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寡妇村》-第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是谁将一绺红头绳,系在麋鹿的脖颈?遥远的天际,唢呐声声,我看见了父皇迎娶母后,那是一场盛大的婚礼,全世界所有的飞禽走兽都赶来庆祝,我喜欢你穿上红绫袄儿扎着红头绳的羞涩,我愿你骑在毛驴背上,我手执红柳条子,心甘情愿地跟在毛驴后头……我看见了树林深处,公鹿跟母鹿正在咬颈,他们的儿女站在身旁,昂起头注视着父母。

      我站起身,拍拍【创建和谐家园】上的土,看见墩子叔站在我的身后。昨夜里睡得太晚,早晨起来时不忍心将墩子叔叫醒,一个人来祭祀我的父母。可是墩子叔也许早都来了,就站在我的身后。

      要下山了,墩子叔一脸失望,难掩依依不舍之情。他从怀里掏出一张发黄的照片,要我到城里的照相馆替他翻新一张。他说,他感觉到他在这个世界上的日子不会很久,他想临死时把菜花的照片拿上,以便到另一个世界时去寻找。

      我把照片接过来细看,照片上的人就是我的妈妈!

      第一章

      郭麻子的队伍南撤时,抓走了郭宇村十七个男丁。

      一夜黄毛风,将天地间染成黄色。一辆牛车在田间小路碾过,扬起一路黄尘。远远的什么地方传来一阵狗叫,显得有气无力。

      ¶¹¹ÏÄïÕ¾ÔÚ´åÍ·µÄÍÁ¿²ÉÏ£¬¾Ã¾ÃµØÕÅÍû¡£·çÂÓÆðÂúÍ·»ª·¢£¬ËêÔµÄÀçîü°ÑÁ³¼ÕÀç³öÒ»µÀµÀ¹µÛÖ£¬ñÜñÚµÄÒÂÉÀ°ü¹ü×ÅåîÈõµÄÇûÌ壬ÑÛÉñÎÞÖú¶øÃ£È»£¬ºÃËÆÒ»×ðËÜÏñ¡£

      远远的山谷里,传来一阵阵闷响,那是黄河在吼。风掠过山村,谁家的门板在咣当。突然一阵响亮的婴儿的哭声刺破黎明的死寂,良田爷慌慌张张地跑出村子,对着豆瓜娘大声地喊着:豆瓜娘,豆瓜媳妇生了!

      豆瓜娘浑身一激灵,脸上的肌肉开始痉挛。一双小脚不停地转换着,好像不是再走,而是在飘。初春的早晨那哭声显得格外嘹亮。狗不再咬,风显出疲态,灰蒙蒙的天上飘起了雪花。谁家茅屋顶上升起了第一缕炊烟,村口的歪脖子树上,喜鹊夫妻在对唱。

      豆瓜娘风风火火地冲进屋子,只见全发嫂子已经把孩子包裹好。豆瓜媳妇身上裹条棉被平躺在土炕上,眼里含着泪花。

      全发嫂子就住豆瓜家隔壁,睡梦里听见豆瓜媳妇在大声【创建和谐家园】,赶紧从炕上爬起来,风风火火来到豆瓜家,看见豆瓜媳妇下身一片洇湿,羊水已破,临产前的沉痛使得刚结婚不到一年的新媳妇头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然而婆婆却不在家。自从豆瓜父子被郭麻子掳走以后,豆瓜娘几乎每夜都睡不着,天不明就爬起来,到村口的土坎上张望。幻觉她的儿子和丈夫就在今早归来,那种期盼刻骨铭心,能使石头落泪。

      全发嫂子顾不了许多,手脚麻利地安顿豆瓜媳妇平躺在炕上,双腿刚刚弯曲,就能看见新生婴儿黑黑的头发。孩子刚刚出世,就不甘寂寞地大声啼哭,是个男孩,郭宇村又喜添新丁。全发嫂子用一把剪子剪断脐带,刚把孩子包裹好,豆瓜娘就回来了。全发嫂子又帮豆瓜娘把孩子的胎盘塞进炕洞,打扫干净炕上的血渍。看着一切都安顿好了,全发嫂子打算离去。豆瓜娘一把拉住全发嫂子的衣袖,不让她走,说:就在家里吃饭。

      全发嫂子无奈地笑笑:炕上还有一堆娃崽,谁喂他们?

