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富贵芳华》-第2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程岳点头,把在药炉边烘干的奏折封好,“备车,我要进宫。”

      趁着宫门落锁前,他要把这封折子递上去。

      然后当大梁当今的永泰帝正处理着朝政要事时,就看到了身边大太监连材,特别递上来一份折子。

      “回皇上,这是英王府小公爷递上来的请罪折子。”

      ¡°Å¶£¬ÊÇËû£¿Ëû²»ÊǺ¦ÁËð첡£¬»ØÏçÏÂÈ¥ÁËÂ𣿡±

      “是。但三公子许是命大,竟是熬过来了,刚刚回京。但因没断根,这折子也按规矩,是熏了药才递上来的。”

      永泰帝来了几分兴趣,却仍不愿接这折子,只命太监拿到他的面前展开。

      等看到那一笔端丽正楷,永泰帝先就点了点头,然后一目十行扫完这本折子,他竟是拍案大笑,“好个程三!怪不得京城人人称赞,果真有几分才情。”

      太监看他高兴,本想再说几句吉祥话,谁知帝王心思最是难猜。

      永泰帝夸完便道,“那就准他所奏,让他两个哥哥在家好好养羊吧。他是病人,自然不用。不过朕瞧着他这笔字倒是不错,正好年前宫里要供奉佛经,便赏他些笔墨纸砚,多分些给他去抄。嗯,再将新贡上来的人参赐他两根,给他调养身子。”

      好心的大太监沉默了。

      第54章暖意

      让堂堂王府公爷养羊就够糟【创建和谐家园】的了,可肺痨病人最忌操心劳累,皇上还说要“多”分些给程岳去抄,那没个百八十卷能叫多吗?

      还有那新贡上来的人参,可是大补元气之物,一个得了肺痨病人,用得上吗?

      可皇上的话,又有谁敢反驳呢?

      再想想永泰帝这回罚英王府的理由,也不过是因为他们没有记住英王打了某一场小胜仗的日子,就硬说人家“不念先人”,这样牵强的理由,连素来仁厚的四皇子都看不下去,替程家略说了句公道话,不也遭了皇上训斥?

      连材只得答应着,亲自把整整两大箱子笔墨纸砚和人参送出宫去。

      而那位一直跪在宫门口等回话的程三公子,却是没有半分异色。反而端端正正叩谢了皇恩,然后便领着东西回家了。

      连材瞧着他单薄瘦削的背影,眼中却有一抹浅浅激赏。

      能屈能伸,大丈夫也!

      ¶øÔÚÓ¢Íõ¸®ºóÔº£¬¸Õ¸ÕÊÕʰºÃµÄůºÍÑòȦÀӢÍõ¸®µÄ¶þÒ¯³ÌÁ룬´Óßãßã½ÐµÄĸÑòÉí±ß£¬¼·³öÁËÉúƽµÚÒ»ÍëÑòÄÌ¡£

      皱眉端到大哥身边,“就这样,能喝?”

      “你当你也是吃奶的小羊么?真是的!”谢氏嫌弃的从他手里夺过羊奶,倒进架在火盆上的瓦罐道,“大嫂已经去取杏仁粉了,得加了那个,煮开了才能喝。行啦,你要实在闲着没事做,磨豆子去。把那些绞出豆浆来,也是极滋补的。你说我怎么就早没想到呢?”

      “别说是你了,我不也没想到?”裴氏同样换了身荆钗布裙,拿着杏仁薏米等等一大篮子干货进来,“亏咱们活这么大把年纪,竟不如宁家一个六岁孩子。亏得这次三郎下乡,学了几样,否则真真是愁死人了!”

      谢氏上前帮忙,脸上也终于露出连日来少见的笑模样,“那孩子,可真是咱们家的小福星。只可惜年纪太小了些,否则娶来给三郎做媳妇多好?”

      裴氏压低了声音,“这话可万万不能在三郎面前说,他听着是要生气的。”

      程峰忽地不冷不热插了一句,“孩子懂事,大人却未必。想结亲,还远着呢!”

      ÕâÏÂæ¨æ²Á½¸ö¶¼²»ÑÔÓïÁË¡£

      她们回家刚安顿好,就趁天黑让人把带给宁怀璧的东西送去了。

      若那丫头的爹是个懂事的,便该回个礼,尽个礼数,谁知却是鸦雀无声的。显见是听到关于英王府不受圣宠的流言,不愿招惹吧?

      虽说趋炎附势是人之常情,但这么做,却也有些太不仗义了。

      末了,还是家里脾气最好的程岭道,“你们也别这么想。听说那丫头的爹也是不容易,被生生打压了十年才刚有出头之日。那丫头仁义,咱们记她一份人情便是,又何苦为难大人?”

