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寒门枭士》-第3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李大器显得很害怕这个【创建和谐家园】,他朝儿子身边靠了靠,给儿子介绍道:“庆儿,这是你大姨娘!”

        原来是自己母亲的姐姐,李延庆连忙笑着行礼,“大姨娘好!”

        “原来是庆儿,长高了嘛!”

        妇人言不由衷,她虽然是大姨娘,却从未见过李延庆,何谈长高二字?她一双大得吓人的杏眼一瞟,目光又落在李大器身上,挤出一种娇滴滴的嗓音问道:“大器,你多久没来了,怎么不来看看奴家?”

        “噗!”李延庆忍不住笑喷了出来,他看出来了,父亲要走桃花运了。

        李大器狠狠瞪了儿子一眼,臭小子想到哪里去了,这可是大姨娘。

        “吃酒!吃酒!”

        丁仲笑呵呵打圆场,众人推杯换盏喝了起来,李延庆却很感兴趣地瞅着这位大姨娘,只见她一双脉脉含情地牛杏眼始终不离父亲,而父亲却显然畏惧这位大姨,身体僵直,不敢看她一眼,这么冷的天,居然汗水都下来了。

        “贤婿有没有考虑过续弦?”酒过三巡,丁仲借着酒意问李大器道。

        丈人在酒桌上问女婿这个问题着实有点尴尬,不过这个话题又是那么引人关注,两个小舅子也停住了酒杯,连李延庆也有好奇了,难道丁家真想再把大姨娘嫁给父亲吗?

        李大器在这个问题却毫不含糊,他头象拨浪鼓一样的摇头,“小婿从无此念!”

        “贤婿就没有必要钻牛角尖了,娶妻是人伦大事,房中怎能无妻?贤婿今年才三十二岁,还这么年轻,当然应该考虑再娶新妇,至少有人能照顾庆儿,贤婿可不能光替自己考虑啊!”

        李大器对亡妻情深意重,又心怀歉疚,他绝不愿再娶妻,但他岳父却老奸巨猾,拿出儿子无娘来说事,令李大器一时哑口无言,只得喝酒不语。

        李延庆更加好奇了,索性直接问道:“外祖父是打算给爹爹介绍新妇吗?”

      ¡¡¡¡¶¡ÖÙÞÛÐëЦµÀ£º¡°Äã´óÒÌÄï¹Ñ¾ÓÔÚ¼Ò£¬ËýÒ²²Å¶þÊ®ÁùË꣬ÎÒÏëÒ»¸ö¹Ñ£¬Ò»¸ö÷¤£¬²»ÕýºÃÅä¶Ô°É£¡¡±

        李大器差点一口酒喷出来,居然要把身边这个母老虎嫁给自己,他李大器还能活吗?

        丁仲有两个女儿,性格却完全相反,二女儿丁娇云温柔贤惠,人见人夸,大女儿丁娇秋却是个泼妇,踹门骂街,欺老凌幼,丁家村无人不怕,绰号母大虫。

        李大器心中发慌,便有点口不择言,急忙道:“大姨娘不是去年春天已经改嫁了吗?怎么还在家中?”

        旁边胖大姨的眼神顿时有些不善了,半晌冷冷道:“年底又死了丈夫,奴家只好回来了。”

        李延庆暗暗吐了下舌头,在理学没有兴起之前,大宋妇女改嫁是很平常之事,连太后年轻时也曾改嫁,更何况民间妇女,改嫁问题不大,问题是年初才改嫁,年底就死了丈夫,现在才大年初二,这一家人是多着急。

        李延庆看出父亲的难意,便替父亲解围道:“爹爹,外公是在和你开玩笑呢!婚姻大事怎么能随随便便在酒桌上定下来,外公不会失礼的。”

        李大器得到儿子相助,连忙顺杆爬,“爹爹当然知道,不管你的事,快点吃吧!家族中还有要紧事,爹爹得赶回去。”

        丁仲瞪了李延庆一眼,这小子年纪不大,一肚子鬼精灵,他想把大女儿嫁给李大器也是有想法的,他亲眼目睹李大器家盖了新房,家具什么都是新的,还得了份收入不错的差事,关键还有个争气的儿子,大女儿嫁给李大器也不亏,还能完全掌控他们父子,自己也不用整天听着女儿哭诉要嫁人,可谓一举两得。

        只是李延庆一句话便堵了他的口,婚姻大事岂能在酒桌上当儿戏谈,他确实无法再说下去了,也罢,回头找他们族长谈,倒不急一时。

        不料另一个当事人却恼了,丁娇秋“忽!”地站起身,面前的碗碟乒乒乓乓翻倒,那种力拔山兮的气势吓得身旁的李大器面如土色。

        丁仲知道女儿要犯横了,心中顿时大急,他在桌子下面狠狠踩了女儿一脚,丁娇秋终于克制住自己的脾气,故作娇羞地一跺脚,“爹爹,人家不要嘛!”

