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官运汤氏大少》-第1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第二天上午,林锦鸿坐车离开县城,回了绍园村老家。中午时接到罗非的电话,说是处理结果已经出来,李江几人撤职,那群混混团伙全进了大牢,永强派出所所长等一干人员全都作出处罚。罗非在电话中隐隐表示这事和张原等人有关,张原是谁,林锦鸿想了半天才想起来。林锦鸿放下手中的电话,知道这事还没完。不过自己何时怕过什么人来,他也没将这事告诉他爷爷。

      吃过晚饭,趁着黄昏走路回镇上,路途中接到王熙的电话,原来山口村造纸厂在明天将要完工投产,作为镇长的林锦鸿要在典礼上讲话。

      第一卷 步入官场 第62章 临时党委会议

      山口村造纸厂完工投产典礼上热闹非凡,县里派了主管工业的副县长以及宣传部的副部长下来,镇上的主要领导全都到齐,县电视台及有关主流媒体也一起下来。三溪镇一时间锣鼓喧天,鞭炮声阵阵。

      剪彩过后,是各位领导的讲话,先是副县长讲话,讲了很多,从县里的工业企业现状到三溪镇的经济状况,最后又讲了山口村造纸厂的重要作用。洋洋洒洒的讲了半个小时,下面的人听得昏昏欲睡,接着是镇委书记肖志远的讲话。

      肖志远今天的笑容特别多,毕竟山口村造纸厂的建造和完工投产,是自己任镇长和书记时期进行的,也意味着自己领导期间三溪镇经济发展出现了重大变化,这是一大笔政绩。俗话说得好,人逢喜事精神爽,他的讲话很精彩,赢得一阵阵掌声。二十几分钟过去,他虽意犹未尽,但还是及时结束了讲话。

      终于轮到林锦鸿讲话,虽然王熙为他准备了讲话稿,但他并没打算采用那讲话稿,他感觉站在台上讲得再精彩也没用,毕竟这些都是虚的。

      他刚上台,下面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倒将他吓了一跳。“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天是山口村造纸厂建成投产的重大喜庆日子,这个日子山口村人民的,也是属于全三溪镇人民的。前面两位领导讲得很精彩,我就不在这里耽误大家欢庆的时间了。”他说完微微一笑,下了讲台,下面再次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最后是造纸厂的总经理讲话,他同样讲得很精练,寥寥的几句感谢和总结就算完事。这也反映了做生意人和机关大院领导说话的区别,当然林锦鸿这个独立特行的家伙除外。总经理是这几天沈氏集团总部新派下来的,原先造纸厂的总负责人因为某种原因被调回去了。

      典礼就这样完成,然后是总经理带着一众领导参观造纸厂内部设备运转,一圈转下来后,几家市里和县里的媒体离开。

      之后是一个临时会议,会议主要内容是如何保证造纸厂正常运行,之所以讨论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原料供应问题;二是每年的春汛。第一个问题厂方会想办法解决,无非是鼓励附近村民人工种植芦苇等其他造纸原料。但二个问题就比较棘手了,厂方提出要在造纸厂门前造一条大堤,山口村村委以及九成以上村民同意这个方案。而林锦鸿更倾向于永久解决山口村的春汛问题,最后肖志远表示要在镇委党委会议上加以讨论解决这个问题。

      送走副县长,镇上领导离开山口村,回镇上后肖志远建议开一个临时党委会议,讨论解决山口村春汛,确保造纸厂常年正常运行的问题。

      临时党委会议虽是肖志远建议召开的,但他是最后一个到会议室的,他迈着优雅的步子,看上去并不是很焦急。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肖志远视线从下面的座位一扫而过,看到有一个空位,愣了下,清了清嗓子:“人都到齐了吗?”问这话时,眼睛却看向那空位。

