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这话说得不仅是夏存俭这小屁孩立即服气的道,“我错了。”
连夏继祖也心悦臣服的赔不是,“真真是我管教无方,才闹出这等笑话!”
宁四娘却摇了摇头,“不。这事的根由还是在我那媳妇身上,你们这些年也确实是受委屈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连个孩子都给气成这样,可见我那媳妇有多不懂事。所以你们今儿就安心在我家歇一晚,明儿一早,我让我那媳妇跟你们回去赔不是!”
第50章脾气
听说还要夏珍珍回家道歉,夏继祖慌得连连摆手,“这可万万使不得!来之前,娘听说存俭做的事,已经发了大怒。特意叫我们来给亲家太太赔不是,怎可让姑姑再跑一趟?”
宁四娘笑道,“我家因结这门亲,着实占了你家不少辈份上的便宜。既如此,你就容我这老太太倚老卖老一回吧。是我叫我媳妇回娘家赔不是,你这做晚辈的只管应承就是。再说她的年礼还没送呢,怎能不去?好了,芳儿,带你大表哥和大侄子去客房休息。晚上吩咐厨房,给他们摆酒接风!”
“是。”宁芳清脆的应了,当即就把五妹妹宁萍抱过来,往夏继祖面前一递,“这是我小妹妹,大表哥还没见过吧,快接着!”
看她那小胳膊抱着个更小的面团儿,夏继祖只得接了。
宁芳又把宁茵小手往夏存俭跟前一塞,“这是你小四姑!茵儿,牵好咱们大侄子。回屋去把你那些好吃的,拿出来给大侄子尝尝。安哥儿别急,二姐这就叫奶娘来抱你。你这小胖墩,二姐可抱不动。”
眼看大孙女非常有主人范儿的带着这么一帮大的小的出去,宁四娘微微笑了。
回头便吩咐徐妈妈,“把给大爷打点的东西收拾起来,加到二奶奶的回礼里。”
徐妈妈似是想笑,却又忍住了,什么也不问的点头答应,“那奴婢弄好就去接二奶奶。”
等她也出去忙活了,宁四娘才嗤笑一声,将大儿子送回来的礼单啪地一声扔到了一旁。想想却又命人收拾起来,吩咐,“回头给二姐儿送去。”
↗
数日后,浙东,海宁县,盐官府衙。
梳着凤尾髻的青年妇人,指着面前那幅莲纹鸡冠花绣图,难以置信,“娘就给了我们这个?”
她年约二十五六,原是翰林家的孙女儿。自幼不说饱读诗书,但书香人家里熏陶出的气质却是不错,衬得原本只称得上清秀的容貌也多了几分丽色。只因平素操心太过,已经在眉心眼角带出淡淡痕迹,看着就似三十许人。
金奶娘撇着下嘴唇,也是一脸的不高兴,“可不就是这个?亏我还帮奶奶说了那些好话,结果一个好字没落着,反就打发了这样东西。还说这是太太亲自选了样子,让人绣了大半年的。要大爷挂上,时刻记得为官清廉。不过回来时,倒给了张银票,让奴婢把大奶奶当掉的玉镯赎了回来。喏,在这儿。”
可宁府大奶奶梅氏,哪有心情管什么玉镯,只急着追问,“娘怎会这么做?如今离过年还有几天?上上下下还在等着家里的东西过年。昨天相公还拟了个请客单子给我,可这要酒没酒,要肉没肉的,我怎么给他操办?”
金奶娘忿忿道,“可不是?前几年咱们也是这么送,也没见太太挑什么理。偏今年那夏家一来人,就变卦了。走的时候,奴婢瞧着给那夏家的风鸡风羊,还有腊鱼火腿,装了足足三四辆车,是咱们平时的两倍还多!大奶奶,您别怪奴婢多嘴,到底不是亲生的……”
“够了!娘不是这样偏心的人,就算偏心,也不会在这种事上故意克扣。是不是你当时说错话了,让娘起了疑心?”
