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将血作者:河边草》-第1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他这话一说,李任权在旁边也是笑了,接口道:“老韩还真是性急,不过话说回来,这样的少年英才没有往外推的道理,我李任权也把话儿放在这里,若是此次无事,而你又有意军伍的话,我戮锋军的大门随时开着,到了我这里,先挂个参军衔儿,给我出出主意,等历练的够了,领军作战是早晚的事情,男儿大丈夫,自要马上取功名来不枉了这一生,你说是不是……”

        这两人这番话说出来却也不仅是为了招揽一个有用之才,最重要的却是看李金花对这个少年很是看重,一直将其带在身边的用意他们自也明白的很,现如今他们的前程多半在李金花手里握着,买个情面又不花多少的气力,又能让关系更进一层,何乐而不为呢?

        赵石抿嘴了抿嘴唇,这个场景让他想起了金成民那小子,虽然他半只眼睛也看不上那家伙,但他也不得不承认一点,这些世家子弟们编织成的关系网的力量是可怕的,那是一种隐形资源,看不见摸不着,可以让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也可以让简单的事情变得无比复杂,更可以让真的变成假的,让假的变成的真的,看来,这种规律在这个地方同样适用,不得不说,派别之说已经渗入了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的骨血里,此时他还只是看到一些表面上的东西,当他深入了解这里的一切的时候,也许将会有另一番感受。

        “那侄女就先替他谢谢两位叔叔了,他这人心气儿高的很,侄女要他当个亲兵,都不点头的,能得叔叔的照看,也是他的福份,赵队正,还不谢过几位将军的栽培。”

        几个人谈谈说说,外面太阳已经西斜,大片的云彩染上了血红颜色,好像整个天际都要燃烧起来相仿,庆阳城方向隐隐传来喊杀之声,几个正在说笑的人脸上都是一紧,就连陆续端上来的饭菜酒水好像也失了味道,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但耳朵却已都竖了起来,眼睛也不时朝着庆阳方向瞟上几眼,心思自然已经不在这里。

        这个情形一直持续到夜幕已深之时,隐约听到马蹄声响,不一时,张德让裹着一身的疲惫大步走了进来,神色间还留着几许肃杀之气,进得帐来,也不说话,一【创建和谐家园】坐在了空位之上,抓过酒壶咕咚咕咚喝了几口,一抹嘴巴,这才哈哈大笑道:“不负所托,大事已定,痛快。”

      第53章 儿戏

        纷纷扰扰的三月就这样伴随着春雨以及西部大地上不停消逝的生命就这样过去了,当李金花一行人第一次进入庆阳城中的时候,眼前的景象让所有的人都是吃了一惊,除了来来往往的军士和传出的号令声音,整个庆阳城中一片死寂,就像是来到了一座死城鬼冢一般,道路两旁的民宅,被春风挂的吱呀呀作响的窗棂后面,一双双透漏着饥饿和恐惧的眼睛闪着幽幽的光芒,象是一只只在窥视着猎物的恶狼。

        赵石扫视着这一切的一切,脑海中闪过战祸这样的字眼儿,贫穷散乱,生命朝不保夕的中东战区,藏在深山野林中,象野人一样生活的越南村落,还有……一幕幕似曾相识,但又觉得有些陌生的画面从他脑海中不断闪过,只是他从未想到在自己有生之年,这样的景象会出现在华夏大地上。

        队伍行进中,前面几个人的谈话也传入了他的耳朵,李金花的声音有些嘶哑和颤抖,“这样的情形持续多久了?”

        接着是李任权那特有的有些尖利的声音,“很长时间了,大雪过后,冻死了不少人,后来我们进城也是因为百姓抢粮,听说有些百姓在雪化了些的时候就出城逃难去了。

        进城时又杀了不少饿疯了的,算起来,这个冬天下来,庆阳十余万百姓,能剩下半数就不错不错的了,你们是没看见,这个冬天发生的惨事都能让人坐噩梦,有些百姓没粮,就偷偷吃人肉,一开始的时候我还下令杀了几个,后来一看,边寨那些士卒早就开始这样干了,我们哪里管得过来?

