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官路风流侯卫东官场笔记_校对版by:小桥老树》-第7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侯卫东见老刑的兴趣全在花上,也就不多说,道:“老刑,我现在去上青林搬东西,等一会就搬东西过来。”

        老刑挥了挥手,算作回应。

        侯卫东就要了计生办的长安车前往上青林,搬家之时,他留了一个心眼,只是拿了电炒锅、电视机、衣物等必要物品,特意留下了冬天的铺盖等杂物,这样就可以不腾出上青林的住房,以后上山也就有落脚之处。

        他是副镇长身份,自然没有人为难他。

        下午五点钟,长安车就开到了粮站,苏亚军,曾强、杨川闽、王蓉和程义琳等社事办的同志都知道侯卫东要搬家,就在粮站等着,车辆到了以后,三下五除二就将一个新家布置好。

        苏亚军看着侯卫东简陋的新家,感叹道:“粮站这个平房虽然差一点,但总算可以安家,政府确实应该考虑搞集资建房。”

        侯卫东道:“敬老院的方案我没有放弃,还要找机会向赵书记汇报,争取得到他的支持。”他略略降低声音:“民政局已经同意了新方案,就等我们报正式申请,等到赵书记问你的时候,你也要在他的耳边吹风。”

        苏亚军点头道:“我知道怎么做。”

        第一例强行火葬完成得很顺利,侯卫东现场指挥很果断,还亲自抬了尸体,苏亚军对他的印象又是一变,见他要了计生办的车搬家,就主动带着全科室的人在粮站等着,这实际上是表达对副镇长侯卫东的尊敬和认同。

        对于这一点,侯卫东自然是心知肚明,他对社事办众人道:“今天晚上我请大家吃饭,一是庆祝首战告捷,二是庆祝乔迁之喜。”

        苏亚军连忙道:“今天由社事办请客。”

        副主任曾强接口道:“侯镇家里没有电话,明天我让邮电所来安装一部。”他也参与了抬死人,和侯卫东有了“同抬”之谊,说话间就透着些亲热。

        等到程义琳将屋里抹干净,侯卫东和社事办众人就高高兴兴地去吃晚饭。

        第二天早上六点,天刚亮,侯卫东的手机便吼叫了起来,晏道理的声音出现在耳边,“侯镇,九社王麻子的爸爸过世了,他们家昨天晚上已经偷偷埋了,你看怎么办?”

        侯卫东立刻清醒了过来,道:“什么,他们已经埋了。”

        “昨天晚上九点过落的气,半夜就埋了,他们家里穷,这钱肯定是交不起。”

        侯卫东和晏道理有过协议,为了给他增加压力,就故意问道:“晏书记,我负责修桥,兴平村的事情你要一手管完,怎么又整出这事。”

        晏道理有些不高兴,“殡葬改革是大事情,光靠我们村干部根本摆不平,你赶紧带着人来,否则村里也无能为力。”

        侯卫东挂断电话,就离开了粮站,苏亚军的家在农村,又没有电话,他没有办法通知他,又因为兴平村的死者已经入了地,他就在场镇姚馆子哪里认真吃了早饭,这才来到办公室。

        左等右等才到了上班时间,听到兴平村的事情,苏亚军眼睛差点鼓了出来,道:“晏道理这个书记怎么当的,怎么现在才通知镇里。”

        侯卫东坚决地道:“请求民政局支援,没有按照规定办,埋了也要挖起来。”作这个决定,他还是犹豫了一阵,为了全镇的工作能顺利推开,他只能当恶人,如果此例一开,殡葬改革就是一句空话。

      第153章 入土为安(三)

        赵永胜、粟明、侯卫东、刘坤、唐树刚、苏亚军、欧阳林、付江等人皆在小会议室,听了兴平村情况汇报,赵永胜道:“侯镇长是社事办分管领导,又是兴平村的挂村领导,兴平村的事情就由你全权办理,我只提一个要求,头三板斧一定要硬过去,做一个榜样出来,如果软下来,以后麻烦事情更多。”