想着家里隐瞒那件大事,梅氏心头一阵阵发虚。以宁四娘的脾气,若她知道了……
梅氏完全不敢想。
金奶娘连忙叫屈,“怎会?奴婢可是把嘴巴闭得牢牢的,不该说的,一个字儿也没说。”
又目光躲闪的道,“太太还说,明年是老爷的五十大寿,她打算好生做场法事。所以,所以要大爷亲手抄上十卷《地藏经》,好在佛前供奉。”
梅氏一下愣了。
《地藏经》一共两万余字,就算从现在起,每天抄上一千字,一月也顶多得两本。宁四娘要十卷,就得抄上五个月,倒是刚好赶上明年四月,公爹的冥寿。
梅氏半晌无语,目光复杂的摩挲着自己那只玉镯,却又忽地拔下头上一支累丝飞凤衔珠钗。
“把这当了,赶紧去采买些东西回来,先把年过了。”
金奶娘不肯接,“这事大奶奶怎不去跟大爷商议?【创建和谐家园】都当您的东西,象什么样子!”
梅氏却道,“那你是要他回来跟我闹,还是花钱买个清静?”
金奶娘无奈的看她一眼,到底去了。
而梅氏独坐在那儿,喃喃自语,“娘,到底还是生气了吧?不过也对,都忍了三年了,再忍下去,真当她没脾气不成?可相公又何曾肯听我说……”
第53节
炉前红红的炭火映着她苦笑的脸,明明灭灭,晦暗难言。
↗
当宁家的大少奶奶收到年礼的时候,宁芳已经和妹妹娘亲一起,从外祖家又返回了梁溪。
不是夏家不愿意留姑奶奶和两个小外孙女多住几天,而是马上就要过年了,家家事情都多。这时候留人,未免显得对婆家太不尊敬,也显得自家闺女不懂事。大过年的都不帮忙,跑回娘家躲清闲,这不是找骂吗?
ËùÒÔ£¬Äþ·¼Äï¶ùØíÖ»ÔÚÏļÒסÁËÒ»Íí£¬±ã×ßÁË¡£
可就这一晚,也足够平息不懂事的夏存俭在自家门口,对姑奶奶不恭不敬的流言了。
原本夏存俭的亲娘,夏家大少奶奶胡氏,还对婆婆逼着夫君儿子上宁家去赔礼道歉颇有怨言,可等到儿子一走,流言四起的时候,她才知道怕了。
“……只恨我见识浅,起先还错怪了婆婆。那几日装病,连请安都没去。你说我要不要去跪上半日?”
夏继祖瞧胡氏那一脸忐忑,心中好笑,脸上却仍唬她,“这时候才知道怕?你也不想想,咱们家挣了几代,才好容易给俭儿正经请了先生,读起了书。日后还指着他光耀门楣呢,你倒好,为了出口气,就纵着孩子干出这样事来。这回幸好是宁家太太不计较,还专程让两个妹妹和小姑姑都回来给咱家长脸。否则,就为这个名声,你儿子日后再努力,只怕前程也有限了!”
胡氏越发懊恼,“我知道错了。不过我也没想着俭儿如此莽撞,会跑到大门口去闹事,回头我一定罚他。可婆婆那儿,你帮我说说好话吧?”
夏继祖这才佯装勉强的答应,“行吧,晚上咱俩一起去给娘请安,到时你跪下,认错的态度好点。”
胡氏知道丈夫还顾及着自己的面子,所以才特特要晚上天黑了再去,心中微甜。不过想起一事,她也笑了,“都说小姑姑从前生得如何标致,我总不信,倒是这次小姑姑回来,瞧她瘦了许多,我才有些信了。”
夏继祖提起此事,也是十分高兴,“那是你没见过小姑姑年轻时候的模样,不是我自夸,那真真是咱们泰兴县里第一美人!如今萍姐儿还小,瞧不出来,但芳姐儿和茵姐儿都没有姑姑小时漂亮。那时候,家里不管来个什么客,小姑姑一站出来,哪家大人不觉得跟个小仙女似的?每回打赏,她都比我多!”
