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官路红人》-第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三个小时后,一个身穿着白大褂工作服的男子走过来,对两人说,“你们带来的土壤标本化验结果已经做出来,分析单据还在做。从数据上看,这些不同样品的标本,基本上都是一致的,没有特殊的富含成分,甚至可以说,这种土壤属于比较贫瘠,如果要耕种或开发,首先要做的就是让生土熟化,施肥、追肥之后,才可能适合种植。”

      听这个年轻人所说,杨再新确实有些失望,毕竟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在这些荒坡地取标本、样品,但结论如此,虽也有心理准备,心里依然是沉甸甸的。向军不着痕迹地轻拍了拍杨再新,示以安慰。在农院的人面前,也不好说什么。

      “谢谢,辛苦你们了。”杨再新说,农院这边有专业的设施和专业的队伍,也是为全省种植方面提供必要的技术帮助、指导。

      “不客气,我们能够做的事情不多。当然,分析数据并不是完全表示种植项目的成败,关键是项目开发之后的管理。”年轻人也知道,。“生成的分析报告,还要等等,半小时内可做出来。”

      等年轻人走后,向军到室外空地点了支烟,杨再新情绪也是低沉,将带来的图片一张张反复看着,看到山坡的荒草、杂林、一排排整齐的石坎。上河下河河沟两边的坡地,足有几千亩,真要开发出来,自然还要同其他村一起联合做项目开发,才真正成为规模生产,效益才会显现。

      这时候,农院分析的结果如此,村里人谁肯去开荒?估计村里主干那一关都没法说服,即使自己,对搞这样的项目开发,心里也没半点信心。

      在国内,丘陵地带荒废的坡地非常多,究其原因也就是种植没什么效益。双沟村这些坡地,自然也是如此,不奇怪。

      又过半小时,没见做分析报告的人出来。向军便去看看,也不见有人在那边工作室。杨再新准备找人问问,却见有一个穿工作服的美女走出来,问,“柳河市过来的人,是吧。”

      “是的,我们在等分析报告,谢谢。”杨再新带着微笑说。

      “让你们久等了,”美女说,“我将这份报告给教授看过了,教授对分析报告认可、签字了。时间拖得稍微长了些,请你们理解。”

      “谢谢、谢谢。”对方做工作如此谨慎,也是为他们这边好,杨再新自然感谢。

      美女将一份几页纸的分析报告递交给杨再新,他也不急着看,因为这些专业的报告,纵然看也不一定看得懂。等美女走后,杨再新和向军才看报告,确实不知道里面的数据是些什么。

      数据有一个值范围,外行的人只看出数据是多少,不知这样的数据有何意义。但这次来省城的结果却有了,“走吧,回去另想办法。”杨再新苦笑着说。

      “也不是仅有一条路,回去再想办法。”向军也苦笑说,对这样的结果他早就先有预判,因为横折县经历这样的事情已经不少。

      离开农院科技楼,走在廊道上,快到学院大门口时,又遇见了之前的那位美女。杨再新见了,对她点头招呼。美女是跟在另外三个人身边,准备出去的样子。招呼之后,可能是美女提到杨再新和标本分析,他们一行人中有个老者站住了,对杨再新说,“可以把那份分析报告给我看看吗。”

      “没问题,谢谢。”杨再新笑着将材料递给老者。

      “这是我们农院田教授。”美女给杨再新介绍说,杨再新便招呼一下,静等田教授看报告后说什么。

      “你带来的标本非常充分,说明你们在确实没有特殊性而且也比较贫瘠,不适合作物大面积开发种植。”田教授说,“不过,你是来至柳河市的横折县,据我所知,横折县是高原余波,山势陡峭,整体海拔比较高,是吧。”

      “是的,整体说来是这样。柳河市有几个县是丘陵地貌,山高陡峭,耕地面积少。”杨再新说,“横折县也是如此,不过,双沟村情况比较特殊一些,地理海拔比周边要高出两三百米。”

      “那就对了,普通的种植这样的坡地开发出来意义不大。不过,这种海拔和地区有可能适合种植一种新的作物。当然,具体适合不适合,还要到地方去考察,甚至要试种。”田教授说着,从包里翻出几张图片,“你们在山地里看到这样的植物吗?”

