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抢儿媳,干了,如今又要过继亲子?你怎么不上天?
“只见过小宗嗣大宗,没见过大宗嗣小宗的,儿臣还是觉得不妥,”李绍喃喃道。
承继家业者为大宗,别看李隆基曾经也是个庶出,但人家就是大宗,因为继承了李唐的天下。
对于李隆基来说,隋王这边分封出去,就算是小宗了。
而大宗是人之本、尊之统,百代不迁,是万万不能断的。
所以一般是小宗嗣大宗,以保大宗不绝,无子的小宗可以附祭、附食在宗庙中,陪同祖先一起享受血食祭祀,只要大宗存续一日,全族已死之人都可以享受到祭祀。
所以小宗立嗣,一般都不当回事,这就是为什么隋王无嗣。
“朕知道了,你回去吧,”李隆基没有抬头看太子一眼,只是挥了挥手。
李绍一愣,瞥了一眼面无表情的高力士,无奈道:
“儿臣告退。”
等到他离开之后,李隆基将手中的琵琶小心翼翼放在一旁,脸色愠怒道:
“他不同意,李林甫和牛仙客也不同意,你倒是说说,朕该如何?”
毕竟不符合礼法,李林甫再逢迎皇帝,也不敢在皇室的礼法上面乱说话,他也是老李家宗室出身,知道没有这个规矩,太宗皇帝当年将庶子赵王李福过继给了隐太子李建成,这是为了弥补,何况人家建成本来就是嫡长。
李林甫现在还兼着礼部尚书,带头出继皇帝亲子,宗室恐怕会怪他乱了礼法,因为他们不敢怪皇帝。
何况他压根就不希望李琩过继出去,我跟太子是死仇,太子将来一旦继位,我肯定完蛋,所以你不能走。
至于牛仙客的想法就很简单了,我不掺和这事。
“天下万事,皆在圣人,圣人一言可定,何必询问他人?”高力士道。
李隆基笑了笑:“他们呐,还不如你晓得事理,朕的儿子,难道由别人说了算?”
说罢,李隆基缓缓起身:
“走,去太真观。”
他现在去太真观,不是摆驾去的,没有仪仗,不过是领着些禁卫宦官,入夜了偷摸摸的去。
毕竟他经常留宿那里,而那里都是女冠,大摇大摆去影响不好。
你说他不要脸吧,他还知道偷摸摸,你说他要脸吧,他在三清面前乱搞。
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亲自在旁护卫,一路上也都是龙武军,安全肯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陈玄礼这个人,他是没有多大本事的,打仗绝对不行,就是个保镖头子,拍马屁是一把好手,之所以将龙武军管理的这么好,非能力也,实在是干的时间太长了,是李隆基绝对信任的人之一。
一个道观,建在宫里不算稀奇,但是里面都是女冠,就不对劲了。
历史上,杨玉环被正式册封为贵妃,是在天宝四年,距离眼下还有五年之久,但是李琩的穿越,无疑要将这个进程给快速推进了。
李琩本身是不在乎这些的,天地良心,人不是我睡的,我也是倒霉,穿越的时间点不对,以至于脑袋上顶了一片绿,快被读着喷死了。
李琩眼里的头等大事,是离开十王宅。
历史上,寿王是天宝四载七月二十六,迎娶韦氏为寿王妃,八月初六,杨玉环便被册封为贵妃,父子俩一前一后办的喜事,双喜。
道观的正殿内,供奉着三清,这里肯定不能乱搞,好在后院的置办,已经与其他宫殿别无二致。
人生在世,能遇到一两个知音,是极为难能可贵的事情。
李隆基与杨玉环之间,不单单是爱情,还是知音,杨玉环精通音律,擅歌舞,又极为擅长弹奏琵琶,简直就是撞在李隆基的心口上了。
当朝圣人心急火燎的步入后院,几个疾步上前,扶起正要下拜的一名女冠,
“太真,看朕给你调试的琵琶,奏一曲试音如何?”
他已经完全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了.......
.la,
第十二章 眼下富裕
八月初三的朝会,王忠嗣本来还想继续与中枢门下争执一番,结果李琩这件事给冒出来了。
边境事大还是李琩过继事大呢?答案是李琩。
朝会上,诸臣议论纷纷,大多数投了弃权票,也就是不发表意见,少数几个刺头,顶着李隆基的脸色,直接痛陈继嗣之利弊。
“礼法有载,小宗嫡子不得后大宗,只能以支子继,嫡子乃宗统,怎可出继?”礼部侍郎姚弈道。
这个人出身可不简单,乃开元初期一代名相姚崇三子,但是呢,他没儿子,他的从子,就是从家族旁【创建和谐家园】边过继来的,历史上也是一个妙人。
众所周知,姚崇的儿子都不争气,当年罢相,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被儿子拖累。
牛仙客听罢,转头瞪了一眼对方,姚弈这才后知后觉,心知左相恐怕是知晓圣人心意,才会给他暗示,于是又赶忙弥补道:
“严格来说,寿王确也不算嫡子吧?”
他这個“吧”字,拖了一个长音,然后目光在群臣之间游视,期盼有人能接他这个茬。
尚书右仆射裴耀卿呵呵道:
“是不是,也是你能议论的?”
他得多说话啊,争取存在感,虽然还兼着京兆尹,但毕竟不如当年的左相,宰相没了,以前积攒的威望还在,不过正在缓缓流逝,只有多说话才能保住威望。
我谢你八辈祖宗......姚弈微微一笑,心里非常满意有人接话,那么他就可以闭嘴了。
关于李琩究竟算不算嫡出,没有李隆基亲口官方认定过,但是呢,武惠妃被追封贞顺皇后,这是不争的事实,皇后之子为嫡子,这也是礼法明文记载的,所以李琩的嫡子身份,很多人都是默认的。
那么这个时候,做为宗正寺卿的李志暕,就得站出来说句话了,宗室之内的活动,都是他来主持,避不开的。
“臣以为,此事可行。”
终于有一个同意的了,高力士立马接话道:
“怎么个可行法?”