胡氏噗哧笑了,“是啊,都知道你跟小姑姑一块儿长大,受委屈了。”
夏继祖略讪讪道,“什么委不委屈的,都是从前不懂事瞎嚷嚷呢。姑娘是家里的娇客,能养几年?如今自己也有了闺女,才明白祖父当年偏疼小姑姑的心。”
说起自家小女儿,胡氏也不言语了。半晌才道,“小姑姑那绣楼,还是给她留着吧。反正我是不争了,让祖父祖母也能高兴几年。”
夏继祖看妻子懂事,十分欣慰。不过想想家里那几房叔婶,又略发愁。
小姑姑第二次上门送礼,三房离得远,不知道也就罢了。可二房就在跟前,二婶却连个面也不露。四婶倒是露了个面,可除了打听一回宁怀璧,扯几句客套话,就再无下文。
夏继祖心中明白,这是看小姑姑没儿子,小姑父又没熬出头,市态炎凉罢了。
可外人也就罢了,到底还是一家人,怎好做得如此过分?
只可惜夏明启不在,夏大太太又病着。夏老太公也是见儿孙这么不冷不热的态度,就算再想留女儿外孙女多住几日,到底还是催着她们早早回去了。
且不提夏继祖心中隐忧,此刻回到宁府的二姐儿,正陷入深深的被打击中。
第51章礼单
宁芳原本以为多一世记忆的自己,不说多聪明,总没那么笨吧?谁知回一趟外祖家,却瞬间被打出了原形。
听她们娘俩还挺得意的说起年前折腾的碗莲生意,夏太公抚着一把雪白胡子,笑个不停。
“一个大傻蛋,一个小傻蛋,还傻乐呢?既早知碗莲生意有赚头,为何还要平白送与旁人?你们在乡下是没门道,可你们宁家在金陵就没几间铺子吗?不过是出几个人手,拖到金陵就能自己做的事,却偏要便宜外人。辛苦了半天,才赚这一百几十两银子,还好意思说?哎哟哟,往后出去可别说是我夏老头的闺女外孙女,真真笑死人了!”
宁芳当时和她娘对视一眼,脸都绿了!
她,她们是不是错过了什么?
若自家拖到金陵去,那三百两的事是不是早就完结了?
啊啊啊!
等夏老太公一走,宁芳顿时就心疼得在暖烘烘的榻上打起了滚。夏珍珍虽然不好意思跟女儿一样打滚,可那跺足捶胸的姿态显然也是悲痛万分。
然后娘儿俩只庆幸还没告诉夏老太公,她们和宁守信对赌之事。否则只怕老头就不是笑,而要气得拿拐棍敲她们的头了。
只是再心疼懊悔,错过了也就错过了。
宁芳在家中,正咬牙切齿的琢磨着养蚕大业,再不可犯这些低等错误,忽地胳膊肘碰到一只匣子,然后便看到里面搁着的一沓礼单。
“这是什么?”