        粟明也道:“长痛不如短痛,下决心把尸体挖出来,如果今天不挖出来,以前死了人大家都在晚上埋了,殡葬改革就成了一纸空文。”

        刘坤看到侯卫东焦头烂额的样子,心道:“侯卫东这回算是倒霉,分管这一项艰巨工作,做好了是应尽之责,出了事情就要承担领导责任。”相比之下,副书记的排序靠前,责任却不是太大。

        侯卫东实实在在地感到了工作压力,中国人向来讲究入土为安,已经入土却要被强行挖起来,自己想起来也觉得于心不忍,但是除了挖起来这个办法,别无他途,他暗道:“今天运气不好,如果这家人有钱,也就不存在挖起来这样的烂事。”他又给自己宽心道:“这家人即然借不到五千块,说明人缘也一般,想来不会有太大的阻力。”

        想通了这一点,侯卫东就道:“赵书记、粟镇长,我决心已下,即使困难再大,尸体也必须要挖出来。”

        赵永胜也知道事情的难度,就给秦所长打了一个电话,道:“秦所长,昨天辛苦了,哈,你们在哪里一站,比机关干部更有威慑力,今天还要请你出马,兴平村又死了一个人。”也不知秦所长在电话里又说了什么,赵永胜笑容停了停,这才道:“行吧,这事就包在我的身上。”

        放下电话,赵永胜对侯卫东道:“我给秦所长说好,派出所今天全体出动,你在现场的时候尽理依靠秦所长,一句话,不能出大事。”他又对欧阳林道:“欧阳主任,你马上发通知,每个办公室只留一个人值班,其他人全部跟着侯镇长到兴平村。”

        他又安排唐树刚,“唐镇长,你去帮着侯卫东。”唐树刚就为难地道:“今天下午安监局要到上青林检查,我要去参加。”

        上一次出事故以后,安监局责令各石场停工整顿,检查合格以后才能复工,这也是一件大事,赵永胜道:“你去吧。”另一位副镇长钟瑞华在县里开会,副职就只有副书记刘坤,赵永胜想了想,道:“刘书记跟着侯镇长一起去,你要负责做好思想工作。”

        曾强从门外走进来,对在座的领导道:“我已经联系了民政局李科长,民政局启尸队已经出来了。”

        形势逼人,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粟镇长给侯卫东加了一把油,道:“侯镇,你也要打消顾忌,我们是执行县政府六号令,是执行公务,道理在我们手里,社员们翻不起大浪,只是要注意现场控制,尽量将矛盾降至最低。”

        侯卫东接受了任务,就开始安排工作,道:“苏主任,你先带着几个人到兴平村,去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我带着机关干部随后就到,曾主任在这里等着民政局的人。”

        “付江,你是驻村干部,要把村社干部也组织起来,做好分化和劝解工作。”

        又交待了些具体的事情,苏亚军、付江、程义琳等人就先去兴平村,随后,侯卫东就站在机关大院里组织机关干部,杨凤拿着点名册,大声地点名。

        等到派出所四个正式民警三个联防员到齐以后,四十多人的队伍也就上了路。

        兴平村这一家当事人与李木墩家里相比,就显得人多势众了,小院子里站满了人,有的讲道理,有的耍泼,轮番在镇村干部面前表演,侯卫东进屋之时,苏亚军嗓子已经嘶哑了,晏道理满头是汗,在一边不断地帮腔,可是从他们的脸色上看,显然没有将当事人说服。

        大队伍到达以后,杨凤等等几个女孩子,就发挥了牙尖嘴利的特长,挤在了当事人的院子里,与当事人的亲戚们打起了口水仗。

        政策已经宣读了无数次,现在争论其实已经没有了意义,侯卫东没有过多说话,他站在院内,在等着民政局组织的启尸队。

        昨天夜里,住在空荡荡的粮站平房里,想着木板上在风中飘动着的发丝,他竟然有些心悸,计划生育和殡葬,这关于生和死的两个问题都是基本国策,按时髦的话来话,这都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情,可是这种大好事到了基层,需要直面矛盾的时候,处理起来就异常艰难,其艰难程度是书斋干部不能理解的。