      程家人一想,确实也是这个道理,便不再计较,只赞起自家三郎聪明机智。

      为替小奶羊保暖,便可以光明正大生起火盆,又可以挤新鲜羊奶喝。再为了喂母羊,弄点豆渣而磨点鲜豆浆,或是做豆花豆腐,不也就名正言顺了?

      至于屋子里多了些腥膻味,但比起天寒地冻,食不裹腹的,已经好太多了。

      第57节

      只是程家人谁也没想,等到次日过小年这天,那个“不仗义”的丫头爹却亲自拿着拜帖,换了身新衣,慎重其事的来回礼了。

      似生怕别人看不见,他还特意挑了正午,街上人最多的的时候。

      程岳接过帖子,看宁怀璧在上头自称表外甥,又恭敬的给几位表舅舅,表舅母请安云云,微露笑意,却摇头表示不见。

      “就说他有心了。只是家中事忙,把礼收下,让他回去安心备考吧。”

      下人出去传了话,宁怀璧倒也不见如何失望,反而越发恭敬的把礼物放下,走人。

      等回了京城寓所,却见宁云偲已经在这儿等着他了。

      见面就跟炮仗似的,连珠炮般问,“怀璧你怎么回事?那程家又不是咱家什么正经亲戚,你至于这么上赶着么?就算人家带了点东西,你要道谢,也趁天黑悄悄的去,反挑这样【创建和谐家园】的招摇而去,是生怕沾惹不上吗?”

      宁怀璧只等他说够了,才淡淡道,“十一叔不必担心,横竖宁家几房早已分家,连累不到旁人。”

      一句话,把宁云偲堵得面红耳赤,愤然道,“简直不识好人心!算了算了,当我没说,你爱去就去!”

      看他气得拂袖而去,辛姨娘从内室出来劝道,“二爷何必如此?到底十一叔也是一番好意……”

      谁知宁怀璧只问,“是你把程家昨晚来送礼的事,告诉他的?”

      辛姨娘一哽,随即苦笑,“住在一个屋檐下,如何瞒得住?便是你我不说,下人总也有看到的。”

      宁怀璧却道,“旁人我不管,只问方才是不是你说的。”

      辛姨娘微怔,随即大方承认,“是。十一叔过来问我,何时去拜访从前的闺中姐妹,正好瞧见妾身在收拾程家带来的东西,便说了几句。”

      宁怀璧神色更冷了三分,“那你是听十一叔的,还是听我的?”

      辛姨娘顿了顿,“妾身自然听二爷的。”

      “那好。往后我不叫你说的事情,谁来问也不许说。至于你从前的闺中姐妹,不见也罢!”

      他说完便自回了书房,留下辛姨娘虽有些尴尬,却也莫名松了口气。

      一别多年,从前的闺中姐妹,早已嫁作人妇,哪里是她想见就能见的?况且人家做官家正妻的,又怎会见她一个小小妾室?当时说那些话,不过是哄着宁守信而已,也就是他病急乱投医,才会相信。如今不叫她见,她倒省了桩心事。

      只是二爷,为何为要对英王府如此亲近呢?

      辛姨娘想不通,但是现在,这件事对她来说,还不是最要紧的。纤手轻轻搭上自己的小腹,辛姨娘微露出几分焦急。

      自成亲起,她便知道宁怀璧并不是个耽于美色之人。这一路北上,因路途辛苦,就算她日日相伴,可宁怀璧从未与她亲昵。再这样下去,她得什么时候才能再有个孩子?

      不行!她得想想办法了。

      回了房,宁怀璧重又展开女儿的书信,看着那略显稚嫩的笔迹,脸上这才流露出几分暖意。

      第55章小年

      他家女儿,果然有眼光!

      那位程家三爷虽然还未曾见面,但宁怀璧已经知道,对方绝对是个聪明人。既是聪明人,自然会领他的一份情。

      Ò²²»Í÷Ëû»¨·ÑÖØ½ð£¬°Ñ¸øÆÞÅ®ÂòÊ×ÊεÄÇ®¶¼Å²ÓÃÁË£¬²Å¹ºÖÃÁËÄÇôЩÈýÆß·ÛºÍÜòÜß˪ËÍÈ¥¡£

      三七粉又叫金不换,散淤活血有奇效,被杖责的程家大爷正好能用上。至于茯苓霜,一向是滋补健脾的佳品,相信程家三爷用得上。就算他不吃,给家中女眷也是极好的。

      皇上在责罚程家,酒肉都不好送,不如送些补品。都是素食,想来也不至于犯什么忌讳。

      宁怀璧如此用心,倒不是图什么回报。就凭人家为他妻女做的,就足够他去冒险雪中送炭,还上一份情。

      而他也相信,凭着程小公爷的聪明,破这困局只待时日而已。

      ↗

      北方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但江南习俗,却多在腊月二十四。

      在宁怀璧去英王府送完礼回家的时候,下溪村却纷纷扬扬,扯絮般下起大雪。

      在宁芳担心的再次去掀开门帘,看那灰扑扑的天时,就见孟老庄头戴着竹斗笠,披着蓑衣过来了。

      老头最近瘦了不少,但精神尚好,见了宁芳赶紧行了个礼,“二姐儿,这雪眼看下得大了,我带人去扫扫路,等太太来时,也好走些。”

