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就是这人看上去有些孤僻,性子难免不为人所喜,再加上年纪又小,就算入过学,恐怕肚子里面的东西也是不多,不然和这些清客们辩上一场那可就为这宴会增色不少了。
想到这里心中却是一动,遂微笑道:“赵大人可进过学?又师从何人?”
见赵石默默摇头,心中不由微喜,暗道了一声此人出身贫寒,果然没读过书的,看来这沉稳的心性却是天授其人了,脸上笑容不变道:“说起来我那儿子和赵大人年纪上和赵大人只差五岁,但却生性顽劣,着实让人头疼,不如这样,赵大人反正也要在府中住上一段时日的,不若陪犬子一些读书,将来作个文武双全的大将军岂不是好?
当然了,本宫也有些私心在的,府里的教授们碍于他的身份,总是不好严厉管教,希望赵大人能收收他的心性,闲来再教授他些军略武艺,岂不两全齐美?”
赵石厌恶自以为是的女人,更厌恶别人替自己做出决定,他喜欢将一切都掌握在手中,但对于这个说起话来不温不火,态度更是让人如沐春风,眼睛灵动,总是透着些狡黠的王妃娘娘,估计是个人在这个时候都厌恶不起来的了。
她的儿子?那不是小王爷了?看见齐子平不自在的笑了笑,好像多少有些向他示警的意思,旁边凡是听到这句话的,目光到都是射了过来,但大多数神色都有些古怪,有几个更是毫不掩饰自己幸灾乐祸的样子。
赵石眼睛只是一扫之间,便已经将这些人脸上的表情收入了眼底,便已经知道看样子这不是个什么好的差事,这位王妃娘娘口中的顽劣估计八成不是什么自谦之语,至于会不会遇到一个标准的古代版【创建和谐家园】,那就要看见真人儿再说了。
不过这个提议现在看来也不容他不同意的,迎着王妃那殷切的目光,赵石沉声道:“赵石正想找个良师,如此岂不是正好,赵石在这里多谢娘娘了。”
(确实太晚了些,不过总算码出来不少,晚上还有一章,也算是一天两章吧,哈哈,开玩笑,最近更新速度超级慢,不怪大家不满意,不过这会儿的章节比较难处理,所以更新的慢了一些,请大家多多体谅。)(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128章 虎入长安聚风云盛怒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将血 妙笔阁(imiaobige.com)”查找最新章节!
(对不住的很,更新又有些晚了,不过还算是晚上吧,哈哈。)
赵石拒绝起别人来简单粗暴,因为在他的字典中从来没有委婉两个字,他也不懂怎么才叫委婉的说话,但答应下来的事情也同样会贯彻到底,犹豫不决同样不会出现在他的身上,这与他前世的经历自然分不开,对于在战场上一丝一毫的犹豫都可能让自己或是其他所有人呢都陷入死地来说,有他这样的性格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一个九岁的孩子,还不能让他感到什么威胁,更何况,他虽然不愿意跟这些从小娇生惯养的家伙接触,但性格上的粗暴,并不代表他没有脑子,相反,他的思维比这里大多数的人都更加的清醒,更加的冷静。
但他来到这个世界之后,并非没有任何的改变,起码一些预防性的话语已经不难出口了,“娘娘,我出自军旅,不会说什么好话,平日里难免有得罪人的地方。。。。。。。这个事情还请娘娘三思一下的好。”
王妃嘴角微微翘起,眼前这个人完全没有这个年龄的人应该有的轻浮和毛躁,沉静的就像是一块冰,若是出身贵戚也便罢了,很难想象这样的人竟然出自寒门,还没有读过书,这样的人就算没有别的本事,只这心性便已难得之极,也许自己还真是找对人了。
想到这里,却是微笑道:“不妨事,本宫这个儿子被府里的人宠的坏了,尤其是身后还有祖母护着,小小年纪就已经顽劣不堪了,他父王和我又总有事情缠身,无暇多管,请来的老师没个三两日便辞了去,若不是府里还有个章夫子,是是看着他长大的,在他眼里还有几分威严,不然想在京里请个老师都难了,正需人来严加管教的,不过这事到也不急于一时,再一个小儿昨日被他祖母接进了宫里,也不知什么时候能回来,所以还请多等上几日。