      豆瓜娘不再挽留。灶膛里一把火,水开了,满屋子弥漫着湿漉漉的水雾。孩子睡着了,平躺在豆瓜媳妇的身旁,豆瓜媳妇瞧一眼睡在身旁的儿子,咧嘴笑了,苍白的脸颊上现出一对酒窝,一双毛眼发亮。

      掀开瓦罐盖子,豆瓜娘舀出平时舍不得吃的麦面,开始给豆瓜媳妇做饭。山里人不种麦子,土地都在山上挂着,种下麦子很少有收成。眼看着豆瓜媳妇的肚皮在一天天胀起,豆瓜爹背着褡裢,装上二斗谷子,步行三十里路来到瓦沟镇,换回一斗麦子,磨成面,攒到瓦罐里,静等着孙子出生。

      可是就在孩子出生的前三天,整条村子遭到了郭麻子队伍的洗劫,一条麻绳把十六个年轻人拴在一起,用枪口顶着男丁的后脑勺子,来到黄河岸边,上了船,朝山西方向开进。豆瓜爹本来没有被抓,可是老人放心不下豆瓜,就那样一直跟在队伍后边走,一边走一边哀求长官放了他的儿子。长官不耐烦了,索性连豆瓜爹一起逼上船,做了郭麻子队伍的伙夫。

      郭宇村一片死寂,几乎所有的女人和孩子都龟缩在自己家里,坐在热炕上,盘算着自己的丈夫、儿子、或者父亲什么时候能够回来。因为郭麻子临走时曾经说过,他不是抓丁,而是征这些年轻人去当挑夫,只要把部队送到目的地,他立马就放这些挑夫回家。郭麻子在瓦沟镇一带还是有些名声,这支部队原来隶属杨虎城将军的十七路军,西安事变后,杨虎城将军的十七路军被改编,郭麻子的部队奉命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去跟日本鬼子打仗。

      豆瓜娘一边和面一边在心里嘀咕:算日子豆瓜媳妇还不到临产期,这孩子究竟是早产还是……她不敢往下想。郭宇村除过郭家是老住户,其他人家都有一段逃荒落难的经历,大家的家世很难说清,说不定一男一女在逃荒的路上遇到一起就成了一家。同是天涯沦落人,谁都不用笑话谁。可是豆瓜娘却心有不甘,当初豆瓜爹把豆瓜媳妇捡回来时,豆瓜娘就老大不愿意,那女子长得跟妖精似地,一看就不是个过日子的主。

      谁知道豆瓜老没出息,一见那个女子就喜欢得不行,两个人眉来眼去,很快就粘在一起。老两口没法,只得设了一桌酒席,请了村里几个长者,算是给豆瓜结婚。

      那媳妇结婚不久肚皮便鼓了起来,经常挺着个大肚皮站在自家茅屋的门前,嘴里不断地往外吐着瓜子皮。村里的青皮后生从豆瓜媳妇面前走过,总要打情骂俏几句。豆瓜媳妇对谁都绽开一张笑脸,一张薄薄的樱桃小口好似刀子一般,骂得那些青皮后生们好开心。为此豆瓜娘曾经对豆瓜说过,要豆瓜管管他的媳妇。无奈豆瓜宠着媳妇,在媳妇面前跟龟孙子一样,大气都不敢出。

      豆瓜媳妇已经饿得等不急了,强撑着坐起来,身子靠在炕墙上,看婆婆把面下到前锅里,后锅里倒进一滴麻油,熟了一点葱花,顿时,满屋子香味四溢。豆瓜媳妇咽了一口口水,门被悄悄地推开,挤进来一颗毛茸茸的脑袋。

      豆瓜娘把狗撵走,关上门,把面捞进碗里,调好,端给豆瓜媳妇,这才有机会爬上炕瞧一眼刚出世的孙子。这个孩子看似在娘胎里保养得很好,一点也不像是早生。豆瓜媳妇只顾埋头吃面,吃得满头大汗,转瞬间已经碗底朝天。她瞅瞅锅里,张嘴说:妈,再盛一碗。

      豆瓜娘被一种情绪捕获,心里的疑团越来越大。她装着没有听见,眼闭着,没有动弹。

      豆瓜媳妇是个没心没肺的女人,一点也看不清婆婆脸上的容色。看着婆婆躺在炕上没动,还以为婆婆很累。好在锅台紧靠着炕,伸手就能够着锅,豆瓜媳妇便自己动手,又盛了一碗。一边吃一边对婆婆说:妈,你也吃一点。

      孩子醒了,大声啼哭。豆瓜娘哆嗦着把新生婴儿抱起,脑海里不适时宜地想起了那一年原大旱,赤野千里,饿殍遍地,还是豆瓜爹把她从死人堆里捡回……人活一生,千回百转,福祸难料,也许这孩子跟这一家人前世有缘。想开些,心里也就觉得坦然。豆瓜媳妇吃完饭接过孩子,对婆婆说:妈,村里人说郭麻子在咱们这一带驻军几年了,是个言而有信的人,我爹和豆瓜都不会出事的。您还是吃点饭,别愁坏了身子。

      第二章

      黄土高原的女人,没有出嫁前都有自己的闺名,比如春花、柳叶什么的。出嫁后闺名一般没有人叫了,大都跟着丈夫的名字叫谁家媳妇,比如豆瓜媳妇、全发媳妇等等,有了孩子后就叫谁他娘。女人,一生一世都不可能逃出家的羁绊,永远都是男人的附庸。

      郭全发结婚时,才十四岁。看到爷爷、爹和娘张灯结彩,杀猪宰羊,郭全发感觉新鲜、有趣。直到那一天,娘给他穿戴一新,爷爷带着他,去给郭家的老祖先扫墓,扫墓回来后看见院子里来了许多客人,舅舅把一匹红布斜挂在他的肩膀上,娘给他的胸前别了一朵大红花,爹把一顶礼帽戴上他的头顶,郭全发才隐约感觉到:他可能是今天的心人物。

