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寒门枭士》-第2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大叔放心,忘不了!”

        李延庆回家拿了件衣服披上,便被众人簇拥着去写春联了。

      第0046章 不速之客

        一个下午,李文村的家家户户都贴上李延庆写的春联,他肚子里有上百条春联,每家每户都可以不重样,他写的春联既新奇又吉利,消息很快传开,轰动了十里八乡,上门求春联的人家络绎不绝,李延庆也不拒绝,有求必应。

        甚至连鹿山镇的店铺也纷纷上门求李延庆给他们写春联,李延庆对店铺却不客气了,要收润笔费,他以每家五百文钱的价格,一口气写了十几幅好对联,赚了一笔过年钱。

        新年来临,每家每户最大事情就是要准备祭祖了,小户人家虽然不像李氏家族那样专门修建一座宗祠,但几乎家家户户都把正堂清理出来,摆上先祖的灵位牌,又放上鸡鸭鱼和几样点心,焚香点烛,全家人准备正月初一祭拜先祖了。

        除夕下午,家家户户都在忙碌地做年夜饭,炊烟袅袅,村子里弥漫着腊肉和米酒的香味,李大器被族长叫去宗祠帮忙,他们家一向没有年夜饭,李延庆晚上会去胡大叔家吃饭。

        李延庆一个人在后院无聊地练习打石子,枣树上挂了一枚铜钱,他站在三丈外用石头打这枚铜钱,大黑则忙碌地给他捡石头,他打出一枚石子,大黑便冲过去,把石子叼回来放在他脚下,院子不时传来叮当的铜钱响声。

        忽然,大黑对墙外汪汪地叫了起来,李延庆心中奇怪,外面会有什么动静,他爬上墙,只见从远处树林内走来一人,身材高大魁梧,头戴范阳帽,身穿短皂衣,肩上扛着一根哨棍,哨棍上挑着小包袱和一只酒葫芦。

        这身打扮象极了水浒上的林冲,不过当此人走近,李延庆第一感觉就是此人不是善类,皮肤黝黑,长一张削瘦的长脸,脸颊上有道两寸长的刀疤,一双三角眼格外阴冷。

        这时,他也看见了李延庆,生怕李延庆跑掉,便远远问道:“小哥,这里可是李文村?”

        他的口音不是本地人,和酒馆的掌柜是一个口音,京城人,李延庆便道:“这里是李文村!”

        “你们村有没有一个姓扈的汉子?”

        姓扈的没有,不过倒有谐音姓胡的,李延庆心中一动,莫非他是来找胡大叔的?

        他立刻摇摇头,“村里没有姓扈的,大叔搞错了吧!”

        这名男子走到一丈外问道:“你们这里是孝和乡李文村就没错,或许他改成别的名字了,是一个很壮实的大汉,三十多岁,长得像头熊一样,和我一般高,武艺很厉害,你想想看,有没有这个人?”

        这不就是胡大叔吗?李延庆心中升起一丝警惕,这人看起来不像善类,别是来找胡大叔麻烦的吧!

        他刚要否认,旁边小路上传来了胡盛的声音,“卞老三,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

        大汉一回头,顿时满脸惊喜,“扈哥哥,我总算找到你了。”

        胡盛却并不高兴,依旧冷冷道:“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大汉有些尴尬,半晌回答说:“去年有人在镇上看到哥哥了。”

        “哼!连我住哪个村都摸清楚了,你们果然是有心啊!”

        “哥哥别这样说,方教主也是景仰……”

        “住口!”

        胡盛喝止住了来人,他看了一眼坐在墙头上的李延庆,便冷冷道:“既然已经来了,那就到我家里去说话吧!”

        大汉连忙抱拳感谢,快步走上前笑道:“大娘身体如何了?旧伤在冬天还会发作吗?”

        “回去再说!”

        他们二人从小路走了,墙头上的李延庆满脸惊讶,方教主,难道是方腊,方腊可不就是摩尼教教主么?

        今年是1111年,李延庆想起今年发生的一件大事,宋王朝财政吃紧,皇帝赵佶便在今年春天任命杨戬在京城以东设立“刮田所”,强占田产,加征税赋,到处家破人亡,冤案不计其数。

        同时在南方江浙一带设立了“苏杭应奉局”,收刮民间的各种花石竹木和奇珍异宝,用大船运向汴京,每十船组成一纲,这就是著名的“花石纲”。

        这两件事便是宋江和方腊起义的导火线,不过此时他们还没有起义,但已经开始在秘密筹备了。

        李延庆联系到刚才这个男子,他便隐隐猜到,很可能是方腊要来招揽胡大叔了。

        不过从他们的话语之间,李延庆感觉到胡大叔的身世也不简单。

        李延庆再也坐不住了,便跳下围墙,向胡大叔家跑去。

        李延庆跑进胡大叔家院子,只见小青儿一个人蹲在菜地旁玩泥巴,她有点不高兴,撅着嘴,也没有理会李延庆。

        李延庆见西屋关着门,估计胡大叔和那个大汉在西屋里说话。

        这时,李延庆听见厨房有胡大娘的说话声,便悄悄向厨房走去,原来是胡大娘在和儿媳在说话。

        “婆婆,那人到底是谁,出手这般阔绰,上来就是五十两金子。”

        李延庆暗暗思忖,五十两金子就是五百两白银,这在任何地方都不是小数字,这人是在招揽胡大叔呢!