      杨再新接过图片,看着图片上显示的植物,觉得眼熟,但却叫不上名字。平时也不留意,这种植物在横折县那边多不多,便将图片递给向军,他比自己更熟悉情况。t;!t;

      第29章 维生素王者

      向军结果图片,立即认出是什么东西。黄色透亮的果子上,果子不大,圆状稍扁,分布着均匀的刺,末端有两三瓣张开着,略具枯色。这东西浑身长刺,而它的树枝条、叶片也都长刺。

      “教授,这东西我们县有啊,野生的,叫刺梨。不知学名叫什么,横折县分布并不多,山区地带多一些,都长在路边,地边。听说有人收干果,价钱并不好。”向军说。

      “对,这就是刺梨。”田教授说,“丘陵地带生长更适宜,果子产量也高。不过,目前绝大多数都是野生,我们农院对刺梨研究多年,对它的生长习性、果实价值有不少积累。也算是一个比较扎实的研究方向。”

      听田教授如此说,向军和杨再新也明白有戏了,杨再新说,“教授,这个刺梨如果适合我们种植,那配套的技术、产品销售,农院这边会有多大帮助?”

      这个必须问清楚的,要不然,回到村里也没有多少说服力。开荒、种植,不仅要大量劳力,也要大量资本投入的,即使贷款,也要让银行相信这样的项目开发,有看得见的收益,否则,银行也不会给放款。

      “对刺梨我们是有研究,但国内目前还没有人工栽培。我们农院虽做过这方面的种植实验,但面积并不大,也不一定代表双沟村就完全适合种植,这些也是要你们先了解的。”田教授说,“不过,野生刺梨对野外生长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大面积种植是可行的。

      对于产量,我们也有预估,人工栽培的刺梨,适当施肥、杀虫,产量会成倍提高。初步预计,同样的面积植株,护理到位的刺梨会是野生刺梨产量的三倍以上。

      至于销路问题,目前在产品开发上还没有什么品牌。收购点刺梨干果,主要是配药和冲泡饮用,如果是规模生产,完全可开发出一系列的产品,让消费者接受这些产品,并不困难。

      如今,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对身体保养的需求,已经是非常明确的理念。刺梨干果的冲泡水饮用、配药之外,完全可做出其他产品,果饼、罐头这些直接的产品,也可加入面粉、米粉中作为特定食品。单单果品这方面,可开发一系列的品种,销售不需担心市场。”

      杨再新听田教授这样说,也意识到这是一个全新的,完全可做大的市场。这样一个项目的前景,是非常让人期待的。

      “教授,双沟村的坡地主要是在峡沟两侧,种植是不是适合,什么时候可去实地考察?”

      “这个并不太急。”田教授笑着说,“这是一个全新的食品开发系列,生产、加工等方面的技术并不完全成熟,还在研究之中。不过,先将刺梨种植基地做出来,是必须的。农院这边肯定会全程参与、主导这个项目的开发。先找一些种植基地,然后再扩大规模,这是我们最初的想法。”

      杨再新表示了理解,这个事情不仅是双沟村要做出决策,项目引进与对接,牵涉到省农院。县里甚至市里都可能要插手进来,真做起来了,这样的项目还是很有政绩,很容易让省里一些人关注的。

      “教授,我们回去后,是不是可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先考察双沟村一带有多少野生刺梨,生长情况,产果情况;二是在村里做宣传发动工作,为开荒做好准备。”杨再新笑着说,这时候尽可能主动一些,对接下来的接洽也更顺利。

      “先回村讨论,我们农院这边也会做进一步的讨论,然后确定合作方案。”田教授说,“我们这边的合作模式很可能是你们种植,我们按照一定的产品规格进行收购。种植过程会提高一定的技术帮助,如果说要投入资金,可能不现实”

      按照田教授说法,双沟村这边的项目开发风险可不小。风险主要来至于农院这边对这个项目的开发决心和规模。开发产品市场越好,种植方的收益也会越大,反之,很可能村里前期的投入就没办法收回成本,瞎折腾。

      “教授,不管哪种合作方式,我们是有决心做好这个项目的。”杨再新先将村里这方面的态度表达到位,“至于具体怎么推进项目,完全可等你们农院有了明确的结论之后再落实具体环节。”

