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导演万岁_校对版by:张云》-第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

      更多精校小说尽在知轩藏书下载:http://www.zxcs.me/

      ==========================================================

      书名:导演万岁

      作者:张云

      内容介绍:

        他,被后世称为“好莱坞电影之父”。

        他,被世界电影业协会评价为“最伟大的电影导演!”

        他,开创了新现实主义、新浪潮、新电影各大电影运动的先河。

        卓别林称他为“不可多得的少有的电影天才!”

        斯皮尔伯格称他为“我的老师,我的父亲。”

        基耶斯洛夫斯基称他为“让我们无法拿起摄影机的人。”

        影评人称他为魔鬼,演员们称他为“最可爱的人”

        甚至【创建和谐家园】业也称他为“我们的祖师。”

        从一家濒临破产的【创建和谐家园】院开始,他一手打造了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帝国——“梦工厂”,吞吃哥伦比亚,打垮米高梅,击败派拉蒙,合并二十世纪福克斯,篡位华纳兄弟,制霸好莱坞。

        他,让美国总统亲自颁发勋章,他,被中国人民称为“我们最信赖的朋友!”

        他是谁?!

      【作品相关】

      关于电影的成本问题。

        针对于本书中20年代好莱坞电影的成本问题,我觉得有必要把当时的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

        电影刚刚诞生的时候,也就是在1900年左右的时候,片长一般都是几分钟,十几分钟,成本低地可怜,几百美元,上千美元就可以拍摄一部电影。

        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的巨大进步,电影的成本也在不断地提高,一方面是这些低成本的电影越来越失去市场,另外一方面就是美元在不断贬值,也就是说1900年1000美元拍摄的电影,到了1905年拍同一部电影的花费往往要翻翻。

        1910年以后,好莱坞发展迅猛,小的电影公司不断被吞并整合,大电影公司几乎垄断了电影业的主要市场,这一时期生产的电影,片长已经不是当初的几分钟了,而且制作也相对精良,服装、道具、灯光等相关的投入也水涨船高。

        阿道夫·楚克,1912年引进一部名叫《伊莉莎白女王》的电影,光引进费就达到2万美元,格里菲斯1915年的《一个国家的诞生》成本10美元,获得的纯利2000万。1914年,拉巴提拍摄的成本一般的电影《百万美元的秘密》,拍摄费用掉了12万5千美元。1916年的《党同伐异》,成本200万美元,据当时的美元贬值估算,同样的一部电影,到1926年的时候,肯定会超过1000万。二十世界头十年好莱坞当红明星璧克馥,楚克开给她的年薪是50万美元,1917年,卓别林和“第一国家影片公司”签订了100万美元的合同,用这些钱拍了四部电影。

        乔治·萨杜尔写的《世界电影史》中,这样记载着一战过后以后的十年(也就是20年代)的影片生产情况:“美国影片每年约有2亿美元被用来生产800部电影,电影方面的投资,超过了15亿美元。”所以算下来,每部电影的投资,基本上在25万美元左右。

        一万美元拍十几几十部电影的事情,根本不会再发生了。

      关于卓别林

        关于本部小说中写到的查理·卓别林先生,评论区里大家有所争论。这是好现象。

        事实上,我在开始写的时候,就预想到了这样的结果。

        很长时间以前,卓别林跟我留下的一个印象,就是慈祥的长者,对劳动人民怀有深切的同情,对资本家和资产阶级社会在电影上给予揭露。总的来说,是个伟大的艺术家。

        实际上,到现在为止,我还觉得他在艺术上,绝对是一个天才导演和表演艺术家。

        但是写这本书时,我要考虑的事,如何尽量还愿这样一个人物的真实形象。

        无论我们上网还是看他的电影,或者从儿时以来得到的对于他的印象,能有多少是客观的呢。

        我们认为他高尚、心地善良、关心底层人民,实际上,这是电影中的“夏尔洛”是《摩登时代》等电影里的那个主角。

        是电影里的角色,我们好像习惯把这些角色身上的东西,和真实生活中的卓别林等同了起来。

        而我也知道,如果有人给这样一个似乎已经定型的人物挑刺的话,肯定会遭到不少反对意见。

        可我觉得,艺术上的伟大成就,和真实生活中的卓别林,不矛盾,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汉奸胡兰成还写得一手好文章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他的文章好,就否认他是汉奸。

