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下溪村一年种地喂猪,再加上养鸡喂鱼,能收入多少?
不过是一二百两银子,还见不到现钱,都是按实物估算的。所以夏珍珍想到可以做藕粉及碗莲来赚钱,全村人就这么积极主动的来帮忙。
庄户人家,见点现钱不容易,无非是从鸡【创建和谐家园】底下抠着,偶尔挖些山货攒的。平时倒也能自给自足,可遇到生病灾年要用钱的时候,谁家不是砸锅卖铁,甚至卖儿卖女?
可是如今,却有人可以带来一条让每家年入二十两,兴许还能更多的财路,这让老孟还如何保持淡定?
使劲的咽了几口唾沫,却发现完全不能扼制那激动的心情,老孟也就不管了。
连珠炮似的追问,“姐儿说的可是真的?不是诳我?那程家真能有好蚕种?可若有这样好事,他怎不交给他们村,反要给咱们呢?”
“不必问了,此事必是真的。”徐妈妈甚有见识的接了话,“你只管想想,前些天上溪村是怎么对人家来着?还有,如今那边王府里的小公爷,可是哪里的人?”
一拍大腿,孟老庄头明白了。
老英王过世后,英王府的儿孙可是过继来的。
本来就跟上溪村没什么乡土情,八百年好容易来养一次病,还给当成瘟疫,差点赶走。要不是自家姐儿和二奶奶仗义,出手维护,早不知被赶到哪儿去了。
何况宁家算来跟他们程家还有子亲戚情份,又是官身,与其便宜那帮子忘恩负义的王八羔子,何不照应自家亲戚?结一份善缘?
说到蚕种,人家既是王府,什么奇珍异宝弄不到,更何况几张蚕种呢?
老孟想明白过来,那是一个红光满面,容光焕发,整个人简直年轻了二十岁不止。腰也不酸了,背也不驼了,就算现在让他去上山打老虎,他都觉得有劲了!
“姐儿,说吧,这事要怎么干。赶紧的,咱们就去弄起来!”
宁芳被他撸胳膊挽裤子的样子吓着了,反倒小心起来,“你不说不会养蚕么?不怕伺候不了了?”
“不会可以学呀!干不了细活,【创建和谐家园】粗活总行了吧?”
“粗活也不好干呢,尤其半夜睡不好,常要爬起来添桑叶。”
“这就更没事了,咱白天闲着补个觉不就完了?”
“我刚算的,都是年景好的时光,有时遇着天气不好,或是蚕儿发瘟,那也有可能一季工夫白干的。”
“那种地不也得指着老天爷赏饭吃?若是什么都怕,都不用干活了!”
见宁芳还问,老孟是真急了,“我的姐儿哟,你就别啰嗦了,之前是我老孟没见识,怠慢了你。任打任罚,只赶紧告诉我要怎么干吧!”
徐妈妈实在忍俊不禁,“行啦行啦,芳姐儿你别再逗孟庄头了。若是真打算要干呀,确实得抓紧。把手上的藕啊莲的弄完,就要过年了。年后一开春,不就得上手?许多要收拾要准备的,都得抓紧了。还有家里,要不姐儿跟我回去一趟吧,好好跟太太说说这事。既要做,咱们就做好它。”
老孟连连点头,可宁芳却摇头拒绝了,“我毕竟年纪小,虽知道些如何养蚕的法子,可这事要怎么组织我却是不会的,不如你和老孟去吧。再说三舅公马上要回京了,我还得给他多做些那个东西,带在路上呢。”
这最后一句,她是半掩着小嘴,用极低的声音说的。
听说此事,一屋子人都正经起来。
夏珍珍严肃的看了眼左右,确认门窗都关好了,才小声道,“芳儿说得对,赚钱的事可以放一放,但这事不能耽搁。他这一去京城,路途遥远,要是能想法多做些就好了。”
做人要厚道,若他们只顾着赚钱,就不管别的,那跟忘恩负义的上溪村,又有什么区别?