      一顶两人抬的小轿,在石板山路上晃悠,前边两个吹鼓手开路,后面送亲的队伍骑着骡子和毛驴,那是年家庄富户人家年天喜在嫁女。穷人的女儿一般没有那般荣耀,出嫁时骑一头毛驴,头上顶一块红布,一路走一路哭。家道殷实的女儿出嫁时骑着高头骡子,三寸金莲踩着银蹬。能坐得起轿子的姑娘真不多,年翠英的心里忐忑着,掀开轿帘的一角,看那【创建和谐家园】着山脊的石崖上守望着一只鹰,思绪茫然,不知道那个从未见过面的丈夫是个什么样子。

      猛然间,鞭炮?

      第三章

      青砖蓝瓦的四合院,在郭宇村格外醒目。早先,郭全发就是那幢院子的主人。谁知道全发结婚还不到一年,娘就撒手人寰。爹爹郭善人从凤栖县城引回来个女戏子,两个人就没黑没明地睡在炕上打滚。爷爷一气之下,远走内蒙,一去渺无踪影。郭全发的大儿子早晨刚刚落地,晚上就听到异母同父小弟弟出生时的哭声。勉强凑合着过了几年,郭全发终于从那幢四合院里搬出来,在村子里给他自己搭了几间茅棚,一家人住了进去。平日间全发跟爹也不怎么来往,只是过年时带着孩子们到四合院里给爹爹磕个头。转瞬间,风吹草长,大儿子郭涛已经长到十二岁了,那天全发干活回来,正坐在灶前的草墩上抽烟,看见一只脑袋从门外探了进来,原来是爹。

      郭全发在鞋底上磕掉烟灰,站起来,问:爹,你找我有事?

      郭善人朝儿子摆摆手,郭全发便跟着爹出来,刚想张口问爹,不料爹说:路上说话不方便,爹想跟你商量个事情,咱们回屋去说。

      抬脚迈进那幢四合院,看见后娘站在屋檐前,脸上堆出笑来。平日里,郭全发跟后娘很少说话,即使在村子里相遇,实在抹不开面子才问候一句:吃了没有?后娘的脸上总是阴阴地,好像谁欠她二升谷糠。过年时全发带着孩子们去给爹磕头,后娘总是躲进里屋,不理他们父子。弟弟郭全有虽然跟全发的大儿子郭涛同岁,倒也显得通情达理,拿出核桃、红枣、花生散给几个侄子。郭全发的心里疑惑着,爹跟后娘找他究竟有啥事?

      父子俩围着八仙桌对坐,后娘罕见地为两人沏上一壶浓茶,满屋子散发着浓浓的茶香。郭全发端起茶水美滋滋地喝上一口,然后两眼瞅着爹,静等着爹说话。

      爹端起茶水一口喝干,咂咂嘴,赞道:好茶。后娘又为爹倒满一杯。还不等爹说话,后娘说:我跟你爹合计了一下,想给全成亲。爹说:亲家的爹跟你爷爷是至交,叫李守义,在凤栖县城摆货摊,绰号“铁算蛮”。

      郭全发不再说啥,只是低头默默地喝茶,在那个年代,富户人家给自己的儿子早婚算不得稀罕,眼睛的余光一瞥,郭全发看见了八仙桌上爷爷临走时留下的水烟壶,便伸手拿在手里把玩,思绪里走出了爷爷。那时,郭家的光景远比现在兴旺,凤栖县城有郭家开的药铺,郭宇村四面山上到处都是药材,村民们挖的药材全都卖给郭家,郭子仪把收地租全不当一回事,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全靠那个药铺。郭全发八岁那年,爷爷雇了许多骡子,从瓦沟镇驮回了砖瓦,在郭宇村大兴土木,修建了一幢四合院。这件事惊动了四乡八邻,乔迁新居那天,郭宇村车水马龙,几乎全县所有的头面人物都赶来祝贺。

      郭子仪虽然家道殷实,却有憾事一件,家丁不旺。从郭子仪的老爷算起,五代单传。原指望儿子郭双有(绰号郭善人)能光宗耀祖,可是郭善人全不把万贯家资当一回事,一生只会干三件事:看戏、赌博、嫖女人。郭善人看戏看得痴迷,对某些戏段子能够倒背如流,曾经想往着能在戏台子上也露一手,可那个公鸭般的嗓门确实大煞风景,常年四季很少回村,就在凤栖县城里瞎混,只要城隍庙戏楼演戏,戏台子下绝对少不了郭善人捧场。一来二去,跟当年走红的女戏子牡丹红混在了一起。

      牡丹红绰号“痰盂”,言外之意只要有钱,任何男人都能沾身。牡丹红原先曾经委身凤栖一霸李明秋,后来被郭麻子看上,做了郭麻子的姘头,为此李明秋气愤不过,曾经想跟郭麻子火拼,被铁算蛮伸手拦住,铁算蛮说:贤侄,好男儿志在四方,为了一个【创建和谐家园】把自己赔进去不值。况且那郭麻子树大根深,咱也不是人家的对手。

