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官路红人》-第5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田哥,今天不是给你将财神带来了吗。”杨再新笑着说,“田哥,你还一直自夸说善于识人。财神爷到了,都没认出。你说,该不该罚两杯酒?”

      “啊”田茂平看向米米,神态完全就不同了,热烈起来,走到米米面前,呵呵呵地笑,“米米老总,千万别见怪。是我不对,主要是被杨镇长的帅气给迷惑了,这可不能完全怪我。”

      两人似乎像重新认识一样,很慎重地握手,道好。“米米老总,省农院是想将刺梨种植规模扩大,是不是?我立即将双沟村附近的村干叫来,当面将省农院的要求说清楚,我们这边好立即落实,可不能比双沟村慢太多。”

      双沟村刺梨种植基地以及完成开荒、整理地块等先前准备,也移栽部分刺梨到实验地。目前正在给荒地追肥,等一个秋冬过去,地肥发酵,冬春之交,就可大批量移植苗木,形成规模种植。

      “田书记,暂时不急着将村干叫来开会,你先听一听我们公司的要求和条件,能够做到、做好,我们会签合约、协议,到时候,按照协议进行合作。你看行不行?”

      “好,我们河岔乡早就眼馋双沟村的种植项目了,如果能够参与,肯定会用心去做的。省农院有技术支持,又全部回收产果,农户没有任何后顾之忧,谁还不肯做这样的种植项目,那不是傻吗。”

      “田哥,你还是先听一听米米老总的说法,先别激动。”杨再新笑着拦阻田茂平继续说话。

      田茂平冲着米米笑,“好的好的,米米老总,请说,请您说。”

      “田书记客气,到河岔乡来做项目,还得请田书记多支持。”米米说,“新畦食品是新成立不久的,一家专门从事于刺梨果研究的深加工产品开发的公司,目前,我们已经积累不少技术,在产品种类上也积累了十几种产品系列。

      可以说,刺梨果深加工技术成熟,市场前景非常好的一个新科保健项目,产品上市后,绝对会有火爆抢购场景。”

      “米米老总,我深信省农院的专业性,相信他们能够把准市场脉搏。我们乡镇该做什么?”

      “基于刺梨果深加工的前景,新畦食品对于目前刺梨果生产基地的需求量也做了初步的规划,第一期要发展到五到十万亩刺梨种植面积。河岔乡如果有意愿,可在全乡发展刺梨种植。

      依据你们实际上的情况,统计各村的开荒面积数据,我们公司当优先双沟村实验基地周边乡镇的发展,这样有利于刺梨种植过程中的技术指导。”

      “米米老总,你的意思是发展刺梨种植面积,不仅仅是一个村,而是河岔乡全部?”田茂平重复一句,核准信息。

      “是的,除了河岔乡,我们肯定还会选择另外的乡镇来种植刺梨,横折县肯定是优先考虑。”米米稍显严肃地说。

      “田哥,不说河岔乡这边如何决定,我想,用不了多久,长坪县都可能要将刺梨种植项目推广起来,过两年,整个柳河市都会进入这个项目范围。”杨再新插话说,“不管其他乡镇怎么选,我回镇上,肯定要开会,宣传宣传这个种植项目。”

      “河岔乡绝对没问题,发展有前景的项目,是我们这些头头脑脑天天想要的好事,只是,以前也有不少项目推广,但后来失败太多。乡镇也好,村里也好,如今对推广项目的工作,都很谨慎。

      米米老总我这不是对你们有疑问,而是说目前长坪县的常态。河岔乡全乡发展刺梨种植项目,绝对没问题,至于面积多少,很可能要三五天才统计上来。”

      “田书记,乡镇的情况我虽然不算熟悉,但村里的情况我却了解。我在双沟村村小支教两年了,等新学期开学,我还会在双沟村村小再教一年小学。河岔乡有任何困难、任何问题,都可直接到双沟村小学来找我。”米米微笑着说。

      “啊,米米老总就是双沟村小学的校长?我早听说过,河岔乡这边不少人都在传,说双沟村来了一个漂亮又善良的校长,非常羡慕双沟村的孩子有这样一个好校长。

      如此说来,米米老总所做的宣传,在河岔乡更有说服力。”t;!t;

      第163章 我听田哥的

      “没问题吧。”杨再新说,“老哥,我给你提一个建议,你看行不行?”