        还有,我觉得,如果提供一个接近真实卓别林的可能,也是一件好的事情。

        事实上,在不断接触到这位导演的材料的过程以及和很多对电影以及好莱坞有所了解的人的闲谈中,我的自己也经历了一个由激烈反对、到怀疑最后到平静的过程。

        相关的材料不少,大家可以找找看。

        我这里随便说一些,也不算是对卓别林的否定,只是想呈现一些大家可能陌生的史实。

        首先,关于国籍的事。有读者列出卓别林对于不加入美国国籍时对外宣称的理由是:我是世界公民。这个信息是属实的,他的的确确是这么说的。可实际上,世界公民是没有的,卓别林一直是英国国籍。

        他为什么有这么个举动,当然有很多种解释,但是在重新剪接《凡尔杜先生》这位伟大的艺术家接到了美国联邦【创建和谐家园】执行官打来的电话,要传卓别林到华盛顿去接受讯问,被传讯的一共有十九个人。卓别林以自己不是美国公民和公司会因为自己的离去而遭受损失为理由,没有去参加讯问,很多次,他都以不是美国公民为借口,逃脱了相关的【创建和谐家园】和处罚。

        而还有一种说法是,卓别林本人对英国贵族一直很渴望,尽管他在电影里塑造的夏尔洛是位乐于和下层人民共处痛恨上“剥削阶级”的人,但是现实中,卓别林先生一直对于爵士头衔很在意,众所周知,如果加入美国国籍的话,是不太可能获得这一头衔的。

        关于头衔,也有很多好玩的事情。1930年代,卓别林曾经有好几次虽然努力通过各种关系被提名,但是没有被封爵,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媒介批评卓别林没有参军。卓别林称他报名了,但是在进行体格检查时落选。虽然事后他募捐了很多钱,并拍了喜剧性的宣传篇来讨好英国,但是还是没有被美梦成真。此后的很多年,他的电影一直对于英国当局,有着隐晦的讨好嫌疑,这方面,美国的一些影评人一直有所批评。1975年3月9日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授予卓别林不列颠帝国勋章,由此将他提升为爵士,据说,理由中有卓别林为英国募捐了巨款等等。

        第二点,1924年,一代电影【创建和谐家园】,也是好莱坞的创建者之一托马斯·英斯突然死在威廉·蓝道夫·赫斯特的游艇上卓别林也被牵连其中,这个事件是好莱坞的一个未解之谜之一,也许永远也无法解开了。2001年这个事件还被好莱坞拍成了电影。虽然这件事情在赫斯特以及卓别林的运作之下不了了之,但是46岁极富才华的英斯的无端去世,让很多人不能接受,人们不禁要问当天那个游艇上到底发生过什么,而卓别林对于这件事情,一直不愿谈起,甚至会跟提问的记者发脾气。而随着英斯的身死,他的“联合制片公司”迅速衰落被吞却是事实,实际上,这家公司以及英斯本人,是卓别林的联美的强劲竞争对手。

        事实上,在联美公司内部,作为创始人之一的格里菲斯有由先的大股东到后来被挤走再到后来的无端被人剥夺拍片权,以及范朋克最后的失意,璧克馥不得已提出想把公司卖掉,也怕不是偶然。

        第三点,卓别林一生中始终有关于他是否有犹太血统的争论和断言。卓别林本人生前从未讨论过这个问题,也拒绝否定说他是犹太人。他说这样做只是为“反犹分子提供了证据”。他常说假如他有犹太先裔的话他将感到骄傲,因为“所有天才均有犹太血统”。尽管卓别林的同母异父兄弟西德尼是半犹太人,但是即使自己真的是犹太人,又不是件什么羞耻的事情,堂堂正正说出来,有什么大不了的,而他这样做,无非是考虑到票房、别人的报复、自己的声誉等等问题。

        第四点,在好莱坞,卓别林“毕生对于年轻漂亮的女子成瘾”是他受批评的原因之一。卓别林喜欢发现和引导年轻的女影星。除米尔德里德·哈里斯外他所有的婚姻和重要关系都是这样开始的。

