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家父李隆基》-第4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他本人就是靠着兵变起家,所以对军队的把控分外重视。

        如今李隆基发现李琩闲的蛋疼,所以打算给他找个事做,毕竟惹事的一般都是闲人,有正经事干的,不会惹事。

        如果李琩还是寿王,要在卫府挂名的话,百分之百是老大,比如眼下的左卫大将军,就是李隆基的二十二子,济王李环。

        但很显然,李琩现在百分之百是个小趴菜,所以进入卫府,级别绝对不高。

        一名宦官将诏书送至隋王宅,宣读之后,赶忙将诏书双手捧给从地上起身的李琩,笑道:

        “隋王当面,奴婢向您问安,圣人希望您早早准备,尽快任职。”

        “放心,我会尽快去,”李琩微笑点头,然后将那名宦官送出王府。

        因为武惠妃的缘故,宫里大多数宦官对李琩都是非常客气的,毕竟牛仙童、林招隐大权在握,这两人可都是武惠妃的人。

        “左卫勋一府中郎将?”杜鸿渐接过奏疏一看,顿时皱眉:

        “圣人为何好端端做此安排?”

        李琩笑道:“估摸着,是觉得我平日太闲了。”

        左卫,为南衙十六卫之首,掌统领宫廷警卫之法令,以督其属之队仗,而总诸曹之职务,凡亲、勋、翊五中郎将府及折冲府所隶者,皆总制焉。

        李琩对左卫,是非常了解的,卫府兵力为一万两千五百人,分为亲府、勋一府、勋二府、翊一府、翊二府五府,主官为中郎将,号为五府中郎将。

        这座卫府是每月都需要轮番戍卫宫廷的,李隆基给了他这么一個职位,怕不是在给自己下套啊。

        自己如果上任,恰遇轮番,那么他下面的勋一府至少都有一千人,只要筹划得当,是完全可以在宫里发动一场小规模政变的。

        当然,这是纸上谈兵,实际上李琩在里面,一个人也调动不了。

        就算能调动,恐怕也是刚起事,就被弹压。

        这份工作,对李琩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一个不好,恐怕得死在里面,但是他不能不去,如果不去,那就是死外面。

        “这个位置很有意思,”李琩看向杜鸿渐道:

        “当年我向李林甫举任你,便是要你出任勋一府长史,如今还是勋一府,圣人这是在逗我玩呢。”

        “唉.......”杜鸿渐叹息一声,中郎将虽然已经是正四品下了,但他觉得由李琩出任,终归莫名其妙。

        他当然是看不懂的,他也压根不会想到,这是圣人在给李琩挖坑。

        李琩大概算了算日子,发觉还真是凑巧,眼下在宫内应番的,恰好就是左卫亲事府,那么下个月,就得是勋一府了。

        眼下是九月十七,那么他至少要在剩下的日子里,尽快去皇城内履职。

        不过这个工作也挺好,上一个月班,歇四个月,当然了,除了上番的那一个月,剩下的时间他也需要整训卫士,准确点说,左卫的卫士应该叫骁骑。

        翌日,

        郭幼明从同州返回长安,带给李琩一个惊掉大牙的消息。

        “坏消息是,您的这一千户食邑,拢共不足八千亩,还非良田,好消息是,他们得按照正常授田缴纳赋税,总得来说,您是不吃亏的,就是那些佃户,惨了点。”

        李琩听完之后,顿时脸色阴沉,这特么不是玩我吗?哪个【创建和谐家园】给我分的食邑?

        要知道,如今大唐的田亩制度,是以均田制为基础的赋役制度,也就是租庸调制,妇女耕牛不授田了,只有丁男授田一百亩。

        按照一户平均三个丁男计算,那么一户人家,应该是三百亩,一千户,那就是三十万亩。

        但是李琩心里也很清楚,老百姓基本没有人能够足额拿到授田,那就减掉六成,也就是每户一百二十亩田,那也该有十二万亩。

        现在好了,八千亩?还没有当寿王时候的零头多呢?