        侯卫东在心里暗道:“好多报刊杂志都说乡镇干部是土匪,又有谁能理解乡镇干部的难处。”

        税制改革以后县乡财政分灶吃饭,乡镇责任大、权利小、财力弱,为了维持基本开支,镇政府就将提留统筹看得很重,驻村干部的主要工作就是收钱,由于这种工作关系,驻村干部多数与社员关系不好。

        在一片嘈杂声中,民政局的启尸队终于来了,启尸队也不是正规队伍,是民政局为了殡葬改革而临时组建的,人员来自于在殡仪馆干活的民工。民政局给了他们优惠价,从地里挖一具尸体,就补贴每人一百块,而当地也要配套补贴一百块,也就是说,只要走一趟,每人就能有两百块钱的收入,这在益杨也是高收入了。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更何况他们本身就在殡仪馆从事这个工作,对旁人来说,启尸是了不得的大事,对他们来说,也是小菜一碟。

        侯卫东和苏亚军对视一眼,便找到当事人的大儿子,一个魁梧的大个子,侯卫东态度强硬地道:“按照益杨县政府六号令,我们要采取强制措施,希望你们能够配合。”

        此话自然引起了轩然【创建和谐家园】,当事人家属群情激愤,侯卫东不再理睬他们,果断地指挥着机关干部前往埋尸地点,这一次遇到反抗远远强于昨天,机关干部围成了几排,保护着民政局的启尸队。

        启尸队队员们多是四十来岁,他们好整以暇,先点燃钱纸,烧了一圈,又取了一个酒瓶,喝了两口以后,再浇到手上和毛巾上,这才拿起了锄头和铁铲,开始挖土。

        当事人的家属被几十个机关干部组成的人墙挡住以后,双方便开始的抓扯,人墙里面响起了挖土声以后,当事人家属便激动了起来,几个人就拿起了扁担、木棍冲上来。

        秦所长带着周强等民警以及联防员就在外围站着,观察着事态的发展,双方动一动拳头,民警们就没有管,但是社员们动用了工具,性质就发生了变化,秦所长带着几个民警就冲了过去,大声骂道:“把东西放下。”

        警服代表着国家暴力机器,村民们还是很有顾忌的。很快,人群就混在了一起,扁担、木棍也就被夺了过去,被扔在地上。

        在混战中,侯卫东脸上被打了一拳,一阵金星冒过,脸上就湿漉漉、【创建和谐家园】辣,他火往上涌,趁着一片混乱之机,对着一名叫得最凶的黑大汉【创建和谐家园】踹去,他这一脚使了大劲,黑大汉正在曾强拉扯,被踢得往前一扑,将曾强也带在了地上。

        当尸体被抬出地面以后,镇政府干部护着启尸队员,朝着镇政府退去。

        看着这一场乱局,晏道理气急败坏地站在坡地上骂,即骂当事人,又骂镇政府,最后将侯卫东骂得狗血喷头。

        秦所长脸上被一个妇女抓了一条血印子,派出所有五四【创建和谐家园】,这种局面他不敢带出来,只是随身带了一只电警棍,脸被抓破以后,他就将电警棍拿出来,强烈的电流声发出“劈啪”的声音,却只是威胁,并没有真正动手,而一个联防队员手里拿着胶棒,他是刚退伍的武警,火气极旺,提着胶棒就劈头盖脸地乱打。