        1918年10月23日29岁的卓别林与16岁的《绿野仙踪》的女主角米尔德里德·哈里斯结婚。两人有一个孩子,但他在婴儿时期就死了。1920年两人离婚。离婚时卓别林称哈里斯与以勾引年轻女演员著称的艾拉·内吉姆瓦有女同性恋关系,而哈里斯则称卓别林嗜性成瘾。婚姻这事,好聚好散,不过也不必用到“同性恋”这样的理由吧,那个时候的美国,一个女人背上这么个黑锅,一生就彻底毁了,何况还是还是与自己同床共枕的结发妻子。

        和哈里斯离婚之后,卓别林与女演员宝拉·纳格瑞之间有过一段很公开的关系。纳格瑞当时刚刚从波兰到达好莱坞。这段时好时坏的关系在九个月后结束了。它有点像现代好莱坞影星的关系的前例。与他的其它关系相比卓别林与纳格瑞非常特殊,在准备拍摄《淘金记》时35岁的卓别林与16岁的丽泰·格雷发生了关系。格雷怀孕后两人于1924年11月26日结婚。他们有两个儿子:小查理·卓别林(1925年—1968年)和西德尼·厄尔·卓别林(1926年—)。1928年两人离婚非常痛苦。卓别林必须向格雷付当时纪录性的82.5万美元。这场公众瞩目的离婚,加上一场税收上的【创建和谐家园】使得卓别林的头发都变白了。法庭记录被公布,其中含有许多隐私的细节,这导致了一场反对卓别林的运动。至于其中到底有什么隐私的细节,“永远是一个迷”。

        从1932年到1940年卓别林与女演员保利特·戈达德之间有一段浪漫的和职业的关系。戈达德在这段时间里大多数时间里住在保利特·戈达德在比佛利山庄的家里。卓别林“发现了”戈达德并让她在《摩登时代》和《大【创建和谐家园】》中演女主角。

        据说由于戈达德拒绝阐明她与卓别林之间的关系是她没有获得扮演《乱世佳人》中郝思嘉的角色的主要原因。两人关系于1940年结束后两人公开说他们于1936年秘密结婚,但是后来卓别林在私下里说他们从未正式结婚。这种出尔反尔的说法,让戈达德极为伤心。离婚后,一个曾与卓别林相好的年轻女性声称已经有了卓别林的孩子。这使卓别林卷进了桃色事件中,在好莱坞闹得纷纷扬扬。

        卓别林与琼·巴里也有过一段短暂的关系。本来卓别林想让巴里扮演一个主角,但是过了不久巴里就开始对卓别林纠缠不休并有精神病的表现,因为这个,卓别林离开了巴里,这个可怜的女人后来一生凄苦。

        后来,54岁的卓别林与曾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戏剧【创建和谐家园】奥尼尔折女儿、年仅18岁的乌娜·奥尼尔结婚,尽管这桩婚姻受到了新娘父亲的反对。

        卓别林说他一生最伤心的事情是三次离婚,可看得出来,这三次离婚中,除了他在资产上有所损失之外,那些女人受到的伤害比他大得多。

        第五点,关于对待有声电影的态度,卓别林一直持反对态度,并且称有声电影是他一辈子最反对的事物。说到底,这是艺术观点,本来没有什么好说的,事实上,无声电影是最适合卓别林的艺术形式,有声电影对于他来说绝对是个杀伤力极大的挑战。但是因为观众的流失和票房的败落就从感情上对有声电影恶意攻击对从事有声电影的导演进行嘲讽和攻击,这确实有点过分。

        列了这几点,其实不是想说卓别林是一个怎样怎样的人。我就是觉得,因为他电影中反应了下层人民的生活反应了“资产阶级的罪恶”,我国对他的评价有点拔高。卓别林是一个伟大的电影艺术家,《摩登时代》、《大【创建和谐家园】》等电影也绝对是电影史上伟大的作品。但是,我们不要单方面地把他和电影里的那些角色等同起来。