        “金子咱们不能要,大郎肯定会还给他,媳妇,这人不是好东西,咱们得警惕一点。”

        “婆婆,大郎以前到底是做什么的,怎么没听你们说起过?”

        青儿娘姓张,李延庆一直叫她张婶,娘家在大名府,和胡大叔不是一个地方人,李延庆听胡大娘说过她的事情,但连张婶都不知道胡大叔以前是做什么的,足见胡大叔来历神秘了。

        “我当初不是告诉过你吗?大郎原是京城武师,打伤人逃到汤阴县来。”

        “可我感觉不像,刚才那个人分明叫大郎二大王,婆婆,你给我说实话,大郎以前是不是……”

        李延庆越发好奇,难道胡大叔从前是占山为王的强盗吗?

        胡大娘有点不高兴了,“你们成婚五年,青儿都三岁了,你还要一个劲问大郎的往事做什么?难道他对你还不好吗?”

        “哐当!”胡大娘重重将锅一扔,转身向厨房外走去,李延庆吓得连忙趴下身子,在地上挖泥巴。

        胡大娘走出厨房,正好看见李延庆,不由一怔,“庆儿,你在这里做什么?”

        李延庆挤出一副天真无邪的笑脸,“大娘,我在和青儿玩泥巴呢!”

        “哦!你爹爹什么时候回来,我们要早点吃年夜饭了。”

        “大娘,我忘记说了,爹爹今晚要在祠堂里陪族长守夜,不回来吃年夜饭了。”

        胡大娘笑了笑,“看来你们族长很看重你爹爹,这是好事,那快去洗手,青儿,你也跟二哥哥去洗手。”

        李延庆上前拉着青儿的手去井边了,这时,婆媳二人都不说话,各自端着菜向正堂走去,西屋门忽然开了,只听胡盛冷冷道:“吃完饭你就走吧!看在兄弟一场的情分上,我今天不跟你翻脸,但你以后不要再来打扰我了。”

        “哥哥,你干嘛这么犟呢?难道你一定要教主来劝你才行吗?”

        “给我闭嘴,他若敢来,我就直接报官!”

        “哥哥难道连金子也不想要吗?”

        紧接着“砰!”一声拍打桌子,胡盛怒道:“金子你拿回去,我不要!”

        汉子也怒了,喝道:“姓扈的,我也最后劝你一句,这是方教主看得起你,你别敬酒不吃吃罚酒!”

        “滚!”

        胡盛暴怒了,一把将那人扯到院子里,“给我滚出去!”

        汉子也大怒,反手掐住胡盛脖子,两人滚翻在院子里,撕打起来。

        李延庆急忙拉过小青儿,想把她保护住,不料平时柔弱的小青儿见有人欺负爹爹,她忽然变得异常凶悍,象只小老虎一样冲过去,抱住汉子的大腿,狠狠一口咬下。

        疼得汉子大叫一声,胡盛趁机甩开他,一把将女儿拉过来,交给李延庆,“看好她了!”

        李延庆死死抱住小青儿,只觉她拼命挣扎,要帮爹爹打架,就俨如她骨子里的悍勇这一刻被激发出来了。

        这时,胡大娘也拎着一把刀从厨房里冲出来,用刀指着男子怒斥道:“卞老三,今天是大年三十,老娘不想跟你翻脸,过去的事情我可没有忘,若你敢再来,我们新帐旧账一起算。”

        疤脸汉子最终没有继续打下去,他看了看他们母子,又看了一眼李延庆和小青儿,克制住满腔怒火道:“既然如此,我就不勉强了,我会回去向教主如实禀报,让教主来做主吧!我们后会有期。”

        说完,他转身便怒气冲冲离去了。

      第0047章 新年祭祖

        这顿年夜饭吃得压抑无比,胡家一家四口谁也没有吭声,李延庆匆匆刨完一碗饭,吃了两块腊肉,便拾起一袋骨头道:“大叔,我先回去了。”

        胡盛点了点头,“明天早上我可能没法陪你跑步了,你自己跑吧!”

        “我会的!”

        胡大娘又连忙给他盛了一碗饭菜,让他晚上饿了吃。

        “谢谢大娘!”

