豪爽,其实在行家眼里却是粗俗至极的了。

        不过就算是他知道,对于这些无关生死之事也是毫不在意的了,他两世为人,却都出身下层,自然对这些上流玩意十分不感冒的,也不顾两人的脸色,也不顾两人的脸色,泰然自若,嘴角微翘,更是恶作剧般来了句,“茶不如酒。”

        这句话出口,可是把宜香惹的恼了,眉头微挑,心中恼怒,但能烹制出如此香茶来的人物,这养气功夫也自是常人所不能比的,心中虽恼,但动作并不见失礼之处,只是款款起身,躬身一礼道:“茶既已饮,且不如酒,宜香惭愧,不如归去,客人稍坐,宜香告退。”

        见那袅袅娜娜的身影在竹林掩映之下渐渐隐没无踪,李老愣了半天,才苦笑道:“小友果然……非同凡响,刚到这里便开罪了两个府中女官儿,不愧是出身军旅,这性子可是……刚硬的很啊,不过以后的日子怕不好过,嘿,春凝还则罢了,最多在饮食之上跟你闹下别扭,但这宜香……却是连王爷也要敬重三分的,在京中更是名气甚大,若是哪天说上小友一句什么,恐怕日后对小友的前程不利的很啊。”

        赵石自己又倒了一杯清茶,端详了一番,又是一口闷了进去,看得这位李老直皱眉头,这才笑道:“李老也知我出身军旅,上得战阵,取得敌首便是本事,若是因女子一句话,便失了前程,我看这兵不当也罢,还不如回去老家种田来的安全。”

        听了他这句话,李老才悚然而惊,这少年自始至终都坐的稳稳当当,并无一丝羞惭之色,脸上虽然常作笑容,但眼睛冷漠淡然,哪里有一丝的笑意,整个人看上去就好像一柄藏于鞘中的利剑,哪里是一般人物可比的了的,这样的人物自己却以常理测度之,为了两个女人而劝之低头俯首,这般作为,真真如同跳梁小丑一般了,想到这里,立时老脸通红,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才是。

      第0112章 夜宴(一)

        景王妃赵氏轻轻用手撩了撩头发,回头看向满脸委屈的春凝,笑道:“听你这话,那位赵大人也没怎的你啊,你就来我这里告状,都是我把你们这些丫头惯的太不成话了,我可告诉你们,这位赵大人是王爷的客人,得罪了他王爷脸上须不好看,到时候王爷发起火儿来,我可护不住你们……什么话都别说了,来,给我描描眉毛,这玩意我怎么都用不好,真麻烦。”

        景王妃有些懊恼的将手里的东西交到女婢手中,然后把脸凑了过去,她看上去只有二十出头的年纪,还很年轻,进王府时她不过十四岁,如今十一个年头已过,其实已经二十五岁了,她出身将门,小时候也是习过武的,不过经过这些年的保养,除了性格上依然如当年一般带着几分直爽任侠的风范外,早年习武的痕迹在她身上已经看不出来了。

        皮肤润白,十指芊芊,臂若莲藕,肩似刀削,腰如细柳,一笑起来还带着几分少女般的娇憨,怎也看不出来她已经是有一个八岁孩子的妇人了。

        春凝嘟着嘴巴结果眉笔,一边轻轻的画向眉毛,心中却依旧愤愤不平,心里更是不知骂了那人千百遍,不过想起那具【创建和谐家园】健壮的身躯,心头立时跳动的厉害,耳根子也慢慢红了起来,不过随即醒过神儿来,立马在心里唾了几口……

        “啊,想什么呢?轻着点,小妮子该打,手这么重,是不是说你两句就给我使气来着?真是把你们宠的不像样子了,这里不用你侍候了,去帮着你妹妹照看好了客人,别耍小性儿啊,得罪了客人,不用王爷动手,我就扒了你的皮,对了,顺便把董总管叫进来。”

        不一会儿功夫,白白胖胖的董总管便躬着身子站在了门外,“娘娘,方才宫里来人传了话儿,王爷晚饭在宫里用了,不过王爷也说了,客人要招待的仔细些,不能有半点的怠慢,娘娘叫奴才来有什么人吩咐?”

        “嗯,知道了,下面的准备的怎么样了?还有,宜香回来了吗?回来就叫她来见我,今儿个你们几个要辛苦些,王爷轻易不接待外人,可不能丢了咱们王府的脸面,所以你们几个就得看着些,别让他们弄出什么杂七杂八的事情来。

        还有,听说那位赵大人还只是个孩子?”

        闻听她这么一问,董总管却是笑了,“可不是嘛,听回来的那些个护卫说那位赵大人才十四岁,不过奴才在前面跟他见了一面,表面上可看不出来,长的可是高大魁梧的紧,带着的那些人也都是雄壮之士,像是个将军的样子。”

        “那位赵大人现在在干嘛?”

