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家父李隆基》-第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随着几声马儿的嘶鸣,两支车队乱成一团,武庆用力的拉扯着黑马,往街道一侧避让,严衡等人也是赶紧帮忙,毕竟黑马的那玩意已经直了,眼瞅就想霸王硬上弓。

        “祖宗唉,那個你不能上,”另一名宦官王卓,苦着脸拼力的拉着车辕,脸都憋红了。

        李琩也于慌乱之中,离开了车厢,等到自己的车驾被拉远之后,这才朝着李林甫的车厢走去。

        “惊扰了右相车驾,本王的过错,”李琩远远的朝着李林甫的车厢拱手道。

        李林甫的随从,都认识李琩,因为当年帮着李琩争夺储君的,就是李林甫,但是自打武惠妃过世之后,李林甫已经放弃了对李琩的投资。

        而李琩这一次,可以借着表达歉意的方式,光明正大的与李林甫来一场私下会面。

        这就是李林甫为什么要在朝会上提醒李琩去宁王府,因为李林甫下班回家的路线,要经过宁王府所在的胜业坊。

        聪明人打交道,是听话听音。

        “宁王可好?”车厢内,面容清癯,有些黝黑的李林甫挂着他那招牌式的微笑,仔细的端详着李琩。

        “一切都好,不是什么重疾,”李琩望着满脸疲惫的李林甫,笑道:“右相为国事操劳,殚精竭虑,辛苦了。”

        “哈哈,不辛苦不辛苦,”李林甫笑道:“为国为君,也是为我自己,人道是高处不胜寒,老夫坐在这个位置上,不为自己考虑,下场只怕好不到哪去。”

        李琩点了点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右相之功绩,陛下心里最清楚,有陛下呵护,谁能将您怎么样呢?”

        李林甫叹息一声,表情落寞的望向窗外,他现在掌权的日子不算短,拜相五年来,也算兢兢业业的为皇帝敛财,但是最近他察觉到,东宫不甘寂寞,正在起势。

        先是王忠嗣权柄更盛,东宫那边又打算推出一个韦坚,自己眼下的处境可不太好。

        毕竟他和太子之间,是有死结的。

        “天下之事瞬息万变,将来会是如何,谁也不知道,朝堂衮衮诸公,有多少人在背地里谋算我,老夫也不清楚啊,”李林甫微笑道。

        “本王对右相,只有敬重,”李琩正色道:“当今可总揽国事者,惟右相一人而已,圣人心里最清楚不过了。”

        李林甫笑了笑,李琩也笑了笑。

        没有道别的客套话,李琩只是揖了揖手,便下了马车。

        等到李琩离开之后,一名文士模样的青年登上了李林甫的车厢,随后车队继续行驶,消失在街道尽头。

        “寿王好像跟以前不一样了,”东宫司经校书苑咸在车厢内笑道。

        司经局,掌东宫图书,校书,就是校勘书籍,官不大,但这个人考中进士之后的第一份工作,是李林甫的书记,类似于记录员一类的,如今负责帮李林甫盯着东宫。

        他是东宫的官,但不是太子的人,跟太子也不常见面,因为太子不在东宫,在十王宅。

        李林甫面带轻笑:“不受打击难成人,惠妃离世,如今正妻也离他而去,他也该长大了。”

        苑咸皱眉道:“府主难道看好李琩?眼下形势,李琩沉沦已成定局,单是中间夹着一个杨太真,圣人与他之间的隔阂,怕是难以消弭。”

        “老夫不过是好奇罢了,”李林甫捋须笑道:

        “今天朝会上,他主动推掉朔方节度,又推辞河东节度,令人惊讶,看似消沉实则不然,武惠妃过世之后被追赠贞顺皇后,那么李琩就是皇后之子,位置正,当今能对太子造成威胁的,也就是他了。”

        苑咸皱眉道:“李武韦杨四大家,武家正在走下坡路,朝廷现在对武家的怨恨还未消解,他们未必能给李琩多少支持,也就是一个宁王了,可是宁王现在不问国事,又患重疾,李琩的家底还是太单薄了,今时不同往日,府主不可冒险。”

        李林甫笑道:“老夫有的是耐心,看得出,寿王现在也有耐心,合作是要看形势的,眼下情形,老夫不肯,人家也未必肯。”

        苑咸这才放心的点了点头。

        接着,李林甫突然转头,双眼一眯,笑道:“李琩.......不是你叫的。”

        苑咸一愣,抬头望着李林甫那道柔和的眼神,心里顿时一惊,冷汗道:

        “府主教训的是,属下知错。”