第41节
只是徐妈妈听了却摇了摇头,“做太多了也不好,万一在路上给人瞧见,倒是打眼得很。”
这倒也是。
一屋子人正犯愁眉,孟老庄头忽地想到什么,小声问了宁芳句话。
宁芳顿时一副自己蠢到家的表情,“我怎么没想到?你快去办!”
然后老孟急匆匆的出门了,本来孟大娘还想问问他那藕怎么弄,可如今老孟哪里把这点子藕粉看到眼里?
一句“你随意”,便打发了他老婆,然后赶紧忙他的大买卖去了。
↗
冬至前一日,是程家择定返京的日子。
不是一定要在这天,而是老黄历上离得最近,又适宜出行的也只有这天了。
虽然一早起来,呼呼北风便刮得厚厚门帘叭嗒叭嗒不住作响,但好歹没有落雨也没有下雪。
程岳一早起来,收拾停当便下了楼。
楼下大嫂裴氏已经备好早饭,见他下来,立即上前殷勤过问,“三郎如何起得这样早?可是嫂子在底下吵到你了?”
“并没有。”因年岁差距过大,程三几乎是两个哥哥嫂子亦父亦母般带大的。他知道,哥嫂对他那关爱都是发乎真心的,可有时关爱太多,也略显沉重。
就好比眼前这一大桌子的各式点心粥饼,便是三个大肚汉也吃不下,何况是他这样一个病人?
真真是看了都没胃口,偏又不能表露出来。才犯愁要从哪里下手,一抹红通通的小身影进来了
“还以为赶不上呢,幸好赶上啦!呃,太太您好!”
第39章送行
虽然不认识,可宁芳瞧见眼前这位四十上下,面目端丽的中年妇人,就知道不会是寻常人。
这些时虽在乡下,可徐妈妈对她的闺秀学习可没有半点放松。宁芳学的不仅是功课针线,还有看人的眼光。
这妇人衣裳首饰粗看只平平,可细看却极为精致,这正是徐妈妈说过,那种大户人家才有的低调讲究。
而且她虽殷勤伺候着程三,但神态间的亲昵又与下人不同,是以宁芳一眼就判断出,这是位跟程三身份相当的妇人。这般年纪,应该是个长辈。所以她一开口,叫的便是太太。
看小丫头总算没犯蠢,程岳也暗暗松了口气。
再看小姑娘头上还戴着他送的那对小扇子金钗,便更满意了些。
只金钗上镶的碎宝石成色太差,回头要遇到好的,倒是可以给小姑娘再打几件。
少年想着心事,眼神便不自觉的柔和下来。
于是裴氏就有幸见到自家小叔那万年不化的冰山脸上,竟似春暖花开。虽只短短一瞬,却也让她看直了眼。
“这是我家大嫂,这便是那宁家的小丫头,叫她芳姐儿便好。”
裴氏还没回过神来,小姑娘已经嘴巴甜甜的到她面前来行礼了,“大舅奶奶好,芳儿给您见礼了!”