      牡丹红跟郭麻子过了大约有一年多,就被郭麻子抛弃,因为郭麻子看上了牡丹红的师妹山芍药,山芍药在戏台子上露脸那一年,才十五岁,一句“耳听得谯楼上三更鼓响”,倾倒了戏台下一大片戏迷。当天晚上戏一散场,一乘轿子就把山芍药抬到郭麻子的官邸,那厢屋郭麻子正跟山芍药颠鸾倒凤,这厢房牡丹红恨得牙龈出血!可是恨归恨,第二天牡丹红在郭麻子面前大气都不敢出,军爷们的脾气她知道,稍不如意说不定就会叫你身首分家。这种担惊受怕的日子她过够了,何不趁这时郭麻子有了新欢,向郭麻子讨个方便,离开这个阎王殿?想好了,牡丹红便假戏真做,在郭麻子面前哭哭啼啼,说她离开娘已经多年,想回家看看。郭麻子走南闯北之人,岂能看不透牡丹红的心里,借此机会顺水推舟,打发了牡丹红一些银元,雇了乘轿子把牡丹红抬出了官邸。

      牡丹红的轿子落在李明秋的府邸门前,下了轿子,上了台阶,抬起玉手,叩响了李明秋家的门环。开门的是李明秋的管家,见是牡丹红,不敢怠慢,赶紧把牡丹红让进客厅,客厅内一张桌子坐着四个人,正在打麻将。上首坐着李明秋,李明秋对面坐着青楼小翠,铁算盘跟郭善人坐在两边作陪。每人面前一杯盖碗茶,管家提着一把铜壶,看谁的茶碗里没有水了,提起铜壶把水添满。

      四个人牡丹红全都认识,不需要相互介绍。李明秋看见牡丹红进来,以为是郭麻子派来的,自然不敢怠慢,便让管家先替他打牌,把牡丹红叫进里屋,伸手在牡丹红的嫩脸上摸了一把,然后说:心蛋蛋,你把哥想得好苦。谁知牡丹红竟然抹起了泪珠,说那郭麻子有了新欢,不念旧情,给了她几块银元,把她给打发出来了。李明秋的脑子飞快地转弯,感觉这牡丹红对他还有用,于是哀叹一声,说:哥这心软,心蛋蛋娃你别哭,别人不要的烂货哥要,你就住在哥的屋子里,哥把娃养活着。牡丹红破涕为笑,说她早知道李哥是个重情义的人,李哥不会丢下她不管。

      李明秋在心里骂着:猪【创建和谐家园】!郭麻子把你甩了你来找我,我李明秋也不是捡破烂之人。可是表面上却堆出笑来,说:走,咱打麻将去,打完麻将哥在叫驴子酒馆给妹子洗尘。

      两人说笑着来到前厅,李明秋把位子让给牡丹红,自己坐在旁边指挥。

      从牡丹红走进客厅那一刻起,郭善人已经没有心思打牌了。牡丹红在凤栖县城隍庙的戏楼上第一次露脸时,郭善人就在戏楼下看戏,那一句“月光下将公子细眼观看”,简直让郭善人把心提到了嗓子眼。戏散场后郭善人在戏台下久久徘徊,心里想着能见那牡丹红一面,倒也功夫不苦有心人,只见一乘轿子来到戏台子底下,月光下牡丹红轻移莲步,走到轿子面前钻了进去,两个大汉抬着轿子沿着凤栖街一直走进李明秋府邸里头……

      郭善人好生懊恼,无奈来到烟花巷,要了一个青楼女子,搂着那女子睡觉时心里仍然想着牡丹红。第二天揉着睡眼惺忪的眼睛来到自家的药铺,突见大街上人头攒动,许多人都涌上街头,以为要杀人了,往日凤栖街杀人时就是这般光景。郭善人不但害怕杀人,连杀鸡都不敢看一眼,他躲进自家药铺的后堂没有出去。突然一声“相公——”的嗲叫让郭善人精神一震,急忙来到街前,站在药铺的台阶上举目观看,只见牡丹红骑着高头大马,穿着戏装,在大街上招摇,可惜人已经从药铺门前走过,郭善人只看见了牡丹红的背影。

      当年戏子跟烟花巷的【创建和谐家园】属于同一档次,常常戏台下停着轿子,转等那些花旦演完戏后被人抬走。郭善人是一个情种,那一段时期被牡丹红撩拨得心神不宁,可是一个药铺的小老板在凤栖县城自然没有人能看得起,眼见得牡丹红唱完戏后被那些头面人物抬走,郭善人的心里像吃了苍蝇那般难受。

      第四章

      机会在等待终于来临。那一日郭善人正在药铺里闲坐,突见一乘小轿停在门口,牡丹红从轿内出来,一手提着裙褶,轻移莲步,迈上台阶,来到药铺。那一日坐堂的老医王先生正好出诊,郭善人经营药铺,也学得半拉医,自然装模作样,为牡丹红诊脉。牡丹红那染着红指甲的玉手放在药枕上,郭善人便把自己的三个手指头压了上去,虽然有点心悬神离,但还是诊断出了一些眉目,心里吃惊着,看着牡丹红那张粉脸,不知道该不该把病情说出。牡丹红大概已经猜出了**,一张粉脸胀得通红,郭善人给抓药的堂倌使了个眼色,那堂倌便借故走了出去,这时郭善人才说:姑娘,这是喜脉,你有身孕了。

      牡丹红心里一急,便淌下了两行泪珠:先生,你替我保密,能不能把这孩子做掉?