      “肖书记,人武部长刘东同志因去县里参加会议,无法到席!其余八位党委委员已全数到席。”新上任党政办公室主任丁晓忙解释道。

      肖志远点了点头表示理解,他的视线从空位上移开,咳嗽了一声:“同志们,既然人已到齐,我们现在开会。今天这次临时党委会主要讨论如何确保山口村造纸厂常年正常运行,也就是说不受春汛的影响。这个问题很重要,也很紧急,因此才决定召开这个临时党委会。”

      林锦鸿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视线余角不时的从上面讲得正欢的肖志远身上溜过。这个问题真的很紧急吗,显然不是,毕竟春汛刚过,离下年春汛还有十来个月,完全没有必要召开这个临时党委会议。他不禁想起不久前上门拜访前任书记马维时,后者说的一些话。他心里叹了口气,暗道马书记识人很明啊。

      “锦鸿同志,发表一下你的看法!”肖志远一连叫了两声,才将沉思中的林锦鸿霍然惊醒,他见林锦鸿开会时心不在焉的,略略有些不快。

      林锦鸿忙整理了下思路,将自己的想法简明的说了一遍,他主张将大寮村村前和村尾两条河流沟通,彻底解决下游各村的春汛问题,一劳永逸。

      他说完,副书记鲁西平点了下头:“我赞同林镇长的观点,一劳永逸才是上策。镇里的春汛水患已经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同时也浪费了镇里的人力、物力。”

      常务副镇长罗非不紧不慢的道:“既然能治本为何我们却只治标呢。”

      肖志远眉头微微一皱,他微微向鲁西平下首的丁晓递了个眼神。丁晓知道该自己上阵了,他略略有些紧张,正想说话,那边副镇长叶星柱率先表态支持林锦鸿的建议。叶星柱能进入党委会,完全是因为林锦鸿的关系,当初三溪镇可只有七位党委委员,后来有林锦鸿和罗非两人,这党委才扩大到九个席位,而他这副镇长就是当时林锦鸿当任的;另外上次调整副镇长分工,林锦鸿没有过分调整,这也是他能进党委委员的原因之一。叶星柱当了半辈子的副镇长,进党委会议亮亮声,这还是头一会。于是他借这次机会表态支持林锦鸿,是要趁机在额前贴上个“林”字。

      叶星柱一表完态,肖志远心里一突,不知不觉间,林锦鸿竟然已有这般实力,在党委会议上稳占四席。而自己这边除了自己、综合办主任、计生办主任外,其他两位好像并没确定要站在自己这边,人武部长一向中立,组织宣传办主任态度不明。

      丁晓突然道:“我觉得刚才林镇长的发言跟这个会议的议题有些不合,这次临时党委会议的议题是确保山口村造纸厂的正常运行,而不是解决春汛问题……”

      第一卷 步入官场 第63章 三个方案

      丁晓的发言引起一阵笑意,虽然大多数人没有笑出声来,毕竟大家同在一大院内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再说丁晓是综合办公室主任,也算是位高权重了。林锦鸿暗自摇了下头,叹道,如果没有爷爷,自己估计也会跟他一样稚嫩吧,年轻虽好,但年轻过头了就会惹人笑。

      林锦鸿抬头看了一圈,见大家都只顾笑了,反而没人去反驳丁晓的话。有人是不想,有人是不屑。好嘛,看来还得自己赤膊上阵,林锦鸿想到这,清清咳嗽一声,会议上是不能乱咳嗽的,因为这是发言的标志。“丁晓同志认为是什么问题困扰着造纸厂的正常运行呢?”

      丁晓是新人,还是第一次经历这种大阵仗,而且刚任综合办主任,靠着肖志远这颗大树,自我感觉相当良好。因此他讲话是抬着头的,只顾自己讲,而没有将众人的反应看在眼里,直到林锦鸿出声他才闭上嘴。视线悄悄的从别人身上溜过,当看到肖志远那张脸上冒起不少黑线的脸时,心里咯噔一下,暗道要遭。

      他这边只顾观察别人,和想着自己到底说错了什么,丝毫没注意到林锦鸿问的问题。

      林锦鸿摇头,只得问了第二遍。丁晓霍然惊醒,终于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他讪讪一笑,“这,这个我认为……”下面的话说了半天也没能说下去。