        “估计正在和李老喝茶呢,宜香姑娘也在那边,回来得等些时候的。”

        “这位赵大人出身西面的哪家将门?临洮赵家的人吗?还是潼关赵曼陀的子侄?要么就是大将军赵山舟的后辈?不会是京师赵大学士家的人吧?那可就有意思了,这老头儿不是说诗书传家的吗?怎么把子侄弄到军中去了?

        回来的人也没顾得上细问,你晓得吗?”一边随口问着,一边画着眉毛,不过画了两下,就皱起了眉头,招手唤过来一个侍候在旁的女婢,将眉笔交了过去。

        董总管苦笑了一下,这才说道:“奴才问了,王虎说这位赵大人是凤翔西路巩义县的一家猎户的子弟,这亲戚里别说大将军,大学士了,这位赵大人的祖上连个当官儿的都没有,赵大人十二岁入得军旅,庆阳之战因功得升旅帅,后来弄了个巩义县禁军团练的职衔,这官儿也恁小了些,不过那天不怕地不怕的王虎对他颇有几分畏惧,想来之前的人没有说错,王虎在巩义县很是吃了些苦头的,这么说来,这位赵大人也算很有些本事,不过话说回来,一到府中就闹得天翻地覆的,还要娘娘您亲自设宴款待,是不是过了些?”

        听了他的话,景王妃一下子直起了身子,那女婢一个没防备,眉笔立即在她脸上蹭了一下,添了道彩儿出来,吓得那个女婢马上跪倒在了地上,一连声的叫,“婢子该死,婢子该死,请娘娘恕罪……”

        景王妃却没注意这些,随手接过旁边的人递过来的湿手巾,在脸上擦了擦,挥了挥手,漫不在意的道了声,“不关你的事,起来吧。”

        接着看向董总管的时候,这眉头却已经皱了起来,不过随即便扑哧笑了出来,董总管一看,心道,坏了,他在王府中这么多年,说起来李老都没他来的早,这位王妃娘娘的性子那是熟悉的不得了,王妃初入王府时,还整日的耍刀弄棒,曾经手持一根棍子,追着他老董半个花园儿的,不过后来年岁渐长,也知道了这位份的不同,渐渐的也知道读书写字,陶冶性情,平日里也就端庄了许多。

        到得后来,有了自己的孩子,更是再没摸过刀柄了,开始专心治理府内诸事,偌大一个景王府能像现在般的众人各司其职,事事井井有条到真是少不得这位娘娘的功劳。

        不过你要是以为这位王妃娘娘的性子整个变了可就大错特错了,这位娘娘性情豪爽,有功则赏,有过则罚,手段也是一等一的厉害,连李老和他老董这样的老人也畏惧三分的,而且……好奇心尤重,还记得前些年这位娘娘听了惊弓之鸟的典故,立马便将王爷豢养的几只猎鹰弄了来,拿箭头好一顿整治,待几只倒霉的猎鹰养好了伤以后,再放飞出去,她则拼命在下面拉动弓弦,可能是几只猎鹰被她整治的狠了,根本不理会下面养鹰的下人怎么叫唤,径自都飞回了老巢,这还不算完,这位娘娘非要到城外把这几只猎鹰射上一下,再看它们是不是变成了惊弓之鸟,王爷好劝歹劝,才止住了她这念头,那几只猎鹰才躲过了一劫。

        还有前些时,王爷请了高手匠人给小王爷轧制了一只风筝,无风自起,着实奇妙,这位娘娘又来了兴趣,硬是从儿子手里抢了来,拆了个七零八落,将小王爷弄的嚎啕大哭,不得已许了千般的好处,这才作罢,这位王妃娘娘的性子由此可见一般了。

        如今这一笑,满脸看去都是狡黠之色,就和当年祸害那些猎鹰时一模一样,看得董总管心里发寒,不得不劝了一句,“娘娘,这位赵大人可是王爷亲自交代要招待好的客人,若是……”

        “知道了,知道了,就你多话?”白了董总管一眼。

        “宜香回来向娘娘复命。”听见这个声音,董总管心里一松,宜香在府内地位有些特殊,到不是说她出身如何如何,只因她温柔娴雅,精研茶道,不假外求,素来得人敬重,虽是个下人,但说出话来,便是王爷也要听上一听的,想来由她出面说上两句,这晚宴也不至闹出什么笑话来,不过他也是有些奇怪,不是说去给客人烹茶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不过在看到姗姗而来的宜香的时候,心里立即又叫了一声坏了,宜香此时脸上全是薄怒之色,脚步也比平时重了几分,他们这些下人,别的本事先不去说它,光这察言观色的本事却是必备的,一看之下就已经知道那位赵大人估计把这位姑奶奶也给得罪了,心里在赞叹那人得罪人的本事确实了得的同时,也是埋怨李老怎的不知在旁边多提点一下……这试探之举作的太过,王爷回来之后该怎么说?府里那几位幕僚真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景王妃却是看了一眼眼前的宜香,轻笑了一声,“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不是那位赵大人把你也给得罪了吧?”