        她转身便害羞地跑了,所有人都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李延庆无比同情地看了一眼父亲,想必父亲领教过这位大姨娘的厉害,他才会如此畏惧。

        丁仲知道今天不会有结果,便不再提这件事,又笑道:“贤婿既然明天族里有事,当然家族之事为重,我不拦你,但庆儿为什么也要走,他膝盖受伤了,在这里养两天伤不正好吗?”

        李大器呆了一下,这下儿子可就是自作自受了,看他怎么回答?

        李延庆却不慌不忙道:“外公有所不知,明天一早孙儿要给知县拜年,事先已经说好,不去不行!”

        李大器吓了一大跳,儿子怎么能扯到知县身上去,这也太胆大妄为了吧!

        丁仲眼睛眯成一条缝,外孙有出息了嘛!居然要去给知县拜年,这是真的,还是在糊弄自己啊!他眼珠一转,便笑道:“那我就让马车送你去,既然要走夜路,坐马车要方便一点。”

        李延庆欣然笑道:“那就麻烦外祖父了!”

        李大器心中疑惑,儿子到底在搞什么名堂,要去县里做什么?

        李延庆却在父亲手背上悄悄写了两个字:书坊。

        李大器恍然大悟,原来儿子要去县里书坊,这个臭小子,竟然早有预谋。

        ……

        吃罢晚饭,李大器父子便上路了,李大器骑着两头毛驴回家,李延庆则坐上了丁家的马车,一路便向县里去了。

        李延庆昨晚已经写完了第二本书稿,他本来就打算给母亲扫完墓后顺便去趟县里交书稿,既然丁家愿意用马车送他,替他免除旅途困乏,何乐而不为。

        李延庆上了马车便倒下睡觉,一直睡到五更时分,车夫将他叫醒了,“小官人,五更到了。”

        李延庆坐起身揉揉眼睛问道:“现在到哪里了?”

        “已经到县城了,但城门还没有开,还得等半个时辰。”

        “那你回去吧!”

        车夫吓了一跳,“这怎么行,老爷让我送小官人到县衙呢!”

        “这倒不必了,县衙我自己去,你回去吧!就说已经送我到县衙了,我外公不会知道的。”

        说着,李延庆给了他五十文钱,“拿着在路上吃顿早饭。”

        “多谢小官人,只是我怕……”

        “你怕个屁!”

        李延庆顿时发威了,“你若再不走,我就告诉外公你在半路勒索我钱财,我看你怕不怕!”

        车夫吓得连忙拱手,“小人这就走,这就走,小官人请保重!”

        车夫调转马头,赶着大车走了,李延庆却将随身物品稍微收拾一下,向另一条绕城官道飞奔而去,五更时分,跑步的时间到了。

      第0051章 县城偶遇

        今天是正月初三,士林源书坊早早便开门了,虽然是新年,但生意还得照做,除了正月初一休息一日,其他日子书店都不能打烊。

        李延庆走进了书坊,书坊里静悄悄的,李延庆原以为没有人,没想到走进店才发现,地上坐满了少年和孩童,每人抱一本书,正是自己写的《大圣捉妖记之红孩儿》。

        罗掌柜听见店门响,探头从楼梯上望下去,却见是李延庆,激动得他差点失足滚下楼,上前一把抓住李延庆,“庆哥儿总算来了!”

        李延庆的手腕被罗掌柜抓得生疼,便挣脱了笑道:“掌柜别急。”

        “你现在就是我的救命丸,你若再不来,明天我就要去你家了。”

        “有这么严重吗?”

        “只有更严重!”

        罗掌柜把李延庆请上二楼,把门关上,带着一种哀求的语气道:“菩萨保佑,小官人千万是给我送书稿的!”

        李延庆嘻嘻一笑,从怀里掏出两部书稿放在桌上,罗掌柜的眼中顿时射出异光,居然还是两部,他一把抓起书稿,激动得在原地打转,“终于来了!我有救了!”