        我们军中也缺粮缺的厉害,但大家从那些黑心的大户家里弄出些来,紧巴着饥一天饱一天的熬着,时不时的再熬些稀粥给百姓,要不然,这庆阳城里除了军卒就没半个活人的了,唉,惨啊……”

        一声无奈的叹息传出,余韵渺渺,让人心情沉抑,“嘿,什么是天灾【创建和谐家园】?这就是天灾【创建和谐家园】,看看这个地方,一个冬天就差点变成鬼蜮,不过现在也差不了多少的了,粮草再不到,嘿嘿,不要说这些百姓,就连我们,也得饿死在这里,实话说了吧,我们都打算再过些日子,援军若是不到,我们就带兵撤往平凉,希望在半路上大军不会散了吧,这样的奇事,这样的惨事,真是国朝所未有啊。”

        这时张德让也插了进来,“嘿嘿,你们猜怎么着,我们从庆阳李家抄出来差不多有八千石的粮食,你们说这些人的心都怎么长的,几乎全城的人都在饿肚子,他们坐在家里也安稳?可惜没抓住李继祖那王八蛋的副将,听说是前晚儿带着李继祖的妻儿跑了,要说李继祖没有勾结西夏,他心虚什么?此人居心叵测,确实该死。”

        赵石听了这句话,心里却是一笑,这些将军们开始给人安罪名了,这些话说出来未必不是给李金花听的,什么人有罪?庆阳指挥使自然是一个,庆阳府知府也跑不了的,好像还有个什么转运使也脱不了干系,这些军人们的罪责看起来到在其次了的,至于李继祖就有些倒霉了,勾结西夏,好像是要灭族的吧?不过还真没有什么证据,当初选他出来,也不过是因为这杀鸡给猴看必定要杀一只最壮的,别的什么都是借口罢了,反而是李继祖自己先让人把妻儿带走落了别人的把柄,看起来自己猜的还真的不错。

        接下来的半个多月还很是安静,将粮草分配下去,再派人快马报知大将军行营,约束军伍,救济百姓,李金花到真是将赵石当作心腹看待了,大事小情都派他出去处理,赵石除了一身军士技能之外,这些琐碎之事干也没干过,做起来自然免不了手忙脚乱,磕磕绊绊的,但他性子冷厉,做起事来一丝不苟,学起东西来也快,年纪虽小,却能镇住场面,上面又有几个将军发话,下面的人却也没有哪个敢故意欺瞒他的。

        尤其是庆阳城内这一个冬天死了不少的人,赵石以初春来临,天气渐热,容易引起疫病为由,向几个将军提出建议,将死去的人的尸体从城中各处都找了出来,家里有亲人的就让他们领了尸体去山上掩埋,没有的则聚集在一起在城外一把火烧了,军营之中也加强的管理,更派护粮军士卒三五成群的在城中走动巡逻,很是惩治了一些出外闹事的各军兵士,城中的秩序慢慢恢复了过来。

        几个将军看他做事干练,想的周到,又有意向李金花买好,索性将安顿这些士卒的事情都抛给了护粮军,他这个小小的队正,一时间竟然成了庆阳城里的无冕之王一般。

        诸事繁杂,半个多月下来,赵石也是疲惫不堪,尤其是分粮的时候,几个将军都在冥思苦想的写自辩折子,分粮的事情自然便落在了他的头上,这些将士饿了一个冬天,看见粮食眼睛都绿了的,恨不能将所有粮食都搬到自己的营中去才好,这些人脾气火爆,一言不合便是大打出手,最是让赵石头疼的一次便是上百人在分粮的地方混战了起来,里面各军的人马都有,还有越聚越多的趋势,赵石恼火之下,令护粮军士卒拿来长木棍,一顿棍棒下去,打翻了数十人,才驱散了这些好像还没饿够,精力十分旺盛的家伙们,最后就在庆阳城的校军场上,数十个没来得及跑路,被当即拿住的家伙们一字排开,板子噼里啪啦的打下去,哭爹叫娘的声音凄惨的令人渗的慌,不过效果却是不错,之后领粮的家伙们都规矩了不少。