哦哦,裴氏这才回过神来,忙从衣襟上取下一只金别针,“早听说你了,只是也不得空来见。这儿有只小别针,拿去挂着玩吧。”
长嫂如母。
裴氏此前怕惹小叔生气,一直躲在不远处的镇上,也不敢过来。但小叔这边的风吹草动,却是通过老马,知道得清清楚楚。
如今好容易得了允许,来接小叔一同返京,她自然也给小叔的救命恩人,宁芳一家都准备了礼物。
只不过今日亲眼见着素来清冷,不近外人的小叔居然对这小丫头颇为青眼相待,她便没拿备好的礼物,而是临时摘下自己身上一件镶着莲子大猫儿眼的小金鱼别针,送了宁芳。
因是金的,怕小姑娘不敢拿,还格外替她挂在身上。
“这东西其实不太贵,也就猫眼略值几个钱。我不过爱这个样儿有趣,偶尔戴着玩玩,倒更适合你们小姑娘家。”
看她已经把别针挂自己身上了,宁芳只得道了谢,又道,“大舅奶奶在此,我们也不知道,做晚辈的也没来拜见,真是失礼。大舅奶奶若不怪罪,请您坐下尝尝我家做的长线面。吃了这个,保管你们路上顺顺当当,一路平安到京城。”
吉祥话人人都会说,但一大早便来送面条的诚意却不是人人都有的。
况且,接风饺子送行面,这个也合北方人的规矩。
尤其送面来的,还是个这么个讨人喜欢的小姑娘,所以就算裴氏一早用了饭,还是坐到了饭桌前,“那就有劳了。”
“您太客气了。”
等宁芳揭开食盒,把清清亮亮的汤面端出来,裴氏颇有些惊喜了。
宁芳送来的面条并不是常见的大汤碗,而是小盅。
每盅里只有一根极细极细的面条,有些象寿面,却比寿面柔细绵长。
而打底的汤是用大骨足足熬了一夜,熬出奶白色,早起才加了萝卜,添了清香,然后只取汤水,把在清水锅里煮至八成熟的面条,一根一盅的盛进来,等送到这里时,正好熟了,又不会糊。
吃时汤是汤,面是面,极是清香爽滑。
裴氏吃了一口就忍不住赞叹,“怪道老马常说你会做吃的,跟你比起来,我这手艺,委实太差了。”
“怎会?”宁芳不客气的爬到桌边坐下,“我拿几根面条先把你们哄住,才好来吃舅奶奶的好东西啊!”
看她果然抓了一只豆腐卷,跟小松鼠似的,鼓囊囊塞进小嘴里,裴氏笑了。
她也开始明白,为何不爱跟生人来往的小叔,为何独独对这个小丫头青眼有加了。
第42节
这样亲切随和,又体贴人意的性子,的确招人喜欢。
一时饭毕,宁芳另拿了几个米团给他们看,“这是给你们备的干粮,这些打了花纹的,是香菇肉等各种馅料的,这些没有花纹的,是专做给三舅爷吃的。你们带在路上,烤烤就行。又方便又能塞肚子,一共做了几大筐呢,有糯米皮的,也有不是糯米皮的,你们看上头点没点红点就能区分开来了。”
裴氏才奇怪这些米团为何还有专给小叔吃的,程三已经掰了一只没花纹的,递给她了。
啊,奶馅的。
这样好!
半点看不出来不说,就是在路上加热,也闻不出什么奶香味。
裴氏才想感谢,见小姑娘笑眯眯推开窗子,“还有一样好东西,只你们可别嫌弃路上埋汰。”
裴氏再看,就见外头行李车上,赫然多了一只奶羊!还带着只才出生没几天的小羊羔子。
小姑娘说,“特意带上小的,就是怕大的闹腾,而且你们路上还可以说,是备不时之需,就不怕招议论了。”
裴氏这回真心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拉着宁芳的手,就撸起腕上一只满绿的翡翠镯子要她。
倒不是谢她这只羊有多贵重,而是人家花的这份心思,实在难得。
不过这个可太贵重了,宁芳说什么都不要。
又怕裴氏多心,还拍着她的手说,“大舅奶奶别跟我们客气,等上了京,我爹还要托你们关照呢。”
裴氏本还不依,可程三把她拦住,“行了,嫂子。以后日子长着呢,走吧。”
他倒是干脆,拍拍宁芳的头,抱着她就上了自己的马车。
宁芳奇了,“你带我上哪?”
少年白她一眼,替她把头上略歪的小钗扶扶正,“从上溪村往京城,必然要路过你们村。你家既让你先把东西送来,自然是不想拉拉扯扯。此时她们必等在村口相送,我带你上车,不正好顺便送你回家么?”
呃……
好吧,跟聪明人确实不用废话。
所以宁芳最后只告诉他,“你放心,我一定把蚕养好,赚了钱也不会忘了分你的。你回了京城也要记得好好吃药,饭也要好好吃,别那么挑食了。你看你今天弄得,大舅奶奶差点都伤心了。”
于是,在小丫头的碎碎念里,少年最后好不容易才酝酿出的那点子离愁别绪也不翼而飞了。
只揪着小姑娘的包子脸,在她一路吱哇乱叫里,上路了。
第40章腊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