      “行,那你去吧。嗳,要不要洒些粗盐,省得扫了一会儿又下。”

      老孟笑道,“庄户人家,哪有这么金贵?多扫两次就完了,何必花这个冤枉钱?姐儿也快进屋吧,别在门口站着了,仔细招了风。”

      宁芳笑着关了门帘,进屋了。

      之前宁四娘告诉她,关于孟家之事,夏珍珍有更好的处置手段,原本她是不信的。可等到乡下一看,宁芳也不得不佩服起来。

      其实也不是她娘亲厉害,而是外祖太厉害了。

      从前夏家铺子里有个小伙计,偷了店里东西拿去贱卖,偏偏小伙计亲叔叔,是铺子里得力的大掌柜。素日做事勤勉,为人又公正厚道,当时那小伙计要怎么处理,夏太公就当成考题,交给大儿子了。

      那时还年轻的夏明启也很是伤了一番脑筋,提了数个建议。跟宁芳之前想法差不多,要么是给钱打发这家走人,要么就是秉公处理,不留情面。

      可最后夏太公却是亲自找那个大掌柜恳谈了一番,表示错不在他。但他身为掌柜,监管不严,也应按照铺子里的规矩,从重罚款。

      至于他侄儿,就交给大掌柜来处理了。因为若是其他小伙计犯错,肯定也归大掌柜管辖。该怎么处置,夏太公相信他会做得很公道。

      然后那个大掌柜亲自把侄子送给人家当了学徒,并且言明,不赚回家里被罚的钱,永不相认。

      从此大掌柜在铺子里,越发的忠心耿耿,尽忠职守。而他那侄子学成之后,自立门户,反倒感谢当年夏家和叔叔的一番苦心。

      所以对于孟家,夏珍珍没动什么脑筋,直接就把她爹的法子搬来了。

      第58节

      而从实际效果来看,是非常之好。

      孟老庄头本来都已经让全家卷起铺盖,随时准备腾地方滚蛋了,突然得到自己还能留用的消息,感动得大哭一场。此时就算要当众打他二十板子,他也高高兴兴去领了。还嘱咐人打重些,别徇私。

      等领完板子,还趴在床上呢,孟老头就命人把亲儿子孟保柱捆上,交人牙子卖了。

      当时老头原本说,若他媳妇还愿意跟他,就一起卖掉,让小两口好歹还能在一起。可看人牙子真进了屋,公公还没松口,那程家闺女慌了。

      然后,她选择了回娘家。

      孟家倒也没难为她,不仅送上一纸休书,还把她的嫁妆全还给她了。

      随后果真把孟保柱卖给个船主去当苦力了,连【创建和谐家园】银子和【创建和谐家园】契宁芳都是看过的,做不得假。

      卖了亲生儿子后,孟老头当着全村人的面撂下狠话,若再有这样敢背主胡来的,一样下场。

      至此,不用夏珍珍半句废话,别说上溪村见识到了这位二奶奶的厉害,连下溪村从前一些小看她的村民,都再不敢在她面前有半点放肆了。

      虽然宁芳心里挺同情孟保柱,因为几句枕头风就遭了这么大罪,但仔细想想,却也觉得,这样处置才是最好的。

      她们母女不可能在乡下住一辈子,如今有她们在此坐镇,就有人敢这么胡来,若是等她们不在了,还不知闹出什么乱子。倒不如一次来个狠的,杀鸡给猴看,彻底震住这些人,日后才有可能少生乱子。

      至于孟保柱,他被卖虽然可怜,却又不是断绝父子关系。那人牙子也是孟家自己找来的,并不是坏人,卖的也是正经生意人。苦虽苦些,但等回头孟家攒了银子,再悄悄把他赎出来,又有多难呢?

      大概徐妈妈也是想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孟保柱两手空空被赶走时,还特意送了他身新衣新鞋,代表二奶奶去施了一回恩。

      等宁芳来乡下时,就听说孟保柱走时,对宁家,对他爹都是没有半点怨恨的。只恨自己大嘴巴,更恨他媳妇。只肯同甘,却不愿共苦。

      为这样个娘们平白遭了这样大的一场罪,他们的夫妻情份也算是彻底完蛋了。而老孟家和程长海家,不说结仇,但也绝对是老死不相往来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11: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