      “快请说。”田茂平对杨再新是比较佩服的,主要起源在于田晓明的身上,后来,田晓明几次在电话里夸赞杨再新这个年轻的镇长。

      甚至他与张辉之间的故事,田晓明也会捡一些说给田茂平得知,自然了解杨再新是什么性格。

      “我们现在先中餐,镇里这边可通知能够赶得过来的村主干、乡镇主要领导,然后我们一起往双沟村走走。实地看一看那里的刺梨种植基地,如此,大家对这个项目的发展,更有信心。”

      “好,我这就通知下去。”说着,进来一个人,却是河岔乡乡长陈晓。田茂平见陈晓到了,笑着说,“陈乡长来了,正好。来来来,先认识认识我们河岔乡的未来财神爷。”

      将米米介绍给陈晓,自然要说说米米来河岔乡的目的。随即们介绍杨再新,说,“这位就是目前长坪县最红火的乡镇一把手,杨再新杨镇长,陈乡长听说了吧。”

      “杨镇长好。”陈晓显得热情,但也不会过于激动,杨再新在怀仁镇硬憾张辉书记,那是有原因的,他在河岔乡可不敢这样做,“久闻杨镇长年轻才高,到怀仁镇不久,就完全让怀仁镇改头换面,面貌一新。今天见到传说中的人物,果然一表人才,让人佩服。”

      “陈乡长,之前我在隔壁双沟村三个月,对河岔乡的情况也非常熟悉,对河岔乡党政两大佬,我是非常敬佩的。以后,田书记、陈乡长可要多指点我这个年轻人。”

      “书记,杨镇长谦虚说他是年轻人,那我们这些年不是白过了。真是人比人不同,花比花更红。”陈晓说话也很注意,“米米老总,太好了,非常欢迎你到河岔乡来。”

      “陈乡长,先不说其他了,通知下去,一个半小时后赶得到乡【创建和谐家园】来的村干,都让他们过来;乡镇这边,党委主要领导、中层领导和负责农业产业的干部,也都在一个半小时后集中。我们到双沟村去实地参观学习,实地研讨产业项目工作。”

      “书记是说,双沟村的刺梨种植项目?”陈晓有些惊讶,不过,看到杨再新这个最先引进刺梨种植项目的人到河岔乡来,也想到了是为什么。

      田茂平笑着,并不多说,“抓紧时间,我们先去参餐馆,陈乡长,你也快一些过来。”

      分头进行。杨再新和米米跟着田茂平走,到乡【创建和谐家园】外不远一家挂着招牌的餐馆。餐馆不大,看起来还干净。因为河岔乡早些年就做旅游了,在餐饮方面还是很有卫生观念的。

      除了几家餐馆,甚至有两家客栈,一排摆着摊位的纪念品、银饰等旅游产品。杨再新见了,觉得这种摊位经济其实也不错,不需要什么成本,投入也不大,从业的人虽说收益小,可村里群众不在意,做这样的小本生意总比空闲好。

      进餐馆,田茂平说,“老弟,之前没问过你们吃东西有没有忌口,我先安排了一个主菜。”

      “没事,随便了。都吃。”杨再新与米米也吃过几次饭,都是在双沟村村部,那里的河鸭非常有特色。

      米米也说,“田书记客气,客随主便,安排就好,不必浪费。”

      “这边山里有大量野猪,对村里生产破坏比较大。乡镇这边不能号召大家扑杀,但村里民众挖陷阱搞到不少野猪。做成腊味,还是蛮好吃的。今天,我点一锅野猪腊货,我们一起尝尝。”

      杨再新在双沟村也吃过,两地相邻,在口味上基本一致。野猪肉吃起来其实一般,还非常硬扎,必须要做得好,才入味。腊货做成火锅要拔高一些档次,杨再新说,“田书记太客气。”

      “乡镇边地,米米老总可不要嫌弃。”

      “田书记,我在双沟村两年了,熟悉这边的食物。”

      香气从包间外传进来,吹着冷风,一股淡淡的气味。乡镇餐饮,即便卫生上很注意,也无法与都市酒店比较。

      陈晓并不慢,这边才点过菜,他就到了。一进来,对米米说,“米米老总,是不是准备扩大刺梨种植规模?会扩大到多少规模?”

      “陈乡长,是的,刺梨种植规模会扩大,至于多少,肯定比陈乡长所想要大得多。”米米笑着说,随即,将新畦食品的情况介绍给陈晓得知。

      在河岔乡要做刺梨种植项目,如果是小范围的种植,河岔乡肯定会争抢着做,但如果是全乡镇覆盖的项目,推动起来就会有不少难度。这就要乡镇的主要干部有魄力,态度坚决,对工作进展要做好统计、督促,甚至要问责。

      这种事情,自然要陈晓、田茂平来完成,如此,说服好这两个人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陈晓认真听着,河岔乡的工作核心自然是绕田茂平而开展,但在政令上,又是他这个乡长来传达、执行和督查,以至于到最后的成果如何,也要他来总结、汇报。