      组织宣传办主任秦震不紧不慢的道:“我认为林镇长的提议可行,每年大寮村的救灾款项拨出,占了我们三溪镇不少的财政。如果将这笔款项用于其他地方,可以解决不少事情。”

      八位党委委员有五位认为该彻底解决山口村春汛问题,已经超过半数。肖志远遂总结了下各人的发言,然后此事就这么定下来,决定将大寮村村前村尾两大河流连在一起,彻底解决下游的春汛问题。

      党委会散会后,肖志远闷闷不乐的回到自己办公室,他有些后悔召开这次临时党委会议了,本来他是想借这次临时党委会挫一挫林锦鸿的威风。之前肖志远一直认为自己在党委会议上占有绝对的优势的,没想到事实正好相反。自己到底输在哪呢,他突然拍了下脑袋,醒悟过来,自己的三把火烧错了,第三把火不仅将副书记鲁西平推到林锦鸿那边,还逼叶星柱这官场老油条也站队了。照目前看来,林锦鸿一边四位党委委员中有三位是比较稳固的,鲁西平和林锦鸿的结盟只是暂时性,自己还可以争取。

      林锦鸿办公室,林锦鸿和罗非坐在同一排位置上,各自吸着烟低头沉思。不过两人想得不是同一件事情,林锦鸿在想大寮村的问题,而罗非是想党委会上的事情。

      “兄弟(罗哥)……”两人几乎同时叫了一句,两人对视一眼,轻声一笑。

      林锦鸿扔掉手中的烟【创建和谐家园】,又重新点上一支,“罗哥,你先说吧!”

      罗非点了下头,“这次党委会议上,你能够占据优势,这显然不是肖书记所愿意看到的。他要么打击分裂我们这个小团体,要么拉拢其他两位态度不明确的党委委员,以使自己在党委会议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这个问题我倒没怎么考虑过!”林锦鸿脸色凝重的点了点头,“我认为肖书记会倾向于后一种手段,拉拢刘东和秦震两人。秦震本来倾向于肖书记,但今天或许因为丁晓的缘故,而站在我们这边说了话。而刘东有个弱点,那就是他的儿子快要大学毕业了,也想要进入机关体制内,只要帮他解决这个问题,他很快就能站队。”

      罗非诧异的看了他一眼,“兄弟,看不出来啊,没想到情报工作做得这么出色,是不是你早就想下手了。”

      林锦鸿笑笑,这两消息倒不是他去打听来的,而是上次马维告诉他的,林锦鸿倒是想要拉拢刘东,但一直忙着别的事情,倒忘了这茬。“罗哥,这事还得你老爸出马啊,我估摸着刘东也不希望将儿子放到三溪镇,而是想进县里的什么直属单位,要不然他自己稍稍说几句话,他儿子进党政大院还不是小菜一碟嘛!”

      “你说得也有理,但不知他希望儿子能进什么单位?”罗非道,“听说刘东喜欢在黄连溪上游钓鱼,这个周末我们也去看看吧。”

      “呵呵,叫我吃鱼还可以,钓鱼恐怕不行。我就专门去吃鱼喽!”林锦鸿嘿嘿的笑着,两人谈了一阵,林锦鸿将话题引到大寮村治汛的问题上。大寮村治汛问题很复杂,不但涉及村民切身利益,还涉及到市、县有关领导的意愿,这是不折不扣的烫手山芋。尽管如此,一身闯劲的林锦鸿还是想接这烫手的山芋试试到底有多烫,大寮村治汛如能成功完成,对即将展开的三溪镇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也有莫大的好处,这是环环相扣的。

      听了林锦鸿的想法,罗非苦笑道:“兄弟,跟你一心发展三溪镇的经济相比,我就像是个得过且过的老和尚,心有所愧啊。”

      林锦鸿在他肩上重重的拍了下,“如果两个人一起冲,同时倒下了,就没人扶了。罗哥,你悠着点,我倒下了你个走开啊,一定得扶着!”