赵大人初来长安,不妨随处走走,领略一下长安之繁华。。。。。。。。。
还有,大人不必担心,小儿回来后我一定让他对大人以兄长侍之,兄长管教弟弟,那是应当应份的,本宫和王爷也不会。。。。。。。。”
正说的恳切间,厅外却是急匆匆进来了一人,众人一看,却正是那位方才受了夹板气的董总管,来到厅中,匆匆给王妃施了一礼,便走上了前来,在王妃耳边嘀咕了几句,随即王妃便停住了方才的话头儿,笑着道:“王爷方才已经回府,有些事情商议,我看今晚兴致已尽,就散了吧,改日再行欢聚,齐长史,胡司马留下,嗯,还有赵大人也请稍坐片刻。”
众人听了,随即乱纷纷的起身行礼,一群宽袍大袖的文人士子三三两两结伴而去,几乎是顷刻之间,这花厅之内便已经只剩下了四人,便是一直侍候在王妃身后的宜香也见机告退,大厅之上立即冷清了下来。
不一会儿功夫,脚步声响,李玄瑾的声音便已经传了进来,“你们几个守在这里,闲杂人等不得靠近。”
“是,王爷。”听那声音,好像有四五个人的样子,随即脚步声再起,微微带着些疲惫之色的李玄瑾已经大步走了进来。
厅内的其他几个人都是低头行礼,只有王妃迎了上去,“王爷出去这些个时日,回到府中也不说歇歇,有什么事情这么急的?非要现在商议?还不能让外人听见?”
李玄瑾本来脸上有些阴沉,但听了她这般说话,也是微露苦笑之色,却没有答他的话,转首看向其他三人,“董期,去泡些醒神的清茶来,要浓一些。”
“是,王爷。”
等董期出了花厅,李玄瑾才又笑了笑,看向赵石,温声道:“来府中一天了,对我的安排可还算满意?”又扫了一眼杯盘狼藉的厅子,这才又道:“扰了给你的接风宴席,还真是有些对不住,不过确有要事相商的,想来你也不会怪本王不讲这个人情吧?”
他这么一说,赵石也不知该点头还是摇头了,微微愣神,却是让李玄瑾哈哈大笑,脸上的阴郁算是一扫而空。
齐子平到还罢了,旁边的王妃娘娘和胡司马却是眼光闪动,这个少年在王爷的眼中竟是被看重到了如此地步,李玄瑾生性倨傲,他们都是知道的,但在对这个少年说话,却是如对宾朋好友,不见一点的疏淡矜持,可见这个少年在李玄瑾心目中的分量可是不轻的了。
不提他们心中所想,又是寒暄了几句,李玄瑾才摆了摆手道:“大家都坐吧,这里都算不得外人,本王也是有要事跟三位相商的。”一边说着,一边和王妃一起走到了上首坐了下来。
赵石此时心中却是一动,暗道,看这架势好像应该是私密之事了,这位殿下到也是好气魄,自己这个新进之人他也敢如此的信任,气度很是不凡的了,不过这位殿下的心腹之人却也太少了些,加上自己才三个,眼前这个王妃自然是不算数的了,人家是一家子,自然算不得外人的了,可见其势力之单薄。
卷进这些密事当中,也不知今后结果是好是坏,不过这却也是个得人信任的好机会,想到这里,便也安心坐了下来。
李玄瑾坐在那里脸色便渐渐严肃了起来,看着胡司马道:“我出京这些日子京中可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被李玄瑾的目光盯着,这位胡司马却也并不慌张,显见是有所准备的了,手指不自觉的敲击着桌案道:“要说大事,应该是有两件。。。。。。。。”
“既然是大事,为何不报于我知?还得我在母妃那里听到只言片语的,留你们下来,到是办的好差事。”语气中此时已经满是恼火儿,说话也刻薄了起来。
到是王妃娘娘轻轻拍了拍他的手,柔声道:“看看你,回来就发火儿,这些事情我也知道一二的,你出京就带了那些人,也不惊动当地官府,回来的时候也是悄悄入京,要不是有人回来报信,我都不知道你回京了,胡司马也派了些人出去,但哪里找的到?再说了,这些事情与咱们王府也没什么太大的干系,等你回来知道还不是一样。。。。。。。。”
还没等她说完,李玄瑾已经一拍桌子,厉声道:“妇人之见,杨相为此罚俸两年,下旨申斥,枢密副使汪道存闭门思过,参知政事,大学士李圃险些丢了官,工部尚书【创建和谐家园】免官归老,工部侍郎被关进了大理寺,十几位三四品的朝廷大员跪在宫门前两日,最后却被廷杖驱散,就连回京述职的大将军折木清也吃了挂落,这么大的事情你们就敢如此的轻忽?