        “宗正寺那个【创建和谐家园】,他敢这么玩我?”李琩恨恨道:

        “本来就缺钱,现在好了,真成穷鬼了。”

        “不穷啊,田亩虽少,食税又没减?”郭幼明道。

        他的意思是,不管你的封户有多少田,他们都是按照每丁男每年纳税二石来收税,给你交的钱一分不少。

        但是李琩呢,不太能接受,我现在能管了的,也就是自己的封户了,别人活得怎样,我管不了,起码得让自己的封户,日子安稳一些。

        那么点田亩,除了租,还有调和庸呢,加起来也是负担不起的。

        那么负担不起,日子过不下去,就会出现逃户,纳税人就少了。

        食邑与那些贵族们名下兼并的田亩,性质可不一样,食邑只能收税,也叫食税权,但那些贵族的田亩,但凡是田里长出来的,都归人家。

        “我明天便入宫一趟,以履任新职的名义,设法见一见王鉷,”李琩阴沉道:

        “户部司领天下州县户口之事,任土所出之贡赋,我倒要看看,同州的田都在谁的手里,敢给我分成这样子。”

        “只怕户部也不清楚,”郭幼明道:

        “如今兼并盛行,很多都是隐户,如果能查出来,早就查出来了。”

        李琩没有吭声,他明白,王鉷心里肯定清楚,只不过牵扯到别家利益,他不敢说而已。

        当官嘛,最忌讳的就是没事干,去找别人的岔,同州在关中,属京兆府,敢在那里兼并土地,都不是一般人。

        .......

        九月十九,李琩进入皇城。

        他这一次肯定不能走丹凤门,因为丹凤门进去,是大明宫,皇帝老儿在那里。

        他要去的是主皇城。

        走朱雀大街,进入朱雀门,是皇城,朱雀门与太极宫南门承天门中间的这段,就是各部衙门的办公所在。

        而左卫府,就在承天门以东的那一排殿宇之中。

        以承天门街为中轴线,从西往东分别是门下省、殿中省、左千牛卫、左卫。

        左卫府的府衙地盘不算小了,基本上相当于长安城的半个里坊,里面又设置有五府,日常事务基本都在这里处理。

        皇二十二子,济王李环只是一个挂名大将军,人在十王宅里出不来,所以左卫府的主事者,是左卫长史,眼下是李道坚长子,嗣鲁王李颍。

        “隋王来的可真快,我昨天刚接到中书省的通知,伱今天就来了,”一见面,两位宗室成员热情的打招呼。

        实际上两人的关系已经很远了,血脉亲情都得追溯到李渊那一代。

        李颍他们家,以前挺背的,武则天时期,他爹和他爷爷全被流放岭南,差点死在那边,后来唐中宗李显继位之后,收拢天下宗室,散落在外的老李家成员,才得以陆续返回长安。

        像这类宗室,脑子里只有一个信念,保卫皇帝,只有皇帝好,他们才好。

        所以李琩在他手下做事,想要搞什么幺蛾子,是绝对不可能的。

        “再过十来天,隋王可就要应番了,在此之前,你需要到勋一府,将一切都安顿好,”李颍笑呵呵道。

        李琩点了点头:“我知道,下个月得接番亲事府嘛,亲事府的主官是谁,我好像有必要认识一下。”

        “那是自然,”李颍笑道:

        “此人名叫李光弼,袭封蓟郡公,前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第四子,不是咱们家的,是赐姓,他是契丹人。”

        李琩眉头一挑,好家伙,竟然是他?

        .la,

      第五十四章 这话当我没问过

        北衙四军,这是禁军,长年累月戍卫皇城。

        那么剩下的南衙十六卫,则是轮番,每一座卫府的轮番区域都不一样,有些除了轮番皇城之外,还需徼巡京师,例如左右金吾,左右武卫,左右领军卫,左右威卫。

        而李琩即将任职的左卫,不管京师的事,只轮值皇城,为什么呢?