      郭善人故作沉吟:这个吗——,老夫先得知道,这是谁的孩子,假如做掉,得罪了某个贵人,郭某吃罪不起。

      牡丹红一改往日的贤淑,恶狠狠地说道:我也不知道是谁的,反正是个野种!先生帮我做掉,小女子以后自然会答谢先生。

      药铺子替人堕胎,自然是拿手的活路,郭善人也不让堂倌动手,自拉药匣,为牡丹红抓了几副药,告诉牡丹红怎样煎服,临走前郭善人假装关切地叮咛牡丹红:这一段日子姑娘务必洁身自好,千万不要累出病来,落下一辈子的顽疾后悔莫及。

      牡丹红要给郭善人药钱,被郭善人当了回去。说:姑娘,我常看你的戏,这药钱郭某断不能收。牡丹红拉长了声调唱个喏:谢官人——,出门下了台阶,钻进轿子,起轿的瞬间,还不忘掀开轿帘,向郭善人送来一个媚笑。

      有一段时间牡丹红从戏迷们的视野里消失了,戏迷们心存遗憾。十字路口偏北第二家叫驴子酒馆是凤栖镇的人市,常有一帮子闲得无聊的人聚集在那里神侃,店掌柜年天喜是年家庄的财东,绰号叫驴子,那酒馆也自然就叫做叫驴子酒馆。凤栖镇是长安到内蒙的必经之道,常有一些南来北往的脚夫在叫驴子酒馆吃酒,客人们带来了外边世界的各种逸闻趣事,自然也把凤栖镇的风土人情向外传播。酒馆内免不了请一些当红的旦角来坐台清唱,食客们一边喝酒一边大声叫好。人们在闲谈之余免不了提起牡丹红,这牡丹红已经有好长时间没有露面了,该不是被那个有钱人【创建和谐家园】?

      叫驴子跟郭善人是亲家,两家的店铺斜对门,那天牡丹红走进郭善人的药铺时叫驴子瞥见了,大家都在市面上混事,谁对谁都知根知底,相互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床头上那些破事谁也不愿提及。可是自那以后牡丹红跟郭善人都从凤栖镇蒸发了,这不能不使叫驴子心存疑虑:难道说这一对狗男女私奔了?

      其实,叫驴子当真还给猜对了,那天牡丹红从郭善人的药铺走后,郭善人把自己摸过牡丹红玉手的三个手指头放在眼前揣摩着,感觉那心里有一股暖意在流,特别是那坐在轿子里的回眸一笑,简直让郭善人失神落魄!整整一天,郭善人都在甜蜜地回味。夜里睡到药店后堂的土炕上,那种胀起的感觉烙得郭善人彻夜难眠。突然间,有人敲门,药铺半夜敲门是常事,一点也不值得惊奇,可是郭善人却心有灵犀,认定敲门的就是自己的心上人!郭善人没有叫堂倌开门,而是自己急急忙忙登上长裤,取下顶门杠,看见月光下牡丹红像霜打的茄子那样孑然伫立。

      郭善人急忙把牡丹红让进里屋,关切地问:怎么了?谁欺负你了?牡丹红什么都不肯说,只是嘤嘤地哭。郭善人本来心善,看戏看到伤心处都陪着落泪,这么个的美人儿在自己面前啼哭,哭得郭善人心碎,免不了怜香惜玉,着急地问道:哎呀姑娘你就别哭了,有什么伤心事说出来,也许郭某能给你帮忙。

      牡丹红突然给郭善人跪下了,口称郭善人“大哥”。说大哥只要你今晚能带我离开这个鬼地方,讨吃要喝我都愿意。郭善人思考半天,他不可能把这么个药铺丢下去跟着牡丹红私奔,可他的确也着迷牡丹红的美色,思来想去终于痛下决心,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送上门来的礼物绝不能轻易抛弃!郭善人匆匆地往衣服兜里揣了一些银元,关了店门,带着牡丹红来到城门口,给守门的兵士塞了一些零钱,谎称城外有病人急需医治,看门的睡眼惺忪,只是认识郭善人,并没有看清那个女人是谁,就替郭善人开了城门。出了城门走了不到一里路,牡丹红突然捂着肚子大声【创建和谐家园】,紧接着血珠子顺着裤腿流下来,月光下郭善人看清了,牡丹红的脸色惨白。

      郭善人知道,牡丹红流产了。可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一瞬间竟产生了抛下牡丹红溜走的念头,牡丹红可能看透了郭善人的心理,竟然死死地把郭善人抱住,眼看着东方泛白,郭善人无奈,背起牡丹红,一步一步地挪到仙姑庵。

      仙姑庵里的老尼绰号何仙姑,早先曾经是土匪头子杨九娃的压寨夫人,杨九娃被郭麻子打死以后,何仙姑万念俱灰。来到仙姑庵出家为尼。

      何仙姑看见郭善人背着个年轻女子进来,坐在卧榻上把三尺长的烟锅子从嘴上挪开,平板脸上看不出一点表情,也不问客人来此作甚,薄薄的嘴里只吐出了一句话:走还是留?