        对着这位娘娘,宜香也是不敢放肆的,低着头,殓着眼帘,言道:“客人说茶不如酒,把蒙顶石花像喝酒一样喝了,宜香没脸呆在那里,便回转来了。”

        这下屋子里面的人脸色可是精彩了,几个小丫鬟立即转过了身去,肩头耸动,显是在笑个不停,就是已经有了防备的董总管也是嘴角微翘,又极力忍住,脸上不免显得有些古怪。

        而宜香面前的景王妃听了却是愣了愣神儿,接着便笑了个前仰后合,花枝乱颤,半晌之后,才指着脸色微红的宜香道:“这位赵大人实在是个妙人,我倒是忍不住现在就想见上此人一面了,我还是头一次听人说宜香烹出来的茶不如酒水的,真是绝妙之言,董总管,去告诉胡司马今晚要他作陪,再叫上章夫子,还有郑王两位先生,对了,齐长史回府了没有?回府就邀他一起,宜香,今晚也要到场,咱们看看这位赵大人是怎么个喝酒法儿的。”

        “娘娘,这样不好吧?这位赵大人是个武人,而几位先生……若是闹将起来,恐怕……”

        景王妃大气的摆了摆手,“叫你干什么就干什么,怎么的?王爷不在,我还支使不动你了是吧?”

        这话儿说的有些重,在别家王府这样一句话在主子嘴里说出来,估计得把底下的人吓个半死的,但董总管却深知这位娘娘的性子,到也不怎惶恐,只是脸色白了白,躬身便即告退。

        “等等,王爷特意吩咐的那人安排好了吗?”

        “都安排妥当了。”

        “行,那你就下去准备吧。”

        “是,奴才告退。”

        到了晚间,华灯初上,王府东花厅之内灯火通明,整个厅子都被灯火照的明晃晃的,王府的下人们在这里穿梭往来,点心果品,流水价的送了进去,看上去比过年还要热闹几分。

        赵石被李老引到这里的时候,厅子里只有一个齐子平正在那里悠然闲坐,见他们两人来到,立即迎了上来,拉着赵石的胳膊便坐到了自己那一席上,显得甚是亲热,他不是高傲之人,虽然和赵石年岁相差不小,又是文武殊途,但被赵石灌了几次酒后,便也有了交情,一口一个贤弟的叫着,不停的给赵石介绍着府中的一些事情,到让一直很是多话的李老感觉有些插不进嘴去了。

        赵石扫视了一圈这厅子,厅子布置的十分雅致,地板都是木制,除主位外,两边儿各放了几张矮几,一桌两人,没有什么椅子之类坐的器具,不过放了几个垫子,看样子是席地而坐的了,果然,齐子平拉着他便坐在了垫子上面,赵石心道,这样坐法不利消化,不过配合着这个时代的宽袍大袖,看上去很是古雅的。

        过了约有小半个时辰,再看了看周围忙忙碌碌的下人以及空着的那几张矮几,心道,京师这些大人物儿们果然架子不小,经过这一天来的所见所闻,若是京师都是这般风气,不出二十年,等到蒙古崛起,估计这大秦比之另一时空宋朝的结果也好不到哪里去。

      第0113章 夜宴(二)

        赵石的耐性极佳,虽是等了半个多时辰,但也没什么不满之色流露出来,到是李老渐渐按捺不住,在赵石和齐子平旁边,坐的腿脚都快麻了,再一个这宴席也和他没什么干系,他一个下人,身份虽然特殊些,但上下际野还在,上不得正席的,心里想着等人来了,就便退下歇歇去,哪成想这左等人也不来,又等也没人过来,心中不由暗恼,府中的那些个先生一个个都自恃了得,平日里便不怎么晓事,也就罢了,怎么王妃娘娘也是这般?没的让这位不同寻常的少年将景王府瞧得小了。

        想到这里,站起身来,向赵石两人勉强笑笑,“赵大人,长史大人稍作,老李到外面张罗,就少陪了。”

        出得厅来,四外一看,却正看见董管家在那里探头探脑,他年纪老了,气性却是不减,几步上去便一把将其在角落里揪了出来,沉声道:“好啊,让客人在里面等着,茶水都喝的饱了,人却一个未见,我们景王府什么时候有这个规矩了?你个腌臜货还在这里贼头贼脑,是不是娘娘的吩咐?娘娘呢,我要见娘娘。”

        董总管被揪住领子,但却不敢反抗,苦笑道:“李老,娘娘马上就到,先说好,这个事儿可不关咱家的事儿,都是娘娘的吩咐,咱家敢不听吗?”