        李延庆其实倒也理解罗掌柜的心情,王贵、汤怀天天唉声叹气,念叨着想看下一部,就象丢了魂似的。

        学堂内其他学子也差不多,他们买了王贵的书,就像买了上瘾的药,整天把铜钱在王贵耳边摇得叮当响,催他再拿下一部书来卖。

        鹿山学堂如此,想必其他地方也一样。

        罗掌柜终于平静下来,给李延庆点了壶茶,坐下来笑道:“前些天东主天天派人来催我,硬生生把我催出病来,我也天天找你父亲,让他带口信给你……”

        李延庆一怔,父亲什么时候带口信给自己过,难道忘记了?他心念一转便知道了,父亲一定是怕影响自己学业。

        “这书稿怎么送过去?”李延庆又问道。

        “我马上就走,我要亲自送去大名府,东主一再交代的,书稿一到就给他送去。”

        说到这,罗掌柜忽然一拍脑门,“看我这人,欢喜糊涂了,竟然把给你的钱忘记了。”

        他连忙从柜子里取出一份纸卷,笑道:“这是隔壁银铺的存钱柜卷,里面存有两百两银子,其中一百两是你第二部和第三部的稿费。”

        他把柜卷递给李延庆,又道:“上面还需要你的画押才行,等会儿我和你去银铺,把这道手续补上。”

        李延庆大为好奇,接过这份用楮纸制作的纸卷细看,当然,这并不是纸币交子,而是类似存单一样的东西,早在中唐时期,柜坊便开始有了存钱的业务,更不用说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宋朝。

        北宋初年,这种存钱的交子卷刚开始在巴蜀地区出现,后来便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成为了一种变相的纸币,但由于出现兑现危机,朝廷便废除私人交子,改由朝廷发行,宋徽宗时期发行钱引,也是一种纸币。

        不过现在钱引还只能在一些大城市内使用,象汤阴县就暂时没有,罗掌柜给李延庆的交子卷则是大名府洪登记银铺的存银凭证,只能在相州、卫州、磁州、洺州和大名府五地的洪登记银铺兑换。

        李延庆放下交子卷,又道:“不是说好三十贯钱吗?怎么变多了。”

        “这是东家的意思,按照普通士人的最高润笔费给你,也希望小官人能继续写下去。”

        对方待自己厚道,李延庆当然也不会计较,便笑了笑收下了交子卷。

        ……

        在县城里办完事,李延庆打算吃了午饭就回去了。

        他现在所在的这条街叫做东大街,是汤阴县商业最繁华的一条街,光酒馆就有三家,还有客栈、茶馆、银铺、药铺、书坊、各种吃食店等等,各种店铺林立次比,店铺招牌层层叠叠,今天是大年初三,大街已开始热闹起来,人流如织,几家酒馆基本上都已满座。

        宋人虽然不吃午饭,但也不绝对,象干苦力的夫役,肚子饿极了还管什么中午下午,再加上新年期间很多人起得晚,早上一顿耽误了,中午吃饭也很正常。

        这时,李延庆看见前面有家包子铺,便信步走去,刚走到包子铺前,却听见背后有人叫他,李延庆一回头,只见后面跑来一名男子,正是族祭时见到的李冬冬,李延庆还准备初五去他家,没想到在县城居然遇到了。

        李延庆连忙迎上前,“冬哥怎么来县城了?”

        也幸亏昨天父亲告诉他,这位李冬冬和他同辈,不然他就会喊冬叔了。

        “我来县城买点东西,刚才看见背影有点像你,便一路追来,果然是你。”

        李冬冬很热情,拉着李延庆道:“还没有吃饭吧!我请下你馆子。”

        李延庆指了指包子铺,“这里就蛮好了。”

        “哎!包子有什么好吃的,跟我来。”

        他拉着李延庆走进了对面的林记酒馆,上二楼找一个靠窗的位子坐下,李冬冬点了四五个菜,要了一壶酒,便笑问道:“小老弟怎么会在县里。”

        “我来书坊买一些书,冬哥怎么也在这里?”

        “不瞒老弟说,我这次回乡,一是祭祖,其次是想买一批药材回京。”

        “冬哥不是卖茶吗,怎么又卖药材了?”李延庆不解地问道。

        李冬冬笑了笑,“光卖几碗凉茶能赚多少钱,交房租都不够,还得做做别的营生才行,正好我认识一个药牙人,他听说我要回乡,便托我买几千斤咱们汤阴县的特产熟黄连。”

        “冬哥跑这一趟能赚多少钱?”

        李冬冬笑着摆摆手道:“一般人我不说,但老弟要问,我就不瞒了,就这个数!”

        李冬冬伸出两根手指,李延庆笑着:“两百贯!”

        “哪里有啊!二十贯。”

        李延庆顿觉惊讶,“几千斤药材才赚二十贯!”

        “你以为能有多少,我就只赚个辛苦费,大头在牙人那里,是牙人的本钱,要是我的本钱,这一趟我至少能赚三百贯。”

        牙人就是中介,给买家卖家牵线搭桥,中间收取佣金,一些有本钱的牙人就变成了中间商,赚取更大的利益,李延庆当然也听说过,只是没想到看起来家大业大的李冬冬居然为二十贯钱奔波,看来他在京城混得也并不如意。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03:5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