        因为左卫当中但凡有军阶的将领,皆为关中良家子,父死,子代之,人家的职位,是可以传宗接代的。

        这样一来,确定了兵权会被牢牢掌握在这批人手里,而这批人的荣耀地位,全都是皇帝给的。

        而北衙四军更牛逼了,他们里面的将领只有两种,一种叫恩荫,另外一种叫宗室,也只忠心于皇帝一人。

        所以在李隆基时期,想要发动宫廷政变,是有唐一代,难度最高的一个副本。

        前太子李瑛带队开荒,团灭了。

        李琩可不会上当,不论李隆基将来会不会以诏书的形式让他率军入大明宫,他都不干。

        “你找个熟人,让他帮忙传话,就说我想了解一下圣人内库的营造详情,让王鉷来左卫府一趟,”李琩交给了王卓一个差事。

        这差事其实比较好办,也就是带個话,宫里的内侍虽多,但很大一部分都是高力士的人,与王卓算是同门,何况传递的这个消息,也是正大光明。

        营造大监询问营造副监工程进展,你能说什么呢?

        在这皇城里,宦官是相对自由的,不像禁卫,禁卫有严格的法令,你轮值的时候,在哪站岗就是哪,离开那一小片区域,就是犯法。

        这叫做:禁横过殿前者,禁对语及倾身与阶下人语者,禁摇头举手以相招召者。

        勋一府的衙门,不算小,这里面好多将领,都是恩荫出身,也就是祖上有勋爵。

        中郎将之下,有长史一人,录事参军事一人,仓曹参军事二人,兵曹参军事二人,骑曹参军事一人,胄曹参军事一人,司阶三人,中候三人,司戈五人,执戟五人。

        各有各的差事,分工非常明确,基本都是二把手长史在管理事务,一把手中郎将比较闲,只负责管理人。

        “噢......原来是兖国公之孙,我就说嘛,陆姓不是关中人,但你却说着一口地道的关中话,”

        大堂内,李琩笑呵呵的请陆预坐下,这个人就是勋一府的长史,前宰相陆象先三子陆偃的儿子,今年三十三岁,正值壮年。

        陆预眼下还是比较紧张的,在李琩面前也很拘束,上一任中郎将虽然年纪不大,但是腿瘸了,已然不能任职,他本以为将来的新上司,论出身,多半不会比他强。

        没曾想,圣人的亲儿子来了。

        这是他这辈子,第一次与皇子打交道,而且还是武惠妃的儿子。

        “殿下来这里任职,是委屈了一些,您放心,府内事务绝不劳您操心,下臣会安排妥善,”陆预卑微道,时不时抬头偷瞥李琩一眼。

        你当然得安排好,我来这里就是摸鱼来的,别的什么都不干。

        隔壁就是禁军千牛卫,门下省,殿内省,多少眼睛盯着我,我只怕朝哪边放个屁,李隆基都能知道。

        “那就辛苦你了,我今天也就是来转一转,顺道问问户部王副郎营造的事情,”李琩笑道:

        “卫府事小,修库事大,伱说对吧?”

        他这是提前给对方透个风,免得待会王鉷来了,底下人会乱猜测。

        “对对对,没有比为圣人修内库,更大的事情了,”陆预不迭点头道。

        李琩看在眼中,心里清楚,人家在自己面前如此卑微,敬的不是他这个人,而是他的身份,如果李琩的身份转换一下,比如成为反贼,那么陆预就会是另外一副完全不同的面孔了。

        李瑛都已经团灭了,我在没有叠满BUFF之前,绝对不敢冒这个险。

        李琩只见了陆预一个人,剩下的官员,他连召见都没有,也不打算认识,因为很有可能,他今天入宫的事情,很快就会传到李隆基的耳朵里。

        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见过什么人,基哥都会知道。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9 04:3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