      “好,我们保持联系。”田教授也果断,在这里站着了也没办法细说,将大体方向定下来就行。杨再新、向军与美女留了联系电话、微信等,接下来的事情就便利推进。

      回到酒店,杨再新和向军对视一会,向军笑起来,“杨主任,你可是一员福将啊。双沟村这个项目引进,大体成功了。”

      “种植刺梨或许很适合,但这样的种植收益如何,我们还有待讨论。如果没有收益的保障,村里的人肯不肯响应?”杨再新在田教授那边说得爽快,内心却有担心。

      “双沟村的那些坡地,都是集体所有吧。至少,这些土地只要村里决策就可调用,不像其他村山地到农户,还得发动农户来做,得他们接受这个项目。”向军说,如今在村里推动项目生产,最难的一贯就是要发动农户响应,之后,项目如果做好了还好,没做出效益,农户说不定会找扶贫办这边赔偿。

      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横折县这边没有具体的例子,但向军他们平时做工作,听到不少这样的言论。也使得扶贫办或县里做种植项目推进上,步子越来越慎重,不敢冒失,或索性不去做这方面的事情,以免到后来难收尾。

      种植项目的发动、推进,本身是与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随着时间的变化,市场、人们消费的波动,对产品的需求、价格就有明显的波动,干部们也没办法控制。当然,也有这样的情况,最初种植时,产量不多,需求大于产量,价格不错,等更多人看到价格不错,一窝蜂地种植,产量大增,产品总量远大于需求量,价格就降下来,种植者最后的结果就是赔本。

      有规划、分析好市场,这些都是种植项目最基本的功课,但客观上这些又是随机变化的,种植户可不能随时更新。t;!t;

      第30章 家门反锁

      百度刺梨,可看到关于刺梨条目的资料。

      刺梨是一种黄色的野生水果,这种水果多在每年【创建和谐家园】月份成熟,它是野生灌木植物刺梨的果实。成熟以后的刺梨子可以直接吃,也能制做果酱或者果酒还能制成果脯供人们食用,它既能为人体补充营养也能增强身体素质延缓身体衰老。

      刺梨的功效与作用也非常明显:促进消化;清肠通便;淡斑美白;解毒抗癌。特别是最后这一项功能,会让很多人都关注,具体的表现在:人们经常食用刺梨子能吸收丰富营养,增强身体免疫力,也能阻止细胞癌变,它对人类高发的的肝癌和肺癌以及胃癌都特别明显的预防作用。

      另外,刺梨还有一个非常大的特色,那就是维生素之王。食用对人体补充多种维生素具有明显的功效,这些方面的认知,已经逐渐传播开,使得刺梨干果的市场做了起来。目前,因为还没有正规的机构,对刺梨进行考证,对功用的传播不够广。

      当真农院这边做了项目,推广起来,自然会有更好的效果。杨再新和向军对刺梨的资料搜索整理之后,弄一个小册子出来,便于回到县里进行汇报。

      与农院的交集、沟通和意向,回到县里肯定要汇报。杨再新没再去省党校见章童俊,当面汇报这个工作,也是明白,章童俊在这项目上不可能再表态。电话里与章童俊说了在农院的情况,章童俊只是让杨再新在工作上既要大胆闯,也要谨慎,多想多看。

      回到横折县,天色已经晚了,杨再新之前一直在和向军讨论刺梨的事情,如果在双沟村可将这项目做起来,那周边几个乡镇也可做起来,如此,横折县单单刺梨种植项目就不小,到时候,县里在种植方面的收益比例会大增。

      没有跟李竹招呼,实际上他去省城的事也没同李竹提起,这时候回家,李竹应该不在店里。她是在家还是在外面,都未可知。李竹之前的生活轨迹算是简单,看守店子、偶尔也和同学、朋友出去玩,杨再新也不过问,李竹也没给他解释或说明。

      驻村到双沟村后,杨再新每次回来,也都是先到店里看看李竹,才回家。今天的情况特殊一些,杨再新下车后想给李竹电话,夜里十点,实际上也不算晚。

      有时候追剧,李竹可看到午夜之后,躺在沙发上看手机,完全不理会杨再新是不是休息。房子是在三楼,楼层比较好,期房、有房贷的楼买起来压力可不小。杨再新的工资并不高,除了还房贷,剩下的钱勉强够用,也因此他平时很少同其他人去吃喝、休闲。