什么叫没什么干系?我虽是个闲散王爷,不在朝中任事,但这大秦的江山还是我李家的,朝堂上的事情哪件我景王府能脱得了干系?我以为我走之后,这府里有你们两个坐镇,总不会发生事情,现在倒好,这么大的事情竟然不着紧通知我,还没什么干系?你们是个什么见识?是不是等这大秦亡了你们才高兴?”越说越是恼怒,说到这里,已是疾言厉色,盛怒之下,抓起桌上的杯馔就扔了出去,杯子摔在花厅地面上,一声脆响,立时四分五裂,除了赵石事不关己之外,其他几人都是一窒。
景王妃估计还是头一次见他发这么大的火气,发火的对象还是自己,还是在旁人的面前,一时间都惊了楞了,缓过神来却是眼睛一红,心中虽有千般的委屈却是开不了口,随即便垂首不语了。
那胡司马也是失了镇静,站起身来撩衣跪倒在地,声音也有些发颤,“王爷,这事怪我,与王妃娘娘确实没有半点的关系,也是我想的左了,想着杨相都没落得好儿,咱们王府掺和进去后果也是难料,王爷若要责罚,我绝无怨言的,还请王爷息怒,保重身体为是。”
(应大家要求,进度加快一些,唉,书不好写啊,写的慢了遭人埋怨,写的快了吧,质量又保证不了,还要招人骂,这写书的活计还真不好干啊,不过问题是作者们也不是全知全能的神仙,框架虽然搭好了,但一些细节要琢磨的,每天估计脑细胞都得死上不少,才能码出一章来,实在是辛苦啊,大家体谅一下在这么热的天儿里坚持码字不缀的阿草吧(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129章 虎入长安聚风云迁陵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将血 妙笔阁(imiaobige.com)”查找最新章节!