        启尸队抬着担架,在机关干部的保护下,飞一般地跑了。

        当事人的家属看到人被抬走,大势已去,渐渐就停下了脚步,只是望着机关干部的背影一阵乱骂。

        回到镇政府,已经接近一点,【创建和谐家园】,天气已热,中午时间温度接近三十度,许多人光着膀子就走进镇政府大院子,看到大门口摆着些矿泉水,便一人一瓶,拿起来猛灌。

        吃午饭的时候,不少人脸上都有伤疤,侯卫东眉角靠近鼻梁处被打破了一条口子,经医务室处理以后,就如小丑点了白鼻子一样,他出现在伙食团时,众人都望着他笑。

        程义琳回到办公室,造了一份参加兴平村行动的人员名单,从财务室领了钱出来,就到了伙食团,大家签字领钱,喝酒吃饭。

        吃过饭,侯卫东回到办公室,心里开始忐忑不安,“入土为安是千百年来的习俗,要在短时间内革除,谈何容易,这样搞下去怎样了得,说不定那天就要出事。”

        可是不这样搞,殡葬改革就是一句空话,侯卫东参加工作以后,尽管遇到了许多困难,可是都没有那一件事情让侯卫东承受如此大的压力。

      第154章 我来了(一)

        刚刚处理完兴平村深夜埋尸事件,上青林又出现了一起不交钱就要土葬的人家,只是秦大江去做了工作,这家人暂时没有下葬,侯卫东带着人上去做工作,许诺这家儿子到狗背弯来打工,这才说服了当事人,完成了一具火化任务。

        下山之时,侯卫东累得紧,坐在车上只说了一句话:“二天死了三个人,还让不让人活。”车上的苏亚军也同样心痛,“三天来,光是人工费都花了上万,社事办下半年的日子还过不过。”

        不过两人的苦与累,青林镇近三万人口,从概率上来说,每天有生亦有死,计划生育还要抓,殡葬改革还要继续推进。

        五月四月,这是青年人的节日,镇团委书记小关邀请还不到退团年龄的侯卫东参加团组织的活动,到沙州去旅行。

        小关性格开郎,一说话就笑,眨巴着眼睛,态度很是诚恳。

        侯卫东苦笑道:“我现在哪里有时间去旅行,天天提心吊担,就怕电话【创建和谐家园】响起来。”

        小关也参加了数次行动,当然他只是随大流而已,他心里更关注是镇团委的工作如何抓出特色,汇报道:“侯镇,有事情向你汇报,我们团委一穷二白,这次去沙州学习,想找社事办化点缘,请求支持。”

        侯卫东笑道“请我参加团委活动是假,想我出血才是真。”

        小关就只是笑,“侯镇是我们团员们学习的榜样,上一次你说,每个团支部书记都要办一个实体,团委才有威信,我觉得很有道理,这一次我就是带团支部书记们参观沙州最大的青年创业基地,回来之后我们就展开讨论,分步实施。”

        小关也是沙州学院的毕业生,比侯卫东晚一年,在镇里很有人缘,这一次团委换届,就当了新一届团委书记,他比侯卫东幸运,一来就分到了广播站,参加镇里活动很积极,于是当了团委书记。

        “我给苏主任打声招呼,给多少,你自已去同苏主任商量。”

        小关就欢天喜地走了。

        在办公室坐了一会,苏亚军又出现在办公室门口,侯卫东的心一下又提到了嗓子口,这一次,苏亚军满脸是笑,进门就报喜:“侯镇长,报告一个好消息,刚才接到了尖山村唐书记的电话,他们村里死了一个人,家属答应交钱,钱已经送到了唐书记手里面。”

        侯卫东拍着胸口,道:“看到你进门,我就被吓死了,在这样搞下去,我就要成为防暴警察了。”

        苏亚军自顾自地高兴,道:“再搞几次行动,社事办只有当裤子了,三次行动就花了一万多块钱,总算开始回流了。”

        侯卫东这几天都紧盯着殡葬改革的事情,他已做好了再打几场硬仗的思想准备,听到了这个好消息,心情一下就放松了,道:“万事开头难,我们总算是开了一个好头。”

        等到苏亚军走后,侯卫东仍然在回味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成果,见粟明的身影从门口一晃而过,便想去给他报告这个好消息,走出门时,就见到粟明身影已经闪进了赵永胜的办公室,他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就朝赵永胜办公室快步走去。

