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寒门宰相_幸福来敲门》-第1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说到这里老者看向章越道:“汝读书能见风骨,实在难能可贵。孺子可教也!”

      若说孔子温和,有君子气度,似没见过他当面对谁发火,在背后也常常为人说好话。

      那孟子就是一个字刚,读孟子可以知道。孟子见了很多君王,也骂了很多君王,孟子骂梁襄王,望之不似人君,就之不见其所畏,称商纣王为独夫。

      眼见章越数语竟入得老者之意,章实大喜,吴安诗也是刮目相看。

      章实闻言大喜,顿觉得颜面有光,自己让三郎读书的决定是对的。

      吴安诗笑道:“陈公既是如此赏识此子,子由正好缺一书童,不如……”

      书童?

      章越闻言心底顿时凉了下去。

      老者闻言笑了笑道:“倒好……只是会不会委屈了些。”

      委屈?这怎么可能的事。

      吴安诗如此想到,然后对章实道:“章兄,这位老先生其实乃当朝大员,他的侄儿正好缺一名伴读,本来以令二郎的才学可谓绰绰有余,但如今二郎不在,实错失大好良机。”

      “不过也是凑合,谁料到竟巧遇了三郎。三郎天资聪颖,你言他苦于没有明师指点。那可谓正巧,你可愿让他与老先生之侄一起读书?”

      章实闻言有些迟疑。

      吴安诗顿了顿道:“诶,名上说是书童,但也是半个伴读,也可一样受学,一样读书。”

      伴读?

      章越想起一句话,陪太子读书。

      当然陈家子弟并非太子,但待遇是一样。作为达官贵人子弟,西席一般不敢管教,但其若犯错了西席会狠狠责骂伴读,代为受过,同时形成一等人身依附,要效忠于家族。

      不过好处也很多,高昂的读书费用等于对方全包了,同时受到一样的教育,也可以赴解,同时容易得解的漕试。

      äîÊÔÊÇ·תÔË˾Ö÷³Ö¿¼ÊÔ£¬ÒòתÔË˾±»³Æ×÷äî˾¹Ê¶øµÃÃû£¬Ò²³Æ×÷±ðÍ·ÊÔ¡£

      漕试等同于解试。但漕试的考试对象专门是现任官员子弟,五服以内亲戚,近年来将门客也纳入其中。章越成为伴读就是以陈家门客身份参加考试。

      对于章越现在而言,接受伴读并不是一个屈辱,甚至还是一个不错选择。若陈升之放出话去会有很多寒门子弟争破头了来抢这个名额。

      倒不会有人觉得书童是种屈辱,无论老者,还是吴安诗都是真心诚意,并没有看不起人的地方,只是身份悬殊确实摆在那。

      只怪章越之前内心戏太多,当初还以为以老者今时今日身份地位,应该不吝于提携同乡后进吧?现在才发觉自己想当然了,在做什么梦呢?

      第十二章 一以贯之

      在彭宅的另一头。

      彭县尉正好整以暇地喝茶,他所言的衙门差事不过是个托词,其实他早就坐在一旁。

      不是他不愿巴结那个老者。一来他不善于诗书经义一道,与老者和吴安诗一起,也是搭不上话,不过是矮人看戏,随人上下而已。所谓献丑不如藏拙,彭县尉就索性等老者他们说得差不多了再出面好了。

      而有人偷听消息,来回报的人告知彭县尉。

      “这章家二郎兄弟居然能与他们聊得如此入港?倒是件稀事。”彭县尉边踱步边言道。

      他知道这老者眼高过顶,很少有读书人能入他青眼,章越年纪不大,听侄儿说平日里读书就是走马观花那等。

      要不是二人书都读得极差,否则没办法成为好朋友。

      但是正是这章越与老者聊得如此投机,倒是令彭县尉刮目相看。方才彭县尉看了章家送得水礼,还是十分满意的,可见是花了一定心思准备。

      “看来这章二郎章三郎都不是等闲之辈。”彭县尉若有所思。

      一旁来人禀告道:“县尉他们聊得差不多了。”

      彭县尉点点头,当即从另一边走至前屋。

      而此刻吴安诗则是向章越抛出了邀请。

      章越也正在犹豫之间,但章实已是起身道:“多蒙吴大郎君青眼,此对舍弟而言实是三生有幸,只是……舍弟……他实在愚钝难堪造就……”

      “此事章大郎君不必如此快回答。”吴安诗打断章实的话,且微露不悦之色。

      这时候彭县尉正踩着这一句,也是赶到算是为章实章越救场而来,但见他拱手道:“来迟,来迟,错过了高论,还请诸位恕罪!”