直到李玄瑾绷着脸让胡司马将事情原委详细说来,赵石和齐子平才算知道了是怎样一件大事。
原来,四月时,宫里突然有了些传闻,当今皇上要迁陵,其中传闻最最可信是正德皇帝三月出游,猎于长安西北,心血来潮之际,要去看看自己的陵墓修的如何了,这皇帝陵寝一般皆是皇帝即位之初便开始修建,但却并不是一年两年的工期,而是一年一年,从内库固定拨付银钱,选时征发民役进行陆续修建,工程浩大,历代皇帝有的更是到了死时也陵寝也没修完的。
正德皇帝在位二十九年,陵寝已经完工,只等着皇帝驾崩之时住进去了的,不过在观看完自己的陵寝之后,正德皇帝却好像不怎么满意,也不知说了些什么,回到宫中之后便传出了皇帝要迁陵的消息。
立时便是朝野震动,若是再行修缮也还罢了,迁陵?那便是要重头修起,之前的陵寝耗费国帑数十万计,再要重修,不说耗费的民力物力,就是这银钱。。。。。。。
同门下平章事杨感进宫试探了一下,结果罚俸两年,回到府中便称病不出,这么一来好像也证明了这个消息是真的,这还了得,如今正是诸国纷争,皇帝却要迁陵,徒耗国帑人力,朝臣在这心里不由都要说上一声,皇上真是年老糊涂了。
接着发生下面的事情好像便也不奇怪了,还没等迁陵的话从正德皇帝嘴里亲口说出来,朝臣便已经蜂起上书,劝谏的劝谏,更有人已经开始直斥其非,言辞激烈。
这样一来,却是惹得皇上大怒,申斥的申斥,罢官的罢官,只月余时间,这朝廷就已好像开了锅的沸水一般的热闹了。
朝堂之上如此,便是长安的百姓如今也是议论纷纷,消息传的是人尽皆知,便连刚回京的大将军折木清也被卷了进去,可谓是朝野震动,人心纷乱了。
更有消息说皇上要在大寿之期宣布此事,到时金口御言,想要皇帝更改那可就是千难万难的了,如此才有朝臣跪在宫门之外不起的事情发生,不过却被一顿棍子赶了回去,正德皇帝向来宽和仁厚,便是在朝堂之上,也少有疾言厉色的时候,可以说是难得一见的仁慈君主,如今竟是命人将一群朝廷大员打的落花流水,别说是正德一朝了,便是纵观整个国朝历代皇帝,也没有这般对待过下臣的,罚俸的罚俸,贬官的贬官,看样子皇帝显是已经恼怒到了极处了的。
胡司马将整个事情的前前后后仔细说了一遍,最后却道:“王爷,此事透着蹊跷,皇上便是有心要迁陵,消息也传的没有如此的快法,从宫里到朝堂,再到百姓,只不过半个多月便已经闹的满城风雨,若没有有心之人的推动,那是谁也不会相信的。
此事反对最力的也都是杨相,和李大人汪大人一派的朝臣,而。。。。。。。。。”
说到这里,这位胡司马却是看了一眼赵石,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到了这个时候,李玄瑾也压住了火气,恢复了镇定之色,见他如此,摆了摆手道,“你但说无妨,你和子平都是本王心腹之人,赵石虽然新到,但本王也信得过他,不需有何顾忌,有什么话就说。”
“若说此事是真,以我看来,反应最烈的也应该是户部,户部掌管大秦度支,这花钱支使的事儿他们能不着紧?但奇怪也便奇怪在此处,杨相入宫的详情不得而知,更不知道皇上和杨相说了什么,但从杨相称病不出看,恐怕也是吃了挂落的。
太子随后进宫也不知说了什么,但此事传的满城皆知,朝臣议论纷纷,就只户部却不动如山,众人皆言太子支持皇上此举,或是想要独善其身,置身事外,这便也还罢了,毕竟皇上盛怒之下,太子退避三舍,顺了皇上的意思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但和消息风传的如此迅速联系起来,却不得不让人觉得其中蹊跷了,消息是什么人传出来的?皇上是否真有迁陵的意思。。。。。。。。
如此,为王爷自身计,沉舟觉得还是镇之以静为上,便是五皇子一系如今也大多都是沉默不言,咱们景王府势单力薄,犯不上。。。。。。。”
李玄瑾听他这么一说,眉毛又立了起来,见他如此,胡司马却是知机的停住了话头儿,讷讷不言了。
李玄瑾努力压了压心火儿,嘴唇却是紧泯,半晌过后,才沉声道:“这不是个小事,如今大秦国库虽然充盈,但迁陵一事一旦为真,父皇这二十余年生聚恐怕就要付诸东流,这种昏聩之举我不信父皇会做得出来,哼,太子身在其位,却不谋其政,做事越来越荒唐可笑了,不行,我要立即进宫见父皇,怎也要将事情弄清楚了,若个真是父皇有这么个意思,拼着这个王爷不要,也要劝父皇打消这个念头的。”
“殿下且慢。”出声的是一直听的入神的齐子平,“殿下,现在天色已晚,宫门已经关闭,去了也见不着皇上的,再说事情已经过去了这些日子,也不争这个早晚,照子平看,还是先合计合计,把事情理出个头绪来,不然就算见得了皇上,也没个说辞不是?”