      罗非知道他这是开玩笑,但心里还是闪过一丝感动。在前面冲的人也许会碰得头破血流,有黑锅前面的人顶着,有功了后面的人一起领了。这就是林锦鸿那句话的意思。

      下午,林锦鸿带着王熙到大寮村,与大寮村村支书王大富和村长王义开了个三人会议,宣布镇上党委会议的决定。听说镇上要将大寮村村前村尾两条河贯通,王大富和王义两人的表情明显不同,王大富是面有难色,而王义是面有喜色。

      林锦鸿见到这一幕心中有数,问道:“王大富同志可是有难处?”

      “不瞒林镇长,确实有难处,大寮村刚遭灾,村民正在忙着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哪有闲功夫去理这事呢。”王大富看着林锦鸿,越说越激动,“镇上拨的款太少了……”

      林锦鸿挥了下手,打断了他的话,冷冷的问道:“你说村民正忙着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为什么我刚才一路过来,看到的村民不是在打牌就是打麻将?你说的镇上拨款太少,为什么村民却有钱在打赌。”

      王大富一时哑口无言,林锦鸿也不等他再说其他的,便向村长王义道:“王义同志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关于贯通前后两条河的提议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据我了解,在前年,就有市、县的专家论证过贯通两条河流可行性。”

      “林镇长,我坚决服从镇党委和镇政府的研究决定,在肖书记和林镇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做好本职工作。”王义挺了下胸膛,坚决的道。

      林锦鸿满意的点了点头,“很好。你将前年专家论证的三个方案稍微介绍一下。”

      “好!林镇长,不如我们亲自去三方案的现场看看,边走边说,怎么样?”

      “那也好,这更加直观。”林锦鸿忙起身出了村委会办公室,王熙和王义两人忙跟上,王大富圆脸上青一阵红一阵,走到电话机旁拨了个电话,匆匆说了几句挂掉电话,出了办公室,跟上林锦鸿几人的步伐。

      “专家论证的三个方案分别是在村东、村西和村中,村东地势最矮,而且没有良田。引河从这边经过,所花的人力物力最少,就算是春汛时节也不会大影响,是最理想的方案。不过……”王义边走边想林锦鸿介绍,说到一半他却说不下去了。

      林锦鸿不由自主的停下脚步,虽然他知道王义接下来要说的是什么话,但他还是故作不知,问:“不过什么,有什么话就直说,不要吞吞吐吐的!”

      王义看了眼王大富那阴沉的滴水的脸,毅然咬了咬牙道:“村东方案要经过一个坟地!”

      “一个坟地?”林锦鸿睁大了眼睛,“就因为一个坟地,而放弃这么理想的方案!”

      “林镇长,这不是还没开始吗!”王熙呵呵一笑,道。

      林锦鸿忙道:“对、对,我们修建引河贯通两条河流还没开始呢,可以说服那个同志将坟地迁一下,不能因为一家而耽误全村人嘛。”他说着,眼睛往王大富身上瞟着。

      “林镇长,我家是不会同意迁坟地的。”突然身后响起一个声音,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匆匆而来,怒目瞪了眼王义,道。

      林锦鸿转过身来,打量着他,看他一身装扮保养有道的样子,显然不是普通村民。再说他的说的话也表明了他的身份,他就是市委宣传部长王民在家的弟弟王基。

      王大富忙介绍道:“林镇长,他就是王基,村东坟地是他们家的祖坟,王基的哥哥是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民同志。”

      “哦,原来如此!王基同志,很高兴认识你!”林锦鸿淡淡的伸出手道。

      王基傲然的背着手,看了眼林锦鸿,并没伸手的意思:“林镇长,我家是不会同意迁祖坟的,你还是另想他法吧。”

      第一卷 步入官场 第64章 水淹祖坟,平步青云

      林锦鸿缩回手:“既然王部长也是我党优秀同志,我相信他不会因为一家事而耽误整个村乃至整个三溪镇的经济发展吧,我相信我们党员同志的思想觉悟。”