        他是李林甫的幕僚出身,所以称李林甫为府主,也就是幕府之主,以前武惠妃在世时,权倾后宫,就连李林甫也需要巴结,如今嘛,树倒猢狲散。

        没了母亲的庇佑,而太子之位已经确立,李琩似乎已经不再是一件合适的投资品。

        而他需要有人投资,曾经与母亲合作过的李林甫,无疑是首选,何况李林甫还有个情妇,是李琩的姨母。

        说是情妇,其实是真爱,少年时期仰慕之人,终在权倾朝野之后,得以一品芳泽,就是老了点。

        李琩腰背笔直的坐在车厢内,聆听着外面严衡对武庆的不停抱怨,在严衡看来,冒犯李林甫车驾,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别看宦官都出自宫里的内侍省,有高力士罩着,但是高力士不是谁都罩。

        李琩先前与李林甫的一场碰面,其实已经互相交代了对方的态度,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在暗示李林甫,李琩不甘沉沦,而李林甫的看不清将来,是告诉李琩,如今形势未明,两人之间能否合作,还要再看看。

        ........

        十王宅,只是它现在的称呼,以前叫入苑坊,后来叫永福坊,开元初,李隆基在儿子们相继成年之后,于这里开辟宅院,以供皇子出阁居住。

        实际上这里面住了十六个王,历史上也叫十六王宅。

        每位亲王配备宫女宦官共四百人,侍卫六十人,他们的总负责人,叫做监院中官,也称监院使,是个宦官。

        这个宦官,负责向皇帝汇报皇子们的一举一动。

        寿王宅位于坊内的中心位置,东西南北四个邻居,分别是盛王琦、颍王璬、仪王璲、棣王琰。

        寿王府与长安城内的大多数住宅一样,采用中轴线和左右对称的平面布局,五重院落,亭台楼阁,绿树成荫。

        李琩住在后院的正寝,东西两个厢房各有三处庑房,住着一个女人和二十八名近侍宫女。

        这个女人姓杨,出身弘农杨氏,是杨玉环的本族堂妹,庶出陪嫁女,也叫媵侍。

        她的模样不如姐姐,但心智远胜杨玉环,也许是因为庶出的原因,虽然才十八岁,但心智非常成熟。

        这个人,李琩是真睡了,穿越过来不到三天,就睡了。

        “太子晌午时候,派人邀殿下今晚往府上赴宴,您去不去?”杨绛帮着李琩更衣道。

        李琩面无表情:“不过是客套而已,以前不去,今后也不会去。”

        关于前身的记忆里,寿王与太子嫌隙很深,基本不打交道,李琩琢磨着,自己能穿越过来,多半是前身因为媳妇被抢,给活活气死的。

        杨绛眉角一动,小声道:“下人来报,下晌看到王忠嗣的马车,进了太子府,至今没有离开,想来也是太子今夜宴会的宾客。”

        李琩双目一眯,抬手在杨绛的翘tun上用力一抓:

        “备马!”

        .la,

      第四章 太原郭氏

        出门,是一定要准备马匹的,因为马厩里的骏马,在工作以外的时间,身上是没有装备的。

        你得给它装上马具之后,稍微喂它一些细料饮水,还得给它套上一个马嘴笼,防止马匹在外面乱吃地上的东西。

        贵族们养一匹马,比养二十个人的花费还要多。

        今天惊了李林甫的那匹黑马,肯定是不能用了,毕竟还在【创建和谐家园】期,比较冲动,遇到异性容易失去理智,其实有些人家里,会将公马阉了,在保证其脚力的情况下,使其性情更加温顺一些。

        但李琩不喜欢这么干,公马好比保时捷,阉了的公马,那就是保时泰了,骑乘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李琩喜欢骑烈马。

        太子李绍的宅邸,有点远,骑马得二十分钟。

        其实这段路程,完全可以走路,但贵族们的出行,习惯了骑马,这叫仪仗,也是礼法。

        何况李琩几乎不去太子宅,正因为不熟,所以要正式一点。

        过了太子府的前院,就是中堂所在,今晚的宴会就在这里。

        太子李绍邀请的也都不是外人。

        老十六永王李璘,新任朔方节度王忠嗣,太子宾客兼秘书监贺知章,太子侍读潘肃、工部侍郎兼主客郎中吕向、太子侍读兼集贤院修撰皇甫彬,返京述职实际上是给李隆基送生日贺礼的北海太守李邕,还有长安令韦坚.......

