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寒门宰相_幸福来敲门》-第1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章实眼眶微红道:“爹爹最喜欢家里子弟能读书了,他若泉下有知,不知多高兴。”

      于氏见丈夫如此也道:“三哥既有此心就好,但盼以后读书有始有终吧。”

      “谢谢嫂子。”章越起身作揖。

      章实忙笑道:“三哥,我就说你嫂子通情达理吧!”

      于氏嗔道:“你莫要变着方的来夸我,衙门的事先清楚了?”

      章实想了想道:“不过答谢彭县尉还是要的,另一半钱拿回来还要求他帮忙,否则衙门不知拖到几时。明日咱们备些水礼去彭府,还要备些茶果,答谢保长邻舍这几日的帮手,娘子这你总该答允我吧。”

      于氏抿嘴笑道:“说得我好像一毛不拔似得。我下厨整治饭菜,叔叔今日多吃些。”

      说完于氏就嫩鸡盛在碗里,又将酒在锅里烫热,又煮了一盆菜蔬。

      于氏斟了两碗酒道:“叔叔,也喝一盏?”

      “多谢嫂子。”

      于氏又斟了一碗。

      章实举盏喝下了半盏酒,忽然道了一句:“也不知二哥此刻身在何处?吃得好不好?身上的衣暖不暖?”

      章越暗叹大哥到现在还是挂念二哥。

      于氏摇了摇头盛了满满一碗饭道:“先吃饱饭再喝酒。”

      “也好。”章实放下酒端起碗来。

      章越也是放下酒盏,现在一家人已是大口大口的吃着。饭菜里虽说有肉,但仍是司马公所言‘饭稻羹鱼’的南方人标准菜。

      史载金军攻宋失败后北撤,“遗弃粟米山积”,而宋军“多福建、江、浙人,不能食粟,因此日有死者

      自己也就爱吃大米饭。一天没有一碗香喷喷的大米饭掂肚,总感觉少了什么,有些不圆满。

      章越看着章丘将脸凑进碗里吃得格外香甜。

      章越撕个鸡腿放进章丘的碗里。章丘抬起头,满是小星星的眼睛看着自己道:“三叔,溪儿可以吃吗?”

      “嗯。”

      章丘看了一眼于氏,然后夹起鸡腿咬了一口,满满的幸福。

      ÕÂÔ½Ò²ÊÇ´ó¿ì¶äÒã¬×îºóÒ¨ÁËÓãÌÀÅÝÔÚ·¹À¿ê×Ó¾í¶¯Ï¡ÀﻩÀ²µØ³ÔÍ꣬Ȼºó×ßµ½¸×±ßÓÃË¿¹ÏȿˢÍë¡£

      以往家中有仆役,他都是将碗一丢,现在则过不了小少爷的生活了……

      耳听身后章实对于氏隐约道:“是我对不住娘子……是我辜负了阿爹的托付,没有操持好这个家,看顾好二哥。好好一个小康之家,至今连温饱也勉强,我真是没用。”

      “实郎,说这干什么?家和万事兴,以后日子会好的。”

      “只怕以后要苦了娘子了……”

      于氏轻声道:“只要你心底有我和溪儿,再苦也使得。”

      话语渐轻,于氏收拾起碗筷,章实陪着章丘玩耍。

      章越也洗完了自己的碗筷,走到门前眺望。

      此刻山上皇华寺响起了暮鼓声,又到了僧人们晚课的时候,而暮色之下,平日喧闹的水南新街,也有了宁静。

      左邻右舍都已点起了灯,老人男子已坐在桌上吃酒吃饭,主妇们还厨边忙碌,孩童们则嬉笑打闹,而饭菜的香气顺着夜风远远飘来。

      这人间烟火,离合百味,都在家家户户的柴米油盐里了。

      第十章 望族

      次日兄弟一大早来至县城,章实去准备鸡鸭,酒菜作礼,至彭县尉家中拜访。而章越则打算先去学宫前的书肆找些‘参考书籍’之类,然后再找章实会合。

      章越先到了学宫。学宫位于县衙以北的皇华山下,作为科举大县浦城学风很盛,县学也是如此,历史上大观年间学宫里学生超过了一千人,而受到宋徽宗的褒奖。

      被称为皇华馆的县学大门前的棋盘街,食肆茶坊,墨斋纸铺皆有,其热闹不亚于县衙前的十字街。

      宋朝读书人虽没有明朝读书人那般有免赋免役甚至廪米的待遇,可但凡能读得起书的哪个家里穷。

      比如虽家贫而至大官欧阳修,范仲淹,其年少读书的故事为读书人们所津津乐道。

      不过他们出身却不低,欧阳修其父曾任绵州推官。范仲淹的生父则也曾是武宁军节度掌书记。

      宋朝的寒门,那指的是大族旁支庶族,家里一时没有显赫【创建和谐家园】如此。到了明清朝,贫民阶层才通过读书真的实现阶层跃升。

      章越一脸羡慕地看着,街上穿着青布襴衫读书人。书童随从左右,而几个读书人边走边高谈阔论,指点江山,眉宇之间意气飞扬。

      自己家好歹也曾是中产之家,因二哥闹这一出,一下掉入贫民阶层。

      贫民阶层在宋朝出头机会几乎等于零,无论是习文还是习武,似二哥有如此读书天赋,但这些年家里少说也花去百八十贯。现在轮到章越唯一想出的逆袭例子,就是如水浒传那样落草为寇再等招安。

      但这更不靠谱。

      章越想了想还是走到书肆,书肆在棋盘街的拐角处,仅是一间门面房如此。

      书肆沿着街门面是回字形柜台,一名头戴幅巾,笑容可掬的老者坐在柜台后,而老者身后两面的书架上都摆满了书籍。

      “本店经史子集都有,不知小郎君要看哪本啊?小郎君似有些面生啊!”老者看似殷勤地招呼,一双眼睛探究似的看来。

      章越心底感叹,自己果真是不爱读书,连书肆都没来过。

      反正也不怕丢人。

      章越道:“敢问掌柜,考进士科需看那几本书?”

