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家父李隆基》-第3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他们拿来干什么呢?放【创建和谐家园】,李世民当年规定,从全国找七千户最有钱的富商,强迫他们每年必须从政府衙门贷款,年利息为百分之百。

        实际上就是逼这些商人养活各级官员。

        而眼下开元时期,管理衙门公廨钱的,就叫做捉钱令史,万年县设置有十九个人,每人每月的任务,是放贷五十贯。

        这家延兴客栈,就是前东家还不上万年县衙的欠款,顶给县衙的。

        位置绝佳,与青龙寺一墙之隔,里面的住客也多为前往青龙寺祈福的香客。

        眼下着火的位置,就是青龙寺北侧,与客栈紧邻的那一片区域。

        李晟还没有赶到的时候,大火便已呈蔓延之势,冲天的烟雾,远在大明宫,都可以看到清清楚楚,因为大明宫的地势更高。

        在长安,城北是贵族居民区,越往南,屋宇越是密集,而且几乎没有大院子,用鳞次栉比这个词语形容,最贴切不过。

        所以北城一般还不怎么怕火,但是南边,一旦起火就是绵延之势。

        金吾卫已经调动水车,拿着各式各样的灭火工具,朝着乐游原奔了过去,在他们看来,烧了什么,也不能烧了青龙寺。

        所以灭火的重心,不在延兴客栈。

        眼下的客栈里,已然是乱做一团,惨叫声不绝于耳,冲天的大火阻挡了人们逃离的路线,唯一能躲避的地方,在客栈后院一個犄角旮旯的位置。

        那里有一座蓄水池。

        长安的工匠们,技艺非凡,这个蓄水池的位置,刚好位于几座二层阁楼的屋檐下方,也是整个客栈地势最低处,一旦下雨,雨水全部会汇集于这个地方。

        乐游原上,自然没有水井,所以蓄水池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大,六丈方圆,但此刻就是这六丈之地,已经是挤满了人。

        因为蓄水池在不下雨的时候,上面有层木质盖板,为了防止动物虫子或是落叶杂物跌入池水,污染水质,毕竟这里的水,是供饮用的。

        郭淑和自己的母亲王氏,眼下就躲在里面,与近百人一起,泡在齐腰深的冷水当中,身边的家仆们正在与一众新来躲避的住客撕打着。

        水池已经没了空余地方,但外面仍是不断有人强行想要挤进来。

        在这种关头,生命至上,人们只在乎自己的命。

        一道身影从天而降,砸在王氏头顶,直接将对方压入池水当中。

        “阿娘!”郭淑见状,伸出双手,拼命的去撕扯着对方,可惜这里面人太多了,她力气又小,根本扯不动。

        郭淑一发狠,取下头发上的银簪子,朝着那人的脖子狠狠地,疯狂的刺了进去。

        一下两下,不知刺了多少次,那人终于一动不动,被其他人从王氏的头顶搬开。

        “阿娘!”

        被砸呛水的王氏如今已经昏迷,被郭淑紧紧的抱在身前,凡是靠近她的,她都会毫不犹豫的一簪子刺出,不是扎眼就是刺脖子,手段异常狠辣。

        一尺子清水,很快被染成了鲜红,而家仆众多,自身又狠的郭淑,已经没人敢过来招惹了。

        真正的大火,是救不了的,唯一的办法就是隔离其它区域,避免火势扩大,然后任由起火中心燃烧殆尽。

        青龙寺的防火措施,本就完备,庙里和尚多,储水的地方也多,加上金吾卫也来的快,火势很快便被控制住了。

        这就要说到大唐官僚中的一种特殊形式,责任制。

        青龙寺是佛教古刹,是圣地,这地方烧了,重建不知道要花多少钱,万年县令扛不住,延兴客栈若是烧了,便无所谓。

        所以眼下的万年令冯用之,也只能是眼睁睁看着延兴客栈正逐渐烧为瓦砾。

        不过他脸上还是比较欣慰的,青龙寺的损伤不大,这已经是非常好的结果了。

        当李琩登上乐游原后,见到了朝他奔过来的李晟。

        “我打听了,从客栈逃出来的客人里,没有郭家王大娘她们,多半.......”李晟低头叹息道。

        李琩面无表情的盯着前方逐渐偃息的火苗,沉声道:

        “火从何来?”