        这半个多月要说大事却是延边镇来人传信,西夏大军退了回去,边境无事了,这总算是让几个将军都松了口气,这也是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大事,若是因为庆阳之乱,而把延安给丢了,他们一个都好不了的……

        但这么多天过去了,援军还是毫无踪影,照他们的估计,就算援军是爬着过来,怎么也该到了的,这些人经历了庆阳之事后,也仿佛惊弓之鸟般,把心又拎了起来,几天之中,派出去了五波信使,等的几个前途未卜的将军是抓心挠肝的难受。

        在第二十天的头儿上,大将军行营终于来了消息,让他们目瞪口呆的却是大军根本没出平凉城,在庆阳的信使到达行营的第三天,所有各路援军就都纷纷返回了驻地,这样一出儿闹剧让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怎么听都象是儿戏一般。

        行营来的信使也语焉不详,被众人问的急了,却是将太子殿下搬了出来,说什么太子已经出了平凉,正昼夜兼程的赶过来,有什么事就问太子好了,弄得这些人面面相觑,庆阳都没事儿了,不赶紧把粮草发过来,太子来了有什么用?难道是来这里处置他们的?三个将军脸白唇青之下,被吓了个够呛。

        最后还是李任权私下里给信使弄了许多的好处,这个嘴上没毛,来自太子府上的太监才悄悄说了两句,折大将军在平凉犯了众怒,被皇上押送进京了,临阵换将,还没等新来的大将军上任,庆阳的信使就到了,庆阳已然无事,延边镇的信使也同时到了平凉,西夏大军也撤了,平凉的援军还来干什么?还嫌庆阳城里的粮食不够少吗?

        几个将军这才放下了心事,开始准备着迎接太子仪仗,又是好一番忙乱,到得那位在平凉无所事事呆了一个月的太子殿下来到庆阳的时候,已经是正德二十七年四月中旬的时候了。

      第54章 春光

        长安,皇城,此时的长安皇宫要比唐时还要阔大雄浑上几分,但在装饰和布置上却要简朴的多了,高大的宫墙之内,连绵起伏的殿宇楼台一眼望不到边际。

        华清宫位于宫城稍南,是唐时保留下来的不多的遗址所在,不过当年温泉滑水洗凝脂的风流和旖旎已经消逝在了历史长河之中,但当年那个千娇百媚,倾国倾城的绝色美人儿却将这里变成了一个相对不朽的地方,如今华清池八十一个汤池已经不足半数,其余都干涸了的,不过这里还是后妃佳丽们最最喜欢的地方,能象当年那位三千宠爱在一身的贵妃娘娘一般享受一下,有哪个女人能拒绝这样的诱惑呢?

        西秦后宫的规矩还不算严厉,但这华清宫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来的地方,于是在这个春夏之交的季节上,一些得宠的妃嫔带着侍候的宫女来到这里,一来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二来却也是被这挡不住的诱惑给牵来的。

        此时这华清宫中便是一群女人争奇斗艳,娇声软语混杂成了一团儿,西秦秉承唐时遗风,此时天气尚有些寒冷,但对于这些女人们来说,已经能够忍受,女人们大多都是一身落肩长裙,将粉腻诱人的一截胸脯以及【创建和谐家园】的刺眼的肩膀露在外面,肌肤似雪,人比花娇,惹眼至极。

        女孩儿们凑到一起自然是嬉笑打闹,扰扰不休的了,但也有些老成的或三五成群,或两两结伴,观花弄草,轻声细语,或是自重身份,庸懒的独自坐在旁边,举书看卷,好一幅仙家画面。

        和华清宫一墙之隔,却是凝翠园所在了,听着不远处隐约传来的女人们娇嫩的嬉笑之声,正漫步走在庭园小道上的正德皇帝李晔不觉露出了些许的笑意。

        他身边跟着很多人,但是不象后世清朝皇帝那般走到哪里都带上几个凑趣儿的,他身后跟着的张泽等一干伺候的太监,但都离的老远,只有张泽跑前跑后的张罗着,他身后亦步亦趋随着的是两个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杨感和枢密副使汪道存,两个人略微弯着身子,形容之间都透着疲惫。