      他说完又转向王义道:“王义同志,我们再去看看其他两处地方。”话音一落,向前走去,与王基擦肩而过,好像王基是个透明人一样。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这是林锦鸿的处事原则,王基仗着自己哥哥是市委宣传部长就目空一切,他心中就涌起一股怒气。

      王基没想到林锦鸿会说出这番绵里藏针的话,接也不对不接也不对,只得看着林锦鸿三人扬长而去。“王支书,你先去陪着他吧,我回去打个电话给大哥。”

      “那好,我先走了,不去陪着不好看!”王大富忙点头离开。

      林锦鸿一行人来到第二方案的地点,这第二方案是从村中央挖引河,这个方案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需要拆掉十间左右民房,而且引河挖成后还要建桥梁,显然成本高很多。

      来到村西,林锦鸿彻底无语,这里不但是整个大寮村地势最高之处,而且大寮村村里良田都集中在这里。不知道为什么当初的专家会提出这个方案来,这好像明显不可行吧。

      “林镇长,当时专家之所以提出这么个方案来,是想将大寮村全部移走,然后在大寮村建立一个水电站,以供三溪镇居民用电。”王义看到林锦鸿不以为然的眼神后忙解释道。

      林锦鸿愣了下,原来是准备建水电站,这想法不错,既能解决水患又能带来收益。

      “如果在这里建水电站,规模有多大,够不够整个三溪镇的用电?没有通过这个方案的原因又是什么?”他一连问了两个问题,然后陷入沉思,制约一个地区招商引资的因素有很多种,但其中最基本的无非三种:电力、交通和通讯。这三种因素无论缺少哪种,都会严重破坏一个地区的招商引资基础环境。现在三溪镇的供电都是由其他镇输送的,并不是很稳定,现在三溪镇企业不多,还可以勉强应付,但是将来呢?他脑中浮现一个大大的问号!

      “专家论证过,认为如果水电站建成,可以供两个个新康县的居民用电还绰绰有余!”王义回答。他没有一点夸张,当时市县的十几位专家学者可是经过周密论证的。至于如何没有通过这个方案,他也没解释,其实这事情是明摆着,王基家不肯移动祖坟,自然百般阻扰。

      林锦鸿听过介绍后,略有些吃惊,没想到这水电站建成还有这么大。不过现在想建水电站好像阻碍重重啊,还是先别想了,等哪一天三溪镇发展了,用电量大增,到时自然会有人想到建水电站的问题。

      看完三个方案,比较一下,也只有东边的那个方案可行。四人往回走,林锦鸿突然停下脚步问道:“如果选择东边那个方案,引河绕开王部长家的祖坟,可不可行?”

      王义无奈的摇了下头,“王基的意思,不管在那头建引河,建成后影响到他们家祖坟的,都不准。林镇长,你说,这么一来,在东边地势较低的地方建引河,建成如有春汛,他们家祖坟总是要被水浸到的吧!”

      “厄,不对,今年大寮村村汛那不是也淹到他们家祖坟了吗,他们难道没有什么说法。”林锦鸿有些义愤填膺,他总感觉这王民的家属是在作威作福呢,这王民也只不过是市委宣传部部长,如果真让他当了市委书记、省部级的官,那王家还不得霸着整个大寮村当后花园啊。

      王义摸了下头,难得的一笑:“林镇长,这是天灾,也没办法的啊!”

      林锦鸿从王义的眼神中看出言不由衷,同时他将大寮村所有的资料都串起来,发现了个奇怪的现象。按理说王民家为了保护自家的祖坟,应该是督促村里、镇上将村前的大堤加固加高才对,为什么反而大寮村每年都会受灾呢。这次春汛,马维曾说过,其他村都没什么问题,就只有山口村最严重,怎么到后来大寮村先决了口。难道这其中还有什么隐情不成?