      郭善人把牡丹红放下,身上的衣服已经湿透。有关何仙姑的传闻很多,连李明秋也怵她三分,一个女人能在这关隘险地站稳脚跟,可见这女人绝非一般。郭善人摸出一块银元交给何仙姑,说:师傅,肚子饿了,打发一顿饭。何仙姑把银元放在手里掂掂,还给郭善人,说:老娘不伺候狗男女!郭善人知道何仙姑的厉害,哀求道:实在走不动了,容我们歇会儿。何仙姑突然提高了嗓门:拿钱来!郭善人一惊:刚才给你钱你不要,这阵子要的啥钱?何仙姑恶狠狠地说:封口钱!郭善人软了,颤声问道:要多少?何仙姑嘴角露出一丝奸笑:念你是个开药铺的,也不多要,先拿大洋二十块。郭善人长出一口气:可我今天没有带那么多。何仙姑说:那不要紧,我认识你的药铺,隔日我去取。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牡丹红说:师傅你误会了,这位大哥是个好人,他为了救我才落到这步田地,我们两个绝对没有那种苟且之事。

      何仙姑冷冷一笑:普天下需要救助的人多了,他为什么单单救你?老尼过的桥比你姑娘走的路多,男人都是一个德行,姓郭的肯定是看上了你的美色!算了,不说那些破事了,看你们确实可怜,老尼就收留你们暂住几天。

      可是仙姑庵只有两间破房,还供着一尊菩萨,郭善人有点为难,说:师傅,肚子饿了,我们只吃一顿饭就走。

      何仙姑骂了一句粗话:别装孙子咧,你郭善人肚子里有几根蛔虫我都知道!乖乖地住下吧,老尼这里最安全。说罢,也不管郭善人答应不答应,两只大脚板在屋子央一跺,地上立马出现一个大坑,还没有等郭善人回过神来,两人就被何仙姑推进坑,只听得何仙姑在上边说道:向前走五十步,那里有吃有喝有住,住一天两块大洋,想住多久都行。

      郭善人拉着牡丹红的玉手,哆哆嗦嗦沿着暗道向前走,走到尽头豁然开朗,原来暗道连着一个崖窑,窑洞内吃喝用度俱全,向下看是深沟,向上看是大山,亮亮的太阳从窗子外射进来,简直就是别开洞天!心想怪不得这条道上常有人走失,原来这地下暗藏机关!住下就住下吧,过一天算一天。

      稍住几日,那牡丹红的下身就没有浊物再流,郭善人迫不及待,进入那条暗沟,初时的感觉并不那么美好,仿佛跳进涝池里洗澡,暗沟里阴冷而潮湿,让人提不起精神和兴趣。可那牡丹红久战沙场,也学会了一些床上技巧,她先把舌头伸进郭善人的嘴里轻轻搅动,然后一双玉手搂紧郭善人的臀部,暗沟里的温度在慢慢地回升,随着心跳的加,那种扩张和收缩开始启动,郭善人的兴趣被调动到极致,身体大力起伏,扇摆的动作越来越猛,霎时,云收雾散,两条大虫躺在炕上大口喘气。

      第五章

      何仙姑拿着三尺长的烟锅,倒背着手,撩起长腿,迈着大步,像个男人,来到郭善人的药铺。坐堂的王先生老眼昏花,没有看清来人是谁,问道:先生,你感觉哪里不舒服?

      ×¥Ò©µÄÌÃÙÄÈÏʶºÎÏɹã¬Ã¦´òÕкô£ºÆÐÈø£¬ÄѵÃÄã½ñÈÕÁÙÐÒ¡£

      何仙姑在王先生对面坐下,拿出一张条据,呈在王先生面前,王先生把老腿子眼镜向上扶了扶,看那条据上写着:请付给来人二十块大洋。落款是:郭双有。

      王先生反复验证,那条据的确是郭双有写的,手便哆嗦起来。要知道,王先生一年的年俸也才二十四块大洋,整个药铺一年的收入也不过百十块银元。这郭家大少爷在外边闯下啥祸了?该不是被土匪绑票?堂倌要过条据看了看,脸上便显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要知道郭善人的一举一动全在堂倌的掌控之。王先生让客人稍等,跟堂倌来到后屋商议。堂倌说:来者不善,何仙姑绝非等闲之人,还是把钱付了,把人打发走了事。王先生在药铺坐堂已经几十年,对郭家可谓无限忠诚,药铺的日常收入和开支全由王先生掌管,他把条据小心收好,让堂倌先陪客人在前堂稍坐,然后解下身上带着的钥匙,打开了柜子,取出一个包裹,打开包裹,数了二十块银元,码成两垛,把包裹又重新锁进柜子,坐在桌子前,仍然还在犹豫。何仙姑等不急了,径直来到后屋,看见桌子上码着二十块银元,也不打声招呼,把烟袋别在后腰,两手抓起银元,揣进衣兜,走出药铺,撩开大步,出了东城门,后脚跟扬起一路尘土。