        两个人都已经六七十岁年纪,昨晚熬了一宿,还没等睡个囫囵觉,就又被叫了过来,身子骨都有些撑不住了,到是这位已经五十七岁的帝王,虽然身子渐差,但同样熬了一晚,精神头儿却要比他们两个好的多了。

        此时凝翠园中的花草都已经抽枝发芽,一眼望去,绿莹莹的一片,衬着景坤湖的湖水,一片的生机昂然。

        呼吸着有些清冷的空气,再见到皇上嘴角那若有若无的笑意,周围的人身上都是一阵轻松,精神更是舒爽了不少。

        自从庆阳兵变的事儿传到京师之后,整个朝堂就好像沸腾了开水锅一样,尤其是枢密院,倍受指责,承担了无法想象的压力,来自上面皇上的,来自朝臣的,还有来自地方的,杨感和汪道存两个就更别说了,只一个多月的光景,两个人就齐整整的瘦了一圈儿。

        御史台参驳枢密院怠忽军务,不能发祸端于幽微,谁让镇军确实属于枢密院辖下呢,但随后消息传来,庆阳粮仓的粮草竟然不翼而飞,这可是户部和兵部的差事了,指责声又有转移的倾向,接着是兵部和户部受不了方方面面的声讨之声,反戈一击,指责吏部派驻地方的官吏贪墨,私自倒卖军粮,其罪弥深,吏部接着便不干了,官员考评都是御史台提供的,又关他们什么事情了,朝堂之上,吏部尚书亲自站出来大骂御史台派驻地方的观风使,欺上瞒下,依律当诛,和站出来辩解的御史中丞两个人差点上演一出儿全武行。

        其实大家都明白的很,边镇军兵,其实已经自成一体,庆阳禁军还不算是镇军,还在禁军编制之内的,主要是为了挟制武关以及延边军镇而设,但却又位置重要,这样一个地方,便也介于地方禁军和边镇镇军两者之间了,为战时需要,权力也便不同寻常,要找出一个负全责的人来,还真不容易。

        纷纷扰扰,吵嚷不休的过了这一个多月,闹的杨感是焦头烂额,偏巧儿,还出了折木河这么一档子事儿,折木河这次是倒霉透顶,他在平凉驻军不前,说起来是为了等太子驾到,但庆阳之事非同寻常,就算他的理由再是冠冕堂皇,一个贻误军机,有负帝心的罪名也跑不了的了。

        太子因为道路不堪,没能及时赶到军前,你一个持节大将军,有临机断事之权,不急救庆阳不说,还闹的军心沸腾,将帅不和,正值这么个风口浪尖之上,有些朝臣已经将诸如蠢货,折家的废物之类的说词一古脑冠在了他的脑袋上。

        这些私下的恶毒言辞对他来说还没什么,但不论是兼着枢密使的杨感的怒火,还是正德皇帝李晔的恼怒,他都禁受不起的,一道圣旨下来,折木河立即被锁拿进京交大理寺勘问,至于他是侥幸留条活命,还是从严治罪,就要看皇帝陛下的心情了。

        又走了几步,李晔停了下来,张泽赶紧小跑着上前,小心翼翼的道:“皇上,您累了吧?我这就叫他们去摆上家什……”

        李晔摆了摆手,“把东西都摆在前面亭子里,我们再走两步儿,嗯,两位爱卿都饿了吧,再弄些热食来,暖些酒……去派人把景王也传过来,好些日子没见着了,庆阳的事儿闹的沸反盈天的,不信他没听说,到是自己躲清静去了。”

        见张泽小跑着走远,杨感眼光闪动了一下,却听李晔笑着道:“走吧,咱们紧走两步儿,到前面歇歇去,朕知道,你们都是乏透了的人,年岁又长,这么操劳着容易劳下毛病……”

        旁边的汪道存刚要说话,李晔却摇了摇头,笑的越发温和了起来,“别跟朕说什么为国操劳,应当应份的话,平日里听的还少了?”