      吴安诗笑道:“少公来的不巧,我们也正谈完!”

      彭县尉笑道:“那就点汤吧!”

      几名军汉从左右端着汤来。

      事已成定局,章越见兄长拒绝,心下倒是一松。

      反而心很大的举起碗先闻了闻汤时,但药材甘香的味道,一口下肚是可知是用甘草与其他药材炖好,真可谓是一碗清热滋补的好汤。

      “真是好汤!”

      章越喝了口,咂巴了下嘴还要再喝,却见老者与吴安诗不过虚盏端起,眼也正好看来。

      吴安诗的眼神里分明写着‘此子心可真大’。而老者眼神中却带着笑意。而自己兄长章实也不过轻呷一口。

      章越也不好再饮,只好放下汤碗。

      章实见此起身告辞,章越亦是如此。

      吴安诗开口虚留一二,正要命人送出。

      老者突开口道:“章三郎,名声不过身外之物,譬如刘邦韩信,到了功成之日,谁又记得他们当年寒微之时。需知学海无涯,没有名师指点,只凭勤奋刻苦,也不亦于以纸作舟!”

      “老夫致仕还乡来,只求保养年寿而已,顺便乃见一见后生俊杰的风采,书童不书童的只是个名份而已,你自己是如何考量的?”

      身旁的章实也道:“三哥,你自己如何想得?”

      章越心底早有答案,但仍是作出左右为难的神色。说实在若是伴读而不是书童,自己早就答允了。

      最后章越向老者长长作礼道:“多谢老先生的金玉良言。末学是这样想的,圣贤无常师,身怀童子心,时时勤拂拭,万物皆可师。”

      章越此言一出。

      薛县尉等左右闻言皆是还好,倒是老者露出异样的神态来。

      吴安诗吃惊道:“章三郎,你可知这位……”

      但见老者打断吴安诗的话道:“诶……”

      吴安诗向老者行礼,然后退至一旁。

      ÀÏÕßËÆ×ÔÑÔ×ÔÓï°ãµÀ£º¡°Ê¥ÈËÎÞ³£Ê¦£¬¿××ÓÒàʦ۰×Ó¡¢Üɺ롢ʦÏå¡¢ÀÏñõ¡£°ÑÊÖ¸üÓëÕÉ£¬ÆñÄ̳ܽöºÃµÜ×Ó£¿¡±

      老者听章越之言,似解决自己很大的疑惑般。

      这时老者看向章越笑道:“三郎说得好,能身怀赤子之心,实在难得难得。老夫在建阳考亭有一座别野,他日有暇你不妨到此,老夫扫榻以待!”

      章越闻言一愣,连忙行礼道:“后学如何敢当,谢过老先生。”

      老者点了点头,不再言语。

      彭县尉暗暗吃惊,对章越更是刮目相看暗暗心道,我得吩咐经义,往后好好结交章三郎,万万不可失了联系。

      “陈公,这章大郎君既是无意让其弟为书童,你又邀其弟到别野,是否此人之才真有过人之处?故想收录门下?”吴安诗道。

      “安诗,汝觉得吾以人为庄田乎?”

      “这……”

      老者道:“我与尊父,世父为官至今,荣华富贵不过等闲。吾将汝也视作自家子侄般。但我一句劝你,汝等立朝立身,当如谢玄般,为兰芝玉树立于庭阶之下。”

      “你以为你我两家何所寡有者?昔年孟尝君令冯谖去薛地收账,什么少就买什么。但冯谖却一把火烧了契券。而今老夫是缺书童,还是缺伴读?缺得是礼贤敬士的名声。”

      ÎⰲʫÎÅÑÔôöÈ»µÀ£º¡°³Â¹«ËùÑÔ¼«ÊÇ¡£¡±

      老者道:“这章大郎君为人兄长,不肯让弟弟受丝毫委屈,有何不对?有此兄长,其弟又如何不发奋报答?至于是否才华,一时也看不准,但兄弟和睦,才是家族兴旺之兆。”

      吴安诗明白老者借章家昆仲的事,反过来教育自己,于是低头欣然受教。

      “那么小侄立即去寻这章三郎君,以伴读之名招入门下?”