        我们能不能,尝试着客观地看待一个人呢。哪怕是有这种可能。

        对于评论区里的争论,很欣慰。

        我想,我写的这些微不足道的文字,起到了这么个作用。

        说实话,我自己也很喜欢卓别林。

        如果大家在看的时候,可以有这么个客观的想法,有点启发,我就很高兴了。

        最后说一点,我一直提倡快乐阅读,读读笑笑,就很好。

        在看评论的时候,发现有一些读者大大对别人进行人身攻击,即便对象不是我,我也觉得没有必要,有道理就说道理,别让大家看着你的那些文字直摇头。这样就很不好,对于这种行为,小张将坚决给予删帖,或者禁言,争论嘛,文明一点,呵呵。

        最后,谢谢大家对小张的支持,不管是反对的,还是支持的,有了你们,这本书才可以一直写下去。

        真的很感谢。

      【正文】

      第1章 生在好莱坞

        1925年。洛杉矶。圣乔治公园每年春末夏初的时候,里面的白杨树便会一片翠绿,树荫下的长椅往往坐着一对对的情侣,草地上有小孩在玩耍,大一点的孩子则在上面玩飞碟,这里是整个洛杉矶北城人们最喜欢的休闲场所,出门就是波拉里大街,外面满是拥挤的人群和林立的商铺,叮叮当当的电车响和偶尔出现在街头的一辆辆小汽车,说明这是一座和那些乡下小镇完全不同的大都市。

        我坐在一座维纳斯的雕像下面,看着天空上的云朵发呆,天气很温和,连吹到脸上的风都异常温柔,可这样的好天气一点都提不起我的兴趣来,我只是坐在那里,像一个失去了气力的乞丐一般,心里一片黯然。

        “安德烈,你怎么跑到这里来了,我和伯格找你半天了,还以为你走丢了呢?!”一个年纪在20左右的男孩笑嘻嘻地朝我走了过来,他叫甘斯,是我的同班同学,一米八的个子,体重只有140斤,瘦得让每个见到他的人都说他营养不良。后面跟着的那个叫伯格的胖子,是我的邻居加死党,老爹是伯班克的大农场主,谈得上有钱有势。

        我忘了介绍我是谁了,我叫张元,是北京电影学院的硕士生,研究的是世界电影史和电影理论,年底跟着一个摄制组到洛杉矶采访,顺道参加一个他们在好莱坞的电影首映式(我是他们的编剧加副导演),结果在中国大剧院对面的一家宾馆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躺在一间学生宿舍里,里面除了我之外还住着一个胖子一个瘦子(就是甘斯和伯格),他们叫我安德烈,然后在花了两天的时间之后,我明白了自己鬼使神差地来到了1925年洛杉矶。

        根据留在这身体里的记忆,我知道自己今年二十岁,是伯班克地区一个叫霍尔·柯里昂的经营电影院的中年胖子的最小一个儿子。

        伯班克你们可能不知道,但是它旁边的一片新兴地区你们可就如雷贯耳了:好莱坞!没错,1925年的好莱坞。只不过这时的好莱坞还没有二十一世纪那么闻名,大家看得还是无声电影,八大公司中二十世纪福克斯和雷电华还没有诞生,那个生产出来的每部电影前头都有一只吼叫的狮子的大名鼎鼎的米高梅也只不过在去年刚刚挂牌成立,成立于1912年的派拉蒙电影公司是最资历最老也是资金最雄厚的一个,另外,1920年成立的哥伦比亚电影公司、1912年成立的环球电影公司、1919年由卓别林等人成立的联美电影公司都在好莱坞建有自己的厂址。

        我老爹的电影院是一家隶属维太格拉夫制片公司的小型电影院,就在今年,这家电影制片公司被前年刚刚成立的华纳兄弟电影公司收购,因此我们家的电影院也就相应地成为了这个闻名后世的好莱坞电影巨头旗下一员。

        甘斯一头的汗水,后面的伯格更是气喘吁吁,看得出来他们找我很长时间了,一想到又要回到那个灰不溜秋的学校,我就越发提不起劲来。那个叫维太电影专业学院的学校,是由发明“电影视镜”并因此发了大财的爱迪生(就是那个发明灯泡的家伙)在1900年建立的,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向好莱坞输出从剧务、到副导演的一系列工作人员,换个不好听的名字,就是“死跑龙套的”。