        见汪道存被说的有些尴尬,杨感插话儿道:“陛下,这话虽然说的多,但我们为臣子的可不就是那么份子心吗?臣等蒙圣上之恩,简拔在侧,自然要忠心任事,不敢稍存轻忽的,听张泽说,圣上这几天都没睡个囫囵觉了,可要比臣们要辛苦的多了。

        也便如此,臣等才戮力以付,没有怠慢之心,若是象南唐李阶元那般的主上,整日里不理朝政,只跟后宫女子弄臣嬉戏,俗话说的好,君恬则臣戏,臣等若是南唐之臣,这时还不如悠游山林,吟风弄月来的好些,哪里有为国操劳的机会?”

        听了这番话,李晔哈哈大笑,指点着杨感道:“看看,这就是我们的杨大才子,找着话缝儿就能说出这么多的道理来……”

        几个人正说笑间,已经出去了的张泽却连滚带爬的跑了过来,一张老脸兴奋的通红,在不远处还跌了一跤,也不用人扶,跳起来隔着老远便喊上了,“皇上,大喜啊……”

      第55章 心思

        “皇上……皇上……庆阳……庆阳平安啦……”跑的上气不接下气的张泽来到近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喘着粗气断断续续道。

        李晔一愣神儿,心里还没反应过来,旁边的杨感却已经一把硬是将张泽拽起来,急急问道:“这消息从哪里来的?是不是真的?”

        张泽一张老脸上已经笑开了花儿,待气息稍平,“消息到了兵部,是八百里加急送过来的,兵部尚书钱大人已经进宫来了,赶巧儿,老奴正好碰上,这天大的喜事自然要皇上尽早知道的,您要是不信,钱大人马上就到,您问他去。”

        汪道存和杨感还有些疑虑,汪道存更是直接道:“怎么可能,援军不还在平凉呢吗?难道是……”

        此时李晔的脸上已经浮起了一层兴奋的红晕,眼睛也亮的有些吓人,庆阳兵变就象是压在他心头的一块大石头,庆阳有失,则西秦立时门户洞开,不可不谓是西秦生死攸关之所在,如今有人说庆阳竟然没事了,心中之激越可想而知,张泽跟在他身边日久,在这样的事情上,给他个天作胆也不敢跟自己开这么大的笑话儿的。

        往回走了两步儿,这才觉得有些失态,这才自嘲的一笑,强按着心中的喜悦,挥了挥手道:“快,传钱雨村马上到这里来见朕。”

        半晌的光景,兵部尚书钱逸的身影才出现在凝翠园中,来到近前,见礼完毕,汪道存已经迫不及待的问道:“快,说说是怎么回事?”

        钱逸已经六十七岁,比之他们并不小了,这几步路下来,汗珠子挂了满脸,腿脚直颤,但看那精神头儿却健旺的紧,笑着刚要说话,却咳嗽了起来,但看见李晔的眼睛直直盯着他,赶紧将头一低,憋住了一口气,声音便有些变调儿,看他这么大的岁数了,由久经宦海,还是这样的不老成,若是在平日,这里的几个人少不得说上几句的,但当此之时,却没有人再行注意这些细节,都恨不得卡住他的脖子,将他嘴里的话儿都掏出来。

        “张泽,去……不用了,咱们紧走两步,到亭子再行说话,也让钱卿顺顺这口气儿。”虽然心中急不可耐,但毕竟是一国之主,气度异乎寻常,立即将急切的心情硬压了下去,恢复了常态。

        亭子坐落于景坤湖旁的一座假山之上,可以俯瞻整个凝翠园的所在,上得亭中,春风徐来,满眼碧绿,众人都是精神一振,但此时众人哪里顾得上看什么景致,落座之后,眼睛已经一齐向钱逸看了过来。

        “刚得的八百里加急,是太子殿下从平凉转过来的,庆阳兵乱已经平息,不过……”

        “不过什么,你到是说啊……”看到钱逸有些迟疑的神色,汪道存催促道,“兵部的人都是些急性子,怎么就出了你这么个慢郎中。”

        “但说无妨,太子说些什么?”到了此时,李晔却并不急了,只是有些奇怪,庆阳既然已经平安无恙,这个钱雨村的神色怎的这般古怪?