      如此,先细致地了解这个项目的情况,对接下来的工作心里也鲜有自己的规划、想法,执行起来,那些是可能出现问题的,也会有预设、有准备,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达成目标。

      具体的事务性工作上,陈晓有做主的权力,在田茂平面前,了解这些情况是必要的。

      说一会,陈晓反复地确认了几个问题,与米米说得比较热烈。而后,又进来好几个人,都是河岔乡主要领导。坐下来,菜也就端上桌。陈晓还准备说,田茂平笑呵呵地说,“陈乡长,先不说工作了。这时候,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吃饭。”

      十来个人,满满一桌菜。田茂平站起来,对杨再新和米米说,“杨镇长、米米老总,中午不喝酒这是纪律,可要请两位谅解。我们以饮料敬你们,等晚上我们再来喝,我记得有三杯自罚的酒。”

      大家都笑,知道晚餐会喝酒,多少有些激动。喝酒在乡镇也是常事,但因各种而喝酒,心里会开心些。

      杨再新笑呵呵地说,“没问题,我听田书记田哥的。”t;!t;

      第164章 历史时刻

      吃过饭,回乡镇,之前通知的人陆续到来,聚集在乡【创建和谐家园】。他们相互之间在探问,不知为什么会有这么急的会议。

      具体的工作安排是陈晓在负责,他让河岔乡秘书统计人数,安排车辆。从河岔乡到双沟村没有直达的公路,但稍微绕道,就可并接到双沟村入村公路上。杨再新对这条路是熟悉的,河岔乡这边的人更熟悉。

      乡镇干部有私车,也可在村里叫车来用,村干如今也有不少人有车,因为到乡【创建和谐家园】来开会,名堂也比较多,有车跑乡镇跑县城或遇上游客要求带一带路,车都是可用上的。

      杨再新、米米和田茂平在办公室吹空调,等陈晓进来说人员已经到齐,是先开会还是先往双沟村走。

      田茂平说,“杨镇长,你说该怎么做。”

      “在田哥这里,当然是田哥说了算。”杨再新这时候哪肯出主意,田茂平肯定有自己的想法。

      “那好,我们先去双沟村看那边的种植基地,陈乡长,记得让秘书多拍一些坡地的照片,以后我们做工作不需要总往那边跑。”

      上了车,田茂平自然陪着杨再新和米米。这时候,田茂平安排人过来开车,他坐副驾驶座,要杨再新和米米坐后排,以示尊重。

      商定好要去双沟村看刺梨种植基地时,杨再新就道好联络了向军,同时也和村里的主干们电话联络。毕竟河岔乡的村干、干部和乡镇主要领导去双沟村,那边最起码的接待,还是要搞的。

      双沟村村主任龙秀国得知杨再新要走双沟村,自然高兴,省农院那边对刺梨种植扩大规模的情况,早有跟这边沟通。龙秀国也知道,除了双沟村外,在最短时间里,会有更多的村、乡镇或以县级为基础的单位参与刺梨种植。

      如此一来,横折县、长坪县等地将会是刺梨种植基地的核心,双沟村虽说偏远,成为刺梨种植最开始的始发地,还是有一定优势的。今后,可发展刺梨苗木,往其他地方运送刺梨苗木,都可发展好几年。

      车随着山势而转,与双沟村进村公路接头点,是在村外上山之前的路段。双沟村进村公路已经硬化,比起一开始也扩宽了。

      河岔乡的车队才要上坡,有几辆摩托车从后面追来,却是向军等人得知消息,横折县扶贫办和包寨镇主要领导过来了。

      这种乡村公路,摩托车比小车要便利,赶上这边车队时,也不超车,跟在后面走。

      顺着山坡上到山顶后,公路分岔,一条下坡进双沟村,绕到下河三组那边;另一条顺着山脊走,直接去刺梨种植基地那片山坡,一直到观景台处,才修建一个停车场,用来囤积刺梨种植所需的物质。

      在停车场边,有两房子,既有休息室,更多的是用于囤积物资。

      车队到这里停下,龙秀国、张兵、丁慧云等村主干已经在这里提前等了,准备有十几个大西瓜,放在流动的山泉水里冰着。见杨再新等人下车,龙秀国笑呵呵地老远就说,“杨镇长,欢迎你回双沟村来视察工作。”

      丁慧云更是笑嘻嘻地说,“杨镇长,你一离开,双沟村好多婆娘们都睡不着觉了,想你啦,当了领导也不说过来看看。”

      杨再新拿丁慧云没法,大家对这些语言自然不较真。龙秀国和丁慧云见米米也在,有些好奇,看他们时带着疑问,但不敢乱说。杨再新在村里威信高,米米的声望也不差。

      嘻哈一阵,杨再新说,“别乱说了,今天我和米米校长过来是有正事。”随即同向军见面,说一通,包寨镇和河岔乡的主要领导们都聚集过来,杨再新便给两边介绍,相互表示久仰之类的。