李志暕清了清嗓子,道:“太子为储君,那么诸王则为小宗,小宗嗣小宗,也还说的过去。”
他自己本身,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的亲爹李绚,本为高祖皇帝十四子霍王李远轨五子,过继给了彭王李元则,这就是小宗嗣小宗了嘛,毕竟太祖皇帝一共就四个嫡子,剩下都是庶子。
李林甫很想说句话,犹豫许久还是放弃了,他本身就不是硬骨头,何况眼下处境不太好,当了五年宰相,班底有了,势力也有了,但是这些实力,在当了二十八年皇帝的李隆基眼里,就是个屁。
得罪谁都不能得罪皇帝,这是他当官的第一要义。
王忠嗣懒得掺和这种事情,各家自扫门前雪,他关心的只有那笔钱。
但是李隆基今天,关于寿王继嗣与朔方拨款这两件事上面,都没有发表意见,王忠嗣也只能是悻悻然离开。
正如郭虚己建议的那样,没有东宫帮助,他一个人无法争过中书门下。
“右相,右相,你等等我,”宗正卿,嗣彭王李志暕在下了朝会的第一时间,便盯着李林甫的动静,在对方前往中书门下的路上,给追上了。
“彭王有事?”李林甫伫足笑道。
李志暕陪笑道:“你帮我拿个主意吧,我在这个位置上,那是万万躲不了的,你说圣人心意会是如何呢?”
“你妄揣圣意?”李林甫逗弄道。
“啧~~~”李志暕佯装吃惊道:“伱别吓唬我啊,这种事情,还真就得揣测一下圣意,你是宰辅,最了解圣人,帮帮我吧。”
“我帮你,谁帮我啊?”李林甫笑道。
李志暕手背在自己和李林甫中间来回摆了摆,道:
“咱们是自己人,肯定是互相帮衬啊。”
李林甫叹息一声,目光望向广场方向,沉吟片刻后,道:
“事情能在朝堂上议,你说呢?”
“明白!”李志暕哈哈一笑:“我有数了。”
皇子过继给断了香火几十年的亲王,本来就令人诧异,如今又摆在朝会上议,其实李志暕心里已经有答案了,要不然在朝会上也不会赞成宁王的奏请。
何况如今宫里住着的那位杨太真,是夹在圣人和寿王中间的一根刺,拔不了刺,那就只能拔寿王了。
待到李林甫走远,李志暕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无奈的摇了摇头:
“这几年的新鲜事,可是真不少啊.......”
........
寿王府,是有库房的,而且不夸张的说,在整个十王宅,没有比李琩的库房更充盈的。
母凭子贵,子凭母贵。
武惠妃活着的时候,宫里的好东西,都是赏赐给了两个亲儿子和嫁出去的亲闺女咸宜公主,所以李琩很富裕。
但是,如果他过继出去,寿王府他是搬不走的,有些家具也搬不走,也就只能搬空库房了。
宁王家的老六李瑀嘲笑李琩会成为一个穷逼,这是事实,因为食邑势必会减少,而且宫里也不会有人再赏赐他东西了,而他还得每年往宫里进贡,坐吃山空。
录事郭幼明,家中排行老八,是郭子仪的同母弟,在王府任职也有五个月了,比李琩大三岁,不好武艺,读书也不行,考不了明经进士。
那就只能是走捷径,慢慢往上爬了,王府幕职,就是一条捷径。
所以在寿王府挂职的很多,但是来点卯的,就那几个,郭幼明是因为他们家跟宁王府关系太近,所以抹不开脸不来,如今他倒也习惯了,与李琩相处的极为融洽。
“我说殿下,您这抽的什么风啊?”郭幼明已经在李琩的监督下,指派家仆盘点库房一个上午了,因为李琩打算将库中的非硬通货,变卖出去。
“好了,别牢骚了,”李琩笑道:“亲王录事从九品下,嗣亲王也是,你这官阶已经是最底了,还能掉下去不成?”
郭幼明笑道:“我说的不是这个,您抽了哪门子的风,要跟我二兄结亲家啊?”
李琩早有离开十王宅的念头,也没有瞒着他仅有的这几个幕僚,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大家还帮他出过主意。
“怎么?你还不乐意跟我做亲戚啊?”李琩打趣道:“肥水不流外人田,四娘跟了我,不吃亏。”
你倒是真看的开.......郭幼明无奈一笑,他们都以为寿王会因为那件事而一蹶不振,心态彻底颓废,结果没曾想,跟个没事人一样。
这就是韩滉最佩服殿下的一点,他们私下谈论的时候,韩滉更是直言寿王绝非池中之物,若离开十王宅,便是虎入山岗。
而郭幼明最佩服的就是韩滉,所以他认为韩滉说的一定对。
“就是这些了,除了金银盐铁布帛丝绸茶棉香料米粮酒水,还有圣人和惠妃的赏赐不能动之外,你也就这些可以拿出去变卖,”郭幼明指着库房内的一个角落,笑道。
李琩望着那不多的玉器珍玩,皱眉道:“能折多少钱?”
“大致嘛.......”郭幼明一脸为道:“我不知道啊,好些东西的市价,我并不了解。”
李琩笑道:“拿去东市,换成硬通货,另外收存在一间库房内,我有用处。”
“又是押宝?”郭幼明多少有些不满道:
“您去年可是输了一千贯,锦缎四百匹,胡椒十五斤......今年嗣王的事情要是成了,您以后的日子可就紧了,不能再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