        “只是军报上写的有些匪夷所思……还是陛下您亲自御览为是……”说到这里,从袍袖之中掏出军报,呈给到了李晔手中。

        李晔接过一目十行,看罢之后,眉头轻挑,“竟然有这等事?看来李家到真是出了个了不得的人物……给,你们也瞧瞧,哈哈,十万大军在庆阳城内,却被西夏数万兵马压制的不敢动弹,二十万援军在平凉一呆便是一个多月,徒劳无功,这功劳却被一支护粮军得了去,真真是天下奇事……”说到这里,站起身来,在亭子中踱了几步,这话问的却让人无法回答,神色间似怒似喜,更是让人琢磨不透他的想法。

        杨感和汪道存两个也传着看了那军报,两人都是心机深沉之人,再加上心中都有那么几分不可置信,所以,消息虽然是好消息,但两人都是一阵沉默,还是汪道存问道:“杨相,你看这军报有几分是真?”

        看了这封军报,杨感却已经猜到了几分这位至尊的心思,如今的西秦,军权过盛,一些军中大将威权自专,稍有掣肘,若不是外敌环侍,粮草又多出于秦川及岭南之地,对边镇有所挟制,割据之祸早起。

        庆阳之乱表面上看陈衡等才是罪魁祸首,其实祸根处却在这些边镇的将军们身上,庆阳变乱,十万大军被围在城中,城中大军又多是边军精锐,城外的西夏大军不过两三万人马,这些将军们的心思真是不可问……平凉援军兵多将广,却驻足不前,还闹出许多的事端出来,表面上看是事出有因,往深处想一想,却是这些将军们以私仇而害公务,置国事于不顾,全然没有半点忠义之心的。

        这封军报虽然简略,只是提到庆阳已安,立功的是一支由京兆李家的丫头率领的护粮军,细节处未曾细述,不过相信这封军报所提的两件大事肯定不会有假,试想,一支护粮军才多少兵马?竟然解了庆阳之围,还顺带平了兵乱,那庆阳镇军以及平凉援军岂不是都成了笑话?所以,这位陛下心里的滋味儿可就复杂的紧了,有高兴,有愤怒,估计还有……还有失望吧?

        汪道存难道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肯定也是想到了其中的关节处,有这么貌似愚蠢的一问,估计不过是拿不准皇上的态度,先给自己留下余地罢了。

        想到这里,杨感斜眼扫了一眼满脸震惊之色的汪道存,心中却是暗道,这位平日里说话举动都透着耿介的汪大人原来还有如此的心机,真真是让人有些想不到啊……

      第56章 粮草

        “李家的丫头臣也曾见过的,性子很是刚强的,但若说能干出这等的大事来……”说到这里,兵部尚书钱逸偷瞄了面前的几人一眼,又迅速低下自己的目光,他年纪已高,资历到是够了的,但他也知道,自己中人之资,才具威望皆不足以执掌一部,本已经打算至仕回乡,颐养天年的了,但事情也是凑巧,种从端几年前坏了事儿,朝议汹汹,好像是个人都要跳出来往那位倒霉的前兵部尚书身上踩上几下的,最终种从端贬放岭南,以种从端的年岁看,这辈子是别想再回中枢的了,接下来的事情他久历宦海,还是能稍微猜出些玄机的,几位皇子争夺储位,自然不会放过这等机会的,都想着往兵部安插些自己的人手,这本来不关他的事儿,但一旨诏书下来,兵部尚书的职衔却落在了他的脑袋上。

        这样一来,他又怎能不明白皇上的心思,也做好了作一个木胎泥塑的打算,事实也如他所料,这几年兵部职权大多归了枢密院,由两位枢相亲自把持,他这个兵部尚书还真就差不多成了摆设的,大事小情儿都要两位枢相用印才能决定,官儿做起来也没滋味儿的紧。