        李晟摇了摇头:“众说纷纭,大多数认为是青龙寺的香火黄纸,飘进了客栈,毕竟青龙寺地势要比客栈高出两三丈。”

        庙里不但燃香,也是烧黄纸的,这个黄纸叫做【创建和谐家园】纸,不是纸钱,更不是道教的那种符纸。

        “不太像是巧合,”杜鸿渐凑过来小声道:

        “今日无风,黄纸怎么能飘那么远?再说了,没听说哪次走水,是黄纸烧起来的,这里是长安,又不是山高林密的郊野。”

        给你一沓纸,让你去点燃一座房子,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何况眼下虽然是傍晚,但人们仍处在活动当中,稍有火苗,很快就会被扑灭。

        失火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李琩叹息一声,闭上双目,难道是有人冲着郭四娘来的?又或者说,是冲着他来的。

        太子?还是张二娘?

        这两人可都是挺记仇的。

        “冯明府,”

        李琩来到冯用之所在,沉声道:“千秋节刚过,万年县便走水了,你得彻查清楚啊。”

        冯永之一愣,瞬间体会到了李琩这句话的含义,但是他捉摸不透,对方是无意说的,还是有意提醒呢?

        他肯定是见过李琩的,但没有跟李琩打过交道。所以也不清楚,眼下的这位隋王,是否是城府深沉之辈。

        “如此火势,必是人为,下臣定然奏报大理寺刑部,立即着手彻查,”冯永之一本正经道。

        皇帝的生日刚过,寺庙着火了,这在长安,什么说法都能给你冒出来,比如尊崇佛教的人就会说,佛祖不满当今圣人尊尚道教,怒了。

        又或者圣人之德,以至大火。

        反正就是那种神神叨叨的迷信说法,但是这些说法建立在一个前提上,那就是自然失火。

        所以冯永之百分之百,会定性为人为放火,就算将来抓不到纵火的,也得找几个人顶罪,不能让圣名有损。

        而青龙寺,归鸿胪寺直管,这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了,所以万年县最多就是一个协办,真正下来彻查的,得是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一级的。

        直等到深夜,一名官吏过来禀报:

        “明府,火势减弱,金吾卫已经在往客栈扑水,内中应有近百生人,得益于后院的蓄水池,目前存活的应该不少。”

        李琩一愣,立即道:“立刻开辟出一条通道救人,并且盘查这些人的来历,由金吾卫看管,一个都不能放走。”

        这句话,当着冯用之说出来,有点越俎代庖的意味,但冯永之肯定不会有意见,人家是谁?就算出嗣,身份也比我金贵多了。

        经过一整夜的燃烧,金吾卫终于有机会进入残垣瓦砾一般的客栈废墟,清理出一条道路,将里面还存活着的八十六人,尽数带了出来。

        浑身是血的郭淑也在其中,不过那都是别人的血,不是她的。

        而守在外面,焦急等待着的李琩,一眼就认出了对方。

        虽然模样变化不小,但大致脸盘不变。

        “将人带过来,”李琩吩咐杜鸿渐一声,后者上去与金吾卫交涉,暂时将郭家的一干人带到了李琩面前。

        金吾卫一名将领也走过来,行礼道:

        “殿下海涵,事关重大,存活下来的这些人,都有嫌疑,我们需要暂时看管,殿下可随意问询,但人,我们不能交给您。”