      大寮村好赌之风又从何而起?村民为什么不好好利用救灾款项,而是寄托在虚无缥缈的赌运上,他们难道就这么肯定下一年会发生汛灾,然后得到县、镇的拨款吗?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涌现林锦鸿的脑中。他看了眼王大富和王义两人,最后默然叹了口气,显然这两人都能解答自己的难题,但是……

      “好了,今天就到处为止吧,关于建引河贯通两条河流的具体方案等结果出来了再做通知。引河方案没下来之前,大寮村修路之事也只能暂时搁置。王秘书,我们先回镇上吧。”林锦鸿和王熙两人辞别王大富和王义两人。一路走来,虽然招呼声不断,但林锦鸿心里堵得慌,因为看到得大多在打牌或打麻将,不管男女老幼。

      “鸿哥,是不是身体不舒服?”王熙见他脸色铁青,面部肌肉不时的抽动,关心的问。

      林锦鸿摇了下手:“我这是堵得慌,哎,大寮村藏了不少的故事啊!我先回一趟绍园村,你自己先回去吧!”王熙闻言点头。

      林锦鸿从大寮村回到绍园村自己家,天色昏暗,高温渐渐退却,吃过晚饭的爷爷正在院子里摇扇纳凉,看到林锦鸿回来好像颇为意外。“今天怎么突然回家了?”

      林锦鸿勉强一笑:“刚从大寮村过来,爷爷吃过了吧!”

      “恩!”爷爷点了下头,“先做下休息一下,我看你脸色不大好!”

      奶奶在里面听到响声,忙出来,看到林锦鸿忙问吃过了没,林锦鸿摇了下头,于是奶奶又跑回厨房给他下面去了。没多长时间,一碗鸡蛋面已然完成,想喷鹏的摆在林锦鸿面前。

      西里呼噜的吃完,然后去擦了把脸,回到院中爷爷身前坐下。尽管烟瘾犯了,但他还是忍住没在爷爷面前抽,爷爷戒烟已经好几年了。“爷爷,你有没有听过大寮村的什么传闻?”他问的很隐晦。

      “你指的是大寮村汛灾的事?”爷爷眯着眼,有一下没一下的摇着扇子。老人好像不怎么喜欢电风扇和空调,倒是对手中用了几十年的纸扇情有独钟。

      “是的。不过并不单指这一个问题,还有贯通村前村后两河的引河,大寮村好赌风等问题!”林锦鸿看着爷爷,“这跟大寮村并不远,你有没有听到比较特别的事情?”

      “其实,你说的问题都只有一个,那就是王民家的祖坟。大寮村因为有王民这个市委宣传部长,才会变得这么复杂。我就讲个故事给你听吧!”

      王民一家祖上三辈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王民能够在五十岁之前能做到副厅,完全靠他的能力及运气。在王民十岁时,他家来了个游方道士,道士看过他的面相以及祖坟后,断定他在十五年后步入仕途,并且官运亨通。果然在他二十四岁时,他与当时县委书记的女儿结婚,第二年步入仕途,而且一帆风顺,直至县教育局局长,那年他三十五岁。

      在那年他再次与那个游方道士相遇,道士看了下他的面相,留下一个锦囊,让他在再次高升时打开锦囊。两年后王民升为市财政局副局长,当时他的岳父已调往其他省任市委副书记。王民打开道士留下的锦囊,里面只有一句话!

      林锦鸿见爷爷突然停下来,忙奇怪的道:“爷爷,怎么啦,那句是什么话?”

      爷爷突然叹了口气道:“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啊,锦囊中写着:每年水淹祖坟,平步青云!”

      林锦鸿顿时愣住了,短短的一句话,却让林锦鸿茅塞顿开,所有的问题迎刃而解。大寮村所有荒唐的事情,竟然起源于一个游方道士的锦囊。一个锦囊,让大寮村几百村民几年时间苦不堪言,一个锦囊让三溪镇数村年年遭水灾。

      “听了这个故事,你现在有什么打算?”爷爷收拢扇子,目光炯炯的盯着林锦鸿。

      “爷爷,这个故事到底是真是假,这么保密的消息是怎么流传出来的?”

      爷爷悠悠的眯着双眼,靠在躺椅上:“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真假自在人心!”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4 08:2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