        此时正德皇帝李晔脸上也看不出什么表情来,只是目光肃然的盯着他,他本来以为听到庆阳传来的这个消息,龙颜大悦是必定的了,如今和他猜想的可大不相同,皇上没有什么高兴的神色也就罢了,好像还有些怒气,让他不得不想的多些,但他的心思不比杨汪两人机敏,想的更不可能向他们那样深远,也便猜不透皇上的心思,但他毕竟在兵部任职多年,只是就事论事分析起来也不怎怯场的。

        轻轻摇了摇头,说起话来也越发的谨慎了,“军报是从平凉送抵京师,这样的大事,应该不会有假,至于其间细节,太子殿下已经出发赶往庆阳,估计再过些时日,也便会有军报陆续抵达的……”

        杨感此时眼光闪了闪,看似漫不经意的接道:“庆阳兵乱全因军中无粮所致,说是兵变,其实罪责皆在陈衡等人身上,只要粮草运抵,叛乱即刻可平的,李家的那个丫头统领的又是护粮军,平定兵乱到也非不可能之事……”

        说到这里,杨感顿了顿,眸中幽光更深,接着说道“臣昨晚翻看户部案卷,发现年初大雪之前,岭南发了一批粮草过去,估计是被大雪延误在了路上,此刻大雪已融,若他们没有回转的话,到抵庆阳也不过就是这几天的事情,有了这批粮草,庆阳军中将士未必是真个要谋反作乱,如此一来,庆阳也应是无忧的了。”

        听了他这话,正德皇帝李晔先是愣了愣,接着脸色便沉了下来,问了一句:“这批粮草有多少?”

        “案卷上写着不过万余石罢了,虽然不多,到也可解庆阳燃眉之急……”

        李晔听了,一阵潮红却已在他脸上闪过,钱逸在旁边这冷汗已经下来了的,到是汪道存,好像早已知道了这个消息,脸上没有半分意外的神情。

        尤其是钱逸,身子不安的挪动了几下,杨感这几句话说出来看似随意,但其中的意思却是深不可测,他在兵部时间最久,一听便已明白其中关节,岭南的粮米向来都是经汉水,顺流而下,再经运河直通渭水,然后运抵长安,之后经户部之手,才能分发下去,去年冬天?听意思,还是直发军前的……户部又是由太子执掌日久,早就听闻,户部如今职司混乱,如今又出了庆阳这么大的纰漏,再有形迹可疑的粮草……这潭水未免太深了些,想到这里,他已经坐立难安了起来,更是打定主意,在这事儿上不发一言,总归不能掺合进去,说不定这事儿只要一沾身子,便是灭顶之灾。

        李晔站起身来,在凉亭之中来回走了两步,心中烦躁,眼前的一片大好春光在他的眼里也再无什么景致可言,努力让自己平静了些,回头沉声道:“钱爱卿,这个时候兵部不能少人坐镇,你先回去,一有军报,立时给朕呈上来,今天咱们君臣也只是聊了些闲话儿,庆阳能够平安无事朕心里是很高兴的,朕要是便是如卿家一般能任事的臣子……钱卿可明白朕的意思?”

        这一番话极是散乱,但语气却重,钱逸哪里还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心中一紧之下,离座跪倒在地,声音大的连自己也吓了一跳,“老臣明白,请陛下放心……”

        看着钱逸腿脚有些虚浮的快步离开的身影,李晔长长叹了口气,回过头来时,眸中已经平静如水,温和一笑道:“今日本想拉着你们松泛一下,没想到还是生出这许多的事儿来,来,今时今刻,我们不谈国事,不然,岂不是辜负了这大好的春光?”