        客人有二十来个,李隆基的《诫宗属制》中,可没有规定太子不准结交大臣的,毕竟是储君,储君也是君,明着不能太过于约束太子,暗地里怎么干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眼下的太子,还没有历史上那么卑微,毕竟现在还是开元年间,太子太师前宰相萧嵩,太子少师信安郡王李祎,虽已致仕,但是这两人只要活着,李林甫就会有所顾忌。

        况且太子已经很小心了,今晚的这些人,大多身上都兼着东宫的官职,而王忠嗣与太子交好,更是李隆基亲【创建和谐家园】代的。

        坐在左侧上首的王忠嗣挥退了殿内的歌伎,让乐工们退了出去,随后朝太子缓缓道:

        “臣这一次去朔方,有两個人要打点好,一个是朔方振武军使郭子仪,此人乃是耿国公(葛福顺)的姑表兄弟,素闻其勇武,擅练兵,若是这个人听话,我在灵武的事情也好做一些。”

        “这个好说,”太子微笑点头,看向坐在自己身后的一名中年人道:“守贞负责此事,要打点好了,务不能让孤的义兄在朔方为难。”

        太子仆王守贞点了点头:“喏!”

        王守贞是谁呢?李隆基的天子元从,霍国公王毛仲的长子,他的妹妹,就是嫁给了耿国公葛福顺的长子,两家是姻亲,而王守贞兄弟四个,全部在东宫任职。

        郭子仪当年参加武举,起家左卫长上,长上是从九品的武官,属于长期职位,不会随着京师更换戍卫而调动,他的这个位置,就是耿国公葛福顺安排的,葛福顺的妈妈是郭子仪的亲姑姑。

        “除了这个郭子仪,另外一个又是谁呢?”已经八十二岁高龄的贺知章捋着他雪白的胡须,笑问道。

        王忠嗣在太子这里是很随意的,闻言调整了一个坐姿,淡淡道:

        “还是一个姓郭的,已故太原郡公郭知运次子郭英奇,此人是从河西调任安北都护府。”

        韦坚笑道:“这个人我认识,堪称良将,他在河西担任河源军使已有五年之久,一年前调任朔方,大将军与他是同乡,族内没有交情吗?”

        “没什么交情,”王忠嗣摇了摇头道:

        “朔方七个军镇,经略军,丰安军,振武军、安远军、东受降城驻军、西受降城驻军、安北都护府府下军,统兵六万四千七百,这其中,安北都护府的大都护仍是棣王(李琰,老四)遥领,副大都护,就是郭英奇,这个地方有两个太原郭氏,我需向太子借一个人啊。”

        说罢,王忠嗣瞥了一眼对面上首的永王李璘。

        历史上对李璘的样貌有如此描述:貌陋甚,不能正视,也就是丑的没法看,这小子之所以在这里,是因为他就住在这里,生母郭顺仪过世之后,是太子在抚养他。

        是的,他的生母姓郭,他的亲舅舅也是历史上的一位猛人,目前的官职是拜朝议郎,守驾部员外郎。

        李璘心知王忠嗣用得着自己的舅舅了,嘴角一撇正要说话,却被太子抢先一步道:

        “好说,孤知义兄所言何人,孤会跟徐国公(萧嵩)打个招呼,由他来请示圣人。”

        萧嵩已经六十九了,按照大唐的惯例,七十致仕,有疾提前,萧嵩一把年纪肯定有病,但是现在仍挂着太子太师,可以觐见圣人。

        而李璘的亲舅舅郭虚己,与牛仙客一样,都出自于萧嵩门下。

        王忠嗣点了点头,正因为他是军方出身,级别又高,所以很清楚,别看他这次是去朔方当老大,下面的将领要是不听话,阳奉阴违,他在朔方也不好展开工作。

        优秀的领导需要具备的第一项技能,就是哄好下属。

        比如那个韦光乘,朝廷之所以对其诟病颇多,就是因为朔方七个军府,有五个韦光乘管不了。

        这方面,王忠嗣要比韦光乘强很多,一来是将门出身,级别太高,身上顶着战功,在军中素有威望,再者,他爹王海宾活着的时候就是朔方的丰安军使,那是他们家的地盘,现任丰安军使,也是王忠嗣的人,叫王思礼。

        “便让郭虚己入我幕府,担任朔方节度行军司马,在御史台挂个御史中丞最好,”王忠嗣道。

        行军司马属于幕职,无品级,有临时性质,多以朝臣出任,为行军统帅的左膀右臂,一般都会在三省和御史台有一个挂职,以显示主要为朝廷服务。

        王忠嗣现在还是御史大夫,挂职到自己手下,会方便很多。

        “郭虚己的本官也不能变,”贺知章道:“驾部掌舆辇、传乘、邮驿、厩牧,既然朔方要用兵,郭虚己在兵部的官职,必须保留。”

        太子颇为认同的点了点头,举杯道:“这个好办,务使义兄在朔方调度征求,万无一失。”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7 19:3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