听他这么一说,再看了看齐子平的神态,赵石却是有些刮目相看了,这人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的,但此时广这份镇定就很是难得。
声音清朗沉静,如同清泉流水般划过人的心田,让李玄瑾的面皮松了松,却是自失的一笑,自他在宫里听闻了这件事,心里便好像开了锅一般,好在他的心性还算沉稳,没有当场发作出来,也没有直接去见正德,急匆匆的离了宫禁,回到府中便是想讨个主意,在他看来,大秦有父皇这二十余年的底子在,才有争霸天下之资,若是再修上一座皇家陵寝,失了民心不说,这一切便即付诸东流,不管今后谁登上了那个位置,接手的都将是个烂摊子,这要在前唐盛世时自然不算什么,搁在现如今的南方诸国也不算什么,但如今的大秦只相当唐时一路,每年的税赋还不到三百万两,其中近半都得拿来给东西边镇军旅,再加上官员的薪俸,天灾之后的灾款,一年下来还能剩下多少?
正德皇帝即位之初,国库空虚到了什么程度?就连宫里和各大王府的修缮都没有足够的银钱支使,如今国库刚刚丰盈一些,便出了这等的事情,他这心里可是不好受的紧了。
他到也想到了说不准是几个兄弟玩儿的勾心斗角,也许父皇根本没有这个心思也说不定,但从母妃那里听闻皇帝震怒,都到了廷杖大臣的地步儿,也没有在大臣面前否认这个消息是否真实,他这心里可就急了。
结果匆匆回到府中,听王妃和胡司马两人一说,心里的失望简直难以用言语形容出来,就连自己府中的人都是这么想,朝中有多少的大臣存着这个心思?,太子一系,五哥一系都在隔岸观火,其他几个兄弟就更不要提了,这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之辈,竟然在这样的大事上面还要勾心斗角一番,真是让人心寒不已。
如此这般一想,他这心里的急躁也就可想而知了,这时经齐子平一说,也知自己表现的有些毛躁了,其他三人也就罢了,自己这番举动都落在了那个少年的眼里,岂不让对方失望?
“子平说的是,是本王有些失态了。”
随后的谈话听在赵石耳朵里却是无聊的紧了,这位胡司马人显得有些木讷,也便是机敏不足,而齐子平才能也是有限,王妃娘娘显见心中委屈,再不打算开口说话,,几个人谈来谈去,却也捋不清其中的关节,李玄瑾不禁显得有些不耐,脸色越见难看了起来。
估计是见赵石有些过于清闲了,随口问了一句,“赵石,听了这半天,可有什么好的措置建议?不妨说来给我听听。”
(大家最近的建议阿草都看了,无外乎就是更新太慢,说话啰嗦什么的,竟然还有咒阿草TJ的,今天上了上编辑建的作者群,好像大家都遇到了相同的情况,有比阿草还惨的,写了十几万字,书评区竟然没一个说好的,本来阿草还有些觉得自己冤枉的,这么一来也算是平衡了,起码大家没都骂咱,嘿嘿,努力更新,不管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130章 虎入长安聚风云对策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将血 妙笔阁(imiaobige.com)”查找最新章节!