      说完吴安诗起身欲走,却见老者摆了摆手道:“诶,这就不必了。”

      “敢问此中道理?”

      老者叹道:“此子寒家出身,又不似他二哥名声在外,吾以伴读礼遇,那府中其他伴读,岂肯甘心。他们不甘心,吾不得以师长礼遇,那么师长又如何甘心。”

      “原来如此,”吴安诗恍然,“那就失之交臂了。”

      “读书人难免有傲气,着急招揽他,他不清楚份量有几斤。让他出去碰了壁吃些苦头,知回头时再敞门相待就好了。”

      章实章越二人回家离去时,兄长一脸心事重重。

      章越可以理解兄长的心情,其实书童也是无妨啊,自己作为现代人心底一时无法接受倒是能够理解,但古人嘛,却根本没有这个意思。

      比如说宋朝名臣王淑就是主人汪激的书童,侍候主人读书过程中耳濡目染,与汪激同时考中。

      这在当时也是一段佳话。

      兄弟二人从城中返家走了许久。直到出了城,章实方才道了一句:“三哥,你不会恼我吧。”

      章越此刻心底确有一点后悔,但大体还是满意兄长的安排:“多谢哥哥替我出面,不然我也怕当时把不定。”

      ÕÂʵµÀ£º¡°ÆäʵÄãΪËûÈ˵İé¶Á£¬¿ÉÒÔÃÅ¿ÍÖ®Éí¸°äîÊÔ¡£ÔÛÃǽ¨ÖݵÄäîÊÔÆßÈ˿ɽâÒ»ÈË¡£¶ø»»×÷½âÊÔ£¬Ò»°ÙÈ˲»¹ý½âÒ»¶þÈË¡£¡±

      章越吃了一惊,心想这录取比例也太低了。

      晚唐时杜荀鹤,因出身贫寒,屡试不中,于是感慨了一句‘空有篇章传海内,更无亲族在朝中’。

      而宋朝则不同,因有科举有了糊名制的存在,严格打击了行卷,荐卷等鄙习,使得宋朝读书人终于可以挺直腰道‘唯有糊名公道在,孤寒宜向此中求’。

      宋朝皇帝也喜欢从寒门提拔读书人来平衡朝堂,这就是‘代阅之家不当与寒士争科第’。

      故而宋朝之科举比起唐朝,真正有了几分‘唯才是举’的意思。

      但是漕试与解试悬殊的录取比例还是打击了章越。宋朝没有秀才,举人的功名,就算千军万马过杀过解试,直赴京师礼部试,可一旦落榜必须回过头来再考一次解试。

      ¿ÉÊÇÐÖ³¤Ã÷ÖªÓÚ´ËΪºÎÈ´ÈÔ²»Í¬Òâ×Ô¼º²Î¼ÓäîÊÔÄØ£¿

      “那哥哥为何方才不愿我去呢?”

      但见章实道:“你是我自小看着长大,你胸中有几分才学,我还不知?方才你不过好采给答上了,若真继续考校下去,怕就揭了底了。”

      章越闻言无语至极,自己兄长居然这么……了解自己。

      章实又道:“还有人家的子弟,乃是高门士族出身,怕是平日脾气不甚好,是个不妥帖的人。给人作书童说是好听,与安童也是仿佛,不仅心思要八窗玲珑,也得伏地作小地服侍主人家。可你自幼娇生惯养,素不知看人脸色,随人上下,哪是受得住气,我思量再三还是觉得不妥。”

      章越听了算是明白了,原来兄长真正的意思是舍不得自己吃苦啊。

      章越眼眶微红,用后世的一句话的,有人不在乎你飞得高不高,只在乎你飞得累不累吧。

      不想兄长看出自己眼底流露出的感情,章越只是低着头道:“哥哥,我明白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8 09: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