      何仙姑刚走,李明秋紧跟着进了药铺,王先生看清了来人非同一般,急忙起身相迎。可那李明秋也不看王先生一眼,只是对堂倌说:你到我家里来一下。

      那堂倌不敢怠慢,出了药铺门,脚底抹油,紧跟着李明秋不离左右,来到李明秋的庭院,在院子外站定,眼瞅着李明秋进了堂屋,却不知道该不该跟着进去。李明秋回头一看堂倌没有进来,便在屋子里喊道:进来吧,我李明秋不是老虎,不会吃你。

      堂倌颤颤兢兢进了里屋,李明秋指着八仙桌前的椅子说:坐下说话。堂倌搓着双手,点头哈腰:我站惯了,谨听老爷吩咐。李明秋突然问道:郭善人把牡丹红拐到什么地方去了?堂倌一惊,看来李明秋已经掌控了事件的全部,再也没有隐瞒的需要。于是口袋倒核桃,稀里哗啦,把他所看到的、郭善人跟牡丹红的苟且之事说了个一清二楚。末了,故作神秘,把手卷成喇叭状,向前走一步,对着李明秋说:何仙姑今早到我们药铺去了,手里拿着郭善人写的条据,取了二十块银元走了。我估计——,堂倌想卖个关子,不料李明秋却说:好了,没有你的事了,你走吧。

      堂倌走后李明秋直接就找铁算盘。凤栖街上李明秋谁都不服,就服铁算蛮一人,其实,铁算盘长李明秋一辈,原先跟李明秋的父亲是远方兄弟,老爹爹临死前把铁算盘叫到炕前,将儿子李明秋托付给铁算盘,这多年李明秋遇到许多难场事,铁算盘都帮李明秋化险为夷。在李明秋看来,铁算盘就是他的“亚父”,犹如项羽跟项伯一般。李明秋见了铁算盘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想把那郭善人给废了!

      铁算盘不动声色,凤栖县城巴掌大一块地方,每天发生了啥事大家都知根知底,何仙姑前脚迈出药铺,有关郭善人拐走牡丹红的传闻就吵得沸沸扬扬。老实说那郭善人除过管不住自己的**,在凤栖县城还混得有些名气,特别是为人处世还算仗义,搬开指头算算,谁家没有吃过郭善人的药?那家穷人没有欠过郭记药铺的药费?这阵子为了一个戏子跟郭善人闹翻脸的确不值得。况且那铁算盘跟郭善人还是牌友,几个人经常凑在一起摸几圈,输赢那郭善人都很大度,毫不在意,两人的关系还算可以。铁算蛮沉吟半响,突然问道:就为了那个牡丹红?贤侄,你想想,是否值得?

      李明秋恶狠狠地说:郭善人欺人太甚!

      铁算盘反问道:郭善人欺负了你什么?贤侄呀,你怎么老长不大?老让人替你担心。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倒在女人的石榴裙下,吕布是怎么死的?还不是为了一个貂蝉!那牡丹红一个烂戏子,值不值得咱为她刀尖见血?这世界上女人又没有死光,走了穿红的还有穿绿的,掏钱买一个青涩女,比那烂破鞋强许多。

      那李明秋遭铁算盘一顿抢白,虽然无可辩驳,内心仍不服气。闷头走出铁算盘家门,信步来到叫驴子酒馆,见一大群闲汉正在嚼舌,谈论的主题还是跟牡丹红有关。不知道谁回头瞅见了李明秋,干咳一声,大家立马静了下来,那叫驴子闻声从内屋出来,看见李明秋,脸上显出媚笑:老弟光临,幸会幸会。有刚卤好的驴肉,来上一盘?

      那李明秋虽然是凤栖街的混混,但是兔子不吃窝边草,他一般跟本地人不上计较,大家虽然怕他怵他,但是那是老虎不吃人,名声在外,也没有见李明秋把谁怎样,只是南来北往的脚客路过凤栖镇必须给李明秋上供,俗话说得好,进了凤栖城,先拜李明秋,不拜李明秋,屁事干不成。

      有几个正在侃大山的闲汉看见李明秋的脸阴着,想偷偷溜走,刚走到门口就被李明秋叫回来:请大家留步,我李某今日开心,邀大家喝一口。

      李明秋经常在叫驴子酒馆邀人喝酒,邀请的大都是一些头面人物,从来没有邀请过这些市侩小人。许多人停下来,喉咙里伸出来一只手,伸长脖子看那叫驴子把切好的驴肉端上桌子,每人面前摆一只酒碗,这种场面好似那些绿林好汉,闲汉们风卷残云,也不用筷子,很快地用手抓着把桌子上的驴肉吃完,看着叫驴子搓着手站在一边有点为难,李明秋一只脚踩在凳子上,端起酒碗一饮而干,对着叫驴子吼道:有什么好的尽管上!