(新的一月来临了,阿草努力更新,请大家月票支持。)
赵石在旁边已经听了半天,也得出了一些结论的,景王李玄瑾在朝中援引不多,在这个时候竟然没有更多的信息提供,说起来的都是些大家都知道的东西,这不能不说是一大不足了,不过也惟其如此,在朝中并没有什么人跟景王府过不去,好像名声也不算差。
而对于正德皇帝想要迁陵这件事上,几个人议论来议论去的,其实结论都摆在了那里,但就缺个明白人把行动的脉络整理出来了,这就像是一支军队,而齐子平和胡司马两个都是参谋,前世时军队里流行一句话,参谋不带长,放屁也不响,而参谋之所以是参谋,就是因为他们缺乏整体把握的才干,也就是缺少大局观,军队行动之前,参谋提供意见和信息,做出决定的就是参谋长了。
几个人如今都是身陷其中,说来说去又回到了消息是真是假上面,却又没有更多的信息加以支持,所以陷入了一个自己制造的死局,听到这里,赵石心里就已经想笑了,不过他前世时是个共和国军人,军人不谈政治的原则和内里的原因以及道理他不可能不明白,所以这个时候也不愿插嘴说话,不过这时听李玄瑾问起,默默在心里将前前后后想了一遍,这才开了口,不过他说话向来直接,此时也是如此,没有什么客套之类。
开口便道:“问题其实是两个,一个便是消息是真的还是假的,另一个嘛,消息是真的,殿下该怎么办,消息是假的,殿下又该如何。
我们先来说第一个,先前其实齐兄和胡司马都说了的,杨相进宫了一次,回来便病了,那么便也简单了,一个就是直接进宫去问皇上,听两位的意思,这个好像不大妥当,再一个自然是去问杨相了,不过听胡司马说,杨相闭门谢客,什么人都不见的,倩儿小姐不是刚刚回府?殿下大可以借着问候倩儿小姐的机会去见一下杨相,若是杨相避不见面的话,也可以让倩儿小姐去顺带问问,总也比像现在般猜来猜去强的多。
之后便是决定第二步的时候了,若消息是真的,殿下不妨便借着这个由头去拜访朝中的大臣,太子毕竟只是太子,还不可能在朝中一手遮天吧?底下的人就没有几个有忠梗之心的?在这个人心纷乱的时候,朝中那么多的大臣,就没人不明白此事的利弊?照我看来,不过都抱着明哲保身的念头罢了,这时只要找到他们,将道理说个明白,又有殿下顶在前头,估计就算不能一呼百应,聚集起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还是可能的。。。。。。。。。。”
说到这里,嗓子却有些发干,说话之时不但要想好措辞,还要注重一字一句的语气,这样的长篇大论让他有些难受,顺手举起酒杯,一口喝下,那边厢李玄瑾却已经是听的入神,这时见他举动,想也没想,立即起身来到赵石面前,提起酒壶亲自将杯子斟满,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将军大才,让人有茅塞顿开之感,那消息若是假的,又该如何?”
他心下着实欢喜,也不在意其实赵石这些话方才几个人都曾说到过,只是经赵石嘴里说来,却是条理清晰,比之之前三人说的纷纷乱乱不可同日而语,就好像一条小路藏在杂草之下,赵石不过是将上面的杂草拨开罢了,但能有这般的能力,也正是大多数人所欠缺的,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便是如此了,若是有人将这一片叶子拨去,那之后便是天高海阔,什么便都清晰了起来。
见王爷亲自把盏,齐子平和那胡沉舟两人却是满脸羞惭,他们两人一个是长史,一个是府中司马,从职司上说最大的作用其实便是为王爷赞襄,如今见识还没有一个少年明白,这心底的难受劲实在不足为外人道的。
赵石也站了起来,在礼数上一直是他最欠缺的地方,前世的人大多行的都是握手礼,而在这个时代,什么时候该行抱拳礼,什么时候该行半礼,什么时候该行全礼,又什么时候该行跪礼,不磕头,还是得磕头,该磕几个头,文人和武人之间的礼节也自不同,就像是军中带甲之士,在见到上官的时候最多也便是单膝跪地,抱拳为礼罢了,但在文官中间,见到上官是要跪倒俯首为礼的,礼节上纷繁杂乱,却都是有讲究的,而古时以礼罪人也不是什么少见的事情。