        “庆哥儿!”胡大娘追了出来。

        “大娘还是什么事?”李延庆停步问道。

        胡大娘平静地对他说:“大娘知道你是个懂事的孩子,但有些人情世故你不懂,今天看到的事情对谁也不能说,甚至对你爹爹也不能说,记住大娘的话了吗?”

        “大娘放心吧!庆儿心里明白着呢。”

        李延庆端着碗一溜烟便跑回家了,刚把骨头扔给大黑,李二李三又跑来找他去放鞭炮,李延庆一个人在家无聊,便跟着他们一起去了。

        这一夜,李文村家家户户都在欢声笑语,到处是鞭炮声响,李延庆尤其受欢迎,每家每户看见他都要把他拉进去吃块腊肉,啃块骨头,连李二李三也跟着他沾光,口袋塞满了糖果。

        但胡大叔家却十分沉寂,天刚黑,家里的灯便熄灭了。

        李延庆站在草垛上望着胡大叔家,心中感慨万千,胡大叔家就是一个小小的缩影,一叶可知秋,大宋的动荡岁月要来了。

        ……

        五更时分,李延庆又起来跑步了,他穿过树林,沿着永济渠向南奔跑,此时永济渠已经完全冰冻,大大小小的船只都被冻在水中,很多长年在船上生活的漂人也临时搬到岸上,搭起一个个窝棚,等待着春天来临。

        今天是大年初一,按风俗,家家户户都要祭祖,就连这些生活贫苦的漂人也不例外,他们在窝棚门口摆上香烛和一点祭品,把祖宗的灵位牌也摆放,几乎每个窝棚前都在忙碌祭祖。

        李延庆一口气向南跑了二十里,南面便是另一个小镇张集镇,二三十户人家,规模要比鹿山镇小得多,只有一家破旧的客栈,四周也是大片树林和草地。

        今天只有李延庆一人跑,未免有些不习惯,他一边跑一边东张西望,此时是冬日的五点左右,天还没有亮,天空星光璀璨,空气格外透彻,将大地撒了一层朦胧的银色。

        官道上已经有了几个稀疏的行人,和平时相比还是少了很多,毕竟今天是大年初一。

        李延庆忽然在路边一丛灌木旁看到了一根挑着酒葫芦的哨棒,他的脚步迟疑一下,慢慢行走,紧接着在草地上看见了一个人,就是昨天那个汉子,他竟在这里睡觉,小包袱枕在头下,范阳帽则盖在脸上。

        这汉子身上不是没有钱,向南走一里,便能到张集镇上投宿,可这人宁可在野外睡觉……

        李延庆见他脚动了一下,便不敢再多想,加快步伐向北跑去。

        今天当然不用上学,但卯时正,也就是清晨六点整,李氏家族要开始祭祖了,父亲再三叮嘱他不要迟到,李延庆看了看星光,心中估算一下,此时离卯时应该不到一刻钟了,他来不及回村子,直接向鹿山镇奔去。

        新修好的宗祠比原来大了不少,但格局并没有变,建筑和从前一模一样,主要是院子变大了。

        祠堂内外此时已经挤满了数百名李氏族人,鹿山、潜山、文村和松河四房的族人都赶到了宗祠,县里的族人也赶来了,甚至还有一些族人是从外地赶回来。

        李氏家族人丁兴旺,短短百余年便从四个男丁繁衍到三百余人,这也是大宋社会安定、经济发达的一个缩影,孝和乡近一半的村子也是在近五十年内才逐步出现的。

        祭祖还没有开始,族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天,只有参加筹办祭祖的十几名族人格外忙碌,进进出出川流不息。

        这时,李延庆看到了父亲李大器,他坐在门口负责登记,被十几个族人包围着,虽然父亲看起来有点疲惫,但满脸红光,兴致很高,这也难怪,他已经被家族冷落多年,今年终于得到了重视,他心中当然十分舒畅。

        李大器也看见了儿子,他用笔指了指院子,让李延庆先进院子去玩,他实在太忙,过来打个招呼的时间都没有。

        李延庆走进院子,院子里挂满了灯笼,亮如白昼,和外面一样挤满了族人,只见在老槐树下坐着一个三十余岁的男子,被一大群少年和年轻人包围着。

        “你们不知道,京城满地都是钱,十贯钱对我们可是两三年才能攒下来,可对京城人来说,就是一顿饭钱。”

        周围人一片惊呼,人人眼中都露出羡慕之色,李延庆知道这人是谁了,是潜山村的一个族人,叫李冬冬,听四叔李大光说,好像在京城开了家茶馆,在李氏宗族中属于混得不错的人,他也是刚从京城赶回来祭祖。

        李延庆也好奇地挤在一群少年中,听听京城的见闻。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2 16: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