        “李老,董总管,你们两个在这里干嘛呢?”随着声音,小径转弯处一群人缓步而来,为首的正是景王妃。

        李老一把将董总管推了出去,急步走到近前,精亮的眼睛在王妃身后扫了一圈儿,看见那几位文士,不由冷哼了一声,然后才躬身施礼,却也不掩饰自己的怒气,“娘娘,老李是个下人,原不该说些什么,但娘娘此事做的不妥当,厅内之人也许就是个豪杰,这等的怠慢,宁不让人齿冷?若是王爷回来,此人向王爷请辞,闹着要回去,王爷是放不放人?若是不放,得再花多大的力气笼络人心?若是放了,我们王府的脸子还在不在了?什么人敢再进咱王府任事?

        老李言语放肆之处还请娘娘恕罪,但以老李看来,此人年纪虽小,却有豪杰之姿,冷了人心想再收回来怕不那么容易,请娘娘三思。”

        若是换个人也不会以这等的口气跟景王妃说话的,但这个老李早年读书,后入军旅,跟在凤翔府经略使也便是景王的外公身边十余年,极受信重的,后来景王开府,作外公的自然得帮衬些,便派来了几个得用的人手,二十九年过去,当年的老人儿也只剩下了两个,一个便是这个李老了,剩下的一个管着城外的庄子,虽然有主仆的位份在,但景王念旧,向来当这两人长辈看待的,在府中地位自然不同寻常,说出话来也便少了许多的顾忌。

        景王妃见李老当真有些恼了,回头看了一眼身后那几个面色上有些尴尬又有些不以为然的文士,这才回头笑道:“李老休恼,我自有分寸的……”

        进得花厅,景王妃来到主座坐下,其他人等纷纷见礼,赵石在厅中众人身上扫了一圈,心中却也微微惊讶这个阵势弄得有些大了,十几个宽袍大袖的文士,竟是没有一个武人在的,却是把他这个一身浅红色秦军军服的旅帅显得越发显眼了些。

        上首的景王妃摆了摆手,声音清脆悦耳,却也难掩其中带着的威严,“大家都坐吧,这里没有外人,难得能和诸位相聚欢饮,这却要托赵大人的福了,来,诸位敬赵大人一杯如何?”

        这话说出来,却是将众人为何迟迟未到,让人久等的事抛去不提,好似从未发生过一样,让人恼怒不得。

        此时众人纷纷站起,赵石也是立身而起,他虽不懂这里的规矩,但还是躬身道:“谢娘娘。”说完也不等众人将手中的杯馔拿在手中,已是一仰脖,干了下去,这酒有些果子的香味儿,想来是以果品酿制的果酒了,不过度数还是偏低了些,心里想着,随即将杯底翻过,向众人示意一圈。

        景王妃眼睛一亮,轻笑了一声,“好,赵大人不愧出身军旅,端的有男儿气。”赞了一句,以袖遮口,一饮而尽。

        厅中众人除了苦笑的齐子平之外,其他本来都面露怒色,娘娘未饮,你便先饮,如此无礼之人,怎当得起王爷如此礼遇?

        这些人大多都是李玄瑾这些年招入府中的文人士子,在礼节上最为看重,再加上大多人心里对景王对一个禁军小官儿这般的招待是又羡又妒的,赵石进府之后,那些手段便是其中几个不老成的使出来想看其出丑露乖的了。

        这倒也不怪他们,文人晋身之途不外乎三种,其实认真说起来还是两种,一种自然是正途出身的了,通过朝廷科举而为官,一种则便是荐举,通过老师,同窗之推荐,经过朝廷考核以为晋身,但鉴于荐举之流弊,大秦自定国以来便限制极严,多为地方小吏,若说一朝得了谁的赏识,便身居高位,起居八座的,自大秦开国以来是一个都没有的了,至于第三种,便是进府入幕,以为参赞,但能得为心腹,外放之时也能弄个一官半职的,说起来和第二种差不多,不过好处在于出得府来,不管为官何方,或大或小,上面都有人助力护佑,虽然时常为人所鄙,但仕途总也坦荡许多,所以不管怎样,不管什么原因,入幕也是士子们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些景王府中的士子文人大多都是添为幕僚的身份,能在府中任事的则都是其中出类拔萃者,其他的多数都是拿着足够糊口的月例银子,无所事事,吃不饱也饿不死,境遇有些尴尬的。

        而赵石虽说是个武人,但以后要住在府中,身份和他们这些幕僚着实也差不多,但其一入府便能得如此礼遇,住进内院儿,王妃又亲自设宴款待,能不让人艳羡嫉妒?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6 17: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