      当然,之前因为在章童俊身边,也不容许他过那种松散的生活。如今在村里,个人消费就更少,反而不觉得手里花销紧张。

      楼梯间有灯,光弱,照路没问题。到三楼,拿出钥匙开门,却从里面反锁了。李竹已经回到家,或许是睡下,没听到自己开门声音。要是在客厅,肯定会问是谁在弄门。

      敲门,声音虽不大但在客厅会听到的,没见里面有反应,杨再新便喊了几声。继续敲门,依然没里反应,不知李竹是不是真睡了,关了房间门,自然听不到门外的声音。

      打不开门,杨再新便放弃,到外面客栈要一间房,住了。才想到先前居然没想到给李竹打电话,这时候,再打电话也没必要。

      她真睡了,没听到自己敲门,这时候打电话也是吵醒她,没必要这样做。如果是她故意不开门,更没必要打电话了。

      睡下后杨再新比较踏实,沉沉的,或许是与李竹之间的事情已经不能让他顾虑,或许是这几天在省城跑,也够累的。醒来已经是八点,与向军约定碰面的时间都过了。

      忙起来洗漱,来不及吃早餐,联系向军。向军说他在街上吃早点,问杨再新在哪里,可过去汇合。杨再新也不好意思说自己在客栈,问明白地点,过去汇合。

      向军已经吃了东西,给杨再新点好早粉。横折县很具特色的酸辣肥肠粉,是很有市场的,大多数早餐店都提高这样的食品,也是横折县人所爱。杨再新到来,见向军都点好了,也不客套,呼呼地吃。

      酸辣肥肠粉比较到味,杨再新这时候也饿了,向军见他如此,又点了几个油炸灯盏窝。

      “杨主任,不急。我和领导通气了。他们还要先开一个会,会议之后才有时间听我们汇报。”

      “向哥,我们准备还有什么漏洞吗。”杨再新也知道,县里需要项目开发,但也经历了太多项目的引进、运作、失败,失败过多积累之后,使得县里领导在引进项目工作上,也是更加持谨慎甚至是拒绝的态度。

      “材料是可以完善,但今天我主要是将省农院的合作意向传达给领导,我想,领导们也会再合适这个信息。是不是?这也是工作的程序,不可能听我们汇报后,领导立即做出决策。”两人对县里主要领导的工作模式都熟知,议论这方面的事情,很容易理解。

      杨再新笑笑,将桌上的几个灯盏窝一起消灭。灯盏窝是横折县的特产食品,或许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东西。做法是将大米浸泡后磨成米浆,加入一些葱、姜等料,然后用一个圆形的铁皮盏方到油锅炸,炸之后,盏内的米浆膨胀,形成一个底圆,上部分凸起、里面是半空的粑粑。

      消灭了早点,两人往县去,这是让杨再新很有复杂心情的地方。如今,到县来确实不想遇见办的那些人,明华等人看见他,表面上会笑呵呵的,似乎很热情,但心里怎么想,杨再新也明白。

      虽然不想同这些人虚伪地应付,但实际上确实不能不应付。心态上,杨再新也能够很快摆正,要为村里的项目推动起来,这一关肯定要经历。

      熟悉的环境,向军在今县时抢先一步,遇上熟人招呼时,他好先开口,这样可减少杨再新的尴尬。t;!t;

      第31章 刘 敬

      之前,章童俊抓横折县全盘工作,王成和是常务副,招商引资、扶贫项目开发等工作是他的主要事务。如今,章童俊到省党校学习,王成和实际掌控了横折县工作,一些具体的工作就移交给第一副县长刘敬。

      刘敬是县委常委之一,居于末位,如今接过王成和的一部分工作,职权上又弱于县里的常务副。工作上,自然会秉承王成和之前的风格,这是一脉相承的。王成和在县里,刘敬即使有自己的观点,也得好好藏着掖着,免得王成和修理他。

      对县里的工作,刘敬早先接触了核心的工作,因为是常委之一,即使话语权不够知情权还是有的。

      向军和杨再新到县汇报省城之行的情况,就是直接找刘敬,而不是找明华。向军在前,进县大楼,楼口有一个办公点,是专为进来办事的人进行身份登记的。

      设立这个点的用意很有意思,一是预防领导突击检查;二是预防、备查;四是有这样的形式,使得大楼更显。

      向军和杨再新走进大门,那值班的人正要喊,见是他们两人。忙说,“两位领导,今天不忙,得过来?”