      老者嘿嘿一笑:“小郎君要考进士科啊,真是志向远大啊。所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但是进士科不容易啊,难,一个字难。”

      我喜欢,怎么?

      章越行礼道:“老丈说得是。”

      老者看章越如此,于是老气横秋地道:“若无十全把握,还是以诸科明经为先,是了,三礼科是个出路,这里有周礼与礼记,小郎君可先买去一本参详。”

      章越将老者的话记在心底,从对方手里接过周礼,先是一目十行看了几页。

      在对方咄咄的目光下,章越没办法如上一世那样在书店里席地而坐看上一下午。

      他询了一句道:“敢问店家需用多少钱?”

      “两贯钱又五百文!”

      章越倒吸一口凉气,他记得如明朝一本六十万字左右的书,大约是要二两银子,差不多是普通老百姓两个月收入所得。

      而宋朝虽说也有了雕版印刷,但书籍却比明朝更贵。

      章越记得在收藏界宋刻本的书都是价值连城,不仅是后来,连明代也是一直收追捧。

      比如着名的宋体字,不是宋朝发明的,而是明朝发明的。宋体字是专为雕刻方便而生的方体字,被称为肤廓字样,也就是专门印刷体。

      但宋朝匠人刻书都是以楷书刻字,十分美观。而建本,也就是建阳本,又是天下知名。

      建州出读书人,也可能是当地的书卖得比别地便宜的缘故吧,但即便如此这一本六万多字的孟子就值两贯多钱。

      这本周礼正是建本,字用柳体所书,用得是巾箱本,也就是袖珍书。

      话说回来,似乎宋明两代的科举考试用书都喜欢作的字小袖珍,除了节约成本外,想来一定是为了读书人携带方便,而不是作夹带作弊的。

      “嗯,不太贵。”

      章越又换礼记看了数页,又问道:“敢问多少……”

      老者笑着道:“要钱三贯。”

      章越算了下,仅一个三礼科买两本书就要用去五贯多。而在宋朝一个普通人日收七十五钱至百钱,差不多月入在二至三贯如此。

      自己身上的钱别说一本,半本都买不起。

      这花销,如同家长给小孩子买个六七千块钱买个电脑学习计算机。

      章越放下书道:“敢问两本书一起买,可便宜则个?”

      老者一听精神一振道:“这个……看小郎君如此有眼缘,就算八贯吧!”

      章越点点头:“不贵,不贵,但一时没那么多现钱。明日再来,还请店家替我留着!”

      老者笑容已淡:“无妨。”

      章越离开书肆后,彻底断绝了买书的打算,然后去找酒楼章实。

      章实此刻已准备妥当,但见章实备了好两个大食盒,用担子一前一后挑着,里面都是羊酒点心,都是浦城里最好的。

      而章越也帮忙章实提了一麻袋子。

      如此送礼上门,着实令章越觉得有些可笑。

      彭县尉来浦城任官数年之久,已作好将这把老骨头撒在这的准备,城中建了座大宅,离县衙不远。

      二人叩门求见,一名军校迎了出来。

      军校告知彭县尉有客相陪,让二人先在门房等候。

      二人坐了一会一名公人出面道:“今日县尉老爷府上有贵客,你们随我到堂上说话。”

      章实吃了一惊道:“这怎消使得?”

      公人笑道:“大郎君放心,就是陪贵人说话。这贵人正好识家你章二郎。莫要担心,有什么说什么就是。是了,这些水礼放在一旁,一会再禀告县尉老爷。”

      章实见自己准备的水礼有些不受重视放在一边,再听对方如此吩咐,又不好不从,就只好答允了。

      兄弟二人跟着这位公人,几经回折来至一处堂上。

      但见堂上一名三十多岁的男子与一老者与彭县尉一并在堂上说话。

      二人先向彭县尉致礼,彭县尉笑了笑道:“这位吴大郎君,大郎还识得吗?”

      章实见了惊道:“吴大郎君!失敬失敬。”

      这三十多岁男子,从椅上虚起淡淡地笑道:“章大郎,别来无恙。”

      二人叙礼后,章实笑容满脸地向章越道:“这位就是秀里吴家的大郎君,你快拜见,他平日与二哥交情最好了。”

      章越一面行礼,一面从记忆里琢磨这个人到底是谁。

      终于章越想起了此人来历。浦城县有四大甲族,分别是章吴杨黄四家,比之红楼梦里金陵四大家族贾史王薛可谓是一点也不多让。

      四大甲族之首的就是章氏。宋朝后闽人第一个宰相章得象就是出自浦城章氏。迄今为止自宋太宗开制举以来,仅浦城章氏子弟已有十五人名列金榜,可谓是名副其实的浦城第一望族。

      话说回来,章越兄弟是不是浦城章氏。

      算是,但却是疏族。

      疏到什么程度?章得象宰相还乡时,建了一座昼锦堂为章氏族学,延请名师专供族中子弟免费读书。

      但无论是章旭,章越都无缘于章氏族学,就可知疏到何等程度。这也是没办法,浦城章氏族人没有上万,也有几千,上门攀亲戚也不是那么好攀的。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7 22:5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