        大唐的卫府是很好认的,各有其徽记特点,左右金吾卫,是黑质鍪(mou),也就是黑色头盔,各有建旗,左金吾白泽旗,右金吾朱雀旗。

        眼下的是左金吾卫。

        李琩眼角余光瞥了对方一眼,挑眉道:

        “想要人,让裴旻来。”

        .la,

      第四十四章 一个写碑文的(求追读)

        左金吾卫大将军,是裴旻,历史上关于他的生平记载非常少,但并不影响其在后世声名昭著。

        没错,就是那个与李白的诗、张旭的草书并称唐代三绝的剑舞裴旻。

        剑舞就是剑器舞,是大唐的一种乐舞形式,属于散乐百戏的一种套路杂技,虽说是杂技,但我们要知道,古代玩杂技的,可都是非常专业的。

        如果玩到第一,那一定是高手高手高高手了。

        到底剑舞第一人,是裴旻还是公孙大娘,众说纷纭,裴旻是后来的唐文宗盖章认定的,公孙大娘是民间认定的,可以说并列第一吧。

        毕竟裴旻出身河东裴,肯定是被贵族所认可的。

        要人?让我去要人?没门!

        眼下的裴旻,还在皇城的金吾卫衙坐班,虽说青龙寺近来戍卫的是他的左金吾,但是今天这件事跟我有什么关系?

        “别找我,上报大理寺吧,”裴旻训斥了那名禀报的卫士几句,就想撇责任。

        金吾卫,掌宫外及京师盗贼、水火,考按疑事,失火确实是在其职责范围,可是我已经救火了啊?那么接下来调查是谁纵火,那就不是我的事了。

        一般出了事情,都是这样,各级衙门都想撇清楚关系,除非是那种能立功捞好处的,才会抢破头。

        青龙寺着火,明摆着跟立功没什么关系,万年县衙的冯用之,奏报京兆尹裴耀卿之后,后者直接一封奏报递送入宫:事大,请中书门下定夺。

        都特么是不粘锅,我是京兆尹,可京兆府也不是只有长安万年两个县,这里毕竟是长安,天子脚下,着火虽然是屁点大的事,但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不太好,牵扯的人也不对劲,所以我不管。

        于是,由大理寺牵头,鸿胪寺辅案的一支调查队成立了,左右金吾卫各调遣一百人,万年县出捕手、不良人各五十,以供驱驰。

        郭淑母女已经被带回了隋王府,安顿在了早已装饰一新,属于这座宅子女主人的岚方院。

        杨绛带着十多名侍女,前往照顾,王大娘也正在被医师诊治,查看其除了外伤之外,身体有无其它损伤。

        五个仆人,死了两個,一个是被烧死,一个是混乱之中被打死,剩下仨身上也都有点伤,都是为了保护郭淑母女。

        “娘子忍着点,上药不疼的,”一名侍女正在为郭淑擦伤的部位抹药。

        而郭淑压根就没有觉得疼,只是一夜煎熬,整个人过于疲惫,哪哪都觉得不舒服。

        “刚才的一行人里,哪位是殿下?”郭淑的目光看向杨绛,小声问道。

        因为很显然,眼前这个漂亮女人在王府的地位,应是最高的,而李琩他们一行人本就是便装打扮,谁是老大,郭淑心里有个大致的判断,但毕竟不能确定。

        杨绛笑道:“娘子应该有这个眼力的,自然是着红袍者为殿下。”

        果然是他!郭淑嘴角微翘,对李琩这位未来的郎君观感极好,留下了一个非常值得回忆的第一印象。

        杨绛见状,忍不住在一旁笑道:

        “娘子若是想见殿下,妾身去通禀一声。”

        “不不不,不着急,”郭淑赶忙摆手,她现在这副样子,异常狼狈,蓬头垢面,衣衫凌乱。

        被带回王府的时候,身上裹了布帛遮掩,她还特意捂住了脑袋,就是怕被隋王看到。

        女孩子嘛,肯定希望将自己最好看的一面,展现在心上人面前。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5 08: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