      杨再新之前进出县,都不用招呼的,这些值班的人都会主动问好。当然,杨再新也没对他们摆过脸色,如今,杨再新下去驻村,遭遇这种事,很多人都回避怕沾霉气影响自己的前途,在这里值班的人,都是老干部、没有什么前景的角色,反而不太在意主要领导对他们的印象。

      “当不起老张这句话,我们俩都算领导,那全县都是领导了。”向军笑嘻嘻地说,会做人的在这种老革命面前都是这种姿态。

      “年轻轻的就是副科级,过几年不就是县级领导了?这点眼力,老张我还是有,不瞎。”值班的老张说。

      “要登记吗。”

      “快走快走,自家人,登记个卵。”老张呵呵地笑。

      刘敬的办公室在四楼,两人上楼,向军依旧在前面。杨再新这时候心态也放正了,今后,很可能为项目的事情进场进县,如果这一关都过不了,工作又如何做?

      在行政口,像杨再新这样被从高位打压的人确实不多,但也有不少先例。外人怎么看、自己怎么适应新角色,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只有在逆境中完全放弃的人,才会被人做成反面教材,也是明华等人最乐意看到的结果。

      想明白,过了这道坎,杨再新忍不住往前走一步,同向军并排走。到四楼,刘敬的办公室暂时还没有动,当然,前来汇报工作的人已经不同了。

      有人在刘敬副县长办公室外等,看来也是要汇报或请示工作的。向军和杨再新都认识对方,彼此见面,微笑着点头。在领导办公室外,只能如此招呼。

      一会而,有人从刘敬办公室出来,随即排在杨再新他们面前的那个人进去。笑呵呵地说了句:那我先去见刘县,很快的。

      向军等那人进去了,门关上,压着声音说,“领导也不容易,辛苦,成天接客,都不停歇。”

      杨再新笑笑,向军如此说,自然有隐意。将领导和失足人士比拟,对领导很不尊重,但从某些特征来看,两者确实存在同质的一面。

      之前进办公室的人十分钟都还没出来,向军抽着烟,杨再新盘算等见到刘敬县长,该如何说才更有说服力。到二十分钟后,那人总算出来了。向军先敲门,表示了身份,两人才进办公室。

      刘敬见是杨再新进来,眼睛愣了下,没想到会是杨再新来汇报工作。杨再新到双沟村后,县里最初是密切注意他的情况的,也是为防止他受不了,引起其他意外状况。后来发现杨再新到村里,安心做事,领导们判断他不会闹事或背后耍暗招,也就放心,不多关注。

      “坐、坐,两位都是稀客。”刘敬站起来,从办公桌那绕出来,与向军、杨再新握手,特别是同杨再新握手时,还稍微用力,以示自己的心意。

      对杨再新打压,这边的主要领导都乐意见到的,只是,单独面对杨再新是,刘敬这些人却又希望能够示好,表示这件事与自己无关,没能力雪中送炭但绝不会落井下石。

      “刘县好。”杨再新也笑着说。

      “杨科,辛苦了。”刘敬也不多说,将自己心意表达到位也就行了,不会多纠缠。

      两人坐下,向军随即站起来泡茶。刘敬目前还没有专职秘书,当然,也可在办里选一个人,将一些工作琐事交给他来做,相当于秘书只是不挂名而已。

      刘敬坐在沙发上,靠着,看着杨再新。“到村里条件比较苦,还适应吧。”

      “刘县,我这个人到哪里都适应,之前就在乡镇学校教书,如今到村里,其实差不多。”杨再新显得坦然,当初杨再新在章童俊身边时,刘敬虽说是县里常委之一,但对杨再新也是很客气的。如今的姿态和心态,自然是表达关照的意思,杨再新也能够理解。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6 13:4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