王爷亲自把盏,他到是没觉出什么来,但也不可能端坐不动,双手接过斟的满满的酒杯,嘴里却接着说道:“若消息是假的,就得猜猜皇上的意思了。。。。。。”
对于猜测别人的心理,他却很是拿手的,这时说起来也极是爽利,“第一,可能皇上有这么点的意思,但还没打算实施,但若是这样的话,说实话,那些大臣们的举动可就有些愚蠢了,被下面的人一挤兑,说不准还真弄巧反拙,让皇上下定了心思,若是这样的话,就要看殿下怎么劝说了,殿下心里应该有所准备才是。
第二个,那便是皇上根本没这个意思,但却做出这些举动来,那么照我看,王爷还是置身事外的好,皇上心中自有打算,说什么也是没用的。。。。。。。”
说到这里,赵石也觉得没什么好说的了,若是个旁人,肯定还得谦逊几句,什么一愚之见,入不得王爷法眼,或是抛砖引玉,让王爷见笑了什么的,但他却突然的停在了这里,让人有些难受。
不过在李玄瑾来说,却已经足够了,心里还暗道了一句,此人当真是才能天纵,再要给他找个好老师,不管学文学武,将来成就都是不可【创建和谐家园】的了。
此时那位胡司马也是暗自赞叹这个少年心思灵敏,处事明晰,这些事情他和齐子平难道没有想到吗?不是,他们也都大多想到了的,只是说出来没有这般的清楚罢了,就像是一个读书之人,要诗情有诗情,要才学有才学,但只要动笔便是一塌糊涂,但经人把文章字句顺序一改,便是一字不动,也就成了绝世的好文章,这样的能力看似取巧,但却有几人能够?心里暗自叹息了一声,但话到了自己嘴里就是说不到点子上,实是怪不得旁人的。
他心里这般想着,赵石把话已经说到了这里,他心里却也活络了起来,这时接口道:“皇上若是真有自己的打算,照沉舟看,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更要多做。。。。。。。”
说到这里便即也住口不语,眼睛却是精亮精亮的。
他虽然话只说了半截,但厅内的几个人只是楞了楞神,便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齐子平立即抚掌而笑道:“逢春兄说的不错,不仅要多做,而且还要做的人尽皆知才好。”
李玄瑾也是手扶额头,摇头微笑,这心事一解,浑身上下的劲儿都好像被抽走了一般,他刚回京师,还没怎么休息,又有这么大一件事缠在心上,全靠一股心劲儿在支撑着,如今这一松泛下来,脑子不由有些发晕,在外奔波三个月的疲惫以及回京就劳心费力的劳累便即潮水般涌了上来,脸色不由有些苍白。
不过他这心里感觉还不错,尤其是出京千里也不是一无所获,带回来一个顶用的人才,这比什么都强,摆了摆手,笑着道:“这些都是细枝末节,先不去说它,迁陵之事不管是真是假,都是事关我大秦江山的大事,这事要是放在小家子里,作儿子的即便是倾家荡产也得成全了父亲的心思才对,孝道乃人伦大道嘛。
唉,偏偏这事却是发生在咱们皇家,便是事关江山社稷,百姓黎民的事情了,父皇向来宠爱于我,若是这次阻了父皇迁陵,本王在京城本就名声不佳,这大家也都知道,还不是毁在师道上面?这次之后,怕不又传成什么样子呢?你们不为本王好好想想,还要把本王架在火上烤,真是亏了你们还是本王的心腹之人。”
这番话一出口,齐子平和胡司马两个虽是知道他不过是说说而已,但还是殓去了笑容,肃然已对,而赵石大多时候都是面无表情,此时也不例外,只是在心里道了一声虚伪罢了。
至此,事情也算是商量完了,又说了些无关痛痒的话题,李玄瑾的目光落在了赵石身上,“赵石,你先在府中安心住下,这王府里的护卫还要劳你整顿一番的,若不是你在我府中肯定是屈了你的才干,本王到是想着把你留在我府里,时刻参赞的,不过就算本王万般的不愿,也不能阻了你的前程不是?待得此事事了,本王一定给你个满意的答复,你看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