      等见面这道程序走过之后,丁慧云等村里主干将大西瓜破开,分到每一个人手中。吃瓜降温,然后杨再新站出来,对着两乡镇的人说,“河岔乡和包寨镇是亲邻,虽然是不同的两个县,可山水相连,两地的人也是血脉相连。

      今天,两地的乡镇主要领导聚集起来,两地村里当家人也聚集在一起。这是一个盛会,也是我们两地发展的契机。

      我相信,过得几年、十几年甚至更远,会有记录今天盛会的书,让人们明白我们山乡发展的历史,当然,也会记住今天在座的各位,你们的努力,山乡会记住你们,历史也会书写你们。

      的重要人物。有请米米老总。”

      等米米站起来,杨再新说,“对于米米老总,双沟村和包寨镇的人都认识她,非常尊重她。米米老总目前还是双沟村村小校长,但她有一个新的身份,那就是江上省省城新畦食品发展公司的柳河市分部老总。

      我们欢迎米米老总、米米校长来介绍她带来的最新好消息。”

      米米先自我介绍,然后介绍“新畦食品”的情况,新畦食品与省农院合作,大力推动刺梨种植,开发刺梨果产品的情况。有省农院背书,对与双沟村而言,那是完全可信的,对横折县的扶贫项目办而言,也先一步得到消息的。

      米米这时候宣布出来,说道要在包寨镇、河岔乡进行扩大规模种植刺梨,甚至在两县范围内、柳河市范围内种植刺梨,使得到会的乡镇干部们都受到不小的震撼。

      消息有些突然,但也说明了省农院对刺梨果研究有了很大推进,才有这样的举措。既然省农院有信心,乡镇这边不可能有什么质疑,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操作这个种植项目,对农户而言会有多少收益而已。

      心中有很多疑问,但乡镇干部、村里主干都不会冒失发问。等米米说得差不多时,杨再新站起来,笑着对两地领导们说,“米米老总说得很清楚,刺梨种植前景非常好,产量也大。当然,我们如何将这个项目引进来,落实到具体农户去,还需要准备哪些工作?”

      稍停,杨再新又笑笑,说,“以我个人的理解,要做好以下几点。”t;!t;

      第165章 不成熟

      见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过来,杨再新笑笑,“我虽说在双沟村三个月,可对村里的活计算不得精熟。提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也是供大家参考。

      具体的情况,各乡镇、各村、各户都是不同,不能完全照搬,可别把事情弄错。

      首先,各村的粮食种植不能荒废,这是农家千百年存在的根基,包括坡地种植玉米、红薯、蔬菜等耕地,都不用于种植刺梨。

      刺梨种植,就用荒地去发展,不管怎么样,不影响各家各户正常的生活。

      其次,开荒和保森林两方面要结合起来,不能走极端。各村这种刺梨,但留下已有林木并没有太大冲突。林木留下来是必要的,以后村里需要用材料,总不能都指望到外面买;再一个,村子四周没有林木,也会缺少生气,这样的村庄能够保持发展吗?

      第三点,种植和养殖可以并行。为什么,养殖需要的资金也不多,有了养殖,就有有机肥料,这样对接下来的种植,才是长久保持耕地肥力之法,我们的发展也才能持久。

      第四点,种植刺梨看起来简单,但公司收购的产品是良果,坏果公司是不会收的,农药、化肥的使用也会有严格要求,因为刺梨果是食品,必须要达标才能生产成产品。

      这些基本要求,我觉得在宣传推广刺梨种植项目之初,就要做好宣传,让每一家农户都认识到这些,今后才不会出现冲突,农户的经济效益才得到保障。”

      说到这里,杨再新停了停,有意让到来的人接受他所说的话,“新畦食品”在宣传推广刺梨种植的工作上,这些都还没形成体系,不过,这些要求也是必须的,杨再新这时候提前说出来而已。

      这个问题,他肯定会同唐慧琪沟通,使得在推进刺梨种植之初,就定下标准,使得种植户不损失,公司这边也不损失。

      大家听杨再新这样说,也都点头,作为食品原材料,质量要求是非常高的。杨再新这时候也想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新畦食品在选取食材原料时,必须对小麦、大米以及必要的添加剂进行规范,确保这些材料的安全性。

      这是产品上市之后的必要前提,也是发展做大必须的原则。质量不能保障,如何让消费者接纳、抢购你的产品?

      如今,食品安全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旦某种食品存在安全问题,绝对会受到全面打击、【创建和谐家园】。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4 07:00:04