      叫驴子知道李明秋肚子里生的什么蛆,一脸苦相,摊开双手,说:今天只有驴肉,已经上完了,实在抱歉。那李明秋也不搭话,走到后堂,看卤锅里还有刚卤好的猪头,便捞起来,也不用刀切,放进大盘子里,端上桌面,闲汉们伸长手,一人撕下一块,吃得嘴里流油。吃完后抹抹嘴,用手指着斜对面的药铺对叫驴子说:到对面药铺拿酒钱去!说毕,倒背起手,嘴里吼着:“儿当年本是铁匠手,与人打铁造斧头……”撩开长腿,扬长而去。

      那叫驴子跟郭善人本是亲家,不由得替郭善人捏一把汗。不管怎么样也得替自己的女儿着想,在凤栖街混得差不多的人物谁身上没有那些见不得人的龌龊事?可是这一次亲家确实玩大了,有点像虎口拔牙,那李明秋吃人不吐骨头,郭善人哪里是李明秋的对手!

      第六章

      两头走骡,驮着药材,停在郭记药铺的后院,堂馆和王先生一看老掌柜郭子仪来了,急忙走出了药店,叫来帮忙的把药驮子抬下来,堂倌牵着骡子到东门外一家驿店喂饲料,王先生用拂尘拂去老掌柜身上的尘土,郭子仪进了堂屋在桌子前的椅子上坐定,张口便问:怎么不见双儿?

      双儿是郭双有的小名,这个名字只有郭子仪才叫,别人管他叫郭善人。那名字的寓意也很明显,就是希望郭善人能有个小弟弟,结果郭子仪一直把胡子等白,也只能守着郭善人一根独苗。

      面对老东家,王先生不敢有任何隐瞒,把他所知道的,有关郭善人的传闻和何仙姑拿着郭双有的条据前来取钱的细节全说了出来。郭子仪的脸色变得煞白,山羊胡子抖个不停。王先生见状有些发慌,劝说东家遇事想开点,不必过虑。

      正在这时堂倌进来,看见老东家的容色就已经知道了**。这种场合不需要他堂倌添盐加醋,堂倌很会做戏,双手一摊,哀叹一声,便站在一边,等候吩咐。王先生对堂倌说,你先把驮子解下来,把药材按类归拢。堂倌正待出门时被郭子仪叫住:先不忙解驮子,你提上水壶,到叫驴子酒馆给咱提一壶开水来。

      ÌÃÙijöÃÅÀ´µ½½Ð¿×Ó?

      第七章

      何仙姑果然如约把郭善人送到郭记药铺。郭子仪一见儿子由不得怒从心头起,操起顶门杠向儿子砸去,那何仙姑一伸烟锅杆子挡住,有点揶揄地说:想教训儿子等客人走了以后。

      郭子仪一扑塌坐在椅子上,浑身乱抖。何仙姑把烟锅子当拐杖,双手拄着烟锅子说:你破费了那么多的财力赎回儿子,总不会把儿子置于死地。说完,倒背起手,大步走出了药铺,来到叫驴子酒馆,叫驴子一看心里先自怯了,问道:仙姑有何吩咐?

      何仙姑使个眼色叫酒馆正在吃饭的几个客人离去,然后指示叫驴子关了酒馆的门。叫驴子不敢不做,却又猜不透何仙姑究竟要做什么,关了门以后何仙姑才说,给咱切一斤驴肉,一斤猪头肉,来一碗高粱酒,吃饱喝足就走。叫驴子放下心来,给何仙姑切了一盘子驴肉,一盘子猪头肉,何仙姑坐在凳子上,吃得有滋有味,吃完了,抹抹嘴,摸出一块银元,放在桌子上。叫驴子哪敢收何仙姑的钱?拿起钱要退还给何仙姑,何仙姑摆摆手,说:不用找零钱了,我以后还会来吃。说毕,出了后门,扬长而去。

      这边何仙姑刚走,郭善人一扑塌就给老爹爹跪下了,郭子仪喊了一声:不争气的儿!便老泪纵横。郭善人自知罪孽沉重,头低下,大气不敢出。郭子仪思考良久,然后擦干泪珠,对儿子说:凤栖镇你再不能混下去了,你现在立马就吆着骡子回郭宇村去,这里的事情由我来打点。

      郭善人走后郭子仪来到叫驴子酒馆,按辈分叫驴子得把郭子仪叫叔,郭子仪在凤栖镇算不上富豪,但是德高望重,几乎所有的富户人家都对郭子仪表示敬重。叫驴子见郭子仪来了,问道:叔,你想吃点什么?

      郭子仪来到后院,在堂屋内的靠背椅上坐下来,叫驴子知道郭子仪有话要说,来不及解下褶裙,一手还拿着勺子,跟了进来。郭子仪说:亲家娃,叔想请李明秋跟铁算盘吃一顿饭,麻烦你叫堂倌把那两个人请到你这后院的堂屋里来。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5 0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