管内务的丫鬟画眉忙道,“这是之前太太命人送来的礼单,说二姐儿闲了,倒可以看看。”
要做一个称职的当家人,送礼绝对是门大学问。
既然是祖母命人送来的,宁芳不敢怠慢,立即翻看了起来。可瞧着瞧着,她觉出些不对了。等到晚饭过后,她便去找宁四娘了。
因年前事多,时常要耽误饭点,所以几个孙子孙女,宁四娘都是让她们自己在屋内用饭的。
只因萍姐儿和安哥儿皆有些不足,所以在晚饭过后好不容易的闲暇里,宁四娘还得盯着奶娘,给他们一人灌一碗补药。
青嫂仍是照顾着萍姐儿,但上回那个顶撞过宁芳的吴奶娘,却是早早就换了面孔。别的不说,起码规矩好多了。
帮忙哄着弟弟妹妹吃了微苦的补汤,等奶娘把泪眼吧嗒的两只糯米团子,抱下去哄觉觉了,宁芳却有些不忍跟明显露出疲态的祖母开口了。而是乖巧的站在身后,替她捶打起僵硬的肩膀。
可宁四娘只享受了一时,便含笑拉住孙女的手,“给二姐儿这一捶呀,祖母全身都通泰了。怎么了?说吧。”
宁芳再看着她眼角深深的鱼尾纹,忽地脑子一热,就提了个建议,“祖母,不如咱们一起到乡下去过年吧?那里没这么多规矩,您也能好好歇几天!”
可是刚说完,她就沮丧了。
家里事情这么多,怎么可能全扔下跑乡下去?
可宁四娘却听着她这个提议,有些意动,“去乡下过年?”
呃?
突然看到希望的宁芳,又积极争取起来,“对呀,咱们一起去乡下过年。反正爹和大伯都不在,家里也没太多客人会来。咱们把年前该送的礼送完,不就可以去乡下了?就算初一初二那几天有人上门拜年,家里留几个人接待便是。若有正事,咱们回来得也快。”
第54节
宁四娘想想,还真是这样。
今年儿子们全都不在家,家中没有男丁,女眷本就不方便见客。既然如此,她在家守着干嘛?还真不如去乡下清静几天。
可是想想两个年幼的孙子孙女,她又有些犹豫,“安哥儿和萍姐儿还小,去到乡下,能行吗?”
“哎呀祖母你就放心吧!小孩子就是要磕磕绊绊的,才好长大。再说那乡下还有孙大娘呢,也是个好大夫,瞧些寻常毛病足够了。您要不放心,走前再找余大夫多开些药备着,不就行了?”
宁四娘真有些意动了,“让我想想。说吧,你来是什么事?”
宁芳道,“我本来是有两件事的,一是我打算回村里去。要不娘一个人在乡下过年,也太可怜了。不过要是祖母也去,大家就又团圆了!”
宁四娘心知这必是她临时想的,笑戳了她额头一记,“说第二件。”
宁芳道,“这次回去,外祖不让我们把家里要养蚕的事,告诉舅舅们。还说等我们养成之后,也别急着卖。问祖母能不能想法去织造衙门打听打听,买几台旧织机,请几个老织匠回来弄。若能自家把这门生意做起来,倒是桩长长久久的生计。”
宁四娘点头,“你外祖是真心为咱们家打算,那你是怎么说的?”
宁芳道,“我说既是好营生,那就更得让舅舅替咱们看着了。到时亲兄弟,明算账就好了。然后外祖却说,便是亲兄弟,也不能没个章法。否则便是捧着钱让人去捡,也要招出怨恨来。既然最烦难的那些事咱家都做了,何不干脆做完算了?若是银子不够,他那里倒还有些,让我们拿去使。不过我和娘都没要,说祖母已经给足了。”
宁四娘忽地嗔了她一眼,“你看过那些礼单了?在祖母跟前,说句话还要兜这么大个圈子,你累不累?”
宁芳心虚得小脸一下红了,小舌头也开始打结,“我,我不是……”
“你当然不是故意的。你既怕说错了,让祖母听了伤心。又怕说得不好,惹祖母生气,越发和大伯生分,所以才绞尽脑汁,绕了这么大个圈子,是也不是?”
全中!
宁芳诧异抬头,就见宁四娘含笑看着自己,目光颇有欣慰,“真是难为你了,小小年纪居然想了这么多。”
宁芳一下脸又红了,这回却是给夸得不好意思了。
然后她鼓起勇气,小小声却坚定的说了句,“这事,是大伯办得不对,祖母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