        见两人想要说话,李晔摆了摆手,“近日听闻杨卿家那个誉满京城的孙女儿又弄了个梨园会,不拘一格,畅谈国事,很是惊动了些良才名士,呵呵,加上李家的丫头,我西秦的巾帼当真是了不得啊……”

        杨感听了,脸上也不禁露出了些微得意的笑容,不过随即便欠身道:“都还是个孩子,能知道什么国家大事了?都是老臣把她娇惯的坏了,年纪小小,就总想着些有的没的,于国于家都没甚用处,胡闹罢了。”

        汪道存却一笑接道:“胡闹?这个可不见得,若是臣那几个不成器的孙儿能有倩儿一点半点的才华,臣这心里也是知足了的,倩儿自小便有才女之称,到得现在已经颇有杨相当年的风范,臣也听说了的,这丫头言辞犀利,才思机敏,性子沉凝,若是谁家娶了这样的媳妇,才是真正的有光彩呢。

        怎么样?杨相看我家的志儿如何?这孩子举止言谈还算端方有礼,就是性子偏于柔弱了些,前些时候,也参加了梨园之会的,这回到家里可是不住口的称赞你家丫头如何如何,那点子心事不问便知,若是杨相有意……”

        李晔的脸上也露出轻松的笑容,“哦,这可是一桩美事来的,若是两位卿家想结为亲家,朕到是可以……”

        杨感摇头失笑道:“陛下,您日理万机,还看不出汪学正那点子龌龊念头?他家的汪志去年中了进士,说是要外放为官的,本应初冬时起行,被大雪耽搁了,如今他这是怕自家的孙儿在外没人照顾,要找上一个使唤丫头来的,臣那个孙女从小就是她爹娘的掌中宝,哪里受过什么苦?

        臣要是在这里答应了这门亲事,让丫头受那路途颠簸,风吹日晒之苦,回去还不得被埋怨死,再说那丫头年纪还小,心气极高,陛下要是真的金口御言给定下了,臣回到家里就别想安生得了了。

        陛下您还不知道吧?前些日子汪学正还向参知政事李圃提过这事的,要把人家的孙女拉去做牛做马,李圃估计是当时说回去想想,您猜怎么着?李圃的夫人可京城里有名的……当晚就把李圃李大人给撵了出来,脸上还挨了一巴掌,遮遮掩掩的进了政事堂,正巧儿被臣看见,支支吾吾的说什么是蚊子落在了脸上,被自己一巴掌拍了满脸红,您想啊,这大冷天儿的,哪里会有什么蚊子,李圃是个老实人,圆个谎都不会的,脸皮儿又薄,臣才没有细问。

        臣后来才听说是汪学正害了人家,您说这事儿闹的……”

        李晔听杨感这么一说,早已经笑的打跌,指着已经满脸通红的汪道存说不出话来……

      第57章 奴才

        春暖花开,几乎是一夜之间,天地间的冰雪便不见了踪影,代之而起的星星点点的嫩绿颜色,为这被冰雪肆虐了一个冬天的北国大地增了无限的生机。

        此时的庆阳城内由于运粮队的陆续赶到,就象这春日一般,已然恢复了几分生气,街道之上的行人虽然还难免透着几分瘦弱和憔悴,但随着边寨士卒的离去,以及十数万的人马返回城外驻地,往日里的仓皇和畏惧已经在人们的脸上消逝不见,日常生活也便正常了起来,只是经过了冬天的民乱,以及之后的兵变,庆阳官府内的官吏都已经逃的逃,死的死,朝廷喻令也还没有下来,所以光靠这些持刀挂箭的禁军官兵来维持着日常的秩序,这些禁军士卒上阵杀敌自然是没话说的,但和那些官府的差役比起来,行事便显得有些粗暴,难免生上许多的是非出来,所以庆阳城内虽说已经渐渐安定,但随着这些身穿浅红色军服的军兵成队走过庆阳城的大街小巷,吆吆喝喝之间,再加上几乎家家张帆,户户戴孝,凄凄凉凉之余,还是能从此时的庆阳城中感到几许胡乱以及悲伤的余韵。

        指挥使府门前,随着脚步声响,从拐角处行出了六个人,打头的正是神色冷漠的赵石,经过一个多月的劳碌,赵石的脸上瘦了些,但个子却好像猛的窜出了一截,看上去已经和十五六岁的少年一般无二,一双冷冰冰的眸子到是透出了几许以前不曾有过的沉静,缓步走来的时候,总也不能让人把他和一个十二岁的少年联想到一起的。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7 21: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