        我们每天学习的内容就是一些在我看来简直老掉牙的电影制作流程,我学的是电影导演和编剧(总算是没偏离老本行),伯格学的是摄影,而甘斯学的是经营,用甘斯的话来说,我们一毕业绝对可以开家电影公司狠狠干他娘一票然后到华尔街混个油头粉面。甘斯这话是刚进来的时候说的,今年七月我们便光荣毕业,现在想想就头皮发麻,以后的生活对于我们来说完全就是个未知数,充满着各种可能性,况且最近几年经济不太景气,失业率飙升,找工作根本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伯格上个月在联美公司干了一段时间想在那里留下来,结果白白给他们老板当了苦力,气得胖子嘟囔着要回去和他老爹一起种地去。

        三个人当中,我虽然不像伯格那样有个有钱有势的老爹,可条件也算中等,大不了我回去放电影去,而甘斯的情况最惨,他爸是个修车工人,老早之前就宣称一旦甘斯毕业便不再养活他,是死是活甘斯自己看着办,所以临近毕业这家伙就越加焦躁不安,没事就往好莱坞厂棚里跑,但每次都碰了一鼻子灰。

        “找我有什么事?是不是下午上课?”我懒洋洋地站起来,拍了拍【创建和谐家园】上的草叶。

        甘斯嘴角上斜一脸的奸笑:“上课?上个屁课!谁还有工夫上课去!老头子得了肺炎,估计得有段时间闲着了。”

        他嘴里说的老头子,是我们这些人的老师,一个半路出家的电影工作者,早年做过放映员,开过电影院,也拍过几部谁等没有听说过的电影,50多岁的人整天像个病痨一样。

        我没精打采地看了他们一眼,咂吧了一下嘴:“那你们找【创建和谐家园】什么?”

        甘斯朝伯格看了一下,努了努嘴。

        伯格笑嘻嘻地道:“我表姐明天结婚,就在我们家的农场,算算我们已经差不多两个星期没有回家了,这次回去乐呵乐呵?”

        “好呀。”我跟在他们后面出了公园,三个人打打闹闹地回学校收拾东西。

        学校离圣乔治公园不远,穿过七八条街就到了。门房见我们三个斜斜跨跨地走进来,直摇头,“维太三剑客”的绰号在这片巴掌大的地方谁人不知谁人不晓,那绝对是鬼听了犯愁猴子听了翻跟头。

        “你们三个等会可别惹什么麻烦,今天学院有大人物过来。”门房三步并作两步走出来,把我们三个人拉到一旁。

        甘斯眯着眼睛叫道:“大人物?!什么大人物?”

        “阿道夫·楚克先生。”门房一脸的敬仰表情。

        “谁呀?!我怎么没听过?”伯格皱了一下眉头,嘴里发出哼哼的声音。

        “不会吧!亏你好歹在好莱坞混了段时间,怎么连这个人都不知道。”甘斯在一边做鄙视状。

        “你知道吗?!说来听听。”伯格一脸的不服气。

        甘斯被他问得张嘴结舌,最后只得冲我直眨巴眼睛求救。

        “派拉蒙公司的当家,好莱坞的骄子,号称没有他不敢拍的电影,没有他请不到的演员。”怎么着我也是个电影学硕士,对于这样大名鼎鼎的人多少知道一点。

        “唉,对对对,听到了吗,就是这个人。”甘斯翻了伯格一眼,对我说道:“老大,要不我们在这里看一下这家伙长啥样,是不是像你一样风流倜傥?”

        我没好气地看了他一眼,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了下来。派拉蒙公司的创始人,当然要看看了。

        等了十几分钟,果然见一辆小车缓缓从院子深处开来,里面除了司机坐着还有两个人,一个年轻漂亮的金发美女,另一个是约有五十来岁的干瘪秃顶老头,嘴里叼着一支雪茄,带着高礼貌。

        “靠!我还以为堂堂派拉蒙公司的当家该有多厉害呢,原来就是这么个秃顶老头,可惜呀,可惜那么漂亮的一个妞儿!”甘斯捶胸顿足,好像被人偷了钱包一般。

        我和伯格理都没理他,站起身来走向宿舍。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蒙蒙亮我就被甘斯从被窝里扯了出来,三个人匆匆忙忙地收拾了一下东西就离开学校搭乘一辆四轮马车出城。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1 19: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