        赵永胜的办公室在最东端,而粟明的办公室在最西端,这是以前赵、秦两人定下的格局,粟明接任之后,自然接任了。

        侯卫东快步经过刘坤大门,余光见到刘坤正在全神贯注地看报纸,他便放慢了脚步,心道:“赵永胜办公室那幅对联写得好,每临大事有静气,我这么激动干什么,太不稳重了。”

        刚走到门口,就听到粟明的声音传了过来,“我认为侯镇长的看法也有可取之处,目前下青林五保老人的近百人,若是原地重建,最多能容纳四十多人,而且没有活动空间,而且民政局李文龙副局长已经原则上同意了新方案。”

        侯卫东听到粟明提及自己的名字,下意识到停下了脚步,他见四周无人,就站在门外又听了几耳朵。

        赵永胜似乎有些不太高兴,“侯卫东办事能力强,就是工作时间太短,不懂规矩,这么重大的事情不经过党委,就擅自上报了,他这是在将军。”

        粟明道:“侯卫东肯办事,这值得鼓励,尽管方法不对,以后慢慢教育就行了,但是新的敬老院选址还是不错的。”

        侯卫东连忙轻手轻脚退了回去,他知道粟明是用迂回的办法来说明赵永胜,但是听到粟明的话,他心中仍有些不舒服,因为上报民政局的事情其实是粟明干的。

        他坐回办公室,苦笑两声,心道:“我怎么就象那种过河卒子。”在办公室越坐越是烦燥,侯卫东就下楼来到社事办,社事办里笑声不断,曾强正在开着程义琳的玩笑,玩笑足够粗俗,所以引起了程义琳的强烈反击。

        给曾强打过招呼,就回粮站。

        今天粮站比往常的人多一些,梁站长的办公室也开着,侯卫东过去打了个招呼,闲谈了几句,便回过后院的平房。

        老刑戴着眼镜,手里拿着一把花刀,正在为盆景修枝,他的盆景别具一格,绝大多数都是用枯朽的树干为主体,主干虽然枯朽,木质部有着各种空洞,但是树干的边缘仍然枝叶繁芜,根部露出盆土外,有如枯木逢春,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

        他全神贯注,没有注意到侯卫东站在背后,不经意回过头,见到侯卫东,道:“怎么不声不响地站在身后,吓我一跳。”

        “看你这么专心,不忍心打揽你。”

        老刑把花刀放下,拍了拍手,冒了一句:“侯镇是性情中人。”

        在侯卫东心目中,老刑是一个不得志的怪人,今天见面,却见其语言平和,居然隐有隐者之风,便道:“我是性情中人,何以见得。”

        “我昨天听老尹讲,这场镇卫生是你在抓,对吧。”老刑蹲下去摘了一片枯叶,接着道:“打扫场镇卫生不稀奇,栽点行道树也很正常,关键是将这等偏僻小镇的人行道上栽满了桂花树,这就不是一般的镇政府官员能做到的事情,没有真性情,是不会想到栽桂树的。”

        侯卫东笑了一声:“这算什么真性情,青林山这么多的桂树,不拿来利用,实在可惜,我这是功利主义。”

        “我也是算是老青林了,在这上下青林数十平方公里,只有两人最喜欢桂树,一是上青林学校的铁柄生,另一个就是你了。”老刑眼睛翻了好几下,道:“如果不是知道你喜欢种树,我才懒得理你。”

        侯卫东这才明白,难怪老刑态度很好,原来是看来桂树的面子之上,他脑中闪出杨凤介绍的人物背景:“老刑原来曾经是粮食局副局长,因作风问题被下派到了青林粮站。”想到这个背景,他嘴角露出一丝笑容,心道:“老刑才是真性情,在那个年代居然作风不好。”

        和老刑闲扯了几句,他就回到屋里,把门窗打开,透透湿气,在屋角,一个木厢装着此生石灰,这是社事办曾强准备的,也是为了除湿。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6 19: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